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中醫(yī)基礎理論系列】經方的治療六法和經方的辯證思路_第1頁
【漢傳中醫(yī)基礎理論系列】經方的治療六法和經方的辯證思路_第2頁
【漢傳中醫(yī)基礎理論系列】經方的治療六法和經方的辯證思路_第3頁
【漢傳中醫(yī)基礎理論系列】經方的治療六法和經方的辯證思路_第4頁
【漢傳中醫(yī)基礎理論系列】經方的治療六法和經方的辯證思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頁眉內容【漢傳中醫(yī)基礎理論系列】經方的治療六法和經方的辯證思 路經方的治療六法和經方的辯證思路主講時間:主講老師:李付來主講內容:經方的治療六法和經方的辯證思路今晚由我和大家一起復習一下“經方的治療六法和經方的辯 證思路”。由于內容比較多咱們就直奔正題,選重點的學習。 漢傳經方的辨證治療,有六大法則。也是繼承了古人的思想, 即汗、吐、下、不可汗、不可吐、不可下(溫、清、和)” 六法。下面咱們就復習一下這六大法則是怎樣應用的?首先,對于實證,主要有三種治療方法,就是“汗吐下”三法。 里實證,陽性證的,是陽明病,在上焦的,用“吐法”,代表 方劑為瓜蒂散;在中下焦的,用“下法”。代表方劑大承氣湯。

2、表實證,陽性證的,是太陽病,用“汗法”。代表方劑,就是 麻黃湯和桂枝湯。理氣、活血化瘀、逐痰飲,都屬于下法。代表方枳橘姜湯、 抵擋湯(丸)、十棗湯等。對于半表里偏陽性證,是少陽病,不能用汗吐下三法,要用 “和”法。代表方劑為小柴胡湯。而對于虛寒證,如太陰、少陰、厥陰病的典型里證,不可用 汗、吐、下三法,而要用“溫法”,也就是溫補法。代表方劑 為理中湯、四逆湯等。對于厥陰病,屬于半表里的陰證,也要采取“和法”,否則,會造成壞病,加重病情。代表方劑為烏梅丸。厥陰的表證,也要用“和法”,代表方劑是柴胡桂枝干姜湯。那么,對于少陰和太陰的表證, 也就是虛寒表證,則要用“溫、汗”結合的辦法。代表方劑為麻黃

3、附子甘草湯、黃黃桂枝五物湯?!扒濉狈?,也就是清滋法,則用在陽明表證上,如白虎湯證。陽明熱傷津血的疾病,也用清滋法,如黃連阿膠湯,或陽明里熱未實的葛根黃苓黃連湯等。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太陰虛寒與陽明實邪互結,或者是虛寒造成的嚴重實飲結聚,由現寒結,這種情況要用“溫下”法。如大黃附子湯。(這種情況要注意,辯證錯誤,很麻煩的! !) 這里大家順便復習一下熱證,熱余吉證的代表方是大承氣 湯。總之,這六種方法,可以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機的進行結合運用。另外,對于表里同病,治療上,要有兩個基本原則。對于里有陽明實熱的表證, 要先解表,后攻里。否則,病邪會內陷。對于里有虛寒水飲的太陰病的表證,要先溫里,后攻表,否

4、則會由現亡陽的。下面咱們復習經方辨證思路。恩師去年在總群講漢傳經方辨治學概述時說道:“最先提由辨證論治理念的,是張仲景最先提由“辨證”這一原始概念的,是王叔和真正較詳盡而具體提由“辨證論治”系統概念的,還是宋代林億校訂的傷寒論一書,書中首次以“辨XX病脈證并治”字樣作為歸納條文的提綱,明確了辨證論治的基本步驟。”。也就是說,要先辨病,再辨脈證,然后確定治則,處以相應對證的方藥治療。嚴格講,應該這樣表述:“辨XX病脈證并治方”。 這樣, 才能夠完善表達出辨證論治而求方, 達到方證相應的基本目的?!贝蠹铱?,病-證-癥- 舌脈,漢傳中醫(yī)就是按照這樣的辨治思路和步驟,從而達到“方證相應,藥癥相對,病機

5、相符”的目的。 恩師反復強調: 辨證的真髓所在就是辨病位和病理,即表里上下、虛實寒熱。簡言之,辨證就是辨表里、寒熱。辨六病,有個大原則,先辨陰陽?。h傳經方理論,把陰病稱為“虛寒”,或里虛寒。陽病稱為“實熱”, 或表實熱。 半陰半陽的就是虛寒和實熱夾雜了。辨六綱病又以陽氣為參照物,三陰病,是陽氣不足導致了水飲和瘀滯。五證病機稱為飲證和滯證。三陽病,是陽氣太過導致了熱燥津虧,五證病機包括了煩證、燥證。寒熱虛實夾雜的,當然就歸屬于痞證范疇了。下面咱們按恩師劉志杰先生著的傷寒論類編補遺一書中的內容系統的學習一下辯證思路:1、經方六綱的辯證有嚴格的套路,首先要辨明六綱,然后辨具體方證,最后有多余癥狀再

6、辨藥癥加藥。辨六綱首先要清楚六綱的實質,即:太陽病實質:表、實、熱,病位為表,病態(tài)為實,病性為熱。少陰病實質:表、虛、寒,病位為表,病態(tài)為虛,病性為寒。陽明病實質:里、實、熱,病位為里,病態(tài)為實,病性為熱。太陰病實質:里、虛、寒,病位為里,病態(tài)為虛,病性為寒。少陽病實質:半表里、半虛實、半寒熱,病位為半表里,病態(tài)為半虛實,病性為半寒熱。厥陰病實質:半表里、半虛實、半寒熱,病位為半表里,病態(tài)為半虛實,病性為半寒熱。辨寒熱、辨表里、辨虛實,每一個字眼都是切入點,就看你怎么運用了。都不能孤立地根某一癥狀或體征判斷,應對疾病的全部表現綜合觀察。如口渴,要分渴喜冷飲,渴喜熱飲,冷熱均可等,面部的顏色、光

7、澤,四肢的溫涼、干濕,大便的干結、溏泄,小便的清長、短赤,舌質舌苔的顏色、舌體的胖瘦、潤燥,脈象的有力無力、浮沉遲數等等幾方面。辨寒熱舉例:寒癥:面色白,少氣懶言,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口淡不渴或喜熱飲,小便清長,大便溏泄,或浮腫,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或弱等。熱癥:形體消瘦,口燥咽干,午后潮熱,五心煩熱,兩顴潮紅,盜汗,小便短赤,大便干,舌紅絳無苔或少苔,脈細數等辨表里病位,有表證的,分寒熱,沒有表證的,多是里證或半表里證,也分寒熱。表頭腦、四肢百骸、肌膚部位為代表,惡風寒發(fā)熱的多是太陽病,惡風寒無熱或微發(fā)熱的,多為少陰病。癥狀如頭痛、頸項強、腰腿關節(jié)痛、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皮膚瘙

8、癢,脈浮等里五臟六腑部位為代表,表現為實熱的,多是陽明病,體現是虛寒的,多是太陰病。半表里身體孔竅和身體表里之間部位為代表,表現都是寒熱夾雜,上焦為主而熱多寒少的,多是少陽??;下焦為主而寒多熱少的,厥陰病居多。三陰病都是互含連帶的,經常是合并證出現。寒熱表里辨出來了,就可以基本分清疾病是份屬哪一綱了,一般情況寒者為虛,熱者為實,特殊情況除外,比如系陽明的寒結等。寒熱辨證要貫穿始終, “病有發(fā)熱惡寒者, 發(fā)于陽也, 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例如:有表證,就考慮太陽病或少陰病,辨寒熱嘛。如果患者癥狀都偏于里,根據寒熱表現,就要考慮太陰病或者陽明病。需要注意的就是少陽和厥陰,少陽、厥陰都是寒熱錯雜,

9、表現出寒熱癥狀都有,“少陽癥狀單純,明確,熱多寒少。厥陰癥狀復雜,多變,寒多熱少。如果辨出來的是寒熱錯雜,就有可能是少陽,或者是厥陰?!?、根據上面的資料辨出了六綱,接下來的就是選方,也就是方證對應了,要選什么方子,第一點,就是根據辨出來的六綱,確定是那一綱。然后在五證病機,衛(wèi)氣營血等理論指導下針對這一系列的癥狀組合或主要癥狀(抓主證) ,在經方 200多個方證中選出符合這個組合的確切方證。 3 、經方理論,要進行藥物加減,是非常嚴謹的。必須通過藥癥進行。一個病人,有沒有加減的可能,就要看病人的臨床表現有沒有要加減的藥癥,也就是,這個方子,這個方子中的藥物的藥癥的治療范圍內,還有沒有不能解決的癥狀,如果這個癥狀比較要緊或者明顯的話,就需要按照藥癥加減。少陽綱小柴胡湯證:提綱是“口苦、咽干、目?!薄1咀C是“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嘿嘿不欲飲食、 心煩喜嘔。 ”如少陽本證,或伴隨提綱證的一二癥,可直接用小柴胡湯。若有汗出、惡風,可加桂枝解肌。若合并表證中風,則合用桂枝湯。如果伴隨陽明邪實腹痛,可加芍藥三兩來解決腹痛。如果有水飲而心悸、小便不利,就加茯苓四兩去對治,淡滲水濕。若脅下痞硬,可以加牡蠣四兩去軟堅散結。若消渴,身熱煩滿,大熱,加栝蔞根四兩,人參加至四兩半,以養(yǎng)津液而止渴。若胸中煩而不嘔,加瓜蔞實,能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