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針灸操作技術第 01 講 針灸操作技術(一)第一節(jié) 毫針刺法一、針刺前準備(一)毫針的選擇在選擇毫針時,應根據(jù)的、形體的肥瘦、體質的強弱、病情的虛實、病變部位的表里深淺和腧穴所在的部位形肥、病變部位較深者,可選較粗、較長的毫針;反之,若女性、體弱、形瘦,且病變部位較淺者,就應選用較短、較細的毫針般是皮薄肉少之處和針刺較淺的腧穴,選針宜短而針身宜細;皮厚肉多而針刺宜深的腧穴,宜選用針身稍長、稍粗的毫針。臨床部分露在皮膚外。如應刺入 0.5 寸,可選用 1 寸的毫針;應刺入 1 寸時,可選用 1.52 寸 講義NODE01:針對本講義提問(二)范圍應包括:針具器械、醫(yī)者的雙手、針刺前的的施
2、術部位、治療室內(nèi)1.針具器械針具、器械的方法很多,以高壓蒸汽滅菌法為佳。(1)高壓蒸汽滅菌法 將毫針等針具用布包好,放在密閉的高壓蒸汽鍋內(nèi)滅菌。一般在 98147kPa 的壓強,115123的要求。(2)藥液浸泡法 將針具放入 75%內(nèi)浸泡 3060 分鐘,取出用無菌巾或棉球擦干后使用。也可置于器械康)浸泡 1020 分鐘,達到時間進行浸泡。直接和毫針接觸的針盤、針管、針盒、鑷子等,可用戊二醛溶液(目毒過的針盤內(nèi),并用無菌巾或紗布遮蓋好。(3)煮沸法 將毫針等器具用紗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煮鍋內(nèi),進行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 1520 分鐘,的金屬器械之鋒刃變鈍,如在水中加入碳酸氫鈉使成 2%
3、溶液,可以提高沸點至 120,從而降低沸水2.醫(yī)者雙手在針刺前,醫(yī)者應先用肥皂水將手洗刷干凈,待干再用 75%棉球擦拭后3.針刺部位在患者需要針刺的穴位皮膚上用 75%棉球擦拭,或先用 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 75%棉球繞圈。當穴位皮膚后,切忌接觸污物,保持潔凈,防止重新污染。4.治療室內(nèi)的針灸治療室內(nèi)的,包括治療臺上的床墊、枕巾、毛毯、墊席等物品,要按時換洗晾曬,如采用一人也應定期凈化,應保持空氣流通,環(huán)境衛(wèi)生潔凈。 講義NODE02:針對本講義提問(三)的選擇針刺時患者選擇適宜的,對于腧穴的正確定位、針刺的施術操作、持久的留針以及防止暈針、滯針、彎針甚至仰臥位 適宜頭、面、胸、腹部腧穴
4、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俯臥位 適宜于頭、項、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側及上肢部分腧穴。側臥位 適宜身體側面少陽經(jīng)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仰靠坐位 適宜前頭、顏面和頸前等部位的腧穴。俯伏坐位 適宜后頭和項、背部的腧穴。側伏坐位 適宜頭部的一側、面頰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講義NODE03:針對本講義提問二、進針法在進行針刺操作時,一般應雙手協(xié)同操作,緊密配合。臨一般用右手持針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夾持針柄,其狀如刺部位或輔助針身,故稱左手為“押手”。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針具,施行手法操作。進針時,運指力于針尖,而使針刺入皮膚;行針時,便于左右捻轉、上下提插和彈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夾持針身,協(xié)助刺手進針
5、,使針身有所依附,保持針身垂直,力達針尖,以利于進針,減少刺痛和協(xié)助有以下幾種: 講義NODE04:針對本講義提問(一)單手進針法多用于較短的毫針。用右手拇、食指持針,中指端緊靠穴位,指腹抵住針體中部,當拇、食指向下用力時,中指也隨之屈曲尤適宜于雙穴同時進針。此外,還有用拇、食指夾持針體,中指尖抵觸穴位,拇、食指所夾持的針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拇、食、中指可隨意配合,施行補瀉。 講義NODE05:針對本講義提問(二)雙手進針法指切進針法 又稱爪切進針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針,緊靠左手指甲面將針刺入提捏進針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提起,右手持針,從捏起
6、的上端將針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淺薄部應根據(jù)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點、針刺深淺和手法的要求靈活選用,以便于進針和減輕病舒張進針法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繃緊,右手持針,使針從左手食、于皮膚松弛部位的腧穴。夾持進針法 或稱駢指進針法,即用嚴格的左手拇、食二指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膚表面位置,右的進針。臨也有采用插刺進針的,即單用右手拇、食二指夾持針身下端,使針尖露出 23 分,對準腧穴的位置,將針迅速度。 講義NODE06:針對本講義提問(三)針管進針法或金屬制成的比針短 3 分左右的小針管內(nèi),放在穴位皮膚上,左手壓緊針管,右手食指對準針柄將
7、用玻璃、再將針刺入穴內(nèi)。此法進針不痛,多用于兒童和懼針者。也有用安裝彈簧的特制進針器進 講義NODE07:針對本講義提問三、針刺的角度和深度針刺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據(jù)施術腧穴所在的具置、體質、病情需要和針刺手法等實際(一)角度針刺的角度是指進針時針身與皮膚表面所形成的夾角。它是根據(jù)腧穴所在的位置和醫(yī)者針刺時所要達到的目的結合起1.直刺 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 90垂直刺入。此法適用于大部分腧穴。2.斜刺 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 45左右傾斜刺入。此法適用于肌肉淺薄處或內(nèi)有重要臟器,或不宜3.平刺 即橫刺、沿皮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 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適用于皮薄肉少部(二)深度內(nèi)的深淺度
8、數(shù),每個腧穴的針刺深度,在腧穴各論中已有詳述,在此僅從患者的體質針刺的深度是指針身刺入1.年老體弱,氣血,小兒嬌嫩,稚,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強體壯者,體質 對形瘦體弱者,宜相應淺刺;形盛體強者,宜深刺。病情 陽證、新病宜淺刺;陰證、久病宜深刺。部位 頭面、胸腹及皮薄肉少處的腧穴宜淺刺;四肢、臀、腹及肌肉豐厚處的腧穴 講義NODE08:針對本講義提問四、行針手法(一)基本手法1.提插法 是將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針由淺層向下刺入的操作謂之插,從向上引向運動就了提插法。對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層次的變化、頻率的快慢和操作時間的長短,應根據(jù)患者的體質、病情、腧穴部位和針刺目的等
9、靈幅度不宜過大,一般以 35 分為宜,頻率不宜過快,每分鐘 60 次左右,保持針身垂直,不改變針刺角度、方向。通常認為,行之,提插的幅度小,頻率慢,刺激量就小。 講義NODE09:針對本講義提問2.捻轉法 即將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轉動作使針在腧穴內(nèi)反復前后來回旋轉的行針手法。捻轉角度的大小體質、病情、腧穴的部位、針刺目的等具體情況而定。使用捻轉法時,指力要均勻,角度要適當,一般應掌握在 180左右,不起局部疼痛和導致滯針而使出針。一般認為,捻轉角度大,頻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轉角度小,頻 講義NODE10:針對本講義提問(二)輔助手法行針的輔助手法,是行針基本手法的補充,是以促使
10、得氣和加強針刺感應為目的的操作手法。臨床常用的循法 是醫(yī)者用手指順著經(jīng)脈的循行徑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輕柔地循按的方法。針刺不得氣時,可以用循法催氣。此法彈法 針刺后在留針過程中,以手指輕彈針尾或針柄,使針體微微振動的方法稱為彈法,以加3.刮法 毫針刺入一定深度后,經(jīng)氣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針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得氣時用之可激發(fā)經(jīng)氣,如已得氣者可以加強針刺感應的傳導和擴散。4.搖法 毫針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針柄,將針輕輕搖動的方法稱搖法。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針身而搖,以加強得氣的感應5.飛法 針后不得氣者,用右手拇、食指執(zhí)持針柄,細細捻搓數(shù)次,然后張開兩指,一搓一放,
11、反復數(shù)次,狀如飛鳥展翅,針刺感應增強。6.震顫法 針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針柄,用小幅度、快頻率的提插、捻轉手法,使針身輕微震顫的方法稱震顫法 講義NODE11:針對本講義提問五、單式補瀉手法(一)基本補瀉1.捻轉補瀉 針下得氣后,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結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為補法。捻轉角度大,食指向前者為瀉法。2.提插補瀉 針下得氣后,先淺后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以下插用力為主者為補法;先深后淺長,以上提用力為主者為瀉法。(二)其他補瀉刺入,少捻轉,疾速出針者為補法;進針時疾速刺入,多捻1.疾徐補瀉 又稱補瀉。進針時2.迎隨補瀉 進針時針尖隨著經(jīng)脈
12、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為補法,針尖迎著經(jīng)脈循行來的方向3.呼吸補瀉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法;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為瀉開闔補瀉 出針后迅速揉按針孔為補法;出針時搖大針孔而不按為瀉法。平補平瀉 進針得氣后均勻地提插、捻轉后即可出針。 講義NODE12:針對本講義提問六、留針與出針(一)留針法將針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針留置穴內(nèi)稱為留針。留針的目的是加強針刺的作用和便于繼續(xù)行針施術。一般病證只要針留針 1020 分鐘。但對一些特殊病證,如急性腹痛,破傷風,角弓反張,寒性、頑固性疼痛或痙攣證,即可適當延長留針中做間歇性行針,以增強、鞏固療效。在臨留針與否或留針時間的長短,不可一概而論,應根據(jù)(二)出
13、針法又稱起針、退針。在施行針刺手法或留針達到預定針刺目的和治療要求后,即可出出針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指兩指持干棉球輕輕按壓于針刺部位,右手持針做輕微的小幅度捻轉,并隨勢將針緩然后出針。出針時,依補瀉的不同要求,分別采取“疾出”或“”以及“疾按針孔”或“搖大針孔”的方法出針。出針后,以防或針孔疼痛。當針退出后,要仔細查看針孔是否 講義,詢問針刺部位有無不適感,檢査核對針數(shù)有否遺漏,NODE13:針對本講義提問第 02 講 針灸操作技術(二)第二節(jié) 灸法操作一、艾灸(一)灸灸是將純凈的艾絨放在平板上,用手成大小不等的,置于部位點燃而治病的方法。常用的或如等。的方法。因把灸又分直接灸與間接灸兩
14、類。直接放在腧穴所在的皮膚表面點燃1.直接灸 是將大小適宜的,直接放在皮膚上,故又稱為愈后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1)瘢痕灸 又名化膿灸。時先將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強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將大小適宜的置燃盡,除去灰燼后,方可繼續(xù)易炷再灸,待規(guī)定壯數(shù)灸完為止。時由于艾火燒灼皮膚,因此可產(chǎn)生劇痛,此時可用手在況下,灸后 1 周左右,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 周左右,灸瘡自行痊愈,結痂脫落后而留下瘢痕。因此,治療哮喘、肺癆、瘰疬等慢性頑疾。前必須征求(2)無瘢痕灸 又稱非化膿灸。時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便于黏附,然后將大小適宜的
15、(約如炷燃剩 2/5 或 1/4 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可易炷再灸,待將規(guī)定壯數(shù)灸完為止。一般應灸至局部皮膚出現(xiàn)紅暈而不起泡為度一般虛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講義NODE01:針對本講義提問2.間接灸 是指用藥物或其他材料將與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的方法,故又稱隔物灸。間接灸所用間隔藥物食鹽間隔者,稱隔鹽灸;以附子餅間隔者,稱隔附子餅灸。(1)隔將鮮姜切成直徑大約 23cm,厚約 0.20.3cm 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shù)孔,然后將姜片置于應灸的腧穴部位或燃盡,再易炷。灸完所規(guī)定的壯數(shù),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腹痛以及風寒痹痛等(2)隔蒜灸 用鮮大蒜頭,切成厚約 0.20.3
16、cm 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shù)孔(搗蒜如泥亦可),置于應灸腧穴或患處,然后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guī)定的壯數(shù)。此法多用于治療瘰疬、肺癆及初起的腫瘍等病證,有清熱解毒(3)隔鹽灸 用干燥的食鹽(以青鹽為佳)填敷于臍部,或于鹽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多用于治療傷寒陰證或之力。但需連續(xù),不拘壯數(shù),以期脈起、肢溫、證候改善。(4)隔附子餅灸 將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 3cm,厚約 0.8cm 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shù)孔,放在應灸腧穴或患為止。多用于治療命門火衰而致的陽痿、或瘡瘍久潰不斂等,有溫補腎陽等作用 講義NODE02:針對本講義提問(二)艾條灸艾條灸是將艾絨制作成艾條進行。艾條的制作方法是:取純凈
17、細軟的艾絨 24g,平鋪在 26cm 長,20cm 寬的細草紙上,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松而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而成。也有在艾絨中摻入肉桂、干姜、丁香、獨活、細辛、白細末 6g,則成為藥艾條。艾條灸可分為懸起灸和實按灸兩種。1.懸起灸時將艾條懸放在距離穴位一定高度上進行熏烤,不使艾條點燃端直接接觸皮膚,稱為懸起灸。懸起灸根據(jù)實灸。(1)溫和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 23cm 左右,進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至皮膚出現(xiàn)紅暈為度。對于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y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張,置于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yī)者手時調節(jié)的距離和防止燙傷。(2)雀琢灸(3)回
18、旋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部位的皮膚并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琢食一樣時,艾條點燃的一端與部位的皮膚雖然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以上諸法對一般應灸的病證均可采用,但溫和灸多用于灸治慢,雀琢灸、回旋灸多用于2.實按灸 將點燃的艾條隔布或隔綿紙數(shù)層實按在穴位上,使熱氣透入皮肉深部,火滅熱減后重新點火按灸,稱為實按(1)太乙針灸 用純凈細軟的艾絨 150g 平鋪在 40cm 見方的桑皮紙上。將人參 125g, 穿山甲 250g,血 90g,千年健 5蒼術 500g,1000g,防風 2000g,麝香少許,共為細末,取藥末 24g 摻入艾絨內(nèi),緊卷成爆竹狀, 外用時,將太乙針的一端燒著,
19、用布 7 層其燒著的一端,立即緊按于應灸的腧穴或患處,進行灸熨,痹、肢體 頑麻、痿弱無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再燃再熨。(2)針灸 其制作方法與“太乙針灸”相同,唯藥物處方有異,法與 “太乙針灸”相同。臨純凈細軟的艾絨 125g,沉香、乳香、羌活、干姜除治上證外,大體與“太乙針灸”主治相同。03:針對本講義提問 講義NODE(三)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法,適用于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證。操作方法是: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后并給予在針尾上,或用艾條一段長約 2cm 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 講義。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后除去灰燼,將針起出。此法是一種NODE04:針對本講義提問(四)溫灸器灸的方法
20、稱溫灸器灸。臨床常用的有溫灸盒和溫灸筒。溫灸器又名灸療器,是一種專門用于的器具,用溫灸器點燃后,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及畏懼灸最為適宜。 講義NODE05:針對本講義提問二、其他灸法(一)燈火灸 用燈心草一根,以麻油浸之,燃著后用快速動作對準穴位,猛一接觸聽到“叭”的一聲迅速離開,如無爆之神止搐等作用,多用于治療小兒痄腮、小兒臍風和胃痛、腹痛、痧脹等病證。(二)天灸 又稱藥物灸、發(fā)泡灸,是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涂敷于穴位或患處,使局部充血、起泡,猶如灸瘡,故名其常用的有、蒜泥、等。1.灸 將研成細末,用水調和,
21、敷貼于腧穴或患處。利用其較強的刺激作用,敷貼后促使發(fā)泡,借以達到治療或配合其他藥物治療哮喘等癥。2.蒜泥灸 將大蒜搗爛如泥,取 35g 貼敷于穴位上,敷灸 13 小時,以局部皮膚發(fā)癢發(fā)紅起泡為度。如敷涌泉穴治療療喉痹等。3.灸 將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或小的干燥全蟲研末,用醋或甘油、等調和。使用時先取膠皮一塊,中間露穴位并保護周圍皮膚,將粉少許置于,上面再貼一層膠布固定即可,以局部起泡為度。講義NODE06:針對本講義提問三、灸法的注意事項(一),壯數(shù)是先少而后多,的先后順序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況下,則臨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陽部,后灸后灸百會以舉陷,因此不可過于拘泥。(二)的補瀉方法靈
22、樞背腧說:“以火補者,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針灸大成艾灸自滅,即按其穴。以火瀉者,速吹其火,開其穴也?!边@是古人對補瀉操作方法的具體載述。在臨可根據(jù)患者的(三)的1.對實熱證、陰虛發(fā)熱者,一般不適宜灸療。2.對顏面、五官和有大的部位以及關節(jié)活動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3.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 講義NODE07:針對本講義提問(四)灸后的處理后,局部皮膚出現(xiàn)微紅灼熱,屬于正常現(xiàn)象,無需處理。如因過量,時間過長,局部出現(xiàn)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毫針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針抽出水液,再涂以燙傷油等,并以紗布。如用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要注意適料保護灸瘡
23、,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如處理不當,灸瘡膿液呈黃綠色或有滲血現(xiàn)象者,可用消炎 講義NODE08:針對本講義提問第三節(jié) 其他針法操作一、三棱針法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叫三棱針法。三棱針是一種用不銹鋼制成,用三棱針刺破狀,尖端三面有刃,針尖鋒利的針具。三棱針放血療法具有通經(jīng)活絡、開竅瀉熱、消腫止痛等作用。其適應范圍較為廣泛,凡各用于某些急癥和慢,如昏厥、高熱、中暑、中風閉證、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頑癬、癰癤初起、扭挫傷、疳證、痔瘡、頑痹刺方法一般分為點刺法、散刺法、刺絡法、挑刺法 4 種。 講義NODE09:針對本講義提問1.點刺法 針刺前,在預定針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
24、指向針刺處推按,使血液積聚于針刺部位,繼之用 2%碘酒棉球,再三指捏緊被刺部位,右手持針,用拇、食兩指捏住針柄,中指指腹緊靠針身下端,針尖露出 35mm,對準已的部位,刺入周圍,使少許,然后用干棉球按壓針孔。點刺多用于指、趾末端的、十二井穴和耳尖及頭面部10:針對本講義提問 講義NODE2.散刺法 又叫豹紋刺,是對病部周圍進行點刺的法。根據(jù)病變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 1020 針以上,由病變外除,達到祛瘀生新、通經(jīng)活絡的目的。此法多用于治療局部瘀血、血腫或水腫、頑癬3.刺絡法 先用帶子或橡皮管,結扎在針刺部位上端(近心端),然后迅速手3mm,立即將針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停后,再用干棉球按壓針
25、孔。當時,也可輕輕按壓靜脈上端,以助瘀血治療急性吐瀉、中暑、發(fā)熱等。 講義NODE11:針對本講義提問4.挑刺法 用左手按壓施術部位兩側,或捏起皮膚,使皮膚固定,右手持針迅速刺入皮膚 12mm,隨即將針身傾斜挑破皮膚左右深,將針身傾斜并使針尖輕輕挑起,挑斷皮下部分組織,然后出針,覆蓋敷料。挑刺法常用于治療肩周炎、胃痛、頸 講義NODE12:針對本講義提問二、皮膚針法運用皮膚針叩刺一定部位或穴位,激發(fā)經(jīng)絡功能,調整臟腑氣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皮膚針的適應范圍很廣,臨床各種病證均可應用,如近視、視神經(jīng)萎縮、急性扁桃體炎、感冒、咳嗽、慢性腸胃病、便秘、1.叩刺部位 皮膚針的叩刺部位,一般可分循經(jīng)
26、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 3 種(1)循經(jīng)叩刺 是指循著經(jīng)脈進行叩刺的法,常用于項背腰骶部的督脈和足經(jīng)。督脈為陽脈之海,能調節(jié)胱經(jīng),故其治療范圍廣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經(jīng)絡,因其分布著各經(jīng)原穴、絡穴、郄穴等,可治療各(2)穴位叩刺 是指在穴位上進行叩刺的法,主要是根據(jù)穴位的主治作用,選擇適當?shù)难ㄎ挥枰赃荡讨委煟R床常(3)局部叩刺 是指在患部進行叩刺的法,如扭傷后局部的瘀腫疼痛及頑癬等,可在局部2.刺激強度與療程 刺激的強度,是根據(jù)刺激的部位、患者的體質和病情的不同而決定的,一般(1)輕刺 用力稍小,皮膚僅現(xiàn)、充血為度。適用于頭面部、老弱婦女患者,以及病屬(2)重刺 用力較大,以皮膚有明顯(3
27、)中刺 介于輕刺與重刺之間,以局部有較明顯,并有,但不血為度。適用于壓痛點、背部、臀部、年輕體壯患者為度,適用于一般部位,以及一般患者。叩刺治療,一間隔 35 日。3.操作(1)叩刺 針具和叩刺部位用 75%后,以右手拇指、中指、無名指握住針柄,食指伸直按住針柄中段,針頭對準皮立即彈起,如此反復叩擊。叩擊時針尖與皮膚必須垂直,彈刺要準確,強度要均勻,可根據(jù)病情選擇不同(2)滾刺 是指用特制的滾刺筒,經(jīng) 75%后,手持筒柄,將針筒在皮膚上來回滾動,使刺激范圍成為一狹 講義NODE13:針對本講義提問第 03 講針灸操作技術(三)第四節(jié)針灸異常情況的處理暈針暈針是在針刺過程中發(fā)生的暈厥現(xiàn)象,這是可
28、以避免的,醫(yī)者應該注意防止原因患者體質虛弱,緊張;或疲勞、饑餓、大汗、大瀉、大之后或不當;或醫(yī)者在針刺時手法過重。而致針刺時或留針過程中發(fā)生此現(xiàn)象。 講義NODE01:針對本講義提問現(xiàn)象欲吐,多汗,心慌,四肢發(fā)冷,血壓下患者突然出現(xiàn)疲倦,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或神志,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脈微細欲絕。 講義NODE02:針對本講義提問處理立即停止針刺,將針全部起出。使患者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仰臥片刻,給飲溫開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復正常。重者在上述灸百會、氣海等穴,即可恢復。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細微,脈細弱者,可考慮配合其他治療 講義NODE03:針對本講義提問預防如初次接受針刺治療或過度緊張
29、、身體虛弱者,應先作好解釋,消除對針刺的顧慮,同時選擇舒適持久的,若饑餓、疲勞、大渴時,應令進食、休息、飲水后少時再予針刺。醫(yī)者在針刺治療過程中,要專一,隨時注意觀察先兆,應及早采取處理措施,防患于未然。對于暈針應注重預防。 講義NODE04:針對本講義提問滯針滯針是指在行針時或留針后醫(yī)者感覺針下澀滯,捻轉、提插、出針均感而則感覺原因患者緊張,當針刺入腧穴后,局部肌肉強烈收縮;或行針手法不當,向單一方向捻針太過,以致肌肉組織纏繞針體而成滯針。若留針時間過長,有時也可出現(xiàn)滯針。現(xiàn)象 針在體內(nèi),捻轉不動,提插、出針均感,若勉強捻轉、提插時,則痛 講義NODE05:針對本講義提問處理若緊張,局部肌肉
30、過度收縮時,可稍延長留針時間;或于滯針腧穴附近進行循按或叩彈針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針,以宣散氣血,而緩解肌肉的緊張。若行針不當,或單向捻針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將針捻回,并用刮柄、彈柄法,使纏繞的肌回預防對緊張者,應先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的顧慮。注意行針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單向捻轉,若用搓法時,應注意與提插法的發(fā)生。 講義NODE06:針對本講義提問彎針彎針是指進針時或將針刺入腧穴后,針身在體內(nèi)形成彎曲?,F(xiàn)象 針柄改變了進針或刺入留針時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轉及出針均感,而患者原因醫(yī)生進針手法不熟練;用力過猛、過速,以致針尖碰到堅硬的組織;或在針刺或留針時移動;或因針柄受到某種外力、碰擊等,均可造成
31、彎針。 講義NODE07:針對本講義提問處理出現(xiàn)彎針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轉等手法。如針柄輕微彎曲,應慢慢將針起出。若彎曲角度過大時,應順著彎曲方向將針起出。若由移動所致,應使患者慢慢恢復原來,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將針緩緩切忌強行拔針,以免將針體折斷,留在體內(nèi)。 講義NODE08:針對本講義提問斷針斷針又稱折針,是指針體折斷在內(nèi)。若能術前做好針具的檢修和施術時加以應有的注意,現(xiàn)象 行針時或出針后發(fā)現(xiàn)針身折斷,其斷端部分針身于皮膚外,或斷端全部沒入原因針具質量欠佳,針身或有損傷剝蝕,進針前失于檢査;針刺時將針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針時強力提插、捻轉,肌肉猛烈收縮; 留針時患者隨意變更,或彎針、滯針未能
32、進行及時正確處理等,均可造成斷 講義NODE09:針對本講義提問處理醫(yī)者態(tài)度必須從容囑患者切勿變更原有,以防斷針向肌肉深部陷入。 若殘端部分針身顯露于體外時,可用手指或鑷子將針起出。若斷端與皮膚相平或稍凹陷于體內(nèi)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擠壓針孔兩旁,使斷針體外若斷針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時,應在X 線下定位,手術取出。預防為了防止折針,應仔細地檢查針具,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針具應剔出不用;避免過猛、過強地行針;在行針或留針時,應囑患者不要隨意更換。針刺時更不宜將針身全部刺入腧穴,應留部分針身在體外,以便于折斷時取在進針、行針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彎針時,應立即出針,切不可強行刺入、行針。對于滯針等亦應
33、及時正確地處理,不可強行硬拔。 講義NODE10:針對本講義提問血腫血腫是指針刺部位出現(xiàn)皮下而引起的腫痛。原因 針尖彎曲帶鉤,使皮肉受損,或刺傷所致。 現(xiàn)象 出針后,針刺部位腫脹疼痛,繼則皮膚呈現(xiàn)青紫色。處理若微量的皮下而局部小塊青紫時,一般不必處理,可以自行消退。 若局部腫脹疼痛較劇,青紫面積大而且影響到活動功能時,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熱敷或在局部輕輕揉按預防仔細檢查針具,熟悉解剖部位,避開針刺,出針時立即用干棉球按壓 講義NODE11:針對本講義提問皮膚灼傷(起泡)后,局部皮膚出現(xiàn)微紅灼熱,屬于正常現(xiàn)象,無需處理。如因過量,時間過長,局部出現(xiàn)小水泡,只泡較大,可用的毫針刺破水泡,放出水液
34、,或用注射針抽出水液,再涂以燙傷油等,如用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要注意適當休息,加強營養(yǎng),保持局部清潔,并可用敷料保護灸瘡,如處理不當,灸瘡膿液呈黃綠色或有滲血現(xiàn)象者,可用消炎藥膏或玉紅膏涂敷 講義NODE12:針對本講義提問第 04 講 針灸操作技術(四)第五節(jié) 常見急癥的針灸治療偏頭痛偏頭痛以年輕的成年女性居多,疼痛程度多為中、重度。頭痛多為一側,常局限于額部、顳部和枕部,疼痛開始時為激烈的搏動性疼痛,后轉為持任何時間可發(fā)作,但以早晨起床時為多發(fā),癥狀可持續(xù)數(shù)小時到數(shù)天。 講義NODE01:針對本講義提問典型的偏頭痛有先兆癥狀,如眼前:閃爍暗點視野缺損單盲或同側偏盲。發(fā)作時頭痛部位可由
35、頭的一個部位到另一個部位,同時可放射至頸、肩部。 講義NODE02:針對本講義提問【治療】治法 疏泄肝膽,通經(jīng)止痛。以足厥陰及手足少陽經(jīng)穴為主。取穴 太沖 足臨泣 外關頭維 風池 率谷 角孫操作 當發(fā)作時要以遠端穴為主,并先刺,行較強刺激的瀉法。諸穴均用瀉法 講義NODE03:針對本講義提問落枕是指急性單純性頸項強痛,活動受限的一種病證,系頸部傷筋。輕者 45 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數(shù)周不愈;如果頻繁發(fā)作,常常是頸椎病的反映西醫(yī)學認為本病是導致頸部肌肉痙攣所致。 講義NODE04:針對本講義提問【辨證】主癥 頸項強痛,活動受限,頭向患側傾斜,項背牽拉痛,甚則向同側肩部和上臂放射,頸本病屬手三陽和足
36、少陽經(jīng)筋證;兼見惡風畏寒者,為風寒襲絡;頸部扭傷者,為氣血瘀滯。 講義NODE05:針對本講義提問【治療】基本治療治法 舒筋通絡,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足少陽經(jīng)穴為主。主穴 外阿是穴 肩井 后溪 懸鐘配穴 風寒襲絡者,加風池、合谷;氣血瘀滯者,加內(nèi)關及局部阿是穴;肩痛者,加肩髎、外關;背痛者,加天宗。 講義NODE06:針對本講義提問操作 毫針瀉法。先刺遠端穴落枕、后溪、懸鐘,持續(xù)捻轉,囑患者慢慢活動頸項,一般疼痛可立即緩解。再針外是治療本病的經(jīng)驗穴。手、足少陽循行于頸項側部,后溪、懸鐘分屬兩經(jīng)腧穴,與局部阿是穴合用,遠近【治療】其他治療(1)拔罐法 在患側項背部行閃罐法,應順著肌肉走行
37、進行拔罐。(2)耳針法 選頸、頸椎、神門。毫針中等刺激,持續(xù)運針時囑患者活動頸項 講義NODE07:針對本講義提問中風是以突然暈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jīng)昏仆僅以口歪、半身不遂因發(fā)病急驟,癥見多端,病情變化迅速,與風之善行數(shù)變特點相似,故名中風、卒中。本病和死西醫(yī)學的急性腦病,如腦梗死、腦、腦栓塞、蛛網(wǎng)膜下腔等屬本病范 講義NODE08:針對本講義提問【辨證】中經(jīng)絡主癥 半身不遂,舌強語謇,口角歪斜。兼見面紅目赤,眩暈頭痛,心煩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黃,舌紅或絳,苔黃或燥,脈弦有力肢體麻木或手足拘急,頭暈目眩,苔白膩或,脈弦滑,為風痰阻絡;口黏痰多,腹脹便秘,舌紅,苔
38、或,脈弦滑大,為痰熱腑實; 肢體軟弱,偏身麻木,手足腫脹,面色淡白,氣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膩,脈細澀肢體麻木,心煩失眠,眩暈耳鳴,手足拘攣或蠕動,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為陰虛 講義NODE09:針對本講義提問中臟腑主癥 神志,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半身不遂。兼見神昏,牙關緊閉,口噤不開,肢體強痙,為閉證;面色蒼白,瞳神散大,手撒口開,二便失禁,氣息短促,多汗腹涼,脈散或微,為 講義NODE10:針對本講義提問【治療】基本治療中經(jīng)絡治法 醒腦開竅,滋補肝腎,疏通經(jīng)絡。以手厥陰經(jīng)、督脈及足太陰經(jīng)穴為主主穴 內(nèi)關 水溝 三陰交 極泉 尺澤 委中配穴 肝陽暴亢者,加太沖、;風痰阻絡者,、合谷
39、;痰熱腑實者,加曲池、內(nèi)庭、;氣虛血瘀者,加足三里、氣海; 陰虛風動者,加、風池;口角歪斜者,加頰車、地倉;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環(huán)跳、陰陵泉、風市;頭暈者,加風池、完骨、天柱;足內(nèi)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歸來、支溝;復視者,加風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極、曲骨、。 講義NODE11:針對本講義提問操作內(nèi)關用瀉法;水溝用雀琢法,以眼球濕潤為佳;刺三陰交時,沿脛骨內(nèi)側緣與皮膚成 45角,使針尖刺到三陰交穴,用提插補刺極泉時,在原穴位置下 2經(jīng)上取穴,避開腋毛,直刺進針,用提插瀉法,以患者上肢有麻尺澤、委中直刺,用提插瀉法使肢體有:心主血,
40、感。神。按虛補實瀉法操作。內(nèi)關為心包經(jīng)絡穴,可調理心神,疏通氣血。腦為元神之府,督脈入絡腦,水溝為督脈穴,可醒腦開竅,調神導氣。三陰交為足三陰經(jīng)交,可滋補肝腎。極泉、尺澤、委中,疏通肢體經(jīng)絡。 講義NODE12:針對本講義提問中臟腑治法 醒腦開竅,啟閉固脫。以手厥陰經(jīng)及督脈穴為主。主穴 內(nèi)關 水溝;配穴閉證:十二井穴、太沖、合谷;脫證:、氣海、神闕。13:針對本講義提問 講義NODE操作內(nèi)關、水溝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針點刺;太沖、合谷用瀉法,強刺激;灸法,神闕用隔鹽灸法,直至四肢轉溫為止。、氣海用大內(nèi)關十二井穴點刺神,水溝醒腦開竅。,可接通十二經(jīng)氣,調和陰陽。配太沖、合谷,平肝息風。為任脈
41、與足三陰經(jīng)交,灸之可扶助。神闕為生命之根蒂,真氣所系,配合氣海可益氣固本,回陽固脫。其他治療(1)頭針法 選頂顳前斜線、頂旁 1 線及頂旁 2 線,毫針平刺入頭皮下,快速捻轉 23 分鐘,每次留針 30 分鐘,留針期間(2)電針法 在患側上、下肢體各選兩個穴位,針刺得氣后留針,接通電針儀,以患者肌肉微顫為 講義NODE14:針對本講義提問哮喘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反復發(fā)作性疾患。臨床以呼吸急促,喉間哮鳴,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哮與喘同樣會急促的表現(xiàn),但癥狀表現(xiàn)略有不同,“哮”是呼吸急促,喉間有“喘”是呼吸,甚則張口抬肩。臨床所見兼喘,喘未必兼哮。兩者每同時舉發(fā),其病因病機也大致相同,故合并本病一年四季
42、均可發(fā)病,尤以寒冷季節(jié)和氣候急劇變化時發(fā)病較多。男女老幼皆可罹患。哮喘多見哮喘等。醫(yī)學的支氣管哮喘、 講義NODE15:針對本講義提問【辨證】實證主癥 病程短,或當哮喘發(fā)作期,哮喘聲高氣粗,呼吸深長,呼出為快,體質較強,脈兼見咳嗽喘息,咯痰稀薄,形寒無汗,頭痛,口不渴,脈浮緊,苔白薄,為風寒外咳喘,痰黏,咯痰不爽,胸中煩悶,咳引胸脅作痛,或見身熱口渴,虛證,便秘,脈滑數(shù),苔黃主癥 病程長,反復發(fā)作或當哮喘間歇期,哮喘聲低氣怯,氣息短促,體質虛弱,脈兼見喘促氣短,喉中痰鳴,語言無力,吐痰稀薄,動則汗出,舌質淡或微紅,脈細數(shù),或軟而無氣息短促,動則喘甚,汗出肢冷,舌淡,為久病肺虛及腎。 講義NOD
43、E16:針對本講義提問【治療】基本治療實證治法 祛邪肅肺,化痰平喘。以手太陰經(jīng)穴及相應背為主。主穴 列缺 尺澤 膻中 肺俞 定喘配穴:風寒者,加風門; 風熱者,加大椎、曲池;痰熱者, ;喘甚者,加天突。操作毫針瀉法。風寒者可合用灸法,定喘穴刺絡拔罐。:手太陰經(jīng)列缺宣通肺氣,祛邪外出。 選其合穴尺澤,以肅肺化痰,降逆平喘。 膻中乃氣之,可寬胸理氣,舒展氣機。取肺之背,以宣肺祛痰。定喘為平喘之效穴。 講義NODE17:針對本講義提問虛證治法 補益肺腎,止哮平喘。以相應背及手太陰、足少陰經(jīng)穴為主。主穴 肺俞 膏肓 腎俞 定喘 太淵足三里配穴 肺氣虛者,加氣海;腎氣虛者,加陰谷、。操作 定喘用刺絡拔罐
44、,用毫針補法??勺糜镁姆ɑ虬位鸸蕖7斡?、膏肓針灸并用,可補益肺氣。補腎腎氣。肺經(jīng)原穴太淵配腎經(jīng)原穴,可充肺腎真元之氣。足三里調和胃氣,以資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歸于肺,肺氣充則自能衛(wèi)外。定喘為平喘之效穴。其他治療耳針法 選平喘、下屏尖、肺、神門、皮質下。每次取 23 穴,捻轉法用中、強刺激,適用 講義NODE18:針對本講義提問古代文獻:有聲有物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 有聲無物謂之干嘔。因兩者常同時出現(xiàn),故稱 ??梢?醫(yī)學的急慢性胃炎、胃擴張、賁門痙攣、幽門痙攣、胃神經(jīng)官能癥、膽囊炎是臨床常見病證,既可單獨為患,亦可見于多種疾病。 講義NODE19:針對本講義提問【辨證】實證量多,吐出物多酸
45、臭味,或伴寒熱。主癥 發(fā)病急,兼見清水或痰涎,食久乃吐,大便溏薄,頭身疼痛,胸脘痞悶,喜暖畏寒,苔白,脈遲者,為寒邪客胃;食入即吐,嘔苔黃,脈數(shù)者,為熱邪內(nèi)蘊;清水痰涎,脘悶,頭眩心悸,苔白膩,脈滑者,為痰飲內(nèi)阻;白,脈弦者,為肝氣犯胃。虛證多在食后受刺激時主癥 病程較長,發(fā)病較緩,時作時止,吐出物不多,腐臭味不甚。兼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發(fā)作,時作時止,便溏,光)白,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脈 講義NODE20:針對本講義提問【治療】基本治療治法 和胃降逆,理氣止嘔。以手厥陰、足主穴 內(nèi)關 足三里 中脘配穴寒吐者,加上脘、胃俞;熱吐者,加合谷,并可用金津、穴及相應募穴為主。點刺;食滯者,加、天樞;
46、痰飲者,加膻中、肝氣犯胃者,加;、太沖;脾胃虛寒者,加脾俞、胃俞;腹脹者,加天樞;腸鳴者,加脾俞、大腸俞;泛酸干嘔者,加。 講義NODE21:針對本講義提問操作 足三里用平補平瀉法,內(nèi)關、中脘用瀉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虛寒者,可加用艾灸。發(fā)作時,可在內(nèi)關為手厥陰經(jīng)絡穴,可寬胸利氣,降逆止嘔。足三里為足合穴,可疏理胃腸氣機,通降胃氣。中其他治療(1)耳針法 選胃、賁門、食道、交感、神門、脾、肝。每次以 34 穴,毫針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撳(2)穴位注射法 選穴參照基本治療穴位,用維生素 B1 或維生素 B12 注射液,每穴注射 0.51m 講義NODE22:針對本講義提問泄瀉泄瀉亦稱“腹瀉”
47、,是指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稀薄,或瀉出樣。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夏秋兩季多見。急性泄瀉多見醫(yī)學的急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亂等。 講義NODE23:針對本講義提問【辨證】主癥 發(fā)病勢急,病程短,大便次數(shù)顯著增多,小便減少。兼見大便清稀,水谷相混,腸鳴脹痛,口不渴,身寒喜溫,滑,脈遲者,為感便稀有,灼熱,腹痛,口渴喜冷飲,小便短赤,舌紅,苔,脈濡數(shù)者,為感腹痛腸鳴,大便惡臭,瀉后痛減,伴有未消化的食物,噯腐吞酸,不思飲食,舌苔垢濁或厚膩,脈 講義NODE24:針對本講義提問【治療】基本治療治法 除濕導滯,通調腑氣。以足、足太陰經(jīng)穴為主。主穴 天樞 上巨虛 陰陵泉 水分配穴寒濕者,加神闕;濕熱者,加
48、內(nèi)庭;食滯者,加中脘。25:針對本講義提問 講義NODE操作毫針瀉法。神闕用隔法。天樞為大腸募穴,可調理腸胃氣機。上巨虛為大腸下合穴,可運化濕滯,取“合治內(nèi)腑”之意。陰陵泉可健脾化濕。水分利小便而實大便。其他治療(1)穴位注射法 選天樞、上巨虛。用注射液,或用維生素B1、B12 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 0.5(2)耳針法 選大腸、胃、脾、肝、腎、交感。每次以 34 穴,毫針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撳針埋 講義NODE26:針對本講義提問痛經(jīng)本病以青年婦女為多見。西醫(yī)學分為性與繼發(fā)性痛經(jīng)兩類。婦女在期前后或期中發(fā)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者,稱 講義NODE27:針對本講義提問【辨證】主
49、癥 經(jīng)期或行后下腹部疼痛,歷時數(shù)小時,有時甚至 23 天,疼痛劇烈時患者臉色發(fā)白,出冷汗,全身無力,四肢厥癥狀。兼見腹痛多在或經(jīng)期疼痛劇烈,拒按,經(jīng)色紫紅或紫黑,有血塊,下血塊后疼痛緩解伴有脹痛,舌有瘀斑,脈細弦者,為氣滯血瘀;腹痛有冷感,得溫熱疼痛可緩解,量少,色紫黑有塊,苔白膩,脈沉緊者,為寒兼見腹痛多在經(jīng)后,小腹綿綿作痛,少腹柔軟喜按,色淡、量少,屬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倦怠無力,頭暈眼花,心悸,舌淡,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脈細弱者,為腰膝酸軟,夜寐不寧,頭暈耳鳴,目糊,舌紅苔少,脈細者,為肝腎不足。 講義NODE28:針對本講義提問【治療】基本治療實證治法 行氣散寒,通經(jīng)止痛。以足太陰經(jīng)及任
50、脈穴為主。主穴 三陰交 中極 次髎配穴寒凝者,加歸來、地機;氣滯者,加太沖;腹脹者,加天樞、氣海;脅痛者,加、光明;胸悶者,加內(nèi)關。操作:毫針瀉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三陰交為足三陰經(jīng)交,可通經(jīng)而止痛。中極為任脈穴位,可通調沖任之氣,散寒行氣。次髎為治療痛經(jīng)的經(jīng)驗穴。 講義NODE29:針對本講義提問虛證治法 調補氣血,溫養(yǎng)沖任。以足太陰、足主穴 三陰交 足三里 氣海配穴氣血虧虛者,加脾俞、胃俞;穴為主。肝腎不足者,加、肝俞、腎俞;頭暈耳鳴者,加懸鐘。操作 毫針補法,可加用灸法。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jīng)之交,可以健脾益氣,調補肝腎。肝脾腎精血充盈,胞脈得養(yǎng),沖任自調。足三里補益氣 講義NODE30:
51、針對本講義提問其他治療、交感、皮質下、內(nèi)耳針法 選內(nèi)、神門、肝、腎、腹。每次選 24 穴,在所選的穴位處尋找敏感點,快速捻轉數(shù)分鐘,或隔日 1 次,每次留針 2030 分針法 選氣海、阿是穴、地機、三陰交。穴位后,取撳釘型或麥粒型針刺入,外用膠布皮膚針法 選下腹部任脈、腎經(jīng)、胃經(jīng)、脾經(jīng),腰骶部督脈、旁,以所叩部位出現(xiàn)經(jīng)、夾脊穴。后,腹部從肚臍向下叩刺到恥骨聯(lián)合,為度,每次叩刺 1015 分鐘,以痛止、腹部舒適為度。穴位注射法 選中極、次髎、 講義。用 2%或當歸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藥液31:針對本講義提問NODE扭傷【辨證】主癥 扭傷部位疼痛,關節(jié)活動不利或不能,繼則出現(xiàn)腫脹,傷處發(fā)紅或青兼見
52、皮色發(fā)紅,多為皮肉受傷,青色多為筋傷,紫色多為瘀血留滯;新傷疼痛腫脹,活動不利者,為氣血阻滯;若絡。每遇此外,更宜根據(jù)扭傷部位的經(jīng)絡所在,辨清扭傷屬于。脊椎正中扭傷為傷在督脈,一側或兩側腰32:針對本講義提問 講義NODE【治療】基本治療治法 祛瘀消腫,舒筋通絡。以受傷局部腧穴為主。主穴 腰部:阿是穴 腎俞 腰痛穴 委中踝部:阿是穴 申脈 丘墟膝部:阿是穴 膝眼 膝陽關肩部:阿是穴 肩髃 肩髎 肩貞肘部:阿是穴 曲池天井腕部:阿是穴 陽溪 陽池 陽谷髖部:阿是穴 環(huán)跳 秩邊 承扶配穴 可根據(jù)受傷部位的經(jīng)絡所在,配合循經(jīng)遠取,如腰部正中扭傷,病在督脈,可遠取人中、后溪;腰椎一側或兩側(緊因為手筋
53、夾脊內(nèi)。也可根據(jù)受傷部位的經(jīng)絡所在,在其上下循經(jīng)鄰近取穴,如膝內(nèi)側扭傷病在足太陰脾經(jīng)者,除用阿是穴以疏通脾經(jīng)氣血。因為手足同名經(jīng)脈氣相通,故關節(jié)扭傷還可應用手足同名經(jīng)取穴法,又稱關節(jié)對應取穴法 講義NODE33:針對本講義提問方法是踝關節(jié)與腕關節(jié)對應,膝關節(jié)與肘關節(jié)對應,髖關節(jié)與肩關節(jié)對應。例如踝關節(jié)外側昆侖、申脈穴處扭傷,病在足太處尋找有最明顯壓痛的穴位針之;再如膝關節(jié)內(nèi)上側扭傷,病在足太陰經(jīng),可在對側肘關節(jié)手太陰經(jīng)尺澤穴操作 諸穴均針,用瀉法;陳舊性損傷可用灸法。扭傷多為關節(jié)傷筋,屬經(jīng)筋病,“在筋守筋”,故治療當以扭傷局部取穴為主,以疏通經(jīng)絡,散除局其他治療(1)耳針法 選取相應扭傷部位、
54、神門,中強度刺激,或用行籽貼壓。(2)刺絡拔罐法 選取阿是穴,用皮膚針叩刺疼痛腫脹部,以血為度,加拔火罐。適用于新傷局部血腫明顯 講義NODE34:針對本講義提問第 05 講針灸操作技術(五)牙痛牙痛是指牙齒因引起的疼痛而言,為口腔疾患中常見的癥狀之一,可見醫(yī)學的齲齒、牙髓炎、根尖周圍炎和牙發(fā)作或加重,屬中醫(yī)的“牙宣”、“骨槽風”范疇?!颈孀C】主癥 牙齒疼痛。牙痛甚烈,兼有口臭、口渴、便秘、脈洪等癥,為;痛甚而齦腫,兼形寒身熱,脈浮數(shù)等癥者,為風火牙痛;隱隱作痛,時作時止,口不臭,脈細或齒浮動者,屬腎虛牙痛。 講義NODE01:針對本講義提問【治療】基本治療治法 祛風瀉火,通絡止痛。以手足主穴
55、 合谷 頰車 下關穴為主。配穴 風火牙痛者,加外關、風池;胃火牙痛者,加內(nèi)庭、二間;陰虛牙痛者,加、行間。操作 主穴用瀉法,循經(jīng)遠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續(xù)行針 13 分鐘。配穴用補法,行間用瀉合谷為遠道取穴,可疏通絡,并兼有祛風作用,可通絡止痛,為治療牙痛之頰車、下關為近部選穴,疏通足其他治療氣血。耳針法 選上頜、下頜、神門、上屏尖、牙痛點。每次取 23 穴,毫針刺,強刺激,留針 講義NODE02:針對本講義提問暈厥暈厥是指驟起而短暫的意識和行動的喪失。其特征為突感眩暈、行動無力,迅速失去知覺而昏倒,數(shù)秒至數(shù)分鐘后恢復清醒西醫(yī)學的一過性腦缺血發(fā)作可見暈厥癥狀?!颈孀C】主癥 自覺頭暈乏力,眼前發(fā)
56、黑,泛泛欲吐,繼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兼見素體虛弱,疲勞驚恐而致昏仆,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氣短,眼花,汗出,舌淡,脈細緩素體健壯,偶因外傷、惱怒等致突然昏 講義NODE省人事,呼吸急促,牙關緊閉,舌淡苔薄白,脈03:針對本講義提問【治療】基本治療醒神。以督脈及手厥陰經(jīng)穴為主。主穴 水溝 中沖 涌泉 足三里配穴治法虛證者,加氣元、百會;實證者,加合谷、太沖。操作足三里用補法; 水溝、中沖用瀉法;涌泉用平補平瀉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氣元、百會用灸法。04:針對本講義提問 講義NODE水溝屬督脈穴,督脈入腦上顛,取之有開竅醒神之功。中沖為心包經(jīng)井穴,能調陰陽經(jīng)氣之逆亂,為治療昏厥之要穴。涌泉可激發(fā)
57、腎經(jīng)之氣,最能醒神開竅,多用于昏厥之重證。足三里可補益氣血,以滋養(yǎng)神竅。其他治療(1)耳針法 選神門、腎上腺、心、皮質下。毫針刺,強刺激。(2)刺絡法 選十二井穴、大椎。毫針刺后,大幅度捻轉數(shù)次,出針后使其數(shù)滴 講義NODE05:針對本講義提問虛脫、肢冷汗醫(yī)學的休克。虛脫是以面色蒼白、神志淡漠,或虛脫可見壓下降為特征的危重證候【辨證】主癥 以面色蒼白或,神志淡漠,反應遲鈍或,或煩躁不安,尿量減少,張口自汗,肢冷膚涼,血兼見呼吸微弱,唇發(fā)紫,舌質胖,脈細無力,為亡陽;口渴,煩躁不安,唇舌干紅,脈細數(shù)無力,為亡陰。若病情NODE可導致陰陽俱脫之危候。06:針對本講義提問 講義【治療】基本治療救逆。
58、以督脈及手厥陰經(jīng)穴為主。治法 回陽固脫,主穴 素髎 水溝 內(nèi)關配穴神志者,加中沖、涌泉; 肢冷脈微者,加、神闕、百會。操作素髎、水溝用瀉法;內(nèi)關用補法。配穴中沖、涌泉用點刺法,、神闕、百會用灸法。 講義NODE07:針對本講義提問素髎屬督脈穴,有升陽救逆,開竅醒神之功,急刺可使血壓回升。水溝為救逆之要穴。內(nèi)關屬心包經(jīng)穴,可調補心氣,助氣血之運行以養(yǎng)神竅。三穴合用,回陽固脫。其他治療(1)耳針法 選腎上腺、皮質下、心。毫針刺,中等刺激強度。(2)艾灸法 選百會、膻中、神闕、氣海。直接灸,每次選 23 穴,灸至脈 講義NODE08:針對本講義提問高熱高熱是體溫超過 39的急性癥狀,中醫(yī)學所稱的“壯
59、熱”、“實熱”、“日晡潮熱”等,均西醫(yī)學的急染、急性傳染病,以及中暑、風濕熱、結核病、等病中可見【辨證】主癥 體溫升高,超過 39。兼見高熱惡寒,咽干,頭痛,咳嗽,舌紅,苔黃,脈浮數(shù),為風熱表證;咳嗽,痰黃而稠,咽干,口渴,脈數(shù),為肺熱證;高熱汗出,煩渴引飲,舌紅,脈洪數(shù),為熱在氣分;高熱夜甚,斑疹隱隱,吐血便血或衄血,舌絳心煩,甚則出現(xiàn)神昏譫語,為熱 講義NODE09:針對本講義提問基本治療治法 清瀉熱邪。以督脈、手太陰、手穴及井穴為主。主穴 大椎 十二井曲池 合谷配穴:風熱者,加魚際、外關;肺熱者,加尺澤;氣分熱盛者,加內(nèi)庭; 熱入營血者,加內(nèi)關、血海;者,加太沖;神昏者,加水溝、內(nèi)關。操作毫針瀉法。大椎刺絡拔罐放血,、井穴點刺。 講義NODE10:針對本講義提問大椎屬督脈,為諸陽之會,一身之陽。十二井、穴皆在四末,為陰陽經(jīng)交接之處,三穴點刺,具有明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食物的消化(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科學滬教版
- 2025年調書臂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20241226-203641
- 22《鳥的天堂》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14《觀察蝸?!罚ń虒W設計)-2023-2024學年青島版科學二年級下冊
- 2025年接觸式異形塊逆止器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辦公樓裝修改造項目技術可行性分析
- 全屋整裝售后保修合同模板
- 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定位與戰(zhàn)略規(guī)劃
- 粵教版(2019)必修二 2.3.1計算機和移動終端的作用-教學設計
- 2025年度演員與新媒體平臺合作合同
- 合資經(jīng)營工廠合同范本
- 《醫(yī)院應急培訓》課件
- 2024年EHS法律法規(guī)培訓:企業(yè)風險防范與合規(guī)之道
- 證件使用協(xié)議書(2篇)
- 2024年《論教育》全文課件
-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英語試題及答案含聽力原文
- 肺栓塞患者護理查房課件
- 2023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物理試卷及答案
- 委托書之工程結算審計委托合同
- 《如何有效組織幼兒開展體能大循環(huán)活動》課件
- 大學計算機基礎(第6版)(微課版)課件 第1章認識計算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