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西方文學中的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doc_第1頁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中的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doc_第2頁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中的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doc_第3頁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中的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doc_第4頁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中的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中的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是世紀西方文學中占主導性的文學現象,它們此消彼長、異彩紛呈,既相互不能替代,又各具強健的生命力。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在世紀西方文學發(fā)生、發(fā)展中的表現大體有幾種比較典型的狀態(tài)。其一,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此起彼伏,相互交錯。這是英國現代文學發(fā)展的基本狀況。美國評論家戴維洛奇將其稱之為擺錘狀運動。其二,現代主義逐漸發(fā)展壯大,呈現出令人目不暇接的燦爛景觀,現實主義卻保持極其平緩的延續(xù)狀態(tài)。這是法國現代文學發(fā)展的基本狀況 。其三,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始終多元并存,相互交融、碰撞,共同編織出了異彩紛呈的景象?;蛘哒f“極端多元化在世紀的美國文學中顯而易見,沒有一種單一的文學傾向可以獨領時代的風騷” 。這是美國現代文學發(fā)展的基本狀況。我們姑且以上述三種典型狀態(tài)作為考察分析的出發(fā)點,從中不難看出,在世紀西方文學中,現代主義的確比現實主義顯示了更為內涵豐厚、風格龐雜的藝術成就,但是現實主義之流也從來沒有中斷和消逝,它只是拉長了,變細了,某些時候還會突然迸射出耀眼的光輝。我們或許可以通過世紀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文學的理論界定、生命律動及遠景展望的研究,獲得文學藝術發(fā)生發(fā)展的審美啟迪。世紀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文關于學現象應該有兩個方面的理論界定。世紀中其一,現實主義既可以指一種審美傾向,比如從古希臘羅馬以來,經文藝復興 、古典主義、啟蒙運動的洗禮,在后期達到高峰的西方古典文學傾向,也可以指具體的文學藝術思潮、流派,比如世紀中后期的所謂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運動。從哲學意識角度看,現實主義是以理性主義的宇宙觀、認識論、實踐意識及其價值選擇為其深層次的思想基礎。具體而言,西方世紀以前一直以理社會在性主義宇宙觀、社會歷史觀作為其占主導地位的歷史文化背景,現實主義文學自然也被規(guī)定了堅信宇宙規(guī)律、世界秩序、歷史目的的文化語境,并同時由于其文化語境而具備了亙古久遠的文學藝術生命力。西方社會在世紀以前還一直以理性主義的認識論和實踐論作為其文化實踐工具和目的,現實主義文學自然也被置放于這種理性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論的上下文中,擔當著相應的歷史角色派定并履行其文化使命,從而獲得發(fā)生發(fā)展的土壤和條件。也就是說,傳統(tǒng)現實主義作家普遍相信外在世界有內在秩序和因果規(guī)律,人類認識有可信賴的能力和可確定的途徑,人生的目的也具有美好的社會價值和崇高的道德意義。所以,現實主義文學一方面懷著堅定的歷史信念,努力地探求社會現實的本質規(guī)律,另一方面又懷著美妙的倫理理想積極扮演歷史預言家、道德教誨者及懺悔牧師的角色。從文學理論角度看,現實主義包含著一定的審美意識、藝術原則,其本質內涵是所謂按照現實生活的本來面目準確地再現現實生活。也就是說,現實主義除了寫現實對象,以反映現實為目的以外,重要的還在于現實地寫,以現實情理為反映依據;除了所再現的生活方式以外,還在于對生活的再現方式。正如韋勒克所說“:現它排斥虛無縹緲實主義是當代現實的客觀再現。的幻想, 排斥神話故事,排斥寓意與 象征,排斥高度的風格化,排除純粹的抽象與雕飾,它意味著我們不需要虛構,不需要神話 一直堅持文學人道核心的盧卡契故事,不要夢幻世界?!币舱J為:“文學能夠把社會生活的矛盾、斗爭和沖突這樣地塑造出來,就如同它在真正人的靈魂中和生活中所顯露的那樣。它能夠把這些沖突的聯(lián)系塑造成這樣,就如同它們匯集在真正的人的身上那樣。這是發(fā)現和研究現實的一個巨大而又重要的領域。這里,文學,真正深刻的、現實主義的文學,即使是對那些對社會聯(lián)系有最深刻了解的人,也能提供全新的意想不到的、非常本質的體驗和認識?!?從文學實踐角度看,現實主義還具有比較確定的創(chuàng)作方法,其基本規(guī)定是塑造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性格。如同恩格斯所說:“據我看來,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jié)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 真實性與典型性作為不可或缺的現實主義理論原則和實踐規(guī)定,本源自于再現生活現實與表現本質規(guī)律的對立統(tǒng)一,源自于西方理性主義形而上學追求一般、普遍與探求因果目的的本體論、認識論傳統(tǒng)。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曾通過“詩與歷史”的比較奠立并闡發(fā)了西方現實主義文學追求本質、普遍的理想化主張。現代主義不應該是一個具體的文藝運動和統(tǒng)一的文學思潮、流派?,F代主義應包括從世紀末開始并貫穿整個世紀所有以非理性主義哲學作為思想基礎,在文學上倡導反古典傳統(tǒng)的多種西方文學創(chuàng)作思潮、流派。從哲學意識角度看,現代主義是以非理性主義的宇宙觀、認識論、實踐意識及其價值選擇作為其深層次的思想基礎。具體而言,西方歷史到了世紀末以后,非理性主義的宇宙觀、社會歷史觀起而沖破了理性主義宇宙觀、社會歷史觀的文化壟斷地位,毫無理喻的荒誕、深沉厚重的絕望成為占主導地位的文化語境,現代主義文學獲得了如魚得水的話語權力。西方社會在世紀末以后,非理性主義的認識論和實踐論起而打破了理性主義的惟一霸權,文學自然有了非理性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論的上下文并竊據了理性主義盤踞的部分領地,現代主義文學依據這種非理位主義上下文的角色派定和履行此使命的特殊優(yōu)勢而享有了充分發(fā)育成長的絕好機會,獲得了發(fā)生發(fā)展的優(yōu)先資格。也就是說,現代主義作家認為外在世界只有混亂無序和變動不居,人類認識也沒有可信賴的理性能力,只有不確定的體驗直觀,人生目的則只是無意義的虛無荒誕。所以,現代主義文學一方面懷著悲觀絕望的歷史虛無感,竭力表現人類社會不可理喻的破碎現象,另一方面又懷著孤獨的自我意識痛苦地扮演生命意義闡釋者、新時期十字架背負者的角色。從文學理論角度看,現代主義包容著不同的具有不斷創(chuàng)新性的美學追求、藝術原則。從文學實踐角度看,現代主義顯現為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法、藝術實驗。如同布雷德伯里和麥克法蘭所說:“現代主義這個詞語曾被用來包括各種各樣破壞現實主義或浪漫主義激情的運動,這些運動都傾向于抽象化(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立體派、未來主義、象征主義、意象主義、旋渦派、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但我們將會看到,這些運動也并不都是性質相同的運動,有些還是對其他運動的某些激進的反應?!奔热滑F代主義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文學思潮、流派,而是因思潮、流派甚至作家而異的西方現代文學中具有現代性的文學藝術實踐,那么,我此處也就不再作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進一步區(qū)分,而是把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看作經過一百余年的發(fā)展變化,呈現出錯綜復雜、多元交織、撲朔迷離、怪誕離奇,至今尚具生命力的一系列文學現象的總合。這些文學現象的共同性在于它們更加關注被類的歷史必然所淹沒的個體的現時偶然。自我真實本質的追尋、孤獨存在的叩問是其主導傾向,人生價值的張揚、生命意義的闡釋是其主旋律。其二,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作為人類文化實踐活動方式之一,在其人學和人類文化實踐工藝學層面上必然有相互的交織、糾纏,但是,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各自所具有的本質規(guī)定性卻始終是絕對相異的。所以,我也不贊同某些學者所認為的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文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看法。更不同意以“無邊現實主義”的橡皮口袋來囊括所有以迂回曲折方式表現現實的現代主義文學。誠然,文學作為人類文化實踐方式之一,它不可能脫離文學為人學和人類文化實踐工藝學的范疇,就像人不可能揪著自己的頭發(fā)飛離腳下的大地一樣。所以,現代主義文學不可能不歸根結底保持著對歷史現實、社會人生的密切關懷,不可能從根本上脫離對歷史現實、社會人生的審美關系。但是,這種關于文學人學和人類文化實踐工藝學意義上的規(guī)定性并不排除文學人學內涵的豐富性,更不排除文學人類文化實踐工藝學方式的繁復性。當然,在大家可以理解的一段歷史時期內,由于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現實主義的惟一獨尊地位,不少文藝理論工作者為了替現代主義謀取合法的存在資格和歷史位置,曾經煞費苦心地替現代主義尋找與現實主義相連接的血緣紐帶,從而順理成章地將現代主義納入現實主義的血緣大家庭。這種可以理解的歷史原因卻始終代替不了理論上的正本清源,反而可能妨礙文藝理論思想的健康發(fā)展。我們再也不能繼續(xù)遮遮掩掩地用現實主義的金色標箋來標明現代主義文學在人文文化領域里的“優(yōu)等公民”地位。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堅信,現代主義是與現實主義決然不同,卻又同樣具有巨大人學和人類文化實踐工藝學價值的文學藝術實踐活動,因此,現代主義文學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偉大文學藝術價值和意義。生命律動世紀西方文學中的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始終不渝地與世紀的社會歷史變動有著帶規(guī)律性的邏輯關系,這種邏輯關系也就決定了世紀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生命律動。具體而言,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蕭條和危機時乏,期,由于生活物質的短缺、使人們的生死存亡問題上升為社會首要問題,文明與進步的歷史性思考自然會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命題,這時候,以理性主義的宇宙觀、認識論、實踐意識及其價值選擇為其深層次思想基礎的現實主義文學自然要憑借理性主義態(tài)度、科學主義精神來探索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社會進步法則,它們必然會直接思考社會具體問題并充分發(fā)揮批判社會弊病的作用。比世如美國現代派文學在紀年代達到了高峰。但在“年代末,美國出現了特大的經濟危機,接著又是長期的蕭條。失業(yè)、貧困等迫切的社會問題使人們感到焦慮。作家們改變年代的哀傷之音,一掃失望情緒,在不同程度上成了人民的喉舌,個人的哀愁轉化為對社會問題的關切,揭露社會的不平、同情下層人民的命運成了常見的主題”年代現實主義文學的豐碩。這也就創(chuàng)造了美國文學成果。再比如英國年代,面臨經濟危機和社會蕭世紀條,同樣呈現出現實主義文學興盛,現代主義文學衰落的景象。如同姜紅先生所言:年代的社會現實如此之嚴峻,社會問題如此之復雜,社會矛盾如此之尖銳,迫使人們不得不直接去面對它們。在這種局面里引人注目的是行動的集體而不是內省的個人,這與現代主義文學的基調格格不入,卻正是現實主義傳統(tǒng)復蘇的土壤?!狈催^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復蘇與繁榮時期,物質生活的豐富、優(yōu)裕則反襯出精神的繁復、心理的錯綜。精神與情感的復雜命題又會沖破傳統(tǒng)理性主義的思維框架,上升為人們思考的社會首要問題。這時候,以非理性主義的宇宙觀、認識論、實踐意識及其價值選擇為其深層次的思想基礎的現代主義,會憑借非理性主義態(tài)度和人本主義精神來體悟和追問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意義。以孤獨離群的自我生存為宗旨、以非歷史主義的個體情感為目的的現代主義文學也會得到人們的優(yōu)先信任,它們會生發(fā)出漂泊不定的虛無感、無所歸依的失落感等現代主義意識,并直接表現心靈的困惑和發(fā)揮宣泄精神錯綜的功用??梢赃@樣說,現實主義文學更長于追問吃不飽肚子的疑難,現代主義文學更長于探索吃飽肚子后的困惑?,F實主義文學更長于從精神上解脫人生的困苦艱難,現代主義文學更長于從心理上化解人生的無聊厭煩?,F實主義始終在理性思考范圍里質疑歷史社會的停滯落后,現代主義不斷在非理性體驗層面上追問心理情感的無所皈依。當然,這里所言的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蕭條危機與復蘇繁榮只是相對意義上的區(qū)分。因為正如艾倫 特拉頓伯格所說:“隨著科學研究的迅速發(fā)展以世紀和及技術在工業(yè)、通訊和交通運輸里的應用,紀初期,同時出現了兩個結果:不可否認的生活條件的改善(更多的商品,旅行和通訊更容易更舒適),以及同樣不可否認的社會的脫節(jié)(更多的貧困,更多的污染,更多的階級沖突)?!本褪钦f,高度發(fā)展的現代社會不但不可能消弭而且還可能加劇歷史進步的自身悖論,其具體表現形態(tài)之一就是社會利益群體的重組和分化。這種重組和分化會使社會的蕭條危機與復蘇繁榮呈現為撲朔迷離、多元糾纏的狀態(tài)。所以,不同的社會階層、種族,甚至性別等社會群體皆可能沖破縱向歷時段社會定義而歸屬于橫向共時段分化范疇,從而具有特殊的物質生存憂慮和精神皈依疑問。比如英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所謂“工人小說”創(chuàng)作,雖然處于相對繁榮的“福利國家”卻仍然通過表現下層工人的生活困窘而奉獻出許多現實主義的文學精品。再比如美國社會中的猶太文學、南方文學、黑人文學、女性文學,甚至華人文學等等,它們也是根據不同的自我身份確認而賦予自己不同的審美視域。這時候,生存猶疑與心靈惶惑的多重意識會形成眾聲喧嘩的多重局面。它們可能訴諸現實主義文學來表現社會邊緣階層和群體的物質生存痛苦,也可能訴諸現代主義文學來表現社會主流階層和群體的精神情感錯綜,還可能前不前、后不后地躊躇搖擺于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文學之間。猶如馬克謝克納談及美國猶太小說時所說:“這樣,一方面是舊世界的經驗猶太人身陷貧困,與世隔絕,依靠傳統(tǒng)和共同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是積極投身新世界,美國猶太小說就在這兩者的間隙中興起?!薄蔼q太知識分子的狼狽處境完全具備現代困境的特色:對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感到幻滅、對自己的過去和一個日益豐裕的社會感到隔膜、對全盤接受美國有顧慮。” 所以,現實主義 與現代主義文學也就可能常常同時在同樣的社會時代舞臺上各自展示其審美魅力。也由于現實主義文學通常更訴諸相對較低的社會階層和邊緣群體這個原因,現實主義文學有時會呈現為通俗暢銷的表現形式。這時候的現實主義文學問題可能就變成了通俗暢銷文學能否登上文學正統(tǒng)舞臺的問題。不管問題如何轉換,它畢竟因把握著相應的社會歷史脈搏而吸引著相應的讀者群體,從而成為了重要的文學現象。也由于現代主義文學通常更訴諸相對較高的社會階層和主流群體,現代主義文學有時會呈現為艱深的“詩化哲學”的表現形式。這時候,現代主義文學問題可能又變成了文學與哲學是否合二而一的問題。同樣,不管問題如何轉換,它畢竟因體現著相應的現代性思維方向而吸引著相應的讀者群,從而也會成為十分重要的文學現象。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蕭條和危機時期,不穩(wěn)定的社會物質生活還使人難以在心態(tài)上擺脫急功近利的羈絆,發(fā)展與提高的思想意識會形成一種主流話語,因此,人們也就難以保持一種完全平和的審美心境。這時候,向來以社會道義遠景為宗旨,以人類歷史目的為責任的現實主義文學自然會獲得人們的優(yōu)先信任。它們所具有的緊迫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會制約著人們“為人生而藝術”的審美選擇。反過來,社會發(fā)展的復蘇與繁榮時期,穩(wěn)定的社會物質生活則容易使人在心態(tài)上超脫功利束縛并趨于追求審美的沉醉心境和精神愉悅。人們日新月異的審美需求會推動勇于實驗、大膽創(chuàng)新的純藝術的審美選擇。這時候,文學藝術家會在傳統(tǒng)文學基礎上認真研究文學藝術的生命機制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事卓有成效的文學藝術實驗,形成現代主義文學欣欣向榮景象。比如,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由于久遠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尤其 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巴爾扎克、司湯達、福樓拜、狄更斯等另辟蹊徑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一方面培養(yǎng)鑄塑了人們的審美心理結構和審美接受習慣,另一方面又可能逐步模式化而束縛了人們的審美想象力。所以,現代主義不得不重新開辟新的領域,努力嘗試藝術方式的實驗創(chuàng)新,打碎人們陳舊的審美心理結構和審美接受習慣,解放人們的審美自由,激活人們的審美興羅伯奮域。如同阿蘭 格里耶所說:“藝術就是生活,不存在任何一勞永逸的事情。如果沒有這種持續(xù)不斷的探索,藝術便不可能存在,而正是這種持續(xù)地演變和革命所構成的運動才賦予藝術以永恒的魅力?!?當然,因為審美選擇包括了文學家創(chuàng)造與大眾接受兩個方面,二者由于共同的社會心態(tài)和審美共鳴而相互溝通,這種溝通又會強化其審美選擇和文藝創(chuàng)新。所以,審美心理的發(fā)生發(fā)展原理也可能推進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文學藝術的繁榮興盛。因為,現代主義在創(chuàng)造審美心理上的距離感、陌生感的同時,無意間彰顯出現實主義文學的新穎鮮活,為現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造了重返文學舞臺的機會?,F實主義文學的重返舞臺上演,又反過來再反襯出現代主義的奇異和陌生,又不意間為現代主義的不斷上演作了有益的鋪墊。同時,現代主義文學因為如前所述不是一個單一的思潮、流派,它自身還能夠不斷變換花樣,不斷沖擊人們的審美心歷史展望在新世世紀西方文學中的現代主義與紀已經來臨之際,現實主義的歷史命運將如何呢?現代主義還會有生命力嗎?現實主義會不會重振雄威,再代替現代主義而一統(tǒng)文學之天下呢?現代世界日趨多元化,那種由某一主流文學傾向一統(tǒng)天下的景象可能永遠不會再出現了,就像希臘神話所標志的人類童年之夢不會再返人世一樣。所以,不管是現代主義、現實主義都面臨著歷史的重新選擇的問題,同時又都面臨著以主動姿態(tài)迎接歷史重新選擇的問題。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仍然會像一對孿生姐妹一樣,繼續(xù)變換著花樣在西方文學的舞臺上不斷粉墨登場。從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看,物質匱乏與精神空虛、生活饑饉與生存無聊仍然會繼續(xù)糾纏著人類的生命和靈魂。體現其前項危機的比如貧困落后的問題、資源短缺的問題、環(huán)境惡化的問題,甚至宗教信仰的矛盾問題、民族文化的沖突問題等等經驗層次上的具體問題,都會不斷對現實主義文學發(fā)出強烈召喚。體現其后項危機的比如心理的繁復迷亂、情感的錯綜糾纏、靈魂的貧乏空虛,當然還包括社會歷史二律背反法則下的各種各樣的異化意識等等超驗層次上的抽象問題,又會不斷對現代主義文學發(fā)出大聲吁請。從文化傳統(tǒng)的角度看,西方文化中的歷史理性與價值理性始終是一種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這種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在西方傳統(tǒng)文學中的投影就是希臘式精神傾向與基督式精神傾向的對立統(tǒng)一。歷史理性與價值理性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在“上帝死去”的現代文化框架中置換成了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對立統(tǒng)一,這種經過置換后的對立統(tǒng)一在現代文學中的投影就是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對立統(tǒng)一。因此,就像傳統(tǒng)文學中曾經有希臘式精神傾向與基督式精神傾向憑借對立統(tǒng)一方式寄寓理想在現實中的失落一樣,現代文學中也會有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文學使用其對立統(tǒng)一方式寄寓理想在現實中的失落。具體而言,現實主義文學仍然會以充滿自信的方式,向人揭示物質匱乏、生活饑饉及其各種社會矛盾沖突的現實原因,以此使未知的心靈因為知的把握而充實、振奮起來,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獲得認識必然后的自由。以此為出發(fā)點,現實主義文學還會依照人類永恒不滅的理想勾畫出一個擺脫貧困與苦難的嶄新世界,以此使實際痛苦的情感因得到審美寄寓而超越、飛升起來,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獲得心靈超越的自由。也就是說,現實主義文學還會繼續(xù)從審美心靈角度繼續(xù)發(fā)揮自己一以貫之的“淺淺的敘說,甜甜的允諾”傳統(tǒng),從而繼續(xù)在經驗層次上實現其歷史悠久的心理寄寓、情感慰藉、現實夢幻的心理功能,在不斷延續(xù)其生命表現力的同時,閃爍出永恒的迷人光彩?,F代主義文學仍然會以看透一切悲觀絕望的大智大勇,讓人洞見到精神空虛、生存無聊的永生性,以此置人于斷絕一切塵俗妄念的澄明境界,同樣使人獲得一種認識必然后的自由。以此為出發(fā)點,現代主義還會依照人類獨自享有的精神自主性設想出一種蔑視空虛、拒斥無聊的人生態(tài)度,以此使“哀莫大于心死”的悲觀絕望轉換成“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樂觀希望,從而獲得同樣心靈超越的自由。也就是說,現代主義文學仍然會因其質量上的現代性,繼續(xù)發(fā)揮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