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車相撞造成第三人受傷責任承擔案例分析.doc_第1頁
兩車相撞造成第三人受傷責任承擔案例分析.doc_第2頁
兩車相撞造成第三人受傷責任承擔案例分析.doc_第3頁
兩車相撞造成第三人受傷責任承擔案例分析.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機動車相撞致第三人受傷的法律分析江蘇省漣水縣人民法院近來審理一起案件,基本案情是2010年8月16日在江蘇省326省道上發(fā)生一起交通事故,駕駛員李某駕駛的普通客車撞上張某駕駛的摩托車,致使路邊的行人楊某某受輕傷,楊某某住院治療共花去醫(yī)療費等相關費用合計8000元。普通客車在A保險公司、摩托車在B保險公司分別投保了交強險,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李某承擔70%的責任,張某承擔30%的責任。李某與張某是否構成共同侵權以及保險公司如何在交強險范圍內(nèi)賠償,本文具體分析。一、李某與張某是否構成共同侵權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施行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fā)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guī)定承擔連帶責任?!蓖瑫r民法通則第130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庇纱丝芍?,共同侵權有三類:一是共同故意行為,二是共同過失;三是既無共同故意也無共同過失,但數(shù)個行為直接結合在一起造成同一損害后果的。如果數(shù)人行為間接結合在一起造成同一損害后果的,則并不構成共同侵權行為,行為人無需承擔連帶責任,只需承擔按份責任。那么,在本案中,李某與張某雙方顯然無共同故意,也無共同過失,那么,二者的行為是否構成直接結合呢?筆者持肯定意見。因為在本案中,雖然李某和張某的單獨行為都不足以導致?lián)p害后果的發(fā)生,但是,二者的行為結合成一個原因造成了楊某某的受傷,換言之,兩個行為均為損害后果發(fā)生的不可或缺的直接原因。這與間接結合顯然不同。在后者,其中一個加害行為并非損害發(fā)生的直接原因,而只是為損害后果的發(fā)生提供了一定的條件或機會。所以,李某與張某二者的行為構成共同加害行為,需要對楊某某的損害承擔連帶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于2010年7月1日施行后,該法第8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同時第10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chǎn)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shù)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钡?1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钡?2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睆囊陨纤臈l可以看出,第8條規(guī)定了共同侵權,第10、11、12條分別規(guī)定的是無意思聯(lián)絡的數(shù)人侵權,我們可以認為:在侵權責任法中,立法者已經(jīng)將無意思聯(lián)絡的數(shù)個行為直接結合在一起造成同一損害后果的的情形從共同侵權中獨立出來。也就是在侵權責任法施行后,共同侵權的構成要件中的主觀意思的共同性只包括共同故意和共同過失。所以筆者認為,在侵權責任法實施之后,兩輛車相撞造成第三人受傷,不構成共同侵權。兩機動車相撞造成第三人受傷的情形可以適用侵權行為法第12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李某與張某應該承擔按份責任。但是如果兩輛車駕駛員違章駕車,致兩車相撞,造成第三人受傷或者死亡,可以適用本法第11條關于共同危險行為的規(guī)定,行為人應該對損害結果承擔連帶責任。二、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nèi)如何賠償一種觀點認為A保險公司承擔5600元,B保險公司承擔2400元。該種觀點認為兩輛以上機動車共同侵權致他人人身、財產(chǎn)損害,如受害人的損失在第三者責任險限額總和之內(nèi)的,保險公司的賠償比例按機動車駕駛人所承擔的責任比例確定。 另一種觀點認為A保險公司和B保險公司各承擔4000元。該種觀點認為在多個車輛致人損害場合,保險公司在保險限額內(nèi)承擔賠償責任,但由于保險公司的責任并不以被保險人的責任大小為依據(jù),因此,兩個保險公司應當平均承擔該筆損失。 兩種觀點分歧在于保險公司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基礎是基于法律的強制規(guī)定還是基于侵權人的過錯行為。筆者認為保險公司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基礎是基于法律的強制規(guī)定,而不是侵權人的過錯行為。理由如下: 一、從法律條文的理解方面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規(guī)定: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chǎn)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nèi)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guī)定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前半段規(guī)定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nèi)予以賠償,立法者沒有明確說保險公司是按照被保險人的過錯來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時通過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比較可以得出保險公司向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基礎與機動車駕駛人向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基礎并不相同,后者的基礎在于機動車駕駛人的過錯行為,責任大小主要依據(jù)過錯來判斷,故前者的基礎不在于機動車駕駛人的過錯行為。另外,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3條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是指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機動車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傷亡、財產(chǎn)損失,在責任限額內(nèi)予以賠償?shù)膹娭菩载熑伪kU。從中可以看出,交強險主要特征體現(xiàn)在的強制性的規(guī)定上,表現(xiàn)為購買的強制性和賠償?shù)膹娭菩浴囊陨系臈l文的文意理解上,保險公司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劃分不是以侵權人的過錯行為的程度為標準的,其承擔的基礎是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二、從法律的立法目的來看,保險公司向受害人賠償損失的主要理由是為了及時填補受害人的損失,分散投保人賠償?shù)娘L險。綜合看待投保人、保險人和第三人之間的關系。在投保人與保險人之間,以合同關系為紐帶,但是由于強制保險的第一位立法目的是為了保護第三人,所以在保險人與第三人之間形成了一種法定責任,換言之,保險人的賠償責任與機動車駕駛人是否構成侵權責任、其侵權責任的大小并無關聯(lián)。綜上所述,筆者認為A保險公司和B保險公司應該各承擔4000元。評析:侵權責任法施行后,基層法院在審理兩機動車造成第三人受傷的案件時,應該仔細研究案情并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等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應該認定兩機動車相撞造成第三人受傷不構成共同侵權,侵權人應該按照自己的過錯承擔相應的按份責任,但是保險公司在交強險內(nèi)的賠償責任并不按照侵權人的過錯分擔相應的責任,而是應該平均分擔責任。案情:黃某駕駛小汽車因注意力分散,在拐彎時與萬某駕駛的一輛微型面包車相撞。由于萬某的車速較快,受撞后偏離原行駛方向,撞到正騎自行車經(jīng)過該路口的劉某,致其倒地后受重傷。黃某與萬某亦在事故中受傷,車輛不同程度受損。劉某要求萬某賠償損失,萬某則主張劉某的損失應由萬某和黃某共同賠償。分歧:本案的焦點是劉某的損失應由誰承擔責任,即劉某的損害是由萬某獨自造成的,還是萬某與黃某的共同侵權行為造成的。對此,有兩種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萬某是致劉某身受重傷的直接致害人。雖然其侵權行為是在受外力作用的情況下發(fā)生的,但萬某對于外力的作用和損害結果的發(fā)生也有過錯,所以,劉某的損害賠償責任應由萬某承擔。第二種意見認為,劉某的損害結果是由黃某與萬某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的。黃某與萬某是交通事故中的共同侵權人,應當按各自在交通事故中的過錯程度共同承擔對于劉某的損害賠償連帶責任。評議:本案的核心問題是黃某與萬某的違章駕駛行為是否構成共同侵權。這直接關系到肇事車輛雙方在對劉某的損害賠償問題上的責任關系即由其中一方承擔責任還是由雙方共同承擔責任;是承擔按份責任還是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有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包括共同故意的行為、共同過失的行為。要求有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理論基礎在于:連帶責任源于責任主體的整體性,責任主體的整體性則源于主觀過錯的共同性,從而認為須存在一種共同過錯把共同侵權行為人連接成為一個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成為一個共同的行為主體,該共同的行為主體應當對其共同的行為結果負責。共同侵權行為人的不可分離性,產(chǎn)生于他們的共同過錯。二是無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主要指雖無意思聯(lián)絡,但損害結果不可分割的侵權行為。要求無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理論基礎在于:依據(jù)不可分割的損害事實,基于當代民事法律保護弱者、保護無過錯者、保護受害人利益的價值取向,要求無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本案中,黃某與萬某素不相識,只是偶然的因素使兩車相撞,造成了第三人劉某重傷的后果。二人沒有共同的故意或過失,但劉某的損失是由黃某和萬某共同造成的,且不可分割,所以,可以認定黃某與萬某的行為屬于無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因此,黃某與萬某應當對劉某的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多承擔的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追償。就本案而言,實踐中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受害人只起訴部分加害人要求賠償,法院是否應當追加其他加害人參加訴訟作為共同被告,并承擔連帶責任。筆者認為,本案的侵權行為屬于無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是充分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得到補償?shù)膬r值理念。因此,就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而言,法院應當依據(jù)各加害人的過錯劃定相應的責任,并在明確各加害人賠償份額的基礎上判令其承擔連帶責任。連帶責任的適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因為部分加害人沒有償還能力而導致受害人得不到充分補償。如果允許受害人只起訴部分加害人,那么法院在只有部分加害人在場的情況下無法確定它們之間的責任份額,只能判定被訴的加害人承擔全部責任,違背了適用連帶責任的初衷,難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障受害人的利益。而且,由于責任份額難以確定,多承擔了責任的加害人要向其他加害人追償?shù)脑?,不得不另行起訴,要求法院確定責任份額,導致訴累。因此,如果受害方僅起訴部分加害人,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加害人參加訴訟作為共同被告,并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受害人明確放棄對其他人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列被訴的侵權人為被告,并將受害人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對未被起訴的加害人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被訴加害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被害人自愿放棄了對其他加害人的賠償要求,無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