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行業(yè)經濟論文-產權改革和新商業(yè)組織中國和俄羅斯農業(yè)改革的一個比較引言在從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中,中國比俄羅斯取得了更大的成功?;镜氖聦嵤?,中國在體制轉型中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之一,而俄羅斯的經濟卻陷于嚴重的衰退。這個事實,對兩國人民的生活和兩個國家的相對國力地位,有著重大的影響。但是問題是,中俄之間以十年為期的GNP增長的成績對比,真的就已經為比較這兩個國家不同改革模式的長期經濟影響提供了可靠的判據嗎?具體一點問,中國連年的高速增長而俄羅斯的經濟危機,真的就意味著中國被叫作漸進主義的改革方略一定比俄羅斯的激進私有化改革更優(yōu)嗎?或者,這意味著中國的改革已經解決了俄羅斯改革想要解決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進一步地,中國是否可以保持她的漸進主義改革策略而走向新的成功?最后,俄羅斯是否有必要改變其激進路線轉向跟隨中國的漸進主義?毫無疑問,研究社會主義改革和轉型的學者們對上述問題有著及其不同的見解。本文選取中俄農業(yè)改革的案例來進行一番探察。這樣做的理由是,第一,農業(yè)在中俄兩國的改革中分別持續(xù)了很長的時間,因而已經可以看到改革的某長期結果;第二,中國的農業(yè)改革被公認最為成功,而俄羅斯的農業(yè)改革差不多最為糟糕,因此如果在農業(yè)改革問題上顯示中國至今還遠遠沒有解決農業(yè)轉型中的一些要害問題,那么人們就沒有理由只談論中國改革的成功奇跡而對其短處視而不見。本文的中心論點是,雖然漸進主義改革可以帶來一段時期的快速增長,但其短處已經并將進一步侵蝕長期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在通過轉型促進經濟增長的比賽中,“先進的”的中國不但沒有理由驕傲自大,而且似乎有必要向“落后的”俄羅斯改革的經驗中學點什么。本文以下部分首先分別概述中俄兩國農業(yè)改革,然后選取了一個“經濟和市場的規(guī)模”角度來解釋和比較中俄兩種改革路線的區(qū)別,最后從比較中得出結論。中國的農業(yè)改革絕大部分早期的改革是在地方和基層發(fā)動的。改革的主要內容是變革集體化的土地產權制度。家庭生產責任制從一個地方擴展到另一個地方。家庭生產責任制是這樣一種制度:集體在名義上仍然擁有土地的所有權,但是土地的使用權卻在一個滿足國家和農村社區(qū)稅負要求的合約下歸屬農戶。家庭生產責任制使農戶成為獨立的農地使用者,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農業(yè)的經營者。中國自集體化以來第一次全面確立了農民家庭為基礎的耕作體系。最初,家庭生產責任制是一種短期的、只有一到三年的制度。1984年后,為了激勵農戶愛惜地力并對土地投資,家庭生產責任制合同延長為15年,后來,在1994年,又正式延長到30年。這標志著集體的土地產權制度逐漸地發(fā)生了變化,其中土地的使用權完成了由集體向農戶的轉變。產權制度的實際變化,引起激勵機制的變化,對生產行為和交易行為都有深刻影響。包產到戶使中國農業(yè)生產的綜合要素生產率顯著上升。最初的產出增長除了保證完成國家和社區(qū)實物和非實物稅負之外,主要用于滿足農民家庭自己的消費需要。但是很快地,生產的增加在市場上有了表現(xiàn),農民開始大量出售農產品。政府單純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的政策,不得不發(fā)展成為開放農村自由市場和減少對農產品市場交易的控制。但是,與土地使用權的變革不同,價格和市場改革遭遇到嚴重的利害沖突。對于農民而言,農產品的市場化交易意味著更完整的產權:他們可以最終決定怎樣執(zhí)行他們的土地使用權,比如說種什么、種多少、賣多少和怎樣賣。農民當然要面對所有市場的風險,但是他們同時也享有市場活動的全部收益。對照于原先強制以低價收購農產品的體制,自由的市場交易對農民意味著一場偉大的解放。這就是為什么農民集團要求并歡迎市場改革的原因。早期的市場開放,在村莊、集鎮(zhèn)和城市造成了活躍非凡的農產品自由市場。這些小市場支持了農民的家庭生產。通過這些自由交易的“小頻道”,農民將上繳有余的產出品賣給了市場;同時,農民也從這些“小頻道”里得到家庭生產所必要的技術和投入品。但是農民的家庭小生產,卻沒有通道與所謂的農產品的大規(guī)模分配(massproduction)相連接。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農民生產和農民交易,既沒有能力從事大宗農產品如糧食、棉花和糖類的遠程和大規(guī)模交易,也沒有能力從事主要農業(yè)投入品的大規(guī)模供給。所有這些“大買賣”連同批發(fā)系統(tǒng)和長途運輸系統(tǒng),都控制在國家所有的“商業(yè)部門”手里。在改革過程中,國有的商業(yè)部門一方面開始具有盈利動機,另一方面又保留著以行政手段控制市場的權力。他們一身而二任:又是球員,又是裁判。于是出現(xiàn)了一個“盈利的官僚部門”或一個“官僚的商業(yè)部門”,這個特殊的組織控制著所有商業(yè)化的“大頻道”。在農產品市場的另一端,特別是在城市的食物市場上,消費者不能按照完全的市價購買農產品是因為他們的工資也并不按照市場的原則決定。沒有國有企業(yè)的全面改革,不可能有一個自由的食品市場。不幸的是,中國的城市經濟至今被未經徹底改革的國有部門所主導。政府不得不繼續(xù)在城市補貼食物消費,雖然補貼的品種在改革后有所減少。政府一手應農民的要求而放松了對農業(yè)生產者價格的控制,一方面又應城市消費者的要求繼續(xù)補貼食物,這導致了中央政府沉重的財政負擔。這樣,中國試圖深化農產品的價格和市場改革就面對一個兩難問題:當政府試圖縮減食物補貼開支時,城市居民、特別是國有部門的工人就“有理由”抱怨市場的食物價格水平太高了。這種抱怨在其他條件的配合下,例如在轉型期的高通貨膨脹的環(huán)境里,會成為社會政治緊張的一個根源。政府只好在農產品價格改革方面叫停,繼續(xù)在某種程度上維持某些農產品種類的低價統(tǒng)購,直到農民作出“減少生產”的反彈,政府再重新提價或重新高喊改革。事實上,19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大宗農產品的市場化改革已經經過了數次“開放重新控制再放開”的周期。1993年以后,國家又壟斷了區(qū)際糧食貿易、全部棉花收購和化肥農藥供給。行政指令的力量在這幾個領域里比以前大大加強。在如此的“改革循環(huán)”中,最困難的事情是吸引投資在農民家庭小生產和城市大食品市場之間修建一些新的商業(yè)通道。盡管在這個領域里投資的潛在獲利可能性極高,但對于投資者而言,關鍵的限制性因素是缺乏穩(wěn)定的回報預期。相比較而言,小額投資和小組織在一個政策搖擺的環(huán)境中也許還可以有所作為,但大投資和大組織卻不能不要求更穩(wěn)定的政策環(huán)境。所以我們看到,跟隨著地方自由集市和小商業(yè)組織在中國的恢復和活躍而來的,并不是資本積聚和規(guī)模擴展,而是商業(yè)組織結構與市場結構之間的一種不配合:“眼對眼、手對手”的小額農產品交易在任何地方都發(fā)展的過熟,但是既缺乏有效的“大家伙”,也缺乏遠程的、大規(guī)模的和高級的農產品交易方式。后者的短缺,對中國這樣一個擁有“大尺寸”市場的經濟更為致命,因為它無法有效地節(jié)約通常會比小市場更為高昂的交易費用。只有“盈利的官僚部門”在政策搖擺中感覺良好。他們永遠不會輸。當政府無論是因為通貨膨脹還是因為財政補貼過多而試圖控制農產品價格時,國有的商業(yè)部門是其唯一的“政策工具”。當然,各種“控制的收益”從采用緊急手段管制市場的“權威”到享有財政為管制市場的支付至少其中的大部分都歸這個部門所有。在另一種情況下,當政府無論為了深化改革或為了減少城市食物補貼而開放市場時,“官僚的商業(yè)部門”的盈利又最為可觀:他們可以憑借控制的“大頻道”和雄厚的資本在一個擴張的市場里大發(fā)其財,而市場風險,比如說對供求形勢的錯誤估計、過多的庫存和不當的進出口決定等等,即使發(fā)生也可以向財政和消費者兩頭轉移。誰也無法分清,這個部門的“利潤”中哪一部分是基于其從事市場活動的能力,哪一部分是基于壟斷性的、“代表全社會的”權力?!坝墓倭挪块T”不言而喻地擁護半管制、半開放的市場,因為正是這種特別的市場向這個部門提供著計劃體制和市場體制都提供不了的特別利益。在一個完全管制的經濟中,“管制”沒有市價,因為沒人為買通管制者而付費;在一個充分開放的市場里,“管制”無價因為沒有容其生存的制度空間。有效的土地產權變革對農民生產行為全面的、持續(xù)的激勵,離不開一場必要的商業(yè)革命。這是因為,離開了市場交易,界定產權本身并不能具有獨立的經濟意義。界定產權是為了市場交易,同時也只有在市場交易中,產權才能夠真正得到清楚和明確的界定。產權束中的使用權,其經濟意義是使用資源獲得產出。如果使用者對其產品的交易沒有決定權,他的使用權究竟還有多少意義?在農業(yè)改革這個例子上,農民的土地使用權講到底是離不開充分的產品的交易權的。離開產品的交易權,土地的使用權就只有在自給的范圍內才有意義。比如改革的早期,我國農業(yè)高速增長的基礎其實只是農民家庭(在上繳之余)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超過了這個限度,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就要靠產品的市場交易權來保障。但是,在農村小集市的發(fā)展達到這種交易形式的歷史頂點之后,農產品的交易品種和交易形式的進一步開放就成為必要了。偏偏在這個關節(jié)點上,中國農業(yè)改革自8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沒有實質的突破。包產到戶雖然普及了,但是土地產權的“殘缺”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試想占絕大部分播種面積的糧食棉花等大宗農產品,市場還沒有放開,交易權還由行政權力控制,強調農戶的土地使用權長期不變,到底還有多大的意義?意義是有的,只是限于農戶自給性生產和由集市貿易自由調節(jié)的狹小范圍。超出這個范圍,農民的土地使用權還是“部分殘缺”,雖然形式已經與前大不相同。80年代中期以后農業(yè)增產的減緩和90年代初農民收入增長的停滯,有一部分可以在市場改革滯后、特別是大宗農產品的市場化進展遲緩中得到解釋。市場改革遲緩的要害問題是,“盈利的官僚部門”在漸進的、兩軌長期并存的改革途中“硬化”成為我想稱為的“反市場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社會再也找不到一條可以在不損害反市場既得利益的條件下發(fā)展市場經濟的平滑道路。漸進路線似乎生出了漸而不進的實際效果。俄羅斯的農業(yè)改革俄羅斯的農業(yè)改革從前蘇聯(lián)時期就開始了。對于從產權的角度研究改革的學者來講,俄羅斯農業(yè)改革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一)全面學習中國農業(yè)改革的經驗,試圖從農民家庭的土地使用權入手重建農業(yè)生產的激勵機制;(二)為土地產權改革提供了遠比中國完備的法律構架。關于第一點,戈爾巴喬夫時代就通過了以中國農業(yè)改革經驗為藍本的改革決定,其主要內容就是允許農民家庭租賃前蘇聯(lián)的國有和集體農場的土地。關于第二點,1990年代以后,俄羅斯建立了一個完備的土地產權的法律框架,承認并規(guī)范土地的私人占有、出售、購買、股份、租賃和抵押等行為。到1995年,俄羅斯國家和集體農場的土地已經通過法律的途徑分配給俄羅斯農民家庭和農場工人。但是,俄羅斯的農業(yè)改革,始終沒有取得過中國式的早期成功。首先,家庭化的個體農場發(fā)展緩慢。首先是1980年代后期的土地租賃政策,當時只得到不足總農戶的2農戶的響應。即使到1994年,在大規(guī)模的土地私有化法律通過之后,個體農場也只擁有6的農戶和5的農用土地。這同中國在198084年幾年時間之內,99的生產隊都在當時一個短期的允許土地承包經營的政策框架下變成家庭為基礎的承包農戶,構成鮮明的對照。由于家庭為基礎的農場個體化進展不順利,俄羅斯才轉向推進國家和集體農場的股份制,即由農場工人成為國家和集體土地的股份持有人,并因此將國有和集體農莊所有的土地,改造成為股份制農場。1995年俄羅斯國有農場所有的土地從1991年的58.2降為16.5,集體農場從40降為17.2,股份制農場從0.3上升為53.9,個體私有部分(包括私人農場、私人的聯(lián)合農場和家庭自留經濟)從1.8上升為12.5。換言之,目前只有很小一部分俄羅斯土地真正由農民家庭經營,而絕大部分土地(87.5)由國家、集體和股份制農場進行企業(yè)式的經營。其次,更為嚴重也更能說明問題的,是俄羅斯土地產權的改革不但沒有能夠扭轉其農業(yè)生產長期停滯的局面,而且農業(yè)總產出在激進的地權結構改造之后大幅度下降。例如,1994年俄羅斯農業(yè)總產出只相當于1990年的75,其中畜牧業(yè)減少29,種植業(yè)下降16.8。同中國農業(yè)總產出在改革早期年代里每年平均遞增10相比,俄羅斯農業(yè)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衰退。通常的解釋是,俄羅斯農產品需求的劇減導致了農業(yè)產出水平的下降。農產品需求減少的原因是,俄國丟失了原先受保護的經互會農產品市場,國內需求因為居民收入減少和國家的食物補貼取消也大大減少,部門間和國家間貿易條件的改變,等等。但是世界銀行1996年關于轉型經濟的發(fā)展報告卻指出,俄羅斯農業(yè)的衰退也有供給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原先農場的規(guī)模過大,平均每個農場達到6000公頃,而在1987年的美國,也只有3的農場超過840公頃。這些超大規(guī)模的農場無法得到有效管理,過去之所以生存下來,是因為可以輕易地得到國家銀行的貸款和國家給予的大量補貼(包括消費者補貼)。大農場的股份制改造并不恰當,因為農場企業(yè)股票的二級市場即使在美國也聞所未聞,其演變和重組沒有現(xiàn)成的機制可循??傊皩液图w農場農場公司化后形成的農場結構,在市場經濟中找不到對應物”。世行報告主張在農業(yè)中執(zhí)行“更加個人化的土地權政策”,例如中國農業(yè)土地的明確或不明確的家庭長期租賃。但是,俄羅斯不正是在推行農地家庭租賃制得不到預期的響應之后,才轉向農場的股份制改造政策的嗎?目前俄羅斯土地股份制產權安排其實是量化到個人的,如果在其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里,“更加個人化”的經營模式確實可行,農場工人股東們?yōu)槭裁床粚嵭修r業(yè)的小規(guī)模經營,而非要保留超大的農場規(guī)模并委托給農場經理去管理呢?因此,實質的問題應當是:為什么在中國農業(yè)改革中更加個人化的家庭承包經營策略,在俄羅斯那樣難于見到成效?在有機會實地考察前蘇聯(lián)式的農場并與研究蘇東農業(yè)改革的學者交換意見之后,我認為一個關鍵的因素是,中俄之間的經濟規(guī)模、特別是市場規(guī)模和結構存在著重要區(qū)別。俄羅斯不但平均的農場規(guī)模大,而且由于地廣人稀,農場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篷布帳篷的快速搭建與拆卸技巧考核試卷
- 空間信息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考核試卷
- 空氣凈化器產品創(chuàng)新趨勢與市場需求分析預測考核試卷
- 玩具行業(yè)互聯(lián)網+營銷模式考核試卷
- 組織領導力發(fā)展與績效管理體系構建實踐考核試卷
- 直播平臺與健身教練合作直播協(xié)議
- 粵港澳大灣區(qū)跨境股權投資人工智能合作協(xié)議
- 商業(yè)街區(qū)店鋪經營權審查及管理服務合同
- 跨界娛樂直播合作項目主播簽約協(xié)議
- 物流運輸數據安全備份及恢復服務補充協(xié)議
- 分期還款協(xié)議書模板示例
- 幼升小公有住宅租賃合同(2篇)
- 彩票大數據預測分析
- (完整)老舊小區(qū)改造施工組織設計
- 2024-2030年中國科技服務行業(yè)發(fā)展前景及投資策略分析研究報告
- 《城市軌道交通》課件
- 建筑工程材料取樣送檢一覽表
- 婚姻家庭繼承法期末考試復習題及參考答案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數學試卷(含解析)
- 項目全周期現(xiàn)金流管理培訓課件
- 小學群眾滿意度調查測評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