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廈門市2022屆高三畢業(yè)班第二次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值150分。)注意事項:答題前,考生務必在試題卷、答題卡規(guī)定的地方填寫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忌J真核對答題卡粘貼的條形碼的“準考證號、姓名”與考生本人的準考證號、姓名是否一致?;卮疬x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荚嚱Y(jié)束,考生必須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國素來有“書畫同源”一
2、說。唐代書法家虞世南在筆髓論里說:“倉頡象山川江海之狀,龍蛇鳥獸之跡,而立六書。”這是從書法與繪畫的起源上說的。而在藝術的境界和追求上來說,“書畫同源”又表現(xiàn)為相似的藝術趣味。近代大書畫家黃賓虹曾說過:“書畫同源,欲明畫法,先究書法,畫法重氣韻生動,書法亦然?!睍ê屠L畫之所以在藝術趣味上也“同源”,是因為,一方面,中國文字的孽乳,是從象形出發(fā),逐漸生發(fā)出指事、會意、轉(zhuǎn)注、假借等抽象的表意形式,從反映事物之形象的圖畫,逐漸演變?yōu)槌橄蟮谋憩F(xiàn)符號;另一方面,中國繪畫從秦漢時代開始,就奠定了一種輕寫實而重抒情、寫意的藝術傾向,繪畫從客觀如實地展現(xiàn)自然、人物的形象,轉(zhuǎn)向表達畫家本身的情感、觀念和想象。
3、這樣,中國的文字和繪畫,就呈現(xiàn)出一種合流的趨勢。于是,它們的形式載體書法和中國畫,就具有了一致性的藝術追求:“氣韻生動”?!皻忭嵣鷦印笔悄铣R梁時代的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所提出的一個概念?!皻忭崱保簿褪恰吧耥崱?,是指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和性格特征,便成了這一時代繪畫的最高藝術水準。而后,山水畫、花鳥畫等興起以后,“氣韻”便從人物擴展到一切繪畫的表現(xiàn)對象。繪畫的氣韻表現(xiàn),所依賴的是筆墨、線條和色彩;而書法則更是筆墨和線條的藝術,繪畫中的色彩,在書法中則表現(xiàn)為用墨的濃淡和干濕。關于書法的氣韻,漢代書法家蔡邕曾說過:“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書者,散也”,
4、是說書法是審美心胸、藝術情思的表現(xiàn)。在古人心中,文字本身是有生命、情韻的,書法家的使命,就是把文字本身的生命律動和情韻展現(xiàn)出來。關于繪畫的氣韻,蘇軾在一首評論文與可畫竹的詩中寫道:“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蔽呐c可筆下的竹子融入了主觀的情致、神思和想象,因而變化萬端,活潑潑地展現(xiàn)出了“自然”本身的生動景象與境界。只有氣韻生動的書畫作品,才能夠稱之為“美”的,才能展現(xiàn)出中國文人的情懷和創(chuàng)造力。(摘編自劉悅笛、趙強無邊風月:中國古典生活美學)材料二:談到繪畫,首先應打破傳統(tǒng)的書畫同源,或書出于畫的似是而非之說。從我國龍山期、仰韶期的彩陶,以及殷代的青銅器,其花紋可以說是今日
5、能夠看到的中國最古的繪畫。但兩者皆系圖案的、抽象的性質(zhì),反不如原始象形文字之追求物象。一直到戰(zhàn)國時期,才有一部分銅器上的狩獵、動物的花紋,帶有活潑的寫實意味。由這種古代實物的考察,可以明了我國的書與畫,完全屬于兩種不同的系統(tǒng)。由最早的彩陶花紋來看,這完全是屬于裝飾意味的系統(tǒng);它的演變,是隨被裝飾物的目的,及關于此種目的的時代文化氣氛而推動,所以它本身沒有象形不象形的問題。由甲骨文的文字來看,這完全是屬于幫助并代替記憶的實用系統(tǒng),所以一開始便不能不追求人們所要記憶的事物之形。等到約定俗成之后,便慢慢從事物之形中解放出來,以追求實用時的便利。書畫的密切關聯(lián),乃發(fā)生在書法自身有了美的自覺,成為美的對
6、象的時代,這開始于東漢之末,而確立于魏晉時代。其引發(fā)此一自覺的,恐怕和草書的出現(xiàn)有關系。因為草書雖依然是適應簡便的要求,但因體勢的流走變化,易于發(fā)揮書寫者的個性,便于不知不覺之中,成為把文字由實用帶到含有游戲性質(zhì)的藝術領域的橋梁。書法從實用中轉(zhuǎn)移過來而藝術化了,它的性格便和繪畫相同。加以兩者使用筆墨紙帛的同樣工具,而到了唐中期以后,水墨畫成立,書與畫之間,更大大地接近了一步,于是書畫的關系,便密切了起來,遂使一千多年來,大家把兩者本是藝術性格上的關聯(lián),誤解為歷史發(fā)生上的關聯(lián)。即使在藝術性的關聯(lián)上,后來許多人,以為要把畫畫好,必先把字寫好的看法,依然是把相得益彰的附益的關系,說成了因果上的必然的
7、關系。書與畫的線條,雖然要同樣的功力,但畫的線條,一直在吳道子晚年的“如莼菜條”出現(xiàn)以前,都是勻而細的,有如“春蠶吐絲”的線條,這和書的線條,也是屬于兩種形態(tài),自然需要用兩種技巧。事實上,固然許多人善書同時也善畫,但吳道子本來是“學書于張長史旭,賀監(jiān)知章。學書不成,因工畫”。而沈顥山水法在落款項下謂:“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隱之石隙,恐書不精,有傷畫局。”這即足以證明繪畫的成就,原與書法并無關系。宋以后,有一部分人,把書法在繪畫中的意味強調(diào)得太過,這便會無形中忽視了繪畫自身更基本的因素,是值得重新加以考慮的。(摘編自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8、A. 材料一認為,中國文字從象形演變?yōu)槌橄蟮谋硪夥枺L畫也由寫實轉(zhuǎn)向?qū)懸?,二者的藝術追求呈現(xiàn)出合流的趨勢。B. 材料一認為,“氣韻生動”本是中國畫的藝術追求,因為書畫工具的一致和筆法的相似,便也成為書法的藝術趣味。C. 材料一認為,藝術家要將自我的情思和想象融入書畫作品中,方能充分表現(xiàn)文字、人物、山水和花鳥等對象的神韻。D. 材料二認為,原始象形文字追求物象,可以幫助并代替記憶,體現(xiàn)了實用功能,這與原始繪畫的審美功能完全不同。2. 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近代大書畫家黃賓虹曾說“欲明畫法,先究書法”,這種看法具有歷史局限性,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價值不大。B. 如有證據(jù)表明原
9、始文字的象形兼具審美功能,或原始繪畫兼具實用功能,便可作為“書畫同源”說法的支撐。C. 吳道子晚年繪畫線條“如莼菜條”與沈顥山水法里的說法,都可用來佐證繪畫的成就原與書法并無關系。D. 材料二先分析古文字的發(fā)展,又從草書的角度闡述書法的藝術化,表現(xiàn)了作者對書法藝術傳承與發(fā)展的反思。3. 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 元代書畫家朱德潤說:“故倉頡作書之義,與畫體同而文異?!盉. 明代書畫家、文學家徐渭說:“迨草書盛行,乃始有寫意畫?!盋. 學者聞一多認為書與畫只是近親,因為相近,便喜歡互相拉攏。D. 作家王鼎鈞認為“書畫同源”指的是書畫都要師造化、法自然。4. 請
10、簡要分析材料二第一段的論證思路。5. 宋、元時期文人將書法的筆墨技法引入繪畫,逐漸形成中國畫重視筆墨的藝術特征,畫家張仃認為“筆墨就是中國畫的局限,就是中國畫的個性?!闭埥Y(jié)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敬鸢浮?. B 2. C 3. C 4. (1)本段的論證思路是由總到分的。(2)首先提出觀點,即:談繪畫,應該打破“書畫同源說”。(3)由中國古代繪畫的發(fā)展,指出繪畫起源于抽象的性質(zhì);古代文字有實用的性質(zhì)。兩相比較,論證了我國的書與畫,完全屬于兩種不同的系統(tǒng)。 5. (1)中國文人將書法的筆墨技法引入繪畫,既是創(chuàng)造性的,又是有局限性的。(2)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為,使得繪畫筆墨或勻細,或濃淡,有一種獨特的氣韻生
11、動的效果。(3)由于過于強調(diào)筆墨,而忽視了繪畫自身最基本的因素?!窘馕觥俊痉治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能力。 B.“氣韻生動本是中國畫的藝術追求”理解錯誤,原文是“書法和中國畫,就具有了一致性的藝術追求:氣韻生動”,可見不是“本是”。“因為書畫工具的一致和筆法的相似,便也成為書法的藝術趣味”強加因果,原文是“繪畫的氣韻表現(xiàn),所依賴的是筆墨、線條和色彩;而書法則更是筆墨和線條的藝術,繪畫中的色彩,在書法中則表現(xiàn)為用墨的濃淡和干濕”。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的能力。A.“近代大書畫家黃賓虹曾說這種看法具有歷史局限性”分析錯誤,屬無中生有,原文只
12、是說“而在藝術的境界和追求上來說,書畫同源又表現(xiàn)為相似的藝術趣味”,并沒有“局限性”等評價。 B.“如有證據(jù)表明原始文字象形兼具審美功能,或原始繪畫兼具實用功能,便可作為書畫同源說法的支撐”分析錯誤,原文是“談到繪畫反不如原始象形文字之追求物象”,原文并沒有此種說法。D.“材料二先分析古文字的發(fā)展”分析錯誤,原文是“從我國龍山期、仰韶期的彩陶,以及殷代的青銅器,其花紋可以說是今日能夠看到的中國最古的繪畫”,“一直到戰(zhàn)國時期,才有一部分銅器上的狩獵、動物的花紋,帶有活潑的寫實意味”,“由甲骨文的文字來看,這完全是屬于幫助并代替記憶的實用系統(tǒng),所以一開始便不能不追求人們所要記憶的事物之形”,可見材
13、料二并未分析古文字,而是繪畫。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點論據(jù)和論證關系的能力。材料二的觀點是:我國的書與畫,完全屬于兩種不同的系統(tǒng),應打破傳統(tǒng)的書畫同源,或書出于畫的似是而非之說。A.“故倉頡作書之義,與畫體同而文異”,意思是書畫體同文異,不能證明材料二觀點。B.“迨草書盛行,乃始有寫意畫”,意思是草書盛行后,才有寫意畫。不能證明材料二的觀點。C.學者聞一多認為書與畫只是近親,因為相近,便喜歡互相拉攏。正確。D.“作家王鼎鈞認為書畫同源指的是書畫都要師造化、法自然”強調(diào)二者之相同點,而材料二強調(diào)二者的不同點。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證思路的能力。材料二第一段
14、主要論述書與畫完全屬于兩種不同的系統(tǒng)。由第一句“談到繪畫,首先應打破傳統(tǒng)的書畫同源,或書出于畫的似是而非之說”,可見首先提出觀點,即:談繪畫,應該打破“書畫同源”說。由文中“從我國龍山期、仰韶期的彩陶,以及殷代的青銅器,其花紋一直到戰(zhàn)國時期,才有一部分銅器上的狩獵、動物的花紋,帶有活潑的寫實意味”,指出繪畫起源于抽象的性質(zhì);從文中“由甲骨文的文字來看,這完全是屬于幫助并代替記憶的實用系統(tǒng),所以一開始便不能不追求人們所要記憶的事物之形”,可見古代文字有實用的性質(zhì)。兩相比較,二者并不同源,論證了我國的書與畫,完全屬于兩種不同的系統(tǒng)?!?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本觀點的能力。題干要求結(jié)合材料談談宋
15、、元時期文人將書法的筆墨技法引入繪畫,逐漸形成中國畫重視筆墨的藝術特征,畫家張仃認為“筆墨就是中國畫的局限,就是中國畫的個性”的看法。由材料一“繪畫的氣韻表現(xiàn),所依賴的是筆墨、線條和色彩;而書法則更是筆墨和線條的藝術,繪畫中的色彩,在書法中則表現(xiàn)為用墨的濃淡和干濕”,可見,中國畫重視筆墨的特點是獨特的,個性的。由材料二“書與畫的線條,雖然要同樣的功力,但畫的線條,一直在吳道子晚年的“如莼菜條”出現(xiàn)以前,都是勻而細的,有如“春蠶吐絲”的線條,這和書的線條,也是屬于兩種形態(tài),自然需要用兩種技巧”“有一部分人,把書法在繪畫中的意味強調(diào)得太過,這便會無形中忽視了繪畫自身更基本的因素,是值得重新加以考慮
16、的”可見,將書法的筆墨技法引入繪畫也是有局限性的,會無形中忽視了繪畫自身更基本的因素。(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跳馬路內(nèi)小孩小名叫阿毛。副隊長到嘉定拉隊伍時,他正在路邊討飯,不知怎地跟定了副隊長,就一起到了鎮(zhèn)上,聽口音是上海本地人。大隊長說,這么小的孩子,就帶在隊伍上吧,只是不要給他耍刀玩槍,出去貼貼標語也好。小孩是讀過點書的,國民革命、新四軍、抗日救亡,全都會寫,只是缺乏管教,兩個隊長調(diào)教了好些天,現(xiàn)在可以帶出去了。這支隊伍上,大隊長是體育教員,三十一歲,副隊長是個讀書郎,只有十八歲。小孩有一天問福元,阿叔,我是不是跟錯了人,我想跟一個殺人不眨
17、眼的大王,天天與日本人干仗,怎么跟了兩個先生?不但不發(fā)槍給我,還要讀書寫字,要練游泳和跳馬。福元大笑。昨天夜里,兩個隊長商量關于孫慶榮公開投敵的事。說孫慶榮得了日本人的錢糧軍火,必來尋釁,決定連夜召集人馬,撤出上海。大隊長卻崴了腳,只得回家休養(yǎng)。副隊長孤身往西走了。天亮時,福元帶著小孩去看大隊長。大隊長說,你帶小孩去蘆葦蕩避避風頭吧。臨別,大隊長摸摸小孩的頭,問說,跳馬練得如何?小孩說,報告司令,矮一點的木箱能跳過去。大隊長說,你記得我說的話,練好體育,等你長大,去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日本人跳馬水平很高,不要輸給他們。小孩說,司令,都打仗了,還參加什么運動會。大隊長說,體育和讀書寫字一樣,讓你
18、學會做人,亡國奴才是沒有資格上賽場的。這是八月的天氣,沒有一絲風。福元背著步槍,帶著小孩往西走。阿叔,你手上這桿槍是我搞來的。當天副司令帶了我去警察局借槍。警察一問副司令才十八歲,膽氣沖天,不肯借。后來司令來了,警察問他會不會打槍。司令借了一桿,嘩嘩地拉了槍栓,走到街上,又往對面巷子里走了五十步,一槍就把警察局的招牌給打下來了。警察服了,就說,二位的氣度,能帶十萬兵,備長槍十支,短槍兩支,子彈五箱,送至府上。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司令。福元看了看小孩,忍不住打趣說,王橋村的那個小姑娘,叫啥名字。小孩說,叫芳蕙,不大識字,跑得比我還快,司令說她可以做田徑運動員,司令天天想開運動會。福元說,大隊長就是這
19、樣的,他是體育教員。福元決定進樹林。樹林背靠一座小山包,林間一片空地,是平日練兵的場所,槍靶和人形草垛早已收走,如今僅剩一個大木箱,是大隊長親手量出的尺寸規(guī)格,并辟了一條跑道,讓隊員們練習跳馬。福元在里面搭了個窩棚,日近中午,想著可以瞇一覺。小孩不必交代就自覺地放哨站崗。福元的鼾聲大了起來,小孩漸感無聊,他上了跑道,踢掉鞋子,挺腰抬腿,按大隊長教的做了幾個預備動作,隨后跑向木箱。這一次居然跳了過去,且穩(wěn)穩(wěn)地落在地上。小孩十分高興,這時聽到樹林里有布谷鳥叫。小孩喝道,是誰。只見芳蕙從一棵樹后面繞了出來。福元也醒了,嚇得不輕,摸到槍,從窩棚另一頭爬起來看。芳蕙說來時遇到一隊兵,二十多個人,往鎮(zhèn)上去
20、了。福元說我得去通知大隊長,實在不行就把他背出來,總之不能讓他落在敵人手里。我們的人都在王橋村的祠堂,你們?nèi)フ腋标犻L,告訴他趕緊帶救兵來。說罷往鎮(zhèn)上飛步奔去。此地距王橋村尚有十里路。太陽高照,沒有一絲風。周圍盡是稻田,路越來越窄。就在這時,聽到一陣嗡嗡的聲音。小孩頓時緊張起來,不好,日本人的飛機來啦。芳蕙大駭,往樹林里跑,小孩一把拽住她,說,躲到橋底下。果然兩架飛機從南邊過來,飛得很低。小孩說,遇到飛機,你要記得,不可往樹林里躲。芳蕙覺得小孩在發(fā)抖,拍了拍他,等到飛機遠了,聽到小孩的牙齒發(fā)出咯咯噠噠的聲音。太陽已經(jīng)西落。小孩加快了步伐,看見了遠處王橋村的祠堂。小孩跑進祠堂,見到隊伍里的王大貴,
21、問副隊長在哪里。王大貴說,副隊長剛走。小孩說,找到副司令,我有要緊的情報,天黑了你要是尋不到副司令,老子就把手榴彈丟到你家里去。王大貴一道煙地跑了。小孩覺得很累,坐在地上,背靠墻壁。芳蕙說,你好好講講為啥飛機來了不能躲到樹林里嗎?去年,日本人是從海上登陸的,離我家不遠,打了七天七夜,炮聲越來越近,我爺娘帶著我和我阿妹逃難。日本兵從后面追了上來,大家拼了命地逃,我被人群沖到了一個水溝里。日本人的飛機來了,很多人往樹林里躲,我爺娘帶著阿妹也躲了進去。樹林里全是人。飛機扔了一串炸彈,轟的一下,整個樹林全飛上了天。很多冒煙的人尖叫著爬出樹林,還有人在火里面跳,跳著跳著,就倒了下去。我懂了。芳蕙說。小孩
22、講完這些,睡了過去。不知過了多久,被講話聲驚醒。那聲音一聽就知道是福元。福元說,我要背他出來,他不肯,給了我一份名單,全是我們的人,然后讓我快走,我來不及出鎮(zhèn),只得躲進茶館,孫慶榮的兵進了大隊長家,綁了他,在后院開了槍。大隊長是條漢子啊,福元邊哭邊說。小孩爬起來,向祠堂外跑去,被芳蕙的腿絆了一下,直刺刺撲倒在地,摔岔了氣,喊不出聲音來。芳蕙連忙爬過來看他,往他背上拍了好久,小孩放聲大哭。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過木箱了。(有刪改)6.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小孩年紀小,還不能耍刀玩槍,所以大隊長才讓他讀書寫字、游泳跳馬。B. 福元在林中就不夠警覺,又未能及時救出大隊長,說
23、明他斗爭經(jīng)驗不足。C. 芳惠的報信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小孩送情報、福元趕去救人都與之有關。D. 王大貴接到小孩的情報,卻未能找到副隊長,這導致了大隊長被捕犧牲。7. 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大隊長是體育教員,副隊長是讀書郎,小說強調(diào)了他們普通群眾的身份,小中見大,展現(xiàn)了全民抗戰(zhàn)的時代特征。B. 小說借小孩之口講述福元步槍的來歷,更能突顯兩個隊長身上的傳奇色彩,也體現(xiàn)了小孩對他們的仰慕之情。C. 小孩講述隨父母逃難的經(jīng)歷,既呼應了前文他在飛機轟炸中的表現(xiàn),也為他一心想要抗日殺敵提供了合理解釋。D. 小說有多處景物描寫,穿插在故事進程中,交待了人物活動的自然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
24、時間的變化,也舒緩了敘事節(jié)奏。8. 小說反復寫到“跳馬”,有什么好處?請簡析。9. 小孩與大隊長誰才是小說的主人公?請結(jié)合作品談談你的看法。【答案】6. C 7. D 8. 跳馬能體現(xiàn)出大隊長體育教員的身份,大隊長也是普通群眾,參戰(zhàn)了也時時不忘自己體育教員的身份,小中見大,展現(xiàn)了全民抗戰(zhàn)的時代特征。大隊長臨別與小孩關于跳馬的對話體現(xiàn)了他具有長遠眼光,具有必勝的信念,不僅要在戰(zhàn)場上打贏日本,還要在體育上勝過他們。小孩跳馬成功的情節(jié)是下文的突轉(zhuǎn),使行文更有波瀾。結(jié)尾小孩深深遺憾大隊長不知道自己跳馬成功,也讓人們?yōu)榇箨犻L的犧牲而惋惜。 9. 示例一:主人公是小孩。文章由小孩開始由小孩結(jié)束,小孩是貫穿
25、全文的線索。小孩是文章著墨最多的人物,是文章主要著力表現(xiàn)的人物。以小孩的視角來寫的,更能體現(xiàn)戰(zhàn)爭的殘酷,以及戰(zhàn)爭對人們的戕害。示例二:主人公是大隊長。全文都是圍繞大隊長展開情節(jié)的,主要敘述大隊長英勇犧牲的故事,所以主人公應該是大隊長??梢娙宋镄蜗笊希『⑹菫榱艘r托大隊長的。主題上,大隊長的英勇犧牲,讓人扼腕嘆息,故事喚起了人們對戰(zhàn)爭的仇恨,對和平的向往之情,也會更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以大隊長為主人公使主題更鮮明更深刻?!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A.“所以大隊長才讓他讀書寫字、游泳跳馬”因果關系錯誤,原文為“大隊長說,體育和讀書寫字一樣,讓你學會做人,亡國奴才是沒有資
26、格上賽場的”,可知大隊長讓他讀書寫字、游泳跳馬,是讓他學會做人,以后有資格上賽場。B.“不夠警覺,又未能及時救出大隊長,說明他斗爭經(jīng)驗不足”說法有誤,原文為“福元也醒了,嚇得不輕,摸到槍,從窩棚另一頭爬起來看”,說明福元也警覺,“福元說,我要背他出來,他不肯,給了我一份名單,全是我們的人,然后讓我快走,我來不及出鎮(zhèn),只得躲進茶館,孫慶榮的兵進了大隊長家,綁了他,在后院開了槍”,未能及時救出大隊長是形勢所迫,沒辦法,不能表明福元斗爭經(jīng)驗不足。D.“王大貴接到小孩的情報,卻未能找到副隊長,這導致了”分析錯誤,王大貴有沒有找到副隊長,文中并沒有交待,“昨天夜里,兩個隊長商量關于孫慶榮公開投敵的事。說
27、孫慶榮得了日本人的錢糧軍火,必來尋釁,決定連夜召集人馬,撤出上海。大隊長卻崴了腳,只得回家休養(yǎng)。副隊長孤身往西走了”“福元說,我要背他出來,他不肯,給了我一份名單,全是我們的人,然后讓我快走,我來不及出鎮(zhèn),只得躲進茶館,孫慶榮的兵進了大隊長家,綁了他,在后院開了槍”,大隊長被捕犧牲主要是因為孫慶榮公開投敵叛變,待人去大隊長家抓人,二大隊長因為腳崴了,撤走不及時,又不想連累福元,讓福元背他走,所以被捕犧牲。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D.“也舒緩了敘事節(jié)奏”分析不當,原文為“此地距王橋村尚有十里路。太陽高照,沒有一絲風。周圍盡是稻田,路越來越窄。就在這時,聽到一
28、陣嗡嗡的聲音。小孩頓時緊張起來,不好,日本人的飛機來啦”,可見不是舒緩了敘事節(jié)奏,而是暗示緊張的氣氛。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由“阿叔,我是不是跟錯了人,我想跟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大王,天天與日本人干仗,怎么跟了兩個先生?不但不發(fā)槍給我,還要讀書寫字,要練游泳和跳馬”“小孩說,叫芳蕙,不大識字,跑得比我還快,司令說她可以做田徑運動員,司令天天想開運動會。福元說,大隊長就是這樣的,他是體育教員”“如今僅剩一個大木箱,是大隊長親手量出的尺寸規(guī)格,并辟了一條跑道,讓隊員們練習跳馬。福元在里面搭了個窩棚,日近中午,想著可以瞇一覺”可知跳馬能體現(xiàn)出大隊長體育教員的身份,
29、大隊長也是普通群眾,參戰(zhàn)了也時時不忘自己體育教員的身份,小中見大,展現(xiàn)了全民抗戰(zhàn)的時代特征。由“臨別,大隊長摸摸小孩的頭,問說,跳馬練得如何?小孩說,報告司令,矮一點的木箱能跳過去。大隊長說,你記得我說的話,練好體育,等你長大,去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日本人跳馬水平很高,不要輸給他們。小孩說,司令,都打仗了,還參加什么運動會。大隊長說,體育和讀書寫字一樣,讓你學會做人,亡國奴才是沒有資格上賽場的”可知大隊長具有長遠眼光,他具有必勝的信念,不僅要在戰(zhàn)場上打贏日本,還要在體育上勝過他們。由“小孩漸感無聊,他上了跑道,踢掉鞋子,挺腰抬腿,按大隊長教的做了幾個預備動作,隨后跑向木箱。這一次居然跳了過去,
30、且穩(wěn)穩(wěn)地落在地上。小孩十分高興。芳蕙說來時遇到一隊兵,二十多個人,往鎮(zhèn)上去了。福元說我得去通知大隊長,實在不行就把他背出來”,小孩為跳馬成功而高興,可是緊接著收到的卻是有人要去抓大隊長的消息,可知小孩跳馬的情節(jié)是下文的突轉(zhuǎn),使行文更有波瀾。由“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過木箱了”可知結(jié)尾流露深深的遺憾,也讓人們?yōu)榇箨犻L的犧牲而惋惜。【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可以認為是小孩。由“小孩小名叫阿毛。副隊長到嘉定拉隊伍時,他正在路邊討飯,不知怎地跟定了副隊長,就一起到了鎮(zhèn)上,聽口音是上海本地人”“小孩漸感無聊,他上了跑道,踢掉鞋子,挺腰抬腿,按大隊長教的做了幾個預備動作
31、,隨后跑向木箱。這一次居然跳了過去,且穩(wěn)穩(wěn)地落在地上”“小孩爬起來,向祠堂外跑去,被芳蕙的腿絆了一下,直刺刺撲倒在地,摔岔了氣,喊不出聲音來。芳蕙連忙爬過來看他,往他背上拍了好久,小孩放聲大哭。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過木箱了”,文章由小孩開始由小孩結(jié)束,可知小孩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拔蚁敫粋€殺人不眨眼的大王,天天與日本人干仗”,表現(xiàn)了小孩對日本人的仇恨;“小孩不必交代就自覺地放哨站崗”“這時聽到樹林里有布谷鳥叫。小孩喝道,是誰。只見芳蕙從一棵樹后面繞了出來”,表現(xiàn)了他的負責任與警覺;“小孩說,遇到飛機,你要記得,不可往樹林里躲。芳蕙覺得小孩在發(fā)抖,拍了拍他,等到飛機遠了,聽到小孩的牙齒發(fā)出咯咯噠噠
32、的聲音”,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小孩說,找到副司令,我有要緊的情報,天黑了你要是尋不到副司令,老子就把手榴彈丟到你家里去”,軍情緊急,表現(xiàn)了孩子的著急,小孩是文章著墨最多的人物,是文章主要著力表現(xiàn)的人物。由“去年,日本人是從海上登陸的,離我家不遠,打了七天七夜,炮聲越來越近,我爺娘帶著我和我阿妹逃難。日本兵從后面追了上來,大家拼了命地逃,我被人群沖到了一個水溝里。日本人的飛機來了,很多人往樹林里躲,我爺娘帶著阿妹也躲了進去。樹林里全是人。飛機扔了一串炸彈,轟的一下,整個樹林全飛上了天。很多冒煙的人尖叫著爬出樹林,還有人在火里面跳,跳著跳著,就倒了下去”可知本文是以小孩的視角來寫的,更能
33、體現(xiàn)戰(zhàn)爭的殘酷,以及戰(zhàn)爭對人們的戕害。可以認為是大隊長?!按箨犻L說,這么小的孩子,就帶在隊伍上吧,只是不要給他耍刀玩槍,出去貼貼標語也好”“不但不發(fā)槍給我,還要讀書寫字,要練游泳和跳馬”“臨別,大隊長摸摸小孩的頭,問說,跳馬練得如何?小孩說,報告司令,矮一點的木箱能跳過去。大隊長說,你記得我說的話,練好體育,等你長大,去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日本人跳馬水平很高,不要輸給他們。小孩說,司令,都打仗了,還參加什么運動會。大隊長說,體育和讀書寫字一樣,讓你學會做人,亡國奴才是沒有資格上賽場的”“福元說我得去通知大隊長,實在不行就把他背出來,總之不能讓他落在敵人手里。我們的人都在王橋村的祠堂,你們?nèi)フ腋?/p>
34、隊長,告訴他趕緊帶教兵來。說罷往鎮(zhèn)上飛步奔去”“福元說,我要背他出來,他不肯,給了我一份名單,全是我們的人,然后讓我快走,我來不及出鎮(zhèn),只得躲進茶館,孫慶榮的兵進了大隊長家,綁了他,在后院開了槍。大隊長是條漢子啊,福元邊哭邊說”,文章由大隊長收留孩子,教孩子讀書寫字,練游泳和跳馬開始,接著寫有人叛變,大隊長因腳崴不能撤離,臨別告知孩子練好體育,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然后寫小孩和福元得到有人要抓大隊長的消息,分別行動去營救大隊長,最后大隊長被捕犧牲,故事結(jié)束。全文都是圍繞大隊長展開情節(jié)的,主要敘述大隊長的故事,所以主人公應該是大隊長?!芭R別,大隊長摸摸小孩的頭,問說,跳馬練得如何?小孩說,報告司令
35、,矮一點的木箱能跳過去。大隊長說,你記得我說的話,練好體育,等你長大,去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日本人跳馬水平很高,不要輸給他們。小孩說,司令,都打仗了,還參加什么運動會。大隊長說,體育和讀書寫字一樣,讓你學會做人,亡國奴才是沒有資格上賽場的”,小孩對跳馬的不解襯托出大隊長的見識高遠,他具有必勝的信念,不僅要在戰(zhàn)場上打贏日本人,還要在體育上勝過他們??梢娙宋镄蜗笊希『⑹菫榱艘r托大隊長的。主題上,“福元說,我要背他出來,他不肯,給了我一份名單,全是我們的人,然后讓我快走,我來不及出鎮(zhèn),只得躲進茶館,孫慶榮的兵進了大隊長家,綁了他,在后院開了槍。大隊長是條漢子啊,福元邊哭邊說”“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過
36、木箱了”,主人公大隊長的英勇犧牲,讓人扼腕嘆息,故事喚起了人們對戰(zhàn)爭的仇恨,對和平的向往之情,也會更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使主題更鮮明更深刻。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欲遂平西域,上疏請兵曰:“今西域諸國,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唯焉耆、龜茲獨未服從。今宜與諸國連兵,歲月之間,龜茲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計之善者也!”八年,帝拜班超為將兵長史。章和元年,班超發(fā)于闐諸國兵共二萬五千人擊莎車,龜茲王發(fā)兵合五萬人救之。超議曰:“今兵少不敵,其計莫若各散去,可須夜鼓聲而發(fā)?!标幘徦蒙?。龜茲王聞之大喜,自以萬騎于西界遮超,
37、溫宿王將八千騎于東界徼于闐。超知二虜已出密召諸部勒兵馳赴莎車營胡大驚亂奔走追斬五千余級莎車遂降三年冬,龜茲諸國皆降。和帝六年,西域都護班超發(fā)龜茲等八國兵合七萬余人討焉耆,斬首五千余級,更立焉耆王。于是西域五十余國悉納質(zhì)內(nèi)屬,至于海濱,四萬里外,皆重譯貢獻。十四年七月,帝征超還。九月,卒。安帝永初元年,公卿議者以為西域阻遠,數(shù)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費無已。六月,罷西域都護。西域諸國既絕于漢,北匈奴復以兵威役屬之,與共為邊寇。永寧元年,北匈奴率車師后王共殺敦煌長史索班等。曹宗因請兵五千人擊匈奴,以報索班之恥,因復取西域。公卿多以為宜絕西域。太后聞班勇有父風,召問之。勇曰:“今府藏未充,師無后繼,臣愚
38、以為不可許也。今宜復置護西域副校尉,宣威布德,以系諸國內(nèi)向之心而疑匈奴覬覦之情,而無費財耗國之慮也?!庇谑菑挠伦h,然亦未能出屯。其后匈奴數(shù)與車師共入寇鈔,河西大被其害。張珰上書曰:“棄西域則河西不能自存?!钡蹚鸵园嘤聻槲饔蜷L史。三年春,班勇至樓蘭,以鄯善歸附,特加三綬,而龜茲王白英猶自疑未下。勇開以恩信,白英自縛詣勇,因發(fā)其兵步騎萬余人到車師前王庭,擊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復開通。順帝永建二年,西域諸國皆服于漢。(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西域歸附)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超知二虜已出密召諸部勒兵馳赴莎車營胡大驚亂奔走追斬五千余級莎車遂降B. 超知二虜已出密召諸
39、部勒兵馳赴莎車營胡大驚亂奔走追斬五千余級莎車遂降C. 超知二虜已出密召諸部勒兵馳赴莎車營胡大驚亂奔走追斬五千余級莎車遂降D. 超知二虜已出密召諸部勒兵馳赴莎車營胡大驚亂奔走追斬五千余級莎車遂降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都護,漢代駐守西域地區(qū)的最高長官,負責管理邊政事務,控制西域各國。B. 質(zhì),有禮物、人質(zhì)等意,文中“納質(zhì)”指的是西域藩屬國向漢朝進獻禮物。C. 屯田,此處為軍屯,指朝廷讓駐屯的軍隊就地墾荒耕種以獲取軍餉的舉措。D. 綬,指印綬。古時候通常一官一綬,“三綬”是漢朝重賞功臣的一種方式。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40、. 班超認為西域大多數(shù)國家都有歸附之心,平定西域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他上疏向朝廷請兵,并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B. 在莎車、焉耆等國相繼投降之后,西域五十余國皆已全部歸附,就連四萬里外語言不通的國家也都紛紛前來朝貢。C. 班勇用恩義開導龜茲王,使他自縛請降,并借機征調(diào)他的軍隊擊退匈奴。自此,漢朝與車師前王國再次建立起聯(lián)系。D. 在對待西域的問題上,班勇并沒有承襲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而是施恩布信,收服人心,使西域各國主動歸降。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兵少不敵,其計莫若各散去,可須夜鼓聲而發(fā)。(2)其后匈奴數(shù)與車師共入寇鈔,河西大被其害。14. 在處理西域問題上,朝廷為什
41、么同意重新設置護西域副校尉一職,請簡要分析?!敬鸢浮?0. A 11. B 12. D 13. (1)眼下我們兵少不敵,為今之計不如(表面上)各自散去,可以等到夜黑擊鼓為聲而進發(fā)。(2)后來,匈奴果然屢次同車師一道劫掠、侵犯內(nèi)地,河西地區(qū)受到嚴重傷害。 14. (1)國庫并不充足,大軍沒有后繼力量。(2)重新設置護西域副校尉可以宣揚推廣漢朝的國威和恩德,以維系西域各國的歸附之心,動搖匈奴的覬覦之意,同時又不會帶來消耗國家資財?shù)膽n慮?!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句意:班超得悉兩支敵軍已經(jīng)出動,秘密召集各部攏兵,飛馳奔襲莎車軍營。莎車軍大驚亂逃,聯(lián)軍追擊殲敵五千多人,莎車王
42、于是投降?!懊苷僦T部勒兵”省略了主語班超,是完整的句子,“諸部”作“召”的賓語,中間不宜斷開,排除BD?!氨甲摺敝负甲?,“追斬五千余級”的主語是“聯(lián)軍”,是兩個句子,應在中間斷開,排除C。故選A。【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B.“文中納質(zhì)指的是西域藩屬國向漢朝進獻禮物”說法錯誤,文中“納質(zhì)”指的是西域藩屬國向漢朝交納人質(zhì)。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班勇并沒有承襲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說法錯誤,從“勇開以恩信,白英自縛詣勇,因發(fā)其兵步騎萬余人到車師前王庭,擊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復開通”可知也采取了以夷制
43、夷的策略。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莫若”,不如;“鼓聲”,擊鼓為聲;“發(fā)”,進發(fā)。(2)“數(shù)”,屢次;“寇鈔”,劫掠;“大被其害”,受到嚴重傷害?!?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今府藏未充,師無后繼”可知原因之一是國庫并不充足,大軍沒有后繼力量。由“宣威布德,以系諸國內(nèi)向之心而疑匈奴覬覦之情,而無費財耗國之慮也”可知重新設置護西域副校尉可以宣揚推廣漢朝的國威和恩德,以維系西域各國的歸附之心,動搖匈奴的覬覦之意,同時又不會帶來消耗國家資財?shù)膽n慮。參考譯文:漢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想要完成平定西域的事業(yè),上書請求用兵,他說:“如今西
44、域各國,自太陽落山處以東,無不向往歸順漢朝,唯獨焉耆和龜茲拒不服從。如今應同西域各國組成聯(lián)合部隊,數(shù)月到一年間便可奪取龜茲。利用夷狄去打夷狄,這是計策中最高明的計策!”漢章帝建初八年,章帝任命班超為將兵長史。章和元年,班超發(fā)動于闐等國的軍隊二萬五千人攻打莎車,但龜茲王派五萬軍隊去援救莎車。班超商議道:“眼下我們兵少不敵,為今之計不如(表面上)各自散去,可以等到夜黑擊鼓為聲而進發(fā)。”暗中釋放所得俘虜。龜茲王得知,非常高興,親自率領一萬騎兵到西邊攔住班超,溫宿王帶領八千騎兵到東邊去攔截于闐軍。班超得悉兩支敵軍已經(jīng)出動,秘密召集各部攏兵,飛馳奔襲莎車軍營。莎車軍大驚亂逃,聯(lián)軍追擊殲敵五千多人,莎車王
45、于是投降。三年冬,龜茲等國都投降。永元六年,西域都護班超調(diào)動龜茲等八國軍隊合共七萬人,討伐焉耆,斬首五千余人,重新確立焉耆王。于是西域五十余國都交納人質(zhì),表示歸服漢朝,一直到四萬里以外的海邊國家,都通過輾轉(zhuǎn)翻譯前來進貢物品。十四年七月,帝征召班超回朝。九月,班超去世。安帝永初元年,公卿中議論此事的人認為西域阻礙重重而距離遙遠,又屢次反叛,官兵在那里屯戍墾田,經(jīng)費消耗沒有止境。六月,撤銷西域都護。起初,西域各國同漢朝斷絕關系以后,北匈奴重新以武力相威脅,驅(qū)使西域各國向自己臣服,并一同侵犯漢朝邊境。永寧元年,北匈奴率領車師后王軍就,一同殺死敦煌長史索班等人。曹宗于是上書朝廷,請求出兵五千人進攻匈奴
46、,為索班雪恥,就此重新收回西域。朝中公卿多數(shù)認為應當和西域斷絕關系。鄧太后聽說軍司馬班勇有其父之風,便召他到朝堂進見,詢問他的意見。班勇建議道:“如今國庫并不充足,大軍沒有后繼力量,我認為不可批準曹宗的請求。現(xiàn)在應當恢復并重新設置護西域副校尉,宣揚推廣漢朝的國威和恩德,以維系西域各國的歸附之心,動搖匈奴的覬覦之意,不會帶來消耗國家資財?shù)膽n慮。”于是朝廷采納了班勇的建議,卻未能越出邊境。后來,匈奴果然屢次同車師一道侵犯內(nèi)地,河西地區(qū)受到嚴重傷害。張珰上書說:“如果放棄西域那么河西地區(qū)不能自我保存”?;实塾秩蚊嘤伦鑫饔蜷L史。三年春,朝廷到樓蘭,因為鄯善歸附朝廷,朝廷特加朝廷三綬(以示獎勵),可是
47、龜茲王白英還在猶豫疑惑未下決斷。班勇用漢室的恩威信用開導他,白英就自己綁著自己到班勇這里投降,班勇于是調(diào)集他的步兵騎兵萬多人到車師前王那里,把匈奴伊蠡王趕跑了,于是前部又開通了。順帝永建二年,西域諸國都臣服于漢朝。(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謝柳太博惠鶴范仲淹新詩遺鶴指真經(jīng),對此仙標詎敢輕?萬里華亭思去伴,千年遼海識歸程。雞群與處曾非辱,鵬路將翔孰謂榮?獨愛九皋嘹唳好,聲聲天地為之清。注遼海,指遼東,搜神后記記載,遼東人丁令威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九皋,深遠的水澤淤地,詩經(jīng)鶴鳴中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之句。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
48、正確的一項是( )A. 友人柳太博贈仙鶴并附新詩一首,詩人為表達謝意,作本詩以回贈。B. 以“仙標”稱頌鶴超凡脫俗風姿,表現(xiàn)了詩人對這份禮物的珍視。C. “萬里”“千年”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深化了柳太博對鶴的思念之情。D. 鶴鳴聲聲嘹亮,天地為之一清,詩人以此寄寓了對高遠志向的追求。16. 詩歌的第三聯(lián)用典,反用其意,有何妙處?請簡要分析?!敬鸢浮?5. C 16. (1)“雞群”“鵬路”代表了人生窮通的兩種際遇?!霸侨琛薄笆胫^榮”表達了作者既不以身處平凡為恥,也不以仕宦虛名為榮。(2)詩人反用典故,體現(xiàn)了寵辱不驚的境界和匡時濟世的追求,構(gòu)思新穎,情感表達更為有力?!窘馕觥俊痉治觥俊?5題詳解
4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C.“深化了柳太博對鶴的思念之情”分析錯誤,頷聯(lián)是從鶴的角度,表達鶴對于友伴和故鄉(xiāng)的思念。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由原詩“雞群與處”,意思是鶴曾經(jīng)與雞群同處,指人落魄的時候;“曾非辱”意思是詩人并不覺得落魄是恥辱的?!谤i路將翔”,意思是鶴與鵬同路高飛,指人得志的時候;“孰謂榮”意思是詩人也不會覺得很榮耀。因此可見這里表達了作者既不以身處平凡為恥,也不以仕宦虛名為榮?!苞Q立雞群”本指鶴與眾不同的品質(zhì),這里反用典故的意思,表達詩人于平凡中仍安然自處;“大鵬高飛”指高遠的志向得以實現(xiàn),這里反用典故,指詩人不會因為得志而感
50、到很榮耀。體現(xiàn)了詩人寵辱不驚的境界和匡時濟世的追求,構(gòu)思新穎,情感表達更為有力。(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遙游中,莊子認為宋榮子能夠不因外界評價而改變自己,是因為“_,_”。(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杜甫用“_,_”兩句描寫屋上茅草被秋風卷走后,散落林間池上的情景。(3)“蛟”是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平時棲隱在深淵之中,能騰云駕霧,興風化雨。古代詩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蛟的身影,例如:“_,_”。【答案】 .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 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高者掛罥長林梢 . 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 積水成淵/夢入神山教神嫗/舞幽壑之潛蛟 . 蛟龍生焉
51、/老魚跳波瘦蛟舞/泣孤舟之嫠婦【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寫錯的字有:“譽”“沮”“罥”“坳”“淵”“嫗”“壑”“嫠”。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朱唇、遠山眉、山峰發(fā)髻、青綠長裙央視虎年春晚節(jié)目只此青綠,以傳統(tǒng)舞蹈展現(xiàn)中國山水繪畫的寫意美,再次將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帶入公眾視野。( )。從 看,畫卷由隋唐時期描繪宮闕樓臺或神仙境界,轉(zhuǎn)為表現(xiàn)雄偉壯麗的錦繡江山:卷首高山直入云霄,其后丘陵連綿,群峰秀起,幽巖深谷,流溪飛泉萬千自然景象隨著畫卷的鋪開緩緩呈現(xiàn),繁而不亂,大而有致。從章法看,千里
52、江山圖交織運用“高遠”“深遠”“平遠”等視角,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大氣磅礴的北宋江山?!案哌h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令人 。此外,千里江山圖以赭石紅、石綠、石青等礦物寶石為顏料,通過四次疊加著色,使得整幅畫卷具有色彩明快、肌理多變、不易變色等特點。又由于礦物顏料的吸光作用,當光線暗淡時,青綠色的顏料便會 出寶石般的光芒, ,讓人稱奇。18.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A. 題材 嘆為觀止 散發(fā) 攝人心魄B. 體裁 擊節(jié)稱賞 進發(fā) 攝人心魄C. 題材 擊節(jié)稱賞 進發(fā) 動人心弦D. 體裁 嘆為觀止 散發(fā) 動人心弦19. 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p>
53、是( )A. 在早期青綠山水卷軸畫中,迄今我們能見到的最長的是千里江山圖B. 迄今我們能見到的最長的早期青綠山水卷軸畫是千里江山圖C. 千里江山圖是迄今我們能見到的最長的早期青綠山水卷軸畫D. 千里江山圖是迄今我們能見到的早期青綠山水卷軸畫中最長的20.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繁而不亂、大而有致的畫面隨著萬千自然景象的呈現(xiàn)緩緩鋪開?!睆恼Z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答案】18. A 19. C 20. 這樣符合人們欣賞畫作的邏輯順序,先是鋪開畫卷,再是“緩緩呈現(xiàn)”,然后是欣賞者的感受“繁而不亂,大而有致”;這樣顯得語言邏輯清晰,表達準確。改后沒有這樣的效果。【解析
54、】【分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詞語的能力。第一空,題材:文藝作品內(nèi)容的主要材料,即一定社會生活的事件或生活現(xiàn)象。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由原文“畫卷由隋唐時期描繪宮闕樓臺或神仙境界,轉(zhuǎn)為表現(xiàn)雄偉壯麗的錦繡江山”可見是講畫作的內(nèi)容,故選“題材”。第二空,嘆為觀止: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擊節(jié)稱賞:節(jié),節(jié)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此處畫作好到極點,故選“嘆為觀止”。第三空,散發(fā):分散發(fā)出;釋放出某種東西;披散著頭發(fā),指解冠隱居。進發(fā):(車船或人集體)出發(fā)前進。此處強調(diào)畫作顏料散出的光芒,故選“散發(fā)”。第四空,攝人心魄:把人的心靈召去;形容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形容美
55、好的事物,讓自己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像魂被取走了似的。動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撥動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動人心。此處強調(diào)畫作的吸引力,故選“攝人心魄”。故選A。【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運用之連貫的能力。本語段主要介紹畫作千里江山圖的題材、章法、所用顏料,從而贊嘆其高超的藝術魅力。所以第二段句首的陳述對象是千里江山圖,而不是“我們”,故排除AB。由句子的主謂賓搭配看,千里江山圖是“卷軸畫”,而不是“最長的”,排除D。故選C。【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原句是“萬千自然景象隨著畫卷的鋪開緩緩呈現(xiàn),繁而不亂,大而有致”,這樣符合人們欣賞畫作的邏輯順序,先是鋪開畫卷,再是“緩緩呈現(xiàn)”,然后是欣賞者的感受“繁而不亂,大而有致”;這樣顯得語言邏輯清晰,表達準確。而修改后的句子“繁而不亂、大而有致的畫面隨著萬千自然景象的呈現(xiàn)緩緩鋪開”,先說觀感再說鋪開,就沒有這樣清晰的邏輯思路。(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以大熊貓為原型、身穿冰晶外殼的吉祥物冰墩墩在全球圈粉,可謂“一墩難求”。 ?這或許可以用“嬰兒圖式”來解釋??茖W家曾這樣描述惹人喜愛的形象特征:圓眼睛、胖臉頰、高眉骨、小下巴,以及大頭小身。通過這些特征能幫助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shù)據(jù)庫巡檢報告
- 2025年汝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朔州陶瓷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專項07 用轉(zhuǎn)化思想求不規(guī)則圖形的角度
- 專題01 先秦時期:中國境內(nèi)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練習)
- 中班戶外主題活動策劃方案五篇
- 幼兒園綜治宣傳月活動策劃方案三篇
- 公司企業(yè)管理咨詢合同
- 擋土墻施工合同
- 車聯(lián)網(wǎng)技術推廣項目合同
- 2024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shù)學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上海鐵路局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國旗班指揮刀訓練動作要領
- 春季安全開學第一課
-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教學課件
- 肖像繪畫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 2021-2022學年遼寧省重點高中協(xié)作校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 同等學力英語申碩考試詞匯(第六版大綱)電子版
- 墓地個人協(xié)議合同模板
- 2024年部編版初中語文各年級教師用書七年級(上冊)
- 中日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