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地區(qū)陸相非常規(guī)資源潛力評價項目論證_第1頁
普光地區(qū)陸相非常規(guī)資源潛力評價項目論證_第2頁
普光地區(qū)陸相非常規(guī)資源潛力評價項目論證_第3頁
普光地區(qū)陸相非常規(guī)資源潛力評價項目論證_第4頁
普光地區(qū)陸相非常規(guī)資源潛力評價項目論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原油田分公司科研項目可行性論證報告項 目 名 稱:普光地區(qū)陸相非常規(guī)資源潛力評價_編 寫 人: 周 凱 負 責 單 位: _勘探開發(fā)科學研究院_ 二一二年三月十八日目 錄一、項目立項依據與目的意義- 1 -(一)四川盆地陸相勘探現狀- 1 -(二)普光地區(qū)陸相天然氣勘探現狀- 2 -(三)立項目的意義- 5 -二、主要研究內容、技術路線、技術關鍵- 5 -(一)主要研究內容- 5 -(二)技術路線- 7 -(三)技術關鍵- 8 -三、項目達到的總目標及技術、經濟指標- 8 -(一)項目總目標- 8 -(二)技術指標- 8 -(三)經濟效益指標- 8 -四、計劃進度安排及考核目標- 9 -五、

2、開題條件- 10 -六、經費測算明細及使用計劃- 12 -(一)經費測算明細- 12 -(二)經費計劃- 13 -七、外協說明(外協內容、進度安排、擬外協單位)- 13 -一、項目立項依據與目的意義(一)四川盆地陸相勘探現狀四川盆地是一個大型疊合含油氣盆地,盆地地貌上呈一菱形,四周由推覆構造山系或褶皺山系所環(huán)繞,出露三疊系震旦系灰色巖層;盆地絕大部分由中、新生界紅色巖系所覆蓋,西部為成都平原,其余為丘陵地形。普光地區(qū)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為四川盆地的一部份,是在前震旦系變質巖基底上沉積了巨厚的震旦紀中三疊世海相碳酸鹽巖和晚三疊世始新世陸相碎屑巖。四川盆地基底縱向上由太古下元古界康定群結晶基底、中

3、元古界黃水河群和上元古界板溪群褶皺基底,以及下震旦統蘇雄組和澄江組沉積基底組成。區(qū)域上,前震旦系基底被深部大斷裂切割分為三大塊體或帶,即中部硬性基底隆起帶(川中塊體,由康定群或更古老地層構成)、西北和東南柔性基底坳陷帶(川西塊體和川東南塊體,前者由中元古界構成,后者則為板溪群分布區(qū))。四川盆地自震旦紀以來,總體以沉降為主,但構造運動頻繁,沉積、構造具多旋回性,從而形成了縱向上具有多套含油氣組合的復雜油氣地質特征。盆地沉積蓋層發(fā)育齊全,總厚600012000m,主要經歷了兩個大的沉積發(fā)展和構造演化階段。震旦紀中三疊世為海相碳酸鹽臺地相沉積發(fā)展和構造演化階段,沉積厚度一般為40007000m。寒武

4、系沉積厚度一般8001200m,北部盆地邊緣和西部地區(qū)沉積厚度在1400m以上;奧陶系遭受剝蝕嚴重,殘厚幾百米;志留系在600m左右;石炭系剝蝕量大,除了普光地區(qū)殘存數十米,川東北地區(qū)基本剝蝕殆盡;二疊系總厚400500m;中、下三疊統厚度在10002000m。晚三疊世始新世為陸相碎屑沉積盆地發(fā)展和構造演化階段,總厚20005000m。晚三疊世為一套海陸過渡相沉積,以碎屑巖為主,沉積中心位于龍門山前緣,盆地內上三疊統厚3004000m,普光地區(qū)的沉積厚度小于1000m;到侏羅紀,前陸盆地的沉降中心遷移到米倉山、大巴山前緣,普光區(qū)沉積厚達1500m以上。巨厚的沉積巖在縱向上形成了多套生儲蓋組合,

5、發(fā)現了Z2、O、S、C2、P1、P2、T1f、T1j、T2l、T3和J等12套含油氣層系。近幾年來,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在四川盆地川西南赤水、川西的孝泉-新場等地區(qū)均有較大發(fā)現。在普光地區(qū)周邊亦已發(fā)現有九龍山須二氣藏、通南巴馬路背須四氣藏、廣安須四須六氣藏、閬中自流井組大安寨段油氣藏及渡口河構造沙溪廟組自流井組珍珠沖段氣藏。其中,廣安氣田目前已上報須家河組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200×108m3,日產天然氣量已達到390萬方。陸相天然氣再次成為四川盆地勘探的新熱點。(二)普光地區(qū)陸相天然氣勘探現狀普光地區(qū)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行政上隸屬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達縣,構造上介于大巴山推覆帶前緣褶斷

6、帶與川中平緩褶皺帶之間。礦權面積1116.089km2。普光地區(qū)油氣勘探始于五十年代,經歷了一個反復探索的過程。至今經歷了半個多世紀,就工作性質和內容大致可劃分為四個階段: (1)油氣地質調查階段(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該階段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958年完成了1:20萬地面地質調查,1:5萬構造詳查,其它單位還完成了四川盆地1:50萬重力、磁力普查。在宣漢達縣地區(qū)發(fā)現了雙石廟構造、黃金口構造,并完成了雙石廟、東岳寨等局部構造的細測工作。 (2)構造預探及區(qū)域構造概查階段(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末)這一時期的重點工作是以油氣發(fā)現為目標,對局部構造進行大量鉆井預探,但所鉆之探井基本上是淺井。原四

7、川石油管理局在達縣-宣漢地區(qū)的雙石廟、雷音鋪、東岳寨等構造施工淺井十余口,于下侏羅統發(fā)現了微弱油氣顯示;同時在雙石廟構造完成中深鉆井川1井,進尺2525.08m,于下侏羅統及上三疊統見微弱氣顯示。在大規(guī)模開展光電及模擬磁帶地震概查的同時,在宣漢達縣地區(qū)付家山構造完成川25井,進尺2865.5m,發(fā)現工業(yè)品位的富鉀鹵水。此外,完成了雙石廟構造、黃金口構造帶、雷音鋪構造帶1:5萬構造詳查。(3)構造帶普查、局部構造詳查,深層勘探階段(八十九十年代)八十年代隨著原石油部川東地區(qū)天然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地礦部系統也對川東北地區(qū)的油氣勘探投入了大量的工作,成為這一時期的熱點探區(qū)之一。宣漢達縣地區(qū)開展了覆

8、蓋全區(qū)的二維數字地震構造普查,測網達2×4km,并選擇當時認為具有油氣勘探前景的東岳寨構造進行了地震詳查,測網達1.5×1.5km,在雙廟場構造試驗性地開展了25.6km2三維地震勘探。這些工作的開展,基本查明了構造格局,為鉆探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對山區(qū)地震工作方法進行了較深入研究。利用地震勘探成果,部署并實施了一批深、超深鉆井。在東岳寨構造部署并實施了川岳83井,于T1f2獲工業(yè)氣流,發(fā)現東岳寨含氣構造。在大量勘探工作進行的同時,開展了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在構造演化、沉積環(huán)境、天然氣成藏地質條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進入九十年代,隨著勘探重心的轉移,資金的匱乏,特別

9、是勘探認識難以深入,在該區(qū)的勘探工作相對處于停滯階段。(4)調整勘探思路,勘探突破和大發(fā)展階段(2000年以來)1999年以來,中國石化通過對前期勘探的思考,重新分析了川東北地區(qū)的天然氣資源潛力。認為川東北地區(qū)具有下寒武統、上奧陶下志留統、下二疊統和上二疊統四套優(yōu)質烴源巖,油氣資源基礎雄厚;自下而上發(fā)育有石炭系黃龍組、上二疊統長興組、下三疊統飛仙關組及嘉陵江組等優(yōu)質儲層;同時,上疊有較厚的嘉陵江組優(yōu)質膏鹽巖蓋層;發(fā)育構造及構造巖性復合圈閉,具有得天獨厚的成藏條件,為大規(guī)模的天然氣富集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明確了川東北地區(qū)是近期油氣勘探的首選領域。根據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及四川盆地所取得的豐

10、富理論及技術成果,同時借鑒了鄰區(qū)羅家寨、渡口河、鐵山坡等成功的勘探經驗,通過層序地層和沉積相研究工作,建立了川東北二疊系長興組三疊系飛仙關組沉積相和礁灘發(fā)育模式,認為四川盆地東北部二疊系、三疊系地層主要發(fā)育開闊臺地相、局限臺地相、臺地蒸發(fā)巖相、臺地邊緣生物礁相、淺灘相、緩坡相及陸棚相等6種沉積相13個沉積亞相類型。在加強山地地震技術攻關和勘探目標評價研究的基礎上,調整了勘探策略, 制定了以“長興飛仙關組礁、灘孔隙型白云巖儲層為主的構造巖性復合圈閉”為勘探對象的天然氣勘探思路。通過新一輪區(qū)帶評價、地震資料精細解釋、圈閉評價優(yōu)選及儲層預測等系列研究,發(fā)現了普光等一批飛仙關組構造-巖性復合圈閉。在宣

11、漢達縣區(qū)塊普光構造部署普光1井、毛壩場構造部署毛壩1井,于飛仙關組獲得天然氣重大突破,首輪探井全面告捷,發(fā)現了普光含氣構造和毛壩場含氣構造。目前已累計探明普光主體、大灣氣藏海相飛仙關-長興組天然氣地質儲量3812.57×108m3。2001年以來,普光地區(qū)主要以海相勘探為主,陸相勘探程度低。至目前為止,已完鉆探井65口(含污水回注井1口)。完鉆開發(fā)井46口。在淺層陸相普遍鉆遇良好油氣顯示,回注1、毛壩2、普光2、3、4、8、9井和分1、大灣3、雷西2等10口井在須家河、沙溪廟組中途和完井測試獲162-6054m3/d低產氣流。2008年3月以來,中原油田重點對普光氣田主體陸相進行了評

12、價,認為普光氣田主體陸相保存條件好,油氣顯示活躍,是陸相有利含氣區(qū)塊,提出了充分利用老探井用于陸相勘探建議,優(yōu)選了普光101井陸相須家河組壓裂試氣,日產氣1.07-3.36×104m3/d,為整體評價普光氣田主體陸相滾動勘探潛力,通過對須家河組儲層預測及含氣性檢測、須家河組成藏條件及目標評價等研究工作,2009年以須家河組為主要目的層在普光氣田主體西南部部署了陸相專探井-普陸1井。其中,須二段射孔后壓裂測試日產氣3.08-4.38×104m3,穩(wěn)定氣產量3.17×104m3,取得了須家河組勘探突破,揭示了普光氣田陸相須家河組具有較大的滾動勘探潛力,須家河組可能成為

13、普光氣田長期穩(wěn)步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勘探開發(fā)層系。 (三)立項目的意義2005年,普光1井飛仙關組獲得高產工業(yè)氣流后,為評價普光地區(qū)勘探潛力,南方勘探公司于2005年對該區(qū)資源進行了評價,評價該區(qū)總資源量8916億方,其中,陸相資源量782億方。由于當時僅有普光1井及川岳83井等少數幾口井的分析化驗資料,資源評價可靠度不高。同時,隨著勘探程度的提高及天然氣資源的不斷發(fā)現,現有資源量與已探明儲量之間存在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陸相勘探工作的進展。為客觀評價陸相勘探潛力,需對普光地區(qū)陸相非常規(guī)資源潛力進行評價,因此,普光地區(qū)陸相非常規(guī)資源潛力評價項目的開展,對進一步認識普光地區(qū)陸相天然氣資源潛力,摸清天

14、然氣資源“家底”,建立起普光地區(qū)油氣資源儲量序列,預測天然氣資源發(fā)現趨勢和指導下一步陸相天然氣勘探開發(fā)具有重要意義。二、主要研究內容、技術路線、技術關鍵(一)主要研究內容1、構造演化及剝蝕厚度恢復應用地震、鉆井及區(qū)域資料,劃分中生界上三疊統沉積以來所經歷的構造階段,分析不同階段的構造活動特點,恢復該區(qū)不同構造演化階段地層沉積厚度,分析不同構造演化階段對上三疊系的改造及對油氣成藏的影響,具體內容包括:(1)構造演史化分析(2)各期剝蝕厚度分析;2、熱演化史分析應用有機質成熟度分析及盆地模擬等手段,研究普光地區(qū)不同構造單元的古地溫場、地溫梯度及其變化,搞清不同構造演化階段的熱演化史,為生烴史研究打

15、下基礎,具體內容包括:(1)系統取樣進行鏡質體反射率測定;(2)應用RO分析資料進行中生代不同演化階段熱史分析;(3)古地溫恢復及不同階段古地溫梯度確定。3、生烴史研究對中生界烴源巖進行綜合評價。在構造史、熱史分析基礎上,動態(tài)研究中生界烴源巖生烴史,明確主要生烴期。(1)烴源巖分布及評價分須家河組、自流井組、千佛崖組三個層系取樣進行有機地化分析測試,進行烴源巖評價,明確主力烴源巖層系,研究其平面、剖面分布特點;(2)烴源巖成熟度與生烴史分析根據本區(qū)熱演化史分析,結合生烴條件進行生烴史研究,動態(tài)描述地質歷史演化的“關鍵時刻”烴源巖的生烴演化歷程,確定最主要的生油、生氣時期。4、測井方法評價有機質

16、分析研究有機地化參數的測井響應特征,建立測井曲線與分析化驗有機質參數之間的關系模型。5、資源計算及評價運用盆模軟件,分層系計算陸相資源量。對不同構造單元的資源量進行評價,優(yōu)選有利勘探區(qū)帶。(1)生烴量及資源量計算(2)油氣資源特征與分布(3)資源評價結果對比分析(4)有利勘探區(qū)帶及評價(二)技術路線應用地震、鉆井及區(qū)域資料,劃分中生界上三疊統沉積以來所經歷的構造階段,恢復不同構造演化階段地層沉積厚度;應用有機質成熟度分析及盆地模擬等手段,研究普光地區(qū)陸相不同構造演化階段的熱演化史;在對烴源巖評價基礎上,結合構造史、熱史分析結果,動態(tài)研究烴源巖生烴史,明確主要生烴期;運用盆模軟件,分層系計算陸相

17、資源量,明確陸相資源潛力。技術路線見下圖。圖1 項目研究技術路線圖(三)技術關鍵1、剝蝕厚度恢復技術;2、古地溫分析技術;三、項目達到的總目標及技術、經濟指標(一)項目總目標明確普光地區(qū)陸相天然氣勘探潛力,指導下步陸相天然氣勘探。(二)技術指標1、明確陸相油氣勘探潛力;2、形成一套適合普光地區(qū)油氣資源評價技術;(三)經濟效益指標優(yōu)選23個有利勘探區(qū)帶。 - 13 -四、計劃進度安排及考核目標(分年度按季度填寫)序號起止時間( 月- 月)工 作 內 容達到的目標負責單位及負責人協作單位及負責人備注12012.01-2012.02課題設計了解目前研究新技術、新方法;搞清國內外研究現狀。勘探開發(fā)科學

18、研究院周 凱  22012.03-2012.07基礎資料準備, 取樣及分析測試落實項目組織,收集整理基礎資料,對需要分析測試項目進行選樣、取樣,并開展分析測試勘探開發(fā)科學研究院周 凱  32012.08-2012.12構造演化及剝 蝕厚度恢復不同構造單元埋藏史及其類型分析;平衡剖面編制;勘探開發(fā)科學研究院王世坤  42013.01-2013.03熱演化史分析應用RO方法,盆地模擬方法進行的中生代的古地溫恢復,建立不同區(qū)塊古地溫場和熱演化史曲線勘探開發(fā)科學研究院曾正清  52013.04-2013.06生烴史研究中古

19、生界烴源巖分布及有機地球化學特征研究。有利生烴區(qū)塊類比選擇勘探開發(fā)科學研究院周 凱  62013.07-2013.09測井方法評價 有機質分析建立測井曲線與有機質豐度、氯仿瀝青“A”和生烴潛量S1之間的關系模型勘探開發(fā)科學研究院周 凱 72013.10-2013.12資源計算及評價陸相資源量計算,對不同構造單元的的資源量進行評價,優(yōu)選有利勘探方向??碧介_發(fā)科學研究院曾正清  五、開題條件(包括技術準備、人員情況、現有儀器設備及實驗室條件)1、人員情況:姓 名單位職務從事專業(yè)技術職稱課題組職務周 凱普光滾動 勘探室石油地質工程師課題長曾正清普光滾

20、動 勘探室項目長石油地質高級工程師主要參加人譚國華普光滾動 勘探室副項目長石油地質高級工程師主要參加人莫建武普光滾動 勘探室石油地質工 程 師主要參加人江 弘普光滾動 勘探室石油地質高級工程師主要參加人解 晨普光滾動 勘探室石油物探高級工程師主要參加人高 鵬普光滾動 勘探室石油物探高級工程師主要參加人孫玉朋普光滾動 勘探室石油物探工程師主要參加人王世坤普光滾動 勘探室石油物探高級工程師主要參加人胡明嬌普光滾動 勘探室石油地質工程師主要參加人2、儀器設備、實驗室條件及技術準備情況中原油田勘探開發(fā)科學研究院擁有國內外先進的計算機工作站,軟硬件配套齊全,在硬件建設上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以圖形工作站為主的計算機網絡體系,現擁有各類型號工作站及服務器60多臺套,主要以SUN和SGI系列機型為主,其中較為先進的高檔工作站有47臺套,網上內存資源達8.5GB,磁盤總資源量達到500GB,單機最多CPU個數為六個,最高主頻為300MHZ,Origin 2000服務器最高運算能力達到每秒鐘浮點運算30億次。在工作站上配置的各類應用軟件有25套,形成了包括構造解釋、測井解釋、儲層預測、盆地模擬、油藏精細描述、地震目標處理、三維可視化地質建模、油藏數值模擬等綜合性分析軟件,覆蓋勘探、開發(fā)各個階段的先進的軟件技術系列。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科學研究院具有國家甲級工程咨詢資格。具有含油氣盆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