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雷州文化考察報告_第1頁
關(guān)于雷州文化考察報告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關(guān)于雷州文化考察報告專業(yè)考察的目的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是不實踐,那么所學的就等于零。此次我們考察的目的地是徐聞、雷州,地理位置的原因,這兩地的經(jīng)濟發(fā)展并不是很繁榮,可以說是很落后,但是這里的歷史文化很深遠流長,其深遠的歷史文化是值得我們?nèi)ヌ骄?,因此我選擇了徐聞雷州這條專業(yè)考察路線。20XX年7月9日早上在袁偉群老師和孫莉老師的帶領(lǐng)下,開始了我的第一次外出專業(yè)考察。雷州半島是我國三大半島之一,位于祖國大陸最南端,東臨南海西靠北海灣,南與海南省隔海相望。據(jù)文史記載,當時的雷城南面有擎雷山和擎雷水,是雷州境內(nèi)有名的山和水,因此人們根據(jù)

2、這一特有的山川之名而定名雷州。雷州在長期的歷史中形式自己獨特的文化。在廣東地方特色文化類型中,雷州文化既不同于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我們是最后一天即7月10日考察雷州古城的,在這次的考察中,深深地體會到雷州歷史的悠久,文化的源遠流長。一雷州文化歷史淵源早在新石器時代,雷州先民創(chuàng)造雷州原始文化,英良、英樓出土的石斧石鑿,象征青銅時期雷州古文化。春秋戰(zhàn)國,楚子熊揮筑石城,建楚闊樓,奠定了雷城為古代雷州半島甚至嶺南西部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歷史地位,百越五大銅鼓,中國四絕之首"雷州換鼓",印證了雷州南越文化的輝煌。秦朝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從雷州開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先河。唐宗宋祖時,

3、大量漢人南遷,謫官貶煥宦的流入,商賈騷人的涌進,中原文化在這片紅土地中扎根結(jié)果,使雷州文化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獨放異彩。雷州由于歷史的淵源地緣關(guān)系,成為歷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閩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匯地,進而逐漸形成獨特的雷州文化。二雷州文化的地位每個歷史時代的文化都有自己占據(jù)的重要地位,雷州文化也一樣,雷州文化對國家的文化歷史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也很重視對雷州文化的保護。雷州由于歷史的淵源地緣關(guān)系,成為歷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閩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匯地,進而逐漸形成獨特的雷州文化,雷州名列國務(wù)院頒布的99個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雷州鐘靈毓秀的紅土地上,人文

4、薈萃,保留下來的文物古跡遍布城鄉(xiāng),經(jīng)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頒布的文物保護單位有57處,其中雷祖祠為國家級,三元塔為省級,真武堂、韶山古戲臺、東嶺莫宅祠堂、唐代墓葬等4處為地市級。市博物館收藏文物數(shù)量之多,檔次之高,均居全省縣級博物館之首。該館是全國文物系統(tǒng)優(yōu)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些文物古跡是雷州數(shù)千年文明史的見證,是雷州先輩勤勞、勇敢、智慧的結(jié)晶。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十分重視文物收集、保護和利用工作。改革開放以來,政府撥巨資,群眾積極籌善款修葺、恢復(fù)文物面貌,搶救了大批文化瑰寶。三雷州源遠的文化在這次的考察雷州古城中,我們分別觀光了雷州祠,雷州三元塔、雷州西湖,看到了雷州古風古色的建筑,感受到雷州文化

5、的源遠流長。(一)雷州祠7月10日早上八點我們準時出發(fā)來到雷州祠。據(jù)說,雷州祠是紀念雷州先祖、唐代雷州首任刺使陳文玉之祠院,可以欣賞宋朝古代民間建筑工藝,大清乾隆御賜“茂時育物”牌匾,件件超越一千多年的文物,當時好期待的能親眼目睹一下這些古物,能夠目睹一下先人的手工,體驗一下先人的智慧。剛進到祠里面,真讓我覺得這里真的歷史文化很悠久很悠久,祠內(nèi)文物十分豐富,有千年石人,乾隆御踢匾額及歷代碑刻30余通。歷代顯宦名流,騷人墨客,游覽之余無不留下感人的詩篇??軠视性?,東坡有賦,丁謂作記,李綱題碑,這些詩賦碑刻歷盡人世滄桑至今尚珍藏于雷祖祠內(nèi),堪稱祖國文物之瑰寶。不能不感慨:雷州的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

6、久。我們在雷州祠堂里面看到有七大神靈,手里都拿著一把刀,神情各異,兇神惡煞。據(jù)說是保佑雷州人們,使得他們到海捕魚風調(diào)雨順的。祠內(nèi)還有一項為人們準備的是求簽,最能讓同學有興奮的是求簽,特別是女生,個個都蜂擁地求簽,解簽,最讓我興奮的是她們解的差不多都是姻緣簽,而我只是在那里看別人解簽,感覺很爽,突然覺得中國的文化真深淵,古人為什們能想出這些充滿文化色彩的東西來呢?(二)雷州三元塔感受完雷州祠的悠久文化后,我們來到三元塔。三元塔擁有明清兩朝建筑風格的清康縣三元塔公園,但見曲徑回廊,樓臺亭閣,石刻木雕,予人古色古香之感。尤使人注目的是矗立在公園南部的三元塔,這座被列為省重點保護文物的磚塔,仿如擎天一

7、柱,氣勢不凡。座磚塔高五十米,呈八邊形,全部用棱角牙子磚、線磚砌成,拾階梯而上,內(nèi)樓共十七層,每層均有美觀的拱卷門。我們嘗試登上塔頂,俯瞰雷州,湖海風光,錦繡洋田,可是當我們登上四樓的時候,已經(jīng)累得不可動彈了,只能嘆息:不能一覽眾山小。但是我們清楚地看到一點一米的塔座,刻有多幅線條粗獷、神態(tài)生動的浮雕?猴子摘桃、雙鹿戲燕、雙鳳朝陽、鯉跳龍門、白鶴青松、獅子戲球,這些使我們流連忘返。(三)雷州石狗文化不管是前往雷州祠的路上,還是走在橋上;不管是在雷州的街頭小巷,還是在門前戶后,我們都能看到雷州石狗。雷州石狗塑造了雷州的一特大文化特色。雷州石狗雕刻藝術(shù)是雷州半島上的一朵藝術(shù)奇葩。雷州石狗造型千姿百

8、態(tài),形神各異,且歷史悠久,數(shù)量眾多,分布廣泛,內(nèi)涵豐富,獨具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是珍貴的文化藝術(shù)遺產(chǎn)。很久石狗作為雷州的“守護神”,是具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以前,雷州大旱,一巫師稱,是太陽神的惡作劇,只有天狗才能逼使太陽神降雨。這時,人們便想起與天狗同為兄弟的地狗。人們用繩捆綁著石狗,抬上荒坡游行,并用荊條不停地抽打,吆喝著“快些去天上討雨,要不就去吃屎”的話語,地狗受到鞭笞后,便向天狗說明原委,天狗聽后就沖向太陽神狂吠,要其招云降雨,要不就咬死它,太陽神驚怕了,立即向雷神、電母、云師求情降雨。三天后,果然雷州大地普降甘霖,黎民莊稼豐收。我們在三元塔附近的歷史遺產(chǎn)中,看到一屋子都是時候,大大小小

9、,形狀各異,神態(tài)萬千,沒有一只石狗的表情是一樣的,沒有一只石狗的動作是一樣的,雷州這種石狗文化真的讓我們吃驚。我們感嘆:雷州文化的深淵和奧妙!(四)雷州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雷州文化和海上絲綢之路是密不可分。雷州是古時候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毫不夸張,是兩千多年的海上絲路,從根本上影響了廣東乃至中國的歷史進程;是兩千多年的海上絲路,賦予了廣東有別于內(nèi)陸的海洋文明的特質(zhì);是兩千多年的海上絲路,塑造了廣東人敢為天先、重傷務(wù)實、開放兼容的精神品格;是兩千多年的海上絲路,把今天的廣東再次推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潮頭浪尖。而雷州半島為此提供了天然的港口,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實在

10、考察徐聞大漢三墩,即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fā)港遺址所在地,緊靠粵海鐵路北港碼頭,規(guī)劃面積10平方公里。我們也體驗到了三墩巖灘天然的玄武巖畫廊,大漢絲路古港遺風,藏著活動小蟹小蝦的紅樹林,候鳥群憩的天然湖泊,見證二千年文明昌盛的漢磚瓦片,親眼目睹了漢代遺物,千年古港,遺風難掩,紅樹林、墩島、湖泊、漁村等自然生態(tài)風光。滄海桑田,泥沙淤積,千年古港已不復(fù)當年的英姿,但從地圖和周邊地貌看,作為兩千多年前的海上絲路始發(fā)港,徐聞古港確實不失為最好的選擇。該港灣地扼瓊州海峽,瀕臨北部灣,是當時航海技術(shù)較為落后、船只必須靠岸行駛的歷史條件下前出南海的必經(jīng)之地,而離岸不遠處的海面上,3座對峙的小島環(huán)抱,渾然天成,無異于擋風阻浪的天然屏障。就是因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淵源,醞釀了雷州海洋農(nóng)業(yè)文化,海洋商業(yè)文化,因此雷州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必不可分。四保護雷州文化雷州文化,獨具地方特色,除上述說考察到的雷州文化外,其還有雷州劇,雷雨等,是雷州歷史社會與地理自然條件的產(chǎn)物。它是土著文化、越楚文化、漢閩文化與海洋文化交融凝聚的精華。雷文化的載體,通過民間民俗的傳承,遺存有一份厚重的民俗文化遺產(chǎn)。因為,我們要更好地保護雷州文化,讓雷州古城的神韻長存。首先,要注重環(huán)境和大觀,對原有古建筑的外表(正面)要修復(fù)、保護,內(nèi)部和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