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針好文件摘錄_第1頁
浮針好文件摘錄_第2頁
浮針好文件摘錄_第3頁
浮針好文件摘錄_第4頁
浮針好文件摘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浮針好資料摘錄 HYPERLINK /275925005 t _blank 靜修 發(fā)表于2009年11月24日 22:03 閱讀(20) 評論(0) 分類: HYPERLINK javascript:; t _blank 個人日記 HYPERLINK javascript:; 舉報 在聽符老師講課時,符老師特不強調“浮針的進針點和患者病痛處之間的范圍內肌肉的完全放松”,當時不明白其重要性,但在觀看符老師治療一例膝關節(jié)痛的患者,使我特不注意到了這一點。某女,60歲左右,兩側膝關節(jié)疼痛,尤其右側膝關節(jié)的內側疼痛較明顯,符老師讓患者平躺 床上,首先在其痛點下方45cm處,針頭朝向痛點進一針掃散2分鐘

2、,癥狀無改善,又在痛點下方45cm比上一進針點便內后方向痛點進一針掃散,患者仍訴痛點疼痛無變化,然后符老師囑其膝關節(jié)屈曲半外展,我用手托扶患者膝部,在膝側痛點后45cm處再進一針掃散,患者當時覺得痛點消逝,符老師問為何最后一針疼痛消逝,當時山東于波老師也在,答道:可能是肌肉放松緣故。符老師給予確信,并強調,在治療時一定要讓患者充分放松。浮針治療頸椎病,符老師將頸椎病分了P1-P5共五個點,每次有頸椎病患者來讓符老師診治,符老師都將P5點放在首先的進針部位,而且會收到料想不到的效果。某女,35歲左右,兩側頸肩部疼痛,符老師只在其兩側的P5點各進一針掃散,患者即感頸肩部疼痛消逝,讓患者休息一會兒再

3、診,無不適,符老師又在其P3點向上進一針掃散留針。同樣,凡遇到腰突癥,連及臀及下肢疼痛不適患者,符老師都將P3點作為首選進針部位,好多患者在P3點進針掃散后,不但小腿癥狀消逝,而且,腰及部癥狀也隨之消逝或減輕??梢婎i椎P5和腰椎P3在浮針治療中的重要地位,符老師提出的手電光柱效應在專門多情況下還能夠使?jié)撛诘腗TrP消逝或減輕,從而提高了頸腰椎病治愈不反復的幾率,因此在今后浮針的運用中,不管腰P3和頸P5的MTrP是否存在,都要將其作為首選的進針點。位置性疼痛即患者在某一個姿勢或某一動作時才表現出的疼痛,各種治療方法效果都欠佳。某女,78歲,身高1.6m,體重90公斤,初診患者行走由兩人攙扶,且

4、行走困難。經三次浮針治療,癥狀明顯減輕,自己能獨立行走,只在上下床那個動作時才感到腰部L4-L5、L5-S、中央及兩側疼痛,疼痛難以忍受,四診,符老師先是在患者痛點45cm處進針掃散,讓患者上下床,仍感疼痛較明顯(患者本身年齡較大,體重肥胖,對各種治療本身就不是專門敏感),繼而符老師又讓患者上下床,但在患者上下床的同時接著浮針掃散,大約讓患者上下床四五次左右拔出針芯,只留軟管,再讓患者做上下床動作,疼痛已明顯減輕,五診患者仍訴只是上下床時才痛,但較前已明顯減輕,符老師又按上法給患者治療一次,上下床動作已差不多感受不到疼痛。 體會:浮針治療位置性疼痛時,一定要在患者疼痛的位置進行浮針掃散,然后放

5、松、掃散,一直進行讓患者反復引起未執(zhí)行疼痛,然后放松,重復數次。 浮針療法具有當時的立竿見影的效果和較好的遠期療效,假如浮針治療3次以上患者無或者效果不明顯或者是當時有效幾小時或十幾小時復發(fā)者,應引起高度重視。一般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1. 生活適應和鍛煉方法強度要注意,比如,一個頸椎病患者不能讓其躺在或靠在床上看電視,鍛煉也要在不引起疼痛的范圍,看電腦要讓肘關節(jié)放在電腦桌上,不能懸空等等。如一個足跟痛的患者,假如當時治療效果特不行,而幾個小時或第二天又復發(fā),你可能是忘了告訴患者要休息,近10天內最好不要用足跟著地或在不引起疼痛的情況下少走路,不是因為浮針沒有療效,而是他的MTrP又出現了,只因

6、為組織還沒有修復好。2. 再有浮針療效不理想可能是診斷錯誤,這時你應該依照病史、病情特點和治療情況,對患者的相關指標進行抽檢:血常規(guī)、血沉、抗“O”、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HLA-B27、血尿酸、血清堿性磷酸酶。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甲狀腺功能、維生素定量等等,以排除其他疾病或原發(fā)疾病,穩(wěn)定后再進行浮針治療。聽課時符老師提出“疼痛部位常與病變部位有關聯,但有時你的思維要發(fā)散”,當時并沒有太注意這句話,但近幾日的一個患者讓我體會到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某女、78歲,初診時癥狀:腰痛明顯,不能自己行走,上下床特不困難,第二腰椎壓縮性骨折楔型改變,經浮針治療五次后癥狀明顯減輕,自己能較輕松的獨立行走

7、,上下床差不多感受不到疼痛,但患者訴:行走在較平坦的路上沒什么難受,要是路略微不平或剛下床時要穩(wěn)一會兒才能走路,否則就有可能突然出現腰痛雙下肢無力不能支持體重,要下蹲摔倒的感受 ,符老師就詢問患者除了腰痛雙膝關節(jié)是否難受,患者回答不感受難受,但符老師依舊讓患者仰臥在床上給患者認真檢查了雙膝關節(jié),結果查出患者雙膝關節(jié)的P2點均有明顯疼痛,符老師就在患者雙膝關節(jié)P2點下34cm處分不由下向上進針掃散消除了雙膝關節(jié)的疼痛,然后再讓患者行走甚至上下樓患者都沒有了那種感受。 符老師強調:用浮針治病不能死盯一個地點患者講哪里難受就治哪里,你的思維要廣,尤其是老年人反應較遲鈍,更應特不注意。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8、強直性脊柱炎均屬于自身免疫系統疾病,都能夠導致自身的關節(jié)變形疼痛,后期可使患者感受全身各處疼痛及關節(jié)嚴峻變形,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極其低下。追溯患者后期關節(jié)變形及疼痛的表面要緊緣故差不多上因為早中期的疼痛而使患者不愿活動,不活動則關節(jié)變形越嚴峻,關節(jié)變形的加重更促使了活動時疼痛的加重,如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而早中期使用的西藥及中藥針灸推拿等等都不能有效的操縱患者的疼痛,而使上述的惡性循環(huán)接著進展。 浮針這種專門的治療方法對患者的疼痛有明顯的減輕甚至消除,使患者的關節(jié)活動不受疼痛的約束,假如患者的關節(jié)活動不受約束,那么患者的關節(jié)確信可不能變形,如此就建立起了一個好的循環(huán)。某女 55歲 類風濕 初診

9、時感受全身各處疼痛,行動緩慢,浮針治療一次患者即感全身輕松,行動較前明顯靈活。某男 35歲 強直性脊柱炎 來診時患者兩骶髂關節(jié)及整個后背、頸項部疼痛,浮針治療后立即感受就不如何疼了。浮針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由于來診的患者大多數疼痛的范圍較廣,因此前幾次要讓患者連續(xù)浮針治療,待疼痛大為減輕后能夠讓患者一周、一個月、甚至三個月或半年一次,視患者的情況而定。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大免疫機能的下降,用符老師的一句話:我們用浮針把他(她)的病“拖”好了。 骶部疼痛臨床特不多見,大多數病人都會把骶髂關節(jié)或者尾骶部的病痛描述為腰痛。一般的臨床大夫都會讓患者做腰部CT或核磁掃描,而且大部分CT和核磁掃描

10、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異常變化,臨床大夫也就自然而然的也就認為患者的骶部疼痛和腰椎有關,通常都會給予患者止痛藥或中藥、牽引、針灸、推拿 等手段,但治療效果往往都使患者大失所望,符老師依照他在臨床十幾年的浮針應用經驗治療腰骶部疼痛收到良好的療效。符老師提出:患者的骶部疼痛專門多情況下和盆腔(男科、婦科)疾患有專門大關系,正常情況下人的CT或核磁掃描也或多或少存在異常情況,而并非腰椎問題。某女 43歲 骶部疼痛久坐時時會明顯加重,假如立即躺下休息可減輕或痛感消逝,且感受渾身怕冷,月經有血塊,曾服用大量中藥和推拿治療均無好轉。省中醫(yī)院CT:L45、L5S1輕度膨出,查患者骶骨及小腹兩側MTrP且有壓痛,符

11、老師用浮針將其MTrP消除,壓痛隨之立即大減,再讓患者活動,盡可能做原來引起疼痛的動作,半個多小時后患者再診訴無明顯不適。符老師明確指出此患者乃婦科引起骶部疼痛并非腰椎問題,而她的全身怕冷癥狀也可能隨著我們這次治療而明顯減輕或消除。頸源性眩暈在臨床上大部分大夫都認為是頸椎的椎間盤突出、關節(jié)錯位或骨質增生壓迫了椎動脈使頭部的供血不足引起,給予患者擴血管藥或牽引針灸按摩等治療,常常效果欠佳,而符老師臨床應用浮針治療頸源性眩暈通常一到三次即可使眩暈大為減輕和消除,而且符老師認為頸源性眩暈都因為頸項部的MTrP所致,只要MTrP消逝,眩暈會立即解除,只有極少數的眩暈是急性外傷引起的關節(jié)錯位壓迫椎動脈引

12、起。 某男 38歲 主訴:眩暈伴左肩背部疼痛,查頸椎P1、P2點MTrP,浮針一次立即感受眩暈消逝,左肩背部疼痛去除。 某男 65歲 眩暈、視物模糊,頸項不適,浮針一次即沒有眩暈及頸項不適感,二診患者訴無明顯不適,要求浮針鞏固一次。 某女 78歲 初診眩暈、視物模糊,頸項肩背不適,查P1、P2點MTrP,符老師在其P5、P2、P1及頭正中線入發(fā)際34cm處由后向前浮針治療,癥狀明顯減輕,治療3次痊愈。某女 65歲 主訴:失眠,后背部疼痛,胃脹。查頸椎的P3、P5點MTrP及左上腹部MTrP,符老師用浮針將患者后背MTrP消除,然后用新發(fā)明的電脈沖治療罐作用在其左上腹MTrP的上下,當時即感腸鳴

13、音活躍。第二天復診時患者驚奇的告訴符老師:“昨天晚上我美美的睡了10個小時,多青年了都沒有如此睡過覺”。某男 38歲 失眠、頭暈,頸項不適,左側肩部上肢疼痛,查頸椎P1、P2、P5點MTrP,符老師用浮針將其MTrP消除,疼痛明顯減輕,二診患者訴睡眠及疼痛明顯好轉,但仍有頭暈,符老師又在患者P1點浮針一次,當時眩暈即差不多消逝。以上兩位患者均有失眠,浮針治療后均有明顯好轉,符老師提出:失眠大部分和頸椎、胃及各種疼痛有關系,而且它們之間還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加重病情,只要我們認真檢查,消除其MTrP睡眠就會好轉。 浮針治療一例急性腰痛患者效果欠佳緣故分析 急性腰痛大部分是在日常生活中因姿勢用力不當

14、或缺乏思想預備,突然做某個動作,用力不協調,軀體失去平衡,或直接暴力等導致腰臀部肌肉突然收縮超越了肌肉所能承受的力量而損傷。 患者 女 20歲 主訴:腰痛一小時不敢行走。來診時由兩個同伴攙扶,痛苦面容?;颊呔徛矂又猎\室床旁,不敢彎腰上床,稍動則疼痛難以忍受,以腰骶部及臀部明顯,符老師先讓患者站立扶床盡量放松,在右側小腿腓腸肌中央用浮針由下向上進針掃散一分鐘,患者訴疼痛稍減輕,讓患者試著慢慢爬在床上,查腰骶部MTrP疼痛明顯,符老師在MTrP右斜下方34cm處進針針尖斜向MTrP掃散,疼痛無明顯減輕,又在右臀部距MTrP34cm處進針掃散,疼痛稍有減輕,但仍不敢動,接著掃散兩分鐘,患者訴看起來

15、較剛才輕了,讓患者緩慢下床,輕微活動。半小時后再診,患者仍訴疼痛明顯,但較剛來時減輕,讓患者緩慢上床俯臥位,由于患者怕針,因此接著在原進針處掃散,仍無較明顯效果,無菌膠貼固定軟管。讓患者緩慢翻身仰臥位,自己慢慢在床上活動。半小時后疼痛有所減輕,兩小時后患者疼痛減輕一半回家。第二天電話隨訪疼痛明顯減輕。 符老師指出:此患者屬滑膜嵌頓,而非急性腰扭傷,臨床要特不注意,滑膜嵌頓特不疼,不能動,而要耐心臥床休息,慢慢活動,或打一針局麻藥,待嵌頓的滑膜松開后即可減輕,因此浮針效果欠佳。胃痛的浮針治療中醫(yī)認為胃痛是由于,外受寒邪,或過食生冷,或辛辣肥甘,或憂思惱怒,氣郁傷肝,氣機阻滯,橫逆反胃,或脾胃虛弱

16、中焦虛寒所致。西醫(yī)則認為是淺表性胃炎,胃潰瘍,胃穿孔等,那個地點浮針所治胃痛是指胃炎或潰瘍,急性穿孔應做專門處理應明確診斷。某女 65歲 胃脘部疼痛,曾做胃鏡示:淺表性胃炎。查:患者中脘穴及左側23cm處MTrP壓痛明顯,符老師在其MTrP左斜下方34cm處進針針尖斜向MTrP掃散,針芯退出尋按原來的MTrP疼痛減輕,但中脘穴處仍有疼痛,符老師又在中脘穴疼痛部位的左斜下方34cm處針尖斜向中脘穴進針掃散一分鐘,疼痛明顯減輕,又讓患者俯臥位,查下背部椎旁有明顯的MTrP有酸痛感,符老師在MTrP下方34cm處由下向上進針掃散酸痛消逝。符老師指出:大部分患者胃痛都能夠出現后背的MTrP假如我們只將

17、腹部的MTrP消除,患者可能會復發(fā),兩者相互阻礙,只有將兩者同時去除才能保證療效,臨床應特不注意。淺析浮針的“反復” 相信大部分聽過符老師講課回去后自己進行浮針的大夫和跟隨符老師帶教學習過的學生開展浮針一段時期后都有一個專門大的問題:浮針當時的療效真是好,但什么緣故有時候會那么快反復呢?那個問題同時也是我跟隨符老師學習一個月以來在我腦海中不斷出現的一個問題,今天患者不是那么多因此有空來請教符老師那個問題,符老師耐心的給我講解并以一個簡單明了的圖使我的,我相信也是大伙兒的問題解決掉了。圖如下: 上圖不由的使我想到了針灸、推拿、牽引、中藥等等保守療法,比如,極端一點講,針灸,一個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

18、他可能要扎10次后程度減輕到B點,遠不如浮針一次的療效(減輕到A點),而針灸患者心理可能都明白需要一點一點的好,10天達到B點如此一個程度差不多專門好了,但它比起我們的浮針還差一大截,那個問題我們要向患者表達清晰,因為浮針當時立竿見影的效果太好了。 我愛人也是符老師的學生,她在治療某些患者時也有同感。某女 42歲 腰痛數年,曾做過一些治療效果欠佳,我愛人用浮針給她治療了兩次,每次治療后第二天來復診時都問她感受如何樣,她總是回答依舊挺疼,這下我愛人可郁悶了:如何和符老師講的不一樣呢?什么緣故?我相信專門多用浮針的大夫都可能碰見過如此的情況,患者一句依舊挺疼可苦了大夫,有可能晚上睡不著覺都在琢磨那

19、個問題,因此患者三診時我專門問了一下:你和前兩天或未用浮針治療前相比呢?患者回答:那確信是輕多了。郁悶了兩天的心一下開闊了專門多,正如上圖所示患者輕多了,只是大夫的詢問方式或患者想讓大夫對她引起高度重視或不的什么緣故,因此我們在用浮針給患者治療時一定要把如圖所示的給患者講清晰,相信那樣不僅患者,大夫本身對浮針療法的自信心都會增加專門多。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浮針治療 腰椎相鄰兩個椎體之間有椎間盤連接,每個椎間盤由纖維環(huán)、髓核和軟骨板組成,具有穩(wěn)定脊柱、緩沖震蕩等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不斷受擠壓、扭轉、外傷、受寒濕等加之椎間盤僅有少量的血液供應,在運動或勞動中腰椎負重較大,使椎間盤更容易變性、損

20、傷,髓核從破裂的纖維環(huán)處突出,其突出的部分和變性的纖維環(huán)引起脊髓、馬尾、脊神經根的壓迫刺激癥狀,或者軟骨板的變性,以致髓核突向椎體內。其要緊臨床表現為腰及下肢的疼痛,直腿抬高及加強實驗、曲頸實驗可陽性,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可減弱或消逝,足趾背伸跖曲肌力減弱。X線檢查可顯示,脊柱側彎,腰椎生理弧度消逝,病變椎間隙可能變窄或增寬,腰椎CT及核磁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和程度以及椎管是否狹窄等情況。本病好發(fā)于腰4-5,腰5-骶1椎間盤,偶見于腰3-4椎間盤。臨床上保守治療本病多采納西醫(yī)的止疼藥中醫(yī)的針灸、牽引、中藥、紅外線照耀、火罐、中頻電療、磁療等方法效果都不是太理想。 浮針治療本病有其獨特的療效,只要

21、將腰椎的三大MTrP消除,患者的癥狀當時就會有專門明顯的改善。 呂XX 男 42歲 09年 3月份常州第一人民醫(yī)院CT:腰4-5,腰5-骶1椎間盤中央型突出,腰椎退行性變。 左腰及下肢疼痛一年余加重半年,曾輸液(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針灸、牽引治療效果欠佳。現癥狀腰及左下肢疼痛,坐位時臀部下方酸疼半小時后明顯加重。查腰椎三大MTrP均存在,有壓痛,符老師先在其P3點下方3-4cm處由下向上進針掃散,兩分鐘患者訴剛才坐時的疼痛已消逝,腰及下肢疼痛也明顯減輕,膠貼固定軟管讓患者活動,半小時后再診坐位時癥狀已不明顯,扭腰時臀下部疼痛,查臀橫紋處MTrP,在其下方3-4cm處由下向上進針掃散,疼痛消逝,

22、膠貼固定軟管5-8小時后讓患者自行取出,患者下床后訴扭腰已不再疼痛。囑患者再診一次,注意休息,不要干經常彎腰的活。 蔣xx 女 34歲 腰痛半年,左腿酸疼10余天。早起起床時明顯,不能自行坐起,要由其夫君幫忙才能緩慢坐起。曾在泰興針刀治療無效。當地CT:腰5-骶1椎間盤突出。查腰椎P1及P3點MTrP,符老師在其P1及P3點周圍分不進針掃散,患者訴腰腿疼痛明顯減輕。 二診 患者訴腿疼已明顯減輕,扭腰時仍有腰痛,查腰右側MTrP,從MTrP右側3-4cm處由右向左進針掃散,并讓患者在床上做扭腰動作同時掃散,扭腰疼痛減輕,讓患者活動。半小時后再診患者訴左右扭腰不疼了,但向后伸腰時腰中間疼痛,讓患者

23、俯臥位,在床上做小飛燕動作,患者訴腰5-骶1處疼痛,查腰5-骶1棘突中間有小的MTrP,符老師在其下方3-4cm處由下向上進針掃散,并反復做小飛燕動作,同時掃散,大約4-5次小飛燕動作后疼痛消逝,無菌膠貼固定留針5-8小時。 三診 患者訴扭腰已不痛,早起起床疼痛已不明顯,但腰向后伸時仍有疼痛,查腰5-骶1棘突中間MTrP壓痛,符老師在MTrP下方3-4cm處由下向上進針掃散,掃散同時讓患者做大飛燕動作,連續(xù)4-5次癥狀減輕但仍稍有疼痛,又在MTrP右側3-4cm處由右向左進針掃散一分鐘,膠貼固定。40分鐘后再診,患者訴向后伸腰已不痛,但自己有壓痛,符老師在MTrP右側(原進針點下1-2cm處)

24、由右向左進針掃散,壓痛減輕但仍存在,又在MTrP左側4-5cm處進針掃散一分鐘,壓痛消逝,無菌膠貼固定軟管。 四診 患者訴扭腰,后伸腰已不痛,早晨起床也沒疼痛的感受了,但腰5-骶1棘突中間仍有壓痛,查腰5-骶1有MTrP緊張感,在MTrP右側3-4cm處由右向左進針掃散,壓痛明顯減輕,留管。半小時后再診還稍有壓痛,又在MTrP下方3-4cm處由下向上進針掃散一分鐘,疼痛消逝,留管5-8小時。叮囑患者多休息,不要坐在床上看電視,注意腰部保暖。 符老師指出:此兩位患者差不多上臨床上大部分大夫所指的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我們浮針治療它只需要將它的MTrP解除患者的癥狀就會明顯減輕或完全消除,能夠講確實是

25、臨床治愈。此女性患者在治療期間向后伸腰時疼痛,屬于位置性疼痛,我們在浮針掃散治療的同時能夠讓患者做小飛燕、大飛燕動作,也確實是在患者疼痛時做浮針掃散治療效果會更好。充分認識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早期可有頭昏頭痛,上肢酸沉無力,一側或兩側麻木,或持物墜落,下肢發(fā)緊無力步覆欠穩(wěn)抬步有沉重感,漸而出現跛行,步覆困難,四肢可有觸電樣感受,尿頻尿急,排尿不盡或排便無力。后期可出現四肢癱、三肢癱、單肢癱、交叉癱或偏癱,大小便失禁等癥狀,頸部活動受限壓痛,受壓脊髓節(jié)段以下感受障礙,鍵反射早期亢進后期減弱或消逝,腹壁反射、提睪反射、提肛反射減弱或消逝,霍夫曼征、踝陣攣、髕陣攣及巴賓斯基征均可陽性。頸椎CT

26、或核磁檢查可確定其病變部位。而臨床上只要聽到“走路踩棉花樣感受,步覆不穩(wěn)?!边@句話專門多大夫都會第一時刻想到脊髓型頸椎病而將患者拒之門外或直接手術治療。 某女 72歲 丹陽人 未做過頸椎CT及核磁 。 頭痛頸肩部不適,走路踩棉花樣感受,步覆不穩(wěn),無力10個月。自訴走路時總是不自覺的偏向一邊走過去。一診 查患者頸椎P1、P2、P5MTrP,符老師先在其MTrP周圍行浮針掃散,頸肩部癥狀明顯減輕,但仍頭痛,又在其百會穴前2-3cm處由后向前進針掃散,一分鐘后頭痛減輕,留管于頭上,讓患者活動。半小時后再診,所有癥狀減輕,又在其P1點下方3-4cm處進針掃散,留管5-8小時后自行取下。 二診 患者訴頭痛、頸肩部不適減輕,走路踩棉花樣感受及走路不穩(wěn)癥狀已不明顯。查患者MTrP減輕,但頸椎P1點仍有,符老師在其P5及P1點下方3-4cm處分不進針掃散,頭部百會穴前2-3cm處由后向前進針掃散,頭痛差不多消逝,留管于頭上5-8小時后自行取下。 符老師強調:遇見走路踩棉花樣感受,步覆不穩(wěn)的患者不能一概而論,將其都歸為西醫(yī)認為的椎管狹窄脊髓型頸椎病,而使患者遭受遭受手術等不必要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