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與免疫.doc_第1頁
微生物與免疫.doc_第2頁
微生物與免疫.doc_第3頁
微生物與免疫.doc_第4頁
微生物與免疫.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細胞水平可將微生物分為三大類:非細胞型微生物、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真核細胞型微生物。2.免疫器官:由中樞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組成。3.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有雙重性,正常情況下,免疫功能維持機體內壞境穩(wěn)定,具有保護性作用;免疫功能異常,可能導致某些病理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指機體針對外來抗原的免疫清除作用,保護機體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2)免疫自穩(wěn):指機體可及時清除體內衰老或損傷的體細胞,對自身成分處于耐受狀態(tài),以維系機體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3)免疫監(jiān)視:指機體免疫系統(tǒng)可識別和清除畸變和突變的細胞的功能。4免疫的類型:機體的“免疫”可分為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兩類 (1)固有免疫:亦稱天然免疫或非特異性免疫,是種群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是機體抵御病原體侵襲的第一道防線。 (2)適應性免疫:亦稱為特異性免疫或獲得性免疫,為個體接觸特定抗原而產生,僅針對該特定抗原而發(fā)生反應。5.抗原(Ag):是指能與淋巴細胞抗原受體特異性結合,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并能與相應免疫應答產物在體內、外發(fā)生特異性反應的物質。6.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分子的大小 2、化學組成 3、抗原表位的易接近性 4、物理性質7、抗原特異性:是指原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并與免疫應答產物發(fā)生專一結合的特性。8、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決定抗原特異性的基本結構或化學集團,它是TCR/BCR及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基本單位,亦稱為抗原決定基。 抗原的分類1、根據抗原誘生抗體對T細胞的依賴性 分為 胸腺依賴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賴性抗原 2根據抗原與機體的親緣關系 分為 異種抗原、同種異型抗原、自身抗原、異嗜性抗原 3、根據抗原的產生方式 分為 天然抗原和人工抗原9、免疫球蛋白(Ig)即抗體,是血液和組織液中一類糖蛋白,由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所產生,是體液免疫的重要效應分子。 由兩條完全相同的重鏈和兩條完全相同的輕鏈以二硫鍵連接而成。 補體系統(tǒng)10、補體(C):是人體和動物血清中的一組與免疫功能有關,經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 補體系統(tǒng)由補體固有成分 、 補體調節(jié)蛋白 、 補體受體 組成。補體正常下以非活性形式存在 11、經典激活途徑 三階段五步驟:1、識別階段 C1酯酶的形成 2、活化階段 C3、C5轉化酶的形成 3、膜攻擊階段 C5b67形成和膜攻擊復合物的形成12、膜攻擊復合物(MAC):補體活化的經典途徑、旁路途徑和MBL途徑共同的末端效應(末端效應指從C5裂解到靶細胞溶解)13、補體的生物學作用 1、溶解細胞、細菌和病毒的細胞毒作用 2、調理作用 3、清除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 4、炎癥作用 5、抗體抗感染防御的主要機制 6、參與特異性免疫應答 7、補體系統(tǒng)與其他酶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14、補體的遺傳性缺陷 1、補體成分的缺陷 2、補體調節(jié)分子缺陷 3、補體受體的缺陷15、細胞因子(CK):是由多種細胞分泌的具有多種功能的高活性小分子蛋白質,其在免疫細胞分化發(fā)育、免疫應答、免疫調節(jié)、炎癥調節(jié)、造血功能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還廣泛參與機體其他生理功能和某些病理過程的發(fā)生、發(fā)展。16、細胞因子分類:1、白細胞介素(IL) 2、干擾素(IFN)具有干擾病毒的感染和復制細胞因子最早發(fā)現(xiàn)的細胞因子 3、腫瘤壞死細胞(TNF) 4、集落刺激因子(CSF) 5、生長因子(GF)可促進相應細胞生長和分化的細胞因子 6、趨化因子17、細胞因子的特點: 1、多樣性 2、高效性 3、局部性 4、短暫性 5、復雜性 18、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可誘導迅速而強烈排斥反應的抗原19、人類白細胞抗原(HLA):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首先發(fā)現(xiàn)于外周血白細胞表面,故稱為人類白細胞抗原20、HLA復合體特征:多基因性、多態(tài)性、單倍型遺傳21、HLA分子結構:有重鏈()和輕鏈()組成。 抗原結合槽:1、2結構域共同構成抗原結構槽22、HLA分子的生物學功能: 1 抗原加工和提呈 2、參與免疫應答的遺傳控制 3、參與免疫調節(jié) 免疫細胞23、免疫系統(tǒng):免疫細胞(中樞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細胞(淋巴細胞、抗原提呈細胞、造血干細胞、粒細胞、肥大細胞、紅細胞) 免疫分子 免疫細胞:泛指所有參與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有關的細胞及其前體。 淋巴細胞包括 T細胞、B細胞、NK細胞24、T細胞抗原受體(TCR):是T細胞表面特異性識別和結合抗原的結構,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也是所有T細胞的特征性表面標志。25、T細胞亞群及其功能 1、根據TCR二肽鍵構成分為: T細胞和&T細胞2、根據CD4分子與CD8分子的表達分為: CD4T細胞和CD8+T細胞 3、根據功能狀態(tài)分為: 輔助性T細胞(Th1細胞:輔助細胞免疫。 Th2細胞:刺激B細胞增殖并產生抗體,輔助體液免疫效應功能。) 細胞毒性T細胞、調節(jié)性T細胞、遲發(fā)型超敏感反應T細胞 4、根據對抗原的應答及活化狀態(tài)分為: 初始T細胞、效應T細胞、記憶T細胞(再次免疫應答過程中起作用)26、B細胞抗原受體(BCR):是嵌入細胞膜類脂分子中的表面膜免疫球蛋白,是B細胞的特征性表面標志。BCR的功能是特異性識別不同抗原分子,使B細胞活化并分化為漿細胞,進而產生不同的特異性抗體,發(fā)揮體液的免疫功能。27、B細胞亞群及功能 B1細胞:抗微生物感染、免疫自穩(wěn)、誘導自身免疫病 B2細胞:產生高親和力抗體,行使體液免疫功能、具有抗原提呈功、免疫調節(jié)功能28、自然殺傷細胞(NK):是不同于T、B細胞的第三類淋巴細胞,它們不表達特異性抗原識別受體,在其胞漿內有許多嗜苯胺顆粒,故又稱為大顆粒淋巴細胞。29、抗原提呈細胞(APC):是指能攝取、加工、處理抗原,并將抗原肽提呈給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的一類免疫細胞。30、單核吞噬細胞的來源:骨髓干細胞衍生而來。 免疫應答及其調節(jié)31、免疫應答:是指機體受抗原刺激后,體內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識別抗原,發(fā)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進而表現(xiàn)出一定生物學效應的全過程。 特異性免疫應答根據其效應機制分為 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和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32、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感應階段、增殖和化階段、效應階段。33、T細胞活化的第一信號:TCR、CD4/CD8 第二信號:CD834、致死性攻擊:1、穿孔素/顆粒酶途徑 2、TNF與Fasl途徑35、Th1細胞對巨噬細胞的作用:1、激活巨噬細胞 2、誘生并募集巨噬細胞36、體液免疫應答:在B細胞應答中,由漿細胞所產生的抗體是主要的效應分子,故將此類應答稱為體液免疫應答。37、B細胞活化的第一信號:抗原刺激信號 第二信號:Th細胞信號38、初次免疫應答:1、潛伏期 2、對數期 3、平臺期 4、下降期 微生物1、細菌的形態(tài)可分為 基本形態(tài)、特殊形態(tài)、不規(guī)則形態(tài)。 基本形態(tài)有球狀、桿狀和螺旋狀,分別為球菌、桿菌、螺形菌。2、細菌的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核質及細胞內的內容物。 細胞壁的功能:1、保護細胞、2、維持細胞的基本形態(tài)、3、為細胞的生長、分裂和鞭毛運動所必需 4、有一定的通透性和機械阻擋作用。3、核質:是原核生物特有的無核膜、核仁結構、無固定形態(tài)的原始細胞核,又稱原核4、細菌結構包括:莢膜、鞭毛、芽孢、菌毛。 莢膜:某些細菌在生活過程中,向其細胞壁外分泌一層疏松、透明的黏液狀物質,稱為莢膜。 芽孢:某些細菌 其生長發(fā)育后期,能夠在菌體內部形成一個圓形或橢圓形的厚壁對不良環(huán)境有極強抗性的休眠體,稱為芽孢。5、芽孢對熱、干燥、輻射、化學藥物及其他不良環(huán)境的抗性方面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滅菌時的主要指標是能否殺滅芽孢。6、細菌分類按:屬種型 細菌的營養(yǎng)物質分為: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水。8、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營養(yǎng)物質、溫度、酸堿度、氣體。9、人工培養(yǎng):提供細菌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滿足其生長所需的環(huán)境條件,使細菌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即為細菌的人工培養(yǎng)。10、細菌生長繁殖規(guī)律曲線:遲緩期、對數期、穩(wěn)定期、衰亡期。11、呼吸:是指用于生產能量的生物氧化還原過程。12、熱原質:泛指那些能引起機體發(fā)熱的物質,按其來源可分為內源性熱源質和外源性熱原質。13、感染,又稱傳染,是指病原菌突破機體的防御屏障,侵入機體,在一定部位生長繁殖,導致不同程度的病理過程。14、正常菌群:在正常人體的體表以及與外界相同的腔道中分布著一定種類和數量的微生物,稱為正常菌群。15、正常菌群對人體的作用:1、通過菌群微生物之間的拮抗作用使病原菌不能定居和致病。 2、合成一些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 3、促進免疫器官的發(fā)育,刺激免疫系統(tǒng)產生有保護作用的免疫應答。 4、抗腫瘤作用。 5、抗衰老作用。 16、條件致病菌:正常菌群與人體之間的平衡關系及正常菌群之間的平衡關系一旦被打破,正常菌群就會對人體產生致病性,稱為條件致病菌。 菌群失調癥:正常菌群中各種菌的比例嚴重失調并伴隨有臨床表現(xiàn)的現(xiàn)象稱為菌群失調癥。17、細菌的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強弱程度稱為毒力,即為致病性的強度。 細菌的毒力主要指侵襲力和霉素。18、感染的類型: 1、隱性感染 2、潛伏感染 3、顯性感染 4、帶菌狀態(tài)(當機體受隱性或顯性感染后,病原菌并未很快消失,而是在體內繼續(xù)存留一段時間,與機體免疫力處于對峙狀態(tài),稱為帶菌狀態(tài)。)19、全身感染常見類型:菌血癥、敗血癥、毒血癥、膿毒血癥20、滅菌:利用物理化學因素,殺死物體或介質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利用物理因素殺死物體或介質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利用物理化學因素抑制體外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 抑菌:抑制體內或體外細菌生長繁殖的方法。 無菌:不存在任何活菌。 無菌操作:指在進行外科手術或分離、轉種及培養(yǎng)時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實驗材料的操作方法。 熱力滅菌法分為:干熱滅菌法和濕熱滅菌法22、遺傳性:任何一種生物均要通過無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方式繁衍后代,從而保證生命在世代間的連續(xù),并使子代與親代相似。這種世代間子代與親代相似的現(xiàn)象就是遺傳性。 變異性:微生物的子代與親代,以及子代不同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總是存在某些差異,這就是變異性。23、質粒:是一種獨立于染色體外,能進行自主復制的細胞質遺傳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種微生物細胞中。24、質粒的類型: F質粒、R質粒、Col質粒、代謝質粒25、噬菌體:是感染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或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因為噬菌體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稱為噬菌體。26、噬菌體免疫狀態(tài):溶原性細菌具有抵抗同種或近緣噬菌體重復感染的能力,稱為噬菌體免疫狀態(tài)(特點:1、能正常分裂。 2、能夠抵抗同種或有親緣關系噬菌體重復感染 3、整合)。 溶原性轉變:某些溶原性細菌可同時伴有相應性狀的改變,稱為溶原性轉變。27、突變:是指生物體遺傳物質的核苷酸序列發(fā)生了穩(wěn)定而可遺傳的變化。28、遺傳物質轉移方式:轉化、接合、轉導29、轉化:是指受體菌直接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供體菌游離的DNA片段,從而獲得了供體菌部分遺傳性狀的過程。30、接合:是指供體菌和受體菌通過性菌毛直接接觸,遺傳物質自供體菌轉移入受體菌,是后者獲得前者的部分遺傳性狀的過程。31、轉導:以噬菌體為媒介,將供體菌的遺傳物質轉移入受體菌,通過交換重組而使受體菌獲得供體菌的部分遺傳性狀,這種基因轉移方式稱為轉導。32、噬菌體轉變:由于溫和噬菌體的感染,前噬菌體整合入宿主菌的染色體而使其溶原化的同時,使得宿主菌的表型特征也發(fā)生改變,這種現(xiàn)象稱為噬菌體轉變。33、真菌:屬于真核細胞型微生物,有核膜和核仁,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壁,無葉綠素,不分根莖葉。 孢子是真菌的主要繁殖器官。34、菌絲體:多細胞真菌在適宜環(huán)境下,由孢子長出芽管,再延長呈絲狀并分枝,稱為菌絲體。 分為:營養(yǎng)菌絲和氣死菌絲35、真菌的培養(yǎng): 在沙保培養(yǎng)基中,含4%葡萄糖,1%蛋白胨和2%瓊脂。 PH46 溫度為222836、病毒的特征:1、體積微小 2、結構簡單 3、專性細胞內寄生 4、以復制方式繁殖 5、對抗生素不敏感37、病毒體:是細胞外的結構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態(tài)結構,具有典型的形態(tài)結構,并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 病毒的組成:核心和衣殼38、刺突:包膜表面常有不同形狀的突起,稱為包膜子?;虼掏?。39、復制: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和代謝系統(tǒng),必須在活的易感細胞內進行增殖,由宿主細胞為其提供酶系統(tǒng)、能量、原料和生物合成的場所,以病毒核算為模板進行核酸復制和蛋白質合成,再裝配成子代病毒體,病毒的這種增殖方式稱為復制。38、缺陷病毒:有些病毒因基因組不完整或某一基因位點發(fā)生改變,進入宿主細胞后不能單獨復制出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39、頓挫感染: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后,若細胞不能為病毒的復制提供所需的酶、能量和原料等,則不能復制出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40病毒的干擾現(xiàn)象:當兩種不同的病毒或兩株性質不完全相同的同種病毒,同時或先后感染同一細胞或機體時,可發(fā)生一種病毒抑制另一病毒增殖現(xiàn)象。41、病毒的傳播方式:水瓶傳播、垂直傳播42、病毒感染對宿主細胞的直接作用:1、溶細胞效應 2、穩(wěn)定狀態(tài)感染 3、形成包涵體(某些病毒在感染細胞內增殖后,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可看到有與正常細胞結構和著色不同的圓形或橢圓形斑塊,稱為包涵體) 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