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書后題答案_第1頁
《管理會計》書后題答案_第2頁
《管理會計》書后題答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習題參考答案五、業(yè)務題 P77-78發(fā)行量(萬份)固定成本總額單位固定成本 (元/萬份)變動成本總額單位變動成本 (元/萬份)55100 0001 818.1888 0001 60065100 0001 538.46104 0001 6001 解:單位:元2 解:以x、y分別表示銷售額和維護保養(yǎng)費,b=最高點和最低點成本之差十最高點和最低點業(yè)務量之差=(37 800-34 000)- (560 000-480 000)=0.0475a=最高點混合成本總額-b X最高點業(yè)務量=37 800-0.0475 X 560 000=11 200(元)y=11 200+0.0475x月份乘客數(Xi

2、 ,千人)機上服務成本(yi,千兀)2 XiXi yi116152256243221714428924483161442562304417152289258451514422521606181603242880合計刀 Xi=99刀 yi =896刀 X2=1639刀 Xi yi =148083 解:nnnn2Xi yiXi Xiyii 1 i 1i 1 i 1nn1639 896 99 148086 1639 99277.33(千元)nnnn XiyiXiyibi 1i 1i 1nn22n x i(Xi )i 1i 12 / 2 n Xi ( Xi)i 1i 16148089989626 16

3、399924.36 (千元/千人)/ y=a+bx=77.33+4.36x六、案例分析題P78-79月份制造費用金額y (元)產量X (件)2XiXiyi126 0002 0004 000 00052 000 000222 0001 6002 560 00035 200 000338 0003 0009 000 000114 000 000434 0002 4005 760 00081 600 000532 0002 6006 760 00083 200 000626 0002 2004 840 00057 200 000732 0002 8007 840 00089 600 000844 0

4、003 40011 560 000149 600 000942 0003 20010 240 000134 400 000合計刀 yi = 296 000刀 Xj =23 200刀 Xi =62 560 000刀 Xi yi =796 800 000nnnn2Xiyii 1XiXiyii 12XiXi)216256000029600023200 了?968000001290.32 (元)9 62560000 232002n XiyiXi y ii 1i 1i 1nn22n x i(Xi )i 1i 1nnnb979680000023200 竽空 12.26 (元 / 件)96256000023

5、200 2 y=1 290.32+12.26X選擇“回歸直線法”的理由:“合同認定法”和“工程法”的本案例資料不可行;“賬戶分析法”的準確度不高;“高低點法”不適合成本變動趨勢波動比較大的M公司使用,如果使用將產生比較大的誤差;“散點圖法”是根據目測繪制出來的,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其準確度不高;最后“回歸直線法”使用了微積分當中的極值原理,在六個方法中具有最高的精 確度。第三章習題參考答案五、業(yè)務題P108-1091. 20 X 1年的單位產品成本為 6 + 24 000/5 000 = 10.8 (元/件)20 X 2年的單位產品成本為 6 + 24 000/6 000 = 10 (元/件)因

6、為20 X2年的生產量增加,在固定制造費用不變的情況下,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制造費用減少, 從而使單位產品成本減少,從題中可知,20X 2年的單位產品成本比 20X 1年降低了 0.8元,從而使得20X 2年的銷售成本比 20 X 1年減少4 000元(0.8 X 5 000), 在產品銷售收入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利潤也就相應地增加4 000元。按變動成本法編制的損益表如下:ABC公司損益表(按變動成本法編制)摘要20 X 1 年20 X 2 年銷售收入90 00090 000減:變動成本變動生產成本30 00030 000變動銷售及管理費用10 00010 000變動成本總額40 00040 0

7、00貢獻毛益50 00050 000減: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費用24 00024 000固定銷售及管理費用15 00015 000固定成本總額39 00039 000利潤11 00011 00020X 1年,兩種方法計算的利潤都是11 000元,原因是兩種方法下計入當期損益的固定制造費用都是24 000元;20 X 2年,變動成本法計算的利潤比完全成本法計算的利潤少4000元,原因是完全成本法計入當期損益的固定制造費用為20 000元(24 000/6 000X 5 000),而變動成本法計入當期損益的固定制造費用為24 000元,比前者多4 000元,相應地其利潤也就少4 000元。2. 完全成

8、本法下的利潤為516 600元,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為515 100元。興旺公司損益表 按變動成本法編制銷售收入720 000減:變動成本變動生產成本170 100變動銷售及管理費用3 600變動成本總額173 700貢獻毛益546 300減: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費用15 000固定銷售及管理費用16 200固定成本總額31 200利潤515 100(20X 3 年) 按完全成本法編制銷售收入720 000銷售成本期初存貨0(加)本期生產成本204 000(減)期末存貨20 400銷售成本總額183 600銷售毛利536 400減:銷售及管理費用19 800利潤516 6003.摘要第一季度第二季度

9、(按變動成本法編制)銷售收入800 000900 000減:變動成本變動生產成本360 000405 000變動銷售及管理費用40 00045 000變動成本總額400 000450 000貝獻毛益400 000450 000減: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費用175 000175 000固定銷售及管理費用75 00075 000固定成本總額250 000250 000利潤150 000200 000(按完全成本法編制)銷售收入800 000900 000銷售成本期初存貨0125 000(加)本期生產成本625 000535 000(減)期末存貨125 00066 875銷售成本總額500 000593

10、125銷售毛利300 000306 875減:銷售及管理費用115 000120 000利潤185 000186 875一季度:完全成本法計算的利潤比變動成本法計算的利潤多35 000 元。二季度:完全成本法計算的利潤比變動成本法計算的利潤少13 125 元。損益表第第六、案例分析答案:解釋:從所給資料看,A公司采用了變動成本法計算利潤;B公司采用了完全成本法計算利潤。因為期初存貨為零,B公司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貨所含固定制造費用二單位固定制造費用X期末存貨量=(400 000 - 300 000)X( 300 000 100 000) =266 667 (元),正是兩家子公司的凈利差額6 66

11、7 ( 260 000) =266 667丿元。評價:盡管從報表上看,B公司的盈利狀況好于 A公司,但 這只是賬面上的,而且 B公司有大量的存貨積壓,突顯其內部存 貨管理的不足。所以,完全成本法不利于管理人員進行合理的業(yè)績評價,不適合內部管理=40 000 X 40%=16 000 (元)=40 000 X 40%=12 000 (元)=40 000 X 40%=12 000 (元)甲產品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 乙產品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 丙產品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16 000 - 10=1 600 (件)=12 000 - 12=1 000 (件)=12 000 - 15=800 (件)產品銷售比

12、例單位貝獻毛益(兀)聯合單位貝獻毛益(兀)甲224乙1.2533.75丙133一個聯合單位的貢獻毛益合計10.75(2)聯合單位法:達到盈虧臨界點的聯合單位860010.75800 (聯合單位)甲產品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 乙產品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 丙產品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800X 2=1 600 (件)=800X 1.25=1 000(件)=800X 1=800 (件)第四章習題參考答案五、業(yè)務題1. (1)單位貢獻毛益=20- 12=8 (元/件)貢獻毛益率=(20-12 )- 20 X 100%=40%(2)盈虧臨界點銷售量=20000 -( 20- 12) =2 500 (件)盈虧臨界點

13、銷售額=20000十40%=50 000 (元)(3)安全邊際量 =4 000 2 500=1 500(件)或:安全邊際額 =4 000 X 20 2 500 X 20=30 000 (元) 安全邊際率=1 500 - 4 000 X 100%=37.5%(4)銷售利潤=30 000 X 40%=12 000 (元)銷售利潤率=37.5% X 40%=15%2.(1)加權平均法:目前銷售總額 =10X 2 000+12 X 1 250+15 X 1 000=50 000(元)甲產品的銷售比重為 乙產品的銷售比重為 丙產品的銷售比重為 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率=10X 2 000 - 50 000=4

14、0%=12X 1 250 - 50 000=30%=15X 1 000 - 50 000=30%=20%X 40%+25% 30%+20%< 30%=21.5%綜合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額860040000 (元)21.5%甲產品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額 乙產品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額 丙產品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額綜合盈虧臨界點銷售額 =10 X 1 600+12 X 1 000+15 X 800=40 000 (元)3. (1)盈虧臨界點銷售量1°°°° 2500 (件)10 6安全邊際=4000 2500=1500 (件);安全邊際率 1500 100%37.5%4

15、000(2)新的盈虧臨界點 =8 000 -( 10-6 ) =2 000件;新的安全邊際量 =4 000-2 000=2 000 件;新的安全邊際率 =2 000 - 4 000=50%。(3)新的盈虧臨界點=10 000 -( 10-5 ) =2 000 件;新的安全邊際量 =4 000-2 000=2 000 件;新的安全邊際率=2 000 - 4 000=50%。(4)新的盈虧臨界點=10 000 -( 14-6 ) =1 250 件;新的安全邊際量 =4 000-1 250=2 750 件;新的安全邊際率=2 750 - 4 000=68.75%。4.目標利潤=15 000 X( 1

16、00 60) 400 000=200 000(元)單位的敏感系數 =(100 X 15 000 )- 200 000=7.5 ;單位變動成本的敏感系數=(-60 X 15 000 )- 200 000=-4.5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數 =-400 000 - 200 000=-2。銷量的敏感系數 =(100-60 )X 15 000 - 200 000=3 ;六、案例分析題答案P162(1) 2002年YS公司的變動成本率為:(130 000 10 000)-150 000=0.8,而2002年LX公司的變動成本率為:(94 000 70 000)120 000=0.2。所以,YS公司的固定成本

17、并不高,而其變動成本率卻比LX公司高。YS公司相對來說銷售額比LX公司多,因變動成本 所占的比重太大,以致于凈利潤反而低。(2) YS公司由于變動成本率為0.8,所以貢獻毛益率為0.2。由 于貢獻毛益可表示為銷售額與貢獻毛益率相乘,以及利潤等于貢獻毛 益減去固定成本。因此,所求銷售額=(利潤+固定成本)-貢獻毛益 率=(26 000+10 000 - 0.2=180 000 (元)。(3) 由于LX公司無論銷售情況如何都要支付固定工資,而且其固定成本相對也高,因此若銷售額減少,YS公司的狀況會好一些第五章習題參考答案五、業(yè)務題1.采用差量分析法,結果如下:A產品(100件)B產品(50件)&#

18、165;曰. 差量銷售收入5 0003 000P 2 000變動成本總3 8001 8501 950增加利潤總1 2001 15050通過上面的計算表可以看出,生產A產品能比生產B產品多提供50元的利潤。因此,應該選擇生產A產品。另解:采用貢獻毛益分析法,計算過程如下:A產品的單位貢獻毛益:50-38=12 (元)A產品的貢獻毛益總額:B產品的單位貢獻毛益:B產品的貢獻毛益總額:12X 100=1 200 (元)60-37=23 (元)23 X 50=1 150 (元)比較A產品和B產品能提供的貢獻毛益總額可以看出, 的貢獻毛益。因此,應該選擇生產A產品。A產品能比B產品多提供50元2.由于賽

19、格齒輪廠不論是否接受該訂單進行生產,其固定性制造費用都會發(fā)生。因此,按照完全成本法分配的單位產品固定性費用就不屬于特殊訂單決策應該考慮的范圍。這里僅需要考慮變動成本與訂單價格之間的關系。采用差量分析法進行分析,有關過程如下:差別收入:50X 200=10 000 (元)差別成本:(18+12+8)X 200+ 500=8 100 (元)差別利潤:10 000- 8 100 = 1 900(元)計算結果表明,接受該特殊訂單以后,該廠總體能夠增加盈利1 900元。3.A產品減產而減少的收入;A產品減產而減少的成本:100 X 60=6 000 (元)100 X( 15+16+10+2) =100

20、X 43=4 300 (元)A產品減產而減少的利潤: 6 000-4 300=1 700(元)這1 700元就是為了生產特殊定單的產品而付出的代價,也就是該特殊定單的機會成 本,應該在決策過程中予以考慮。由上題答案可知,接受特殊定單可以給企業(yè)帶來的差別利潤為1 900元,如將上述機會成本考慮在內,則接受特殊訂單的凈差別利潤為:1 900-1 700=200(元)因此,該廠還是應該接受該特殊定單,這樣仍可使整體利潤增加 200元。4.采用差量分析法,具體過程如下:繼續(xù)加工后出售所增加的收入:(175-120 )X 8 000 = 440 000(元)繼續(xù)加工后出售所增加的成本:(15+ 8+ 1

21、2)X 8 000 + 200 000=480 000(元)繼續(xù)加工后出售所增加的利潤:440 000- 480 000 = - 40 000(元)計算結果表明,半成品繼續(xù)加工后出售不僅不會增加企業(yè)的利潤,相反會使企業(yè)利潤減少40 000元。因此該企業(yè)不應將半成品繼續(xù)加工后出售,應直接出售半成品。5.由于企業(yè)生產產品受到生產能力,市場需求以及原材料供應不足等多方面 的影響,因此必須選擇最佳生產組合以充分利用資源。由于這里代表了企業(yè)生產能力的機器工時有限,因此應該按照單位機器工時能提供的貢獻毛益高低排序, 安排產品生產。列表分析得:產 品單位售價單位 變動 成本單位r". -Ph貢獻

22、毛益單位產品消 耗機器工時單位機器工時 提供的貢獻毛 益市場最大 需要量原材 料約 束甲150P 866488600900乙1207545591 6001 500丙80503047.52 8002 500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按照單位機器工時提供的貢獻毛益高低排序,應該按照 乙一甲-丙的順序生產。則安排生產產品乙1500件,消耗的機器工時=5X 1 500=7 500 (小時)安排生產產品甲600件,消耗機器工時=8X600=4 800 (小時)則剩余的機器工時=20 000-7 500-4 800=7 700 (機器小時) 用于生產產品丙=7 700 - 4=1925 (件)獲得的貢獻毛益總

23、額為 =64X 600+45X 1500+30X 1 925=163 650 (元)結論:企業(yè)應該選擇安排生產乙產品1500件、甲產品600件、丙產品1925件的產品組合才能充分利用設備資源,可以獲得163 650元的貢獻毛益。50 000元大于其可避免固定成本項目目前豪華型廣告后豪華型銷售量(套)1015單價80 00080 000銷售收入800 0001 200 000減:變動成本直接材料300 000450 000直接人工200 000300 000制造費用20 00030 000銷售及管理費用80 000120 000貝獻毛益200 000300 000減:可避免固定成本80 0002

24、80 000彌補可避免固定成本后的貢獻毛益120 00020 000第五章案例分析題答案P220(1)對于虧損的標準型家具,由于其提供的貢獻毛益10 000元,因此不應將其停產,要開拓市場。(2)豪華型家具廣告所產生的結果表單位:元計算結果表明,豪華型家具增加廣告費投入盡管使銷量和貢獻毛益增加 50%但是所增加的貢獻毛益100 000元不足以抵消所投入的廣告費成本后的貢獻毛益由原來的 這意味著企業(yè)整體利潤將減少200 000元,導致彌補可避免固定120 000元降低到 20 000元,100 000 元。第六章習題參考答案五、業(yè)務題1. ( 1)注意到本題出現的年金為預付年金第 4 年末存款余

25、額=100X (FA/A ,10% 4) X (1 + 10%=100X 4.641 X 1.1=510.51 (元)(2)第7年末存款余額二第4年末存款余額X (F/P,10% 3)=510.51 X 1.331=679.49 (元)2. 利用下面的年金現值計算公式:PA=A (PA/A, i , n )將本題的已知條件代入,200=A- ( PA/A, 10% 3 )A=200 =200=80.42 (萬元)(PA/A,10%, 3)=2.4873. (1)607090100NPV甲402亍200甲1231 10% 1 10% 1 10% 1 10%=48.32(萬元)NPVz.= 60

26、X( PA/A, 10% 4) -200 =60 X 3.170-200=-9.8(萬元)48.32PI 甲=+ 1 = 1.24-9 8PI 乙=-+ 1 = 0.95由于甲方案的凈現值大于零,所以該方案可行。又由于乙方案的凈現值小于 零,所以不可行。(2)由于甲方案的凈現值大于零, 所以可以斷定其內部報酬率大于10%由 于乙方案的凈現值小于零,所以可以斷定其內部報酬率低于10%4.根據題目給出的條件,可設該項目各年現金流量如下表所示:年份01234凈凈現金流量-CA A AA由于該項目回收期為2.69年,所以有:C- A = 2.69因此,該項目的內部報酬率為滿足下式的i值。(PA/A,

27、i,4 )= 2.69查年金現值系數表知,i= 18%,即為所求的內部報酬率5.利用內部報酬率的近似計算公式得:IRR 16%(18%16%)3383382217.88%第六章案例分析題答案P262(1)根據案例提供的資料知該項目的投資額為 50萬元,項目壽命期內各年凈現金流量 =6+1.5+1+0.5=9(萬元)首先運用回收期法對該項目進行評價:該項目的回收期=50+ 9=5.6 (年)該項目的回收期較短,可以接受。下面采用凈現值法進行評價:采用15%的貼現率,計算出該投資項目的凈現值:NPV=(Pa/A , 15%, 14)X 9- 50=5.724 X 9 - 50= 1.516(萬元)

28、由于該項目的凈現值大于零,因此該設備投資可行。(2)該項目的實施從根本上取代了以手工方式為主的落后生產方式。新設備的投產必然導致大量生產工人失去工作,從而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新設備的引入,要求企業(yè)招聘有較高技能的員工從事新設備的 使用與維護,因此會使企業(yè)增加人員招聘、員工培訓等 方面的費用,從而削弱該項目各年的凈現金流量。第七章業(yè)務題參考答案P3101.( 1) 巨龍公司上年度11月份的銷售總額為5000寧10%=50 000元 巨龍公司上年度12月份的銷售總額為18 000- (30%+10%)=45000元1 . (2)巨龍公司2003年第一季度甲產品銷售預算單位:元摘要1月2月3月

29、第一季度合計預計銷售量(件)1 0001 5002 0004 500銷售單價(元)50505050銷售總額50 00075 000100 000225 000預計現金收入上年11月應收賬款收回5 0005 000上年12月應收賬款收回13 5004 50018 0001月銷售收入30 00015 0005 00050 0002月銷售收入45 00022 50067 5003月銷售收入60 00060 000現金收入合計48 50064 50087 500200 5002.華夏公司2003年第二季度甲產品生產預算單位:件摘要4月5月6月第二季度合計預計銷售量50 00060 00070 0001

30、80 000力口:預計期末存貨15 00017 50020 00020 000預計需要量合計65 00077 50090 000200 000減:期初存貨量11 50015 00017 50011 500預計生產量53 50062 50072 500188 5003. 昌隆公司2003年度直接材料采購預算單位:元摘要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全年預計生產量(件)4505206005402 110單位產品材料用量(千克)55555生產需要量(千克)2 2502 6003 0002 70010 550力口:預計期末存量(千克)520600540640640減:預計期初存量(千克)800520

31、600540800預計材料采購量(千克)1 9702 6802 9402 80010 390單價(元)44444預計采購金額(元)7 88010 72011 76011 20041 560預計現金支出上年應付賬款5 0005 000第一季度采購支出3 9403 9407 880第二季度采購支出5 3605 36010 720第三季度采購支出5 8805 88011 760第四季度采購支出5 6005 600現金支出合計8 9409 3001 124011 48040 9604. 長安公司現金預算單位:元摘要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全年期初現金余額8 0005 0005 0005 0008 00

32、0力卩:現金收入60 00070 00096 00095 000321 000可動用現金合計68 00075 000101 000100 000329 000減:現金支出:米購材料35 00045 00048 00035 000163 000營業(yè)費用25 00030 00030 00028 000113 000購置設備8 0008 00010 00010 00036 000支付股利2 0002 0002 0002 0008 000現金支出合計70 00085 00090 00075 000320 000現金盈余和不足(2 000)(10 000)11 00025 0009 000融通資金: 銀

33、行借款7 00015 00022 000歸還本息(6 000 )(17 000)(23 000)融通資金合計7 00015 000(6 000)(17 000)(1 000)期末現金余額5 0005 0005 0008 0008 0005.春蘭公司甲產品彈性利潤預算單位:元銷售額85 00095 000100 000110 000貢獻毛益率40%40%40%40%貢獻毛益34 00038 00040 00044 000減:固定成本15 00015 00015 00015 000利潤19 00023 00025 00029 0006.制造費用彈性預算單位:元摘要10 000小時11 500小時1

34、3 000小時14 500小時間接人工2 6002 8403 0803 320間接材料3 0003 3753 7504 125機修費用3 3003 5703 8404 110水費500575650725電費1 0001 1501 3001 450折舊費10 00010 00010 00010 000勞保費6 0006 0006 0006 000合計26 40027 51028 62029 730草原貿易公司銷售預算(表1)20X 3年度1月份摘要銷售數量(件)銷售單價(元)銷售金額(元)預計銷售收入12 00010120 000預計現金收入表期初應收帳款1月份現金銷售收入55 00072 00

35、0現金收入合計127 000草原貿易公司商品采購預算(表2)20X 3年度1月份摘要數量(件)單價(元)金額(元)預計銷售需要額12 000560 000力口:預計期末存貨5 000525 000預計需要額合計17 000585 000減:期初存貨6 000530 000預計商品采購11 000555 000預計現金期初應付帳款35 000支出表1月份現購商品27 500現金支出合計62 500草原貿易公司營業(yè)費用預算(表3)20 X 3年度1月份費用明細項目金額(元)職工工資16 000辦公費5 200水電費4 500保險費2 100折舊費800亡aH畀 丿 告費4 000營業(yè)費用合計32

36、600預計現金營業(yè)費用支出總額32 600支出表減:折舊費8001月份現金支出合計31 800草原貿易公司現金預算(表4)20 X 3年度1月份摘要資料來源金額(元)期初現金余額基期末資產負債表P 10 000力口:預計現金收入:應收帳款收回及銷售收入(表1)127 000可動用現金合計137 000減:預計現金支出: 采購商品(表2)62 500營業(yè)費用(表3)31 800購入新設備原始資料25 000現金支出合計119 300現金盈余(或不足)17 700融通資金:向銀行借款2 300歸還銀行借款 融資合計2 300期末現金余額20 000草原貿易公司預計損益表(表5)20 X 3年度1月

37、份摘要資料來源金額(元)銷售收入(表1)120 000減:銷售成本(表2)60 000銷售毛利60 000減:營業(yè)費用(表3)32 600凈利潤27 400草原貿易公司預計資產負債表(表 6)單位:元20 X 3年1月31日資產期初數期末數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期初數期末數現金10 00020 000應付帳款35 00027 500應收帳款55 00048 000存貨30 00025 000銀行借款一2 300房屋及設備90 000115 000累計折舊(9 400 )(10 200 )所有者權益140 600168 000資產合計175 600197 800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合計175 600197

38、 800第七章六、案例分析題P314(1)CH公司的預算編制程序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例如該公司為了完成目標成本費用降 低百分比,在編制年度預算之前通過比較當前年度前六個月的實際成本費用降低百分比和目標降低百分比來決定下年度的預計成本費用降低百分比,這有利于公司整體費用降低目標的實現。當然案例公司在預算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該公司銷貨、生產、存貨及費 用的預算由部門經理提出,而不是由各個工廠的經理提出,不利于預算目標的實現及控制。 其次,2001年CH公司購買HL工廠附近的土地,既然沒有在該年度的資本支出預算之內, 就不應該允許管理人員將另一工廠的資本支出計劃轉列。這將會導致管理人員隨意

39、改變預 算,輕視預算的約束作用。(2)HL工廠經理2001年的做法完全是短期行為,受短期利益的驅動。減少維護費用、推遲必要的設備大修理、延遲員工培訓,這些行為都將導致工廠以后的經營不善,不但提高了未來的產品成本,還有可能降低了產品質量,對于公司長期目標的實現是極端不利的。第八章業(yè)務題參考答案P3511. (1) A投資中心的剩余收益 =55 000-14 %X 250 000=20 000(元)B投資中心的剩余收益 =131 250-14 %X 750 000 = 26 250(元)結論:如果用剩余收益指標評價A、B兩個投資中心的業(yè)績,得出E投資中心的業(yè)績較優(yōu)。(2) A投資中心的投資報酬率

40、=55 000 - 250 000=22 %B投資中心的投資報酬率 =131 250 - 750 000=17.5 %結論:如果用投資報酬率指標評價A、B兩個投資中心業(yè)績,得出A投資中心的業(yè)績較優(yōu)。(3)結合投資額情況,認為投資報酬率指標的評價比較正確:因為盡管E投資中心的剩余收益比A投資中心高出(26 250-20 000 )- 20 000=31.25 %,但E投資中心占用投資額是A投資中心的3倍,并且E投資中心的投資報酬率低(17.5 %< 22%),因此E投資中心的業(yè)績不如A投資中心。2.利用甲投資中心的有關數據, 經營利潤十經營資產=投資報酬率20 000- D=10%D =2

41、00 000 (元)F=20 000- 500 000=4 %H=500 000- 200 000=2.5(次)利用乙投資中心的有關數據,K=8 %X 3=24%營業(yè)資產周轉率=A- 100 000=3 A =300 000 (元)銷售利潤率=C + A=8%C =300 000 X 8 % =240 000(元)利用丙投資中心的有關數據,G =22 500 - 450 000=5 %1=450 000- 90 000=5 (次)L=5 %X 5=25%利用丁投資中心的有關數據,投資報酬率=10 000十E=16% E =10 000 - 16% =62 500 (元) 銷售利潤率=10 00

42、0十B=4% B =10 000 - 4% =250 000 (元) J =B- E=250 000 - 62 500=4 (次)3.(1) 從企業(yè)整體來看,1000臺電機每臺自制的增量成本為 1 500元,外購成本為2 200 元。由于內部轉移價格制定不合理, 導致裝配部門選擇了外購方案, 從而使企業(yè)蒙受(2 200-1 500 )X 1 000=700 000 元的損失。(2)建議企業(yè)可以通過制定雙方均可接受的內部轉移價格來解決上述問題??梢钥紤]讓裝配部作出讓步,將內部轉移價格適當提高,例如提高至1 850元。如果采用單一的內部轉移價格雙方始終無法同時接受,企業(yè)可以考慮采取“雙重價格”定價

43、法使雙方同時接受,避免裝配部門按2 200元的市場價格從外部購入。第八章案例分析題參考答案P352盡管一分廠的A部件單位價格為20元(市價),但是其中5元固定制造費用是不相關成本,接受該訂單引起A部件的增量成本每件為10元(成本價)。二分廠的固定制造費用、銷售及管理費用都是不相關成本。該訂單每件B產品使公司整體增加的成本為10+55+5+5=75元。80元的出價盡管顯著低于100元的市場價格,但還是能使公司整體上有利可圖。只要二分廠與一分廠充分協商,制定出介于10元至15元之間的內部轉移價格(議價),雙方都會受益。萬一不成,可請示公司總部:采取雙重內部轉移價格(雙價),最終一分廠與二分廠共享1

44、0 000 X( 80-75) =50 000元的利潤。第九章習題參考答案五、業(yè)務題 P4011 . (1)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 =2.5 X 1.4 X 2 000= 7 000(元)與實際成本的差異 =7 800-7 000=800(元)(不利差異)(2)直接材料成本的價格差異 =實際數量X(實際價格-標準價格)=5 200 X( Z800 -1.4 ) =520 元(不利差異)5200直接材料成本的數量差異 =標準價格X(實際數量-標準數量)=1.4 X( 5200-2000 X 2.5 ) =280 (元)(不利差異)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為 800元,其中直接材料價格差異為520元,占

45、差異的主要部分;直接材料數量差異為 280元。直接材料的價格差異主要是因為購入材料的價格高于標準 價格(1.5 > 1.4 ),這可能是由于采購部門工作不得力造成,應該對采購部門工作進行檢查。而280元的數量差異則主要由生產部門承擔,造成數量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工人操作不當,造成材料消耗嚴重,還有可能是由于機器設備老化,導致單位產品消耗材料增多等。2.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標準成本=1 000X 4.2 X 4-1000 X 4X 3.8 =1 600(元)(不利差異)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X(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1000 X 4.2 X( 4-3.8 ) =840 (元)(不利差

46、異)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準工時)X標準工資率=(1000X 4.2-1000 X 4)X 3.8=760 (元)(不利差異)分析:直接人工的總差異為1600元,其中840元為人工工資率差異,760元為人工效率差異。人工工資率差異可能是由于市場勞動力價格上漲,工人工資增加導致。也可能是由于增加了工人加班時間,多支付的加班費所致。760元的人工效率差異,可能是由于工人怠工造成的,也可能是生產的產品新穎,工人操作不熟悉造成的。3 瑞寧機械廠變動制造費用的標準分配率: 瑞寧機械廠變動制造費用的實際分配率:1+0.7=1.7 (元 / 小時)(14 600+10 100) /13 000= (1.

47、9 元/ 小時)變動制造費用總差異=實際變動制造費用-標準變動制造費用=(14 600+10 100 ) -6000 X 2X( 1+0.7 )=24 700-20 400=4 300(元)(不利差異)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實際工時X(變動制造費用實際分配率-變動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13 000X( 1.9-1.7 ) =2 600 (元)(不利差異)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準工時)X變動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13 000-6 000 X 2)X 1.7=1 700(元)(不利差異)分析:瑞寧機械廠出現了4 300元的變動制造費用差異,其中2 600元為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主要是

48、由于實際耗費的材料和人工費用高出了標準成本所致的。而1 700元的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主要是由于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機器工時高于標準機器工時(2.17>2)導致的。這可能是由于機器使用不當,導致大量廢品、次品出現,使正常產品承擔了 大量的機器工時。也可能是因為工人造作不熟悉,使單位產品耗費的機器工時超過了標準機器工時。4固定制造費用總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已分配的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數=31 080-5000X 2.8 X 2=3080 (元)(不利差異)采用二因素分析法得:耗費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一固定制造費用預算總額=31 080-30 000=1080(元)(不利差異)預算差

49、異=固定制造費用預算總額一實際產量標準工時X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30 000-5 000X 2.8 X 2=30 000-28 000=2 000(元)(不利差異)采用三因素分析法得:固定制造費用開支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一固定制造費用預算總額=31 080-30 000=1 080(元)(不利差異)固定制造費用能力差異=固定制造費用預算總額實際工時X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30 000-14 800X 2=400 (元)(不利差異)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X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實際產量標準工時X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14 800X 2 - 5 000 X 2.8 X 2=1 600(元)(不利差異)六、案例分析題P402(1)原材料ABCDE合計A111115B010113C011114D000112E000011總計15功能成本分析原材料目前成本成本系數功能系數價值系數A8190.6940.330.476B74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