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知識點鞏固練習_第1頁
語文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知識點鞏固練習_第2頁
語文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知識點鞏固練習_第3頁
語文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知識點鞏固練習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知識點鞏固練習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將下面的古詩文改成現(xiàn)代文,注意語言要精彩、幽默。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荨!盻2. 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   )者,先自度(   )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   )信度,無自信也?!保?)給加點的字注音。(2)試著解釋下列詞語。度第一個:_  第二個:_操_遂_(3)你

2、覺得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_3. 小古文閱讀。陳晉之讀書法讀書惟在牢記,則日見進益。陳晉之一日只讀一百二十字,后遂無書不讀,所謂日計不足歲計有余者。今人誰不讀書,日將誦數(shù)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讀旋忘,雖一歲未嘗得百二十字也,況一日乎?予少時實有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虛,方知陳賢良為得法云。(注釋)本文選自捫虱新話,題目為編者自擬。陳晉之:人名。誦:背誦,這里是讀的意思。癖:毛病。陳賢:對陳晉之的美稱。良為得法:甚得讀書之道。云:語氣詞。1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只畫一處)所 謂 日 計 不 足 歲 計 有 余 者2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1)歲計有余者   歲:_(2)

3、然旋讀旋忘   旋:_3翻譯下面的句子。雖一歲未嘗得百二十字也,況一日乎?_4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是用什么事例來證明陳晉之“良為得法”的。_5你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_4. 閱讀實踐。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弊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保ㄗ⑨專┴瑁好曰螅馑际歉械矫悦6鵁o所適從。殆:疑惑。1“故”字在詞典中的解釋有:故意,有意;緣故,原因;原來的,從前的,舊的?!皽毓识隆敝械摹肮省睉x第_種意思。2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溫故而知新。_(2)學而不思則罔。_3對“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4、A.三個人一起走路,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在。C.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多向他人虛心學習。5.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1)吾盾之堅。(_) (2)吾矛之利。(_)(3)或曰(_)   (4)弗能應也。(_)2用自己的話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盻3

5、那個人采用了什么辦法讓楚人啞口無言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_4這個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_6. 讀一讀,寫出句子的意思。(1)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_(2)廩食以數(shù)百人。_(3)何不試之以足?_(4)寧信度,無自信也。_7. 課內閱讀。梁國楊氏(sì shì)之子九歲,甚(shèn shèng)聰惠。 孔君平詣(zh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wéi wèi)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ng  &

6、#160;yì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苯o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給下列句子中的“聞”字選擇正確解釋:A.聽見;B.聽見的事情、消息;C.有名望的;D.用鼻子嗅;E.姓。你號,今天有幸能見到你本人,真是百聞不如一見?。。?#160;)西湖是全國聞名的風景區(qū)。(   )你知道嗎?今天晚間的新聞真讓人尋味。( )你聞出這是什么味了嗎?( )聞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 )解釋文中語句??拙皆勂涓福撕魞撼?。_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盻兒應聲答

7、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盻8. 閱讀與理解。濫竽充數(shù)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mn)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注釋:濫:失實的,假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說:通“悅”,對感到高興。廩(ln):糧食。食(sì):供養(yǎng)。1齊宣王和齊湣王都喜歡聽吹竽,所不同的是,齊宣王喜歡_,湣王喜歡_。南郭處士后來逃走,是因為_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_。2像“濫竽充數(shù)”這樣的寓言故事還有:_、_。9. 課內閱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暣鹪?/p>

8、:“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甚:_ 惠:_ 詣:_   乃:_ 為:_設:_ 示:_ 未聞:_ 家禽:_2用/ 給短文劃分節(jié)奏。3用四字詞語夸一夸楊氏之子:_、_、_、_。4楊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與楊氏子很熟?_5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楊氏之子說的話?為什么?_6我也會說:李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刜?!饼堉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刜。”10. 回憶課文,回答問題。梁國楊氏子九歲,??拙?,父不在,乃。為設果,果有楊梅??自唬骸按耸恰!眱簯暣?/p>

9、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補充原文。2判斷下面的說法,對的打“”,錯的打“×”。(1)“君”與“夫子”都是對人的尊稱。(_)(2)句中的“家禽”和現(xiàn)在的“家禽”意思一樣。(_)3文章的第一句話點明了人物及其特點,起到_的作用。4楊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與楊氏子很熟?_5你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_11. 小古文閱讀。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這番話是寫_的。在這段話里,他談到的讀書的要訣是:_、_、_。2寫出下列句子

10、的意思。(1)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_(2)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_3“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边@句話是用來形容:_4為什么說“此三者缺一不可”?_12. 小古文閱讀。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口:“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1解釋下列字詞。甚(_)   詣(_)   乃(_)   未聞(_)2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盻(2)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盻3楊氏

11、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與孔君平針鋒相對,生硬的態(tài)度讓孔君平啞口無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轉對答,表現(xiàn)了應有的禮貌。D.孩子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也不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13. 古文閱讀。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揚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荨!?.楊氏之子選自_。2.請給畫線的字選擇正確的意思。(1)孔君平詣其父   ( &#

12、160; )   A.拜見 B.到(2)甚聰惠   (   )   A.好處 B.同“慧”,智慧(3)兒應聲答曰   (   )   A.叫做 B.說3.仔細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1) 請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對話的意思。_(2)對話精妙極了,妙在何處?_14. 小古文閱讀。王華還金王華六歲,與群兒戲水濱,見一客來濯足,以大醉,去,遺所提囊。取視之,數(shù)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復來,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頃,其人果號而至,公迎謂曰:“求爾金耶?”為指其處。其人喜,以一鋌為謝,卻不受。注釋以:因為。遺:丟失。度:估計,思考。復:再。爾:你,你的。為:替,給。鋌:同“錠”。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