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岡市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頁
湖北省黃岡市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頁
湖北省黃岡市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頁
湖北省黃岡市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頁
湖北省黃岡市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黃岡市2018年春季高一年級期末考試歷史試題第I卷選擇題共48分本卷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水經注清水記載了東漢大戶樊重興修水利的規(guī)模:“朝水又東南,分為二水,一水枝分東北,為樊氏陂,陂東兩十里、南北五里,俗謂之凡序陂?!边@表明當時 A國家賦稅的保障十分可靠 B田莊水利灌溉系統(tǒng)較成熟 C封建政府重視農業(yè)基礎設施 D中央集權的經濟基礎穩(wěn)定2據析津志記載:元大都城內外的商業(yè)行市達30余種,米市、面市、緞子市、帽子市、窮漢 市、鵝鴨市、珠子市等,皆在今北京積水潭(當時是南北大運河的終點)北面的鐘鼓樓一帶,這是因為南方米的漕運船只皆停泊在積水潭上。這一商業(yè)布局體現出 A元朝政府抑制工商業(yè)發(fā)展 B水陸交通不便不利于商業(yè)發(fā)展 C元朝時期南北物資交流頻繁 D市的細化便于征稅和百姓消費3據清續(xù)通典食貨記載:交子三年一屆,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銅錢與鐵錢溷用而不便于攜;迄神宗熙寧初年將偽造交子等同于偽造官方文書。據此可知宋代 A金屬貨幣不被認可 B交子最初由商人私自發(fā)行 C金融秩序相當混亂 D紙幣的合法地位確立4道光二年(1822年)十三行處所發(fā)生一場大火,大火巾熔化的銀水滿街流淌,競流出了一二里地。正如清朝樂鈞嶺南樂府十三行中所言:“粵東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論斗量?!笔信d盛主要得益于 A民間貿易興盛和發(fā)展 B官府的大力支持 C-口通商,壟斷貿易D三角貿易的形成5. 1865-1866年,清政府相繼建造了“保民”、“建威”、“平?!钡溶娕灪汀敖隆薄ⅰ敖A”等長江客貨船。這些艦船的出現 A表明巾同近代化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B導致官僚資本開始壟斷國民經濟 C說明集權體制更利于推動中國近代化 D加劇近代中國水運布局的不平衡6中國近代很多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在譴責“官督商辦”的同時,幾乎都提到舉辦鐵路、輪船、開礦、種植都應“一體準民間開設”。由此可推知,改良主義者最為認同的企業(yè)是 A開平煤礦 B江南制造總局 C繼昌隆繅絲廠 D駐華英美煙公司7表l是1914-1922年中國棉紡織業(yè)發(fā)展的相關統(tǒng)汁 據表1數據可推知,一戰(zhàn)結束后中國棉紡織業(yè) A市場競爭力減弱 B保持著穩(wěn)健發(fā)展勢頭 C迅速走向衰落 D基本上實現了現代化8.1942年國民政府財政部宣布:“查鹽為日用必需品,關系國民經濟至巨,業(yè)經中央決定實行專賣,所有過去原有專商引岸及其他關于私人獨占鹽業(yè)之特殊待遇及權益,應即自專賣實行日起一律廢除。”這一政策 A推動了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開展 B其目的是適應戰(zhàn)爭特殊環(huán)境 C順應了巾國近代化發(fā)展的潮流 D抑制了官僚資本膨脹的勢頭9.1967年2月,毛澤東批示要求進行“三支兩軍”。其中除了“支左”外,“支工”、“支農”、“軍管”、“軍訓”都是為了保護生產的繼續(xù)進行。同年3月,又批示:軍隊不但要協(xié)同地方管農業(yè),對工業(yè)也要管。南此可知 A“文革”期間經濟領導權發(fā)生轉移 B“文革”期間軍隊對經濟貢獻較大 C毛澤東對“文革”的錯誤有清醒認識 D毛澤東試圖保持經濟的相對穩(wěn)定10. 20世紀80年代初,個體經營中產生雇工現象,由于擔心發(fā)展資本主義,國家明文規(guī)定只準“請1-2個幫手”,“最多不超過5個學徒”。但實際普遍超過這一限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開宣傳,也不要急于取締。這表明 A中央經濟體制改革決心堅定 B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漸人人心 C“左”傾思想的束縛亟待突破 D國家限制個體經濟的發(fā)展11嘉慶年間,如果有人的服飾衣著超過了自己的經濟能力和社會身份,就會受到家長鄉(xiāng)鄰的非議和勸解,斥為不合禮俗、奢侈靡費,視為敗家之象。這主要說明當時 A形成了崇尚簡樸的衣著習俗 B著裝習慣受傳統(tǒng)禮俗的制約 C封建家長制依然普遍存在 D社會地位決定社會習俗變遷12.至1894年甲午戰(zhàn)爭前,國人白辦的近代報刊累計有20種左右。這些報刊“一切均仿泰西報館章程辦理”所以它一開始就能以比較完備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這說明 A外報為民族報業(yè)提供了近代模式 B中國民族報業(yè)的發(fā)展日益成熟 C近代中國報業(yè)的殖民化色彩濃厚 D中外文化互相刺激和互為示范13. 20世紀初,汽車、電車等新式交通工具,已大多是租用式的商業(yè)化經營,人們主要是臨時租用。雖然也因高低檔次而有價錢高下之別,但人們選擇主要是依據自己財力的支付能力。人們出行方式的不同,已經不再是官民貴賤的標志。據此可推知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 A淡化了人們的身份等級意識 B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 C消除了當時的社會等級制度 D縮小了社會的貧富差距14. 1498年5月,達伽馬率領的船隊抵達印度的卡利卡特港,這也正是七十年前鄭和下西洋時,展示天國德威的地方。當印度人問他們到來的目的時,達伽馬很簡練地回答說“基督徒,香料”。導致東西方航海目的差異的根本原因是 A航海家與支持者的關系不同 B支撐航海的經濟形態(tài)不同 C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差異 D對于經濟效益的重視不同15.下表為海地獨立前夕的1789年人口結構示意圖,它可以用來說明 A黑奴貿易對美洲影響巨大 B種植園經濟得到發(fā)展 C世界殖民體系走向瓦解 D美洲社會出現大變革16.下表是法美英三國在不同時期煤產量(單位:百萬噸)情況。對表中數據合理解釋的是A煤炭成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主要能源 B英法工業(yè)化程度高于美國 C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美國輕工業(yè)相對發(fā)達 D電力的應用在美國更廣泛17下表為美國農業(yè)涮整法案實施后棉花生產情況的比較,這一結果 A有利于當時的緩解經濟危機 B與農業(yè)調整的初衷相背離 C實現了國家干預農業(yè)的目標 D嚴重損害了農民切身利益18 歐元區(qū)進程 注:英國、丹麥、瑞典等國拒絕加入。 這一進程表明 A經濟發(fā)展水平影響著各同對歐元的態(tài)度 B歐洲一體化進程在曲折中不斷走向深入 C各國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訴求存在差異 D歐元區(qū)的推進對各國經濟影響差異顯著19.蘇聯(lián)在1928年的糧食產量達到四十七億四千九百萬普特,接近戰(zhàn)前五十億普特的水平??墒?,國家收購上來的商品糧只有十月革命前商品糧的百分之三十七。從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上看,這種現狀 A是小農經濟發(fā)展的結果 B表明蘇維埃政權失去了農民的支持 C無法適應工業(yè)化的需要 D表明農民已經失去了生產的積極性20.赫魯曉夫統(tǒng)治后期,同意用獎金、利潤等手段刺激工業(yè)生產的建議,并開始試點,可惜他沒來得及做就下臺了。這表明蘇聯(lián)政府曾試圖 A廢除對企業(yè)指令性計劃 B用經濟方法來管理生產 C放棄中央對企業(yè)的控制 D加強對企業(yè)的行政干預21.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lián)政治經濟結構,出現了一個兩相脫節(jié)的形態(tài):高度壟斷的中央計劃經濟領導體制架構下,同有經濟管理仍然采取擴大企業(yè)自主權、實行相對獨立的企業(yè)經濟核算、運用物質刺激調動企業(yè)積極性等帶有市場經濟因素的方式。這種“政治經濟結構” A反映了蘇聯(lián)廢除指令性計劃的意圖 B體現了蘇聯(lián)由市場來決定產品的價格 C表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蘇聯(lián)確立 D有利于稀釋傳統(tǒng)體制遺留的社會矛盾22. 1943年4月,美英政府同時分別公布了“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9月到10月問,美英政府就國際貨幣問題在華盛頓舉行會談。英國被迫接受“懷特計劃”,與美國達成妥協(xié)。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 A妥協(xié)是英國的歷史傳統(tǒng) B美國的實力空前膨脹 C凱恩斯主義影響力有限 D美英戰(zhàn)時同盟的存在23世行實行加權表決制,每一會員國享有250票,每持有股份1股(票面額為10萬美元)另增加一票。除另有特別規(guī)定外,世行“一切事項均依多數票決定之”。這種表決制度 A有利于提高世行決策效率 B體現了公正公平的原則 C對主權平等因素考慮較少 D削弱了美國經濟霸權地位24. 1965-1997年,世界GDP(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3.2%,同期世界商品和服務出口年均增長率為5.7%。這表明 A對外貿易對世界經濟影響力提升 B經濟全球化無益于世界經濟的發(fā)展 C發(fā)達市場國家獲得了更大的利益 D巾國融人世界推動了世界貿易發(fā)展第卷非選擇題共52分本卷共3小題,共52分。其中第25題25分,第26題12分,第27題15分。25.(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管子是戰(zhàn)國中期在中國出現的一部偉大經典著作。其經濟思想代表著貴族和新興商人利益,認為“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稟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惫茏佑萌祟惖淖岳^念去解釋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他說:善于把握利益之所在,人民必然贊美而安定,不用指揮就會去,不用招引就會來,既不煩勞也不干擾,而人民自然富裕,就像鳥雀孵卵無形無聲,只見其成功。管仲這一思想,與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有什么差別嗎?在消費問題上,管仲主張崇儉卻又鼓勵奢侈,這是針對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不是一種矛盾,兩者應用的場合和所要達到的目的迥然不同。奢侈是在特殊情況下為了達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手段。 一摘編自李琳、楊柳與的經濟思想比較 材料二關于消費,闊綽和鄙吝是兩個應當避免的過失,認為害怕失去金錢而不敢使用金錢的守財奴,對經濟發(fā)展沒有什么貢獻。在市場經濟的社會中,財富是人們關注的中心,發(fā)展貿易自由,生產力就會發(fā)展,財富才能增加。社會富裕水平不同,取決于農業(yè)和工業(yè)的興盛情況,特別是工業(yè)的興盛情況。羅馬帝國的沒落和經濟的衰退,起因于它的土地制度,而城市經濟的興起,則由于工商所享有的自由不受限制所致。 據亞當斯密國富論等整理(l)根據材料,概括指出管子與亞當斯密國富論經濟思想的相通之處。(10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種經濟思想產牛的社會背景及其共同的歷史價值。(15分)26(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紀后半期世界工業(yè)發(fā)展情況 從材料中提取相關的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27.(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通訊工具和通訊方式 材料二 中國的驛站是古代至清末官方設立的軍政交通運輸組織,是“用于傳遞軍政公文、情報,轉送軍需物資和貢物及保障過往官員、軍人食宿等的處所。”有“驛傳”、“郵驛”、“郵傳”等不同稱謂。 近代以來,隨著驛站體系自身的腐敗和近代化交通運輸工具的出現,驛站體系逐漸沒落,在民政上逐步讓位于近代交通和郵政體系。1896年,清朝正式辦理郵政。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驛站。 據郜耿豪中國歷代驛站發(fā)展特點略論等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古代通訊的主要特點,并簡要評析中國古代驛站的意義。(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民國初期“驛站”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8分)黃岡市2018年春高一(下)期末調研考試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1. B. 【解析】像這樣大規(guī)模的水利工程建設不是一家一戶所能進行的,故非小農經濟,排除A、D兩項;根據材料中“東漢大戶”說明非政府行為,排除C項。興修水利,有效地對農田實行“陂渠灌注”,是漢代田莊農業(yè)生產的特色,遍及大江南北的田莊都建有自己的水利工程,故B項符合題意。2.C【解析】結合題干可知元大都城內外分布著眾多商業(yè)行市,其中“米市” “緞子市”等集中在今天北京的鐘、鼓樓一帶,是因為南方來的漕運船只皆停泊在積水潭上,據此可知B項錯誤,C項正確。A、D兩項中的“抑制”“征稅”在材料中貿易體現,排除。3.D. 【解析】“熙寧初年將偽造交子等同于偽造官方文書”說明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認,故D項符合題意。4.C【解析】廣州十三行興盛主要得益于清政府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但又容許廣州一口通商,由于貿易壟斷,十三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故C項符合題意。5.A【解析】材料表明,洋務運動期間,中國建立了一批近代化軍事工業(yè)和近代民用航運業(yè),這說明洋務運動所開啟的近代化努力有了一定的成效,故A項正確;僅從材料無法判斷長江客貨船的投資是官辦還是商辦,故B項排除。因缺乏比較,C項中“更利于”的說法缺乏材料依據;D項從材料中無法得出,排除。6.C。 【解析】材料改良主義者把“民間”與“官督商辦”對立起來,即他們所肯定的是不受官府控制,由民營資本家出資,引進西方的機器生產,管理體制較為先進的資本主義企業(yè),繼昌隆繅絲廠就屬于這種類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故C項正確;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的軍事和民用企業(yè)中絕大部分都是官府開辦或采用官督商辦的形式,是改良主義者譴責的對象,故A項和B項不合題意;外資企業(yè)沒有提及,故D項錯誤。7.A【解析】從材料數據看,一戰(zhàn)結束后中國棉紡織業(yè)生產費用在增加,盈利卻在減少,說明其市場競爭力減弱,故A項正確,B項錯誤;材料中全國機紗機布產量是不斷增加的勢頭,C項說法錯誤;沒有比較,D項缺乏材料依據。8.B【解析】材料內容反映了抗戰(zhàn)期間南京國民政府實行食鹽專賣政策,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鹽政的重要性更為突出,不僅關系到軍需民食,還是戰(zhàn)時財政籌措的重要途徑,財政部廢止“私人獨占鹽業(yè)之特殊待遇”就是為了適應戰(zhàn)爭特殊環(huán)境,故B項正確;“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出現在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初期,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故A項錯誤;這些政策與中國近代化無關聯(lián),故C項錯誤;食鹽專賣政策出臺前是“私人獨占鹽業(yè)”,故政策調整并非針對官僚資本膨脹問題,故D項錯誤。9.D 【解析】據材料 “三支兩軍”的目的是“保護生產”,可知,在經濟領域出現極為混亂的狀況時,毛澤東采取各種強制措施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D項正確;AC兩項與史實不符;B項缺乏材料依據。10. C. 【解析】針對個體經營中雇工超員現象,中央“不宜提倡,不要公開宣傳”,擔心其資本主義傾向,這表明改革開放之初,“左”傾思想影響依舊存在,故C項正確;AB兩項與材料主旨無關; “也不要急于取締”表明中央并不是要限制個體經濟的發(fā)展,D項錯誤。 11.B 【解析】據材料“服飾衣著超過了自己的經濟能力和社會身份,就會受到家長鄉(xiāng)鄰的非議和勸解”,說明著裝習慣受傳統(tǒng)禮俗的制約,但不能得出當時崇尚簡樸的衣著習俗,故B項正確,A項錯誤;C項不是材料強調的重點,且“普遍存在”材料依據不足;D項“決定”的表述本身有誤。12. A【解析】國人自辦報刊“一開始就能以比較完備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是因為“一切均仿泰西報館章程辦理”,這表明中國近代報業(yè)受西方報業(yè)模式影響大,但并不意味著殖民化色彩濃厚,故A項正確,而C項錯誤;B項與題意不符;材料沒有提及中西文化,故D項不錯誤。13.A 【解析】從材料看,人們出行方式的不同,已經不再是官民貴賤的標志,而主要是貧富階層的標 志。代步工具等級區(qū)別的變化,反映了社會等級由傳統(tǒng)的身份制向金錢價值的貧富差別演變的趨向,故A項符合題意。14. B【解析】鄭和下西洋目的是“展示天國德威”,達伽馬遠航是以經濟為目的,前者建立在自然經濟上,后者建立在商品經濟基礎上,故B項正確;其它三項不是根本原因。15.A.【解析】本題考查了黑奴貿易對美洲產生的影響。海地是美洲國家,時間是1789年,人口結構發(fā)生了很大改變,這是黑奴貿易的結果,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及種植園經濟,B項錯誤;C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材料反映不出美洲的社會會出現大變革,D項錯誤。16. D【解析】 美國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中心國,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材料中美國煤產量的減少,恰恰說明電力逐步代替了煤炭為原料的蒸氣汽動力,故D項符合題意。其它三項均與史實不符。17.B【解析】美國農業(yè)調整的目的是減少棉花種植面積,從而減少棉花產量,緩解商品過剩,從而緩解經濟危機。從材料看,農業(yè)調整后,棉花種植面積減少了,但單位面積產量提高,棉花生產總量反而增加,沒有達到新政農業(yè)調整的初衷,故B項符合題意。18. C.【解析】材料中的大多數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大體相當,而對歐元的態(tài)度迥異,A項錯誤;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歐元問世后,不同國家選擇在不同時間加入歐元區(qū),而英國、丹麥、瑞典等國則拒絕加入,這就顯示了各國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訴求存在差異,C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顯示歐元區(qū)的推進對各國經濟的影響,D項錯誤。19.C.【解析】從材料看,蘇聯(lián)糧食產量恢復了,但商品糧成分低,從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上看,無法保證工業(yè)化對糧食的需求,故C項正確;A項表述本身正確,但不符合設問的視角;BD兩項本身錯誤或與材料信息不符。20. B【解析】赫魯曉夫“同意用獎金、利潤等手段刺激工業(yè)生產” 這說明他開始考慮用經濟方法來管理生產,以調動工人企業(yè)生產的積極性,故B項符合題意;傳統(tǒng)經濟模式的弊端就是政府對企業(yè)干預太多,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AC兩項“廢除”“放棄”的說法絕對化,與史實不符。21.D【解析】材料強調的是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lián)政治經濟結構是在“高度壟斷的中央計劃經濟領導體制架構下”,顯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傳統(tǒng)經濟體制的束縛,故ABC三項分析錯誤;同時,“帶有市場經濟因素的方式”又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大大稀釋了由傳統(tǒng)體制遺留下來的社會矛盾,故D項正確。22.B【解析】美國的“懷特計劃”戰(zhàn)勝了英國的“凱恩斯計劃”,本質上是因為兩國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懸殊,故B項符合題意;A項不是主要原因;C項說法與史實不符;D項與材料無關。23. C【解析】“每持有股份 1股(票面額為 10 萬美元)另增加一票”,美國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在世行中認繳資金最多,獲得最大的投票權,從而取得對世行的支配權,故BD項錯誤,而C項正確;A項與材料主旨無關。24. A【解析】從材料數據看,19651997年,世界商品和服務出口年均增速遠高于世界經濟增長率,而世界貿易發(fā)展又能推動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對外貿易對各國經濟的影響力在不斷提升,故A項結論符合題意。25 (1)相通之處:強調財富對國家的重要性;重視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對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特殊情況下鼓勵消費,刺激生產;強調自由貿易,反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10分)(2)歷史背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各國先后興起了富國強兵為目的的改革運動;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商品經濟得到迅速發(fā)展,新興商人階層力量壯大。(6分,言之成理即可) 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展開,英國資本主義從工場手工業(yè)向機器工業(yè)階段過渡,生產力迅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重商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