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其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其 KyaKya 的測定的測定字號:小小|中中|大大文章出處:責任編輯:作者:人氣:210 發(fā)表時間:2015-11-19 10:10:001 原理吸收是分離混合氣體時利用混合氣體中某組分在吸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而達到分離的一種方法。不同的組分在不同的吸收劑,不同的吸收溫度,不同的液氣比,不同的吸收劑進口濃度,吸收速率是不同的。所選用的吸收劑對某組分具有選擇性吸收。2 吸收塔的操作與分析吸收操作的目標函數:y2 或 =影響 y2 有:1.設備因素;2.操作因素。1.設備因素a. 填料塔的結構典型的填料塔結構為塔體是一圓形筒體, 筒體內分層安放一定高度的填料層
2、, 填料層底端由擱柵支撐, 液體分布器和液體再分布器將吸收劑均勻地分散至整個塔截面的填料上。 液體靠重力自上而下流動,氣體靠壓差自下而上流動。填料的表面覆蓋著一層液膜,氣液傳質發(fā)生在氣液接觸面上。最早的填料拉西(1914)由拉西發(fā)明,它是一段外徑和高度相等的短管,時隔多年,鮑爾環(huán), 階梯環(huán), 彈簧填料, 環(huán)填料不銹鋼金屬絲網波紋填料, 以及種類繁多的規(guī)整填料。評價填料特性的三個數字:1) 比表面積 a (m2/m3) 越大越好;2) 空隙率 氣體阻力盡可能小,越大越好;圖 1. 填料塔結構示意圖3) 單位堆積體積內的填料數目 n。b. 填料的作用(1) 增加氣液接觸面積應滿足:1) 80%以上
3、的填料潤濕。2) 液體為分散相,氣體為連續(xù)相 (反之為鼓泡塔,失去填料的作用) 。(2) 增加氣液接觸面的湍動應滿足:1) 保證氣液逆流。2) 要有適宜的液氣比,若氣速過大,液體下降速度為零,即發(fā)生液泛。填料塔的操作滿足了上述要求,填料才會起作用。圖 2. 操作線與平衡線的關系c. 液體分布器的作用(1)較高的填料層,需分段安裝液體再分布器。(2)克服液體向壁偏流現象,為此,每隔一定高度的填料層,要裝有液體再分布器。(3)使填料均勻潤濕,從而增加氣液接觸面積。2. 操作因素本文所強調對于特定的吸收過程, 改變 L、 t、 x2 三要素對改善 y2 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即回答特定的吸收過程,三要
4、素中哪一個是控制因素。(1)當 L/G m 時, 推動力ym 由操作線某一端靠近平衡線的那一頭所決定, 見圖 2 所示。若增加吸收劑 L 的流量導致解吸超負荷,解吸不徹底,所引起的后果是吸收劑進口濃度 x2增加,從而使吸收后尾氣濃度 y2 也增加。針對這種情況,控制操作要素是 x2,降低 x2,見圖 2 所示。其方法有二種:1)改善解吸塔的操作,采用一切能使解吸徹底的方法。2) 增加新鮮吸收劑的用量。(2) 當 L/G m 時,若適當增加吸收劑流量,其一改善了操作線的斜率,見圖 3 所示,ym 將增加;其二對液膜傳質分系數的提高也有一定的貢獻。如果物系屬于液膜控制,此時的控制操作要素是適當增加
5、吸收劑的流量 L。但是,L 的增加有適度的要求,一般為L/G=(1.12)(L/G)min,還應同時考慮再生設備的處理能力。(3)當吸收系強放熱過程時,意味著自塔頂而下,吸收液溫度增加很大,甚至達到了解吸溫度。此時的平衡線斜率變陡,傳質推動力ym 下降,見圖 4 所示。如,用水來吸收 SO3制 H2SO4,第一步只能先制得 93%的硫酸, 再用 93%硫酸冷卻后吸收 SO3,經脫去少量水, 才制得 98%濃硫酸。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控制操作要素是吸收劑溫度 t,即吸收液需經中間冷卻后再吸收。3). 吸收總傳質系數的測定傳質速率式: NA=KyaV 填Ym (1)物料衡算式: G 空(Y1-Y2
6、)=L(X1-X2) (2)相平衡式: Y=mX (3)(1)和(2)式聯立得: Kya=(4)由于實驗物系是清水吸收丙酮,惰性氣體為空氣,氣體進口中丙酮濃度 y110%,屬于高濃度氣體吸收,所以:Y1=; Y2=;G 空裝有測空氣的流量計;V 填與塔結構和填料層高度有關;其中:(5)L裝有測吸收劑的流量計;m-在吸收劑進塔與出塔處裝有測液體的溫度計,吸收溫度將以上測量儀表與吸收塔,液體高位槽,管道加熱器,丙酮鼓泡器,壓力定值器,空氣壓縮機以及閥門管件等一起,組建成以下實驗裝置流程圖。3 實驗裝置流程圖4 實驗步驟1. 打開空氣壓縮機,通過旁路閥調節(jié)壓縮機出口壓力 0.10.2Mpa,打開吸收
7、劑計量流量計至刻度為 6 L/h。2. 調節(jié)壓力定值器至刻度為 0.02Mpa,此壓力足夠提供氣體流動,尾氣經水繼續(xù)吸收后再排放。3. 調節(jié)液封裝置中的調節(jié)閥使吸收塔塔底液位處于氣體進口處以下的某一固定高度。4. 調節(jié)空氣計量流量計至刻度為 1200 L/h。5. 第 1 個取樣待穩(wěn)定 20 min 后,分別對氣體進、出口 y1、y2 取樣分析,為使實驗數據準確起見, 先取 y2,后取 y1;取樣針筒應在取樣分析前用待測氣體洗二次, 取樣量近 30ml。6. 空氣流量計校正,其校正公式為:當常溫吸收實驗數據測定完后,將吸收劑進口加熱溫度開關打開,待進、出口溫度顯示均不變時,取樣分析。5 原始數據記錄6 過程運算表7 結果討論與分析本次實驗,通過改變進口溫度 t、空氣流量 G、吸收劑流量 L 來說明此三變量對吸收的影響,從中得出以下結論:G 不變,t 也不變,增加 L,則出口氣體組成 y2 下降,吸收速率 NA 增加,平均推動力減小,吸收劑出口濃度減小,回收率增大,Kya 增加,有利于吸收。L、t 均不變,G 增加時,y2 增加,增加,x1 增加,Kya 增加,雖然下降,但是吸收速率 N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