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李可中醫(yī)藥學(xué)術(shù)思想之寒溫融于一爐南方醫(yī)科大學(xué)南方醫(yī)院南方醫(yī)科大學(xué)南方醫(yī)院李可中醫(yī)藥學(xué)術(shù)流派國家傳承基地李可中醫(yī)藥學(xué)術(shù)流派國家傳承基地呂呂 英英治病求本(混元一氣) 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jì),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對“本”的理解在臨證實踐時非常重要。 本(先天腎氣與后天胃氣構(gòu)成的混元一氣)雖不可視,卻又時時刻刻不離人體而以無形之氣顯現(xiàn)(一氣周流,四季五方一元氣)。陰陽 “人之元氣,根基于腎?!备鶜庵冈獨庠诤筇毂狈降捏w現(xiàn),俱生生之力,與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提到的“冬氣”、“閉藏”同一內(nèi)涵,包括了腎之“主蟄”、“封藏之本”之功能,可用后天八卦中坎卦表
2、示。根氣既包括陰,也包括陽。陽 “人之生機以陽為主?!?易經(jīng)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曰:“陽生陰長,陽殺陰藏?!?師父李可老中醫(yī)認(rèn)為:“人身上哪里看到陽氣,哪里就有病了,或者人身上哪里陽氣不到,哪里就有病了?!睅煾刚Z錄 “正邪交爭的焦點,全看陽氣的消長進退,陽虛則病,陽衰則危,陽復(fù)則生,陽去則死;陽氣易傷難復(fù),故陽常不足。暴病多亡陽,久病多傷陽,傷寒三陰多死證,死于亡陽。老人涕淚自流,小便失禁,乃真陽衰,不能統(tǒng)束諸陰。老人無疾而終,形在神去,便是一具死的軀殼。一部傷寒論1
3、13方,使用附子、桂枝、干姜者即達90方,可見醫(yī)圣對陽的重視,曰溫陽,曰養(yǎng)陽,曰助陽,曰救陽,對生命之本的陽氣,是何等的曲意呵護,關(guān)懷備至!” 李可老中醫(y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jīng)驗專輯P381 李中梓醫(yī)宗必讀: “寒之不寒,責(zé)之無水,熱之不熱,責(zé)其無火” 王松如溫病正宗: “肝膽為成溫之源,腸胃為成溫之藪”五臟之火與六淫外邪之火不可混淆 師父李可老中醫(yī):五臟之火與六淫外邪之火不可混淆。 程鐘齡:賊火、子火 趙獻可:相火龍雷論醫(yī)貫相火龍雷論 火有人火,有相火。人火者,所謂燎原之火也。遇草而爇(ru),得木而燔,可以濕伏,可以水滅,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 相火者,龍火也,雷火也。得濕則焫(ru),
4、遇水則燔。不知其性,而以水折之,以濕攻之,適足以光焰燭天,物窮方止矣。識其性者,以火逐之,則焰灼自消,炎光撲滅。古書瀉火之法,意蓋如此。今人率以黃柏治相火,殊不知此相火者,寄于肝腎之間。此乃水中之火,龍雷之火也。醫(yī)貫相火龍雷論 若用黃柏苦寒之藥,又是水滅濕伏,龍雷之火愈發(fā)矣。龍雷之火,每當(dāng)濃陰驟雨之時,火焰愈熾。或燒毀房屋,或擊碎木石,其勢誠不可抗。惟太陽一照,火自消滅。此得水則熾,得火則滅之一驗也。時立氣布 周易系辭曰:“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素問氣交變大論曰:“善言天者,必應(yīng)于人,善言古者,必驗于今,善言氣者,必彰于物,善言應(yīng)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
5、者,通神明之理。 ”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曰:“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fù)始,時立氣布,如環(huán)無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傷寒論之六經(jīng)見證,乃百病之提綱 “傷寒六經(jīng)辨證之法,統(tǒng)病機而執(zhí)萬病之牛耳,則萬病無所遁形。病可以有千種萬種,但病機則不出六經(jīng)八綱之范圍。正是內(nèi)經(jīng)知其要者,一言而終的明訓(xùn),執(zhí)簡馭繁,萬病一理。” “仲景學(xué)說是中醫(yī)學(xué)活的靈魂,也是破解世界性醫(yī)學(xué)難題的一把金鑰匙?!?李可老中醫(y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jīng)驗專輯P45六氣為一氣的變現(xiàn) 氣象萬千 癥為象:雜、薄 病機為本 由博返約 張仲景:傷寒陽(六經(jīng)之全書) 薛生白:濕溫脾 葉天士:溫?zé)岱?吳鞠
6、通:溫病條辨三焦 上焦范圍可涉及:心包、心、肺、胃、肝 王孟英:溫?zé)峤?jīng)緯三焦 上焦篇:太陰溫病 清宮湯(蓮心、麥冬)、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 清營湯紫雪丹 溫開(夾濕重)蘇合香丸 中焦篇: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牛黃承氣湯、導(dǎo)赤承氣湯、宣白承氣湯、增液承氣湯、護胃承氣湯、新加黃龍湯、陷胸承氣湯) 下焦篇:三甲復(fù)脈湯、小定風(fēng)珠、大定風(fēng)珠 實風(fēng):羚角鉤藤湯伏氣與新感 有是氣,有是證,有是病,用是藥 凡病皆為本氣自病,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綱統(tǒng)為一氣。 無論外感六淫、內(nèi)傷七情、飲食勞倦、金刃蟲獸所傷,六氣不可分。 部位:(六經(jīng))深淺、輕重、臟腑、經(jīng)絡(luò) 相互關(guān)系(線路) 無偏不成家,成家必不偏
7、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六氣是一氣的變現(xiàn)軸心重癥肌無力? GRAVES眼病病史病例一初診:2014-10-27 姓名:賴某 性別:女 年齡:24歲 主訴:右側(cè)眼瞼下垂伴眼瞼浮腫6年余 現(xiàn)病史:患者2008年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雙目外凸,右側(cè)眼瞼下垂伴浮腫,經(jīng)當(dāng)?shù)蒯t(yī)院診治,考慮為“眼底肌肉肥厚”,行手術(shù)治療后未見好轉(zhuǎn)。2010年于廣醫(yī)二院就診,診斷為:甲狀腺正常型graves眼病,后又考慮診斷:重癥肌無力?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 經(jīng)激素沖擊治療后右眼瞼浮腫減輕,右眼瞼下垂稍好轉(zhuǎn),現(xiàn)服強的松,5mg3片,qd。 刻診:右眼瞼下垂; 右眼瞼輕微浮腫; 左眼球外凸; 2014年9月20日廣醫(yī)二院查甲功5項示:
8、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56.38 KIU/L(0-5.6) FT3,F(xiàn)T4,TSH,A-TG均正常 精神耐力可;四肢肌力可; 無明顯怕冷怕熱;汗出正常;極少感冒發(fā)熱; 易“上火”,表現(xiàn)為咽痛,口腔潰瘍;可耐受雪糕; 納眠可; 平素大便2-3日一解,質(zhì)軟,順暢,無腹脹; 小便調(diào); Lmp:3/10; 量少,色鮮紅或暗紅,無血塊,無痛經(jīng); 白帶正常; 舌淡紅,苔黃膩嫩剝脫;脈沉細。3054摶氣致柔方加味 生山茱萸30g紅參30g 生龍骨30g 生牡蠣30g炙甘草30g黃芪45g 柴胡10g升麻10g桔梗10g 桂枝75g煅牡蠣75g石膏15g 茯苓45g白芍45g甘草10g 5劑 用法:每日1劑,
9、每劑加水1300ml,一直文火煮1.5小時以上,煮取200ml,分2次服。二診:2014-11-3 右眼瞼下垂減輕; 右眼瞼輕微浮腫消失; 左眼球外凸減輕; 現(xiàn)口服用強的松,5mg3片,qd; 余癥狀同前; 舌淡紅,苔薄白剝脫;脈沉細滑。一診二診摶氣致柔方加味 生山茱萸30g紅參30g生龍骨30g 生牡蠣30g炙甘草30g黃芪45g 柴胡10g升麻10g桔梗10g 桂枝75g煅牡蠣75g石膏15g 茯苓45g白芍45g甘草10g 熟地黃45g澤瀉30g 5劑 用法:每日1劑,每劑加水1300ml,一直文火煮1.5小時以上,煮取200ml,分2次服。三診:2014-11-10 右眼瞼基本復(fù)常;
10、左眼球外凸進一步減輕; 現(xiàn)口服強的松,5mg2.5#,qd; 余癥狀同前; 舌淡紅,苔黃膩,左側(cè)剝脫;脈沉細。二診三診一診三診一診三診摶氣致柔方加味 生山茱萸30g紅參30g生龍骨30g 生牡蠣30g炙甘草30g黃芪45g 柴胡10g升麻10g桔梗10g 桂枝75g煅牡蠣75g石膏15g 茯苓60g白芍60g甘草15g 熟地黃30g澤瀉60g酒大黃10g 7劑 用法:每2日1劑,每劑加水1500ml,一直文火煮1.5小時以上,煮取300ml,分2日,每日分2次服。低熱5天,高熱2天病例二 素問熱論曰:“人之傷于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此句中之“病熱”指證候
11、,非病名。寒邪侵襲,標(biāo)熱本寒,陰精未傷,陽氣尚強,是以不死。初診:2014-6-30 姓名:陳某 性別:男 年齡:52歲 主訴:低熱5天,高熱2天 現(xiàn)病史:患者7日前出現(xiàn)低熱伴咳嗽,口服消炎藥及咳嗽藥水后癥狀無改善,前日(28/6)開始高熱,遂住院治療,經(jīng)常規(guī)治療后高熱未緩解并持續(xù)至今。30/6晚20:30中醫(yī)接診,當(dāng)時體溫38.8,全身膚熱滾燙,無汗,畏寒,體溫高至39以上時伴寒戰(zhàn),寒戰(zhàn)后體溫增高、無汗。全身肌肉痠痛,肢節(jié)煩疼,咽干、癢、微痛。飲水量多,溫涼均可,小便調(diào)。時有咳嗽,有痰,難咯出,痰色黃。外敷冰袋及服用美林汗出后體溫可降至38,約3小時后高熱反復(fù)。納可,今日未排解大便。面色通紅
12、,舌暗郁紅,苔白黃略膩;脈寸關(guān)洪大尺沉。 既往史:患者2月前因間質(zhì)性肺炎住院治療,未痊愈。 本次發(fā)病前曾長時間在戶外曬太陽,近期工作相對勞累,夏至曾食用狗肉。 石膏250g生曬參45g桂枝45g 赤白芍各45g麻黃5g細辛5g 烏梅30g生半夏65g大棗12枚 黃芩45g蒸附片30g干姜30g 炙甘草60g生姜45g 冰糖30g 1劑 用法:加水2000ml,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煮1小時以上,煮取300ml,分2次服。重點病機線路分析 1、患者寒戰(zhàn)、高熱卻無汗說明少厥陰本氣已虛四逆湯、烏梅。 2、多次服退熱藥后大汗出、熱退,繼之高熱及之前低熱5天虛人(氣陰 、人參冰糖)。 3、頭痛,通身發(fā)熱滾燙,
13、飲大量常溫水,當(dāng)日解大便一次陽明經(jīng)熱或太陽標(biāo)熱。重點病機線路分析 4、無汗,身痛尤肢節(jié)煩痛,本屬表閉,當(dāng)用麻黃湯,但少陰已虛,則為麻黃附子細辛湯。 5、曾有汗出,肢節(jié)煩痛,頭痛伴高熱后納好飲多但無矢氣,咽微痛甲膽兼南方郁熱,桂枝湯加白芍、黃芩。 6、咳不多,聲深沉,痰難咯,質(zhì)稀粘,偶略白黃,自4月間肺改變至今生半夏、黃芩。 22:20服藥前測體溫為39.4; 22:25服藥100ml,藥后10分鐘從額頭開始出汗,漸及全身透汗,熱漸退,23:45安然入睡,2:00測體溫為37.3。 2:30服藥50ml后繼續(xù)安然入睡。 7月1日早上查房: 7:30測體溫為37.3。 精神較昨日明顯好轉(zhuǎn)。 夜間有
14、矢氣,晨起排解兩次大便,第二次大便為黑色溏泥樣帶泡沫大便。 咳嗽,有痰,痰較前易咯出。 舌淡紅,苔薄黃;脈細滑和緩略緊。 囑停藥,30g白糖融入150ml水中飲用。 7月1日下午查房: 15:00測體溫為38.9。 15:30測體溫為38.6 ;略煩躁,納佳。 共排解大便4次,皆為黑色溏泥樣帶泡沫大便。 舌略郁紅,苔薄黃,脈細弦緊。千金葦莖湯、姜辛味夏 生石膏125g生曬參45g生半夏65g 麻黃5g細辛10g桂枝15g 赤芍45g炙甘草60g蒸附片30g 干姜30g烏梅30g五味子10g 黃芩45g桃仁15g苦杏仁15g 大棗10枚薏苡仁45g滑石30g 冰糖30g 1劑,用法:加水1500
15、ml,一直文火煮2小時以上,煮取450ml,分2次服。重點病機線路分析 1、間質(zhì)性肺炎根源為寒,需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益元陽,托透伏寒。 2、取意千金葦莖湯,加用薏苡仁、杏仁、桃仁,未加葦莖,因有黃芩清肺熱。 3、局部有濕毒化熱,取薏苡附子敗醬散之意,加用薏苡仁。 4、局部有水熱氣結(jié),用六一散開水熱氣結(jié),杏仁開肺,薏苡仁滲利,分殺邪氣,給邪以出路。 7月1日夜間查房: 18:30測體溫為38.4,服上方100ml,半小時后測體溫為38.1 ,全身有微汗出。 21:00測體溫為37.5 ,服藥100ml。 21:30測體溫為38.1 。 23:00測體溫為37.5 ,服藥100ml。 24:30服藥
16、100ml 。 次日清晨測體溫為36.4 。 次日清晨排解兩次黑色溏泥樣帶泡沫大便。泡服方 生曬參10g刨附片3g干姜2g 炙甘草9g生山茱萸3g烏梅1粒 冰糖5g 3劑 用法:每日1劑,加沸水300ml,燜燒杯泡30分鐘,代茶飲。泡服方及食療 7月2日查房: 體溫恢復(fù)正常。 囑繼服上方2劑,每日1劑。 每日進食水蜜桃2個,溫度適中的進口檸檬蜂蜜水適量。發(fā)熱查因病例三 靈樞熱病曰:“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生。” “熱病者,脈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脈盛躁得汗靜者,生?!?“目不明,熱不已者死。” “舌本爛,熱不已者死?!?“髓熱者死?!?“熱而痙者
17、死。” 上述乃熱病已至火勢燎原而風(fēng)生,風(fēng)火相乘,精血枯竭。 素問刺熱曰:“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處,身寒而止也?!?姓名:陳某 性別:女 年齡:79歲 發(fā)熱查因2014-10-3會診記錄 2014年9月1日因“反復(fù)胸悶7年余,加重伴氣促3天”入住老年病科,體查:神志清,自主體位,口唇無發(fā)紺。頸靜脈充盈,呼吸促,雙肺叩診呈清音,聽診呼吸音粗,左肺可聞及少許濕性啰音。心界正常,心率90次/分。律不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雜音。腹軟,全腹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于肋緣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浮腫。 目前診斷:1、發(fā)熱查因:肺炎?2、膿毒血癥 3、冠心病 急性冠脈綜合征 心界不大 陣發(fā)性
18、房顫 心功能IV級 PCI術(shù)后 4、高血壓病3級 極高危 5、2型糖尿病 糖尿病酮癥。現(xiàn)因經(jīng)“美平、萬古霉素、舒普深、拜福樂、科賽斯、大扶康、希舒美、氯霉素”抗感染,甲氨蝶呤10mg iv qw(25/9),激素“地塞米松、甲強龍”等治療,目前仍反復(fù)發(fā)熱,物理降溫后,體溫波動在3838.8,白天出汗后熱降,今晨4點左右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38.8。給予物理(調(diào)溫床+冰敷)降溫,體溫為38。WBC 12.7109/L,RBC 3.11012/L,HGB 98g/L,PLT 44109/L。 分葉細胞比例 85.00%初診:2014-10-3 目前以發(fā)熱為主癥,昨日下午申時上半身汗出,持續(xù)至今日寅時上半
19、時辰,體溫由37.5升為38.5。物理降溫后體溫漸降。刻診神尚清,全身熱,胸背、頸后有汗,口微張,舌體無法活動,不能言語,大便前3日因腹瀉服用易蒙停后前日昨日未解,今日用開塞露后解少量、質(zhì)略干、色黃褐大便一次;小便正常;無明顯口渴;胃管注入米湯300400ml/日;舌面未見光剝;左手三部脈極弱,右手寸脈較關(guān)尺大,下三部脈太溪微,趺陽細,太沖弱。證屬元氣摶聚不力,立足中氣,救元氣之脫。方藥如下:治太陰,保少陰 生曬參30g炮姜炭30g白術(shù)30g 炙甘草30g生龍牡各15g白芍10g 生山萸肉15g桂枝5g烏梅9g 1劑 用法:加水900ml,一直文火煮90分以上,煮取150ml,分5次頻服。病機
20、線路分析 陽明實證如何解決是此診的重點: 1、治太陰 1)理中湯 2)甘草干姜湯 2、闔厥陰:烏梅 3、降甲膽:芍藥甘草湯 4、蓄萌芽:來復(fù)湯 5、扶益心肝之陽:桂枝二診: 2014-10-5 服藥2劑后,昨日、今日均自行排解大便一次,質(zhì)略稀,量約700800g;神較前轉(zhuǎn)佳,胸背頸汗較前減少,今晨體溫37.6。伸舌較前靈活,昨日可口服米湯60ml。開口言語,但神情仍疲憊。諸癥說明藥后中氣、陽明主闔功能較前增強。舌淡、嫩紅,苔略偏少;左手脈弱,右手脈較前略和緩,下三部脈太溪弱,趺陽細,太沖可觸及,極微。仍立足中氣蓄健萌芽漸復(fù)生機。方藥如下:土伏火 生曬參45g干姜10g白術(shù)45g 炙甘草45g姜
21、炭15g生龍牡各15g 白芍15g生山萸肉15g桂枝6g 烏梅15g砂仁5g 2劑 用法:每日1劑,每劑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90分鐘,煮取150ml,分5次服,每次間隔34小時。三診: 2014-10-08 7/10日CT檢查發(fā)現(xiàn)腔隙性腦梗,上方加用茯苓、澤瀉、九節(jié)菖蒲各10g,至今共服藥5劑,精神、疲乏、四肢活動較前好轉(zhuǎn);目前以體溫難以下降為主癥;大便日24次,糊狀;口服米湯量今日增至150ml。舌淡胖,水滑,苔偏少,左手脈沉弱,右手寸脈仍較關(guān)尺浮大,下三部脈太溪微,趺陽較前增強,仍細,太沖極弱。中氣日漸增強,考慮釜底火不足為目前主要病機。守上法,上方加蒸附片15g。方藥如下: 生曬
22、參45g干姜15g姜炭15g 白術(shù)45g炙甘草45g白芍30g 生山茱萸25g桂枝10g烏梅18g 蒸附片15g砂仁10g生龍牡各15g 茯苓30g 1劑 用法: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90分鐘,煮取150ml,分5次服,每2小時服1次。四診: 2014-10-11 9/10、10/10兩日體溫同前,但大便稀爛,日解3-4次。電話告知蒸附片、干姜每日各疊加5克。今日刻診:主動語言增多,表達清晰,疲勞較前減輕,精神轉(zhuǎn)佳;大便排解3次,糊狀;小便正常,汗少;刻診訴昨夜眠不佳(此為住院來第一次主訴),體溫增高如前,伸舌主動,輕微咳嗽,舌紅苔偏少;一直沉弱之左寸口脈較前增強,右寸脈浮大較前緩解,但
23、觸及結(jié)脈2次/分,下三部脈中之前極微的太沖脈指下可觸及,偏細;太溪、趺陽脈同前。 因長期臥床,出現(xiàn)墜積性肺炎。 中氣萌芽較前增強,少陰根氣顯露生機,但不能排除觀察的房早與四逆湯相關(guān),故此診立足中氣加強陰陽二氣的恢復(fù),闔厥陰、陽明。方藥如下: 生曬參15g白術(shù)15g干姜5g 炙甘草15g石膏5g烏梅5g 姜炭5g白芥子5g茯苓10g 白芍10g熟地10g五味子3g 1劑 用法:每日1劑,加水650ml,一直小火煮取60ml,分2次,白天服,今日于子時前服完上方。五診: 2014-10-13 體溫增高如前;主動語言增多,表達清晰,知饑(訴饑餓住院以來第二次主訴);疲勞如前;顏面紅嫩;大便排解1次,
24、糊狀,色黃;小便正常,無汗;伸舌主動,舌鮮紅苔偏少;左寸口脈較前稍增強,右寸脈浮大搏指較前明顯,下三部脈之前極微的太沖脈指下可觸及,偏細,太溪、趺陽脈同前。中氣漸強,虛陽浮越。方藥如下:救心湯為主陰陽 蒸附片9g炮姜9g炙甘草27g 生山茱萸15g生曬參30g生龍牡各15g 活磁石15g烏梅9g石膏10g 麥冬9g五味子5g砂仁5g 核桃3枚黑豆15g大棗6枚 生姜10g蔥白1/2根(切2莖,后下5分鐘) 1劑 用法: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2小時以上,煮取90ml,分3次溫服,晚9時前服盡。六診: 2014-10-14 體溫波動于37.138.6,精神、氣力如前,顏面嫩紅轉(zhuǎn)常,知饑(訴饑
25、餓2次),口干,飲溫水2次;可咯出少許白色泡沫痰;寐差,昨天午后給予羅拉安定0.2mg,入睡16h(16:0007:00);大便1次,質(zhì)軟,成形,色黃褐;伸舌較前靈活,舌鮮紅減輕,苔少如前;左寸脈基本如前,右寸脈浮大搏指緩解;下三部脈較前稍有力;昨日復(fù)查床邊胸片,結(jié)果示:心衰控制,滲出吸收7080%。方藥如下: 蒸附片9g炮姜9g炙甘草27g 生山茱萸15g生曬參30g生龍牡各15g 活磁石15g烏梅9g石膏10g 麥冬9g五味子5g桂枝5g 砂仁5g核桃3枚黑豆15g 大棗6枚生姜10g蔥白1/2根(切2莖,后下5分鐘) 童子尿30ml(分3次對入) 1劑。用法:每日1劑,每劑加水1000m
26、l,一直文火煮2小時以上,煮取90ml,分3次溫服,晚9時前服盡。七診:2014-10-15 病史基本如前; 守方,另燉西洋參1.5g,單獨飲用。八診: 2014-10-16 病情穩(wěn)定,今日體溫略有升高,調(diào)溫床控制體溫37.7,飲食如常;二便正常;疲倦如前;舌略紅苔少,右手寸脈大于關(guān)尺,左手脈細但較上診增強,下三部脈均較上診增強,立足中氣、萌芽恢復(fù)生機,來復(fù)湯加味。方藥如下:肝、腎、心、肺、胃之陰 生山萸肉15g生曬參45g生龍牡各30g 炙甘草45g烏梅15g桂枝10g 姜炭15g石膏10g白芥子15g 熟地15g五味子3g淡菜3個 麥冬10g砂仁10g童子尿40ml 3劑 用法:每日1劑,
27、每劑加水1000ml,一直小火煮90分鐘,煮取100ml,分4次服用,注:童子尿每次10ml對入煮好的藥中。九診: 2014-10-19轉(zhuǎn)機 患者昨日24h未用調(diào)溫床,體溫波動于37.338.1(耳溫);言語清晰,神疲,嗜睡;下肢及臀部廢用性消瘦;米湯入量較前增多,昨日為300400ml;體溫略高時冰袋外敷腋、股大動脈體溫可下降;大便昨日為370g,成形,舌暗嫩紅,少許薄白苔(用口腔護理,舌苔可視者偏少),左手寸脈浮大較前明顯好轉(zhuǎn),右寸口脈細弱,下三部脈均較前增強,尤以太溪增強為主,此診考慮元氣得以增強但生機顯露與其不匹配。屬陽虛無力振奮,考慮予傷寒論茯苓四逆湯益元陽。方藥如下: 蒸附片1.5
28、g干姜1.5g炙甘草3g 茯苓3g紅參5g 1劑 用法:加水600ml,一直小火煮60分鐘后去渣濃縮至30ml,分3次服。十診: 2014-10-20 昨日24h未用調(diào)溫床,體溫波動于37.337.4(腋溫);精神稍好轉(zhuǎn),言語清晰;凌晨2點訴極餓,昨日米湯入量485ml;大便解5次,軟便,總量190g;舌脈如前,下三部之太溪脈較前增強。 守上方加童子尿30ml(分3次對入)。1劑。十一診: 2014-10-21雞子黃、蔥白 昨日至凌晨4點未用調(diào)溫床,體溫波動于36.837.0(腋溫),凌晨5點體溫上升至38.4(腋溫),腋下有微汗出,冰袋外敷腋、股大動脈1小時體溫未下降,6點啟動調(diào)溫床1小時,
29、7點體溫下降至37.1(腋溫)后停用調(diào)溫床;精神好轉(zhuǎn),主動語言增多,見面可打招呼(“早上好”),四肢肌力增強,食欲轉(zhuǎn)佳,頻訴餓,(因控制入量)昨日米湯入約210ml(其中有瘦肉、雞子黃);舌轉(zhuǎn)淡紅,苔少;右寸關(guān)脈搏指浮大;下三部脈尤以太沖增強。闔厥陰,開太陽。方藥如下: 蒸附片1g干姜1g炙甘草6g 茯苓3g紅參5g烏梅1粒(去核) 蔥白1公分(后下5分鐘)童子尿30ml(分3次對入) 1劑 用法:加水600ml,一直小火煮60分鐘后去渣濃縮至30ml,分3次,每次對入童子尿10ml,下午5點鐘前服盡。十二診: 2014-10-22 昨日24h未用調(diào)溫床,體溫波動于36.737.8(腋溫),凌
30、晨5點升至最高;精神如前,食欲佳,昨日米湯入約375ml(其中有瘦肉、雞子黃);腋下有微汗,心律不齊,時快時慢,78-116次/分;大便4次,軟黃,總量120g;舌如前;左手脈較昨日沉弱,右手寸關(guān)較昨日稍浮大,下三部脈如前。 正氣較前增強,正邪交爭,心肺有伏邪。 上方加桂枝2g,生姜3g,大棗3g。(炙甘草湯意) 蒸附片1g干姜1g炙甘草6g 茯苓3g紅參5g烏梅1粒(去核) 蔥白1公分(后下5分鐘) 桂枝2g大棗3g 生姜3g童子尿30ml(分3次兌入) 1劑 用法:加水600ml,一直小火煮60分鐘后去渣濃縮至30ml,分3次,每次兌入童子尿10ml,下午5點鐘前服盡。十三診: 2014-
31、10-23 體溫復(fù)常,精神、體力明顯好轉(zhuǎn);二便調(diào);汗出轉(zhuǎn)常;夜眠安;一次米湯量已增至60ml,一日約200ml(其中有瘦肉、雞子黃);四肢活動好轉(zhuǎn);舌淡紅微嫩,少許薄白苔;左手寸口脈細微,右手浮大明顯減緩,有根氣,略有空感,下三部脈尤以趺陽、太溪較前增強,太沖細。 根氣、中氣、萌芽已漸復(fù),守方,加強扎陽根,進一步增強生生之源為此診之目的,予茯苓四逆加味。方藥如下: 蒸附片1g干姜1g炙甘草6g 紅參5g茯苓3g烏梅1粒(去核) 桂枝2g蔥白1公分 (后下5分鐘) 生姜3g大棗3g淡菜1枚 童子尿30ml(分3次兌入) 3劑 用法:每日1劑,每劑加水500ml,小火煮1小時,去渣濃縮至45ml,
32、分3次,每次兌入童子尿10ml,下午7點前服盡。十四診: 2014-10-26 患者體溫曾出現(xiàn)1次3838.5(考慮用萊博通后的反應(yīng)),冰敷后半小時內(nèi)可降至37.6,此后體溫穩(wěn)定。正常進食米湯約300ml400ml(其中有2兩瘦肉,1枚雞蛋黃,1個番薯),奇異果1個;大便成形,色黃,日3次,約7580g;精神總體較前好轉(zhuǎn);發(fā)熱時無汗,平素汗少,若不用利尿劑,則易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呼吸氣促,尿量700ml左右。 刻診舌如前,雙手寸口脈穩(wěn)定如前,下三部脈太溪、趺陽細,太沖弱,考慮生機未出現(xiàn)預(yù)期的增強,緣于下焦陰陽兩虛,陽虛寒水之氣上逆,陰虛生熱, 夾陰霾之氣郁結(jié),化為穢霾之氣,滯塞上焦清竅,治以
33、益元陽,鎮(zhèn)水邪,化寒濕及穢霾之氣,開竅醒神,方用溫氏奔豚湯、真武湯、蘇合香丸加減。方藥如下: 淮山10g茯苓5g澤瀉5g 懷牛膝5g蒸附片2.5g炙甘草3g 生甘草3g生曬參5g白芍5g 白術(shù)3g石菖蒲2g降香1g 檀香1g(后下5分鐘) 1劑 用法:加水600ml,一直文火煮取60ml,分3次服,下午19時前服第3次。十五診: 2014-10-27 昨日24小時未用調(diào)溫床,體溫波動于:36.537.4;精神,氣力轉(zhuǎn)差,嗜睡;大便解2次,第一次成形,第二次軟爛便,色黃,共80克;米湯進320ml(其中有瘦肉、雞子黃),2個奇異果汁;舌如前,伸舌活動較前弱;左脈沉弱無力,右脈寸關(guān)略浮,趺陽脈較前
34、弱,太沖可觸及、太溪細弱。合谷部位大肉凹陷。 昨日利尿藥可減少1次。 方藥如下:先后天兩本 生曬參5g干姜2g白術(shù)5g 炙甘草5g炮姜炭2g蒸附片2g 生山茱萸5g生龍牡各5g活磁石5g 砂仁1粒桂枝2g童子尿30ml分3次兌入 1劑 用法:加水600ml,一直文火煮60分鐘,去渣,濃縮至45ml,分3次服,每次兌入10ml童子尿,下午5點前服盡。十六診: 2014-10-28 昨日體溫正常,波動于36.237.2(腋溫);精神,氣力差如前,嗜睡;大便解5次,軟爛便,色黃,最后一次成形,共210克。米湯進330ml(其中有瘦肉、雞子黃);舌如前;伸舌活動較前弱,左脈沉弱稍好,右脈寸關(guān)略浮明顯,
35、趺陽脈較前稍好,太沖、太溪明顯較前弱。方藥如下:加強元陽 生曬參5g干姜2g白術(shù)5g 炙甘草5g炮姜炭2g蒸附片3g 生山茱萸5g生龍牡各5g活磁石5g 砂仁1粒桂枝2g 1劑。 用法:每日1劑,每劑加水600ml,一直文火煮60分鐘,去渣,濃縮至45ml,分3次服,下午5點前服盡。十七診: 2014-10-29 昨日24小時體溫正常,波動于36.236.8(腋溫)。精神,氣力稍好轉(zhuǎn),主動言語;大便解1次,軟爛便,色黃,共40克;米湯進390ml;24小時進食1個半蘋果汁;舌如前;左脈沉弱,右脈寸關(guān)略浮稍好轉(zhuǎn),趺陽脈弱,太沖、太溪弱如前。方藥如下: 扶益厥陰風(fēng)木 生曬參5g干姜2g白術(shù)5g 炙
36、甘草5g炮姜炭2g蒸附片3g 生山茱萸5g生龍牡各5g活磁石5g 砂仁1粒(打)桂枝3g 1劑 用法:加水600ml,一直文火煮60分鐘,去渣,濃縮至45ml,分3次服,下午5點前服盡。十九診:2014-10-31 體溫正常;精神、體力轉(zhuǎn)佳,四肢活動較前靈活;納食如常;二便正常;舌淡嫩紅,中根部少許薄白苔較前增多;左手脈細,右手脈由浮大轉(zhuǎn)為滑實略搏指,下三部脈均穩(wěn)定增強。 此診與西醫(yī)主診醫(yī)生商討后,增強、改善心功能是目前的主要目的,中氣、萌芽漸增強,治療轉(zhuǎn)為益元陽,通心脈,化無形穢濁之氣。真武湯合茯苓四逆湯加減,連服3劑。方藥如下: 桂枝5g茯苓5g砂仁3g 蒸附片5g干姜3g炙甘草10g 生
37、曬參5g檀香1g(后下5分鐘)降香1g 丹參3g生山茱萸5g白芍5g 白術(shù)5g姜炭2g生姜5g 3劑 用法:每日1劑,每劑加水700ml,一直文火煮90分鐘,煮取60ml,分2次服,下午5點前服盡。發(fā)育遲緩病例四初診:2014-9-4 姓名:黎某 性別:男 年齡:2歲10個月 主訴:語遲2年、行遲1年余 現(xiàn)病史:患兒母親孕2月時,行保胎治療3個月,孕35周時順產(chǎn)?;純撼錾鷷r,體重4.6斤,因不會吸吮奶水轉(zhuǎn)入新生兒保溫箱診治。出生后3天診斷為:“擠壓性腦出血”。 二周后CT檢查示:腦出血病灶吸收。 出生一月后,易腹瀉,每天7-8次,稀水樣,色黃綠,經(jīng)多方診治,一周歲時腹瀉消失,后轉(zhuǎn)大便干結(jié),每日
38、1解,羊矢狀,排解費力。 出生8月時,因不能坐立,于邵陽人民醫(yī)院診斷為:發(fā)育遲緩。經(jīng)注射營養(yǎng)腦神經(jīng)針劑后,可坐立,行物理、針灸治療至今。 理解能力差。 語言少,只能發(fā)單字音。 行走不穩(wěn),易摔倒。 大動作不協(xié)調(diào),肌力正常。 精細動作差。 手心熱。 汗多,夜間盜汗,眠中喜翻動,磨牙。 小便色黃,味臭。 出生至今,不易感冒,共發(fā)熱4-5次,T:3839 ,靜滴抗生素后汗出熱退。 平素痰鳴音重。 脾氣大,喜咬手指。 平素易“上火”,表現(xiàn)為唇干,口角潰瘍 。 納眠可,無口干。 現(xiàn)體重21斤,身高87cm,頭圍46cm。 舌暗紅略潤,苔薄白,指紋沉。二加龍骨湯加味 白芍15g大棗7枚炙甘草15g 龍骨15g煅牡蠣15g白薇5g 黑順片5g生山茱萸5g太子參15g 7劑 用法:每日1劑,每劑加水600ml,一直文火煮1小時以上,煮取60ml,分2次服。二診:2014-10-30 上方共服42劑。 大便羊矢狀轉(zhuǎn)成形,停藥后未反復(fù),現(xiàn)大便日1解,成形,順暢。 汗多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手機器買賣服務(wù)合同范本
- 2025年惠州貨運上崗證模擬考試0題
- 業(yè)務(wù)外合同范本
- 2025年景德鎮(zhèn)貨運資格證考試答案
- 供應(yīng)商代發(fā)合同范本
- 臨時用工解除協(xié)議合同范本
- 初設(shè)評審合同范本
- 書供貨采購合同范本
- 佛山團購合同范本
- 買車合作合同范本
- 心電圖正常課件
- 乳源瑤族自治縣鑫源環(huán)保金屬科技有限公司技術(shù)升級改造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 汽輪機熱平衡圖功率的核算方法
- 服裝廠安全生產(chǎn)評估報告
- 通力電梯KCE電氣系統(tǒng)學(xué)習(xí)指南
- 整理我的小書桌(課件)小學(xué)勞動二年級通用版
- 教學(xué)課件-《旅行社業(yè)務(wù)》-(中職)
- 第二章 第一節(jié) CT設(shè)備基本運行條件
- 森林撫育施工組織設(shè)計
- 某道路拓寬工程施工組織設(shè)計
- 第一章染整工廠設(shè)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