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追求[權威資料]_第1頁
生活世界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追求[權威資料]_第2頁
生活世界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追求[權威資料]_第3頁
生活世界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追求[權威資料]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活世界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追求 本文檔格式為 WORD,感謝你的閱讀。 摘 要:張雪忠事件引起了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危機的思考,教育內容與個體生活脫離是導致許多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課程反感的原因。生活世界是人的實際生活過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源頭。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必須將教育回歸到生活世界,關注個體的現(xiàn)實生活與社會熱點問題,使教育主客體之間形成肯定的有意義關系。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危機;生活世界 G651 文獻標志碼: A 1002-2589( 2013) 06-0287-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作用于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主客體相互作用中,獲得社會規(guī)定性并發(fā)展自己的思想品德。而生活世界則是將 “ 人 ” 與 “ 思想政治教育 ” 聯(lián)系起來的紐帶,人在生活世界中生成屬于人的意義。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生活世界中才能發(fā)展人的主體性及提升人的思想品德。一旦離開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將會走向虛無,這是導致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張雪忠事件正是其價值危機的表征。 一、離開生活 危機所在 2011 年 5 月,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張雪忠致信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建議教育部取消大學及研究生入學考試 “ 政治 ”科目,并將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 “ 毛澤東思想 ” 和“ 鄧小平理論 ” 等課程從大學生公共必修課程中去除。這一事件提出了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國人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冷漠與嘲諷緣何而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如何,是否被人們所認同? 1844 年,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先進理論不會自發(fā)產生,共產黨必須加強對工人階級的思想理論灌輸。 1902 年 3 月,列寧在怎么辦?一書中說: “ 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 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各國的歷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lián)主義的意識。 ”1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理論教育需要灌輸方法的支撐,現(xiàn)在問題不是我們需不需要灌輸,而是該如何灌輸。 那么目前是什么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危機呢?在張雪忠的新浪微博、天涯社區(qū)等等網絡空間里,同意并大肆鼓吹其反抗思想禁錮的言論鋪天蓋地而來,他的追隨者,除了律師、記者,還有很大一部分群體是在校大學生,是受教育者。學生麥香菇稱: “ 支持張雪忠教授!廢除思想政治,解放思想! ” 單純歡歡說: “ 張雪忠老師是我努力的方向,邪教總有一天會被擊潰,相信那天的到來! ” 這些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跟他們的生活毫不相關,只是利益相關者為了穩(wěn)定人心,為了 “ 洗腦 ” 的措施罷了。可以發(fā)現(xiàn),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剝離了受教育者的現(xiàn)實生活,僅僅強調理性知識的價值,純粹的理論說教和空泛的講解使得學生在主觀上不能吸收、消化這些內容,不能獲得主觀上的真實感受。這是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危機的重要原因。 二、源于生活 內容所在 在原始社會,由于生存的需要以及人們交往和生產空間的狹隘性,道德教育往往與人們的 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社會階級的形成和道德的分化,特別是工業(yè)文明進程的大力推進,使得工具理性大行其道,思想政治教育才慢慢遠離現(xiàn)實生活。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界于 20 世紀 90 年代引入生活世界這一概念,并成為近些年理論研究的熱門話題,它反映的正是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危機。為什么生活世界的缺失會引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機?兩者是什么關系呢? 20 世紀以來,科技理性充斥著人們的思維,在社會上引起了高度的異化問題。從胡塞爾現(xiàn)象學視域下的生活世界,到維特根斯坦作為非主題知識中心的 “ 生活形式 ” ,從海德格爾現(xiàn)在的、已然的 日常生活,再到集大成者哈貝馬斯與交往行為相輔相成的生活世界,西方哲學界由此興起了生活世界理論的高潮。胡塞爾在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xiàn)象學中首次明確地提出 “ 生活世界 ” 這一名詞。雖然胡塞爾并沒有對生活世界下明確的定義,但我們可以汲取其思潮的合理部分。胡塞爾經常用 “ 日常生活世界 ” 來代替 “ 生活世界 ” ,他把生活世界按其主體的不同分為 “ 特殊的世界的生活世界 ” (指人們各自的實踐活動領域所構成的特殊世界)和 “ 廣義的生活世界概念 ” (指與人有關的一切世界)2。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生活世界理解為特 殊的生活世界,指人們各自實踐活動領域,是人們有目的有計劃組織的生活世界。 相比胡塞爾而言,馬克思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生活世界這一概念,但是我們可以從 “ 實踐 ”“ 勞動 ”“ 現(xiàn)實世界 ”等概念中得知其對生活的重視,對現(xiàn)實的關注。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要解釋世界,還要改造世界。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第一條中明確指出: “ 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 ”34 99 這段話鮮明地表達了生活世界的本性在于其 “ 實踐性 ” 。隨著人的實踐的展開和深化,生活世界不斷改變自身的自然歷史,成為人不斷生成呈現(xiàn)的過程。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指出: “ 德國哲學從天國降到人間;和它完全相反,這里我們是從人間升到天國。這就是說,我們不是從人們所說的、所設想的、所想象的東西出發(fā),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的出發(fā)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而且從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過程中還可以描繪出這一生活過程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射和反響的發(fā)展。 ”3525 在馬克思看來,生活世界是現(xiàn)實的人的生活,人在生活中發(fā)展,生活的困境 也會導致人的異化問題。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塑造人的全面素質、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它的邏輯出發(fā)點在于人。從兩者的緊密聯(lián)系中我們可以得知,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基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要詮釋的正是該時代人的現(xiàn)實生活,這是其保持強大生命力的力量源泉。 三、回歸生活 價值所在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怎樣回歸到 “ 生活世界 ” ,重塑其價值呢? “ 所謂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是人和社會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認識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為尺度 的一種客觀的主客體關系。 ”4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不接地氣才導致危機,所以關鍵是要讓民眾從實踐中獲取理論覺悟,再用理論武裝個人,應用于實踐。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為例,思想政治教育回歸到 “ 生活世界 ” ,我們必須要考慮如何處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將思想政治教育落腳在個體的現(xiàn)實生活之中,既要注重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主陣地作用,也要進一步將教育延伸到社會生活,把實踐教學作為今后改革的方向。 首先,以課堂為教育主陣地,形成教育主客體之間肯定的有意義關系。第一,逐步實現(xiàn)雙主體模式。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是教育 過程中的一對基本關系。思想政治教育要回歸到生活世界,就必須對這二者之間的關系給出定位。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往往只注重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這使得受教育者處于被動消極的客體地位,沒有得以感知生命的本真和意義。回歸 “ 生活世界 ” ,就意味著我們要鼓勵提倡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雙主體模式,強調人在生活中的主體地位。第二,從傳統(tǒng)的灌輸理論向啟發(fā)式教學轉變。課堂的教學要從提高課程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入手,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如課程討論、模擬講課、觀看視頻等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社會。第三,開設生活指導 性課程。為了針對性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可以開設一些指導性課程,如心理輔導、就業(yè)指導等等。第四,充分利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的即時性、包容性及豐富性極大地拓展了生活世界的內涵,提供了網絡虛擬化交往的平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平臺,將馬克思主義時代文化予以恰當而生動的展現(xiàn),以便在開放互動中,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受教育者的價值取向,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以社會為教育訓練場,充分開展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不應局限于學校,我們是社會中的人,思想政治教 育也需要關注教育者和教育對象的個體化的生活實踐。比如對家鄉(xiāng)展開社會調查,到教學基地進行考察,走向基層掛職鍛煉活動,還有各種志愿活動等等都是實踐性教學的可參考模式。目前這已經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中的一個重要方法,而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漸進式引入實踐性教學更加符合大學生自身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種人類所特有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教育對象是置身于生活世界的現(xiàn)實存在的人,現(xiàn)實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和實際的工作,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具備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其次,精神文明的進步要求主體的全面發(fā)展,實踐性教學更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要求。 “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主體是人和社會 ”5 ,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要依托在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上,而這樣的價值要求只能在生活世界中才能實現(xiàn)。實踐性教學模式,很好地融合了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個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歸根到底源于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作用于社會實踐。 四、結語 近年來,人們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危機,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脫離生活世界是引起其價值危機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生活體驗能力,提高人的生命意義的活動,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應是基于人的現(xiàn)實生活世界的教育活 動。不可否認,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種意義下是一種理想的事業(yè),但理想如果拋開現(xiàn)實生活世界,一味按照理想狀態(tài)進行教育,無論對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還是對受教育者個人都是無益的。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危機,回歸生活世界是必然選擇。在生活世界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將自己的話語體系與現(xiàn)實社會、個體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全面反映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積極引導受教育者在種種價值沖突中的判斷和選擇,才能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使受教育者得以在優(yōu)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解決現(xiàn)實問題。 參考文獻: 1列寧選集 :第 6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17. 2宋,江洪亮 .教育視域中的 “ 生活世界 ” 概念 J.教育評論, 2008,( 2) .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4張耀燦,等 .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103. 5閔緒國,等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的思考 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5) . 閱讀相關文檔 :政治機會結構理論述評 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中的全球社會發(fā)展問題 論人力資源 管理理論在高校學生會中的應用 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重要意義 實踐 馬克思和阿倫特 借鑒社會工作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效性 探析約瑟夫 奈 “ 軟實力 ” 理論對我國文化自覺的啟示 后現(xiàn)代語境下大學生信仰力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策略 公眾網絡參與下公共政策制定的機制研究 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