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 課堂實錄_第1頁
爬山虎的腳 課堂實錄_第2頁
爬山虎的腳 課堂實錄_第3頁
爬山虎的腳 課堂實錄_第4頁
爬山虎的腳 課堂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爬山虎的腳實錄師:上課!同學們好!請坐!老師這兒有一組精美的圖片,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大聲叫出它的名字。生:爬山虎師:生活中你見過的爬山虎是什么樣子的呢?生:葉子是綠色的。生:葉尖朝下。生:我家小區(qū)里面有。師:大家對爬山虎的了解可真不少。我國著名的作家葉圣陶先生也曾觀察過爬山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第六課來看看葉老觀察的爬山虎是什么樣子的。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盎ⅰ弊质潜菊n的生字,觀察一下,寫時要注意什么呢?生:第三筆是橫構。師:齊讀課題。課前大家已經(jīng)進行了充分的預習,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看看這些詞語,你能讀下來嗎?自由讀一讀。哪個小組來展示?生:我們采用齊讀的方式。生

2、讀師:哪個同學來評價一下?生:讀的聲音很洪亮,吐字很清晰。師:哪個小組采用不同的形式來讀讀?生:我們采用齊讀的方式。師:詞語讀的不錯,課文讀的怎么樣呢?我們挑選幾個代表你們組內的最高水平的同學來展示。生:生讀課文并評價。師:有兩個長難句子來考考大家,誰來試著讀一讀?生:生讀句子師:眼尖的同學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兒有一個紅字,它是?知道為什么把它變紅嗎?生:是個多音字,在這兒讀一聲,還有個讀音是四聲,師:組個詞生:店鋪、藥鋪師:這是本課的生字,寫時要注意什么?生:里面是兩橫。生:不要落掉一點。師:來和老師一起范寫這個字。下面在練習本上工整書寫這兩個字。注意寫字姿勢,寫完的同學,同桌之間欣賞一下。師:再快

3、速默讀課文,思考一下,文章主要寫了什么?生:爬山虎的葉子生:爬山虎的腳。師:哪一個自然段寫的葉子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勾畫出描寫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的句子或者詞語。師:你們喜歡爬山虎的葉子嗎?為什么?生:因為它的葉子顏色在變化。生:它的葉子樣子很好看,鋪得也很均勻。生:一陣風吹來,爬山虎的葉子就會漾起波紋。師:“漾起波紋”是什么樣子?生:就像風吹到水面上出現(xiàn)的波紋一樣。生:就像這樣。(用手勢表示)師:看,爬山虎的葉子多美啊!這是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它是生:嫩紅的。師: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生:嫩綠的。師:這就是爬山虎的嫩葉,它生:不大引人注意。師:引人注意的生:長大了的葉子。師:

4、那一墻綠油油的爬山虎顏色在變化,一陣風吹來還蕩漾著波紋你能不能把那種美麗的顏色、那種變化的樣子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呢?(學生輕聲自讀)師:我聽出來了,你們讀得很好,讓我也喜歡上這些句子了。誰來讀給大家聽聽?(絕大多數(shù)學生讀得有聲有色)師:欣賞完葉子,我們就再來看看爬山虎的腳。請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生:第三、四、五段。師:同意嗎?請同學們自由的讀一讀這一部分,看看你能讀懂些什么?生自學師:有的同學一邊讀書一邊寫寫畫畫,很好。通過剛才的自學,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師:那是腳的什么?生:位置(板書)師: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誰還有補充?生

5、:長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生:還不準確。是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ò鍟喝~柄的反面)繼續(xù)匯報生:我知道腳的形狀。象蝸牛的觸角。師:那觸角什么樣兒?你知道嗎?生:長在頭上,軟軟的,細細的,師:老師給咱們捉了一只小蝸牛,我們來看一下它的觸角和爬山 生:真的很相似!師:什么相似?師:形狀相似。(板書)生:我還知道了他的觸角的顏色,是跟新葉一樣,也是嫩紅的。師:(小結)作者從位置、形狀、顏色三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腳的樣子。生:老師,我讀了后面的文章,我覺得爬山虎的腳是小圓片。師:哦?有不同的看法。那爬山虎的腳到底是細絲還是圓片?生:細絲!生:(吵起來)圓片!師:(笑)不是誰嗓門大誰就有理。我們還是先看看書再

6、說吧。生:是細絲。因為書上第三自然段說:“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闭f明這六七根細絲,就是爬山虎的腳。師:(不動聲色地)是嗎?生:(不服氣地)哪有腳像細絲的呀!師:(鄭重地點頭)是不太像。生:(肯定地)是細絲!我還可以從第四自然段找到證據(jù):“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边@說明小圓片是爬山虎的腳挨著墻以后才變出來的。爬山虎的腳其實是那六七根細絲。生:(激動地)我覺得作者比喻得不好。應當把小圓片說成是爬山虎的腳,把那六七根細絲說成是爬山虎的腿。是這樣:爬山虎先長腿,也就是那“六七

7、根細絲”。腿長長了,能夠觸到墻的時候,腿上再長出“圓片”腳來,巴在墻上。細絲夠不到墻的爬山虎就長不出腳來,最后連細絲腿也退化了,書上說:“不幾天就萎了。”(全班笑成一團)師:(故意驚奇地)你竟敢挑大文學家的毛病,了不起!大家覺得呢?(生有的點頭,有的搖頭,有的困惑不語。)師:看來,大家剛才讀書都非常認真,也都能說出了自己的道理。其實,爬山虎能爬墻,全靠它莖上長出的那生:(齊答)六七根細絲!師:對!如果沒有那六七根細絲,爬山虎就根本沒有機會去“觸墻”,也就不能往上爬了。至于作家管它叫腳,我們班有同學認為應該叫腿,我看這不是什么原則性問題,你覺得怎么合適就怎么叫。腿也好,腳也好,都是擬人化的寫法。

8、科學的稱呼應該叫“莖”,屬于攀援莖一類。大家看呢?(生滿意地點頭)師:通過剛才的爭論,大家應該了解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我們來做一做做一做這個練習。(課件出示練習題)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長的地方,伸出枝狀的。每根細絲像。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師:知道了爬山虎腳的樣子,那爬山虎到底是怎樣利用腳向上爬的?大家可以互相討論討論。(學生讀文,思考)生:老師,我們認為爬山虎是這樣向上爬的。它的腳碰到墻的時候,細絲的頭上就變成了小圓片。小圓片巴住了墻。生:細絲原先是直的,巴住墻時就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師:都說的很好。那誰能在課文中找一找,你認為爬山虎爬墻的關鍵詞嗎?劃出來好嗎?生

9、:老師,我認為這幾個詞很關鍵:觸、巴、拉、貼(板書)生:我還補充一點,我認為變和彎也很重要,只有變成小圓片才能巴住墻,只有細絲彎了才能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師:你的補充很重要。我們弄明白了爬山虎向上爬的過程,那我們來演一演?(生苦思冥想,一片沉默)怎么演?師:在我們演的時候,可以把我們的身體當作莖,一只手當作(生頓開茅塞)生:葉子,另一只手就是爬山虎的腳。師:為什么?生:因為爬山虎的腳長在葉柄的反面。師:誰愿意來試一試?(生躍躍欲試。師指名一人邊說邊演。)師:誰能評價一下?生:“觸、緊貼”這兩個動作演對了。可惜“巴”和“貼”沒有演好。生:演“巴”時,可以把手掌當作小圓片,剛開始用手指碰墻表示“

10、觸”,表示“巴”時整個手掌就貼在墻上。生:爬山虎能把莖拉一把,是因為腳變彎曲了,產(chǎn)生拉力。因此演“拉”時手要彎曲,帶動身體貼著墻。生:開始表演時,身體離墻要遠一點,到了腳變彎了,身體盡量挨近墻,這樣一來,效果就會更明顯。師:同學們都提出了自己的寶貴意見,(對表演學生說)我們相信你一定能演的更好的。師:來,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感受感受。師:我把黑板當作要巴住的墻,你們呢?生:老師,我們巴空氣。我們巴桌子。(哈哈)師:我的腳觸著墻了,有什么變化呀?生:細絲的頭上變成小圓片,巴住墻。師:我巴住墻了,你們呢?生:我們也巴住墻了。師:下邊我應該怎么做呢?生: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師:好,我

11、拉一把,緊貼在墻上。(教師緊貼在黑板上,學生的身子也貼到桌子上。)師:我們再來爬一回好嗎?這回你們邊說邊做,我跟著做。(生邊說邊做,教師跟隨著做。)師:再爬一回,我把這只腳拿下來(重音“拿下來”)再爬,我把這只腳拿下來(重音“這只腳“)再爬,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了嗎?生:老師,桌子不夠了,(哈哈)師:我們換個地方再爬。(生笑。)生:老師,不能再爬了,因為爬山虎的腳是不能拿下來爬的,這只腳一旦巴住墻就不再拿下來了。師:誰說的?生:書中說“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而不是說“一步一步往上爬”。生:老師,不能這樣爬。這樣爬山虎都從墻底往墻頂爬去,那么墻的底部就沒有爬山虎了,這與作者前面所看到的“

12、墻上滿是爬山虎”不是矛盾嗎?師:你能聯(lián)系上文來理解很好。還有不同的看法嗎?生:按老師這樣不停地“爬”的話,那爬山虎就只有一只腳了。而我昨天看到鄰居圍墻上的爬山虎有很多腳,因此,這樣理解“一腳一腳”是錯誤的。師:大家通過讀書、討論自己弄明白了爬山虎是怎樣爬的,非常了不起。學到這里不知大家有何感想?生:初看“一腳一腳”這個詞很淺顯,我一開始不假思索地把它理解為“一步一步”,看來我讀書不夠認真。生:我現(xiàn)在明白了,作者在這里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腳一腳”,是因為它能準確地寫出爬山虎“爬”的特點,可見作者是經(jīng)過認真觀察的。師:同學們的發(fā)言都很精彩。是啊,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的。(看課件)邊看邊讀課文

13、師:剛才,我們既開心又投入地感受了爬山虎向上爬的過程,感受了爬山虎的“不到頂峰不停止”的攀登精神,而能這樣細致的描寫出來還源于作者的長期觀察,認真思考??磥恚覀儜撓褡髡咭粯幼錾畹挠行娜税?。師:爬山虎的腳這樣神奇,那葉子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讀寫葉的段落,邊讀邊在腦中浮現(xiàn)出課文描寫的景象。(生自讀)師:老師發(fā)現(xiàn),剛才有的同學能把這一段背下來了。怎么樣,我們一起試一試。師: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誰來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葉子的樣子及特點,腳的樣子,爬山虎如何利用腳向上爬的過程和它的腳的變化,對爬山虎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生:我還知道了,寫一篇好文章要認真觀察。生:我覺得還應該補充一點就是在觀察的基礎上要善于思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