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施工作業(yè)指導書_第1頁
基礎施工作業(yè)指導書_第2頁
基礎施工作業(yè)指導書_第3頁
基礎施工作業(yè)指導書_第4頁
基礎施工作業(yè)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XXXXXX線路工程 基礎施工作業(yè)指導書1、工程概況1.1、本工程為XXX線路工程,線路沿線地形地貌、地質(zhì)條件較復雜,線路沿線所經(jīng)地貌單元主要為中低山區(qū)、黃土丘區(qū),全線地面標高550-850m,本線路架空線路15.22km,線路曲折系數(shù)1.04,新建鐵塔46基,本線路鐵塔基礎其中12基采用大板基礎,其他采用混凝土階梯式基礎,采用C20混凝土,保護帽、墊層采用C10混凝土澆制;全線路鐵塔(桿)共48基,其中耐張塔16基,直線塔30基,利舊2基。本工程導線采用JL/G1A-300/40型鋼芯鋁絞線架設,地線一根采用24芯OPGW光纜,另一根采用GJ-80地線架設。鐵塔A B C D腿編號及高低腿

2、鐵塔基礎根開示意圖如下:A B C D 腿編號圖ADCB側面基礎根開正面基礎根開B腿基礎半根開A腿基礎半根開中心樁直線塔轉角塔大號側小號側小號側1.2、基礎形式本線路基礎形式及數(shù)量見下表:表1:項 目基 礎 型 式階梯式直線塔基礎耐張塔小 計30基16基2、施工測量 2.1、必須使用游標最小讀數(shù)不大于1的經(jīng)緯儀;2.2、儀器及量具必須進行檢驗和校正,符合計量器具管理要求;2.3、首先要檢查桿塔樁是否穩(wěn)固,有無松動現(xiàn)象,如有松動應先釘穩(wěn)固而后復 測;2.4、標樁上注記的文字或符號應寫清楚,以免混淆;2.5、廢置無用的樁應撥掉,以防誤認為桿塔樁;2.6、施工前,應按規(guī)范規(guī)定進行復測、核定線路的轉角

3、、檔距、桿塔高程、重要的交叉跨越,當有下列情況之一出現(xiàn)時,應查明原因予以糾正:2.6.1、以設計勘測釘立的兩個相鄰直線樁為基準,其橫線路方向偏差不得大于50mm;2.6.2、當采用經(jīng)緯儀視距法復測距離時,順線路方向兩相鄰桿塔位中心樁間的距離與設計值的偏差大于設計檔距的1%;2.6.3、轉角樁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復測時對設計值的偏差不得大于130;2.6.4、線路施工測量時應對下列幾種情況的標高進行重點復核:A、地形變化較大,導線對地距離有可能不夠的地形凸起點的標高;B、桿塔位間被跨越物的標高;C、相鄰桿塔位的相對標高。2.6.5、復核值與設計值比,偏差不應超過0.5m,超過時應由設計單位查明原因

4、予以糾正。2.6.6、對線路范圍內(nèi)的導線危險點進行復測,包括弧垂或導線對地面距離有可能不夠處的地面標高進行準確測量,發(fā)現(xiàn)問題時由設計單位查明原因予以糾正。2.6.9、直線樁復測方法采用正倒鏡分中法測定中心樁位是否正確,采用正倒鏡測定中心樁的位置偏移,橫線路方向要控制在50mm以內(nèi),否則須用正倒鏡法予以修正,直線方向用“兩點間定線方法”校核。由于線路主要跨越有雜樹等,故給測量過程中的透視帶來障礙,建議采用5米高腳架或采用三角形、矩形法,但要嚴格控制精度。2.6.10、檔距和高差的復測中,當遇有高差的地形,應對測量的結果進行計算,折算到兩樁的水平距離才是檔距。檔距用視距法校核必須測讀兩次以檢查測量

5、精度,只有當兩次測得值之差不超過1/200時,才可取它們的平均值,為實測檔距。2.6.11、線路轉角用“方向法”校核,測兩次以檢查測量精度,只有當兩次角度差不超過130時,才能取它們的平均值為線路轉角的實測值。2.7、線路復測完畢后,必須根據(jù)實際復測資料,整理完整的復測報告提交監(jiān)理部及項目部,待核定無誤后,方能進行施工。3、基礎原材料使用要求和質(zhì)量檢查3.1、經(jīng)取樣判定合格后再采購。符合公司關于合格分承包方規(guī)定相關程序。3.2、水泥的質(zhì)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要求,其品種與標號應符合設計要求。每批水泥除必須取得出廠質(zhì)量合格證明外,尚應有出廠日期。采購的水泥應委托認證的土建試驗室抽樣復檢,不合格者不

6、得使用。3.3、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或雖未超過三個月,但保管不善時,必須補做標號試驗。并應按試驗后的實際標號使用。水泥的儲存?zhèn)}庫應干燥,并離地30cm以上,疊放高度不宜超過10包。3.4、混凝土使用的砂應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zhì)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06)的有關規(guī)定。3.5、混凝土用砂應顆粒清潔,其含泥量及泥塊含量應5.0%及2.0%,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以SO3%計)不得大于1%。3.6、混凝土用的碎石應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zhì)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06)的有關規(guī)定。3.7、碎石為天然堅硬巖石經(jīng)人工或機械加工破碎,且篩分,其粒徑2040mm的巖石顆粒。3.8、碎石的針片狀

7、顆粒含量、含泥量、泥塊含量指標必須合格,顆粒大小符合檢驗和試驗樣本要求,其表觀、堆積、緊密密度應符合要求。3.9、凡是一般能飲用的自來水或潔凈的天然水,都可以作為拌制混凝土用水。要求水中不能含有影響水泥正常硬化的有害雜質(zhì)或油脂、糖類。因此,污水、工業(yè)廢水及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鹽含量超過水重1%的水,均不得使用;水的用量按配合比進行。3.10砂、石、水泥、砼試塊的送檢樣品必須有監(jiān)理或建設單位委托的見證人員一同取樣?;炷猎噳K制作要求同一施工班組,直線塔每3基制作一組,轉角塔每基制作一組。3.11、砂、石、水泥抽樣檢驗批次要求表2序號材料名稱驗收批劃分送檢次數(shù)要求1水 泥(袋裝)在每次進貨中

8、,按批不超過200t為驗收一批(不足者按一批算)或與監(jiān)理商定抽樣方案。每批送檢一次2砂 子在每次進貨中,按批不超過600t為驗收一批(不足者按一批算)或與監(jiān)理商定抽樣方案。每批送檢一次3石 子在每次進貨中,按每批不超過600t為驗收一批(不足者按一批算)或與監(jiān)理商定抽樣方案。每批送檢一次4鋼 筋在每次進貨中,按每種規(guī)格或型號不超過60t為驗收一批(不足者按一批算)或與監(jiān)理商定抽樣方案。每批送檢一次5鋼筋接頭見驗收規(guī)范;或與監(jiān)理商定抽樣。每批成品3.12、樣品制作要求表3序號材料名稱每次樣品數(shù)量制作要求1水泥10kg1.選樣有代表性。2.在同一驗收批次中,隨機取20個部位組成10 kg樣品。2砂

9、子20kg1.選樣有代表性。2.在同一驗收批次中,隨機取8個不同部位組成所需的樣品重量。3石子30kg4鋼筋3根1.在同一驗收批中,隨機在3個不同部位取樣。2.長度要求(拉伸、抗彎都不一樣):直徑612mm,樣長260mm直徑1625mm,樣長400mm直徑2840mm,樣長450mm注:以上正負誤差不得超過10 mm5鋼筋接頭隨機切取3個接頭1.在同一驗收批中,隨機在3個不同部位取樣2.長度要求:550 mm4、基礎工程施工流程路徑復測分坑基坑開挖綁扎鋼筋安裝模板澆制混凝土拆?;靥钔燎謇憩F(xiàn)場平整基面運輸鋼筋、模板、材料停工待檢停工待檢基礎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圖5、土石方工程5.1、降基開方5.1

10、.1、劃分降基面前,首先檢查塔位中心樁與前后方向樁及塔位樁是否在一條直線上,復查檔距、轉角度數(shù),確定中心樁無誤;在施工場地清理、降基及基坑開挖施工中,中心樁應盡可能保留,以備后續(xù)施工及核查使用。若中心樁不能保留,應分別釘出四個十字輔助樁及標高樁,測量各樁與中心樁的距離及標高,并作好記錄,以便降基后重新恢復中心樁。5.12降基面塔位開方上側的土石體,應根據(jù)地質(zhì)情況放坡,并清理干凈面上的浮土、浮石,以免危及下道工序施工及鐵塔安全。5.1.3、土坡及松散的大塊碎石類坡積層邊坡的開挖,嚴禁先挖坡腳,應從上而下依次分段開挖;邊坡開挖前,應先從上坡側修好排水溝,避免山水直接沖刷新挖坡壁;上邊坡(高側邊坡)

11、應予放坡。5.1.4、開基面時,上坡邊坡一次按規(guī)定放足,不得在立塔完成后進行二次放坡。5.1.5、清理基面,降基時,應盡量避免或減少對自然植被的破壞,注意保護環(huán)境,防止水土流失;棄土應轉運至合適的地方堆放。5.2、基礎分坑及開挖5.2.1、根據(jù)復測后的桿塔中心樁,釘出各基礎的位置,按設計要求,開挖和清理施工基面。清理的范圍應比基坑坑口各放出0.5m。為了防止坍塌,應放出坡度,以保證安全。5.2.2、基礎分坑5.2.2.1、分坑前應校核桿塔基礎型式與桿塔明細表及配置表中的基礎型式是否相符,確認無誤后再進行分坑;并作好原始記錄,填寫復測分坑關鍵工序卡。5.2.2.2、基礎分坑根據(jù)根開及基坑尺寸,可

12、采用對角線斜距法、井字拉線法等分坑方法分坑,并釘立基礎澆制控制樁。其具體方法如下:首先將經(jīng)緯儀支在中心樁上,因為正方形基礎的對角線與橫順線路方向的夾角均為45°,所以將經(jīng)緯儀轉至對角線方向上用斜距法釘出近點及遠點樁后即可進行分坑施工。矩形基礎與正方形不同的是需先在橫擔方向釘立45°角樁,然后進行分坑施工。需特別注意的是45°角樁與中心樁的距離必須精確,高度必須相平,以保證分坑精度。45 º二等分線線路方向中心樁轉角塔基礎分坑示意圖45º近點遠點基坑中心中心樁半對角線正方形基礎斜距法分坑示意圖斜距法找正計算公式:水平距離=斜距×sin;

13、 高差=斜距×cos;斜距水平距離經(jīng)緯儀基坑中心遠點近點斜距法平面示意圖5.2.3、基坑開挖5.2.3.1、底臺支模時,坑底每邊考慮300mm的工作裕度。5.2.3.2、所有基礎必須保證基礎底板外邊沿再加2.5米范圍以內(nèi)的邊坡穩(wěn)定,如不滿足要求應采取護坡??泊胧?.2.3.3、基坑開挖時,應將坑邊1m以內(nèi)的浮土雜物清理干凈;為防止塌方,出土堆放宜離開坑口邊1m以外,特別是水滲透強及飽和土質(zhì),更應注意。5.2.3.4、基礎分坑及基礎開挖后,如發(fā)現(xiàn)地質(zhì)條件與地質(zhì)報告不符時以及塔位附近有窯洞、土洞、沖溝、暗溝、墓穴等危及鐵塔安全的不良地質(zhì)情況時,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進行處理。5.2.3.5

14、、清除基面積水,必要時開挖排水溝。5.2.3.6、根據(jù)土質(zhì)特性、地下水位和挖掘深度,坑壁應留有適當坡度,參考下表:表4土質(zhì)情況砂土 浮土 淤泥砂質(zhì)粘土粘土黃土堅 土巖石坡度(深:寬)1:0.751:0.51:0.31:0.151:05.2.3.7、軟地質(zhì)開挖,可設擋土板。擋土板應按階梯布置且設對撐。5.2.3.8、地下水位高、滲水量大,坑底應設積水坑,邊開挖邊排水。5.2.3.9、處于陡坡(坡度大于15°)上的塔位的基坑開挖,嚴禁向塔位下方棄土,以防止沖毀下方自然地形、地貌、植被、耕地、水溝等農(nóng)田設施,應將棄土運至塔基外圍,利于塔基回填土堆放的地方。6、基礎工程6.1、鋼筋加工及安裝

15、6.1.1、鋼筋購置必須符合公司有關采購程序,運往現(xiàn)場后進行檢驗試驗,并符合相關要求。6.1.2、鋼筋的加工形狀、尺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鋼筋的表面應潔凈、無損傷,油漬、漆污和鐵銹等應在使用前清除干凈,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鋼筋不得使用。6.1.3、鋼筋的彎鉤或彎折應符合規(guī)定:級鋼筋末端需要作180°彎鉤,其圓弧彎曲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 6.1.4、鋼筋的焊接應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焊接前,必須根據(jù)施工條件,經(jīng)考試合格的焊工試焊,經(jīng)試驗合格后方可施焊。6.1.5接頭以搭接方式為主,雙面焊縫,焊接長度為6d,采用直焊方式。6.1.6、鋼筋采

16、用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nèi)的焊接接頭應相互錯開。在受力鋼筋直徑30倍的區(qū)段范圍內(nèi)不小于500毫米,一根鋼筋不得有二個接頭,有接頭的鋼筋截面面積占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受拉區(qū)不宜超過25;受壓區(qū)不宜超過50;6.1.7、焊接接頭距鋼筋彎曲處,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也不宜位于構件的最大彎矩處。6.1.8、鋼筋的坑內(nèi)綁扎。對于大開挖式基礎,因為鋼筋多,布置密,體積大,必須在坑內(nèi)綁扎??觾?nèi)綁扎順序由下向上,底層鋼筋應墊混凝土方塊,鋼筋網(wǎng)應均勻布置??觾?nèi)綁扎鋼筋時,在基坑底部,按圖紙要求排列布置鋼筋。6.1.9、在基坑底部,按幾何中心線畫出立柱位置尺寸,并應有明顯的標志。綁扎一

17、定要固定牢靠,避免在澆注混凝上時鋼筋移動造成立柱軸線位移。6.1.10、鋼筋的綁扎前應先熟悉基礎施工圖,核對鋼筋配料是否正確,采用鐵絲綁牢。6.1.11、板式鋼筋網(wǎng),除靠近外圍兩行鋼筋的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移位。雙向受力的鋼筋,須全部扎牢。6.1.12、箍筋末端應向基礎內(nèi),其彎鉤疊合處應位于柱角主筋處,且沿主筋方向交錯布置。箍筋的轉角與鋼筋的交接點均應綁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和鋼筋的相交點可成梅花形交錯綁扎。6.1.13、柱中豎向鋼筋(主筋)搭接時,角部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與模板成90°。6.1.14、鋼

18、筋綁扎成形后,要反復核查,配制的鋼筋的類別、根數(shù)、直徑和間距應符合圖紙設計,切不可差錯。6.1.15、鋼筋綁扎的質(zhì)量要求為:綁扎或焊接的鋼筋籠和鋼筋骨架不得有變形、松脫和開焊;6.1.16、鋼筋綁扎位置的允許偏差為主筋間距為±10mm,每排主筋間距誤差為±5mm;箍筋間距誤差為綁扎±20mm,焊接±10mm。6.2、模板安裝及要求6.2.1、模板安裝前應對其尺寸進行檢查,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有無變形、裂縫等,合格后方準拼裝。6.2.2、拼裝的模板必須與設計的基礎尺寸相符,拼裝連接須牢固,如果階梯式基礎的底板用土壁代模板,坑壁應修平,底板寬度不應有負誤差

19、,以確保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對局部容易掉塊的坑壁,應抹漿保護。6.2.3、清除坑內(nèi)浮士,檢查坑深及坑底尺寸,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支模。62.4、模板和鋼筋的安裝通常是交叉進行,在清查模板的同時應按設計圖紙檢查鋼筋及地腳螺栓的規(guī)格、數(shù)量和質(zhì)量。6.2.5、施工現(xiàn)場應有可靠的能滿足模板安裝和檢查需用測量控制點或控制樁。6.2.6、模板拼裝后,應在其內(nèi)側涂刷廢機油。6.2.7模板就位后的調(diào)整應符合下列要求:基礎分階梯時,每一階臺的模板都應作一次調(diào)整:對中找正操平。6.2.8、整基模板安裝后,應用井字線測量根開、對角線等,經(jīng)綜合調(diào)整、直至符合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為止。6.2.9、經(jīng)調(diào)整并檢查符合質(zhì)量要求的模板后

20、、立即安裝固定模板的支撐。原則上調(diào)整好一個階臺就支撐一個階臺。6.2.10、支撐方法,應根據(jù)土質(zhì)情況和模板長度而定,土質(zhì)堅硬時,應在模板四側用方木或圓木(60×60mm或6080mm)作成斜支撐桿;土質(zhì)松軟或模板較長時,除增加斜支撐之外,在階臺上連接加固角鋼。6.2.11階臺與階臺之間或立柱與下部階臺之間,一般應用角鋼或抬架連接,以保證上一階臺或立柱的穩(wěn)定。6.2.12、在坑口的地面處應安置抬木(或鋼架),以便進行混凝土送料或澆制過程中模板或主筋不移位。6.2.13、用角鋼在立柱模板上方將地腳螺栓固定。6.2.14、鋼筋與坑底面、鋼筋與模板之間的保護層應用混凝土方塊塞緊(同時適用于鋼

21、模板安裝)6.2.15、臺階及立柱斷面較大,為防止模板變形及下沉,應在其臺階及角鋼支架底面設置垂直頂撐。垂直頂撐可以用預制混凝土件,強度同于基礎混凝土,作為基礎的一部分。6.2.16、模板及其支撐系統(tǒng)必須符合下列要求:6.2.16.1、保證基礎各部位尺寸和相互間位置的正確性;6.2.16.2、模板必須堅固牢靠,具有足夠的穩(wěn)定性、剛度和強度;6.2.16.3、模板應拼合緊密,避免因漏漿而影響混凝土基礎的質(zhì)量;6.2.16.4、模板接觸混凝土的表面應平整光滑,以保證基礎的整齊美觀,并便于拆模。采用鋼模板在接觸表面應涂脫模劑(如廢機油);6.2.16.5、模板安裝后應仔細檢查各部件是否牢固,在澆灌混

22、凝土過程中要經(jīng)常檢查、如發(fā)現(xiàn)變形、松動、下沉等現(xiàn)象,要及時修整加固;6.2.16.6、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為:(A) 每一層模板上、下口斷面尺寸誤差不超過-1%,對角線誤差不超過1.4%。(B) 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基礎的主柱模板的頂面高差不超過±5mm。(C) 同組地腳螺栓中心對主柱中心的偏差不超過8mm。6.3、基礎澆制6.3.1、基礎澆制前,全面復核基礎根開尺寸、基礎頂面至中心樁的高差等是否符合;并檢查地腳螺栓固定情況,模板支撐是否可靠。6.3.2、混凝土攪拌方式為機械攪拌。6.3.3、拌和混凝土的水應使用飲用水或清潔的河水。6.3.4、基礎施工一次成型,嚴禁二次抹面。6.3.5、使

23、用插入式振搗器應掌握快插慢拔的原則,使砼均勻受振,砼中氣泡逸出,砼漿明顯下沉為宜,防止過振。其布置間距為振搗半徑的1.5倍(振搗捧有效作用半徑一般取30cm40cm),連續(xù)分層振搗每層不應超過30cm。振搗器要插到前一層砼內(nèi)3cm4cm,防止漏振。6.3.6、混凝土澆制過程中,應設專人監(jiān)視模板、鋼筋及地腳螺栓。如發(fā)現(xiàn)變形、移位,應及時停止?jié)仓疲M行校正。施工過程中,按驗收規(guī)范的要求現(xiàn)場制作試塊,并作記錄。6.3.7、試塊制作應符合以下要求:6.3.7.1試塊應在澆制現(xiàn)場制作,其養(yǎng)護條件應與基礎相同。6.3.7.2、試塊制作數(shù)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耐張轉角塔、終端塔的基礎每基應取一組。(2)一

24、般直線塔基礎,同一施工班組每5基或不滿5基應取一組,單基或連續(xù)澆制60m³時亦應取一組。6.3.8、坍落度每班日或每個基礎腿應檢查兩次及以上。6.3.9、配比材料用量每班日或每基基礎應至少檢查兩次。6.3.10、本施工段轉角塔基礎頂面考慮預偏值計算方法如下:6.3.11、轉角塔基礎頂面考慮預偏,見后附表。6.3.12、基礎保護帽尺寸詳見基礎施工圖規(guī)定。6.4、基礎養(yǎng)護、拆模6.4.1、養(yǎng)護是保證混凝土質(zhì)量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忽視養(yǎng)護,將導致混凝土表面開裂,降低混凝土標號,影響使用甚至不能使用。6.4.2、養(yǎng)護方法是在混凝土表面覆蓋草袋或泥土和淋水,使基礎表面經(jīng)常保持濕潤。6.4.3、

25、當氣溫高于5°時,基礎應經(jīng)常淋水養(yǎng)護,次數(shù)應保持混凝土基礎具有足夠的濕潤狀態(tài)。6.4.4、養(yǎng)護工作應在澆完后十二小時內(nèi)開始進行(炎熱和干燥有風天氣為三小時)。6.4.5、養(yǎng)護初期,水泥反應較快,需水也多,所以要特別注意在灌筑以后幾天的養(yǎng)護工作。澆水次數(shù)以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潤濕狀態(tài)為宜。養(yǎng)護所用的水與澆制水相同。6.4.6、基礎混凝土拆模經(jīng)監(jiān)理人員檢驗合格后應立即回填土,外露部分應繼續(xù)淋水養(yǎng)護,靠近混凝土的填土部分應保持濕潤。6.4.7、當混凝土澆制完后約48小時,如下表所示,就進行基礎拆模工作,拆模應自上而下,拆模后要對基礎進行認真檢查并做好施工記錄。表8拆模最小養(yǎng)護天數(shù)混凝土強

26、度等 級日平均氣溫()水泥種類+5+10+15+20+25+30C20332222普通水泥C10332222普通水泥6.4.8、拆模前應通知監(jiān)理代表和項目部質(zhì)檢員到現(xiàn)場檢查鑒定,做出合格、不合格或修補的決定。6.4.9、拆模后基礎表面有小蜂窩麻面,但不普遍且深度不大于2mm,可將缺陷處表面打毛洗凈,再用1:21:2.5水泥砂漿抹平。6.4.10、拆模后基礎各項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棱角應不受損壞,表面應光滑,無麻面、蜂窩、露筋等現(xiàn)象。6.5、基礎回填6.5.1、基礎回填時應按每300mm厚分層夯實,并盡量回填到與自然地形相吻合,不得使塔位處成凹狀,以免積水;巖石基坑的回填石與土按3:1摻和后回填

27、夯實;基坑回填后,應在地面堆筑0.30.5米高的防沉土堆,其范圍不小于基坑上口尺寸。6.5.2、施工時塔位如遇有雜填土,必須將其挖出并換好土。6.5.3、基礎地腳螺栓應刷黃油并用塑料袋包裹,綁扎牢固后方可回填。地腳螺栓帽編號后及時回收入庫,待組立鐵塔時使用。6.5.4、在本工程中,為了保護自然環(huán)境,減少水土流失,要求在基坑回填時,盡量恢復原有的自然地貌。6.5.5、鐵塔與基礎連接用地腳螺栓的均需澆制保護帽。6.5.6、需進行護坡、???、排水溝施工的詳見施工圖。7、質(zhì)量保證措施及工藝要求7.1、質(zhì)量保證措施7.1.1、貫徹執(zhí)行公司的質(zhì)量目標和本工程質(zhì)量目標,依據(jù)質(zhì)量體系操作,明確責、權、利關系。

28、7.1.2、加強各級人員的質(zhì)量教育,使質(zhì)量意識在每個人頭腦中根深蒂固。執(zhí)行施工隊自檢,項目部復查,公司抽查的三級質(zhì)量檢查制度。7.1.3、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zhì)量控制,重要工序按關鍵工序卡、停工待檢卡檢驗。7.1.4、分部工程開工前都要給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7.1.5、施工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與設計不符的情況應及時匯報,與設計單位取得聯(lián)系研究解決。7.1.6、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施工方案,如需更改,必須按原審批程序審批。7.2、工藝要求7.2.1、基礎施工應遵守110kV-500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 50233-2005)中土石方及基礎工程部分。7.2.2、基礎施工應遵守國家電力

29、公司輸變電工程達標投產(chǎn)考核評定標準中的要求。7.2.3、鋼筋焊接采用手工電弧焊。鋼筋連接采用搭接焊,搭接焊縫寬應不小于0.7d、高不小于0.3d(d為鋼筋直徑),焊縫應飽滿、無氣孔、咬邊、凹焊、夾渣焊,應是正常魚鱗狀。搭接長度應滿足下表要求:表9搭接方式接頭焊接搭接長度不小于雙面焊接10 d7.2.4、基礎坑的尺寸應符合規(guī)定,坑深的允許偏差為80mm,0。基礎坑底的尺寸允許偏差為50mm,0.8%。7.2.5、基礎坑深度應以設計的施工基面為基準,超深部分應采用C10混凝土或鋪石灌漿處理。7.2.6、排水溝、擋土墻、護坡的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7.2.7、基礎材料必須經(jīng)有資質(zhì)的鑒定單位鑒定合格后方

30、可使用。7.2.8、施工時,砂、石下面用彩條布采取鋪墊措施,防止混入異物。7.2.9、基礎鋼筋嚴格按照施工圖紙加工,綁扎要牢固。7.2.10、模板采用鋼模板,其表面要平整且接縫要嚴密,砼澆制前,模板表面應涂一層廢機油,拆除后應立即將表面殘留的水泥砂漿等清除干凈。7.2.11、地腳螺栓安裝前應除去浮銹,并將螺紋部分加以保護。7.2.12、地腳螺栓的絲扣部分不得進入塔腳板的剪切面。7.2.13、砼澆制的同時,應按規(guī)范要求的檢查次數(shù)檢查坍落度、配比材料用量,并嚴格控制水灰比。 7.2.14、施工時必須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嚴防施工用水、雨水浸入基坑。7.2.15、拆模檢查時混凝土表面平整,無蜂窩、露石、

31、露筋?;A拆模后檢查時,其各部尺寸與設計值的允許偏差,斷面尺寸:立柱及底座0.8%。7.2.16、基坑回填時,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執(zhí)行。嚴禁用淤泥、軟塑土或全部回填碎石,回填后的密實度應達到原狀土密實度的85%及以上。7.2.17、整基基礎回填夯實后檢查時,其各部尺寸與設計值的允許偏差應7.2.18、符合下列規(guī)定:(1)整基基礎中心與中心樁間的位移:24mm(2)地腳螺栓式基礎根開及對角線:±1(3)整基基礎扭轉:1(4)地腳螺栓露出基礎表面高度:±5mm(5)基礎頂面相對高差:5mm(6)同組地腳螺栓中心對立柱中心偏移:8mm7.2.19、質(zhì)量檢查方法(1)、施工質(zhì)量檢驗一般

32、按以下方式進行。質(zhì)量檢驗一般采用三級檢驗制, 施工隊(班)對所施工的單元工程、分項工程進行質(zhì)量檢查;項目部對自己施工段的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進行質(zhì)量檢查;公司對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組織檢查或抽查;(2)、原材料及器材質(zhì)量檢查: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的供料單位職責對廠家提供的材料設備進行質(zhì)量檢查(檢驗),向廠家索取標準與規(guī)程要求的質(zhì)量檢驗項目有關資料,以確認其質(zhì)量合格;有懷疑時應對產(chǎn)品進行抽樣檢驗,以確保供應的材料合格。(3)、施工現(xiàn)場檢查:施工人員在施工安裝前對所使用的原材料及器材的保管期,包裝情況,材料設備的外觀質(zhì)量、規(guī)格、數(shù)量、防護和銹蝕情況應進行檢查,在未證實合格前,不得使用。(4)、現(xiàn)澆鐵

33、塔基礎的質(zhì)量檢查。主柱斷面尺寸:當主柱高度為1m以下時,斷面尺寸檢查主柱的中部,取一個斷面;當主柱高度大于1m時,檢查23的斷面,其位置在主柱的上、下或上、中、下部,檢查時,在同一斷面四個方向量取,取實測寬度最小值與設計值相比較,按下列式計算:斷面寬度誤差率(%)=(實測值-設計值/設計值)%(5)、鋼筋保護層厚度應在混凝土澆注之前檢查??捎娩摮咧苯恿砍瞿0鍍?nèi)側與鋼筋外側的距離。檢查位置通常在主柱模板的上方及底部兩個斷面,每個斷面檢查8個點(每個直角檢查2個點),以最小距離作為依據(jù)。M3M2O2O1M1M4同組地腳螺栓中心對主柱中心偏移的檢查(6)、同組地腳螺栓中心對主柱中心偏移的檢查。用鋼尺

34、量出各邊的中心點M1、M2、M3、M4,用細鐵線分別將M1、M3相連,M2、M4相連相交于O1,O1即為主柱中心,再用細鐵線通過對角地腳螺栓中心連接成兩相交線,交點在主柱面上的投影即為同組地腳中心O2,用鋼尺測量O1O2線段長,即為同組地腳螺栓中心的偏移值,如圖所示:(7)、整基基礎中心與塔中心樁間位移檢查。依上述方法,找出每個主柱上同組地腳螺栓中心O1、O2、O3及O4,以細鐵線連接O1和O3、O2和O4,交點處吊一垂球,測點為基礎中心的N;塔位中心樁即順線路方向輔助樁A、B及橫線路方向輔助樁C、D的交點為O,如下圖所示,用鋼尺量取N至AB的垂直距離為LN即為整基基礎與中心樁間的橫線路方向位

35、移;N至CD線的垂直距離MN為整基基礎與中心樁間的順線路方向位移距離。如圖所示:線路方向A地腳螺栓中心O4O1XMONCDLO3O2XB基礎中心與塔位中心樁間位移檢查(8)、基礎根開的偏差。根開的偏差即相鄰兩個主柱同組地腳螺栓中心之間的水平距離。如上圖中的X值,如兩基礎為等高,可直接量取,如為不等高基礎,則先量取其斜距,再用經(jīng)緯儀測出高差,計算半根開的實測值,然后與設計值比較,計算其誤差。(9)、基礎頂面的相對高差檢查。等高的直線鐵塔基礎,經(jīng)緯儀安平在塔位中心樁,立塔尺在四個主處,水平旋轉望遠鏡讀出四個塔尺數(shù),以最小值為0,其它讀數(shù)減最小值,得出每個主柱頂面的相對高差;對于不等高基礎,經(jīng)緯儀應

36、選擇適當?shù)奈恢冒财?,盡量做到經(jīng)緯儀不變換位置能讀出四個主柱面的塔尺數(shù),然后與設計值比較計算。轉角塔基礎,測量基礎頂面高差值時應減去施工預留偏差值。O1O2O3O4MNPQA4123整基基礎扭轉的檢查(10)、整基基礎扭轉的檢查。首先定出每個立柱上同組地腳螺栓中心的中心O1、O2、O3、O4,然后用細鐵線連接O1O2、O2O3、O3O4、O4O1,并用鋼尺定出O1O2、O2O3、O3O4、O4O1的中心點M、N、P及Q,將經(jīng)緯儀安于塔位中心樁,調(diào)整望遠鏡對準順線路中心線方向的輔助樁,固定水平盤為0,然后旋轉望遠鏡對準Q點,讀水平角的度數(shù)4,同理讀出其它角3、2、1,計算四個水平角的平均值,即為整

37、基基礎的扭轉值,如圖所示:8、安全保證措施及注意事項8.1、安全保證措施8.1.1、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chǎn)方針,貫徹執(zhí)行電力建設安全健康與環(huán)境管理工作規(guī)定、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guī)程、安全生產(chǎn)工作規(guī)定的要求。8.1.2、貫徹執(zhí)行公司的職業(yè)安全健康和環(huán)境管理體系。8.1.3、繼續(xù)執(zhí)行全面安全管理,加強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安全控制。項目部按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有隊長、專職安全員和施工技術員參加的安全會議,檢查了解本施工段各施工項目和各工種、工序作業(yè)的安全情況,提出改進措施,布置、指導隊中的安全工作。各施工隊要堅持施工作業(yè)票制度及每周的安全活動日活動,做到有內(nèi)容、有目的、有記錄。8.1

38、.4、項目部安全委員會應堅持安全檢查制度,消除隱患。8.1.5、審定后的措施必須向該項目施工的全體人員進行交底,并履行全員簽字手續(xù)。8.1.6、一切施工活動必須按照施工作業(yè)指導書的要求進行。8.1.7、施工用各種機械、工器具要認真進行檢查維護,帶病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器具,嚴禁使用。8.1.8、交通、機械安全管理除按照部頒管理規(guī)定實施安全管理外,并嚴格執(zhí)行交通、公安部門的有關規(guī)定。8.1.9、建立文明施工組織機構,創(chuàng)造文明施工環(huán)境。8.2、安全注意事項8.2.1、土石方工程施工中安全注意事項8.2.1.1、人工清理、撬挖土石方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先清理上山坡浮動土石。(2)嚴禁上、下坡同時撬

39、挖。(3)土石滾落下方不得有人,并設專人警戒。(4)施工人員之間保持適當距離。8.2.1.2、人工開挖基坑時,應事先清除坑口附近的浮石;向坑外拋扔土石時,應防止土石回落傷人。8.2.1.3、降基面塔位被開方上側的土石體,應留有一定的安全坡度,粘土類按1:0.4放坡,中等風化巖石按1:0.2放坡;開挖基坑時,坑壁應留有適當?shù)陌踩露?。一般土坑開挖的坑壁應留坡度大小見下表:表10土壤分類砂土、礫土、淤泥砂質(zhì)粘土粘土、黃土堅土巖石安全坡度系數(shù)0.750.50.30.1508.2.1.4、基坑開挖后,坑邊1m以內(nèi)不得堆積土方,以防坑壁受重壓而塌方。8.2.1.5、坑底面積超過2時,可由2人同時挖掘,但

40、不得面對面作業(yè)。8.2.1.6、施工人員不得向坑內(nèi)或坑外拋擲工器具,必須可靠傳遞或繩索吊送。8.2.1.7、施工人員不得在坑內(nèi)休息。8.2.1.8、當基坑較深時,必須設置攀爬繩梯。8.2.1.9、鋼筋綁扎支立模板過程中安全注意事項8.2.1.10、鋼筋籠在抬運或就位過程中要相互配合,以防發(fā)生變形致鋼筋彈傷人。8.2.1.11、模板應用繩索和木杠滑入坑內(nèi),不得拋擲。8.2.1.12、對于大型基礎的地腳螺栓,固定地腳螺栓的方木必須有足夠的強度。8.2.1.13、模板的支承應使用槽鋼或方木。8.2.1.14、采用混凝土預制塊做承力支柱時,不應多塊疊迭。8.2.1.15、模板支撐應牢固,并應對稱布置;

41、高出坑口的加高立柱模板應有防止傾覆的措施。8.2.1.16、坑口邊緣不得堆放材料和工具。8.2.1.17、施工人員不得在支撐木上走動。8.2.1.18、施工人員不得拋擲工器具,必須可靠傳遞或用繩索吊送。8.2.1.19、施工人員應沿坑壁上下基坑;當基坑較深時,必須設置攀爬繩梯。8.2.1.20、鋼筋綁扎支立模板過程中主要危險作業(yè)點8.2.1.21、鋼筋綁扎支立模板過程中主要危險作業(yè)點是在支撐木上走動。嚴禁在支撐木上走動,支撐木牢固與否不可靠,容易松脫滑落。8.2.1.22、針對此危險作業(yè)點,特制定以下措施:(1)施工人員須正確佩戴安全帽。(2)坑上設置安全監(jiān)護人。(3)施工人員綁筋支模時,不得

42、在支撐木上踩踏或借力,應站在牢固可靠的地方操作。(4)施工人員傳遞模板、鋼筋或工器具時,不得在支撐木上踩踏或借力。(5)施工人員上下基坑時,不得在支撐木上踩踏或借力。8.2.2、混凝土澆制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8.2.2.1、坑口邊緣0.8m以內(nèi)不得堆放材料和工具。8.2.2.2、澆制混凝土時,必須聽從坑內(nèi)振搗人員的指揮。8.2.2.3、振搗人員不得在模板或撐木上走動。8.2.2.4、下料及檢查基礎尺寸人員不得在模板支撐上或在易塌落的坑邊走動。8.2.2.5、用手推車運送混凝土時,倒料平臺口應設擋車措施;倒料時嚴禁撒把。8.2.2.6、在地面泥濘處或雨后進行施工時,為防止施工人員滑倒,對抬運集料

43、的人行道路應采取防滑措施,如墊草袋、木板或稻草等。8.2.2.7、利用手推車運材料和混凝土時,車行的路面應平整,地面泥濘處應墊木板等。8.2.2.8、攪拌機應設置在平整堅實的地基上。裝設好后應由前后支架承力,不得以輪胎代替支架。8.2.2.9、攪拌機在運轉時,嚴禁將工具伸入滾筒內(nèi)扒料。加料斗升起時,料斗下方不得有人。8.2.2.10、機電設備使用前應全面檢查,確認機電裝置完整、絕緣良好、接地可靠。8.2.2.11、各種機械的操作人員必須由經(jīng)有關部門考試合格取證后擔任;帶電機械的操作必須執(zhí)行有關電氣安全使用的規(guī)定。8.2.2.12、混凝土澆制過程中主要危險作業(yè)點針對此危險點,特制定以下措施:(1

44、)坑上設安全監(jiān)護人。(2)施工人員正確佩戴安全帽。(3)用手推車運送混凝土時,倒料平臺口應設擋車措施;倒料時嚴禁撒把。(4)澆制混凝土時,必須聽從坑內(nèi)振搗人員的指揮,不得任意拋扔,以防石塊傷人和水泥濺入眼中。(5)振搗人員上下基坑或在基坑內(nèi)變動工作位置時,不得在支撐木和橫木上行走。(6)振搗人員在坑下作業(yè)時應穿膠鞋。(7)使用插入式振搗器進行振搗時,應用雙手操作。(8)振搗器應使用絕緣良好的電源線,振搗器運轉過熱或暫停工作時,應將電源切斷。8.2.2.13、攪拌機、發(fā)電機的操作是主要危險作業(yè)點因此要求:(1)攪拌機、發(fā)電機操作人員必須經(jīng)有關部門考試合格取證后,方可擔任。(2)攪拌機、發(fā)電機須專

45、人操作,其他人無權操作。(3)攪拌機操作人員時刻掌握攪拌機的工作狀態(tài)。攪拌機在運轉時,嚴禁將工具伸入滾筒內(nèi)扒料。加料斗升起時,料斗下方不得有人。(4)攪拌機放置平穩(wěn),應由前后支架承力,且支墊牢固,以免運轉時走動。(5)正確使用配電箱,做到一機一閘一保護。8.2.2.14、駕車人員應熟悉道路狀況和裝載物件的特性;裝載物件綁扎牢固后方可行車。8.2.2.15、嚴禁非司機人員開車,嚴禁酒后開車。8.2.2.16、嚴禁乘車人員坐在汽車馬槽上,通過低壓線路、通訊線、彎頸樹等時要特別注意。乘車過程中,應設專人監(jiān)護。8.2.2.17、山地車輛運輸,必須事先調(diào)查熟悉路況,確保運輸安全。8.2.2.18、雷雨天

46、氣,嚴禁在危險山洞和大樹下避雨。8.2.2.19、河流、水庫較多,防止發(fā)生溺水事故。8.2.2.20、在有毒蛇、野獸、毒蜂的地區(qū)施工或外出時,應攜帶必要的保衛(wèi)器械、防護用具及藥品。8.2.2.21、在施工中應防止誤踩深溝、陷井;施工人員不得單獨遠離作業(yè)場所;作業(yè)完畢,施工負責人應清點人數(shù)。8.2.2.22、施工現(xiàn)場原材料堆放整齊,施工用器材、設備布局合理,施工臨時用電架設安全、可靠。8.2.2.23、現(xiàn)場倉庫清潔、整齊、帳、卡、物相符。8.2.2.24、分部分項工程每個施工點施工完畢后,無施工遺留物,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9、環(huán)保施工措施9.1、在項目部組織領導下,依靠環(huán)境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47、實現(xiàn)環(huán)境管理體系目標。9.2、對參加施工的人員進行環(huán)保教育,做到人人自覺保護環(huán)境。9.3、盡量減少塔位的降基量,減少植被的破壞。保護塔基環(huán)境是維護線路安全運行的基本保證因素,因此在基礎施工中必須重視塔基及其附近的環(huán)境保護。9.4、基礎坑挖出的土應堆放在規(guī)定位置,回填后多余的應堆在凹陷處并夯實。嚴禁向塔位及接地溝的坡下方隨意棄土,并不準將棄土堆于農(nóng)田內(nèi)。9.5、為了保護環(huán)境和保護基礎的穩(wěn)定,在山坡地帶可將棄土裝入編織袋有序分層地疊放于基坑坡下側,避免棄土被雨水沖刷流失。9.6、修建或拓寬臨時運輸?shù)缆返耐潦綉钣谝粋炔⒑粚?,不得任其流失?.7、現(xiàn)場施工臨時設置的土坎、水溝、孔洞等必須按原地形地

48、貌進行填埋、夯實,使其恢復原貌。9.8、基坑回填應按規(guī)范要求分層夯實,并留有足夠的防沉層。9.9、堆放材料應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選擇合理布置方案,力求占地最少,搬運距離最近,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最小。9.10、在農(nóng)田中堆放砂石料時,應使用彩條布在地面襯墊,避免砂石撒落在田內(nèi)。9.11、施工現(xiàn)場應做到工完料凈。對現(xiàn)場剩余的砂石料應運至其他樁號使用,或者與土摻合后回填至坑內(nèi)。對剩余的水泥必須運回材料站。9.12、現(xiàn)場廢棄的編織袋、塑料制品、線繩等雜物,不許亂丟,應及時清理、回收,使施工現(xiàn)場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9.13、在林區(qū)的工地小運輸,只準拓寬原有人行通道,不許修建新的道路,以盡量避免砍伐林木。9.14、

49、合理修筑運輸?shù)缆?,使之成為運行維護道路。9.15、嚴禁在林區(qū)、果園吸煙,施工現(xiàn)場設立禁煙標志。在林區(qū)或草地施工應注意防火,盡量不使用明火。工作時劃定工作范圍,由專人負責監(jiān)督,人員離場時,不得留有明火和暗火。9.16、嚴格按設計及規(guī)程規(guī)定,砍伐通道林木和拆遷房屋,盡量少砍少拆,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9.17、在施工中若遇到文物古跡、古建筑、古樹、奇樹等應采取保護措施并及時報告業(yè)主和有關部門,確定是否保留。9.18、在施工現(xiàn)場留宿人員,不得亂丟廢棄物,不應隨地大小便,不應有大的喧鬧,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以保護環(huán)境的衛(wèi)生和安靜?;A分坑找正示意圖L1K1O中心樁K2E1E2L2D1D2階梯式基礎分坑找正示意圖第

50、 27 頁 基礎施工分坑找正數(shù)據(jù)表桿號塔 型呼高中心樁降基基礎型式基礎半根開坑 寬K1K2二模斷面E1E2立柱斷面L1L2地腳螺栓根開D1D2地腳螺栓外露值#31A3-J115大板基礎22228444512211621600427420118003708257724033122973335#41A3-J215大板基礎2220874053329481500420020799003776250324033092970335#51A3-ZMK45-1.5大板基礎340912381658930531700602336199005457418520049624680330#61A3-ZMK39-1.0階

51、梯基礎38582500722436881700665842549006092482020055975315330#71A3-ZM124階梯基礎20901900429916121100373421785003309260216030692843300#81A3-J118-1.5階梯基礎25212800554515851600469724348004131300024037353396335#91A3-ZM330階梯基礎28422300564623931500508029597004514352416041323906300#101A3-J218-0.5階梯基礎25203100575613721500462425039004200292724037343394335#111A3-ZM115-1.0階梯基礎1550190035368491100297014145002546183816023052079300#121A3-ZM336-3.0階梯基礎32622300624029871500567435537005108411816047264500300#131A3-ZM218-1.0階梯基礎170022003960849140033941414600282819801602517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