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題三、五章.pdf_第1頁
習題三、五章.pdf_第2頁
習題三、五章.pdf_第3頁
習題三、五章.pdf_第4頁
習題三、五章.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 五章習題 西南交通大學 電氣工程學院 3 2 對于題對于題3 1圖中所示信號波形 分別用有效值電壓表 峰值電壓表 和均值電壓表來測量其電壓 求各 表的讀數(shù)值 圖中所示信號波形 分別用有效值電壓表 峰值電壓表 和均值電壓表來測量其電壓 求各 表的讀數(shù)值 3 2 分析 見分析 見3 3 3節(jié)節(jié) P116 當被測信號為 正弦信號時 均值 有效值和峰值電壓表 讀數(shù)都為信號有效值 否則均值電壓表讀 數(shù)和峰值電壓表讀數(shù)分別參見公式 當被測信號為 正弦信號時 均值 有效值和峰值電壓表 讀數(shù)都為信號有效值 否則均值電壓表讀 數(shù)和峰值電壓表讀數(shù)分別參見公式3 21和 公式 和 公式3 22 因此圖 因此圖a為正弦信號的三種表測 量讀數(shù)大小都為其有效值 為正弦信號的三種表測 量讀數(shù)大小都為其有效值 24 22 828 p AUUV 圖圖b為正弦信號的三種表測量讀數(shù)大小都為 其有效值 均值電壓表 有效值電壓表 峰值電壓表 為正弦信號的三種表測量讀數(shù)大小都為 其有效值 均值電壓表 有效值電壓表 峰值電壓表 2 23 3 1 15 0 9 p F U AUK 34 32 309 p AUUV 24 22 828 p AUV 3 7 甲 乙兩臺數(shù)字電壓表 甲的顯示屏顯示 的最大值為 甲 乙兩臺數(shù)字電壓表 甲的顯示屏顯示 的最大值為9999 乙為 乙為19999 問 它們各是幾位的數(shù)字電壓表 是否具有超量 程能力 若乙的最小量程為 問 它們各是幾位的數(shù)字電壓表 是否具有超量 程能力 若乙的最小量程為200mV 其分辨力為多少 若乙的基本誤為 分別用 其分辨力為多少 若乙的基本誤為 分別用2V和和20V的擋測量電壓時 該表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各為多大 的擋測量電壓時 該表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各為多大 0 05 0 02 xm UUU 1 56 x UV 3 7 解 甲是 解 甲是 4位的數(shù)字電壓表 不具有超量 程能力 乙是位的數(shù)字電壓表 是否具有超量程 能力 取決于其基本量程 若乙的最小量程為 位的數(shù)字電壓表 不具有超量 程能力 乙是位的數(shù)字電壓表 是否具有超量程 能力 取決于其基本量程 若乙的最小量程為200mV 則在量程檔電壓 最大顯示值為 則在量程檔電壓 最大顯示值為199 99mV 所以其分辨力為 所以其分辨力為 0 01mV 1 4 2 基本誤差為 當用 基本誤差為 當用2V測量時 由于得出最大允許誤差 可用 測量時 由于得出最大允許誤差 可用B類不確定度進 行評定 類不確定度進 行評定 0 05 0 02 xm UUU 2 3 0 05 0 02 0 05 1 560 02 2 1 18 10 xm UUU V 3 4 1 1 18 10 6 81 10 1 7323 A uxV 1 1rel 4 6 81 0 044 10 1 56 x x x u U uU U 同理 當用同理 當用20V測量時 測量時 3 2 4 78 10UV 3 3 2 4 78 10 2 76 10 1 7323 A uxV 的自由度為 2x Uu 2 考慮被測量之值落在 區(qū)間外的概率極小 則的自由度為 11xxxx UU UU 1x Uu 1 2 2rel 3 2 76 1 1 0 77 1 56 x x x u U uU U 3 8 雙斜積分式數(shù)字電壓表的基 準電壓 積分時 間 時鐘頻率 數(shù)字電壓表顯示經(jīng)過時間的 計值 求被測電壓 雙斜積分式數(shù)字電壓表的基 準電壓 積分時 間 時鐘頻率 數(shù)字電壓表顯示經(jīng)過時間的 計值 求被測電壓 10 ref UV 1 1Tms 10 c fMHz 2 T 2 5600N x U 3 8 解 由于 可知 又因為 得出 解 由于 可知 又因為 得出 1 1 c N T f 364 11 1 1010 1010 c NTf 2 1 x ref UN NU 2 1 5 6 xref N UUV N 3 9 用用U 201萬用表 萬用表 600 1mW 零電平 測量一通信線路的功率衰 減 零電平 測量一通信線路的功率衰 減 現(xiàn)測得輸入端電平現(xiàn)測得輸入端電平A1 30dBm 輸入端阻抗為 輸入端阻抗為1000 輸出端電平 輸出端電平 A2 14dBm 輸出端阻抗為 輸出端阻抗為500 求功率衰減的分貝值 求功率衰減的分貝值 3 9 解 由負載不為 解 由負載不為600 其絕對功率電平公式 可知 得出功率衰減分貝 其絕對功率電平公式 可知 得出功率衰減分貝 600 10lg P LA R 11 1 600 10lg302 2227 78 P LAdBm R 22 2 600 10lg140 7914 79 P LAdBm R 12 27 78 14 7912 99 rPPP LLLdB 3 10 用用MF 10萬用表 萬用表 600 1mW零 電平 測量一放大器的電平放大 先用 交流 零 電平 測量一放大器的電平放大 先用 交流25V擋讀得輸入端電平擋讀得輸入端電平A1 8dBm 輸出端電平 輸出端電平A2 44dBm 求放大器的相 對電壓電平值 注 求放大器的相 對電壓電平值 注 MF 10萬用表的 電平基準為交流 萬用表的 電平基準為交流10V擋 假設放大器輸 入 輸出端負載均為 擋 假設放大器輸 入 輸出端負載均為600 3 10 解 由非電平基準檔進行測量時 絕對電 壓電平值的公式 解 由非電平基準檔進行測量時 絕對電 壓電平值的公式 20lg m U Om U LA U 11 20lg87 9615 96 m U Om U LAdBV U 22 20lg447 9651 96 m U Om U LAdBV U 12 36 rUUU LLLdB 5 5 測量一個頻率為測量一個頻率為200 Hz的信號頻率 采 用測頻法 閥門時間 的信號頻率 采 用測頻法 閥門時間T 1s 和測周法 時標 信號周期 和測周法 時標 信號周期Ts 0 1us 兩種方法 分別計算出 誤差引起的測量誤差 兩種方法 分別計算出 誤差引起的測量誤差1 5 5 解 由量化誤差產(chǎn)生的測頻誤差為 得出 當閘門時間為 解 由量化誤差產(chǎn)生的測頻誤差為 得出 當閘門時間為 1s時 時 1 x xx fN fNTf 3 1 11 5 10 1 200 x xx f fT f 由量化誤差產(chǎn)生的測周誤差為 由量化誤差產(chǎn)生的測周誤差為 75 200 102 10 s x TTN TNT 5 7 用電子計算器測量信號的周期 晶振頻率為 其相對誤差為 周期倍乘開關置 求測量被測信號周期為時間 的測量誤差 用電子計算器測量信號的周期 晶振頻率為 其相對誤差為 周期倍乘開關置 求測量被測信號周期為時間 的測量誤差 10MHz 8 5 10 cc ff 10 x Ts 100 分析 測周法的總誤差一共有三項 量化 誤差 標準頻率誤差和觸發(fā)誤差 但本題 不考慮觸發(fā)誤差 故 分析 測周法的總誤差一共有三項 量化 誤差 標準頻率誤差和觸發(fā)誤差 但本題 不考慮觸發(fā)誤差 故 84 57 1 5 101 10 100 1010 xc xxcc TfK TmT ff 5 8 某電子計數(shù)器 測頻的閘門時間為某電子計數(shù)器 測頻的閘門時間為1s 測周時倍乘最大為 測周時倍乘最大為 10 000 晶振最高頻 率為 晶振最高頻 率為10MHz 求中界頻率 求中界頻率 5 8 解 中界頻率即為測頻法和測周法測量 頻率相對誤差相等時的頻率 當測頻時 最大相對誤差為 當測周時 若沒有進行倍乘則最大相 對誤差為 解 中界頻率即為測頻法和測周法測量 頻率相對誤差相等時的頻率 當測頻時 最大相對誤差為 當測周時 若沒有進行倍乘則最大相 對誤差為 1 xc xxc ff ff Tf xc xxcc TfK TT ff 推出中界頻率為 當測周時 若進行倍乘則最大相對誤差為 其中 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