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空調系統(tǒng)及設備_第1頁
船舶空調系統(tǒng)及設備_第2頁
船舶空調系統(tǒng)及設備_第3頁
船舶空調系統(tǒng)及設備_第4頁
船舶空調系統(tǒng)及設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船舶空調系統(tǒng)及設備船舶空調系統(tǒng)及設備 12-3-1 船舶空調系統(tǒng)的分類 w 1集中式單風管系統(tǒng) n送風由中央空調器統(tǒng)一處理,用單風管送到各艙室 n各艙室送風參數(shù)相同,空氣參數(shù)調節(jié)是改變送風量 n簡單,初置費較低,貨船用得最普遍 12-3-1 船舶空調系統(tǒng)的分類 n因采用變量調節(jié),調節(jié)幅度不宜過大 n調節(jié)時會對其它艙室送風量產(chǎn)生干擾 12-3-1 船舶空調系統(tǒng)的分類 w 2區(qū)域再熱式單風管系統(tǒng) n將中央空調器統(tǒng)一處理后的空氣 l由分配室或主風管內的二次換熱器對送風再加熱 l再用單風管送至各個艙室 n熱負荷較小艙室可不進行再加熱 n艙室單獨調節(jié)仍靠變量調節(jié) l但調節(jié)幅度明顯減小 n可

2、解決幾部分熱濕比相差較大的艙室不得已 列入同一空調區(qū)所帶來的弊病 12-3-1 船舶空調系統(tǒng)的分類 w 3末端再處理式單風管系統(tǒng) n除中央空調器對送風作統(tǒng)一處理外 n還在各艙室布風器內設末端換熱器 n末端再處理方式通常有兩種 l末端電再熱式(在布風器內設電加熱器) w冬季靠改變加熱電阻的阻值進行變質調節(jié) 空調器將送風只加熱到滿足熱負荷較低艙室要求 一般為2030 w夏季則只能做變量調節(jié) 送風溫度為1115 w所花費用不多,管理也較簡單 w在低溫海域航行的貨船多有使用 12-3-1 船舶空調系統(tǒng)的分類 n末端水換熱式 l布風器內設水換熱器 w冬季通熱水 w夏季通冷水 l冬、夏都可藉調節(jié)水 量實現(xiàn)

3、變質調節(jié) l空調器只承擔艙室的 部分熱、濕負荷 w送風量比其它空調器 減少1213 w有的可采用全新風 l性能較好,造價較高, 管理也較麻煩,實際 應用較少 12-3-1 船舶空調系統(tǒng)的分類 w 4雙風管系統(tǒng) n中央空調器由前、后兩部分組成 l一部分送風經(jīng)空調器預處理后即送至艙室,稱一級送風 l其余部分則經(jīng)再處理后經(jīng)后送至艙室,稱二級送風 n通過調節(jié)布風器兩個風門開度,改變送風混合比, 即可調節(jié)艙室溫度 12-3-1 船舶空調系統(tǒng)的分類 n冬、夏都可變質調節(jié),調節(jié)靈敏 n空調器和風管系統(tǒng)的重量和尺寸較大 n不需設末端換熱器 n可用較便宜的直布式布風器,故噪聲低,管理簡單 n適合對空調性能要求高

4、的客船 12-3-1 船舶空調系統(tǒng)的分類 w 空調系統(tǒng)按送風管內空氣流速高低分為: n1低速系統(tǒng) l主風管內風速不超過15ms w常用的風速范圍為1015ms l送風支管的風速為48ms l由于風速低,風管阻力小,風機風壓不高 l但低風速則要求風管截面增大 w這使得風管尺寸、重量也隨之增大 l為了減小風管所占的空間高度 w截面需做成扁矩形 w使得制造、安裝和隔熱包扎都較麻煩 12-3-1 船舶空調系統(tǒng)的分類 n 2高速系統(tǒng) l主風管內風速在15ms以上 w常用風速為25ms左右, 有的高達30ms l送風支管風速約為815ms l可用送風溫差較大的誘導式送風 w使送風量減小,風管尺寸和重量都減

5、小 l用標準化圓風管及附件,便于安裝,又降低成本 l缺點: w(1)風管阻力大,風機功率較大, 高風壓使空氣溫度升高, 增加 熱負荷 w(2)噪聲大。 l許多船舶采用主風管風速在15ms的中速系統(tǒng) 12-3-2 中央空調器 w 對空氣進行集中處理的設備 n通常置于上層甲板后部的專門艙室 w 1空氣的吸入、過濾和消音 n新風和回風經(jīng)新風進口1和回風進口被風機3吸入 n在新、回風口處裝有鐵絲濾網(wǎng) n新風量和回風量的比例可用調風門2、4調節(jié) n回風量和總風量之比稱為回風比 n采用離心式通風機 l高速系統(tǒng)用效率較高的后彎葉型風機 l低速系統(tǒng)用前彎葉型風機 12-3-2 中央空調器 12-3-2 中央空

6、調器 n高速系統(tǒng)風機布置在空調器進口(壓出式空調器) l避免風機產(chǎn)生熱量使排出空氣溫度升高 l利于提高空氣冷卻器的蒸發(fā)溫度 n低速系統(tǒng)風機布置在空調器出口(吸入式空調器) l使空氣比較均勻地流過換熱器 w 空氣濾器 n濾除空氣中的灰塵,凈化艙室送風 n保持空氣換熱器表面清潔,避免降低換熱的效果 n常用斜置抽屜式過濾元件(增大面積,降低阻力) w 風機出口設有消音室15 n利用風道截面積突然改變,使氣流低頻噪聲消減 n空調器內壁的多孔性吸聲材料使高頻噪聲消減 12-3-2 中央空調器 w 2空氣的冷卻和除濕 n當外界氣溫高于25時 l空調裝置按降溫工況運行 n空氣的冷卻和除濕由空氣 冷卻器和擋水

7、板來完成 n空氣冷卻器由蛇形肋片管 構成 n圖示為直接蒸發(fā)式空氣冷 卻器 12-3-2 中央空調器 w 空冷器管壁溫度一般都低 于空氣露點 n對空氣冷卻時有除濕作用 n管壁溫度越低,除濕作用越 大 n應避免管壁結霜,以免妨礙 空氣流動 l冷卻器管壁溫度不能低于0 w 空調采用直接蒸發(fā)方式時 n冷劑蒸發(fā)溫度多為07 12-3-2 中央空調器 w 空冷器壁面結露產(chǎn)生的凝水沿管外肋 片下流 n匯集在底部承水盤中 n然后沿泄水管排走 n泄水管出口設有U形水封 l以防非降溫工況時空氣泄漏 w 為防止凝水被攜入風管中 n在空冷器后設有擋水板 n擋水板由許多曲板1組成 l空氣流過時氣流方向不斷改變 l所攜帶

8、水滴碰撞到曲板上 l然后落到承水盤2中泄出 n曲板出口彎成擋水溝4 l用以擋住水滴 12-3-2-2 空氣的冷卻和除濕 w 降溫工況空氣參數(shù)變化過程 n新風狀態(tài)點為1 n回風狀態(tài)點為2 n新風和回風混合后狀態(tài)點3 l在12兩點的連線上 w 點3距新風狀態(tài)點和回風狀態(tài) 點的距離與新風量G1和回風 量G2成反比 n(3-1線段)(3-2線段)G2Gl n3-4為經(jīng)過風機時等濕加熱過程 n點4為空冷器進口狀態(tài)點 12-3-2-2 空氣的冷卻和除濕 w 空冷器出口的空氣狀態(tài)點 n可取=100飽和空氣線上溫度 (冷卻管壁溫)的0點與點4連線上 的某點5 n冷卻越充分,點5越靠近點0 w 4-5為流過空冷

9、器的冷卻減濕 過程 w 送風過程空氣流過風管會有 一定溫升,在圖上由56過 程表示 12-3-2-2 空氣的冷卻和除濕 w 6-7為空氣在艙內按艙室吸 熱、吸濕的過程 w 72為回風在走廊里的等濕 吸熱過程 w 空調器熱負荷包括 n艙室全熱負荷(約占40以上) n送風過程吸熱 n回風過程吸熱 n風機熱 n新風全熱負荷(將進風降溫至 回風狀態(tài),3050) 12-3-2-2 空氣的冷卻和除濕 w 降溫工況空冷器熱負荷為: QV(h4-h5) w 空調器熱負荷又可分為 n顯熱負荷 l在艙外氣溫高、艙室顯熱負荷較 大時,空調器的顯熱負荷增大 n潛熱負荷 l當艙室濕負荷較大或艙外空氣的 含濕量較大時,空

10、調器潛熱負荷 增加 n增加回風量 l使點3靠近點2 l可相應減小新風的全熱負荷 12-3-2-3 空氣的加熱和加濕 w 當外界氣溫低于15時 n應使空調裝置按取暖工況運行 n加熱和加濕由空氣加熱器和加濕器完成 w 空氣加熱可采用 n電加熱 n蒸氣加熱 l船用集中式空調器多使用蒸氣加熱 l加熱蒸汽用表壓為0.20.5Mp的飽和蒸汽 n熱水加熱 l間接冷卻式空調系統(tǒng)在取暖工況 w 加熱蒸汽的凝水經(jīng)出口阻汽器流回熱水井 n阻汽器只允許凝水流過 12-3-2-3 空氣的加熱和加濕 w 在冬季 n外界空氣相對濕度雖然很高(90以上) n但因溫度低,所以實際含濕量并不高 n因此,還需要加濕 w 加濕可采用

11、 n蒸汽加濕 l船用集中式空調器采用蒸汽加濕的較多 n噴水加濕 n電熱加濕器 12-3-2-3 空氣的加熱和加濕 w 最簡單的加濕器 n一根鍍鋅鋼管 n在迎風方向開有兩排 直徑為12mm的蒸汽 噴孔 w 圖示出一種噴頭式干式 蒸汽加濕器 n蒸汽按圓噴頭切線方向供入, 使蒸汽在噴頭中旋轉 n將其中的凝水甩出,并從泄掉 n使加入空氣中的飽和蒸汽含水減小 12-3-2-3 空氣的加熱和加濕 w 加濕器放在加熱器后較 合適 n此處空氣溫度高,較小, 蒸汽容易被吸收 n應防止加濕過多而造成艙 內壁面的結露 w 空調系統(tǒng)取暖工況空氣 參數(shù)變化過程如圖 w 外界新風(狀態(tài)點1)和回 風(狀態(tài)點2)在混合室內

12、 混合后的狀態(tài)點為3 12-3-2-3 空氣的加熱和加濕 w 3-4為流過風機等濕加熱過程 w 4-5為流過加熱器等濕加熱過 程 w 5-6為流過加濕器等溫加濕過 程(蒸汽加濕) w 6-7為送風管中等濕降溫過程 w 7-8為艙內按艙室熱濕比線降 溫吸濕的過程 w 8-2為走廊回風等濕降溫過程 12-3-2-3 空氣的加熱和加濕 w 取暖工況空調器熱負荷包括 n艙室全熱負荷 n送風熱損失 n回風熱損失 n新風熱負荷(將進風加熱加濕到 回風狀態(tài)) n其中 l空氣加熱器承擔顯熱負荷 l加濕器承擔潛熱負荷 l風機熱可減輕加熱器負荷 l增加回風量可減小全熱負荷 12-3-3 布風器 w 布風器應滿足以

13、下要求: n(1)使送風與室內空氣很好地混合,使室溫均勻 n(2)能保持入的活動區(qū)內風速適宜 n(3)能單獨進行調節(jié) n(4)阻力和噪聲較小 n(5)結構緊湊,外形美觀,價格較低 w 布風器按安裝位置的不同分為 n頂式 l裝在天花板上,不占艙室地面,采用較多 n壁式 l靠艙壁底部垂直安裝使用方便 12-3-3 布風器 w 室內溫度和濕度是否均勻 n與室內空氣的流動狀況有關,而流動狀況取決于 l布風器的型式 l出風口的位置 l艙室回風口的位置 w 圖示為布風器在艙室不同位置的空氣流動狀況 n(a)適用于天花板較平整 的小艙室 n(b)適用于高誘導比的壁 式布風器; 12-3-3 布風器 w 圖(

14、c)適用于空間較大的艙室 w 圖(d)則適用于空氣參數(shù)均勻性要求較高的艙室 12-3-3 布風器 w 布風器出風口以較大風速吹向艙室 n射流不斷擴散并卷吸室內空氣與之混合 n射流流程越長,混合效果越好 n射流最好能達到對面艙壁 n而射流較短(小送風量),會使死區(qū)(滯流區(qū))擴大 n死區(qū)通常出現(xiàn)在房間角落里 w 在選用和布置布風器與回風口時 n應使回流區(qū)和回旋區(qū)發(fā)生于人們經(jīng)?;顒拥膮^(qū)域 n盡量縮小死區(qū) n同時不使射流區(qū)擴大到人的活動區(qū),因為射流區(qū)風 速較高,直接吹到人身上會使人感到不舒適 12-3-3-1 直布式布風器 w 將送風直接送入艙室 w 出口形狀利于氣流擴散 n如喇叭形、格柵形等 w 出

15、口風速較低,一般為24ms n送風與室內空氣混合較慢 n所以送風溫差不宜過大,一般在10以下 n價格較低,送風阻力小,噪聲也低 n設有調風門,有末端換熱器時,還有調溫旋 鈕 12-3-3-1 直布式布風器 w 圖為一種單風管直布式布風器,屬錐形擴散式 n進風管1通入處設有容積較大的消音箱5 n有可使風門2升降以調節(jié)風量的調節(jié)旋鈕6 n頸部風速可從2ms直至10ms,有一定誘導作用 n故送風溫差可提高到10左右 n其阻力在直布式布風器中也稍大,約為150300Pa 12-3-3-1 直布式布風器 w 圖為雙風管空調系統(tǒng)采用的一 種頂式直布式布風器 n兩種溫度不同的送風分別由 兩根送風管4、5送入

16、 l在消音室6中混合 l從擋風板周圍的縫隙中吹出 l通過 w調節(jié)旋鈕1 w聯(lián)動操縱風門2、3 w對艙室空氣溫度進行調節(jié) l也可分設兩個調節(jié)旋鈕 w分別調節(jié)兩種送風的風量 w從而使調節(jié)幅度更大 12-3-3-2 誘導式布風器 w 簡稱誘導器 w 圖示為一種帶電加熱器 的壁式誘導器 w 特點: n靜壓箱10中的靜壓較高 n送風(稱一次風)通過許多 小噴嘴9噴出 n噴嘴出風速度較高 n能把很大一部分室內空氣 經(jīng)外罩正面的進風柵4卷 吸進來(稱二次風) n混合后再從頂部出口格柵 6吹出,送入室內 12-3-3-2 誘導式布風器 w 二次風量G2與一次風量G1之比稱為誘導比 w 由于氣溫變化不大,變化可以忽略;因此,誘 導比 w 其誘導的室內空氣越多 n可增大一次風送風溫差,而不影響室溫均勻性 n有利于減小風機的送風量和風管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