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傳播學論文-中國新聞傳播研究30年12大熱點李思屈、曾麗穎、胡倩、張碧霞關鍵詞:新聞傳播改革開放理論熱點摘要:本文是對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新聞傳播學術熱點的梳理。通過從二十多種學術期刊抽選出的四千多篇文章樣本及其它相關學術著述的分析,作者回顧了三十年來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的十二個重要的學術熱點,希望以此反映中國新聞傳播學三十年來的成就和思想軌跡。Abstract:Thispapergivesacomprehensivereviewabouttheoreticalissuesdiscussedin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studiesinthepastthirtyyearsinChina.Accordingtothesystematicallyanalysiswiththesampleconsistedofover4000thousandpapersselectedfrommorethantwentyacademicjournalsinthisfieldandotheracademicresources,theauthorconcentratedonthe12hottheoreticalissues,bystudyingthehistoricalbackground,revealingtheinternallogic,describingtheevolutionofacademicapproaches.Thus,theoverallachievementscanbeexaminedandthetrajectoryoftheoreticaldevelopmentcanbeshownclearly.Keywords: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studies,reformandopenpolicy,hottheoreticalissues200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恰好三十周年。三十年風雨兼程,三十個春華秋實,中國的新聞傳播學與改革開放的中國一起成長?;仨鴮W術界關于三十年來中國新聞傳播理論方面的辛勤耕耘,梳理其發(fā)展的思想脈絡,是非常有意義的。本文在檢索三十多種中國大陸新聞傳播類和綜合類學術期刊的基礎上,對三十年來新聞傳播理論研究的熱點進行了一個回顧和梳理。為此,本文作者以時間優(yōu)先、重復不計、有創(chuàng)新點補入的原則,從新聞與傳播研究、現(xiàn)代傳播、新聞記者、國際新聞界、新聞戰(zhàn)線、新聞大學、當代傳播、新聞學刊、中國廣播電視學刊、電視研究、聲屏世界、新聞實踐、傳播廣播電視、新聞業(yè)務、新聞戰(zhàn)士、新聞學會通訊、新聞研究資料、新聞學探討一爭鳴、新聞采編、新聞與成才、新聞知識、傳媒天地、新聞界、中國記者、新聞記者等20多種新聞傳播類學術期刊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新聞與傳播及大學學報、綜合類學術刊物中,篩選出4820篇文章,以EXCL文件的方式進行摘要,形成樣本庫。在樣本分析的時候,又參考了相關的學術專著和學術數(shù)據(jù)庫。為了避免重復統(tǒng)計,也為了避免先入為主,我們沒有利用新聞年鑒一類的工具書,而是以現(xiàn)象學“加括號”的方式處理已經(jīng)有的結論和印象,以求面對歷史事實本身。通過歸類、篩選,我們整理出了三十年來有重大影響的十二個學術研究熱點,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以此重構中國新聞傳播研究三十年歷史,反映中國傳聞傳播學界三十年來的思想軌跡。熱點一:新聞本質與新聞真實性討論回顧過去30年中國新聞傳播的實踐和學術研究,我們首先必須回到啟動中國改革開放這一偉大革命的原點:結束10年動亂,解放思想,撥亂反正。當時學術界的一個基本任務,就是把被顛倒了的東西重新顛倒過來。在此背景上,在10年動亂期間達到頂峰的假、大、空現(xiàn)象首先受到了全國學術界的批判,新聞本質、新聞的價值和新聞的真實性問題自然就成為當時最大的學術熱點。與中國思想界當時撥亂反正的思潮相一致,學術界對新聞本質的討論重新回到了陸定一對新聞的定義上。陸定一于1943年在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中提出:“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边@個定義在很長一段時期中為大眾所認可和接受并用于指導實際工作。從1980年起,王中發(fā)表了談談新聞學的科學研究、論新聞、論傳播工具、論宣傳等文章,為清理過時觀念,重構新聞學理論體系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開端,提出“新聞是新近變動的事實的傳布(播)?!蓖踔校?981)在論新聞一文中提出了兩個“新聞”概念,一個是作為社會現(xiàn)象的新聞活動,不計傳播的方式;另一個專指通過大眾傳播工具所傳播的“新聞”并認為前一個定義才是新聞學研究的基礎,因為“弄清楚新聞在人來社會中產(chǎn)生和存在的必然性,確定了新聞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才可以把它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來研究,才有可能進入科學的大門”。甘惜分(1982)認為,“新聞是報道或評述最新的重要事實以影響輿論的特殊手段?!睂π侣剝r值的探討最突出的成果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受眾觀念的確立,第二是新聞價值四要素的提出,第三是新聞價值的定義討論。受眾觀念的確立在相當大程度上影響著學者對新聞價值的觀照。大部分研究者都把價值視為一種客觀事物與人之間的需求“關系”,進而開始討論構成價值的要素,普遍認為新聞價值具有重要性、時宜性、新鮮性和有益性四個要素。1983年5月,林楓提出:新聞價值是事實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構成新聞的因素的總和,是記者衡量事實可否成為新聞的標準,這一觀點得到其他研究者的認同。(陳韻昭、吳文虎,1984)1986年第4期的新聞學轉載了光明日報關于把宣傳價值和新聞價值兼顧起來的文章。有學者提出:新聞具有價值與宣傳價值的雙重價值,新聞信息決定新聞價值,新聞輿論決定宣傳價值。(劉彥,1986)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本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一向被學術界作為新聞的生命。1979年之后,學術研究重心強調新聞真實性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重要意義。研究者呼吁從專業(yè)修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等自律角度來保衛(wèi)新聞真實性。(商愷,1985)期間也舉行了包括1983年在山西召開的全國新聞真實性問題座談會和1987年空軍政治學院空軍報社召開的一次學術討論會新聞真實討論會在內(nèi)的一系列會議。進入新世紀,新聞學界開始嘗試從更高更寬的視野來研究新聞真實性,包括對負傳播的研究。有學者提出:“相對于假新聞,負傳播的危害更容易被忽視,它是一個社會人群在傳播中由于正負面信息的失衡,對另一個人群的集體丑化和矮化。它也表明:人在追求具體新聞真實性的同時,在更高層次上,集體形態(tài)下,無意識中存在導致正負面信息失衡的本能?!保◤埥ㄍΑ⒉炭似?003)熱點二: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的新聞思想研究對馬列毛鄧新聞思想及其在社會主義發(fā)展新時期指導作用的研究,在中國學術界一向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在30年來的學術的發(fā)展中,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數(shù)量大,熱點集中,在中國新聞傳播學術界占有主流學術的地位。早期的研究者對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寧關于新聞自由、報刊自主性的思想作了深入發(fā)掘。1979年學界在討論新聞自由話題時,列寧的出版自由思想被廣泛的引用,之后國內(nèi)學者關于列寧新聞思想的探討包括其反對宣傳個人主義和經(jīng)濟宣傳思想等方面。毛澤東和鄧小平的新聞思想研究中,有學者圍繞“實事求是”這一基本觀點,探討了毛澤東新聞思想的特點,強調了其堅持群眾觀點,不唯書、不唯上等重要方面。(孫旭培,1983)關于鄧小平新聞思想,有學者概括為:黨的新聞媒介要堅持要成為全國安定團結的思想上的中心;要無條件的宣傳黨的主張;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反對“一切向錢看”的文化傾向。(童兵,2004)20世紀80年代,學術界注重研究馬列新聞思想在不同時期的指導意義和馬列新聞思想的中國化問題,提出了“中國的新聞學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通原理和中國革命新聞實際相結合的新聞學”的觀點。(吳冷西,1983)當時出現(xiàn)了大批論文集和著作,如社科院新聞研究所主編的馬克思新聞思想研究論文集(1983)、社科院新聞所和湖南省新聞學會合編的毛澤東新聞理論研究(1984)、童兵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史稿(1989)、趙永福和傅顯明列寧與新聞事業(yè)(1986)、夏鼎銘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報刊理論與實踐(1991)、陳力丹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1994)等成果,反映了這段時期的研究成果。隨著新聞改革的深入,新聞的商品屬性開始引起關注,有學者認為馬克思的商品定義是指有形商品,因此堅持新聞不屬于商品這一范疇。也有研究者從“商品交換的實質是使用權經(jīng)過一般等價物的媒介作用而發(fā)生變更”這一經(jīng)典定義出發(fā),論證“有形物品的商品論”不符合馬克思商品定義的原意,從而捍衛(wèi)了商品化過程中新聞的品質性。(李湛軍,1983)1989年之后,新聞理論的黨性原則問題和堅持新聞思想正確政治方向的問題重新成為中國大陸學術界的熱門話題。在新聞記者1989年的9月刊卷首篇中,明確提出了以下幾個重要觀點: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點,堅決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思想的侵蝕??窃?989年第4期的新聞學上的試論輿論導向錯誤的教訓一文中,作者嚴一濤(1989)也認為:宣傳輿論的領導權必須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中,新聞理論必須堅持黨性原則,新聞改革必須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在20世紀,學界堅持馬克思新聞思想的經(jīng)典性和實踐性,在繼續(xù)研究馬克思新聞思想的中國化進程的同時用于指導具體工作。該時期學界對馬克思新聞思想的中國化成果-毛澤東新聞思想和鄧小平新聞思想在新時期對中國新聞傳播事業(yè)在各方面的指導意義進行了細致的考察和研究,分別從毛澤東新聞思想的理論風格和實踐特色及其在典型報道理論中的特征體現(xiàn)和對新時期新實踐的指導原則;鄧小平新聞思想的理論要點和歷史定位以及它對中國新時期新聞宣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且正確的判斷和指示。熱點三:新聞法與輿論監(jiān)督討論盡管中國至今還沒有出臺新聞法,但出于對輿論監(jiān)督功能的重視,也由于新聞法與輿論監(jiān)督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改革開放30年來,學術界對新聞法的研究一直熱情不減,并形成了三次全國范圍內(nèi)的討論熱潮。第一次是在1978年,與中央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同步。當時首都新聞界舉行了新聞法學術討論會,探討在中國頒布新聞法的必要性。1981年,新聞學會通訊發(fā)表了高燦名為新聞立法與新聞自由的文章,其中指出:新聞自由和新聞法是相輔相成的。離開新聞法侈談新聞自由就會背離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次熱潮出現(xiàn)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臨社會快速發(fā)展,新聞媒體在履行新聞輿論監(jiān)督職責的過程中遇到了新問題和新情況,卻沒有相關法律作為調節(jié)這類矛盾的依據(jù)。1987年10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首次提出要加強新聞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作用,輿論監(jiān)督開始得到空前的重視,極大推動了相關學術討論。學界認為:“輿論監(jiān)督在維護法律的尊嚴和公正”和“推動民主政治建設”方面起到了極大作用。(張宗厚,1988)易守祥(1989)在提高輿論監(jiān)督權威性一文中對輿論監(jiān)督的性質、目的、量和度,地位和作用進行了論述,要求將新聞法制與輿論監(jiān)督有效結合起來。研究者們要求加快新聞立法,以法律規(guī)范新聞媒介行為、保障新聞媒介的權利。(李良榮,1995)有學者提出:輿論監(jiān)督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趨勢;輿論監(jiān)督不是萬能的,應同其他監(jiān)督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從制度上、法律上對新聞開放度作出規(guī)定,有利于提高公開度和透明度。(魏永征,1988)第三次討論高潮出現(xiàn)在世紀之交,當時學術界展開了關于新聞媒介權利膨脹和發(fā)展失準等問題的研究,提出輿論監(jiān)督要同法制性相結合,要充分考慮社會效果和社會容忍度。(陳力丹,1999)同時,學界開始思考在建設和諧社會新時期輿論監(jiān)督的新定位和新作用。輿論監(jiān)督要堅持黨性原則和正面宣傳為主。學者們在強調輿論監(jiān)督的同時,也提出了媒體批評權無限擴大,報道的客觀性、公正性喪失的問題;輿論監(jiān)督和新聞法制及民主監(jiān)督之間的有機結合成為新的討論熱點。熱點四:傳播學的引進與發(fā)展早在20世紀50年代,西方現(xiàn)代傳播概念就傳入了中國,但對傳播學系統(tǒng)理論的引進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偟膩碚f,改革開放后國內(nèi)傳播學的引進和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三個主要階段:一是傳播學基本概念被引進階段。1978年7月,鄭北渭教授發(fā)表了編譯文章公共傳播學的研究和美國資產(chǎn)階級新聞學:公共傳播學,學術界將其作為傳播學正式引入國內(nèi)的標志事件。1979年新聞學者開始研究美國傳播學者韋爾伯施拉姆的代表作媒介信息與人,并以西方傳播學為研究對象陸續(xù)發(fā)表了一系列介紹西方傳播學研究成果的文章。1980-1981年陳韻昭在其課程和文章中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傳播學的研究成果”,如傳的含義、傳的發(fā)展史、傳的構成要素、傳通路線與符號傳遞、傳的回饋、傳播中的“把關人”等傳播學基本概念。1982年4-5月間,美國傳播學者施拉姆來訪,直接帶動了中國傳播學研究。與此同時,對受眾量化研究的方法被引入中國。國內(nèi)的傳播學在理論體系建設,學科教育發(fā)展,跨學科創(chuàng)新發(fā)展,跨文化交流溝通方面等各方面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二是傳播學本土化階段。在引進國外傳播學理論的同時,國內(nèi)學者已經(jīng)開始探索傳播學本土化問題。1982年11月23日-25日,我國第一次有關西方傳播學的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江西省金控科技產(chǎn)業(yè)集團社會招聘4人(第一批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山西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50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紡織工程師材料性能評估試題及答案
- 設計與創(chuàng)意合一的2024年國際商業(yè)美術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柴油履約合同協(xié)議書
- 飯店合伙合同協(xié)議書
- 飼料合同協(xié)議書
- 章程合同協(xié)議書
- 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物業(yè)入股合同協(xié)議書
- 四川綿陽經(jīng)開區(qū)司法所招考聘用司法行政輔助人員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新課標 I 卷-數(shù)學試卷-全國
- 基于專創(chuàng)融合模式下“老年護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 《春夏中醫(yī)養(yǎng)生》課件
- 2024年02月北京2024年北京銀行總行社會招考(217)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餐飲店長培訓
- 《高速公路設計審查技術指南》
- 燃氣崗位安全培訓
- 超全自考英語二詞匯表-含音標4500-個單詞
- DB21T 1724-2016 日本落葉松和長白落葉松速生豐產(chǎn)大徑木林培育技術規(guī)程
- 手術兩百年完整版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