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錫良本古代漢語考試題庫.doc_第1頁
郭錫良本古代漢語考試題庫.doc_第2頁
郭錫良本古代漢語考試題庫.doc_第3頁
郭錫良本古代漢語考試題庫.doc_第4頁
郭錫良本古代漢語考試題庫.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郭錫良本古代漢語考試題庫古代漢語試題一一、填空(20分)1、古人常用謙稱和尊稱。謙稱代替第 人稱,尊稱代替第 人稱。2、文學學家主要憑 來辨析本義。從造字方法上來看, 最能反映本義。形聲字的 和本義亦有密切關系。3、經(jīng)籍籑詁由清代 等編纂,這是一部專門收集 代以前各種古書注解的字典,全書共分為 卷。4、“比類合誼,以見指為”是許慎給“六書”中 下的定義。2、“鹿、逐、鼎、甘”四字中,會意字是 。3、“難”本是鳥名,后用來表示不容易,這種情況在“六書”中屬于 。4、“荊”是個形聲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組字中,屬于古今字關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發(fā)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個類別是、。7、研究上古聲母得出上古只有舌頭而無舌上音結論的是清代的學者 。8、“從”意為“跟隨”時,音cng;用作使動詞時,音 zng 。這種改音別義的方法叫 。9、當一首七言律詩首句的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仄”時,其領聯(lián)對句的平仄應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頭音指 ,舌上音指 。二、簡答題(40分)1、同中古聲母相比,上古代漢語聲母的何不同特點?各舉例說明。(5分)2、什么叫“讀破”?怎樣看待讀破?(5分)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義是怎樣引申的?請用示意圖表明它們之間的引申關系(5分)A、婦人疏字者子活,數(shù)乳者子死。B、倉頡之初作書,蓋依聲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D、搜奇扶怪,雕鏤文字。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禮兼盡。F、高麗國王王治請婚于遼,遼許以東京留守蕭恒德女字之。G、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4、 區(qū)別下列各組字在古書中表意上的差異 (5分)(1)后:後 (2)征:徴(3)余:馀 (4)丑:醜5、請說明章炳麟、黃侃、曾運乾在上古聲母的研究上有何特點。(5分)6、中古聲母演變?yōu)楝F(xiàn)代普通話聲母,主要變化是什么?(5分)7、古人名、字之間常有同義、近義關系,請舉三例說明之。(5分)8、詩經(jīng)鄘風碩鼠:“相鼠有齒,人而無止”。毛傳:“止,所止者息也”。鄭箋:“止,容止。孝經(jīng):容止可觀?!贬屛脑疲骸盁o止:韓詩:止,節(jié),無禮節(jié)也。請說明這三家注何者為優(yōu)?為什么?(5分)三、標點下面二段古文(20分)1、段 氏 說 文 注 與 桂 馥 王 筠 並 列 量 其 殊 勝 固 非 二 家 所 逮 何 者 凡 治 小 學 非 專 辨 章 形 體 要 於 推 尋 故 言 得 其 經(jīng) 脈 不 明 音 韻 不 知 一 字 數(shù) 義 所 由 生 此 段 氏 所 以 爲 桀 旁 有 王 氏 廣 雅 疏 證 郝 氏 爾 雅 義 疏 咸 與 段 書 相 次 郝 於 聲 變 猶 多 臆 必 之 言 段 於 雅 訓 又 不 逮 郝 文 理 密 察 王 氏 爲 優(yōu) 然 不 推 說 文 本 字 是 其 瑕 適 若 乃 規(guī) 摹 金 石 平 秩 符 璽 此 自 一 家 之 業(yè) 漢 之 鴻 都 鳥 篆 盈 簡 曾 非 小 學 之 事 守 也 專 治 許 書 竄 句 增 字 中 聲 雅 誥 略 無 旁 通 若 王 筠 所 爲 者 又 非 夫 達 神 恉 也 (15分)2、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潔君匪從流臣進逆耳深思遠慮遂放江南耿介之意既傷壹欎之懷靡訴臨淵有懷沙之志吟澤有憔悴之容騷人之文自茲而作(5分)四、把下面的古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20分)1、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10分)2、嘗試論之曰:詩序云:“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至于今之作者,異乎古昔。古詩之體,今則全取賦名。荀宋表之于前,賈馬繼之于末。自茲以降,源流實繁。述邑居則有“憑虛”“亡是”之作,戒獵游則有長楊、羽獵之制。若其紀一事,詠一物,風云草木之興,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附加題(可做可不做):1、翻譯下列文言文:(10分)綽然亭西三四里,有雙山曰“標“,各廣四十畝,童無樹林。東西并峙,皆青石迭矗,勢陂陀,可步而上。按輿圖經(jīng)無其名,蓋土人以旁無他山,惟此若標可望,故以名之。其居東埏,上有洞如屋,可避風雨。(10分)2、標點古文: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侯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於神爲不祥於德爲愆義于人爲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 古代漢語試題二一、填空(10分)1、十三經(jīng)索引的編者是_2、“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析領而死”。 其中“走”的意思是_ 3、“楚國方城以為城,漢不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逼渲小俺亍钡囊馑际莀4、“宋何罪之有?”其中“何罪”在句中充當?shù)木渥映煞质莀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其中“莫”的詞性是_6、“將軍者,國之爪牙也?!逼渲小白ρ馈钡脑谠~義感情色彩上是_7、“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边@一名句出自屈原的_8、史記最有文學價值的部分是_9、中山狼傳的作者是_10、提出“古無輕唇音”的清代學者是_二、單項選擇(下列各題都有四個備選答案,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將正確答案前的題號填在試卷紙上,每小題1分,本大題共10分)1、“刃”在“六書”中屬于_A、象形 B指事 C會意 D形聲2、“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逼渲小皽钡囊馑际莀A、茶湯 B、米湯 C、熱水 D、酒3、“范增數(shù)目項王?!逼渲小皵?shù)”的讀音是_A、 sh B、shu C、shu D、shu4、下列詞為聯(lián)綿詞的是_A、躊躇 B、寡人 C、樂歲 D、率爾5、荀子天論:“強本而節(jié)用”楊倞注:“本農(nóng)?!?。打“”號的地方應當使用的古書注解術語_A、謂 B、曰 C、言 D、猶6、帶點的詞有使用的古書注解術語是_A、馮諼曰:“能?!泵蠂L君怪之。 B、不如吾聞而藥之也。C、諸侯恐懼,會盟布景謀弱秦。 D、是幫明君貴五谷而戝金玉7、判斷句是_A、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 B、此必是豫讓也C、是心足以五矣。 D、吾惛,不能進于是矣8、“鬼侯有子而好?!逼渲小白印钡囊馑际莀A、您 B、嬰兒 C、兒子 D、女兒9、古詩十九首最早見于_A、玉臺新詠 B、文苑英華 C、樂府詩集D、文選10、報任安書的作者是_A、 賈誼B、司馬遷C、班固D、晁錯三、問答題(每小題5分,本大題共20分)1、 在談被動句式時,首首先說明主動和被動。何謂被動?舉一古漢語的例子說明。2、 什么詞類的活用?舉一古漢語的例子說明。3、 孟子許行一文記錄了孟子和許行的門徒陳相這間的一場辯論,其中反映了孟子的什么觀點和主張?這種觀點和主張對后世有什么影響?4、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一文中,觸龍勸說趙太后如何愛護子女?四、解釋詞語(解釋下列各句中帶點的詞語的意義,實詞解釋意義,虛詞說明今譯,均不說明詞性和語法作用,將解釋的文字寫在試卷紙上。每小題1分,本大題共20分)1、 親賢臣,遠小人,此行先漢之所以興隆也。2、 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3、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4、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5、 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焉。6、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吧嘆惋。余人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 擐甲(穿上鎧甲)執(zhí)兵。固即死也。8、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9、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10、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11、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13、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14、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15、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立大巫后。16、丘也聞的有國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17、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18、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9、權嘆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 廓開大計,正與孤同。2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五、標點(本題20分)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wèi)元君衛(wèi)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東郡徙衛(wèi)君之支屬于野王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復召荊卿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的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一、 一、翻譯下列一段文言文(本題20分)孫武既死,后百余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間,有臏亦孫武之后世子孫也。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已,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譯文:古代漢語試題三一、填空(20分)1、 文字學家主要憑 來辨析本義。從造字方法上來看, 最能反映本義。形聲字的 和本義亦有密切關系。2、 詞除了本義和引申義以外,還有 義。3、 在先秦,判斷句一般不用 ,而是在謂語后面用語氣詞 來幫助判斷。4、 “也”和“矣”是兩個功用有很大差別的語氣詞。“也”一般表示 的語氣,而“矣”一般表示 - 的語氣。5、 古代漢語第三人稱代詞“之”一般用作 語?!捌洹币话阌米?語,它的作用相當于 - 。6、 經(jīng)籍籑詁由清代 編纂,這是一部專門收集 代以前各種古書注解的字典,全書共分為 -卷。7、 說文解字是東漢 所著,建立了 個部首。8、所謂避諱是指 。9、 古人常用謙稱和尊稱。謙稱代替第 人稱,尊稱代替第 人稱。10、上古時期,未嫁的女子命名的方式是 。二、寫出下列繁體字的簡化字(5分)?。?竅: 慿: 憲: 擬: 畝: 闆: 彆: 塵: 齣:三、解釋下列3組句中加的詞,并指出各組中哪一個是本義(10分)(一)1、朕在位七十載。(尚書堯典) 2、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蕭統(tǒng)文選序) 3、南宮叔敬反,必載寶而朝。(禮記檀弓上) 4、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王制)(二)5、布衣,錦緣。(禮記王藻) 6、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求魚也。(孟子梁惠王上)(三)7、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8、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0、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或古字,并寫出它們的本字或現(xiàn)在的通用字。(15分)1、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3、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4、探淵者知千仞之深,縣繩之數(shù)也。5、彼候人兮,何戈與祋。詩曹風候人6、八月剝棗,十月獲稻。7、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8、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9、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10、齊人多詐,而無情實。五、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詞,說明其活用的種類并解釋其在句中的意義(10分)1、 欲潔其身而亂大倫。2、 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3、 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4、 天下云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5、 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六、翻譯下列各句,并指出它們在語序或句式上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特點。(10分)1、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2、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3、且夫臣人與見臣于人,制人與見制于人,豈可同日道哉!4、君子去仁,惡乎成名?5、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七、判別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性,并解釋其含義或語法作用(10分)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2、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3、堅甲利兵以備難,而美薦紳之飾。4、七十者衣錦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八、標點下列短文,解釋帶的詞(10分)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引之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fā)之適矢復沓方矢復寓當是時猶象人也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嘗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若能射乎于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進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爾于中也殆矣夫(莊子田子方引: 適: 嘗: 踵: 中:九、閱讀下列短文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朱家,魯人,高祖同時也。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所臧活豪士以百數(shù),其余庸人不可勝言,然終不伐其能。飲其德諸所嘗施,唯恐見之。振人不贍,先從貧賤始。家亡馀財,衣不兼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車,專趨人之意,甚于己私。既陰脫季布之厄,及布尊貴,終身不見。自關以東,莫不延頸愿交。(漢書游俠傳)古代漢語試題四一、簡答題:簡要回答以下問題(20分)1、會意字和形聲字有什么不同?舉例說明。 2、漢語古今詞義的變化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說明詞性誤用和詞類活用二者有什么不同。 4、什么是姓?什么是氏?二者的關系是怎樣的?二、分析題(10分)觀察下面例句中劃線部分及其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對應的表達形式,并進行比較,然后指出古漢語的使動結構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發(fā)展變化。(10分)1、齊威王欲將孫臏。2、桓公解仲之束縛而相之。3、項羽欲自王,先王諸將相。4、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劉豫我也。5、乃令互人作為金斗,長其尾,令可以擊人。6、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zhàn)。7、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三、把下面的各組字分為三類,并就各種字的特點作出說明(10分)昏:婚; 淚:淚; 黏:粘; 禽:擒; 驅(qū):敺; 處:處; 赴:訃;開:開; 村:邨; 責:債; 僅:僅; 慚:慙四、總結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從漢語史的角度闡述被動句的發(fā)展過程(10分)五、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0分)1 趙王掃除自迎,執(zhí)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2、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3、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4、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5、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6、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7、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9、今閣下為王爪牙,為國藩垣。10、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六、說明下列加點詞的詞性和語法功能(10分)1、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2、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3、晉侯圍曹,門焉,多死、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5、因其土俗,為設教禁。6、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7、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8、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9、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10、天之所置,其可廢乎!七、根據(jù)下文回答問題(10分)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奔袄▽⑿?,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而進食者以十數(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愿王勿遣。”1、分析文中加線部分的語法結構(圖解法,加線法或文字說明均可)(10分)2、根據(jù)文中加點的“言”字,說明“言”的詞義搭配特點及其在造句方面的特征(10分) 八、標點并翻譯下面的古文(20分)馬氏文通。序(訓詁、音韻、字書)三者之學至我朝始稱大備凡詁釋之難點畫之細音韻之微靡不詳稽旁證求其得失異同匿庸 (匿庸:安于平凡)與嗜奇者又往往互相主奴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則以字形字聲閱世而不能不變今欲于屢變之后以返求夫未變之先難矣蓋所以證其未變之形與聲者第據(jù)此已變者耳藉令沿源討流悉其元本所是正者一字之疑一音之惡一畫之誤已耳殊不知古先造字點畫音韻千變?nèi)f化其賦以形而命以聲音原無不變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聲其聲其形聲之用者要有一成之律貫乎其中歷千古而無或少變蓋形與聲之最易變者就每字言24之而形聲變而猶有不變者就集字成句言之也古代漢語試題五一、填空(20分)1、現(xiàn)代語音學上的舌面音在古代稱之為音。2、清人首創(chuàng)古韻諧聲表。3、七言律詩仄起平收式的第一句中的第字必須是平,如果用仄,就是“犯孤平”。4、詞除了本義和引申義以外,還有 義。5、在先秦,判斷句一般不用 ,而是在謂語后面用語氣詞 來幫助判斷。6、“也”和“矣”是兩個功用有很大差別的語氣詞。“也”一般表示 的語氣,而“矣”一般表示 的語氣。7、古代漢語第三人稱代詞“之”一般用作 語。“其”一般用作 語,它的作用相當于 。8、經(jīng)籍籑詁由清代 等編纂,這是一部專門收集 代以前各種古書注解的字典,全書共分為 卷。9、說文解字是東漢 所著,建立了 個部首。10、廣韻共分 個韻。清代陳澧用 法,歸納出廣韻分四十聲類。11、三十六字母中,舌頭音指 ,舌上音指 。12、“從”意為“跟隨”時,音cng;用作使動詞時,音 zng 。這種改音別義的方法叫 。二、名詞解釋(20分)1、四體二用 2、既生魄 3、毛傳 4、入聲韻 5、陽聲韻 6、三平調(diào) 7、姓、氏 8、駢體文 9、廣韻 10、近體詩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5分)1、入而徐趨,至而自謝:“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3、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4、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5、孝公既見衛(wèi)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四、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多義詞,并指出其本義(5分)1、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2、朋友交而不信乎?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4、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五、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詞,說明其活用的種類并解釋其在句中的意義(10分)1、欲潔其身而亂大倫。2、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3、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4、天下云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5、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六、判別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性,并解釋其含義或語法作用(10分)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2、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3、堅甲利兵以備難,而美薦紳之飾。4、七十者衣錦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七、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或古字,并寫出它們的本字或現(xiàn)在的通用字。(10分)1、八月剝棗,十月獲稻。2、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3、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5、齊人多詐,而無情實。八、標點下面的古文(10分)舒布為詩既言如彼總成為頌又亦若此次則箴興于補缺戒出于弼匡論則析理精微銘則序事清潤美終則誄發(fā)圖像則讃興又詔誥教令之流表奏牋記之列書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辭引序碑碣志狀眾制蜂起源流間出譬陶匏異器并為入耳之娛黼黻不同俱為悅目之玩(蕭統(tǒng)文選序)九、翻譯下列古文(10分)何易于嘗為益昌令??h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樸嘗乘春自上游,多從賓客,歌酒泛舟東下,直出益昌旁,至則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驚問狀。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于為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刺史與賓客跳出舟,偕騎還去。附加題:標點下列古文(10分)(可做可不做)昔古聖開物成務廢結繩而造書契於是文字興焉夫依類象形之謂文形聲相益之謂字閱世遞變而相沿訛謬至不可殫極上古渺矣漢承秦火鄭許輩娛樂活動起務究元本而小學乃權輿焉自漢而降小學旁分各有專門歐陽永叔曰爾雅出於漢正名物講說資之於是的訓詁之學許慎作說文於是有偏旁之學篆隸古文爲體各異於是的字書之學五聲異律清濁相生而錄炎始作字音於是的音韻之學古代漢語試題六一、簡答題(40分)1、漢語字、詞典排列漢字的方法有哪些種?它們各有什么優(yōu)缺點?為每一種排檢法列出一到二部字典或詞典。(10分)2、分析新辭源和新辭海在性質(zhì)、用途上有什么不同。(5分)3、什么是“六書”?如何認識“六書”?寫出“六書”的細目和定義,并舉出二個以上的例字。(10分)4、古今詞義在詞義范圍方面的差異有哪幾種?舉例說明。(5分)5、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有什么不同?請進行論述,并舉例說明。(10分)二、名詞解釋(10分)1、直音法 2、葉音法 3、經(jīng)傳釋詞 4、詞的本義 5、詞類活用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多義詞,并指出其本義(5分) 1、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四、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詞,說明其活用的種類并解釋其在句中的意義(10分)1、欲潔其身而亂大倫。2、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3、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4、天下云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5、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五、將下面的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著重解釋句中的斜體字的意義;如果這些詞是詞類活用,請進行分析。(20分)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準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爲導引之事,熊經(jīng)鴟顧,引輓腰體,動諸關節(jié),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善針術,凡醫(y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爲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餘歲。漆葉處所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云。2、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 3、堅甲利兵以備難,而美薦紳之飾。4、七十者衣錦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六、為下面的文言文加上新式標點。(15分)於是先生召諸子登斯樓而詔之曰吾何以傳汝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舊矣蓋嘗慨夫爲人之父祖者每欲傳其土田貨財而子孫未必能世富也欲傳其金玉珍玩鼎彜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寶也欲傳其園池臺榭歌舞輿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娛樂也吾方以此爲鑑然則吾何以傳女曹哉因指書而欣然笑曰所傳者惟是矣七、附加題此題不計入總分)(一)標點下面的古文(10分)舒布為詩既言如彼總成為頌又亦若此次則箴興于補缺戒出于弼匡論則析理精微銘則序事清潤美終則誄發(fā)圖像則讃興又詔誥教令之流表奏牋記之列書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辭引序碑碣志狀眾制蜂起源流間出譬陶匏異器并為入耳之娛黼黻不同俱為悅目之玩(蕭統(tǒng)文選序)(二)翻譯下列古文(10分)何易于嘗為益昌令??h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樸嘗乘春自上游,多從賓客,歌酒泛舟東下,直出益昌旁,至則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驚問狀。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于為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刺史與賓客跳出舟,偕騎還去。古代漢語試題七一、簡答題:簡要回答以下問題(20分)1、 會意字和形聲字有什么不同?舉例說明。2、 漢語古今詞義的變化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3、 說明詞性誤用和詞類活用二者有什么不同。4、 什么是姓?什么是氏?二者的關系是怎樣的?二、分析題(10分)觀察下面例句中劃線部分及其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對應的表達形式,并進行比較,然后指出古漢語的使動結構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發(fā)展變化。(10分)1、齊威王欲將孫臏。2、桓公解答仲之束縛而相之。3、項羽欲自王,先王諸將相。4、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劉豫我也。5、乃令互人作為金斗,長其尾,令可以擊人。6、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zhàn)。7、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三、把下面的各組字分為三類,并就各種字的特點作出說明(10分)昏:婚 淚:涙 黏:粘 禽:擒 驅(qū):敺 處:處 赴:訃 開:開 村:邨 責:債 僅:僅 慚:慚 四、總結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從漢語史的角度闡述被動句的發(fā)展過程(10分)五、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0分)1 趙王掃除自迎,執(zhí)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2、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3、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4、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5、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6、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7、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9、今閣下為王爪牙,為國藩垣。10、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六、說明下列加點詞的詞性和語法功能(10分) 11、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 12、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 13、晉侯圍曹,門焉,多死、 1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15、因其土俗,為設教禁。 16、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17、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18、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 19、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20、天之所置,其可廢乎!七、根據(jù)下文回答問題(10分)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奔袄▽⑿校淠干蠒造锻踉唬骸袄ú豢墒箤?。”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而進食者以十數(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愿王勿遣。”1、 分析文中加線部分的語法結構(圖解法,加線法或文字說明均可)(10分)2、根據(jù)文中加點的“言”字,說明“言”的詞義搭配特點及其在造句方面的特征(10分)八、標點并翻譯下面的古文(20分)馬氏文通。序(訓詁、音韻、字書)三者之學至我朝始稱大備凡詁釋之難點畫之細音韻之微靡不詳稽旁證求其得失異同匿庸 (匿庸:安于平凡)與嗜奇者又往往互相主奴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則以字形字聲閱世而不能不變今欲于屢變之后以返求夫未變之先難矣蓋所以證其未變之形與聲者第據(jù)此已變者耳藉令沿源討流悉其元本所是正者一字之疑一音之惡一畫之誤已耳殊不知古先造字點畫音韻千變?nèi)f化其賦以形而命以聲音原無不變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聲其聲其形聲之用者要有一成之律貫乎其中歷千古而無或少變蓋形與聲之最易變者就每字言之而形聲變而猶有不變者就集字成句言之也古代漢語試題八一、 填空(16分)1、根據(jù)記錄語言的方法,文字大體上可以分為 文字和 文字兩大類。2、 是殷商時期的文字,是公元前1300多年到前1100年間通行的字體。3、小篆又叫秦篆,是 后的規(guī)范化字體。4、隸書分為 和 。 是在古文字階段經(jīng)過長期孕育而形成的,是漢字由小篆演化到漢隸的一種過渡形體。5、 是從漢隸直接演變而來的,這種字體自產(chǎn)生之后,一直使用到今天。二、根據(jù)字形和語言環(huán)境,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意義,并指出是本義還是引申義(20分)1、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梁惠王上)2、有馬白顛。(秦風車鄰)3、因頓首杖下。(中山狼傳)4、一發(fā)飲羽,狼失聲而逋。(中山狼傳)5、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淵明)6、毋弛而弓。(韓非子揚權)7、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梁惠王上)8、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鞌之戰(zhàn))9、以防止水。(周禮地官)10、扶輦下除,觸柱折轅。(漢書李廣傳)三、分析下列句子的賓語前置現(xiàn)象,并進行翻譯(6分)1、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去。2、許子奚為不自織?(許行)3、宋何罪之有?(公輸)四、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詞義(10分)1、擐甲執(zhí)兵,固即死也。(鞍之戰(zhàn))2、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隱公元年)3、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左傳)4、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左傳)5、大叔又命西鄙北鄙貳于己。(隱公元年)6、公患之,使鉏麑賊之。(宣公二年)7、射其左,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鞍之戰(zhàn))8、左并轡,右援桴而鼓。(鞍之戰(zhàn))9、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趙策)10、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哉?。ㄕ撜Z)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包括名詞作狀語),指出原來屬于什么詞類,活用為什么詞(10分)1、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齊策)2、策蹇驢,囊圖書,夙行失道,望塵驚悸。(中山狼傳)3、今主君欲一天下。(蘇秦列傳)4、賢舜則去堯之明察,圣堯則去舜之德化。(難一)5、天帝使我長百獸。(狐假虎威)六、根據(jù)下列句子,總結古漢語被動句的句式(10分)1、魏往年大破于齊,諸侯畔之。(商君列傳)2、國一日見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商君列傳)3、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于趙。(趙策)4、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馮唐列傳)5、汝可疾去矣,且見禽。(商君列傳)6、郤克傷于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鞌之戰(zhàn))七、為下列文言文加上標點(14分)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毋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隱公元年)八、將下列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4分)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霽云慷慨語曰:“云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币虬嗡宓稊嘁恢?,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云知賀蘭終無為云出師意,即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城陷,賊以刀脅降巡。巡不屈,即牽去,將斬之。又降霽云,云未應。巡呼云曰:“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云笑曰:“欲將以有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古代漢語試題九一、 名詞解釋(15分)1訓詁學 2釋名 3說文解字 4省形 5省聲二、 寫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其朝代(8分)1經(jīng)籍纂詁 2經(jīng)義述聞 3說文解字 4廣雅疏證 5爾雅注 6爾雅正義 7爾雅義疏 8經(jīng)傳釋詞 三、簡答題(30分)1李善文選注、裴松之三國志注、酈道元水經(jīng)注各有什么特點?2爾雅有哪些注本?請列出三部,并寫出注疏者。3許慎的“六書”中,哪些內(nèi)容與漢字的結構有關系?請舉例說明。4什么是義訓?舉例說明。5釋名是一部什么性質(zhì)的書?它的價值是什么?四、 解釋下列注釋名稱,并各舉一部注釋書(12分)1訂 2校 3音義 4章句五、根據(jù)所給的訓詁材料,寫出其中所用術語的作用(10分)1左傳文公元年:“執(zhí)事不以釁鼓?!倍抛ⅲ骸耙匝抗臑獒吂摹!?爾雅釋宮:“宮謂之室,室謂之宮?!?離騷:“恐美人之遲暮?!蓖跻葑ⅲ骸懊廊酥^懷王?!?荀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睏顐娮ⅲ骸罢~之言陷也?!?禮記曾子問:“命毋哭。”釋文:“毋本作無?!绷?、論述題(25分)1訓詁方法(即釋義的方法)共有多少種?舉例說明。2說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性質(zhì)的書?其價值和局限是什么?古代漢語試題十一、 簡要回答下列問題(12分)1、根據(jù)記錄語言的方法,文字大體上可以分為哪兩大類?漢字屬于哪一類?2、什么叫甲骨文?它是什么時期的文字?3、什么叫小篆?是哪個朝代的文字?4、楷書是由哪一種字體演變而來的?二、 解釋下列句中加“”詞的意義,指出是不是本義。(16分)1、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淵明)2、毋弛而弓。(韓非子揚權)3、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梁惠王上)4、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鞌之戰(zhàn))5、以防止水。(周禮地官)6、扶輦下除,觸柱折轅。(漢書李廣傳)7、孝公既見衛(wèi)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商君列傳)8、君子之言,其臭如蘭。(周易系辭)三、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詞義,并翻譯全句(24分)1、大叔又命西鄙北鄙貳于己。(隱公元年)2、公患之,使鉏麑賊之。(宣公二年)3、射其左,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鞍之戰(zhàn))4、左并轡,右援桴而鼓。(鞍之戰(zhàn))5、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趙策)6、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哉?。ㄕ撜Z)7、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同)8、以正君臣,以篤父子。(大同)四、分析下列句中賓語前置現(xiàn)象(14分)1、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去。2、許子奚為不自織?(許行)3、宋何罪之有?(公輸)4、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惟命是從。(昭公12)5、將虢是滅,何愛于虞?(僖公5)6、彼不我恩也。(童區(qū)寄傳)7、城中皆不之覺。(李溯雪夜襲蔡州)五、指出下列詞類活用現(xiàn)象(包括名詞作狀語),指出原來屬于什么詞類,活用為什么詞(16分)1、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齊策)2、策蹇驢,囊圖書,夙行失道,望塵驚悸。(中山狼傳)3、今主君欲一天下。(蘇秦列傳)4、賢舜則去堯之明察,圣堯則去舜之德化。(難一)5、天帝使我長百獸。(狐假虎威)6、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伯樂薦九方皋)7、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隆中對)8、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赤壁之戰(zhàn))六、把下列短文加上標點,并將其中帶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文(18分)(陳相曰)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僞雖使五尺之童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孟子)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爲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爲僞者也惡能治國家 (一)加標點(8分) (二)翻譯下列句子(10分)1.市賈不貳,國中無僞2.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3.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4.子比而同之5.惡能治國家古代漢語試題十一一、 簡要回答下列問題(15分)1、隸書分為哪幾種?它是怎樣形成的?2、楷書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它同隸書相比有何不同?3、楷書是由 直接演變而來的。4、為什么說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5、小篆是哪個時代的文字?它有什么特點? 二、 解釋下列句中加詞的意義,指出是不是本義,并說明理由。(16分)1、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鞌之戰(zhàn))2、以防止水。(周禮地官)3、扶輦下除,觸柱折轅。(漢書李廣傳)4、孝公既見衛(wèi)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商君列傳)5、君子之言,其臭如蘭。(周易系辭)6、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淵明)7、毋弛而弓。(韓非子揚權)8、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梁惠王上)三、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詞義,并翻譯全句(21分)1、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哉?。ㄕ撜Z)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同)3、以正君臣,以篤父子。(大同)4、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許行)5、茍有險,余必下推車。(鞍之戰(zhàn))6、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韓愈文)7、養(yǎng)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韓愈文)四、分析下列句中的賓語前置,并翻譯全句(18分)1、許子奚為不自織?(許行)2、宋何罪之有?(公輸)3、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惟命是從。(昭公12)4、將虢是滅,何愛于虞?(僖公5)5、彼不我恩也。(童區(qū)寄傳)6、城中皆不之覺。(李溯雪夜襲蔡州)五、根據(jù)下列句子,總結古漢語被動句的句式活用為什么詞(12)1、一日見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商君列傳)2、可疾去矣,且見禽。(商君列傳)3、羊以有功見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說林上)4、誠恐見欺于王而負于趙。(趙策)5、屬今為之虜矣?。欓T宴)6、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馮唐列傳)六、把下列短文加上標點,并將其中帶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文(18分)1用現(xiàn)代的標點符號標點下面的文言短文(10分)夫 以 一 縷 之 任 係 千 鈞 之 重 上 懸 之 無 極 之 高 下 垂之 不 測 之 淵 雖 甚 愚 之 人 猶 知 哀 其 將 絕 也 馬 方 駭 鼓 而 驚 之 係 方 絕 又 重 鎮(zhèn) 之 係 絕 於 天 不 可 復 結 墜 入 深 淵 難 以 復 出 其 出 不 出 閒 不 容 髮 能 聽 忠 臣 之 言 百 舉 必 托 必 若 所 欲 爲 危 如 累 卵 難 於 上 天 變 所 欲 爲 易 於 反 掌 安 于 泰 山 今 欲 極 天 命 之 上 壽 弊 無 窮 之 極 樂 究 萬 乘 之 勢 不 出 反 掌 之 易 居 泰 山 之 安 而 欲 乘 累 卵 之 危 走 上 天 之 難 此 愚 臣 之 所 大 惑 也 2、翻譯下列句子(8分)(1)上 懸 之 無 極 之 高(2)猶 知 哀 其 將 絕 也(3)馬 方 駭 鼓 而 驚 之(4)其 出 不 出 閒 不 容 髮古代漢語試題十二一、簡答題:簡要回答以下問題(20分)1、 會意字和形聲字有什么不同?舉例說明。2、 漢語古今詞義的變化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3、說明詞性誤用和詞類活用二者有什么不同。4、什么是姓?什么是氏?二者的關系是怎樣的?二、分析題(10分)觀察下面例句中劃線部分及其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對應的表達形式,并進行比較,然后指出古漢語的使動結構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發(fā)展變化。(10分)1、齊威王欲將孫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