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零件設計_第1頁
PROE零件設計_第2頁
PROE零件設計_第3頁
PROE零件設計_第4頁
PROE零件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Pro/E零件設計進行零件設計,需進入Pro/E零件環(huán)境:點選菜單:文件新建(或),在彈出的對話框(圖3-1)中選擇文件類型為“零件”,子類型為“實體”,去掉“使用缺省模板”前的“Ö”,確定,在彈出的“新文件選項”對話框(圖3-2)中,選取模板為“mmns_part_solid”確定。這樣便設定了零件設計的單位為“毫米_牛頓_秒”而非缺省的英制單位。圖3-1圖3-2§ 3-1 創(chuàng)建基本實體特征一、拉伸特征一個平面上的二維圖形沿其垂直方向拉伸生成實體(或切掉材料)1 創(chuàng)建第一個拉伸特征:拉伸工具(或主菜單:插入拉伸)出現(xiàn)操控板(如圖3-3,其中標示出了各按鈕的功能),放

2、置定義(或選取特征工具欄的“草繪工具”)選取草繪平面確定草繪方向和參照面點選對話框中的“草繪”按鈕(或按下鼠標中鍵)進入草繪環(huán)境,繪制二維封閉圖形Ö指定拉伸高度按下鼠標中鍵(或點選操控板中的Ö)圖3-32 當已有二維草繪時,可以直接選取草繪進行拉伸。3 在有些情況下,用以拉伸的二維草繪不一定要求封閉。4 拉伸的高度選項,如圖3-4所示。圖3-45殼狀拉伸,如圖3-5所示。圖3-56拉伸除料,如圖3-6所示。圖3-67修改特征1)修改特征尺寸:在模型樹中點選欲修改的特征按下鼠標右鍵編輯雙擊要修改的尺寸輸入新值再生模型注:修改尺寸后須再生模型,方法為:主菜單“編輯再生”(或或“

3、Ctrl+G”)2)修改特征:在模型樹中點選欲修改的特征按下鼠標右鍵編輯定義出現(xiàn)操控板,可以修改該特征的各選項設置。8關于臨時基準面9關于草繪面、草繪方向和參照面參照面:用以確定草繪面的放置方向,必須是與草繪面垂直的平面二、旋轉(zhuǎn)特征一個平面上的二維圖形繞一個軸旋轉(zhuǎn)生成實體(或切掉材料)基本步驟如下:旋轉(zhuǎn)工具(或主菜單:插入旋轉(zhuǎn))出現(xiàn)操控板(如圖3-7,其中標示出了各按鈕的功能),放置定義(或選取特征工具欄的“草繪工具”)選取草繪平面確定草繪方向和參照面點選對話框中的“草繪”按鈕(或按下鼠標中鍵)進入草繪環(huán)境,繪制旋轉(zhuǎn)軸和旋轉(zhuǎn)截面圖形Ö指定旋轉(zhuǎn)角度按下鼠標中鍵(或點選操控板中的

4、4;)當已有二維草繪時,可以直接選取草繪進行旋轉(zhuǎn)。圖3-7注:1)旋轉(zhuǎn)軸與截面圖形應處于同一平面內(nèi)。2)當草繪中有兩條以上中心線時,系統(tǒng)自動將第一條作為旋轉(zhuǎn)軸。3)旋轉(zhuǎn)特征的草繪圖應位于旋轉(zhuǎn)軸單側,且不能自相交。三、掃描特征一個二維圖形沿一條掃描軌跡掃過生成實體(或切掉材料)基本步驟如下:1)(主菜單)插入掃描伸出項(或薄板伸出項、切口、薄板切口、曲面等選項)2)出現(xiàn)特征創(chuàng)建對話框及菜單管理器,在菜單管理器中選擇掃描軌跡的生成方式:“草繪軌跡”/或“選取軌跡”3)定義掃描軌跡:方式,草繪軌跡方式:選取草繪面指定草繪方向(Okay / Filp)選取參照面進入二維草繪環(huán)境,繪制掃描軌跡 

5、4; 方式,選取軌跡方式:選取掃描軌跡,可以是事先畫好的一條曲線(Curve),也可以是已有實體上的邊 完成 當選取的掃描軌跡是實體上的邊線時,需再指定一個面及其方向以確定掃描截面放置的方位注:a)掃描軌跡應連續(xù)相切b)選取掃描軌跡時有右圖(圖中為中英文雙語顯示)所示的幾種方式,這樣的選項在Pro/E里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c)按住Ctrl鍵可連續(xù)選取多條邊線4) 自動切換到掃描軌跡起點的垂面上繪制掃描截面 Ö 5) 在特征創(chuàng)建對話框中“確定”。6) 當掃描特征與已有實體相連接時,需選擇相接處的狀態(tài):“合并終點”/或“自由端點”四、混合特征在幾個二維圖形間自由過渡生成實體(或切掉材料)1. 平

6、行截面間混合1)(主菜單)插入混合伸出項(或薄板伸出項、切口、薄板切口、曲面等選項)出現(xiàn)菜單管理器,點選:平行規(guī)則截面草繪截面(或選取截面,此處以草繪截面為例)完成2)出現(xiàn)特征創(chuàng)建對話框定義屬性:在菜單管理器中選擇直的/光滑完成3) 選取草繪面指定草繪方向(Okay / Filp)選取參照面進入二維草繪環(huán)境4) 繪制第一個截面圖形(自動給出截面起點及方向)(主菜單)草繪特征工具切換剖面(或在圖形窗口按下鼠標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點選“切換剖面”)第一個截面變灰,繪制第二個截面圖形,(主菜單)草繪特征工具切換剖面(或在圖形窗口按下鼠標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點選“切換剖面”)第一、二個截面變灰,繪制第三個截面

7、圖形Ö5) 指定各截面間的高度 在特征創(chuàng)建對話框中“確定”。注:a) 各截面圖形的頂點數(shù)應相同,當某一截面的頂點數(shù)少于其他截面時,可用將線條斷開以增加頂點;或在某一頂點處加一個混合點,方法為:選中頂點主菜單“草繪”特征工具混合頂點(或選中頂點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點選“混合頂點”)b) 各截面的起點及方向應相對應,否則,選中起點主菜單“草繪”特征工具起始點(或選中頂點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點選“起始點”)c) 確保前面的截面圖形變灰色后方可進行新截面的繪制,如果你畫的幾個截面均亮顯,你肯定錯了!d) 當需要修改其他截面時,可用主菜單“草繪”特征工具切換剖面,在各截面間切換。2. 旋轉(zhuǎn)截面間混合(

8、“旋轉(zhuǎn)的”選項)如右圖所示3. 更復雜的方式:“一般”選項(略)4試著創(chuàng)建下圖所示零件(左圖為零件,右圖為剖面圖形)提示:當一個二維草繪圖比較復雜,或需多次使用時,可事先將其畫好并保存,以后通過主菜單“草繪數(shù)據(jù)來自文件”來調(diào)用。Pro/E甚至可以調(diào)用其他二維軟件(如AutoCAD)中繪制的二維圖。§ 3-2 工程特征一、圓角特征(Round)(倒圓角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特征,這里只講簡單倒角)1常半徑倒角特征工具欄“倒圓角工具”(或主菜單:插入倒圓角)出現(xiàn)操控板(如圖3-2-1,其中標示出了各按鈕的功能),選取要倒角的邊,輸入倒角半徑(也可通過拖動手把來改變倒角半徑)。按下鼠標中鍵(或點

9、選操控板中的Ö)選取多條邊的技巧:(1)按住Ctrl鍵鼠標點選(2)點選一條邊,然后按住Shift并點選這條邊所在的面,可以選中這個環(huán)形線鏈(3)按下鼠標右鍵,從彈出的對話框(圖4-2-2)中選“添加組”圖3-2-1 創(chuàng)建倒圓角特征圖3-2-22變半徑倒角倒圓角工具選取要倒角的邊按下鼠標右鍵,彈出如圖3-2-2所示的菜單,從中選取“成為變量”選項在邊線兩端分別顯示半徑值,修改之可實現(xiàn)變半徑倒角(也可通過拖動手把實現(xiàn))。在某一半徑數(shù)字處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菜單(圖3-2-3)中點選“添加半徑”,可以增加半徑控制點,并方便地調(diào)整控制點位置及半徑值。二、倒角特征(Chamfer)1邊倒角

10、特征工具欄“倒角工具”(或主菜單:插入倒角邊倒角)出現(xiàn)操控板(如圖4-2-4)選取要倒角的邊給定倒角類型輸入倒角值(也可通過拖動手把來改變倒角值)按下鼠標中鍵(或點選操控板中的Ö)。2頂點倒角主菜單:插入倒角拐角倒角出現(xiàn)特征創(chuàng)建對話框選取要倒角的頂點分別在三個邊上給定切角的位置(或輸入值)在特征創(chuàng)建對話框中點擊“確定”按鈕。圖3-2-3圖3-2-4 創(chuàng)建倒角特征三、抽殼特征(Shell)將實體變成薄殼件,薄壁類零件設計時常用此功能,基本步驟如下:特征工具欄“殼工具”(或主菜單:插入殼)出現(xiàn)操控板(如圖3-2-5)選取要抽空的面(按住Ctrl鍵可選取多個面)給定抽殼厚度按下鼠標中鍵(或

11、點選操控板中的Ö)圖3-2-5 創(chuàng)建抽殼特征圖3-2-6選取抽殼面并給定抽殼厚度后,按下鼠標右鍵,彈出圖3-2-6所示的對話框,選取“非缺省厚度”選項選取非等厚面并給定其厚度,可以做出非等厚薄殼件。四、孔特征(Hole)1創(chuàng)建簡單直孔特征工具欄“孔工具”(或主菜單:插入孔)出現(xiàn)操控板(如圖3-2-7)選取打孔面圖3-2-7 創(chuàng)建孔特征孔的定位方式有四種,分別為:線性、徑向、直徑、同軸(1) 線性孔:通過給定兩個距離尺寸定位,如圖3-2-8中,通過給定孔距左側面及前側面的距離確定孔的位置。操作方法為:在“放置”面板中選定“線性”選項將圖中的定位把手分別拖拽到左側面(或左邊線)和前側面(

12、或前邊線)上輸入具體的位置尺寸給定孔徑及孔深值(可直接拖拽操作把手)按下鼠標中鍵(或點選操控板中的Ö)注:孔深選項類似拉伸特征的深度選項,此處不再贅述。圖3-2-8 線性孔(2) 徑向孔:通過給定極半徑和極角的方式定位。如圖3-2-9中,通過給定孔心距零件中心軸線的極徑值及其與參考面形成的極角來確定孔的位置。操作方法為:在“放置”面板中選定“徑向”選項將圖中的定位把手分別拖拽到中心軸和參考面上輸入具體的位置尺寸給定孔徑及孔深值(可直接拖拽操作把手)按下鼠標中鍵(或點選操控板中的Ö)圖3-2-9 徑向孔(3) 直徑孔:與徑向孔類似,如圖3-2-10。(4) 同軸孔:如圖3-2

13、-11所示。操作方法為:在“放置”面板中選定“同軸”選項選取參考軸(如圖中的A_4)給定孔徑及孔深值(可直接拖拽操作把手)按下鼠標中鍵(或點選操控板中的Ö)圖3-2-10 直徑孔圖3-2-11 同軸孔打孔時,孔的定位方式很關鍵。當需要打多個孔時,往往要做孔的陣列。線性孔只可以做矩形尺寸 陣列,徑向孔和直徑孔只可以做圓形尺寸 陣列,同軸孔可以做參考陣列。當然,野火版的陣列功能較以前有很大提升,除可作尺寸陣列之外,還有其他陣列選項以便對各種形式的特征作各種復雜陣列。2創(chuàng)建標準孔特征工具欄“孔工具”(或主菜單:插入孔)出現(xiàn)操控板(如圖3-2-12)按下創(chuàng)建標準孔圖標選擇螺紋類型、螺紋規(guī)格、

14、標準孔的形狀打開操控板的“形狀”面板,編輯孔的尺寸選取打孔面定義孔的“放置”方式及放置尺寸按下鼠標中鍵(或點選操控板中的Ö)圖3-2-12 創(chuàng)建標準孔注:隱藏圖形窗口中標準孔注釋文字的方法:步驟一:令在導航選項卡中顯示模型樹點擊導航選項卡的“設置”標簽樹過濾器(圖3-2-13)打開“模型樹項目”對話框(圖3-2-14)在對話框左側鉤選“注釋”選項,以使模型樹中能夠顯示“注釋”項目確定步驟二:此時模型樹中顯示出標準孔的注釋項“Note”,點選之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點擊“拭除”,圖形窗口的標準孔注釋文字被隱藏。若要重新顯示之,可在模型樹中點選該“Note” 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點擊“顯示”。

15、圖-2-13圖3-2-143創(chuàng)建異形孔異形孔類似于一個旋轉(zhuǎn)切除特征特征工具欄“孔工具”出現(xiàn)操控板(如圖3-2-15)按下操控板中的創(chuàng)建直孔圖標,并選取孔的種類為“草繪”按下操控板的“繪制剖面”圖標“”進入草繪環(huán)境,繪制旋轉(zhuǎn)剖面(如圖3-2-16)選取打孔面定義孔的“放置”方式及放置尺寸按下鼠標中鍵(或點選操控板中的Ö)圖3-2-15 創(chuàng)建異形孔圖3-2-16 異形孔剖面五、筋板特征(Rib)特征工具欄“筋工具”(或主菜單:插入筋)出現(xiàn)操控板(如圖3-2-17)按下操控板“參照定義”繪制筋剖面給定筋板厚度和筋板方向按下鼠標中鍵(或點選操控板中的Ö)圖3-2-17 創(chuàng)建筋特征圖

16、3-2-18 創(chuàng)建拔模特征六、拔模特征(Draft)操作步驟如下:1 特征工具欄“拔模工具”(或主菜單:插入拔模)出現(xiàn)操控板(如圖3-2-18)2 選取欲拔模的面3 按下操控板處的“單擊此處添加項目”選取一個平面、一條邊、或一條曲線作為拔模樞軸4 按下操控板處的“單擊此處添加項目”選取一個平面、一條邊、一個軸、或兩個點作為拖動方向5 修改拔模角及拔模方向6 按下鼠標中鍵(或點選操控板中的Ö)。注:多個面的選取技巧1 選取多個曲面:按住Ctrl點選曲面。2 選取環(huán)曲面:如圖3-2-19所示。圖3-2-19 七、舉例(如圖3-2-20所示)圖3-2-20 舉例§ 3-3 基準特

17、征Pro/E特征工具欄中有如圖3-3-1所示的工具圖標,用以創(chuàng)建基準特征,注意它與主工具欄中切換基準顯示/隱藏的圖標(如圖3-3-2)的區(qū)別。圖3-3-1 創(chuàng)建基準特征的工具圖3-3-2 基準顯示/隱藏的切換圖標一、創(chuàng)建基準平面特征工具欄“基準平面工具”(或主菜單:插入模型基準平面)出現(xiàn)基準平面創(chuàng)建對話框(如圖3-3-3)點選現(xiàn)有模型中的點、線、面作為基準平面創(chuàng)建的參考,若需要多個參考,按住Ctrl鍵,輸入必要的參數(shù)如距離、角度等“確定”。圖3-3-3 創(chuàng)建基準平面圖3-3-4 創(chuàng)建基準軸二、創(chuàng)建基準軸與創(chuàng)建基準平面的步驟類似,如圖3-3-4所示。三、創(chuàng)建基準點基準點工具包括,其中:創(chuàng)建平面或

18、曲面上、或曲線上的點,其位置可以通過拖動手把或輸入數(shù)值確定;如圖3-3-5、圖3-3-6所示。采用該工具,還可以創(chuàng)建曲線、曲面的交點、中心點等。:草繪基準點;:沿坐標系偏移來創(chuàng)建基準點,如圖3-3-7所示;:域基準點。圖3-3-5 創(chuàng)建基準點圖3-3-6 創(chuàng)建基準點圖3-3-7 偏移坐標系創(chuàng)建基準點圖3-3-8 創(chuàng)建基準曲線四、創(chuàng)建基準曲線創(chuàng)建基準曲線的方式有如圖3-3-8所示幾種,對于復雜零件的造型設計,創(chuàng)建并編輯基準曲線的工作非常重要。五、創(chuàng)建基準坐標系(略) 六、舉例1創(chuàng)建如圖3-3-9所示心形零件上的孔,步驟如下:1 創(chuàng)建一條基準曲線:使用剖截面完成選取已做好的剖截面曲線創(chuàng)建成功;2

19、創(chuàng)建一個基準點:選取步驟1的曲線中一段輸入偏移比率為0.5確定;3 創(chuàng)建一個基準平面:按住Ctrl鍵并點選側表面及步驟2中創(chuàng)建的點,作過基準點并與側表面相切的基準平面;4 創(chuàng)建一個基準軸:按住Ctrl鍵并點選步驟2創(chuàng)建的點和步驟3創(chuàng)建的面,作過基準點并與基準面垂直的基準軸;5以“同軸”方式打孔。圖3-3-9 舉例提示:作剖截面的方法點選主工具條的“啟動視圖管理器”圖標(或主菜單“視圖”視圖管理器)打開“視圖管理器”對話框(如圖3-3-10),其中的“X截面”選項用以創(chuàng)建剖截面新建輸入剖面名稱打開菜單管理器(如圖3-3-11),如果要沿一個平面剖截,則選取其中的“平面 單一 完成”在圖形窗口點選

20、剖平面 剖截面創(chuàng)建成功。圖3-3-10 創(chuàng)建剖截面圖3-3-11 剖截面選項七、Pro/E中層的使用在Pro/E中,可以通過層有效地組織模型和管理對象,可以對某一層中的所有元素進行顯示、隱藏等操作。Pro/E中還自動提供一些缺省的層以便于我們使用。層的操作可以在導航選項卡中進行,如圖3-3-12。圖3-3-12 層八、舉例2(圖3-3-13)圖3-3-13 舉例§ 3-4 Pro/E零件模塊的其他功能一、變截面掃描掃描特征能夠通過一條掃描軌跡配合一個剖面掃掠出一定形狀的實體,作掃描特征時,剖面必須與掃描軌跡線正交,而且在掃描軌跡的任何位置處,剖面形狀都相同。而變截面掃面功能更強,它能

21、將單一剖面與多條外形控制軌跡線結合起來,并且使剖面外形隨掃掠軌跡的變化而變化,剖面也不一定與軌跡線正交,因此有更大的彈性空間。另外,變截面掃描除能利用多條軌跡線來控制截面外形的變化,更能利用圖形(Graph)特征(基準特征之一,操作方式為插入模型基準圖形(G),配合關系式(Relation)來產(chǎn)生更復雜實體。例:顯示器外形設計,如圖3-4-1。1. 作5條控制曲線。2. 變截面掃描特征工具欄“可變剖面掃描工具”(或主菜單:插入可變剖面掃描)出現(xiàn)操控板(如圖3-4-2)選取中間一條曲線作為原點軌跡線按住Ctrl鍵,選取其他四條曲線作為控制軌跡線點選操控板中的按鈕,繪制掃描剖面,剖面由四段弧組成,

22、弧的端點分別落在四條軌跡線的起點,Ö 按下鼠標中鍵(或點選操控板中的Ö)3做抽殼(Shell)。圖3-4-1 圖3-4-2 變截面掃描注:實質(zhì)上,掃描特征是變截面掃描的一個特例,因此,掃描特中可以用變截面掃描工具簡單地實現(xiàn)。二、掃描混合掃描混合使用一條軌跡線與幾個剖面來構造一個實體或曲面特征,這種特征同時具有掃描與混合的效果。例:門把外形設計(如圖3-4-3)1 作一條曲線,作為掃描混合的控制軌跡線;2 在曲線重點處創(chuàng)建一個點;3. 作掃描混合特征1)插入掃描混合伸出項(P)垂直于原始軌跡完成選取軌跡點選步驟1中的曲線完成自動完成接受下面開始在軌跡線的起點處繪制第一個剖面2

23、)輸入第一個剖面的旋轉(zhuǎn)角度:0 繪制第一個剖面Ö 接下來在軌跡線的中點處繪制第二個剖面3)自動完成輸入第二個剖面的旋轉(zhuǎn)角度:0 繪制第二個剖面Ö 接下來在軌跡線的終點處繪制第三個剖面4)自動完成輸入第三個剖面的旋轉(zhuǎn)角度:0 繪制第三個剖面Ö 5)在特征創(chuàng)建對話框中“確定”。至此,所作的掃描混合特征如圖3-4-4所示。圖3-4-3 圖3-4-4 圖3-4-5 圖3-4-6 4. 重新定義掃描混合特征1)選中剛創(chuàng)建的掃描混合特征右鍵編輯定義出現(xiàn)特征創(chuàng)建對話框,在其中選擇“Blend Control”一項定義面積控制曲線完成/返回2)出現(xiàn)AREA GRAPH窗口,(如圖3-4-5)增加點創(chuàng)建點在主窗口控制曲線的約1/4處單擊輸入比例值:0.25 確定輸入該點處的剖面面積3)以步驟2)中同樣的方式定義曲線上0.75處的面積4)在特征創(chuàng)建對話框中“確定”。至此, 所作的掃描混合特征如圖3-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