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_第1頁
上海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_第2頁
上海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_第3頁
上海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_第4頁
上海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上海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上海市工程建設規(guī)范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Standard for school construction of generaland primary secondary and high schools  DG/TJ08122004J1035520042004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設規(guī)范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Standard for school construction of generaland

2、 primary secondary and high schoolsDG/TJ08122004     主編單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批準部門:上海市建設和管理委員會施行日期:2004年8月1日  上海市建設和管理委員會滬建建2004289號關于批準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為上海市工程建設規(guī)范的通知各有關單位: 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編的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經(jīng)有關專家審查和我委審核,現(xiàn)批準為上海市工程建設規(guī)范。該規(guī)范統(tǒng)一編號為DG/TJ08122004,自2004年8月1

3、日起實施。 該規(guī)范由上海市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管理總站負責組織實施,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負責解釋。   上海市建設和管理委員會 二四年五月十日前 言本標準系根據(jù)上海市建設和管理委員會2003年以滬建建200387號文的要求,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會同上海市城市規(guī)劃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編制而成。 上海市中小學校建設標準(DBJ08-12-90)(以下簡稱90標準)自1990年頒發(fā)以來已13年,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已不適應中小學教育發(fā)展的需要。2002年4月,建設部、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教育部以建標2002102號文聯(lián)合頒發(fā)了城市

4、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以下簡稱國標),并于2002年7月1日起施行。因此,本標準的修編,主要參照國標的內容,并結合上海市的實際情況作了調整。關于用地指標,則根據(jù)中小學建筑設計規(guī)范(GBJ9986)及上海市人大常委會2000年第40號公告頒布的上海市植樹造林綠化管理條例分別對學校的建筑用地、體育用地和綠化用地進行了測算和調整。 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為:1總則;2術語;3學校建設規(guī)模、設點布局、選址與規(guī)劃設計;4用地面積指標;5建筑面積指標;6校舍主要建筑標準。 各單位在使用本標準時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告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地址:上海市愚園路460號;郵編:200041),以供修訂時參考。 主編

5、單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參編單位:上海市城市規(guī)劃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上海市高等教育建筑設計研究院 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 上海市教育發(fā)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教育技術裝備部 上海教育建筑設計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陳國良 奚道章 葉文俊 丁銘杰 胡建中 何梅珍 邵永杰 參加起草人:余利惠 鄭 挺 林 紅 丁新康 沈國平 龔 柳 陸伯鴻 周齊佩 嚴 明 陸如俊 甘建棟 上海市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管理總站二三年十一月目    次1 總則62 術語73 學校建設規(guī)模、設點布局、選址與規(guī)劃設計83.1 學校建設規(guī)模83.2 學校設點布局83.3 學校選址93.4

6、   校園規(guī)劃設計94 用地面積指標104.1   一般規(guī)定104.2   用地面積指標105 建筑面積指標115.1   一般規(guī)定115.2   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125.3   辦公用房185.4   生活用房195.5   建筑面積指標206   校舍主要建筑標準21附錄   本標準用詞說明251 總則1.0.1   為了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使教育適應

7、本市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適應本市中小學教育現(xiàn)代化和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推進素質教育對校園和校舍條件與環(huán)境的要求,創(chuàng)造適合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辦學條件和育人環(huán)境,加強學校建設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管理,合理確定并正確掌握建設標準,確保中小學校校舍建設的規(guī)劃設計質量,提高建設水平,特制定本標準。 1.0.2   本標準參照建設部、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教育部2002年頒發(fā)的全國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依據(jù)國家標準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guī)范(GBJ 9986),結合本市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的要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  1.0.3 

8、  本標準適用于本市新建普通中小學校建設項目的規(guī)劃設計和建設。改建和擴建學校可參照執(zhí)行。內環(huán)線以內中小學校的新建或改建項目,如執(zhí)行本標準確有困難,經(jīng)市、區(qū)教育及相關部門的審查批準,可因地制宜作適當調整。新建實驗性、示范性、標志性和“小班化教育”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中小學校,經(jīng)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可調整部分用房面積,其建筑標準可適當提高。 1.0.4   中小學校的校舍建設,應以人為本,必須貫徹安全、適用、經(jīng)濟、美觀的原則。新建學校應結合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根據(jù)需要與可能,正確處理好近期與遠期的關系。建設規(guī)劃和建設標準應有適當?shù)某靶?。學校的總體規(guī)劃在滿足各項

9、用地指標和功能分區(qū)的前提下,應貫徹節(jié)約用地的原則。  1.0.5   本標準不包括學生宿舍和相應的生活用房,其用房面積和用地應另行申請報批。 1.0.6   中小學校的建設除執(zhí)行本標準外,必須符合國家現(xiàn)行的有關強制性標準和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2 術語2.0.1   普通中小學校  Genc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and high schools 除市、區(qū)(縣)實驗性、示范性、標志性、“小班化教

10、育”、特殊教育和重點高中以外的一般學校。 2.0.2   “五、四、三” 5-4-3-ycar system of pre-university cducation “五”指小學五年學制,“四”指預備班和初中共四年學制,“三”指高中三年學制。 2.0.3     九年一貫制  9-year straight through system, a combination 

11、of primary school  and secondary school as one 指小學到初中畢業(yè)九年教育學制。 2.0.4   小班化教育  Mini-class education 指學校班額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育實踐。 2.0.5   窗地比  The ratio of the window size to&#

12、160;the floor area 窗面積與室內使用面積之比。3 學校建設規(guī)模、設點布局、選址與規(guī)劃設計3.1 學校建設規(guī)模3.1.1   建設規(guī)模 中小學校建設應按小學、初中、高中“五、四、三”和“九年一貫制”學制設置。 中小學校的建設規(guī)模應根據(jù)批準的學校規(guī)模和城市建設規(guī)劃的要求確定,小學為20、25、30班,九年一貫制學校為27、36、45班,初級中學為24、28、32班,高級中學為24、30、36、48班。 3.1.2   班額人數(shù) 小學每班應為40人,初中每班應為45人,高中

13、每班應為50人。3.2 學校設點布局3.2.1   中小學校設點布局,應根據(jù)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的要求,結合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發(fā)展趨勢,以及城市交通、環(huán)境等因素綜合考慮,合理布點。 中小學校設點布局應符合下列原則: (1)學生就近入學; (2)學校應具有較好的規(guī)模效益和社會效益。 3.2.2   新建住宅區(qū)應規(guī)劃建設規(guī)模適宜的中小學校。每2.5萬人口的住宅小區(qū)宜配建30班規(guī)模小學一所和24班規(guī)模初中一所;每5萬人口的住宅區(qū)宜配建24班規(guī)模高中一所。其千人指標應為: 高中:建筑面積266,用地面積626;&#

14、160;初中:建筑面積442,用地面積981; 小學:建筑面積461,用地面積1102。 中心城(外環(huán)線以內)新建住宅區(qū),其千人指標應為: 高中:建筑面積266,用地面積536; 初中:建筑面積442,用地面積839; 小學:建筑面積461,用地面積929。 3.2.3   學校服務半徑可參照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郊區(qū)城鎮(zhèn)應根據(jù)學校規(guī)模、交通、方便學生就學等原則確定。中小學生不應跨越鐵路干線、高速公路及車流量大、無立交設施的交通主干道上學。3.3 學校選址3.3.1   新建的中小學校,校

15、址應選在交通方便、環(huán)境適宜、公用設施比較完善、遠離污染源的地段。應避開高層建筑的陰影區(qū)和地面軌道交通、地震斷裂帶等不安全地帶。高壓輸電線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區(qū)。 3.3.2   學校不應與集貿市場、醫(yī)院傳染病房、太平間、高壓變配電所、公共交通樞紐站、垃圾堆場、垃圾(污水)處理站、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學生學習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學生安全的場所毗鄰。3.4  校園規(guī)劃設計  3.4.1  校園的總體規(guī)劃設計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并根據(jù)需要適當預留發(fā)展余地。 3.4.2  

16、;校園總平面設計應按教學、體育活動、生活等不同功能進行分區(qū),合理布局。各區(qū)之間應聯(lián)系方便、互不干擾。教學樓應布置在校園的靜區(qū),并保證良好的建筑朝向、日照和通風。教學樓應保證冬至日滿窗日照的有效時間(9:0015:00)不少于3小時;內環(huán)線內的學校應保證冬至日滿窗日照的有效時間不少于2小時。體育場地應保證有一半以上的面積冬至日日照有效時間不少于2小時。校園內各建筑之間、校內建筑與校外相鄰建筑之間的間距應符合城市規(guī)劃、衛(wèi)生、消防等有關規(guī)定。 3.4.3  校園建筑應合理組合,建筑形式和建筑風格應力求體現(xiàn)教育建筑的文化內涵。校園綠化應結合建筑景觀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和建設。&#

17、160;3.4.4  體育活動場地與教學樓應有合理的間隔。設有環(huán)形跑道的田徑場地、球類場地,其長軸宜為南北方向布置。 3.4.5  校園內的主要交通道路應根據(jù)人流、車流、消防要求建設。路線應通暢便捷,路面寬度應符合消防車通行要求。 3.4.6  室外給排水、燃氣、電力、通訊等地下管線,應根據(jù)校園總體規(guī)劃的要求合理布置。應按防火規(guī)范要求設置消防栓。變配電系統(tǒng)應獨立設置,用電負荷應留有余量。室外管線應采用地下管暗設。 3.4.7  學校主要出入口的位置,應有利于人流疏散,不宜緊靠交通主干道

18、。校門外側必須留有緩沖地帶并設置警示標志。4 用地面積指標4.1  一般規(guī)定  4.1.1   學校用地應包括建筑用地、體育活動用地和綠化用地三部分。 4.1.2   建筑用地應包括建筑物、構筑物占地面積、建筑物四周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綠地、小片課間活動場地。 4.1.3   體育活動用地應包括環(huán)形跑道、直跑道、籃(排)球場(兼部分課間操場地)、運動器械場地、小學游戲場地。 4.1.4   綠化用地指成片的集中綠地。4.2  

19、用地面積指標  4.2.1   各類學校的建筑用地可參照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guī)范(GBJ99-86)的規(guī)定,并增加自行車停車場地。 4.2.2   根據(jù)學校不同規(guī)模,中學宜設250400m環(huán)形跑道(含100m直跑道); 表4.2.2-2 中小學校用地面積及生均用地面積指標(中心城)單位:(m2)5 建筑面積指標5.1  一般規(guī)定  5.1.1   學校校舍建筑應包括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辦公用房、生活用房三部分。 5.1.2   教

20、學及教學輔助用房包括教室、專用教室、公共教學用房三部分。 1  教室包括普通教室及選修課教室。 2  專用教室包括自然教室、實驗室,音樂、形體、美術、書法、史地、多媒體語言、計算機和勞動技術教室等。 3  公共教學用房包括多功能教室、合班教室、圖書閱覽室、科技活動室、體育活動室等教學及輔助用房。 5.1.3   辦公用房包括教師辦公室、行政辦公室、廣播社團辦公室、會議接待室、德育展覽室、衛(wèi)生保健室、總務倉庫、維修管理室及傳達值宿室等用房。 5.1.4 &#

21、160; 生活用房包括教職工和學生食堂、開水房、汽車庫、配電室及廁所等用房。5.2  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 5.2.1   教室 1  普通教室使用面積:小學不應小于64,中學不應小于68。數(shù)量按學校規(guī)模配置,每班1間。 2  選修課教室每間使用面積:小學不應小于64,中學不應小于68。其數(shù)量按教學課程計劃和學校規(guī)模配置。小學30班宜設1間,九年一貫制學校和初中不宜少于1間,高中不宜少于2間。 5.2.2  專用教室 1  小學和九年一貫

22、制學校設自然教室,其數(shù)量按教學大綱和學校規(guī)模宜配置12間,每間使用面積不應小于85。另配儀器標本準備室,每間使用面積宜為42。 2  中學設物理、化學、生物和研究性實驗室,其數(shù)量按教學大綱和學校規(guī)模宜配置310間,每間使用面積不應小于96。另配儀器標本、準備室,使用面積宜為47。 3  音樂教室按教學大綱和學校規(guī)模宜配置12間,每間使用面積:小學不宜小于 85,中學不宜小于96。另配樂器室,使用面積:小學宜為27,中學宜為31。 4  形體教室使用面積:小學不應小于85,中學不應小于96。另配更

23、衣準備室,使用面積:小學宜為27,中學宜為31。 5  美術教室按教學大綱和學校規(guī)模宜配置12間。每間使用面積:小學不宜小于 85,中學不宜小于96。另配教具室,使用面積:小學宜為27,中學宜為31。 6書法教室使用面積: 小學不宜小于85, 中學不宜小于96。 7  史地教室按中學教學大綱和學校規(guī)模宜配置12間,使用面積不宜小于96。 8  多媒體語言教室按教學大綱和學校規(guī)模宜配置12間。每間使用面積:小學不應小于85,中學不應小于96。另配資料室,使用面積:小學

24、宜為27,中學宜為31。 9  計算機教室按教學大綱和學校規(guī)模宜配置13間。每間使用面積:小學不宜小于85,中學不宜小于96。另配教具、辦公資料室,使用面積:小學宜為27,中學宜為31。 10  勞動技術教室按教學大綱和學校規(guī)模宜配置13間。每間使用面積:小學不應小于85,中學不應小于96。另配教具、辦公資料室,使用面積:小學宜為27,中學宜為31。 5.2.3   專用教室使用面積和數(shù)量配置不宜低于表5.2.31、表5.2.32、表5.2.33、表5.2.34的規(guī)定。表5.2.3-4 高中專用教室使用面

25、積、數(shù)量配置標準單位 (m2)5.2.4   公共教學用房 1  多功能教室用于合班教學、視聽教學、電化教學、觀摩教學和集會,全校宜配置1間,可容納48個班學生使用。每間使用面積宜為130310,另配電教器材、放映室,使用面積宜為23。 2  合班教室全校宜配置12間。每間使用面積:小學不應小于85,中學不應小于96。 3  圖書閱覽室包括藏書室、教師閱覽室、學生閱覽室、閱讀課教室、電子閱覽室等用房。圖書閱覽室的面積宜按以下標準計算配置:1) 藏書室生均藏書量:應按小學每生3

26、0冊、中學每生40冊、高中每生50冊配置。書庫面積:宜按小學600冊/、九年一貫制學校560冊/、初中、高中500冊/配置。 2) 教師閱覽室宜按小學40、九年一貫制學校37、初中、高中33的教職員人數(shù)的比例設置座位,每座使用面積不宜低于2.1。 3) 學生閱覽室宜按小學5、九年一貫制學校6、初中、高中8的學生人數(shù)比例設置座位,每座使用面積不宜低于1.5。 4) 閱讀課教室小學和九年一貫制學校宜配置1間,使用面積宜為64。 5) 電子閱覽室宜按小學3、九年一貫制學校4、初中、高中4的學生人數(shù)比例設置座位,每座使用面

27、積不宜低于2。 4  科技活動室根據(jù)教學大綱及教改要求設置,其數(shù)量按學校規(guī)模宜配置27間,每間使用面積宜為18。 5  心理咨詢室全校宜配置2間,每間使用面積宜為14。 6  網(wǎng)絡控制室使用面積宜為28。 7  體質測試室全校宜配置2間,每間使用面積宜為14。 8  體育活動室按學校規(guī)模配置,使用面積宜為7001420。另配體育器材室,使用面積宜為3040。 5.2.5   公共教學用房使用面積配置不宜低于表5.2.

28、51、表5.2.52、表5.2.53、表5.2.54的規(guī)定。5.3  辦公用房  5.3.1   教師辦公室應按教師人數(shù)設座,每座使用面積不宜低于5。 5.3.2   行政辦公室包括校長室、校務辦公室、校長接待室、黨支部辦公室、教務辦公室、總務辦公室、財務辦公室、文印室、檔案室等用房,面積按學校規(guī)模配置,使用面積宜為112238。 5.3.3   廣播社團辦公室包括廣播室、工會辦公室、團隊辦公室、學生會辦公室等用房,面積宜按學校規(guī)模配置,使用面積宜為4256。 5.

29、3.4   會議接待室面積宜按學校規(guī)模配置,使用面積宜為40100。5.3.5   德育展覽室面積宜按學校規(guī)模配置,使用面積宜為3050。 5.3.6   衛(wèi)生保健室面積宜按學校規(guī)模配置,使用面積宜為2842。 5.3.7   總務倉庫面積宜按學校規(guī)模配置,使用面積宜為2870。 5.3.8   維修管理室面積宜按學校規(guī)模配置,使用面積宜為1824。 5.3.9   傳達值宿室使用面積宜為22。 5.3.10 

30、60; 辦公用房使用面積配置不宜低于表5.3.10的規(guī)定。5.4  生活用房  5.4.1   教職工和學生食堂包括教師、學生餐廳和廚房。面積宜按以下標準計算配置: 1  教師餐廳就餐人數(shù)宜按教職工人數(shù)的80設座,每座使用面積不宜低于0.85。 2  學生餐廳就餐人數(shù)宜按學生人數(shù)的40(小學一、二年級按100學生)設座,每座使用面積不宜低于0.5。 3  廚房包括初加工、烹飪、備餐間等用房,面積按就餐人數(shù)配置,使用面積宜為206 576

31、。 5.4.2   開水房使用面積宜為24。 5.4.3   汽車庫使用面積宜為2440。 5.4.4   配電室使用面積宜為24。 5.4.5   教學樓應每層設置男女廁所,面積宜按以下標準計算配置: 1  教工廁所面積宜按教職工人數(shù)配置,每人使用面積不宜低于0.4。 2  學生廁所面積宜按學生人數(shù)配置,每人使用面積根據(jù)規(guī)模不宜低于0.170.28。 5.4.6   生活用房使用面積配

32、置不宜低于表5.4.6的規(guī)定。5.5  建筑面積指標  5.5.1   中小學校各類用房按使用面積配置,并按綜合平面利用系數(shù)折算建筑面積。綜合平面利用系數(shù)K值不宜低于0.6。 5.5.2   校舍建筑面積應根據(jù)其規(guī)模配置標準予以控制,根據(jù)學校的不同類別、規(guī)模,其校舍建筑面積和生均建筑面積指標不宜低于表5.5.2的規(guī)定。注:上表建筑面積以墻厚240mm計算。6  校舍主要建筑標準 6.0.1   校舍的建筑標準,必須貫徹安全、適用、經(jīng)濟、美觀的原則,應根據(jù)各

33、類規(guī)范、標準、使用功能和城市建設規(guī)劃要求確定。 6.0.2   小學的普通教室宜在四層以下(含四層),中學的普通教室宜在五層以下(含五層)。其他教學、辦公用房的層數(shù)宜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 6.0.3   建筑結構應根據(jù)校舍的使用功能和上海地區(qū)抗震設防的要求確定。各類教學用房宜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樓面板和屋面板應為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板。 6.0.4   建筑層高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  教學用房的層高,小學不宜低于3.60m;中學不宜低于3.80m。 2 

34、60;辦公用房的層高不宜低于3.00m。 3  多功能教室、體育活動室等公共教學用房的層高,宜根據(jù)使用要求確定。有階梯的教室,最后一排的地面到頂棚的凈高不應低于2.20m。 6.0.5   建筑耐火等級,樓房不應低于二級,平房不應低于三級。  6.0.6   學校的入口、道路、門廳和廁所等,應按無障礙設施設計標準(DGJ08-103-2003)的規(guī)定執(zhí)行。 6.0.7   普通教室等教學用房,均應采用防滑、防塵、易清潔、耐磨的樓地面,宜做彩色水磨石銅嵌條面層。音樂、

35、形體教室宜采用軟性樓地面(如木地板等)。多媒體語言、計算機教室等地面應采用防靜電材料,同時應有利于管線的埋設和維修。室內體育活動室宜做彈性地面。廚房、廁所等用房宜做防滑地磚,同時應有可靠的防水和排水設施。 6.0.8   屋面應有可靠的防水、隔熱、保溫措施。 6.0.9   門廳、走廊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教學樓的門廳宜寬敞,應有利于人流集散通行和短暫停留。2  教學樓教室部分宜采用南外廊,其余部分可因地制宜布置。教學樓的外廊或單內廊凈寬不應小于2100mm;中內廊凈寬不應小于300

36、0mm,辦公用房外廊凈寬不應小于1500mm。 3  門廳和走廊的樓地面不宜設臺階。地坪有高差時,應采用防滑坡道;高差較大必須設置臺階時,踏步不得少于三級。 4  教學樓內應在樓層合適位置設置飲水和洗手處。飲水處應設置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飲水 設備,并應按50名學生設置一個飲水龍頭。洗手龍頭不應少于每班一只。 6.0.10   樓梯的數(shù)量、寬度、位置和形式應滿足使用要求,符合交通疏散和防火規(guī)范的規(guī)定。四層以上的校舍建筑宜設置電梯。樓梯不得采用螺旋形或扇形踏步。樓梯間應有直接天然采光、通風。樓梯的踏步高

37、度小學不應大于150mm,中學不應大于160,踏步寬度不應小于280。樓梯井凈寬度不應大于200mm。 6.0.11   安全防護欄桿(或欄板)構造應采用不易攀登形式,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  上人屋面等臨空處,應設置安全防護欄桿,其凈高不應低于1100mm。     2  外廊欄桿或欄板凈高度不應低于1100mm。 3  室內樓梯欄板或欄桿的凈高度不應低于900mm,室內樓梯頂層、室外樓梯欄桿或欄板的凈高度不應低于1100mm。

38、60;4  欄桿的垂直桿件間凈距不應大于110。 6.0.12   門窗應方便開啟、清潔、耐用,有利采光通風。門窗開啟后不得影響室內空間的使用和走廊通行的便利與安全。宜采用木門、塑鋼窗、鍍塑鋁合金窗或彩鋼窗。各類教室應設置前后門,門框上部應設采光通風窗。教學用房不應設置門檻。 6.0.13   建筑裝修應符合以下要求: 1  建筑內裝修  墻面、頂棚等宜做普通裝修。音樂、多媒體語言、多功能教室墻面宜采取吸音措施。所有內墻的陽角和方柱宜做成圓角。走廊、門廳、樓梯間宜做

39、易清洗、不易污損的墻裙,高度不宜低于1200mm。廚房、飲水間、廁所墻面瓷磚宜鋪貼到頂。 2  建筑外裝修  應根據(jù)城市建設規(guī)劃和校園景觀的整體要求,因地制宜地進行裝修, 其色彩應與周圍建筑環(huán)境協(xié)調。 6.0.14   廁所應按以下要求設置: 1   廁所內應設地漏、污水池和通風排氣裝置,前室應設地漏、洗手盆和鏡臺。 2   廁所便槽內宜采用瓷磚貼面。 3   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廁所坑位數(shù)量,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40、男廁:中學每50人設一廁位或1100mm長大便槽,1000mm長小便槽。 小學每40人設一廁位或1000mm長大便槽,1000mm長小便槽。 女廁:中學每25人設一廁位或1100mm長大便槽。 小學每20人設一廁位或1000mm長大便槽。 6.0.15   室內環(huán)境應符合以下要求: 1  采光  室內采光必須明亮均勻。應保證主要教學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內直射陽光。教學用房宜雙側采光。主要采光面應位于學生座位左側,主要采光窗窗臺高度不應低于900mm。教學及辦公用房的采光窗地比不應低于1/6,并應防止眩光。 2  照明  教室、辦公用房應采用配有保護角燈罩的熒光燈具,不得用裸燈。教學用房照明燈具的數(shù)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懸掛高度必須滿足照度均勻度的要求,達到規(guī)定的標準。燈具懸掛高度距桌面不應低于1700mm。燈管排列應采用長軸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生物實驗室的實驗桌上宜設局部照明。各類用房的平均照度不應低于表6.0.15的規(guī)定。 教學、辦公等用房的電器插座、照明、廣播線路應分層控制,宜采用暗線敷設。勞動技術教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