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第二十講漢書及東漢散、樂府、古詩十九首_第1頁
古代文學第二十講漢書及東漢散、樂府、古詩十九首_第2頁
古代文學第二十講漢書及東漢散、樂府、古詩十九首_第3頁
古代文學第二十講漢書及東漢散、樂府、古詩十九首_第4頁
古代文學第二十講漢書及東漢散、樂府、古詩十九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v第六章第六章 漢書漢書及東漢散文及東漢散文 v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漢書漢書v一、作者班固及一、作者班固及漢書漢書的成書的成書 v二、二、漢書漢書的體例和內(nèi)容的體例和內(nèi)容 v漢書專敘西漢一代二百三十年的歷史(從漢高帝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v全書共八十余萬字,包括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傳,共一百篇。在體例上承襲史記而有所變化:主要采用紀、表、志、傳四體,改“書”為“志”,不取“世家”。十二紀主要以編年形式敘述西漢十二朝史實;八表則敘述秦漢官制演變以及漢代官職任免等事項;十志包括律歷、禮樂、刑法、食貨、天文、地理、藝文諸志,敘述政治經(jīng)濟以及學術思想史;七十傳記敘西漢歷史人物、

2、少數(shù)民族以及鄰國歷史。 v漢書漢書的注本:的注本:v唐代顏師古漢書注,中華書局1962年點校出版的漢書。v漢書漢書與與史記史記的差異:的差異: v在思想上,漢書是官修的史書,班固又以儒家道統(tǒng)為指導思想,因而在材料的選擇處理上,往往表現(xiàn)出適應封建統(tǒng)治者的正統(tǒng)思想。而史記是私人著述,思想不主一家,司馬遷父子又多受道家和戰(zhàn)國縱橫家的影響,因而思想束縛較少,能獨立思考,富于批判和創(chuàng)造精神。 v在體例上,史記是第一部紀、傳、表、書俱全的紀傳體通史,全面記載了我國上古至漢初三千年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多方面發(fā)展的歷史。漢書繼承史記體例,只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是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自

3、高祖至孝平王莽二百二十九的漢代歷史。v在取材上,史記雅俗并收,“或旁搜異聞以成其說”,“或得之于名山深宅”,或取之于舊俗風謠。而漢書的取材,據(jù)鄭樵通志總序云:“自高祖至武帝,多用史記之文,盡竊遷書”。 v在史傳人物方面,史記寫人物真實與夸張相結(jié)合,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感情強烈,傾向鮮明,形象突出,文學性強。漢書則重在寫實,遵照歷史寫作原則,沒有史記的激情、夸張,歷史性強。 v在語言上,史記往往采用流行的口語,淺易近人,句式單行散體,少用駢偶。班固因是辭賦家,往往把辭賦的語言用入史傳散文。愛用古字,多用文人辭藻,崇尚藻飾,傾向排偶駢儷。v在風格上,史記筆含感情,揮灑自若,富于變化,頗有慷慨之氣。漢

4、書多儒家正統(tǒng)典則,整嚴工練,有雍容典雅之風。表現(xiàn)在筆法上,漢書重視規(guī)矩繩墨,行文謹嚴有法,這與史記的疏蕩往復是不同的。 v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吳越春秋吳越春秋v一、一、吳越春秋吳越春秋v吳越春秋吳越春秋的文學價值:的文學價值:v首先,注重人物形象創(chuàng)造,刻畫人物性格,并通過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和性格對照形成一系列人物群體。 v其次,作品描述了許多生動感人的故事,故事豐富了人物形象的刻畫,展現(xiàn)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v第三,作者善于選材與構思,形成了遠古神話傳說與真實歷史交織的敘述。 v最后,吳越春秋的文學成就還表現(xiàn)在它的語言特色上。詞語豐蔚,具有較濃郁的民間風味;語言采用韻散結(jié)合、駢散相間的形式 ;俚語歌謠以及

5、隱語的使用。v二、二、越絕書越絕書v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論衡論衡和和潛夫論潛夫論v一、王充一、王充論衡論衡v論衡論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現(xiàn)缺共三十卷,八十五篇,現(xiàn)缺招致招致一篇一篇 。v二、王符二、王符潛夫論潛夫論v貴忠:“一旦富貴,則背新捐舊,喪其本心。疏骨肉而親便辟,薄知友而厚犬馬。寧見朽貫千萬,而不忍貸人一錢;情積累粟腐倉,而不忍貸人一斗?!?v交際 :“嗚呼哀哉!凡今之人,言方行圓,口正心邪,行與言謬,心與口違。論古則知稱夷、齊、原、顏,言今則必官爵職位;虛談則知以德義為賢,貢薦則必閥閱為前。處子雖躬顏、閔之行,性勞謙之質(zhì),秉伊、呂之才,懷救民之道,其不見資于斯世也,亦已明矣?!眝三、東漢的

6、碑文和游記三、東漢的碑文和游記 v東漢碑文有崔瑗的河間相張平子碑,蔡邕的郭有道碑和陳太丘碑 。v馬第伯的封禪儀記 。v第四章第四章 兩漢樂府詩兩漢樂府詩v樂府原是漢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由于專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樂府”代稱入樂的民歌俗曲和歌辭。在六朝,更明確地把“樂府”和“古詩”相對并舉,以區(qū)別入樂的歌辭和諷誦吟詠的徒詩這兩類詩歌體裁。宋、元以后,“樂府”又被借作詞、曲的一種雅稱。 v樂府的興廢沿革樂府的興廢沿革 :v“但能紀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義”(漢書禮樂志) v“乃崇禮官,考文章,內(nèi)設金馬、石渠之署,外興樂府協(xié)律之事”(班固兩都賦序) v“通一經(jīng)之士不能獨知其辭,皆集會五經(jīng)

7、家相與共講習讀之,乃能通知其意”(史記樂書) v“方興天地諸祠,欲造樂,令司馬相如等作詩頌,延年輒承意弦歌所造詩,為之新聲曲”(漢書李延年傳) v宋書樂志指出:“漢武帝雖頗造新哥(同“歌”),然不以光揚祖考、祟述正德為先,但多詠祭祀見事及其祥瑞而已,商、周雅頌之體闕焉。” v“內(nèi)有掖庭材人,外有上林樂府”(漢書禮樂志) v“歲時以備數(shù),然不常御。常御及郊廟皆非雅聲” (漢書禮樂志) v“黃門名倡丙疆、景武之屬,富顯于世;貴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淫侈過度,至與人主爭女樂”。 “百姓漸漬日久,又不制雅樂有以相變,豪富吏民湛沔自若”。 (漢書禮樂志) v樂府歌辭的采集和分類:樂府歌辭的采集和分

8、類:v樂府歌辭的思想內(nèi)容:樂府歌辭的思想內(nèi)容:v1.暴露、諷刺、抨擊封建上層統(tǒng)治集團淫侈、腐敗。v“小子無官職,衣冠仕洛陽”;“小婦無所為,扶挾上高堂” (長安有狹斜行 )v“灶下養(yǎng),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nèi)侯” v“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v2.表達人民悲慘的生活遭遇和掙扎反抗的情緒 。v3.反映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 。v“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 (戰(zhàn)城南 )v“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十五從軍征 )v“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小麥謠 )v4.追求堅貞的愛情和幸福的婚姻,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 。v“拉雜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

9、思,相思與君絕!” (有所思 )v“??智锕?jié)至,涼飚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怨歌行 )v“秋時自零落,春月復芬芳” ;“何時盛年去,歡愛永相忘” (董嬌嬈 )v5.熱情歌唱婦女的美麗善良和機智勇敢;贊美她們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屈反抗。 v“娶婦得如此,齊姜亦不如。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 (隴西行 )v6.描寫下層文士奔走仕途、困頓他鄉(xiāng)的種種苦悶 。v7.抒寫抱負、閱歷和譏時憤世。v“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 (猛虎行 )v8.強烈樂生惡死愿望的表達。v9.歌頌清官賢良,描寫社會風情。v兩漢樂府的藝術特色:兩漢樂府的藝術特色:v1.兩漢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它繼承了先秦民歌“

10、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傳統(tǒng)。兩漢樂府多敘事詩,即使是抒情之作也每每帶有敘事成分。兩漢樂府敘事詩的出現(xiàn),標志中國古代敘事詩的成熟。v2.兩漢樂府的表現(xiàn)藝術,其抒情詩較多地吸取了詩經(jīng)、楚辭的比興手法,比喻貼切,發(fā)人聯(lián)想而委婉曲折。其敘事詩的突出特點是善于抓住詩中主人公遭遇的矛盾沖突,通過富有個性的對話或自述,運用鋪張排比的手法來交待情事,見出神態(tài),表達主題思想。 v3.體裁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及雜言。句式比較靈活自由,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瑯瑯上口,生活氣息比較濃厚。v v今存兩漢樂府歌辭謠諺作品,有宋代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元代左克明古樂府,明代馮惟訥古詩紀,梅鼎祚古樂苑等總集。今人逯欽立先秦

11、漢魏晉南北朝詩將前人所輯全部搜列。v第七章第七章 東漢文人詩東漢文人詩v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班固、張衡、秦嘉的詩班固、張衡、秦嘉的詩v班固的詠史 v張衡的同聲歌 、四愁詩 v秦嘉的贈婦詩 v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酈炎、趙壹、蔡邕的五言詩酈炎、趙壹、蔡邕的五言詩v酈炎的見志詩、趙壹的刺世疾邪詩、蔡邕的翠鳥詩 v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v一、古詩十九首的得名、作者和產(chǎn)生年代v二、古詩十九首的思想內(nèi)容v(一)寫游子思婦的相思離別之苦。v“或身歿于他邦,或長幼而不歸,父母懷煢獨之思,室人抱東山之哀,親戚隔絕,閨門分離”(徐干中論譴交) v青青河畔草、去者日已疏、凜凜歲云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v涉江采

12、芙蓉、庭中有奇樹 v(二)寫追求功名富貴的強烈愿望與仕途失意的苦悶哀愁。v“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回車駕言邁)“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無為守貧賤,轗軻長苦辛?!保ń袢樟佳鐣﹙“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保ㄎ鞅庇懈邩牵?v“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明月皎夜光) v“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青青陵上柏) v“蕩滌放情志,何為自結(jié)束”(東城高且長)v“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驅(qū)車上東門)v“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生年不滿百) v三、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v鐘嶸的詩品說它“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沈德潛古詩源評價說:“十九首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死生新故之感,中間或寓言,或顯言,反覆低徊,抑揚不盡,使讀者悲感無端,油然善入,此國風之遺也。” v(一)善于運用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v明月皎夜光:v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v(二)善于選擇某些生活細節(jié)來創(chuàng)造情境,用敘事來促進感情的抒發(fā) 。v“盈盈一水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