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學復習提綱_第1頁
地貌學復習提綱_第2頁
地貌學復習提綱_第3頁
地貌學復習提綱_第4頁
地貌學復習提綱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3 -一、大陸與大洋形態(tài)及地殼性質差異的成因地殼均衡說英國學者普拉特和艾里對喜馬拉雅山進行了引力研究之后,同時用均衡理論來解釋地形的高低差別問題,但觀點各異。(1) 普拉特的地殼質量均衡機制普拉特假設地殼之下有一個平坦的均衡面,此面之上的各段物質密度不等, 但沿鉛垂方向上其總質量是一致的,為保持均衡,密度小的地段,地勢要高,反 之地勢就低。形態(tài)高差是地殼巖石密度不同的表現(xiàn)。(2) 艾里的地殼質量補償機制艾里則認為均衡面不是一個平坦面,而是一個起伏面;該面之上的各段 物質密度是相等的,體積大的地段地勢就高,均衡面的深度也大,即高大山脈有 插入地幔的深根,得到地幔的補償較小;而平原地殼雖薄,但

2、得到埋藏較淺密度 較大的地幔的質量補償,均衡面的深度亦小。(3) 普拉特+艾里=地殼均衡理論后來地震資料表明,實際情況應當是普拉特和艾里二種觀點的綜合,即 地殼下的均衡面是有起伏的,不同地段的地殼物質密度也是不均的, 要保持陸殼 與洋殼的均衡,陸殼得用較大的厚度來彌補密度小所帶來的質量不足,洋殼則以密度大來補償厚度小所帶來的質量不足。由此可見,二種地殼分別用厚度或密度 來取得均衡的,并由此而造高起的大陸和低陷的大洋。大洋A1229/101高山6.1地殼均衡示意A普拉特模式;B艾里模式j實際模式二、大陸邊緣構造地貌大陸邊緣是陸地與洋底之間的過渡地帶。大陸邊緣的地殼一般屬陸殼性質, 但厚度小于大陸

3、內部的地殼,大陸邊緣的寬度變化較大,大陸邊緣上沉積了大量 的陸源和海洋的沉積物,形成平坦的淺海大陸架和坡度較大的大陸坡。根據(jù)新生代板塊運動的特征和構造地貌特征,大陸邊緣分為兩大類型:( 一 ) 、穩(wěn)定的大陸邊緣1. 分布:穩(wěn)定的大陸邊緣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兩側的大陸邊緣。2. 形態(tài)特征:沉積了幾千米厚的新生代陸源沉積,形成寬闊的大陸架和大陸坡。 大陸坡常被海底峽谷分隔,并在大陸坡的坡鹿形成深海扇。3. 構造特征:現(xiàn)代構造運動十分微弱,沒有活火山,也極少地震 .4. 形成:板塊構造理論認為,穩(wěn)定大陸邊緣是大陸裂谷和洋底擴張造成的( 二 ) 、活動大陸邊緣1. 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因此也稱為太

4、平洋型大陸邊緣。2. 構造特征:活動大陸邊緣是構造運動最強烈的板塊邊界, 是地球上地震和活火 山的主要集中地,這里是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強烈碰撞的地帶。3. 活動大陸邊緣的分類(1). 安第斯型大陸邊緣 安第斯山的山坡與海溝直接相接,大陸架和海岸平原非常窄。(2). 東亞型大陸邊緣 東亞型大陸邊緣是由海溝、 火山島弧和弧后盆地組成。 根據(jù)地殼性質及所處 位置的差異,可分三種類型 : 陸緣弧、邊緣弧、洋內弧三、斷裂地貌 :1. 斷層崖(1)定義:斷層崖是指斷層一側的地盤抬高后,沿斷層線延伸的陡崖。(斷 層運動所致)(2)演變:斷層崖 斷層三角面 侵蝕地形2.斷層線崖:由于差異侵蝕而把古老斷層重新揭

5、露出來 , 并沿斷層線發(fā)育的陡崖 , 稱為斷層線崖。 ( 無斷層運動 )3. 斷層谷:斷層帶易風化侵蝕,山區(qū)通常沿斷層方向發(fā)育成谷地。在形態(tài)上,它 一般表現(xiàn)為深窄的峽谷。4. 掀斜山(1)定義:掀斜山是指斷層上升盤翹起形成的山體。(2)形態(tài)特征: 主脊靠近斷層一側, 一坡短而陡, 另一坡緩而長的不對稱形態(tài)。四、褶皺地貌 :是指巖層受力彎曲變形所形成的地貌。1、單斜地貌(1)定義:發(fā)育在褶曲一翼單斜構造上的地貌統(tǒng)稱為單斜地貌。(2)類型 A 、單面山單面山是形成于巖層傾角較小的 (傾角40°) 單斜構造上的地貌,其兩坡不對 稱,前坡(逆傾坡)短而陡,后坡(順傾坡)長而緩。B、豬背脊 豬

6、背脊是形成于巖層傾角較大的 (傾角40°) 單斜構造上的地貌,其前后坡的 坡度都較陡,坡長也基本相等,因而兩坡基本對稱。2、背斜和向斜地貌 ( 1)背斜山、向斜谷背斜山是指在背斜構造基礎上發(fā)育的山地。 向斜谷是指在向斜構造基礎上發(fā)育的谷地。( 2)順地形、逆地形 順地形是指地形起伏和構造起伏相一致的現(xiàn)象,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逆地形是指地形起伏和構造起伏不一致的現(xiàn)象,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一、風化作用風化:指巖石發(fā)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 風化作用:指在地表常溫常壓環(huán)境中,使巖石的物理性狀和化學成分發(fā)生變化 的作用。分類:根據(jù)風化的性質,風化作用可分為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一

7、)物理風化( 1)物理風化的定義:物理風化是指巖石發(fā)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機械破壞過程。( 2)物理風化的結果: 物理風化不引起巖石化學成分的改變, 而只是使巖石 崩解成碎屑。(3)引起巖石崩解成碎屑的原因:1、因巖石卸荷釋重而引起的剝離作用2、外來晶體在巖石裂隙中的擠壓作用3、熱力風化4、生物活動對巖石機械風化作用的影響(二)化學風化作用(1)化學風化作用:指位于地表的巖石礦物在水、大氣、生物的相互作用 下發(fā)生氧化、溶解、水解、水化等一系列化學反應,因而改變了巖石的物理性質 和化學成分, 甚至形成新的礦物, 破壞了原來巖石的結構, 使巖石疏松甚至逐漸 變成松散的土層,這種作用稱為化學風化作用。(2

8、)化學風化作用的影響因素:水、溫度和大氣(3)分類: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碳酸鹽化作用、氧化作用、 生物化學風化作用(4)化學風化作用中表現(xiàn)最突出的是氧化作用和水及水溶液的作用。二、風化殼(一)風化殼的概念1、風化殼的定義 被風化了的巖石圈的疏松表層稱為風化殼。2、影響風化殼厚度的因素氣候、巖性、構造、地貌和發(fā)育時間等(二)風化殼的發(fā)育階段1、物理風化階段巖屑型風化殼巖石遭受物理風化作用,崩解破碎,形成巖屑型風化殼。2、化學風化為主的階段(1)化學風化的早期階段 (硅鋁 -碳酸鹽型及硅鋁 -硫酸鹽型風化殼) 富 鈣階段(2)化學風化的中期階段(硅鋁粘土型風化殼或高嶺土型風化殼),也叫富

9、 硅鋁階段。(3)化學風化的晚期階段(鐵鋁型風化殼或磚紅壤風化殼),也叫富鐵鋁階 段(三)影響風化殼發(fā)育的因素 影響風化殼發(fā)育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氣候、地貌、巖性、地質構造和風化殼發(fā) 育的時間等。1、氣候條件:氣候是控制巖石風化的最普遍、 最重要的因素。在不同的氣候下, 風化殼的發(fā)育階段和風化殼的類型都是不同的。因此風化殼具有顯著的地帶 性特征2、地貌條件:在準平原、分水嶺的鞍部以及較平坦的地區(qū), 那里剝蝕作用不強, 地殼又長期比較穩(wěn)定,才有利于形成深厚的殘積型風化殼。3、巖性與時間:巖石成分對風化殼的發(fā)育影響也很強。在熱帶氣候下,各種巖石幾乎都能發(fā)育形成磚紅壤型風化殼;同一種巖石在不同的氣候下

10、,發(fā)育形成風化殼是不同的;巖性單一的巖石,在不同氣候下的風化產(chǎn)物可能都是相同的,如石英的風化 產(chǎn)物都是相同的二氧化硅。風化作用持續(xù)的時間長短,直接影響風化殼的發(fā)育程度。3、崩塌的形成條件和觸發(fā)因素(1)崩塌的形成條件地貌條件:高陡的懸崖巖性條件:堅硬的巖石構造條件:地質構造及其組合方式氣候條件:強烈的物理風化、差異風化(2)觸發(fā)因素:暴雨、強烈的冰雪融化、爆破、地震和人工開挖坡腳等(三)滑坡坡面上大量土體、巖體或其他碎屑堆積,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 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xiàn)象稱為滑坡?;率巧絽^(qū)常見的、嚴重的自然災害?;碌奶卣?1 )運動速度差異大,從極快到極慢;2 )滑坡體依附固定的面

11、或帶滑動;3)滑坡體沿滑動面作整體運動;4 )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量。1、滑坡的地貌特征1)滑坡體4)滑坡舌與滑坡鼓丘2) 滑動面或滑動帶5)滑坡湖與滑坡洼地3) 滑坡后壁與滑坡臺階6 )滑坡裂縫2、溝谷發(fā)育的三個階段及其特點根據(jù)溝谷發(fā)育階段和形態(tài),可將溝谷發(fā)育階段劃分為:1)切溝:橫剖面呈V形,溝緣明顯,溝底縱剖面與坡面大 致平行2)沖溝:溝頭產(chǎn)生陡坎、跌水,橫剖面呈寬展 V形,沖溝 縱剖面與溝身所在坡面不一致,溝底縱剖面呈凹弧曲線3)坳溝:溝緣不明顯,溝底縱剖面坡度相當平緩,溝床上有沉積物,形成 寬淺的干谷切溝、沖溝和坳溝的縱剖面洪積扇相帶物質組成主要特點扇頂相以礫石為主的堆積組成物質較

12、粗,分選差,透水性強體扇中相由礫石、砂和粉砂組 成組成物質較扇頂為細,砂層中常見交錯 層理。扇緣相由亞砂土、亞粘土組 成組成物質較細,具有水平、波狀層理洪積扇:自溝谷出山谷后,坡降驟減,溝谷水流所攜帶的物質大量堆積,形 成了以溝口為頂點的沖出堆或洪積扇。2、洪積扇的沉積特征:扇形地的組成物質分布很有規(guī)律,自扇頂?shù)竭吘壙煞秩?個巖相帶: 扇頂相:位于洪積扇頂部,舌狀疊覆的礫石堆積體。礫石、黏土混雜,厚 度大,分選差,透水性強。粗略平行的透鏡狀層理。 扇中相:位于洪積扇中部,由亞砂土、亞粘土層等組成,夾礫石、砂透鏡 體。礫石呈傾向上游的迭瓦狀構造,磨圓度較扇頂相稍好。 扇緣相:位于洪積扇邊緣部分,

13、沉積物以亞砂土、亞粘土和粘土為主,偶夾砂及細礫石透鏡體,具有近平行的斜層理。這里是地下水溢出帶,形成地表滯 水,土壤鹽堿化嚴重。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1. 泥石流為山區(qū)常見的一種突發(fā)性自然災害現(xiàn)象, 是由大量土、砂、石塊等固體 物質與水組成的一種特殊洪流2 泥石流的主要特點具有暴發(fā)突然、歷時短、固體物質含量高、破壞力強、預測困難等特點。(二)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條件1、物源條件:大量的固體松散物質為泥石流的發(fā)育提供物質基礎。2、水源條件:暴雨、冰雪大量融化或湖泊、水庫潰決為泥石流的暴發(fā)提供水動 力條件。3、地形條件:陡峻的溝坡、比降較大的溝床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和啟動。(三)、泥石流形成的地貌類型

14、1、 源頭和上游地區(qū):(形成區(qū),即松散物質區(qū))以侵蝕作用為主,橫剖面呈寬而 陡的槽形。2、中游地區(qū):(流通區(qū),即通過區(qū))以搬運作用為主,形成溝谷或峽谷。3、下游地區(qū):(堆積區(qū),山口堆積區(qū))以堆積作用為主,形成礫石壟崗或泥石 流扇。四、河流的侵蝕河道水流破壞地表,并沖走地表物質稱為河流的侵蝕。流水對河床的侵蝕按侵蝕作用的方向,可以分為:1、下蝕(下切侵蝕,垂直侵蝕)流水加深河床與河谷的作用稱為下蝕。下蝕的強度取決于水流的動能、含沙量以及河床組成物質的抗沖強度。動能 愈大,水中夾帶的泥沙愈少;河床的組成物質愈松散,則下蝕速度愈快。2、側蝕(側方侵蝕)流水拓寬河床和河谷的作用稱為側蝕。側蝕主要發(fā)生在

15、河流彎道處,彎道環(huán)流愈強,側蝕愈強。河流的側蝕作用使 河床發(fā)生側方遷移,加寬河床,并導致河曲的發(fā)育。3、溯源侵蝕溯源侵蝕(向源侵蝕):侵蝕方向是不斷向源頭(即上游方向)進行,侵蝕 結果是使溝谷或河谷長度增加。(一)河床縱剖面從河源到河口,沿河床橫剖面上最低點的連線。在山區(qū)或河流的上游,縱比降較大;河流的下游或平原區(qū)比降較小。五. 巖檻與壺穴的形成:巖檻是橫亙于河底的堅硬基巖陡坎。其形成與構造、巖性有關,斷層活動帶 或巖脈露頭處常常形成巖檻。壺穴是基巖河床中被水流沖磨形成的深穴。壺穴分布在山區(qū)石質河床基巖節(jié) 理充分發(fā)育,或構造的破碎帶。六. 沖積河床的平面形態(tài)彎曲型河床是最常見的河型。河床曲率等

16、于或大于 1.5,平面上河床蜿蜒曲折, 河漫灘寬廣,深槽緊靠凹岸,最深點位于凹岸頂點偏下游處,河彎的曲率半徑愈 小,水深愈大。河床橫斷面不對稱,凹岸深槽與凸岸邊灘相對應,深槽與邊灘延 伸很長,均呈圓弧形。上下邊灘由淺灘相聯(lián),淺灘位于兩個反向河彎之間轉折點, 通常稱其為過渡段淺灘,其縱剖面亦具階梯狀坡折。七. 河漫灘的形成與沉積結構1、河漫灘的形成V形河谷環(huán)流側方侵蝕 雛形河漫灘加積、灘面增高 河漫灘河床相物質二元結構2、河漫灘二元沉積結構覆蓋在粗顆粒河床相沉積(沙礫層)之上的河漫灘相沉積(亞沙土和亞粘土)與 河床相沉積在垂直剖面上形成了下粗上細的特殊結構稱為河漫灘二元結構。八. 階地:當一個地

17、區(qū)受到構造上升或氣候劇變,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 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為近于階梯狀的地形稱為階地。先決條件:寬廣的河漫灘;強烈的下蝕能力。動力過程:河流從側蝕轉向下蝕的過程。導致下蝕作用加強的原因:1、構造運動全流域上升,普遍形成階地,具有連續(xù)性。局部上升,階地逐漸向上游和下游尖滅。2、氣候變化(1)干濕交替變化:氣候變干:水量減少,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增多,河床淤高,可將原有階地埋 藏。氣候變濕:水量增加,泥沙變少,河流下蝕強烈,形成階地。2)冷暖變化冰期:來自冰川的碎屑物質在上游堆積;海面下降導致下游侵蝕形成階地。間冰期:上游植物增多,侵蝕形成階地;下游海面升高,堆積形成埋藏階地

18、。3、侵蝕基準面變化陸動型變化:由構造變動引起侵蝕基準面變化,稱為陸動型;水動型變化:由海面變化引起侵蝕基準面變化,稱為水動型。(三)河流階地的類型根據(jù)階地結構和形成作用的性質,階地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侵蝕階地階地類型疊階地臉壬仃譏站內疊階地堆積階地'基座階地埋藏階地2、堆積階地根據(jù)階地間的接觸關系和河流下切深度的不同,堆積階地可以分為:(1)上疊階地形成后期階地時,階地下切深度較前期階地下切深度小,河谷底部仍保 留早期沖積物,因此新階地的組成物質就疊置在老階地之上。(2)內疊階地形成后期階地時,階地下切深度達到發(fā)育前期階地的谷底,年青階地的坡麓 觸及基巖,新老階地呈內疊相接。(3)基

19、座階地基座階地是指以基巖為基座,基巖頂面覆蓋有河流沖積物的階地。 基座階地的形成是由于構造上升。河流下切,并切過原先河谷的底部。(4)埋藏階地早期形成的階地,被后期河流沖積物所埋藏,就形成埋藏階地。階城對比類型下切 7 深度二組成。物質新老階地接觸蕪系上聲階地未切穿早期 的沉積層河流沉稅物新階地在上;老階地在下內疊階地下切深度剛 好達到原先 的谷底河流沉積物新階地套在 老階地之內基座階地切過原先 的卷底河流沉積物基巖新階地在 老階地的 下乃(一)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條件河口區(qū)的堆積作用 > 侵蝕作用1. 豐富的泥沙來源河流要有較大的輸沙量(最基本條件和物質基礎),衡量指標:年輸沙量(Sd)

20、與年徑流量(Q)的比值。Sd /Q > 0.24時,形成三角洲 Sd /Q V 0.24時,發(fā)育三角港2. 海洋的侵蝕、搬運能力較小3. 口外海濱區(qū)地勢平坦、水深較淺形成的有利條件(消能、利于淺灘出露)(三)三角洲的沉積結構1、三角洲沉積的垂直結構美國學者吉爾佰特(1890)按地貌部位將其劃分成頂積層、前積層、底積層 3 個單元。2. 從沉積相的角度,按照河口區(qū)水動力、沉積物和生物組合等特征的綜合分析,通常將一個完整的三角洲沉積體系劃分為: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緣相和前三 角洲相。(1)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已出露水面的部分,與頂積層的水上部分相當。(2)三角洲前緣相位于三角洲的水下部分,上

21、接三角洲平原相,下接前三角洲相,包括頂積層 的水下部分和前積層的上部。(3)前三角洲相位于三角洲前緣相外側向海地帶,包括前積層下部和底積層。(四)三角洲的類型1、建設性三角洲(不斷向海推進):鳥足(爪)狀(河流絕對優(yōu)勢)扇形(河流優(yōu)勢、波浪修飾岸線)2、破壞性三角洲(受改造):尖頭狀(波浪型)島嶼狀(潮汐型)二、分水嶺的遷移和河流襲奪(一)分水嶺的遷移分水嶺:兩個相鄰流域間的高地或山嶺。分水嶺遷移:由于分水嶺兩側坡地的侵蝕剝蝕速度的差異,溯源侵蝕較強的河流使分水嶺向另一側發(fā)生緩慢的移動。三:喀斯特作用:凡水對可溶性巖石以化學過程為主(溶解和沉淀),機械過程 (流水侵蝕和沉積,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積

22、等)為輔的破壞和改造作用,稱為喀斯 特作用。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稱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不僅發(fā)生在地表,更多的發(fā)生在地下。二.嘻期特作用的基本條件喀斯特作用能否進廿主耍取決尹巖石的可落性和 冰的溶解力.它們具有質的確定性,是巖溶作用的必 要條件"但黑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則受巖石的鍛水(三) 溶蝕洼地與溶蝕谷地1、溶蝕洼地一種面積較大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封閉洼地。形狀和溶蝕漏斗相似,但:規(guī)模比溶蝕漏斗大得多,直徑超過100m (2)溶蝕洼地底部較平坦;(3)其邊坡 形態(tài)在坡度上通常與鄰近山地直接連接,沒有明確邊界。2、溶蝕谷地巖溶地區(qū)寬闊而平坦的谷地稱為溶蝕谷地。(四) 干谷、盲谷1

23、、干谷:巖溶地區(qū)干枯的或間歇性有水的河谷。 過去它是地表河,因氣候變干或 地殼上升、侵蝕基準面下降,使地表河干涸而轉入地下。2、盲谷:巖溶地區(qū)沒有出口的地表河谷。通常水流消失在河谷末端陡壁下的落水 洞中而轉為地下河,它多見于封閉洼地或坡立谷中。石鐘乳、石筍石筍:是從洞頂?shù)温湎聛淼乃疄R到洞底, 其中CaCO3逐漸沉積形成的,它形似竹 筍。石筍是自下而上逐層增長,它的橫剖面為疊層狀。三、風沙運動形式 風沙運動的三種基本運動形式:懸移;躍移;蠕移第二節(jié) 風蝕地貌 一+ 風蝕作用(wind-eros ion) 風蝕作用有兩種侵蝕方式::_:_: 1,吹蝕作用(deflation) 一風吹經(jīng)地表時,由于

24、風的動壓力作用,將地表的 松散沉積物或基巖上的風化產(chǎn)物吹走*從而使表面遭 到破壞; 2* 躊蝕 TFJH (abr as ion):】風夾帶沙子貼地面運動,鳳沙流中的沙粒對地表 物質進行沖擊-摩擦旋磨等作用.: : :(二)風蝕蘑菇和風蝕柱1、概念及形態(tài)特征:發(fā)育在水平節(jié)理和裂隙上孤立突起的巖石, 經(jīng)受長期的風蝕作用以后,可形 成上部大、基部小、外形為蘑菇狀的巖石。2、形成機理 巖石水平層理、裂隙發(fā)育; 巖石巖性軟硬不同上部堅硬,下部較軟; 發(fā)生了巖石上部與下部的差異磨蝕;受高度限制,水平巖層的巖石下部受到近地面含沙量較多的風沙流的磨蝕,而上部受到含沙量較少的風沙流的磨蝕, 導致巖石上下部發(fā)生

25、差異性風化,下部 磨蝕比上部快。 如果巖石的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的話,還容易形成柱狀巖石,稱之為風蝕柱。(四)風蝕雅丹1、概念與形態(tài)特征發(fā)育在古代河湖相沖積物中未固結、較松散的土狀堆積物,經(jīng)風化作用、暫 時性流水侵蝕和風蝕作用,形成與主風向平行的、長條形排列的風蝕土墩和風蝕 凹地(溝槽)的地貌組合。這種地貌在地表形態(tài)上呈現(xiàn)出支離破碎的景觀。又稱 之風蝕壟槽。2、形成機理在極干旱地區(qū)的干涸湖底或河湖堆積階地上,定向風沿干縮裂隙吹蝕,使裂隙擴大,導致平坦的地面逐漸形成與主風向平行的土墩和溝槽相間地貌。1、新月形沙丘指平面形態(tài)呈新月形,其兩側有兩個向前伸出的翼;沙丘的迎風坡凸而緩、 背風坡凹而陡的沙丘。(二

26、)縱向沙丘縱向沙丘、沙壟(Iongitudinaldune):是指沙丘的走向與合成風向成交角30°的丘狀風積地貌??v向沙丘的形成有多種成因:第一,在兩個銳角相交的風的交互作用下,由灌叢沙丘轉化為縱向沙丘。第二,在兩種銳角相交的風作用下,新月形沙丘過渡到新月形沙壟。 第三,與縱向卷軸渦流的作用有關。3、巖漠的形成發(fā)育過程:強烈的_物理風化大量巖屑山坡再度裸露暴雨洪流搬運洪積扇山前夷平面山蕭剝蝕面黃土具有以下的特性:1、質地均一,以粉沙(0.050.005毫米)為主。2、富含碳酸鈣,其含量一般在10%16%之間。3、黃土結構上較松散,顆粒之間孔隙較多。4、黃土無沉積層理,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直

27、立性很強。5、黃土具有濕陷性。二*黃土的成因;風成說侈響最大,擁護者最多)的主要 依據(jù):(1) 黃土分布區(qū)以北依次岀現(xiàn)沙漠*戈壁,三者逐 漸過渡廠并稱帶狀排列.(2) 黃土區(qū)內從西北往東南顆粒逐漸變細*C3)黃土覆蓋在多種成因的形態(tài)起伏顯苦的各種地 貌上并探持相似得厚度;(4) 黃土層中發(fā)育有隨下伏地貌形態(tài)變化的多層埋 藏古土壤;:(5) 黃土含有陸生草原動植物化.(6) 黃土礦物成分高度一致,與區(qū)域下伏基巖沒有(一)雪線1、雪線雪線是常年積雪區(qū)的下限。(季節(jié)積雪區(qū)在雪線以下,常年積雪區(qū)為冰川形成地區(qū))年降雪線又稱固態(tài)降水零平衡線,即雪量收支平衡線,指陸地某一海拔高度上, 雪量與年消融(融化和

28、蒸發(fā))量相平衡的地帶。2,彫響雪線的因素(1) 氣候(氣溫和降水量)丄夏季溫度對雪線分布高度影響十分明顯般固態(tài)降水量愈窯,雪線愈低口 海洋性氣候有利于冰川的發(fā)育a(2) 地貌(坡向、坡度-5000 米,北坡僅':我國祁連山南坡雪線在4了00約4400-4600米 表現(xiàn)了地形的影響。但是地形不僅影響溫度,也影響降水分布,如 東兩走向的喜馬拉雅山阻擋了印度洋的西南季風,致使南坡多甬,雪線為4400-4600米,北坡降水量很 少雪奴上升到5800-6000米.- 13 -I. 地形或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由內外營力相互作用塑造而形成的多種多樣的外 貌或形態(tài)。地貌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tài)特征、成因

29、、分布及其發(fā)育規(guī)律的科學。地貌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形態(tài),即各種各樣的地形。2 地貌成因(1)地貌是內外營力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兩種力量同時出現(xiàn),彼此消長,相互作 用,相互影響,共同形成地貌。(2) 內力通常都起著構成地表大型地貌骨架的作用,或隆起成為高山高原,或下沉成為海洋盆地,從而增大地勢起伏。而外力作用主要是將地表夷平,使高地蝕低,低地填高,從而減小地勢起伏,塑造出各種豐富多彩的外力地貌。(3) 在地球表面長期演化過程中,內、外力作用無論在數(shù)量上或強度上都同等 重要,兩者趨于動態(tài)平衡,所以,全球構造地貌仍然保持著一個大致均衡的旋轉 橢球體。但在某個具體時期和某個具體地區(qū),這二種作用力總是不平衡的。3 戴維斯于1899年創(chuàng)立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