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圖與等高線導學案-副本_第1頁
高中地理地圖與等高線導學案-副本_第2頁
高中地理地圖與等高線導學案-副本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二節(jié) 等高線判讀 班級 姓名 小組 【學習目標】1、理解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幾個概念,了解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2、 掌握等高線地形圖高度的計算方法,熟練辨別各種地形,并能根據(jù)等高線判讀陡坡、緩坡,為下 一節(jié)學習等高線的應用打下基礎?!局?、難點】:計算高度、辨別地形、判斷坡度問題探究一:高度計算(1)等高線地形圖上海拔的判讀:(2)等高線地形圖上相對高度的判讀: A:若A、B兩地都在等高線上,兩地的相對高度就是兩地的海拔差。 B:兩地都不在等高線上,兩地的相對高度h:(n-1)d h(n+1)d,其 中n為其中n為相交的等高線的條數(shù),d為等高距 C:崖頂處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圍: AHA+d (A為

2、崖頂重合等高線海拔最大的) D:陡崖底處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圍: B- d HB (B為重合等高線海拔最小的) E:陡崖的相對高度h: (n-1)d h(n+1)d,其中n為相交的等高線的條數(shù),d為等高距。(3) 位于兩條等高線之間的等高線閉合區(qū)域: 若其高度值與兩側(cè)等高線中的較低值相等,則閉合區(qū)域內(nèi)的高度 值低于其等高線的高度值;若其高度值與兩側(cè)等高線中的較高值相等,則閉合區(qū)域內(nèi) 的高度值高于其等高線的高度值;(即“低的更低,高的更高”。)1、 讀圖一,完成下列問題: (1)如圖,A、B的海拔高度各是多少? (2)R、Q兩地的海拔各在什么范圍之內(nèi)? (3)AB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 (4)RQ兩地

3、的相對高度范圍是_。 (5)BQ兩地的相對高度范圍是_。圖一2、讀圖二,完成下列各題:(1)M點的海拔范圍(2)N點的海拔范圍(3)M、N兩點的相對高度:圖二(4)陡崖高度:3、讀等高線圖(圖4),已知a>b,回答第911題。(1)有關M、N兩處地形的正確敘述是( )M為山坡上的洼地 N為山坡上的洼地 1. M為山坡上的小丘 N為山坡上的小丘A、 B、 C、 D、2. (2)若b海拔高度為200m,a海拔高度為300m,則M、N處的海拔高度為 ( ) 200<M<300 300<M<400 100<N<200200<N<300A、 B、 C

4、、 D、問題探究二:等高線圖上基本地形和判讀方法(地形辨別) 1、山頭與洼地(盆地) 曲線 高 低,示坡線向 曲線 低 高,示坡線向 2、山脊與山谷 凸低為 (中間高兩側(cè)低) 凸高為 (中間低兩側(cè)高)3、鞍部:兩個山頭間的低凹處, 4、懸崖 一般也是兩個山脊和兩個山谷的會聚處。 懸崖: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起。1、下列選項中,地形部位名稱排序與圖序相符的是( ) A、山谷山谷盆地鞍部 B、山谷山脊山頂鞍部C、山脊山谷山頂鞍部 D、山脊山脊盆地鞍部2、讀下圖,不屬于LG線穿過的地形是( )A、山地 B、平原 C、陡崖 D、盆地3、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 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相應地

5、形部位的名稱:A_;B_。(2)A地與D地的相對高度約為_米;同一時間測得A、D兩地的氣溫相比,_地氣溫更高。(3)C地位于D地的_方向;若測得C、D兩地圖上距離約2厘米,兩地實際距離是_千米。(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區(qū)迷路,當他發(fā)現(xiàn)一條小溪時,果斷沿著小溪向下游前進,擺脫困境。請解釋 這種做法的合理性:_ 。問題探究三:等高線地形圖陡坡緩坡判讀(判斷坡度)1、在同一等高線圖上:2、在不同等高線圖上(1)、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線密坡陡;等高線疏坡緩(2)、比例尺、等高線疏密相同,等高距大坡陡;等高距小坡緩(3)、等高距、等高線疏密相同,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緩1、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為 A. B C . D2、下面四幅圖中的比例尺和等高線間隔相同,坡度最陡的應是() 3下圖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圖,有關a、b、c、d四處坡度大小的說法,正確的是(    )Aa>c>d>b  Ba=b=c=d   Cb>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