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_教 科 版 小 學 科 學 六 年 級 上 冊 教學設計與反思 備課教師:趙寶明使用工具【教學目標】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fā)現(xiàn)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shù)剡x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窘虒W重點】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教學難點】選擇不同工具解決問題的原因討論。【教學準備】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shù)哪景逡粔K?!窘虒W過程】一、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么事?(剪繩、剪指甲)那么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二、我們用過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事?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nèi)。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3、小組討論填表工具名稱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稱可以做哪些事情4、小組匯報: 請一個小組上臺來介紹,并且可以使用老師講臺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5、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jīng)比較熟悉,并且能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啟后)三、選用什么工具好1、老師這里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釘子沖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么樣的工具比較合適?2)請小組內(nèi)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分組發(fā)言共同評論。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shù)墓ぞ邅硗瓿蛇@3項工作。并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桿頂上。 3、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 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五、全課總結:對于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么問題想研究?【教學反思】:杠桿的科學【教學目標】1、從知識與技能:(1)杠桿有三個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2)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3)利用杠桿解決身邊的事情。2、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guī)律。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窘虒W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原理。教學難點:(1)杠桿在生活中的變形應用;(2)能從眾多看似雜亂的數(shù)據(jù)中,通過分析整理,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原理?!窘虒W具準備】給每組學生準備:杠桿尺、鉤碼一盒、實驗記錄表給全班學生準備:撬棍撬石頭的圖片、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給教師準備:課件?!窘虒W過程】教學過程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設疑導入(3)1、如果碰到大石頭擋在路中央,你有什么辦法把它移開嗎?1、思考,發(fā)表自己的做法。由生活入手,巧設疑問,激發(fā)興趣,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二、認識杠桿(8)1、引出概念:(從學生的描述中相機引出)像這樣的棍子人們叫它撬棍,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杠桿。2、認識杠桿的三要素:(1)出示撬棍(課件展示撬棍的使用過程)。(2)師生歸納:杠桿三要素(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并找一找在圖中的位置。3、認識變形杠桿:出示搖水裝置和蹺蹺板,思考:它們也是杠桿,三個點在什么位置?4、辨別:它們是杠桿嗎?為什么?出示羊角錘、老虎鉗、剪刀、天平、錐子和搟面棍等。5、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工具也屬于杠桿?1、認識撬棍和杠桿。2、觀察,尋找,匯報。3、觀察、思考、交流杠桿的三個點。4、思考,辨別。5、交流。從撬棍形式的杠桿到生活中變形、組合后的杠桿,有助于學生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其他形式的應用。三、研究杠桿的秘密(24)1、認識杠桿尺:出示杠桿尺,問:它是杠桿嗎?找一找支點?觀察一下,它還有什么特點。2、調(diào)試杠桿尺:在兩端相同的位置掛相同的鉤瑪。3、討論:什么樣的情況能能說明用杠桿做事情能省力,什么樣的情況下不能省力?在實驗中應該收集哪些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4、分組實驗。4、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匯報結果。5、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規(guī)律。(1)用力點距支點遠,阻力點距支點近,這種杠桿是省力杠桿。(2)用力點距支點近,阻力點距支點遠,這種杠桿是費力杠桿。(3)用力點距支點的距離等于阻力點距支點的距離,這種杠桿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6、思考: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shù)據(jù)的?哪種方法更合理?1、觀察描述。2、嘗試。3、分組討論交流。4、學生實驗:自主決定兩端掛鉤瑪?shù)奈恢煤蛿?shù)量(只在左右各選一個位置掛鉤瑪)。當杠桿尺靜止不動時(用力的一端剛好將重物一端撬起來),要把杠桿尺掛鉤瑪?shù)奈恢煤蛿?shù)量記錄下來。(記錄表見課本上)4、統(tǒng)計,匯報。5、討論:分析數(shù)據(jù),交流結果,得出規(guī)律。6、思考,討論。通過杠桿尺開展實驗研究,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杠桿是省力還是不省力與它的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有關,并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發(fā)展利用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的能力。認識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發(fā)現(xiàn)利用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的能力。四、拓展延伸(5)1.出示長短不同的兩根杠桿撬石頭的課件?討論:用短的這個能撬動嗎?為什么?要求:使用今天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來解釋這個問題。討論,交流,發(fā)表見解,得出結果。加深對杠桿省力與費力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應用水平。【教學小結與反思】杠桿類工具的研究【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窘虒W重難點】:重點:對不同杠桿的比較和分析 難點:找出不同杠桿的三個點和是否省力情況。【教具準備】:長竹筷、棉線、紙盤、桿秤、螺絲刀、開瓶器、鑷子、油漆桶、啤酒、油漆桶、剝線鉗、核桃夾、長夾、小撬棍?!窘虒W過程】:一、趣味引入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隔著講臺的文具袋;長夾子、小撬棍、開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長夾子取隔著講臺的文具袋。 二、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1、剛才三位同學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他們使用的工具合適嗎?2、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并說說理由) 3、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個點,然后進行比較) 4、請同學們在書上長方形方框內(nèi)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5、然后在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么 ? 6、在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反饋;并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長夾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長夾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7、小結:怎么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樣的工具是費力的?(請同學找出其中規(guī)律) 三、給各種杠桿類工具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后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臺下進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么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么這樣設計呢? 教師小結。 四、小桿秤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么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請學生從杠桿的三點之間的關系說一說)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制作過程指導。(詳見教參P1718) 3、指導學生用逐個放砝碼的方法在桿上畫出刻度。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桿秤。(稱一稱自己的鉛筆盒、書本等物體的重量) 五、課后思考題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板書設計:杠桿類根據(jù)的研究杠桿分省力的杠桿:天平、桿秤、切紙刀、開瓶器不省力的杠桿:筷子、釣魚竿、夾子既不勝利也費力的杠桿:剪刀【教學反思】 輪軸的秘密【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fā)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難點】 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準備】 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臺、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出示閥門式水龍頭)出示水龍頭圖片,并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二、輪軸作用的研究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龍頭上的輪有什么作用呢?(學生嘗試回答)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后說一說輪的作用。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實驗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nèi)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2)學生分組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這里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同分工能力。4、小組成員匯報數(shù)據(jù),并進行交流和思考,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掛在輪上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游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臺來進行游戲。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1、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游戲了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么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么樣呢?(請學生進行大膽推測)2、示范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后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3、在小組內(nèi)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并請學生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nèi)。4、交流討論數(shù)據(jù)表,說說你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收集數(shù)據(jù)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后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guī)律)四、鞏固與應用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么?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轱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于費力的輪軸?!窘虒W反思】: 定滑輪和動滑輪【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來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發(fā)展探究簡單機械的興趣?!窘虒W重點】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原理?!窘虒W難點】通過實驗來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窘虒W準備】鐵架臺、滑輪、鉤碼、線、測力計、實驗記錄表【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1、出示升國旗的圖片,提問:“升旗的時候,我們的隊員是往下拉繩子,為什么國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學生回答指出: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輪子。)2、引出定滑輪概念: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二、研究旗桿頂部的滑輪定滑輪1、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做一個定滑輪,模擬升旗的情形,并思考:當我們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物時,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有什么作用?2、作進一步推測,定滑輪還有什么作用呢?引導學生回答“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已根據(jù)前面所學杠桿和輪軸的作用,想當然地認為我們所學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怎樣研究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呢?請同學們設計研究定滑輪是否能省力的實驗方案。4、交流,形成一共同的實驗計劃:做一個定滑輪,把一根繩子放到定滑輪上,在繩子兩端任意掛上一些鉤碼,直到平衡。5、小組合作進行實驗,記錄研究的數(shù)據(jù),填寫13頁定滑輪作用實驗記錄表。6、小組分析整理自己的發(fā)現(xiàn)。7、交流匯報。8、小結: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三、研究會移動的輪子動滑輪1、出示塔吊圖片,指出其中的滑輪,提問:“這個滑輪是定滑輪嗎?”2、認識動滑輪的定義:可以隨重物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3、學生小組合作,安裝一個動滑輪,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在提升重物時,我們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能否改變用力方向?4、用測力計研究動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1)復習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和力的單位牛頓(N),練習測量提起一、二個鉤碼的力。2)教師示范用測力計測量不通過動滑輪直接提升重物的力;示范用測力計測量通過動滑輪提升重物所用的力。3)學生小組活動:小組合作,用測力計按順序分別測量直接提升不同個數(shù)(15個)的鉤碼的力和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力,記錄數(shù)據(jù),填寫13頁動滑輪作用實驗記錄表。分析比較表內(nèi)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了什么?4)全班交流:動滑輪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5、小結:動滑輪省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四、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的不同學生討論交流。五、想一想: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有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們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定滑輪,什么情況下使用動滑輪?【教學反思】滑輪組教學內(nèi)容分析:滑輪組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的第六課內(nèi)容學生學習情況分析:學生已學習了工具和機械的前五課中的杠桿、輪軸、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有關知識,他們最感興趣的就是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功能怎樣?但對于如何實施實驗操作,他們無從著手,要研究出滑輪組可以省多少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設計思想:我的設計理念是抓住學生心理特點,引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同時培養(yǎng)他們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以及實際操作技能?!窘虒W目標】:1科學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要求學生認識滑輪組就是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的,知道滑輪組能夠改變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mvu .HDgpn!EkU小學教案課件網(w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小組探究完成滑輪作用的實驗)、分析綜合能力、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結合對滑輪組的研究,解釋起重機的工作原理。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態(tài)度,培養(yǎng)小組合作的意識,加強探究氛圍?!窘虒W重點】:用實驗研究探究滑輪組的作用。【教學難點】:認識起省力的大小關系和規(guī)律?!窘虒W準備】:鐵架臺、線、滑輪、鉤碼、測力計【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見過起重機嗎?你知道它的作用嗎?能不能說一說?(學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見的,并說說自己有些什么問題)如:起重機是怎樣把那么重的物體送到高處去的呢?二、 研究滑輪組作用1、了解滑輪組的定義起重機內(nèi)發(fā)揮作用的是滑輪組,那么什么是滑輪組呢?(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讓學生觀察書本上的起重機結構圖:先觀察起重機上的滑輪,理解滑輪組的構造。2、 實驗探究簡單滑輪組的作用(1)以實驗小組合作組裝一個最簡單的滑輪組。(2)先讓學生猜猜,用這個最簡單滑輪組吊起一個500克或1000克的鉤碼需要多大的力?,(3)再讓學生分組實驗,分別用這個滑輪組吊起不同重量(500克或1000克)的鉤碼,并和直接吊起同樣重鉤碼的力比較,看看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實驗時要求學生分工明確,并想想該如何操作實驗,再進行實驗并作好實驗記錄)(4)全班交流匯報:說說這個最簡單的滑輪組作用。(大約可以省一半的力)3、實驗探討有2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1)先提出疑問:如果增加滑輪組的數(shù)量,(例如用2個動滑輪和2個定滑輪),用力大小會變?(2)用與前面相同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記錄實驗狀況,并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約能省四分之一的力)4、提示各個實驗小組以更多的定滑輪和動滑輪并以不同的組合方式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然后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如果定滑輪和動滑輪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它們的機械功能也不同,而且由它們的滑輪數(shù)目和組成位置決定。)三、游戲體驗小個子戰(zhàn)勝大力士:游戲規(guī)則見教材P15(1)出示游戲器材(兩根光滑的圓木棒和一條長繩子),找2個大個子學生和一個小個子學生參加游戲。(2)要求沒有直接參加游戲的同學對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記錄,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3)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你從這個游戲中明白了什么?(我們從中明白了起重機能夠吊起那么重的物體的道理。) 板書設計6、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方向【教學小結與反思】:斜面【教學目標】科學知識:認識像搭在汽車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過程與方法:制訂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并用實驗的數(shù)據(jù)來說明斜面的省力規(guī)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積極參與科學實驗,愿意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窘虒W重點】認識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窘虒W難點】如何把學到的知識運用生活中去?!窘虒W準備】1、分組實驗材料1塊搭斜面的平木板,4個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鉤碼、測力計、實驗計劃表。2、演示材料斧頭、菜刀、螺絲釘。3、課件引橋比較長的大橋、盤山公路、盤旋的樓梯等?!窘虒W過程】一、情境導入 (1)教師提問:在一個糧油批發(fā)商店前,停著一輛大卡車,準備要運一車油,這么重的一桶桶油,怎樣能把它運到車上呢?如果是你,你有什么好辦法嗎?(2)學生回答。(3)教師小結:你回答地真好!那么像斜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你們認為斜面省力嗎?到底省不省力,我們應該怎樣做?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二、學習新課 實驗一:(1)提供實驗材料。 同學們,老師給你們提供了一些實驗材料(一個測力計、一塊短木板、圓鐵、木塊),現(xiàn)在,老師想讓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利用這些實驗材料,開動腦筋,想個什么方法來證明斜面省力呢?(2)討論實驗方法。(3)匯報實驗方法。(4)教師小結。注意事項:要在重物勻速前進時記錄所用的力是多少。(5)按照實驗計劃學生做實驗。(邊實驗邊填好實驗報告單)(6)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斜面省力)(7)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能自己想方法動手做實驗,驗證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實驗二: 過渡: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新問題,想挑戰(zhàn)大家,同學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如果我們用不同坡度的斜面實驗,你認為哪個會更省力呢?(1)小組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來做這個實驗呢?(2)討論實驗方法(3)匯報實驗方法(4)教師小結。實驗時我們要注意哪些呢?(5)按照實驗計劃學生做實驗。(邊實驗邊填好實驗報告單)(6)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斜面越平緩越省力)三、生活應用 過渡:同學們真厲害!用你們的聰明才智探究了兩個問題,不但知道了斜面省力,還知道了斜面越平緩越省力。正因為如此,斜面在日常生活應用的相當廣泛??凑n件上的圖片哪里運用了斜面?1、立交橋的引橋2、盤山公路3、樓梯4、老師這里有兩個螺絲釘想取出來,有一把羊角錘和一把螺絲刀,假如是你你想用哪個工具?說一說為什么?上前面來試一試?六、總結全課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多觀察、多動腦、多實踐了解斜面的更多的用途。七、板書設計 斜面的作用斜面省力斜面越平緩越省力【教學反思】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目標】科學概念:自行車運用了輪軸、斜面、杠桿等簡單機械的原理,是應用廣泛的交通工具。過程與方法:發(fā)現(xiàn)并分析自行車上更多的機械種類和作用,然后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進行一次梳理和總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整理已認識的各類機械和機械的作用,意識到機械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學重點】對鏈條和齒輪的研究【教學難點】對其他簡單機械的原理解釋【教學準備】組裝好的齒輪傳動裝置,齒鏈傳動裝置,輪帶傳動裝置,齒輪組實驗盒,簡單機械圖片、電腦課件【教學過程】一、引入我國曾經(jīng)是自行車大國,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自行車,雖然當今是電動車的天下,但是基本構造是離不開腳踏自行車的。今天我們就來找找自行車上到底凝結了設計師的多少智慧。二、對鏈條和齒輪的研究1、自行車的哪個結構顯然是最重要的?(學生會一般指向鏈條和齒輪)展示圖片,思考:鏈條與兩個齒輪嚙合,能起到什么作用?(1)觀察前后2個齒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齒輪的大小對自行車速度有什么影響?(2)展示齒鏈傳動裝置,讓學生觀察大小齒輪的運動情況,并作如下記錄:大齒輪齒數(shù)( ),小齒輪齒數(shù)( )大齒輪轉一圈,小齒輪轉( )圈,小齒輪轉一圈,大齒輪轉( )圈。2、小組內(nèi)進行探究討論,找出關系,并進行總結。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速度變( ),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速度變( )。三、咬合傳動與鏈帶傳動的比較(一)、展示齒輪傳動裝置,齒鏈傳動裝置,兩者進行比較。1、展示填空題:“1、大齒輪與小齒輪咬合傳動,大齒輪轉得( )軸上( )力;小齒輪轉得( )軸上( )力。2、咬合傳動時齒輪轉動方向相( ),鏈帶傳動時齒輪轉動方向相( )?!?、請學生上臺來配合實驗:兩只手各揪住大小齒輪的軸,同時扭動軸來較勁,說說哪個齒輪的軸感覺費勁?(學生發(fā)現(xiàn)大齒輪轉得慢,小齒輪轉得快,感覺大齒輪軸上感覺費勁,說明“咬合傳動時,大齒輪轉得(慢)軸上(費)力;小齒輪轉得(快)軸上(省)力?!?、在齒輪傳動裝置上,用粉筆給大小齒輪作標記,順時針轉大齒輪發(fā)現(xiàn)小齒輪逆時針轉;逆時針轉大齒輪發(fā)現(xiàn)小齒輪順時針轉,說明“咬合傳動時齒輪轉動方向相(反)”。(這里補充說明咬合傳動的危險性,告誡學生不要去碰開動中的齒輪機器)4、在齒鏈傳動裝置,用粉筆給大小齒輪作標記,順時針轉大齒輪發(fā)現(xiàn)小齒輪順時針轉;逆時針轉大齒輪發(fā)現(xiàn)小齒輪順時針轉,說明“鏈帶傳動時齒輪轉動方向相(同)”。5、思維練習一:畫幾個相鄰的圓,表示齒輪咬合傳動,問各個齒輪的轉向。?6、思維練習二:修改為鏈帶傳動的輪,考問學生各個齒輪的轉向。 (二)展示齒鏈傳動裝置,輪帶傳動裝置,兩者比較。兩者傳動原理一樣,旋轉方向一樣,只是齒鏈傳動更牢靠,不易打滑。四、尋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1、 展示課件圖片,找找看,我們能在自行車上發(fā)現(xiàn)哪些簡單的機械的應用。課件演示:車把、閘把、車閘、踏腳、飛輪、腳蹬、花盤齒輪、鏈條等圖片2、 和小組的同學交流,把大家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自行車部件簡單機械類型所起到的作用五、本單元小結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杠桿、輪軸、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斜面、齒輪這幾類簡單機械的原理及應用。)指名學生發(fā)言,對學生沒回答完整的請學生補充,實在沒說清的由教師給出正確定義。并組合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理解鞏固.。六、知識拓展1、請同學們默讀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然后設計一個把大船移入水的方案,可以把各種省力工具綜合運用。2、展示杠桿與滑輪組合的方案。3、展示多級齒輪放大力量的方案。4、學會感恩先輩們的偉大發(fā)明,以后要多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建設美好未來?!窘虒W反思】抵抗彎曲【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房屋、橋梁結構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彎曲。增加梁的寬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2、過程與方法: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所數(shù)據(jù)并得出合理結論。用簡單實驗說橫截面為長方形的橫梁為什么都是立著安放的。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夠大膽假設又能在實驗中小心求證?!窘虒W重難點】重點:在有關的因素中實驗研究抗彎曲能力分別與梁的寬度、厚度的關系;難點:對科學實驗的變量識別與控制?!窘虒W準備】為小組準備:寬度不同、顏色的相同的紙條(3cm、6cm、12cm);長度、寬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紙條(1張、2張、4張);小墊圈。【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1、認識“橫梁”和“柱子”(1)出示橋梁和房子的圖片,學生觀察:它們形狀和結構上有相似的地方嗎?(2)指出圖片中的“橫梁”和“柱子”在哪。(3)小結:橫梁和柱子都是支撐房子和橋梁的結構,直立的材料柱子;橫放的材料橫梁。2、引出新課想象橫梁斷裂倒塌的情況,引出本課的主題:研究橫梁抵抗彎曲的能力。二、新課教學(一)學生猜測1、 提問:你覺得橫梁抵抗彎曲的能力和哪些因素有關呢?(往橫梁自身因素引導)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選擇板書內(nèi)容。3、指出本節(jié)課主要探究橫梁的寬度和厚度與抵抗彎曲能力大小的關系。(二)探究紙梁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 1、回憶五年級主要學習的實驗方法對比實驗,能說出對比實驗的特點和要求是怎么樣的?(對比實驗中只有一個因素是不同的,其他因素都相同) 2、明確實驗方法后,提問:我們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同時打開書本) A、書本在兩邊墊起相同的高度柱子; B、不同寬度的紙梁橫梁;(出示準備好的不同寬度紙梁) C、相同質(zhì)量的墊圈重物。(出示小墊圈) 3、提問:實驗中的不同條件是什么? 學生回答:紙梁寬度不同。 4、提問:除了寬度之外的條件呢? 學生回答:其他條件都要相同。 5、怎樣改變紙梁的寬度比較容易看出抗彎曲能力的變化?(出示準備好的不同寬度的紙梁引導) 學生回答:成倍增加紙梁的寬度。 6、你如何知道紙梁能抵抗多大的彎曲?(加墊圈到什么程度為止?) 學生回答:每次實驗以紙條中部接觸到桌面為最大彎曲度,這時承載的墊圈數(shù)為它的抗彎曲能力。(三)探究紙梁的厚度與抵抗彎曲能力的關系提問:實驗方法是否與上一個實驗相同?有什么是不同的嗎?學生回答:不同條件:紙梁的厚度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四)學生探究實驗 1、閱讀作業(yè)本上的兩個表格,明確實驗目標 提問:你從作業(yè)本上學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需要預測和實測。 小結:在實驗前需要對實驗進行預測,然后再進行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 2、溫馨小提示:v 紙梁墊起的高度為兩本科學書疊放的高度v 兩根“柱子”之間的距離適中(不要太近或太遠)v 墊圈一個一個輕輕擺放在紙梁的中間位置v 小組內(nèi)互相合作,輕聲交流,爭做小小科學家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指導有困難的小組)4、匯報交流 分別挑選兩個小組匯報不同的實驗數(shù)據(jù),收集數(shù)據(jù)填寫表格,分析數(shù)據(jù)。紙梁的寬度一倍寬兩倍寬四倍寬抵抗彎曲能力預測實測結論:紙梁的厚度一倍厚兩倍厚四倍厚抵抗彎曲能力預測實測結論:5、分別歸納小結: 增加梁的寬度,可以增強梁的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強梁的抗彎曲能力。 6、提問:對比兩組不同實驗的實驗數(shù)據(jù),你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回答: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強梁的抗彎曲能力。(增加厚度增大紙梁抗彎曲能力更加明顯。) 三、課后拓展 思考:橫梁橫著放好還是豎著放好?為什么? 試一試:用尺子證明你的想法! 四、小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板書設計】 2.1抵抗彎曲 因素 抵抗彎曲能力 寬度增加 增強 厚度增加 大大增強 材料 形狀 【作業(yè)設計】作業(yè)本相關練習【課后反思】 形狀與抗彎曲能力【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1、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過程與方法:1、完成紙的形狀與抗彎曲能力關系的實驗。2、觀察瓦楞紙板結構,作出解釋和提出問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1、逐漸養(yǎng)成小組合作,共同實驗、學習的習慣。2、養(yǎng)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敢于提問的學習態(tài)度?!颈菊n知識點】1、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窘虒W重點】1 通過研究紙的形狀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的實驗,可出科學結論?!窘虒W難點】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瓦楞紙抗彎曲能力強的原因?!窘虒W準備】實驗用的大小相同的紙若干 回形針 膠水 包裝箱瓦楞紙板 不同形狀的鋼、鋁型材料樣品或是圖片 多媒體設備【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1、展示各種形狀的的鋼材鋁材的圖片2、 思考:為什么鋼材和鋁材要設計成“T”“U”“L”“工”“口”字形狀呢?這些形狀與抗彎曲能力有關嗎?3、過度: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形狀與抗彎曲能力關系。二、形狀與抗彎曲能力關系餓研究1、制定實驗方案(1)這個實驗中我們要改變的條件是什么?(2)保持不變的條件有哪些呢?(3)實驗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呢?2、小組合作,先預測再做實驗,分別測出“一”字形、“U”形和“W”形紙的抗彎曲能力。 3、通過比較承載的回形針的數(shù)量,得出紙的形狀與抗彎曲能力關系的科學結論。4、思考: (1)其他材料的形狀發(fā)生改變后,其抗彎曲能力也會改變嗎? (2)為什么改變形狀可以提高材料的抗彎曲能力呢?5、引導: (1)增加寬度和增加厚度,哪個更能提高材料的看法彎曲能力? (2)將“一”字形的材料變成“L”形材料,相當于那一部分是立放了?寬度怎么變?厚度怎么變呢?6、總結: “L”形材料雖然寬度減小了,但是厚度卻增加了,在不增加材料的情況下,“L”形材料比“一”字形材料具有更強的抗彎曲能力。三、瓦楞紙板的研究 1、觀察瓦楞紙板的實物 2、和普通打印紙相比,感覺瓦楞紙板的抗彎曲能力大小。 3、觀察瓦楞紙板的結構并思考: (1)它有幾層? (2)各部分的厚薄、軟硬是如何的呢? (3)瓦楞紙板有什么特點?4、思考: 瓦楞紙板抗彎曲能力強的原因是什么?5、同學發(fā)言,互相評價,最后教師總結歸納: 瓦楞紙板報有好幾層,比較厚,里面有層是彎折的,又折有黏合,具有較強的抗彎曲能力。6、說說你對瓦楞紙板報的其他想法。7、舉例我們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利用改變材料的形狀來增強起抗彎曲能力的。 【板書設計】2 形狀與抗彎曲能力1、改變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2、瓦楞紙板的研究具有抗彎曲能力強的特點?!窘虒W反思】拱形的力量【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壓力。過程與方法 根據(jù)學生原有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學習水平,我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處理:激趣導入,引出問題。大膽假設,自主探究??傮w評價,歸納小結。探究活動延伸。這樣處理符合認識論過程和科學探究的要求,既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又“注意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使課程結構自然流暢,學生易于接受。從提出問題走進探究,在做中學,又帶著問題走向生活、社會,把探究的空間拓展到課外,拓展到了日常生活。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體驗科技的力量、創(chuàng)造的快樂。【教學重點】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設法保持拱形的形狀,使它承受更大的壓力。【教學難點】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出拱的受力特點?!窘虒W準備】教師準備:做拱形的卡紙,課件(教師用)。畫有一定距離的紙,一元硬幣、半圓形的瓜皮。學生準備:每生帶四五本書用于抵住拱足?!窘虒W過程】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小故事 (看屏幕)在森林里,住著很多小動物,小白兔和小松鼠是好朋友,有一天,小白兔生病了,小松鼠要去探望她,當小松鼠來河邊剛想過橋時,發(fā)現(xiàn)橋被昨天的洪水沖垮了,她沒有辦法過河,怎么辦呢?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松鼠想個辦法出來嗎?生:可以游過去師:很好的辦法,可是小松鼠不會游泳,怎么辦呢?生:可以搭一座橋啊師:小松鼠想用隨身帶著的紙來搭一座橋,把橋平鋪在了兩個岸上,你們說她能過去嗎?討論,老師演示驗證師:大家看,老師現(xiàn)在想用這張卡紙在這兩個岸之間搭一座橋,岸的距離以白紙上的兩條線的距離為標準,把它平鋪在上面,我用硬幣來測試一下它的承受能力。(邊擺邊說)生:1個師:一個硬幣放上去后,紙就塌了,這個平橋的承受能力是一個還是0個?(0個)這座平橋連一個硬幣的重量都承受不了,小松鼠可以過去嗎?(生:不可以)那你們能想到其他方法來增加這座紙橋的承受能力嗎?預設一:增加厚度,具體說說方法、不增加材料預設二:改變形狀,可以折成什么形狀呢?師:同學們的辦法可真多啊,剛才有同學說可以做成拱形,做成拱形真的可以增加這座橋的承受能力嗎?今天,我們就來共同研究一下拱形的力量。(板書:拱形的力量)二、探究新知1、 認識外推力和分析受力特點: 首先,我們來做一個拱橋,(卷一卷再松開)做一個對比試驗。每組兩張同樣的卡紙,一張用來做平橋,一張來做拱橋,像老師這樣卷一卷再松開,分別放在這兩本書上,書當作河的兩岸,兩岸的距離以白紙上的兩條線為標準,注意,拱紙不能插進這里頭,拱橋貼近書本的地方叫做拱足,最上面部分叫做拱頂。實驗:輕輕地在他們的中間部位各放一個硬幣,仔細觀察它們的受力情況和形狀變化,看看會有什么變化?(幻燈片溫馨提示:兩岸的距離以白紙上的兩條線為標準,這個拱不能借助其他物體的幫助。)小組對比試驗。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平橋向下塌,拱橋也向下塌。生:拱橋還會向兩邊伸展。師:同樣是在中間,用了同樣的力。(板畫:向下的力)怎么會出現(xiàn)這不同的現(xiàn)象呢?他們的受力情況有什么不同嗎?生:拱橋把力散開,而平橋集中在中間。師小結,課件演示:拱形將力向下向外分散開來。2、 抵住外推力,測試拱橋承受能力師:這樣的一個拱橋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力呢?(教師演示,學生數(shù)數(shù):2-3個)師:拱橋的確可以提高這張紙的載重能力,可是紙拱在承受了一點點重量時,形狀就發(fā)生了改變,拱足就向兩邊展開了。聰明的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拱橋承受更多的壓力呢?生:把它放在兩個物體中間,使它不向兩邊伸展;把拱足固定住,抵住拱足。師:那用什么來抵住拱足呢?生:用課本。師:好,接下來我們就挑戰(zhàn)一下“讓拱形承受更大的力”,在實驗之前,老師這里有幾點要求?;脽羝故荆?、硬幣要放在拱紙的中間,一個一個放上去。2、拱腳與實驗紙上的兩豎線對齊。3、以拱頂變平為測試標準。4、音樂響起之后請停止實驗。學生實驗。學生匯報師:在我們的記錄表中,你看到了什么?生:書本數(shù)量增多,拱橋的承受力也在增大。師:那我們通過用書抵住拱足能不能提高它的承受能力?。可耗?。師:同學們都很厲害,都挑戰(zhàn)成功了。從同學們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看到抵住拱足的物體的多了、重了,拱的承重能力就增強了!那現(xiàn)在老師有個問題了,要是我們繼續(xù)在旁邊加書本,拱是不是會一直都這樣,承受的物體越來越多呢?(引出極限、“限載”的含義)師:所以我們很多的橋上都會寫著“限載多少噸”的牌子。三、搭拱橋(此環(huán)節(jié)可以作為課外作業(yè))師:通過今天的探究,你學到了什么?(學生發(fā)言,了解知識的掌握情況)師:現(xiàn)在老師就請幾位同學來當一回設計師,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利用老師給你們提供的冬瓜皮來搭一個座拱橋??凑l搭得好,搭得最牢固)學生分組活動。兩組學生分別在講臺兩邊桌上搭拱橋。其他同學觀看,助威。(提示:注意瓜皮的擺放順序,要用物體把拱足處抵住。)全體觀看拱橋,教師往拱上添加砝碼,感受拱形的力量。四、課外延伸(此環(huán)節(jié)可以作為課外作業(yè))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都做了一回拱橋設計師,玩得很有興致,探究得很有力度,我們通過實驗探究,弄清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力的秘密。早在古時候,我們偉大的勞動人民就已經(jīng)知道了拱形的力量,并且將拱形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師:請看大屏幕(課件內(nèi)容:各種拱橋)回去思考趙州橋為什么依然堅固完好?小結:課后,只要同學們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也運用了拱形的原理。課后大家去觀察一下,并且試著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釋一下?!窘虒W反思】:找拱形【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圓頂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點,可以承受很大的壓力。過程與方法 用已有知識對常見弧形結構承受力的特點作解釋。 發(fā)展觀察、聯(lián)想和邏輯推理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科學技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窘虒W準備】為小組準備:完整的和對半剖開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開的塑料飲料瓶。教師自己準備:類似拱形、圓頂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關圖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紙條(演示拱形拼成圓頂形和球形)?!窘虒W過程】:一、引入。我們周圍有許多圓弧形的東西。它們和拱形有沒有關系?二、認識圓頂形、球形,研究它們承受壓力的特點。1、觀察:觀察課本中圓頂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圖,或觀察教師提供的圖片。2、這些物體的形狀可以叫做什么形狀?3、演示:圓頂形與拱形有聯(lián)系嗎?演示幾個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個半圓形。4、提問: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為什么做成圓頂形?圓頂形承受壓力的能力如何?5、觀察、實驗、分析:觀察剖成兩半的乒乓球,看球殼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軟硬。你們估計一下,把半個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壓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壓力?現(xiàn)在我們在三個這樣的半個乒乓球上摞書,看能摞多少本?實驗演示。你們認為圓頂形承受壓力的能力如何?試著解釋一下,為什么半個乒乓球能承受這么重的書?(適時提示:拱形的拱腳是要用力抵住的,圓頂形為什么不需要抵???想一想,如果幾個人手牽手圍成一個圓,每個人都努力向外退,能走開嗎?為什么?)6、教師講述:兩個半球形可以組合成一個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個拱形的組合,球形各個方向上都是拱形的。球形的任何一個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勻地分散開來,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狀都更堅固。巨大的貯油罐做成球形就是這個道理。電燈泡為了更透光,玻璃殼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較堅固了。三、塑料瓶形狀的分析1、談話:在我們周圍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強度的例子很多。我們來做一個“關于塑料瓶形狀的研究報告”。你們可以先觀察塑料瓶的各部分的形狀,看哪些部位包含了拱形,與剖開的塑料瓶對比,試一試強度上的差別,寫出發(fā)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交通系統(tǒng)中的行人行為預測模型考核試卷
- 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培訓教材的數(shù)字化轉型升級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pps濾袋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M氫基甲酯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報告
- 2025年中國BR型板式換熱器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2U形電子節(jié)能燈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震擊標準震篩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鋁合金野營床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遠程通訊器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茶葉天然保鮮劑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農(nóng)產(chǎn)品產(chǎn)業(yè)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用模板
- 2025至2030中國醫(yī)藥軟包裝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fā)展報告
- 2025年中國氯化聚醚項目投資計劃書
- DB37-T5311-2025建筑工程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標準
- 成都市高新區(qū)2023年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
- 中國上市銀行2024年回顧及未來展望-安永-202505
- TSG Z7002-2022特種設備檢測機構核準規(guī)則
- 2025年數(shù)字經(jīng)濟下的創(chuàng)業(yè)政策調(diào)整策略試題及答案
- 政治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案
- 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qū)學卷B2024-2025學年數(shù)學五下期末教學質(zhì)量檢測試題含答案
- 訂單外發(fā)合同協(xié)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