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7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滿分攻略【文言文翻譯】文言翻譯歌訣熟讀全文,領會文意;扣住詞語,進行翻譯。字字落實,準確第一;單音詞語,雙音換替;國年官地,保留不譯;遇有省略,補充詞語。調整詞序,刪去無義;修辭用典,輔以意譯。推斷詞義,前后聯(lián)系;字詞句篇,連成一氣。帶回原文,檢查仔細;通達完美,翻譯完畢。我們對文言文題普遍有一定的畏難情緒。其實,只要稍稍作一點準備,就會發(fā)現,歷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高考選文標準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個方面:“二十四史”中的傳記部分和資治通鑒中的名段;以孟子韓非子為代表的先秦淺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筆記
2、文;以夢溪筆談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說。從以往的選文看,高考雖說回避社會的焦點和熱點問題,但倡導并弘揚真善美是永恒的時代主題,結合當前反腐倡廉和社會輿論看,對忠臣廉吏的價值判斷依然會影響高考文言文的選文。如何讀懂文言文文段? 先做最后一道選擇題(往往落足在對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題。第6題的題干如果是“對選文的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那就是說75%的內容是正確的,極具參考意義。帶著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
3、能地排除。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推導。先認真閱讀最后一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疚难詳嗑洹看痤}技巧總體原則是將初步斷句的結果帶進原文翻譯,通則對,不通則錯。具體方法如下:虛詞標志法:句首常有“蓋、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虛詞;句尾標志詞有“也、乎、焉、矣、耳、哉、與(歟)”等虛詞。實詞標志法: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言”為標志,一般情況下碰到它們都要停頓;文言文謂語,可利用此特點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賓語。修辭標志法:為使文章達到句式整齊,語氣連貫的效果,古人寫文章經常運用對偶、排偶、頂真、層遞、
4、反復等修辭技巧,如果以此特點為依據,其準確性更高。名物標志法:名詞和代詞常作主語(句首)和賓語(句尾)來斷句。還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識,諸如年齡、稱謂、紀年紀日、職官等方面的知識。結構標志法:利用固定結構的成對搭配性(見后面常見固定結構)及位置的相對固定性,如有些關聯(lián)詞常常能承前啟后,它們前面一般可斷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文化常識題】答題技巧主要是基本文化常識的識記考查,不排除今年會把文化常識與文意理解結合起來考查。即:文學常識的概念敘述準確,但是結合文中解釋的部分與文意不符。因此,考生除了考前瀏覽復習古代職官表、古代科舉制度常識等,還應該在臨場注意辨析選項的表述,看是否要結合文意
5、理解?!緝热輾w納題】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傮w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全文把握題】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注意聯(lián)系全文。所選文章往往是古代賢人良臣的小故事及個人履歷表,所以不難讀懂意思,只是落實到個別字詞,倒是頗讓人費神,不過如能膽大,心細,也不可怕。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響做題目就不要鉆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沒什么!解釋不通的字詞往往可以考慮是否通假或者活用。好了,客觀
6、題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填完后,拿出草稿紙,準備進入第二卷主觀題的作答階段。深呼吸之后,就開始吧!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第I卷答卷用時約40分鐘)【文句翻譯題】答題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譯詞語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于原文結構,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一定要直譯,一般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先將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代漢語的解
7、釋。(“信“)翻譯個別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jié)詞換成現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jié)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再將這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代人說話習慣。(“達”)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整順序的也要落實。使一句話完整通順。個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一、文言文翻譯的標準:信、達、雅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把握大意,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三遍法注意:只有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旨的情況下,才在相關部分輔之以意譯。三、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留、補、刪、換、調、選、固、意。1單“變”雙法:古漢語單音節(jié)詞,變?yōu)楝F代漢語雙音節(jié)詞。
8、2替換法:古今異義詞,變古語為今語。3保留法: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度量衡單位等。4刪削法: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代漢語里沒有相應的詞替代,翻譯時可刪削。這些詞包括:發(fā)語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構倒裝的標志、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復詞中虛設成分等。5.增補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現代漢語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豁通順。包括:數詞后面增加量詞省略句中應補充的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等。補充行文省略的內容,如關聯(lián)詞語等。6.調位法: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介詞短語后置等。7.意譯,既是一種翻譯的方式,也是一種翻譯的方法。意
9、譯的情況: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辭手法。緊縮復句或言簡意豐的句子,需分開翻譯或補充。為了增強語勢而用繁筆、渲染、鋪陳手法的句子,譯時要凝縮。8.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重視語境四、如何推斷文言實詞的意義1字形推斷法(形訓法)漢字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且形聲字占80%以上,“形旁”給我們推斷詞義帶來有利的條件。常見形旁的詞義指向:從“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詞義與五行有關;從“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u)”者與兵器有關;從“馬、牛、羊、豕、犭、鳥、蟲”者與動物有關;從“讠(言)、辶(走)、忄(心)、彳(行)”者與人的行為有關。其它還有:禾五谷、貝金錢、皿器具
10、、纟絲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i)鳥雀、冖籠罩、歹死亡、月肉、頁首、目眼、尸 身體2語境推斷法高考考查的實詞90%以上是具有多義性的,因此在翻譯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斷。如高考試題要求選擇文末“子訪得之”的“訪”字的意思:A.咨詢,B.探望,C.尋求,D.訪問。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李衡臨終告訴兒子,自己生前曾購置有“千頭木奴”,只有“尋求”一義合適,其余三個義項均不合文意。3課文遷移法試題中出現的一些實詞解釋,其實課文中已出現過,可聯(lián)系課文相應遷移。如:(1)高考“揚州辟從事吏”同課文的“連辟公府不就”中的“辟”;(2)高考“飛騎因番請見,先涕泣不自勝”同課文的“沛公不勝杯杓”中的“勝”
11、;(3)上海卷中“不肖人也,不足愛也”同課文“向使六國各愛其地”中的“愛”;(4)“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同課文的“便言多令才”。(5)高考“城之不拔者二耳”基本與“拔石城”同;(6)“齊人追亡逐北”完全同過秦論中的“追亡逐北”。4成語印證法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聯(lián)系成語,加以印證,對判斷文言詞義會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勢拔五岳掩赤城(出類拔萃,超出);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括號內詞語加點字的意義是我們平時熟悉的,借助熟悉的成語詞義,就能推斷文言語句中加點的詞義。5對句判斷法(語言結構推斷法)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 。
12、我們可據之進行判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與“小”對應,從足,即推斷為小步,半步)追亡逐北(“亡”、“北”對應,均為潰敗。常用“敗北”,北即敗)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以”對應“用”,被任用)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腰”與“戴”對應,動詞,腰戴)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字義同“滅”字)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憂勞:憂思勞苦;逸豫:安逸享樂)6語法分析推斷法根據漢語語法知識,主語、賓語大多是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是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是由副詞充當。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地位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
13、推知它的詞義。如鴻門宴中“范增數目項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狀語,后帶賓語,用如動詞,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僅理解為“看”,應該理解為“用眼睛示意” 。【補充】1.通假推斷法:準確地判斷通假字。2.鄰字幫助法(根據相鄰的字來推斷詞義)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jié)語素合成的,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偏義復詞,一是同義復詞。五、題型歸納9.【文言實詞題】將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 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竟沤癞惲x】1詞義擴大。如“河”,古代專指黃河,現在泛指河流。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2詞義縮小。如“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屬,現
14、代專指黃金。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3詞義轉移。如“涕”,古代指眼淚,現在指鼻涕。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4詞義弱化。如“怨”,古義表示仇恨、懷恨,現在則表示埋怨、責備。如:屈平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列傳)5詞義強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遺憾、不滿意,現在則表示仇恨、懷恨。如: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史記刺客列傳)6感情色彩的變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見識淺陋,并無貶義,現在指品質惡劣,為貶義詞。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
15、當世之事。(出師表)解答這類題目,有三點要注意:第一,課內的主要古今異義詞(包括偏義復詞)要牢固掌握;第二,必須明白,古代文字以單音詞為主,現代漢語以雙音詞為多:比如“親戚”,古代是兩個詞“親”和“戚”,而現代是一個詞;再如“妻子”,古代是“妻”和“子”,現代是一個詞;第三,必須分析給定詞語古今不同的詞性,并且結合本句或前后句理解。10.【文言虛詞題】題型一:(2014江蘇卷,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柳宗元嚴生足下:得生書,言為師之說,怪仆所作師友箴與答韋中立書,欲變仆不為師之志,而屈己為弟子。凡仆所為二文,其卒果不異。仆之所避者名也,所憂者其實也,實不可一日忘。
16、仆聊歌以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謂有可師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為薄世笑罵,仆脆怯,尤不足當也。內不足為,外不足當,眾口雖懇懇見迫,其若吾子何?實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詳讀之,仆見解不出此。吾子所云仲尼之說,豈易耶?仲尼可學不可為也。學之至,斯則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敗國,卒中矢而死。仲尼豈易言耶?馬融、鄭玄者,二子獨章句師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師,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樂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講古、窮文辭以為師,則固吾屬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韓退之,故又不為人師。人之所見有同異,吾子無以韓責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為師弟子名,而不敢當其禮者也
17、。若言道、講古、窮文辭,有來問我者,吾豈嘗瞋目閉口耶?吾子文甚暢遠,恢恢乎其辟大路將疾馳也。攻其車,肥其馬,長其策,調其六轡,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師歟?亟謀于知道者而考諸古,師不乏矣。幸而亟來,終日與吾子言,不敢倦,不敢愛,不敢肆。茍去其名,全其實,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為師矣。如此,無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選自柳宗元集,有刪節(jié))下列“其”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憂者其實也B吾子其詳讀之,仆見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師,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為師弟子名,而不敢當其禮者也【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
18、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考試大綱要求掌握的18個文言虛詞一定要個個落實,把握常用意義和用法,兼顧特殊意義和用法。本題考查文言虛詞“其”的用法。A、C、D三項中的“其”都是代詞。B項中的“其”,是副詞,表期望語氣。可聯(lián)系伶官傳序中的“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來理解?!敬鸢浮緽【方法小結】辨析課外虛詞的方法1掌握文言虛詞的常見用法是基礎,根據具體語境作辨別是能力。根據語境,先要分析語境,分析具體的上下文,找出意義之間的關系,方能辨別其用法。2根據語境是判斷課外虛詞意義不可缺少的條件,但是從語言規(guī)律上去認識一個個虛詞,熟悉某一虛詞的幾種用法也是判斷虛詞意義不可少的條件。在熟悉、記憶某虛詞用法時,要通過典
19、型例句去理解它。在理解中記憶,在記憶中加深理解比單純地背條條要效果好。熟記一些固定格式,也便于分析詞義。所謂固定格式,指的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組成一個固定結構,它在文言文里是一種不變的句式,表示一定的意義,不會隨意變動。如:“得無乎”,相當于“恐怕吧”;“所以”相當于“原因”等。答題技巧:翻譯這個文言虛詞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翻譯成同一個詞。先理解翻譯所學課文中的虛詞,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聯(lián)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系。借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虛詞比較:每組中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題型二:(2015湖
20、南卷,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三事忠告二則張養(yǎng)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訓矣。蓋一家之事,無緩急巨細,皆所當知。有所不知,則有所不治也。況牧民之長,百責所叢,若庠序,若傳置,若倉廥,若囹圄,若溝洫,若橋障,凡所司者甚眾也。相時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潔之,堙者疏之,缺者補之,舊所無有者經營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預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為此念一萌則庶務皆隳矣。前輩謂公家之務,一毫不盡其心,即為茍祿,獲罪于天。禁家人侵漁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給,其勢必當取于人。或營利以侵民,或因訟而納賄,或名假貸,或托姻屬,宴饋征逐,通室無禁,以致動相掣肘,威無所施。己雖日昌,民則
21、日瘁;己雖日歡,民則日怨。由是而坐敗辱者,蓋駢首(現在多寫作“”,編者注)踵也。嗚呼!使為妻妾而為之,則妻妾不能我救也;使為子孫而為之,則子孫不能我救也;使為朋友而為之,則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孫、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職而自為之為愈也哉!蓋自為雖闔門恒淡泊,而安榮及子孫;為人雖歡然如可樂,而禍患生幾席也。二者之間,非真知深悟(),未易()言。有官君子,()審擇焉。(選自三事忠告,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將文言虛詞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二者之間,非真知深悟(),未易()言。有官君子,()審擇焉。A之與而 B者與其C之所其 D者所而【解題思路】者,的人;“與”后省略了代
22、詞“之”;“其”是副詞,表祈使語氣,譯為“可要”“當”。整句的意思:二者之間的區(qū)別,不是真正明白、深切領悟的人,不容易跟他說清楚。做官的君子,當審慎地作出選擇?!敬鸢浮緽【方法小結】虛詞填空的基本方法(1)從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入手,可以推斷其意義和用法。例如“之”,它作為結構助詞可以有如下用法:用于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相當于“的”,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如“臣之壯也,猶不如人”;賓語前置的標志,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語后置的標志,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2)有些虛詞可以表達一定的邏輯關系,因此可以通過分析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正確推斷某些虛詞的
23、意義和用法。以“而”為例,它作為連詞有如下用法:表并列,不譯,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表遞進,而且,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表轉折,卻,但是,如“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表承接,從而,如“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表因果,因而,如“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表目的,來,如“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等等。11.【文言斷句題】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難,點面結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說,在標點之前,要認真通讀全文,把容易斷開的句子先斷開,再依次縮小斷句范圍。對于疑難句子,要聯(lián)系上下文意,抓住關鍵詞,仔細推敲,切不可顧前不顧后,粗心大意。斷句時
24、,應注意文章的體裁、語言風格、句意的完整與否。標點的使用要合乎現代漢語標點的規(guī)范。還應反復誦讀,增強語感。斷句可以遵循如下幾條規(guī)律:1找名代文言文中名詞,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如以下兩段文字: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項脊軒志)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
25、/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鴻門宴)2看虛詞虛詞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尤其是代詞、語氣詞和一些連詞,他們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如:其、爾、若、夫、且夫、蓋、然則、是故、然而、猶且、凡、竊、請、敬等發(fā)語詞和表敬副詞,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歟、焉、哉、乎等語氣詞常常用在句尾;以、于、為、而、則等連詞常常用在句中。如: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
26、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3明頂真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語勢連貫。如: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又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4據排偶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語言上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斷句提供了方便。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5依總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 據此也可以進行斷句。如:于
27、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已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游褒禪山記)這段文字始句為總起句,故應斷為句。接著緊承始句,發(fā)“嘆”,其中“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為總嘆。下文分“夷以近、險以遠”而至者“多、少”及其原因
28、、結果,“有志者”“力不足”、“有志與力”而“無物”“相”者、“力足以至(而不至)”者、“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幾種情況進行議論,最后又用“此予之所得也”作結。辨明哪些是“總”、哪些是“分”,又“分”幾層,就可以大致斷句了。6理對引文言文中對話、引用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理清問者、答者,明辨句讀。如: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寡人之于國也)又如:狗
29、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國也)這段文字是孟子對梁惠王所說的話,故應用引號。孟子的話中又引用了某種人的話“非我也歲也”“非我也兵也”,故應用單引號。7察反復反復,特別是間隔反復,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如: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又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復,也為斷句提供了有力的幫助。12.【內容歸納題】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
30、論的語句??傮w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包括文章主要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和文中的人物、故事等揭示了什么表現了什么等。由于現在高考中的選文大都是人物傳記題材,所以高考在此考點的設題常常體現在對重要語句信息的轉述、對人物形象的簡要概括、對事件意義或后果的評述等。這是對全文信息的綜合考查,在命題的形式上為客觀選擇題,題干一般表述為“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或正確)的一項是”。對正確信息的提取就需要大家對文章中重要信息的把握和分析。綜合近些年來的高考在此考點的設題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設錯類型常常有以下幾種:1錯位信息
31、。這是高考設錯常用的形式,常常是非此人的行為當作了此人的行為,非此時間的事情當作此時間的事情等。2錯解詞語。有些信息選項是直接對文中某些存在重點詞語的句子的間接翻譯,表述時將重點詞語的意思故意弄錯。3強加因果或因果倒置。二者不存在因果關系強加了這種關系或將這種關系倒置。4無中生有。原文中沒有透露這種信息而無端地增加了這種信息。5顛倒是非。將文中未然的信息說成必然。分析綜合題解答“四步驟”1通讀全文,了解大意閱讀時應從宏觀的角度把握材料,一是把主要材料弄清楚并進行合理歸類,逐層切分,弄清每段、每層的意思;二是將敘述性內容與說明或闡述性內容之間的關系搞清楚,對作者選取的材料、記敘的角度、敘述的語氣
32、以及相關的議論、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數;三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觀點,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要條分縷析,不要遺漏。2慎審題干,讀全讀準閱讀題干時,必須讀全、讀準題目,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楚選對的還是選錯的。只有對題干做出全面、準確的分析與理解,才能正確答題。3題文對照,逐項檢查做題時要將選項的內容,逐條與原文的相關部分作比較,看選項的表述是否與原文一致。特別是在人物的角度,事情的件數與行為的程度、實效、時間、因果等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要努力培養(yǎng)把人物、事件一一迅速從原文中找出來的能力。在一般情況下
33、,試題設置常常是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錯誤的選項,如果考生能充分運用排除法、比較法,選出錯誤的一項應該是有把握的。4檢查答案,全面驗證常見的方法有:代入法將所選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析錯法即能說出自認為錯誤的一項的錯因;否定法即先假設自選的答案不對,予以否定,但最終又否定不了時,表明答案準確無誤。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就是指作者對文章中所提及到的人物的態(tài)度,是歌頌、贊揚、認同、憐憫,還是諷刺、貶斥、反對、嘲笑;也包括作者對文中所敘述事情的態(tài)度,是擁護、肯定,還是反對、否定。對該考點,我們需要明白的是,這些觀點態(tài)度不是我們閱讀時的認識,而是作者在行文中的流露。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根據作者對人物或
34、事件的潛藏有某些情感認識的表述,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我們關注的重點不能停留在故事本身的內容,而應是作者在文中的觀點。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表達形式是多樣的,有的是開篇明義,直抒胸臆;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敘述,卒章顯志但有一點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多是文中議論性的句子。大家要注意甄別篩選,以便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該考點現在在高考中常和其他考點一起考查,多以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而單獨命題的并不是很多。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1刪繁就簡,鎖定重點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一定要把握文中表述的重點信息。大篇幅文段的敘述重心是什么,議論性文字體現在哪里,這些都要搞清楚
35、,然后將文中不是直接體現作者觀點的文字首先剝離,從保留下的關鍵的信息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2留心結語,仔細推敲現在高考文言文的取材大多是人物傳記,在這樣的文章結尾大都有一段議論性的評價語言,這往往是體現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所在。如在選自史記的文段結尾常有“太史公曰”這樣的話,其實這就是作者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立場。因此,大家一定要仔細審讀文章結尾部分,從中推敲出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3綜合分析,簡要概括有些文段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并沒有通過抒情或議論表達出來,而是蘊含在了所敘述的人物事件之中了。這就要求大家綜合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然后從事件的細節(jié)中分析提煉出隱藏信息,進一步簡要概括出作者的觀點
36、態(tài)度。【全文把握題】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注意聯(lián)系全文。所選文章往往是古代賢人良臣的小故事及個人履歷表,所以不難讀懂意思,只是落實到個別字詞,倒是頗讓人費神,不過如能膽大,心細,也不可怕。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響做題目就不要鉆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沒什么!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題的解題6法方法1、整體閱讀,總體把握,依據文體特點抓重點只有整體閱讀,總體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駕馭閱讀材料,才能準確、完整地去分析、評價人物和事件。閱讀文章時要始終帶著如下幾方面的問題思考:文章寫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如何;文章說了一些什么道理;是以什么作為說理依據的。對記敘性文章,要理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傳記文,要弄清作者記了哪幾件事,表現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點和精神風貌。議論性文章,要理清論點、論據及論證方法等。說明性文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個體農場經營合同范本
- 包料裝修合同范本
- 人流手術合同范本
- 2024年全國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欽州市遴選公務員考試真題
- 2024年臺州溫嶺市中醫(yī)院招聘員工筆試真題
- 出售隔斷酒柜合同范本
- 個人房屋擔保合同范本
- 光伏清洗施工合同范例
- 2024年保山市智源高級中學招聘教師考試真題
- 江蘇2025年01月江蘇省揚州生態(tài)科技新城管委會2025年招考6名勞務派遣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湖南外貿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中國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2022
- 山東職業(yè)學院單招《語文》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智能中臺數據底座解決方案
- 《財政與金融》課程教學大綱
- 突發(fā)性聾診療指南 (2015版)
- 光伏發(fā)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工程光伏發(fā)電工程光伏發(fā)電施工組織設計
- 11鋼的表面淬火解析
- 導數應用舉例
- 第三講文獻的形成與流布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