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第一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和其他一些常見的多邊形的特征,并在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對“圖形與幾何”的認識由二維的立方圖形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對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和空間觀念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進一步學習圓柱和圓錐等其他立方體圖形的重要基礎。學情分析: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到了大量的立方體實物,具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本單元知識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對事物的特征的抽象和歸納,讓學生逐步建立空間圖形的概念;通過
2、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進一步認識和學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立體圖形。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長)的含義;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能根據(jù)展開圖想象出相應的正方體或長方體。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知道常用的體積(容積)單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升)、1立方厘米(亳升)的空間觀念,會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3、使學生聯(lián)系具體的問題情境,公歷觀察、操作、比較、分析、歸納、類比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相關的簡
3、單實際問題。4、使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觀察與操作、抽象與概括、歸納和類比、猜想與驗證等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增強空間觀念。5、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形體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覺數(shù)學的學習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根據(jù)需要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概念的建立、體積和容積的區(qū)別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時安排:9課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1)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學第12頁的例1、例2,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第15題。學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學生
4、接觸到了大量的立方體實物,具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本單元知識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對事物的特征的抽象和歸納,讓學生逐步建立空間圖形的概念。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教學難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教法學法操作法、合作交流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準備長方體模型、框架,課件、長方體形狀的紙盒、多媒體課件等教 學 程 序個 性 修 改一、聯(lián)系實
5、際、導入新課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平面圖形)。 今天我們學習立體圖形。 像墨水瓶、罐頭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臺燈罩,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出示這組物體的課件)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里面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1、認識長方體學生仔細觀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生活中還有什么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和正方體。師:說說你見過的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2、師拿一個長方體的紙盒讓學生觀察: 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從不同角度看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長方體有多少條棱
6、?量出每條棱的長度,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師:因為最多可以看到三個面,所以我們可以這樣來畫長方體。教師板演畫法。3、出示用細木條(或鐵絲)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長方體框架,觀察一下: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通過觀察得出: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零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4組 。引導學生總結出上面的兩個問題,并回答。 4、選擇一個長方體實物,說說長方體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長、寬、高。三、認識正方體1、出示例2 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學生自主觀
7、察思考,并在小組里交流。2、選擇一個正方體實物,說說它的特征,量出它的棱長。3、比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特征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呢?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匯報。比較長方體、正方體各自的特征,說說哪些相同的,哪些不同。三、鞏固應用1、做練習一第1題。讓學生思考:第三個圖形有什么特別之處。你是怎樣知道的?先獨自說一說,再同桌互說,最后說第三個圖形有什么特別之處,怎樣知道的。先獨自說一說,再全班交流。2、做練習二第2題。3、做練習一第3題。4、做練習一第4題。判斷出擺出的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指一下長、寬、高(或棱長)的位置,再說說分別是多少厘米。先讓學生判斷出擺出的是長方體還是正方
8、體,互相指一下長、寬、高(或棱長)的位置,再說說分別長度。5、做練習一第5題。四、全課總結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板書設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教學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學生初步掌握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特征,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學第3頁的例3以及“試一試”,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第6、7、8、9題。學情分析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到了大量的立方體實物,具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本單元知識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對事物的
9、特征的抽象和歸納,讓學生逐步建立空間圖形的概念。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側面展開圖。強化對長方體面和棱特征的認識。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側面展開圖。教學難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側面展開圖。教法學法操作法、合作交流法。教學準備長、正方體模型、課件、長、正方體形狀的紙盒、多媒體課件等教 學 程 序個 性 修 改一、復習特征、導入新課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誰能對著模型再來介紹一下? 4厘米4厘米4厘米(1)正方體的底面面積是( )平方厘米學生上講臺,做小老師,拿著
10、長方體、正方體的模型介紹各自的特征。(2)要焊接一個長方體框架長10厘米、寬8厘米,高4厘米,一共需要多少鐵絲?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除了同學們說的這些,長方體和正方體還有什么特征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來進行學習。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認識正方體的展開圖1、出示正方體紙盒:師:你能夠沿著這個正方體的棱把這個正方體紙盒剪開嗎?要求:剪的時候要沿著沿著棱剪,并且各個面要互相聯(lián)在一起。認識正方體的展開圖2、學生沿著這個正方體的棱把這個正方體紙盒剪一剪,并在小組里交流。3、學生再自主嘗試其他的剪法,通過把展開圖再復原成立體圖,以及進一步展開、復原的操作,從而學生逐步熟悉正方體的展開圖中的位置。認識長方
11、體的展開圖1、 這個長方體紙盒你也能夠沿著棱把它剪開嗎?學生根據(jù)剛才展開正方體的步驟,獨立操作展開,再看看長方體的展開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觀察交流。追問:你能從展開圖中找到3組相對的面嗎?2、長方體的展開圖,想想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最后找一找三組相對的面!三、指導完成“練一練”1、完成“練一練”第1題學生具體說說思考的過程。2、完成“練一練”第2題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再動手操作進行驗證。四、鞏固應用1、完成練習一第6題學生小組交流,獨立操作驗證。2、完成練習一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說說自己連現(xiàn)實的思考過程。3學有余力時可完成思考題思考:要圍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需要幾張硬紙
12、片,這幾張硬紙片的形狀的大小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思考,并通過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五、作業(yè)布置練習一第8、9題。六、全課總結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板書設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展示不同的剪法教學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側面展開圖。強化對長方體面和棱特征的認識。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1)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學第6頁的例4,以及相應的“試一試”,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二第15題。學情分析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含
13、義和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數(shù)學思考。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法學法操作法、講解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學準備長方體模型、框架,課件、長方體形狀的紙盒等教 學 程 序個 性 修 改一、復習導入談話:前兩節(jié)課我們探索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
14、這幾個面之際有什么關系?他們可以分為幾組?正方體呢?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二、自主探究1、 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1)出示問題:如果告訴你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你能算出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嗎?追問: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與這個長方體各個面有什么關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2)啟發(fā):請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模型思考,根據(jù)長方體的特征,可以怎樣計算這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學生思考老師的問題,并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明確: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就可以了,從而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3)比較小結:這兩種方法都反映了長方體的什么特征?你認為計
15、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時,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要根據(jù)長寬高正確找出3組面中相關的長和寬)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是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板書。(4)提出要求:用這兩種方法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都是可以的,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果。2、探究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談話:根據(jù)長方體的特征,我們解決了做一個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的問題,如果紙盒是正方形的你還會解決同樣的問題嗎?學生獨立嘗試解答,組織交流反饋,提醒學生根據(jù)正方體的特征進行思考。3、揭示表面積的含義談話才我們剛才我們在求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紙板的問題時,都算出了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
16、叫做它的表面積。三、鞏固應用1、做“練一練”學生獨立計算,再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列式和題中的直觀圖具體說明思考的過程。2、做練習二第1題學生看圖填空,再同桌互相說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并核對相應的面積計算是否正確。3、練習二第2題獨立完成4、做練習二第5題學生根據(jù)表中列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判斷,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并將結果填入表中。最后比較求長方體的表面積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過程和方法,說說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各要注意什么?四、作業(yè)布置練習二第3、4題。五、全課總結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怎樣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lián)系?板書設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
17、積(1)長方體(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解法1:6×5×2+6×4×2+5×4×2解法2:(6×5+6×4+5×4)×2教學反思通過本節(jié)音課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數(shù)學思考。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2)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學第7頁的例5,完成相應的“練一練”和練習二第610題。學情分析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到了大量的立方體實物,具有豐富的感性認
18、識,本單元知識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對事物的特征的抽象和歸納,讓學生逐步建立空間圖形的概念;通過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進一步認識和學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立體圖形。教學目標1、進一步鞏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含義和計算方法,能根據(jù)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數(shù)學思考。3、密切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重點能根據(jù)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能根據(jù)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法學法講解法、歸納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學準備長方體正方體模型、課件等。教 學 程 序個 性 修 改一
19、、復習舊知、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誰能說說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提問:長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正方體呢?一個長方體紙盒,長30厘米,寬20厘米,高15厘米。做這個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學生自己讀題,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獨立解答。二、探究新知1、課件出示例5:啟發(fā)思考:要求制作這個魚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實際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樣計算呢?學生讀題,并思考制作這個魚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實際上就是求什么?再想想怎樣計算,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選擇一種想法算出結果。集體交流訂正。2、出示練一練第1題思考:這張的商標紙的面積就是那幾個面積的面
20、積之和?明確就是求側面積。學生讀題后思考求這張的商標紙的面積就是那幾個面積的面積之和,也就是求側面積,然后再獨立完成,集體訂正。三、鞏固應用1、練一練第1題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集體交流,說說怎樣想的。2、完成練習二第6題啟發(fā)思考:解答這個問題是求那幾個面的面積之和?根據(jù)給出的條件,這幾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3、完成練習二第7題學生自己讀題,先獨立解答,再集體訂正。4、完成練習二第8題學生觀察教室,說說如果要給教室進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積?再結合題目進行解答5、完成練習二第9題思考:求五級臺階占地多少平方米實際上就是求什么?求鋪瓷磚的面積實際上就是求什么?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 你
21、學會了哪些知識?你覺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些什么?板書設計長方體與正方體表面積(2)解法1:5×3+5×3.5×2+3×3.5×2解法2:(5×3+5×3.5+3×3.5)×25×3教學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含義和計算方法,能根據(jù)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內容體積和體積單位(1)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學第1011頁的例6、例7及相應的“試一試”,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三14題。學情分析學生在四年級上冊已
22、經初步認識了升和和毫升這兩個單位,這是學生理解、掌握體積和容積的概念,再教學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基礎。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數(shù)學思考。3、使學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立體圖形的興趣。教學重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教學難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教學準備大小不同的水果、玻璃杯等教 學 程 序個 性 修 改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談話:同學們,前幾節(jié)課我們認識立體圖形,大家都掌握得不錯。這節(jié)課老師想和大家一起進行幾個小實驗,考考大家的眼力,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讓我們來試試看。二
23、、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認識體積1、學習例6(1)教師出示一個空杯,給空杯倒?jié)M水。再出示一個同樣的空杯:這兩個杯子同樣大,裝的水也是一樣多嗎?教師往空杯中裝入一個桃,將滿杯的水往裝桃的杯中倒,直至倒?jié)M。問:杯子中為什么會剩下一些水呢?(2)教師出示兩個水果,分別裝入兩個空杯,倒?jié)M水。你覺得倒入幾號杯里的水多?為什么?將兩個杯中的水果取出,以驗證哪個背的水多。(3)出示大小不同的三個水果,分別裝入三個空杯,倒?jié)M水。思考:這三個水果,哪一個占的空間大?把它們放在同樣的杯子里,在倒?jié)M水,哪個杯子里水占的空間大?(4)師指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 追問:你能舉例比較兩個物體的體
24、積嗎?認識容積學習例7(1)出示兩盒書師:你們看,書的體積大,也就是書盒所能容納的書的體積大。這個書盒就是一個容積。我們把“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容器的容積”( 板書:容積)追問:這兩個書盒,誰的容積大一些?為什么?(2)試一試下面那個玻璃杯的容積大一些,你能想辦法比一比嗎?師:什么是玻璃杯的容積,你能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三、鞏固應用1、完成練一練第1題思考:溢出的水的體積分別相當于哪個物體的體積。借助示意圖,先由學生進行直接判斷,再通過操作演示驗證。2、完成練一練第2題3、完成練習三第1題4、完成練習三第2題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說說三堆餅干的體積為什么相等。5、完成練習三第
25、3題6、完成練習四第4題學生說說體積和容積分別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回答問題,集體交流。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你覺得這節(jié)課哪些地方值得大家注意?板書設計體積和容積單位的意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就叫做物體的體積。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容器的容積。教學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數(shù)學思考。教學內容體積和體積單位(2)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學第1213頁的例8,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三510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有了認識體積的經驗,且四年級上冊對容積的概念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
26、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體積單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大小的觀念。2、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教學重點認識體積單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大小的觀念。教學難點認識體積單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大小的觀念。教法學法操作法、感知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學準備正方體(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模型等教 學 程 序個 性 修 改一、復習導入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容積,誰能說一說什么是體積,什么是容積?學生說說,全班交流。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1、比較體積(1)出示如例8的長方體和正
27、方體紙盒:你能說說什么是它們的體積嗎?觀察這兩個圖形,你知道他們哪個的體積大嗎?學生回答,并觀察這兩個圖形。學生猜測,。當學生有爭議時,并思考:我們學習平面圖形時,是怎樣比較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嗎?突出:可一想把它們分割成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再進行比較。小結:為了準確測量或計量體積的大小,要用同樣大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我們已經知道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你能根據(jù)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體積單位嗎?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逐次板書:常用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隨板書出示相應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認識立方厘米、立方分米板書: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
28、立方厘米。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學生取出自己帶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觀察它們的形狀、大小,量一量它們的棱長各是多少。學生閉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體積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體積有多大,身邊什么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認識立方米。教師用棱長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大。(3)說明:升和毫升也是體積單位。不過它是用來計量液體的體積的。直觀演示:1平方分米就等于1升。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學生根據(jù)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個怎樣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三、鞏固應用1、完成練一練同桌互相說說,集體交流。
29、2、完成練習三第5題學生說說三個圖形分別表示什么單位,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3、完成練習三第6題學生自己數(shù)一數(shù),集體交流。4、成練習五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四、作業(yè)布置練習三第8、9、10題。五、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體積(容積)單位物體所含多少個體積單位,體積就是多少教學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1)蘇教版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第1617頁的例8、例9,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四13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了體積(體積)的意義和常用體積(容積)。教
30、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猜想、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教法學法講解法、合作交流法,練習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 學 程 序個 性 修 改一、以舊引新。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誰能對著模型再來介紹一下?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
31、位今天我們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課題)學生回答。(指名說說,全班交流補充。)二、探究新知1、通過操作、觀察、猜想來認識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師: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長方體,要求四人小組內每人擺出的長方體各不相同。師:將擺出的長方體放在桌上,并編號。請同學們說一說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將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依次記錄在表格中。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將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依次記錄在表格中。引導學生依次去數(shù)每個長方體中包含的小長方體的個數(shù),并記錄在表格中。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核對填寫的結果是否正確,說一說是怎樣數(shù)出它們所包含的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
32、的。問:觀察表格中的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以及它們的體積,再聯(lián)系剛才數(shù)出它們體積的過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交流后發(fā)言。(對那些說出長方體的體積是它的長、寬、高的乘積的同學給予肯定和表揚。)師:通過剛才的操作和討論,我們想一想,長方體的體積是不是它的長、寬、高的乘積呢?學生看圖想一想,根據(jù)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來思考。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個長方體,問: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這三個長方體,各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學生討論:怎樣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一共要用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師:擺出的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33、這個結果與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樣嗎?學生根據(jù)剛才的操作,歸納得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2、驗證、交流后歸納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及字母公式。通過剛才操作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同學們能說一說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嗎?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通過交流得出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問: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長、寬、高(出示如教材所示的長方體的直觀圖),你能用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嗎?學生根據(jù)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歸納得出長方體的字母公式。3、根據(jù)正方體與長方體之間的聯(lián)系,得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交流得出:V=abh.師:正方體的棱長有什么特點?你
34、能直接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交流得出: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學生說一說正方體的棱長的特點,并直接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學生打開課本第16頁看一看,閱讀后說說正方體體積的字母公式。重點理解的含義,進一步明確的讀法、寫法。做“試一試”。學生說一說先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再獨立計算。三、鞏固練習。1、做“練一練”。學生先說說幾個式子表示的意思,再計算得數(shù)。2、做練習四第2題先讓學生先說說為什么要從里面量車廂的長、寬、高,再讓學生列式解答。3、課堂作業(yè):做練習四第1、2題。獨立解答,集體講評。四、評價總結。誰愿意總結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
35、哪些知識?你們的收獲是什么?還有哪些疑問?板書設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Va×b×h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Va×a×a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猜想、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2)蘇教版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第18頁的例11,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四48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長方體和正方體的
36、統(tǒng)一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進一步認識兩種幾何體的基本特征及它們之間的關系。2、使學生會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讓學生知道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在兩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勇超先賢的信心和決心。教學重點會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探索和理解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教法學法激趣法、講解法、小組交流法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 學 程 序個 性 修 改一、情景激情。師:西漢末年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編撰了一本不朽的傳世名著九章算術。這本書共九章,其中一章叫商功章,它收集的都是一些有關體積計算
37、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積尺?!本褪钦f,先用邊長乘邊長得底面積,再乘高就得到長方體的體積。學生感受中國數(shù)學的悠久文化。說一說看完這段敘述,想到什么?(學生的回答會是多角度的。如,有的會從數(shù)學本身的角度出發(fā),想到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有的會感受到數(shù)學是一種悠久的文化;有的會感受到數(shù)學是有的會仰慕祖先的睿智。)二、探究新知1、理解“底面”、“底面積”的含義。師:一個長方體的6個面中,任何一個面都可以做底面,不一定要以水平放置的面做底面。應根據(jù)問題中的需要來決定,哪一個面利于問題的解決,就確定那個面為底面。學生弄清“底面”、“底面積”的含義
38、。(學生指出圖中哪一個面是底面,說說這個底面積怎樣求。學生回答后,在課件上將這個底面涂上顏色。)總結算法:底面積長×寬邊長×邊長。2、總結、歸納長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問:古代數(shù)學家是怎樣計算長方體體積的?學生思考:底面積相當于原來公式中的哪一部分?為什么可以這樣替換?引導學生對照兩個公式,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及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認識到古人和今人計算長方體體積的方法是一致的,兩個公式可以寫成如下形式: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39、160; 底面積×高3、總結、歸納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推出正方體體積的另一種計算方法。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底面積
40、215; 高問:這兩個公式能統(tǒng)一起來嗎?學生可尋求其他的思考方法(如利用正方體與長方體之間的聯(lián)系:將長方體的高減少到和底面邊長相等時,這個長方體就變成了一個最大的正方體。),得出正方體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寫上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的統(tǒng)一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來。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學生對照兩個公式,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及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認識到古人和今人計算長方體體積的方法是一致的。三、鞏固練習。1做“練一練”第1、2、3題。學生獨立完成。2、練習四第5題。學生可借助教室內的柜子、講臺等實物理解占地面積的含義。3、練習四第5題。課件展示:從里面量,
41、再獨立完成。4、練習六第8題。課件展示后讓學生獨立作業(yè),集體訂正。5、布置作業(yè):練習六的第3、6、7題。四、評價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受到了那些啟發(fā)?板書設計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教學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使學生會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內容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1)蘇教版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P19-22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有面積單位的概念,從面積引入體積單位,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
42、000的道理。2、會應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3、會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根據(jù)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教學難點歸納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的方法。教法學法講解法、練習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 學 程 序個 性 修 改一、復習導入。師: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導出來的?請畫在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上。師:展示學生的推導過程,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圖將邊長1分米的正方體紙盒畫上100個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來。學生6人一組,回憶并再次經歷1平
43、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導過程。請12名學生代表他們的小組上臺述說。師:猜猜看,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你能用怎樣的方法推導出來?要求每個小組將推出來的結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紙盒表示出來。學生6人一組,進行探索、推導。教師巡視各組情況并進行指導:讓每個學生在1平方分米的紙上畫出100個小格,然后貼在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盒塊的6個面上。這樣,就得到一個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數(shù)學模型。2、推導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教師用課件動態(tài)展示將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分割成1000個棱長1立方厘米的過程,并在示意圖下醒目地寫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問: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
44、立方分米嗎?學生獨立思考。(可提示:在腦子里想一個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再將這個正方體分割成棱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體,想想可分割多少個?)教師用課件顯示出來(或寫在黑板上)。學生在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總結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4、構建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的計量系統(tǒng)。師:你學過哪些體積單位?請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把它排列出來,然后說出每個體積單位的相鄰單位。學生觀察,并想一想: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想好后在書上填空。師:長度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長度的;面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表面大小的;體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所占空間大小的。學生說
45、一說,所學的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各有哪些,它們分別是計量物體的什么的?問: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相同嗎?學生回答后將書上第21頁上的表格填完整,集體訂正。三、鞏固練習。1做“練一練”。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指名說說換算思路。2、練習四第10題。3、練習四第11題。引導學生歸納將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相鄰的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的一般方法。學生說說面積單位換算與體積單位換算的區(qū)別。四、評價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會應用體積之間的進率進行體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板書設計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1)1
46、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教學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使學生會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內容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2)蘇教版國標本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P21-22。學情分析在本學期,學生已經認識了容積單位,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容積單位概念。教學目標1、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信心。教學重點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
47、問題。教法學法講解法、練習法、合作交流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 學 程 序個 性 修 改一、問題導入。單位互化的基礎練習。1、做練習四的第13題。問:每堆木塊的體積與它右邊的容器有什么關系?知道了一個容器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能推算出它能盛多少毫升水嗎?學生獨立思考,再學生看圖算出兩堆木塊的體積。學生獨立作業(yè)。2、做練習四的第12題。師:提醒學生認真審題。訂正時,請學生說一說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學生獨立完成。3、做練習四的第14題。交流時引導學生注意每一個計算結果的單位寫得是否正確。4、做練習四的第15題。師:引導學生說說怎樣想的。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5、做練習四的第18題。
48、師:花壇的占地面積就是這個花壇的底面積;求填滿這個花壇大約需要多少土,就是求花壇的容積;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條,就是求這個花壇的側面積。學生讀題后,先集體進行分析,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三、拓展延伸。師:引導學生說說從里面量的數(shù)據(jù)和從外面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有什么關系。1、消防隊砌一面長6米,寬0.25米,高2米的訓練墻。如果每立方米用磚520塊,有3000塊磚夠不夠用?學生認真讀題,分析題里的條件后獨立解答。集體講評。(如果有困難,和同桌或老師共同討論解決。)2、有兩個長方體的水缸,甲缸長3分米,寬和高都是2分米,乙缸長4分米,寬2分米,里面的水深1.5分米,現(xiàn)在把乙缸的水倒入甲缸,水在甲缸里深幾
49、分米?3、課后作業(yè):測量自己家中一件長方體(或正方體)型的物體,算一算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四、評價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你覺得那些地方值得我們引起注意?板書設計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2)1、消防隊砌一面長6米,寬0.25米,高2米的訓練墻。如果每立方米用磚520塊,有3000塊磚夠不夠用?2、有兩個長方體的水缸,甲缸長3分米,寬和高都是2分米,乙缸長4分米,寬2分米,里面的水深1.5分米,現(xiàn)在把乙缸的水倒入甲缸,水在甲缸里深幾分米?教學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學生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整理與復習(1)蘇教版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
50、P23、24。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對本單元的知識有了初步的理解,通過整理和復習,加深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學目標1、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梳理本單元的主要知識點,進一步完善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知結構。2、通過練習鞏固本單元所學的最基礎的知識,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3、引導學生學會有條理的反思和羅列知識內容,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點梳理和鞏固本單元所學的最基礎的知識。教學難點有條理的羅列知識和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教法學法講解法、合作交流法,練習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 學 程 序個 性 修 改一、課前預習。師布置學生預習書P23問題:1.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哪些特征?有什
51、么聯(lián)系?2.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分別是什么?常用的體積(或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3怎樣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解決有關表面積的實際問題要注意什么?4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與它有什么聯(lián)系?二、整理完善。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選擇最優(yōu)小組匯報:學了哪些知識?經過怎樣過程?解決怎樣問題? 相機歸納展示知識圖表。(略)學生圍繞問題交流,既要大膽說,又要會傾聽。三、反饋練習。1.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1)出示書P23T1.問:上面各個形體是正方體還是長方體?你是怎樣判斷的? (2)問:長方體有些什么特征呢?教師直觀演示:出示一個長方體,上下面(紅
52、色)、前后面(藍色)、左右面(黃色),并使畫面上下、前后、左右移動,接著微機顯示12條棱、8個頂點,使學生觀察長方體的特征。 (3)把這個長方體怎樣變化可以得到正方體?教師演示正方體特征。(4)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2. 長、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1)問:長方體和正方體直觀圖最多可以擦去幾條棱而不影響形體大小的確定?長方體、正方體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2)(書P23T1)先估計哪個形體的體積最大?再分別計算它們的體積和表面積。怎樣表示長方體、正方體的大小? 3.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單位。 (1) 書P23T2。學生說出圖意,觀察放入左、右兩邊的量杯里有多少毫升水?思考這樣的變
53、化原因是什么?(2)書 P33T3先說出要轉化單位之間的進率,再確定轉化方法。四、針對練習。1.判斷。(對打"",錯打"×")(1)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2)正方體的六個面都必須是正方形。( )(3)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6厘米,它的表面積和體積相等。( )2.選擇正確的字母填在括號里。(1)做一個長方體的鐵皮桶,要用多少鐵皮,是求這個長方體的( ),能裝多少水是求( )A.體積 B.底面積 C.容積 D.表面積(2)做一個棱長是4分米的魚缸,需要( )平方分米玻璃。A.4×4×4 B.
54、4×4×6 C.4×4×5(3)正方體的棱長擴大2倍,它的體積擴大( )倍。A.2 B.4 C.8 D.9(4)一塊長方體木板,長2米,寬5分米,厚8厘米,它的體積是( )立方分米A.2×5×8 B.20×5×0.8 C.(2O×5+5×8+20×8)×2五、評價總結。你有什么體會或困惑?板書設計整理與復習(1)1.判斷。(對打"",錯打"×")(1)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2)正方體的
55、六個面都必須是正方形。( )(3)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6厘米,它的表面積和體積相等。( )2.選擇正確的字母填在括號里。(1)做一個長方體的鐵皮桶,要用多少鐵皮,是求這個長方體的( ),能裝多少水是求( )A.體積 B.底面積 C.容積 D.表面積(2)做一個棱長是4分米的魚缸,需要( )平方分米玻璃。A.4×4×4 B.4×4×6 C.4×4×5(3)正方體的棱長擴大2倍,它的體積擴大( )倍。A.2 B.4 C.8 D.9(4)一塊長方體木板,長2米,寬5分米,厚8厘米,它的體積是( )立方分米A.2×5×8 B.20×5×0.8 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ABS雙搖床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防輻射鉛玻璃窺視窗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鋼筋矯直切斷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監(jiān)控拍照防盜報警器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液化炒青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氫氯化鋯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智能高頻開關電力操作電源系統(tǒng)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帶板材軋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口琴外殼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包塑鏈輪曲柄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如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 退贓協(xié)議書范本
- 【MOOC答案】《大學物理I力學、相對論、電磁學》(北京交通大學)章節(jié)作業(yè)慕課答案
- 落地投資協(xié)議書范本
- 托管倉庫合同協(xié)議
- 企業(yè)負責人(A證)考試題(含答案)
- 河南洛陽文旅集團財務崗位招聘考試真題2024
- 深入研究福建事業(yè)單位考試中的經典案例試題及答案
- 《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 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核心知識點、難點、重點知識總結
- 《基于web的寵物商城管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88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