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檢驗的3個公差組.doc_第1頁
齒輪檢驗的3個公差組.doc_第2頁
齒輪檢驗的3個公差組.doc_第3頁
齒輪檢驗的3個公差組.doc_第4頁
齒輪檢驗的3個公差組.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齒輪檢驗的3個公差組一般廠家檢驗ff、F、Fr、Wk、W,歐洲廠家主要要求檢測Fi、fi、Fr、Wk。還有一個隱含要求,就是裝配后噪音要小。1、 齒輪的檢測有三方面要求:傳遞運動的精確性、平穩(wěn)性、載荷分布的均勻性。2、這三個公差組各有數(shù)個檢測項目,按國標要求每個公差組只檢一項或兩項(當然不是隨意選)一般情況下設計者會給出每個公差組的精度等級和需檢測的項目。3、但有時圖紙上會給出數(shù)個項目或只給精度等級和標準,這種情況下個人認為最好和設計溝通一下,看對方有什么要求,否則你費了半天勁可能人家一句話你就得從頭再來。若設計沒什么要求那你可以按標準要求每個公差組檢一項或兩項就可以了,記住是按照標準要求,不

2、是自己隨意挑的。4、個人感覺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的,每一公差組檢FP或公法線變動和FR,第二公差組檢F和FPT,第三公差組檢F。純屬個人感覺沒有依據(jù)。5、除了這三方面的要求外,還有齒厚要求,當然這個是好檢的,可測公法線或跨棒距??释c大家一同進步,有愿意討論的可加我QQ951666310,注明機械,或發(fā)郵件一 典型零件檢測view09f4486fb84ae45c3b358ce1.html1.5齒輪的檢測1.5.1 齒輪線性尺寸的測量 分析工作任務書1.閱讀齒輪零件圖,了解減速器直齒圓柱齒輪的結構;2. 熟練掌握

3、齒輪的基礎知識;3.掌握齒輪檢測原理;4. 掌握常用的齒輪檢測工具;5.選擇齒輪的檢測方案,確定測量工具;6.進行檢測;7.記錄數(shù)據(jù)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一 典型零件檢測1.5齒輪的檢測1.5.1 齒輪線性尺寸的測量 分析工作任務書1.閱讀齒輪零件圖,了解減速器直齒圓柱齒輪的結構;2. 熟練掌握齒輪的基礎知識;3.掌握齒輪檢測原理;4. 掌握常用的齒輪檢測工具;5.選擇齒輪的檢測方案,確定測量工具;6.進行檢測;7.記錄數(shù)據(jù)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8.上交檢測報告,進行評價。 圖1-5-1 減速器齒輪零件圖掌握齒輪的基礎知識一、齒輪的分類和使用要求(一)齒輪分類:齒輪傳動廣泛的用

4、于傳遞回轉運動、傳遞動力和精密分度等。機器或儀器中齒輪傳動的質量和效率主要取決于齒輪的制造精度和齒輪副的安裝精度。其工作性能、承載能力、使用壽命及工作精度等都與齒輪的制造精度有密切關系。齒輪傳動按照用途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傳動齒輪、動力齒輪、分度齒輪。(二) 不同的齒輪傳動主要有以下四項使用要求:圖1-5-2 運動精度誤差示意圖1運動精度:是指傳遞運動的準確性。為了保證齒輪傳動的運動精度,應限制齒輪一轉中最大轉角誤差。(分度齒輪)2運動平穩(wěn)性精度:要求齒輪運轉平穩(wěn),沒有沖擊、振動和噪聲。要限制一齒距角范圍內轉角誤差的最大值。(高速動力齒輪)3接觸精度:要求齒輪在接觸過程中,載荷分布要均勻,接觸良

5、好,以免引起應力集中,造成局部磨損,影響齒輪的使用壽命。 (低速重載齒輪)4齒側間隙:在齒輪傳動過程中,非接觸面一定要有合理的間隙。一方面為了貯存潤滑油,一方面為了補償齒輪的制造和變形誤差。 (各類齒輪均要求有一定的傳動側隙) 二、齒輪加工誤差的來源(一)齒輪的加工方法 按齒輪齒廓的形成原理主要有:仿形法和范成法。 1.仿形法是利用成形刀具加工齒輪,如利用銑刀在銑床上銑齒; 2.范成法是根據(jù)漸開線齒廓的形成原理,利用專用的齒輪加工機床加工齒輪,如滾 齒、插齒、磨齒。 (二)齒輪的加工誤差齒輪加工工藝系統(tǒng)中的機床、刀具、齒坯的制造和安裝等多種誤差因素,致使實際加工后的齒輪存在各種形式的加工誤差。

6、為了便于分析齒輪的各種制造誤差對齒輪傳動質量的影響,按誤差相對于齒輪的方向特征,可分為徑向誤差、切向誤差和軸向誤差;齒輪為圓周分度零件,其誤差具有周期性,按誤差在齒輪一轉中是否多次出現(xiàn),即在齒輪一轉中出現(xiàn)的周期或頻率,可分為以齒輪一轉為周期的長周期誤差,它主要影響傳遞運動的準確性;以齒輪一齒為周期短周期誤差,它主要影響工作平穩(wěn)性。加工誤差如下: 1. 長周期誤差以下兩項誤差均以齒坯一轉為周期,是長周期誤差。(1)幾何偏心 由齒輪齒圈的基準軸線與齒輪工作時的旋轉軸線不重合引起。幾何偏心是齒輪徑向誤差的主要來源。圖1-5-3 齒輪加工幾何偏心(2)運動偏心 有機床分度蝸輪加工誤差及安裝偏心引起。運

7、動偏心是齒輪切向誤差的主要來源。分度蝸輪軸線與工作臺中心線的安裝偏心()。為機床分度蝸輪的軸線,它與機床心軸的軸線不重合,形成安裝偏心。這時盡管螺桿勻速旋轉,蝸桿與蝸輪嚙合節(jié)點的線速度相同,但由于蝸輪上的半徑不斷改變,從而使蝸輪和齒坯產(chǎn)生不均勻回轉,角速度在()和()之間,以一轉為周期變化。以上兩項誤差均以齒坯一轉為周期,是長周期誤差。圖1-5-4 齒輪加工運動偏心2.短周期誤差以下三項誤差在齒坯一轉中多次重復出現(xiàn),為短周期誤差。(1)機床分度蝸輪的安裝偏心()和軸向竄動。此誤差使蝸輪(齒坯)轉速不均勻,加工出的齒輪有齒距偏差和齒形偏差,如蝸桿為單頭,蝸輪為牙,則在蝸輪(齒坯)一轉中產(chǎn)生次誤差

8、。(2)滾刀偏心()、軸線傾斜及軸向竄動。此誤差使加工出的齒輪徑向和軸向都產(chǎn)生誤差,如滾刀單頭,齒輪牙,則在齒坯一轉中產(chǎn)生次誤差。(3)滾刀本身的基節(jié)、齒形等制造誤差。此誤差會復映到被加工齒輪的每一齒上,使之產(chǎn)生基節(jié)偏差和齒形誤差。 三、齒輪精度評定與公差組檢測項目根據(jù)齒輪精度要求,把齒輪的誤差分成影響運動準確性誤差、影響運動平穩(wěn)性誤差、影響載荷分布均勻性誤差和影響側隙的誤差,并相應提出精度評定指標。第公差組檢測項目第公差組檢測項目運動準確性的評定指標精度的評定指標第公差組檢測項目運動平穩(wěn)性的評定指標精度的評定指標齒厚偏差與公法線平均長度偏差側隙的評定指標精度的評定指標載荷分布均勻性的評定指標

9、精度的評定指標公差組公差與極限偏差項目誤差特性對傳動性能的主要影響,以齒輪一轉為周期的誤差傳遞運動的準確性,在齒輪一轉范圍內,多次周期地重復出現(xiàn)的誤差傳動的平穩(wěn)性,齒線的誤差載荷分布的均勻性第公差組檢測項目(一);),必要時檢測;)和; )和; )僅用于級精度。和是綜合項目,和是徑向誤差的評定項目,是切向誤差的評定項目。當選擇和組合驗收齒輪時,若其中只有一項超差,則考慮到徑向誤差和切向誤差相互補償?shù)目赡苄?,可按測量齒距累積誤差的合格與否評定齒輪精度。對和檢驗組亦如此處理。切向綜合誤差() 圖1-5-5 切向綜合誤差 切向綜合誤差()指被測齒輪與理想精確的測量齒輪單面嚙合時,在被測齒輪一轉內,實

10、際轉角與公稱轉角之差的總幅度值。它以分度圓弧長計值。 是指在齒輪單面嚙合情況下測得的齒輪一轉內轉角誤差的總幅度值,該誤差是幾何偏心、運動偏心加工誤差的綜合反映,因而是評定齒輪傳遞運動準確性的最佳綜合評定指標。 因切向綜合誤差是在單面嚙合綜合檢查儀(簡稱單嚙儀)上進行測量的,單嚙儀結構復雜,價格昂貴,在生產(chǎn)車間很少使用。 齒距累積誤差()及K個齒距累積誤差()圖1-5-6 齒距累計誤差 在分度圓上,任意兩個同側齒面間的實際弧長與公稱弧長之差的最大絕對值為齒距累積誤差。K個齒距累積誤差是指在分度圓上,K個齒距間的實際弧長與公稱弧長之差的最大絕對值,K為2到小于Z2的整數(shù)。規(guī)定是為了限制齒距累積誤差

11、集中在局部圓周上 。 齒距累積誤差反映了一轉內任意個齒距的最大變化,它直接反映齒輪的轉角誤差,是幾何偏心和運動偏心的綜合結果。因而可以較為全面地反映齒輪的傳遞運動準確性,是一項綜合性的評定項目。但因為只在分度圓上測量,故不如切向綜合誤差反映的全面。 . 齒圈徑向跳動()指在齒輪一轉范圍內,測頭在齒槽內與齒高中部雙面接觸,測頭相對于齒輪軸線的最大變動量稱齒圈徑向跳動。圖1-5-7 齒圈徑向跳動主要反映由于齒坯偏心引起的齒輪徑向長周期誤差??捎谬X圈徑向跳動檢查儀測量,測頭可以用球形或錐形。徑向綜合誤差()圖1-5-8 徑向綜合誤差與理想精確的測量齒輪雙面嚙合時,在被測齒輪一轉內,雙嚙中心距的最大變

12、動量稱為徑向綜合誤差。當被測齒輪的齒廓存在徑向誤差及一些短周期誤差(如齒形誤差、基節(jié)偏差等)時,若它與測量齒輪保持雙面嚙合轉動,其中心距就會在轉動過程中不斷改變,因此,徑向綜合誤差主要反映由幾何偏心引起的徑向誤差及一些短周期誤差。被測齒輪由于雙面嚙合綜合測量時的嚙合情況與切齒時的嚙合情況相似,能夠反映齒輪坯和刀具安裝調整誤差,測量所用儀器遠比單嚙儀簡單,操作方便,測量效率高,故在大批量生產(chǎn)中應用很普通。但它只能反映徑向誤差,且測量狀況與齒輪實際工作狀況不完全相符。 公法線長度變動()在被測齒輪一周范圍內,實際公法線長度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稱為公法線長度變動,=WmaxWmin。公法線長度的變動

13、說明齒廓沿基圓切線方向有誤差,因此公法線長度變動可以反映滾齒時由運動偏心影響引起的切向誤差。由于測量公法線長度與齒輪基準軸線無關,因此公法線長度變動可用公法線千分尺、公法線卡尺等測量。 第公差組檢測項目圖1-5-9 公法線長度變動(二)(減速器內的齒輪使用要求主要要求:傳遞運動的平穩(wěn)性),必要時檢查;)和;)和; )(用于1.25的6級和6級以上精度斜齒輪或人字齒輪); )(需要保證齒形精度); 6)和(用于912級精度);7) 或(用于1012級精度)。和檢驗組適用于范成法的磨齒工藝。此時,能反映砂輪齒形角誤差和齒輪輪齒形狀誤差,而反映機床的分度誤差。和檢驗組適用于磨齒、滾齒和剃齒工藝。在磨

14、齒中,相當于用代替。在滾齒、剃齒工藝中,反映輪齒形狀誤差,反映齒形角誤差。 能反映刀具齒形角誤差等引起的徑向誤差,其測量效率高,因此廣泛應用于成批生產(chǎn)中。但它不能反映或少反映短周期切向誤差,故在工藝上有保證時可使用。和檢驗組,由于不能充分反映短周期切向誤差,故適用于較低精度的齒輪。1. 一齒切向綜合誤差()是指被測齒輪與理想精確的測量齒輪單面嚙合時,在被測齒輪一齒距角內實際轉角與公稱轉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即在切向綜合誤差記錄曲線(如圖1-5-5所示)上,小波紋的最大幅度值。其波長常常為一個齒距角,以分度圓弧長計值。這種在齒輪一轉中多次重復出現(xiàn)的小波紋常常是由刀具制造和安裝誤差,以及機床傳動鏈短

15、周期誤差引起。2. 一齒徑向綜合誤差()是被測齒輪與理想精確齒輪雙面嚙合時,在被測齒輪一齒距角內,雙嚙中心距的最大變動量,即在徑向綜合誤差記錄線(圖1-5-8)上,小波紋的最大幅度值。其波長常常為一個齒距角。是通過在雙嚙儀上測量徑向綜合誤差時同時測得的。它可以反映基節(jié)偏差和齒形誤差的綜合結果。也反映齒輪的短周期誤差,但與是有差別的。3. 齒形誤差()是指在齒輪端截面上,齒形工作部分內(齒頂?shù)菇遣糠殖猓輰嶋H齒形的兩條設計齒形間的法向距離。4基節(jié)偏差() 是指實際基節(jié)與公稱基節(jié)之差。實際基節(jié)是指基圓柱切平面所截兩相鄰同側齒面間的交線之間的法向距離。主要是由刀具的基節(jié)偏差和齒形角誤差造成的。

16、在滾、插齒加工中,由于基節(jié)兩端點是由刀具相鄰齒同時切出,故與機床傳動鏈誤差無關。使齒輪傳動在齒與齒交替嚙合瞬間發(fā)生沖擊。5齒距偏差()是指在分度圓上(允許在齒高中部測量),實際齒距與公稱齒距之差。它影響傳動的平穩(wěn)性。在滾齒中,是由機床傳動鏈誤差(主要是分度蝸桿跳動)引起的。所以,可以用來揭示機床傳動鏈的短周期誤差或加工中的分度誤差。6螺旋線波度誤差()是指寬斜齒輪高中部實際齒線(螺旋線)波紋的最大幅度,沿齒面法線法向計值。用于評定軸向重合度1.25的6級及高于6級精度的斜齒輪及人字齒輪的傳動平穩(wěn)性。第公差組檢測項目 (三);)(僅用于1.25,齒線不作修正的斜齒輪);)和(僅用于1.25,齒線

17、不作修正的斜齒輪); )和(僅用于1.25,齒線不作修正的斜齒輪,必要時其中可用代替)。檢驗組的選擇 選擇檢驗組或檢驗項目時,應考慮齒輪精度等級、尺寸大小、生產(chǎn)批量和檢測設備等。下表列出了各種齒輪常用的檢驗組,可供選擇。精度等級測量分度齒輪汽輪機齒輪航空、汽車、機床、牽引齒輪拖拉機、起重機、一般齒輪3536466869911公差組()()()和(和)和(和)()公差組(與)()與(與)與()與()公差組與(與)(接觸斑點)(接觸斑點)(接觸斑點)(接觸斑點)齒輪檢測舉例 例一:精密分度機構和儀器讀數(shù)機構中的齒輪(分度、讀數(shù)齒輪)主要要求是傳遞運動的準確性,可按傳遞鏈運動精度要求,由誤差傳遞規(guī)律

18、計算而定出第公差組的精度等級,然后再按工作條件確定其他精度要求。例二:汽輪機減速器齒輪(高速動力齒輪)的特點是傳遞功率大、速度高,要求傳遞平穩(wěn)、噪聲及振動小,同時也有較高的齒面接觸要求。因此,首先按圓周速度或噪聲強度要求確定第公差組的精度等級,而第公差組精度不宜低于第公差組,第公差組的精度等級也不能過低。例三:軋鋼、礦山及起重機等機械用齒輪(低速動力齒輪)特點是傳遞功率大、速度低,主要要求齒面接觸良好。因此,首先按照強度和壽命要求確定第公差組的精度等級;其次第公差組誤差項目(如與)也影響齒面接觸精度,故其精度等級不應過分低于第公差組。掌握齒輪的測量原理一、 齒輪公法線長度變動 是

19、指實際公法線長度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即,它是評定齒輪運動準確性的指標之一。齒輪公法線平均長度偏差是指齒輪在一周范圍內,齒輪公法線實際長度的平均值與公稱值之差,即,它是用來控制齒輪嚙合時的齒側間隙。公法線長度可用公法線千分尺、公法線指示卡規(guī)或萬能測齒儀等計量器具測量,本次實訓采用公法線千分尺測量。公法線千分尺是在普通外徑千分尺測頭上安裝兩個大平面測頭,其讀數(shù)方法與普通千分尺相同。如圖1-5-10所示。圖1-5-10 公法線長度測量圖1-5-11 齒圈徑向跳動測量二、齒圈徑向跳動誤差 是指在齒輪一轉范圍內,測頭在齒槽內或在輪齒上,于齒高中部雙面接觸,測頭相對齒輪軸線的最大變動量,即最大值和最小值

20、之差,見圖1-5-11所示。它可以用齒圈徑向跳動檢查儀,也可用萬能測齒儀等具有頂針架的儀器測量。圖1-5-12所示為齒圈徑向跳動檢查儀外形圖。芯軸11裝入被測齒輪后,安裝在左右頂針5之間,兩頂針架在滑板1上。轉動手輪2可使滑板1及其上之承載物一起左右移動。在底座后方螺旋立柱6上有一表架,百分表10裝在表架前彈性夾頭中。撥動抬升器9可使百分表測量頭13放入齒槽或退出齒槽。齒圈徑向跳動檢查儀還附有不同直徑的測量頭,用于測量各種模數(shù)的齒輪。附有各種杠桿,用于測量錐齒輪和內齒輪的齒圈跳動。三、齒厚偏差 齒厚偏差是指實際齒厚和公稱齒厚之差。它是控制齒輪副隙側的基本指標之一。圖5.13所示,為測量齒厚的游

21、標卡尺。它由兩套相互垂直的游標卡尺組成,垂直游標尺用于控制被測齒輪的弦齒高,水平游標尺則用于測量實際弦齒厚。圖1-5-12 齒圈徑向跳動檢查儀測量時,垂直游標以齒頂圓為基準,而分度圓的實際弦齒高:圖1-5-13 齒厚卡尺測量弦齒厚 標準弦齒高= 實際齒頂圓直徑齒頂圓公稱直徑圖1-5-14 周節(jié)儀四、齒距累積誤差 齒距累積誤差是在分度圓上任意兩個同側齒廓之間的實際弧長與公稱弧長之差的最大絕對值。齒距偏差是在分度圓上實際齒距(分度圓上相鄰兩齒同側齒廓的弧長)與公稱齒距(可取齒輪上所有實際齒距的平均值)之差。齒距累積誤差和齒距偏差往往采用相對測量法測量,它是以某一實際齒距為基準,測量同一圓上其余各齒

22、距對基準齒距之差,此差值稱為齒距相對偏差。然后將各個齒距相對偏差取代數(shù)和,除以齒輪齒數(shù)得平均值,再將各齒距相對偏差減去平均值,得到各齒距偏差。如圖1-5-14所示,用周節(jié)儀測量齒距,定位頭4、5、8以齒頂圓作為定位基準。測量前,調整好定位頭的相對位置,使測頭2、3在分度圓附近與齒面接觸,。按被測齒輪模數(shù)調整固定測頭2的位置,將活動測頭3與指示表7相連,測量齒距時,齒距誤差通過測頭3的杠桿傳給指示表7。 萬能測齒儀是應用比較廣泛的齒輪測量儀器,除測量圓柱齒輪的齒距、基節(jié)、齒圈徑向跳動和齒厚外,還可以測量圓錐齒輪和渦輪,其測量基準是齒輪的內孔。 萬能測齒儀的外形如圖1-5-15所示。儀器的弧形支架

23、7可繞基座1的垂直軸心線旋轉,圖1-5-16 萬能測齒儀測量原理圖1-5-15 萬能測齒儀外形將被測齒輪的芯軸安裝在弧形架的頂尖上,支架2可以在水平面內作縱向和橫向移動,支架2上裝有工作臺,工作臺上裝有能作徑向移動的滑板4,借鎖緊裝置3可以將滑板4固定在任意位置上,當松開鎖緊裝置3,在彈簧的作用下,滑板4能勻速地移到測量位置,這樣就能進行逐齒測量。測量裝置5上有指示表6,其分度值為0.001mm。在測量時,其測量力是由安裝在齒輪芯軸上的重錘來保證。如圖1-5-16所示。五、徑向綜合誤差徑向綜合誤差是指被測齒輪和理想精確齒輪(標準齒輪)雙面嚙合時,在被測齒輪一轉內,雙面嚙合中心距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4、之差。一齒徑向綜合誤差是指被測齒輪與標準齒輪雙向嚙合時,被測齒輪一齒距角內,雙嚙中心距的最大變動量。圖1-5-17為雙面嚙合檢查儀的外形圖,它能測量圓柱齒輪、圓錐齒輪和蝸輪副。儀器的底座1上安放著浮動滑板2和固定滑板3。浮動滑板2受壓縮彈簧的作用,使兩齒輪緊密嚙合,其位置由凸輪10控制,固定滑板3與標尺4連接,可用手輪6調整位置。儀器的讀數(shù)與記錄裝置由指示表11、記錄器12、記錄筆13、記錄滾輪14和摩擦盤15組成。圖1-5-17 雙面嚙合檢查儀測量時,徑向誤差直接由指示表11讀出。被測齒輪安裝在浮動滑板2的芯軸9上,標準(理想精確)齒輪安裝在固定滑板3的芯軸8上。由于被測齒輪存在各種誤差(如

25、基節(jié)偏差、周節(jié)偏差、齒圈徑向跳動誤差和齒形誤差等),當兩個齒輪嚙合轉動時,這些誤差通過浮動滑板上的一套裝置反映在指示表上。圖1-5-18 基節(jié)儀六、基節(jié)偏差 基節(jié)偏差是實際基節(jié)與公稱基節(jié)之差。測量基節(jié)偏差的原理如圖1-5-18a所示,測頭1和2的工作面均面向被測齒廓,與相鄰兩齒面接觸時兩測頭之間的距離為實際基節(jié),公稱基節(jié)由標準量塊來校準。指示表4上的讀數(shù)和公稱基節(jié)讀數(shù)的差值為基節(jié)偏差。圖11.34 雙面嚙合檢查儀如圖1-5-18b所示為公稱基節(jié)調零用量塊夾。圖1-5-18a中,測頭1和定位頭3在一個部件上,其跨度用螺桿8調節(jié)。旋轉螺桿7可使此部件沿儀器本體5平移,測頭2的擺動通過杠桿傳給指示表

26、4。測頭1和2得間距利用量塊夾中量塊組10校準以達到公稱基節(jié)值。七、齒輪部分檢測項目的檢測方法 各項目檢測操作步驟如下: (一) 齒輪公法線長度測量1.根據(jù)被測齒輪參數(shù),計算(或查表)公法線公稱值和跨齒數(shù)。2.校對公法線千分尺零位值。3.根據(jù)圖5.13所示的形式,依次測量齒輪公法線長度值(測量全齒圈),記下讀數(shù)。4.求出公法線長度的平均值及平均值與公稱值之差即公法線平均長度偏差。5.根據(jù)被測齒輪的圖紙要求,查出公法線長度變動公差,齒圈徑向跳動公差,齒厚上偏差和下偏差值。按實訓報告書7中公式計算公法線平均長度的上、下偏差。6.將記錄的公法線長度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即為公法線長度的變動值。7.判斷

27、零件的合格性,作出實訓報告7。(二) 齒圈徑向跳動誤差測量(見圖1-5-14所示)1.根據(jù)被測齒輪的模數(shù)選取合適的測量頭13,并將測量頭13裝在百分表測桿的下端。2.將被測齒輪11套在芯軸上(零間隙),并裝在齒圈跳動檢查儀兩頂針5之間,松緊合適(無軸向竄動,又能轉動自如),鎖緊螺釘4。3.轉動手輪2,移動滑板1,使被測齒輪齒寬中間處于百分表測量頭的位置,鎖緊螺釘3。壓下抬升器9,然后轉動調節(jié)螺母7,調節(jié)表架高度,但勿讓表架轉位,放下抬升器9,使測量頭與齒槽雙面接觸,并壓表0.20.3mm,然后將表調至零位。4.壓下抬升器9,使百分表測量頭離開齒槽,然后將被測齒輪轉過一齒,放下抬升器9,讀出百分

28、表的數(shù)值并記錄。5.重復步驟4,逐齒測量并記錄。6.將數(shù)據(jù)中的最大值減去最小值即為齒圈徑向跳動誤差。7.作出實訓報告8。(三)齒輪弦齒厚的測量1.用外徑千分尺或游標卡尺測量齒頂圓直徑,并記錄。2.計算分度圓實際弦齒高。 標準弦齒高,可以查機械設計手冊或按下式計算: = 標準齒頂高 3.按值調整齒厚卡尺的垂直游標。4.按圖1-5-15的形式,將齒厚卡尺置于被測齒輪上,使垂直游標尺的定位尺和齒頂接觸,如圖1-5-14所示。然后移動水平游標尺的卡腳,使卡腳緊靠齒廓(注:游標卡尺測量腳及定位塊與齒廓及齒頂?shù)慕佑|良好,即三個面需同時接觸),從水平游標尺上讀出實際弦齒厚。5.沿齒輪外圓,重復步驟4,均勻測

29、量68點,記錄數(shù)據(jù)。6.作出實訓報告9。(四) 齒距累積誤差和齒距偏差1.周節(jié)儀測量齒距 如圖1-5-16所示,按被測齒輪的模數(shù)調節(jié)周節(jié)儀的測頭3,使其上刻線與被測齒輪的模數(shù)值對齊,擰緊螺釘5。 調整定位頭4、5、8與被測齒輪的齒頂接觸,并使兩測頭2、3與兩相鄰同側齒廓接觸,且處于齒高中部的同一圓周上(兩個觸點到齒頂距離基本相等),擰緊螺釘1、6。調節(jié)指示表7的位置,使指針預轉半圈,擰緊指示表7的緊定螺釘。 一手拿著周節(jié)儀,另一手拿住齒輪,相互推緊,保持定位頭1和測頭3、4與齒輪同時接觸,再相互拉開少許又重新接觸,如此重復多次,如指示表示值基本一致,說明測量穩(wěn)定??梢蚤_始讀數(shù),此時,將指示表指

30、針調到零。 逐齒測量各個齒距,記錄讀數(shù)。2.萬能測齒儀測量齒距 如圖1-5-17所示,將被測齒輪套在芯軸上(無間隙),并一起安裝在儀器上的上、下頂針間。調整儀器的工作臺和測量裝置,使兩測頭位于齒高中部的同一圓周上,與兩相鄰同側齒面接觸。在齒輪芯軸上掛一重錘,使產(chǎn)生測力,讓齒面緊靠測頭。調整指示表6,使指針在刻度尺中部。測第一齒距時,將指針微調至零。 一手扶助齒輪,另一手拉滑板,退出測頭,脫離齒面,再慢放滑板,推進測頭,接觸齒面,避免撞擊后放開雙手,讀取指示表上的示值。如此重復多次,示值基本一致,說明測量穩(wěn)定,方可開始記數(shù)。 重復步驟2,逐齒測量,記錄讀數(shù)。3.數(shù)據(jù)處理為計算方便,將測得數(shù)據(jù)列成

31、表格形式,見下表。(以12個齒的齒輪為例),齒距相對偏差記入表中第二列,根據(jù)逐齒累積,記入第三列,成為相對齒距累積誤差。按下式計算K(第一齒距對公稱齒距的偏差):各齒距相對偏差K為各齒距偏差,記入第四列。其中最大的絕對值即為被測齒輪的齒距偏差,根據(jù)各齒距偏差逐齒累積,求得各齒的齒距累積偏差,記在表中第五列,該列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為被測齒輪的齒距累積誤差。一二三四五齒序齒距相對偏差相對齒距累積誤差齒距偏差齒距累積偏差n 100-0.5-0.52-1-1-1.5-2.03-2-3-2.5-4.54-1-4-1.5-6.05-2-6-2.5-8.56+3-3+2.5-6.07+2-1+1.5-4.

32、58+3+2+2.5-2.09+2+4+1.5-0.510+4+8+3.5+3.011-1+7-1.5+1.512-1+6-1.50 4.作出實訓報告10。(五)徑向綜合誤差測量(見圖1-5-16)1.將儀器各工作表面、被測齒輪、理想精確或標準齒輪擦凈,待安裝。2.把控制浮動滑板2的手柄(即凸輪10上)撥到正上方,裝上指示表11,使指針轉過一圈后用螺釘緊固,并調整百分表使指針與零線重合,然后將手柄撥到左邊。3.轉動手輪6把固定滑板3調整到兩齒輪的理論中心距(數(shù)值按標尺4和游標5的示值),再用固定滑板3前的手柄鎖緊。4.標準齒輪安裝在芯軸8上,被測齒輪安裝在芯軸9上,然后將凸輪10上的手柄撥到右

33、側(未裝齒輪時凸輪10的手柄不能撥到右側),使浮動滑板2靠向固定滑板3,保證標準齒輪和被測齒輪緊密嚙合。5.用手輕微而均勻地轉動被測齒輪,在轉動一周或一齒的過程鐘觀察指示表的示值變化,該變化量就是一轉或一齒內中心距變動量,在轉動一周中指示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即為該齒輪的徑向綜合誤差。6.當?shù)谝粋€被測齒輪檢測完畢后,將浮動滑板架(凸輪10的手柄)前的手柄撥到左邊,使標準齒輪和被測齒輪脫開,然后取下被測齒輪。7.作出實訓報告11。(六)基節(jié)偏差的測量1.根據(jù)被測齒輪的參數(shù)按公式計算公稱基節(jié)值。2.按值選擇合適的量塊,將之搭配,依圖1-5-18b裝入量塊夾中(圖中10為量塊),用螺釘固緊。3.將基

34、節(jié)儀的測頭1插入量塊夾上帶梢的測頭11中,使兩測頭的平面緊貼,轉動基節(jié)儀的螺桿7,使測頭2和量塊夾12接觸,直到指示表4上指針轉折時,擰緊基節(jié)儀背面的螺釘9,再微動表上小輪6,使指針對準零位。4.把基節(jié)儀從量塊夾中輕輕取出,依圖1-5-20a的方式,使測頭1和定位頭3架在一齒的上部。轉動螺桿8,使測頭1和2與齒面接觸點處在重疊區(qū)內。微微擺動基節(jié)儀,使測頭2沿齒面上、下滑動,當測頭1和2的間距最小時,從表上讀取指針轉折點處的讀數(shù),即得到基節(jié)偏差。5.在齒輪圓周四等分處,重復3步驟,測量左、右齒廓的基節(jié)偏差,記錄數(shù)據(jù)。根據(jù)齒輪的技術參數(shù),查出基節(jié)的極限偏差,6.作出實訓報告12。 齒

35、輪線性尺寸檢測參考方案檢測項目:外徑、內徑、齒輪厚度參考檢測方案:1.測量方法:直接測量2.測量工具: 1)游標卡尺 量程:0-150mm 2)內徑百分表 量程:35-50mm 3)高度尺3.測量精度: 為7級、11級公差等級4.記錄數(shù)據(jù): 精確到0.01mm 5.判斷合格性實施檢測 一、檢測前準備 清理檢測環(huán)境并檢查是否滿足檢測要求,清洗被測件及輔助工具,對檢測器具進行調整使之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 二、用標準量塊校對光滑極限卡規(guī)或光滑極限塞規(guī)等測量器具 根據(jù)標準量塊值熟悉掌握量具和工件接觸的松緊程度。 三、采集數(shù)據(jù) 安裝被測件,按照設計預案采集測量數(shù)據(jù)并規(guī)范地作好原始記錄。本次

36、任務是直接測量,應在齒輪的不同位置測量35處,記下讀數(shù);我們可用不同分度值的計量器具測量,對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判斷測量的準確性。 四、數(shù)據(jù)處理 對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和處理,獲得檢測結果。 五、填報檢測結果 將檢測結果填寫在檢測報告單及有關的原始記錄中,作出合格性的判定。自我檢查與相互檢查同學根據(jù)自己的檢測過程做檢查,糾正錯誤。同學們檢測結束后,首先自己檢查其檢測方案是否合理,檢測過程是否完整,以及檢測工具的使用是否正確,讀數(shù)方法是否正確,以及數(shù)據(jù)的處理是否正確。如發(fā)現(xiàn)有不合理的請予以改正。然后與其他組的同學進行互相檢查。以保證檢測的正確性。做出評價一 、老師根據(jù)檢測過

37、程和檢測結果對學生做出評價1.基礎知識技能水平評價2.檢測方案評價3.檢測工具操作水平評價4.檢測數(shù)據(jù)評價二、 評價方式: 小組互評 教師評價1.5.2 減速器齒輪形位誤差的檢測分析工作任務書1.閱讀被測齒輪的零件圖, 確定形位公差檢測項目;2.選擇檢測方案;3.確定檢測方案后,選擇合適的檢測工具;4. 實施檢測;5.記錄檢測過程,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上交檢測報告。 齒輪形位誤差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1平行度: 2對稱度: 3圓跳動: 端面圓跳動 徑向圓跳動齒輪形位誤差檢測參考方案參考檢測方案:1.測量方法:直接測量2.測量工具: 1)游標卡尺

38、 2)百分表、磁力表座 3)高度尺 V型塊、工作臺3.測量精度: 精密級4.記錄數(shù)據(jù): 精確到0.001mm 5.判斷合格性實施檢測 一、檢測前準備 清理檢測環(huán)境并檢查是否滿足檢測要求,清洗被測件及輔助工具,對檢測器具進行調整使之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 二、用標準量塊校對測量器具 根據(jù)標準量塊值熟悉掌握量具和工件接觸的松緊程度。 三、采集數(shù)據(jù) 安裝被測件,按照設計預案采集測量數(shù)據(jù)并規(guī)范地作好原始記錄。本次任務是直接測量,應在齒輪的不同位置測量35處,記下讀數(shù);我們可用不同分度值的計量器具測量,對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判斷測量的準確性。 四、數(shù)據(jù)處理 對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和處理,獲得檢測結

39、果。 五、填報檢測結果 將檢測結果填寫在檢測報告單及有關的原始記錄中,作出合格性的判定。自我檢查與相互檢查同學根據(jù)自己的檢測過程做檢查,糾正錯誤。同學們檢測結束后,首先自己檢查其檢測方案是否合理,檢測過程是否完整,以及檢測工具的使用是否正確,讀數(shù)方法是否正確,以及數(shù)據(jù)的處理是否正確。如發(fā)現(xiàn)有不合理的請予以改正。然后與其他組的同學進行互相檢查。以保證檢測的正確性。做出評價一 、老師根據(jù)檢測過程和檢測結果對學生做出評價1.基礎知識技能水平評價2.檢測方案評價3.檢測工具操作水平評價4.檢測數(shù)據(jù)評價二、 評價方式: 小組互評 教師評價1.5.3 減速器齒輪表面粗糙度的檢測

40、分析工作任務書1.閱讀被測齒輪的零件圖, 確定表面粗糙度檢測項目;2.制定檢測方案;3.確定檢測方案后,選擇合適的檢測工具;4. 實施檢測;5.記錄檢測過程,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上交檢測報告。選擇套筒粗糙度檢測方案參考檢測方案:采用表面粗糙鍍樣塊,用手摸,眼睛看,比較測量,得出數(shù)據(jù)檢測計劃的擬定 各小組確定檢測方案,選擇檢測工具,設計數(shù)據(jù)采集處理表格。實施檢測 一、檢測前準備 清理檢測環(huán)境并檢查是否滿足檢測要求,清洗標準器、被測件及輔助工具,對檢測器具進行調整使之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本次任務校對測量器具。 二、采集數(shù)據(jù) 整理被測

41、件,按照設計預案采集測量數(shù)據(jù)并規(guī)范地作好原始記錄。 三、數(shù)據(jù)處理 對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和處理,獲得檢測結果。 四、填報檢測結果 將檢測結果填寫在檢測報告單及有關的原始記錄中,并作出合格性判定。自我檢查與相互檢查同學根據(jù)自己的檢測過程做檢查,糾正錯誤。同學們檢測結束后,首先自己檢查其檢測方案是否合理,檢測過程是否完整,以及檢測工具的使用是否正確,讀數(shù)方法是否正確,以及數(shù)據(jù)的處理是否正確。如發(fā)現(xiàn)有不合理的請予以改正。然后與其他組的同學進行互相檢查。以保證檢測的正確性。做出評價老師根據(jù)檢測過程和檢測結果對學生做出評價一、基礎知識技能水平評價二、檢測方案評價三、檢測工具操作水

42、平評價四、檢測數(shù)據(jù)評價評價方式: 小組互評 教師評價報告1:形位公差的檢測測量項目圖紙要求實 測 值實測結果結論平行度對稱度端面圓跳動徑向圓跳動平面度報告2:圓柱齒輪公法線長度測量被測齒輪參數(shù):模數(shù)齒數(shù)壓力角齒輪精度等級公法線長度變動公差跨齒數(shù)公法線公稱長度公法線平均長度上偏差公法線平均長度下偏差測量數(shù)據(jù)及結果:發(fā)測量序號12345678公法線實際長度公法線長度變動公法線平均長度公法線平均長度偏差結論報告3:齒輪齒圈徑向跳動測量被測齒輪參數(shù):模數(shù)齒數(shù)壓力角齒輪精度等級齒圈徑向跳動公差測量數(shù)據(jù)及結果: 序號讀數(shù)()序號讀數(shù)()序號讀數(shù)()11121212223132341424515256162671727 8182891929102030齒圈徑向跳動誤差結論報告4:齒輪分度圓齒厚測量被測齒輪參數(shù): 模數(shù)齒數(shù)壓力角齒輪精度等級齒頂圓實際直徑齒頂圓公稱直徑齒頂圓實際偏差分度圓標準弦齒高=分度圓實際弦齒高分度圓標準弦齒厚齒厚極限偏差上偏差下偏差測量數(shù)據(jù)及結果: 序號123456弦齒厚實際值弦齒厚實際偏差結論報告5:齒距累積誤差和齒距偏差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