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說課稿_第1頁
《登高》說課稿_第2頁
《登高》說課稿_第3頁
《登高》說課稿_第4頁
《登高》說課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 江 師 范 學 院說 課 稿課 題: 登 高 系 別: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專 業(yè): 漢語言文學 班 級: 2010 級 1 班 姓 名: 黃元梅 學 號: 20100141022指導老師: 徐祝林 2013年5月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登高,下面我就從教學設計的基本條件、教學設計及其理由這兩個大的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一、 教學設計的基本條件(一) 教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這個單元學習唐代詩歌。學習這個單元,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要注意聯(lián)系不同時期、不

2、同創(chuàng)作背景和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解讀,注意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二) 學情從認知的角度來說,高二的學生在感覺、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象等方面的發(fā)展已經趨于成熟,他們喜歡探索事物的本質,敢于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因此,高二語文詩詞教學不能只停留于現(xiàn)象和知識本身,要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詩詞鑒賞能力,要注重結合寫作背景品味語言;從而深層次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三) 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學生已有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進行設問和引導,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過程,重視討論交流及合作,重視自主探究習慣的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同時,考慮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發(fā)展層次,使不

3、同的學生都有發(fā)展,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二、 教學設計及其理由(一) 總體設計及其理由1、 教學目標根據(jù)教材和學情的特點,以及新課程標準對詩歌鑒賞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吟誦詩歌的基本方法。(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分析景物意象,體會詩歌情景交融、語言凝練、意蘊深遠的特點。(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整體把握詩歌的基礎上,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2、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在反復吟誦中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詩歌背后的詩人的內在情思,即理解景、境、情的關系。3、 教學難點在理解詩人悲自然之秋、人

4、生之秋的同時,著重理解詩人對家國之秋、社會之秋的悲,即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懷。4、 教法與學法(1)教法以讀代講。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的去讀,調動學生讀的興趣。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在讀中品評語言。點撥議論。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討論,平等對話,有利于關注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規(guī)律總結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重視規(guī)律總結,提高學生自學能力。(2)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詩歌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發(fā)揮自己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體會和把握詩

5、歌的深層意蘊。滲透式指導法。在教學中將鑒賞詩歌的規(guī)律方法不斷的提出,使學生在自覺中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4、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黑板靈活運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背景資料,播放背景音樂,變抽象為直觀,變無聲為有聲,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并與清晰有序的板書相結合,使學生一目了然。5、 教學時數(shù)1課時(二) 具體設計及其理由1、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及其理由(1) 新課導入(1分鐘) 托爾斯泰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巧用導語,有助于將學生注意力拉回課堂,為此我設計這樣的導入“秋天是個神秘的季節(jié),不管什么時候讀,都會別有情味。有人獨立于橘

6、子洲頭,看到的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日里,毛澤東讀到的是壯麗;有人傷別,目之所及的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秋雨中,柳永讀到的是凄苦。那么杜甫筆下的秋天又是怎樣一番情致呢?讓我們進入作品登高盡情品味吧?!保?) 寫作背景(3分鐘)知人論世是鑒賞詩歌的重要方法。了解寫作背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歌內容。登高是杜甫56歲在夔州所作,當時正是秋天的重陽節(jié)。此時安史之亂已結束四年,但地方軍閥又趁機相互爭奪地盤,造成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同時,唐與吐蕃等外族戰(zhàn)爭不斷。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形勢下,杜甫只能繼續(xù)漂泊。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艱辛、個人的多病和壯志未酬,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各種苦悶像濃云似

7、的壓在他的心頭。為了排遣苦悶,詩人抱病登高,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3) 研讀課文(38分鐘) 初讀,整體感知,感受詩歌的韻律美。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懂句意,劃分詩歌的節(jié)拍、標明詩歌的韻腳,體味詩歌的韻律美,并了解杜甫律詩起承轉合、抑揚頓挫的形式美。 再讀,深入體驗 ,體會詩歌的情感美。要求學生找出詩歌的詩眼,把握詩歌的整體基調。 細讀,指導示范,感悟意境美。明確:第一聯(lián)的首句要讀得高亢激昂,次句要讀得回環(huán)婉轉;第二聯(lián)要一氣呵成,形成開闊大氣之勢,在“木”“江”字上作延長音處理;第三聯(lián)“悲”“?!薄安 薄蔼殹彼淖忠髦匾籼幚恚晃猜?lián)節(jié)奏稍緩。 品讀,品評詩句,領悟情境美。學

8、生已經整體感知了這首詩歌,把握住了詩歌的感情基調。在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因此我設計了兩個問題:詩人因何而“悲”?如何寫“悲”?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痹娙藢⑶楦屑耐性谠姼璧恼Z言中,寄托在詩歌的情境中。因此要解答上面提出的兩個問題,必須要引導學生把握住詩歌的意象,張開聯(lián)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去體驗意象,從而明確詩歌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誦讀,分組討論分析首聯(lián)、頷聯(lián)共寫了幾種意象?(急風、天高、哀猿、飛鳥、落木、長江)分別用什么詞描寫?是如何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要求學生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出詩歌前兩句的意境。學生在進入情境之后,引導學生抓住頸聯(lián)、尾聯(lián)的關鍵詞,通過誦讀,感受“登

9、高悲秋”“常作客”“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濁酒杯”中展現(xiàn)的詩人形象,思考“萬里”“百年”在詩歌中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合作探究,通過合作和辯駁深化對詩歌的認識,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領悟到詩人從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秋的過程,因此要準確把握住課堂的重難點,圍繞住課堂的核心問題追問“詩人為何而悲”,結合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以“艱難苦恨”的理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從小我到大我的飛躍,由悲人生之秋到悲家國之秋的提升。 美讀,品悟音樂美,完成背誦。在深刻理解基礎上的誦讀是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徑。 背誦是完成情感體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新的情感體驗的生發(fā)點,

10、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提高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完成了語感的沉積。(4) 新課小結(2分鐘)今天,我們進入三峽悲秋圖,和大詩人杜甫一起完成了一次重陽登高。詩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時節(jié),獨自登高望遠,縱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謂壯懷激烈,慷慨悲歌。這里有對漂泊生涯的感嘆,有對老弱多病的嗟傷,但也有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執(zhí)著。同學們請記住這位兼濟天下的偉大的老人!(5) 布置作業(yè)(1分鐘) 請同學們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把登高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2、 板書設計及其理由板書是為了幫助學生清晰準確的理清本詩學習的思路,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的背誦這首詩歌,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板書設計:             登高       杜甫(自然之秋) 風(急)   天(高)   渚(清)   沙(白)  視覺鳥(飛回) (不盡)長江(滾滾來)猿嘯(哀) (無邊)落木(蕭蕭下)         聽覺悲(人生之秋)(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