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講教育與收入分配 課件_第1頁
五講教育與收入分配 課件_第2頁
五講教育與收入分配 課件_第3頁
五講教育與收入分配 課件_第4頁
五講教育與收入分配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講:教育與收入分配Educa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1引言為什么要研究收入分配問題?道德層面:平等總是人類追求的一個目標功利層面:收入分配的平等與否將影響經(jīng)濟增長和人們的福利2引言危地馬拉中 國斯里蘭卡按PPP衡量的人均GNP(美元,2019年)351732913056世界排位125128136基尼系數(shù)0.596(1989年)0.403(2019年)0.344(2019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019年)出生時預期壽命(歲,2019年)523618 男性616871 女性677276成人文盲率(%,2019年) 男性2596 女性4025123收入分配理論

2、概述一、功能性收入分配理論(distribution of functional income)討論國民收入在各種生產要素(勞動、資本和土地)之間的分配。也稱要素收入分配理論4收入分配理論概述古典收入分配理論:勞動價值論(斯密、李嘉圖 、馬爾薩斯、馬克思)在不考慮土地投入的情況下,勞動創(chuàng)造的財富分為兩個部分:工人得到工資,由維持工人生活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決定;資本家獲得剩余部分,即利潤5收入分配理論概述2. 新古典收入分配理論:邊際生產率理論(克拉克)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各生產要素的價格由各自的邊際生產率決定,而它們得到的收入份額由投入要素的數(shù)量和邊際生產率共同決定歐拉定理:如果產品市場和

3、要素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而且廠商生產的規(guī)模報酬不變,那么在市場均衡的條件下,所有生產要素實際所取得的報酬總量正好等于社會所生產的總產品。該定理又叫做邊際生產力分配理論,還被稱為產品分配凈盡定理。 Q=LMPL+K MPK +A MPA 6收入分配理論概述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是: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等于要素價格。即: P*MPt=W(1) P*MPk=r(2) 由式9.9和9.10可得: MPt=W/P(3) MPk=r/P(4) P為產品的價格,W/P和r/P分別表示了勞動和資本的實際報酬。因此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單位勞動、單位資本的實際報酬分別等于勞動、資本的邊際產量。假定整

4、個社會的勞動總量和資本總量為L和K,而社會總產品為Q,那么就有: Q=LMPL+K MPK (5)7收入分配理論概述二、個人收入分配理論(distribution of personal income)討論國民收入在不同的微觀經(jīng)濟單位(個人、家庭等)之間的分配8收入分配理論概述1. 核心問題:如何解釋收入的對數(shù)正態(tài)分布(或收入分布的正偏態(tài))?正態(tài)分布對數(shù)正態(tài)分布9收入分配理論概述2. 幾種解釋能力理論(the ability theory)隨機理論(the stochastic theory)人力資本理論(the human capital theory)10收入分配理論概述3. 功能性收入分

5、配與個人收入分配的關系生產租金利潤工資ABCD功能性分配 個人分配11教育與收入分配關系的理論闡釋一、 教育為什么能改變收入分配格局教育可以提高個人收入工人效應(worker effect) :在其他因素保持穩(wěn)定的情況下,因教育的每項變革而增加的生產 (韋爾奇)配置效應(allocation effect) :獲取和分析有關成本和其他生產投入的信息、重新配置資源,特別是“評價和采用能夠獲利的新技術” (韋爾奇)處理不均衡狀態(tài)的能力(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disequilibria)(舒爾茨)12教育與收入分配關系的理論闡釋二、教育對于改變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特殊意義:有

6、利于低收入人群 “窮人的最大財富就是他們的人力資本。對窮人的人力資本進行投資,增加他們的資產,是縮小貧富差距、消除貧困的有效途徑。既然對現(xiàn)存的資產和收入進行重新分配從政治層面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創(chuàng)造新的資產,如人力資本這一途徑就被普遍地接受了?!保ㄊ澜玢y行,2000) 13教育與收入分配的實證研究一、微觀層面的研究基本思想:考察個人收入的變異有多少可以通過人力資本的差異解釋研究方法:明瑟收入方程(Mincerian Earning Equation)14教育與收入分配的實證研究LnY=a+bS+cExp+dExp2+eLnY: 工資或收入的自然對數(shù)S: 受教育年限EXP: 工作經(jīng)驗EXP2:工作

7、經(jīng)驗的平方 e: 隨機誤差項 15教育與收入分配的實證研究二、宏觀層面的研究1. 研究內容教育規(guī)模擴展與某一國家或地區(qū)收入分配的關系教育機會的分配與某一國家或地區(qū)收入分配的關系16教育與收入分配的實證研究對不平等程度的度量:一些指標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或方差(Variance)變異系數(shù)(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收入的百分比份額洛侖茲曲線(Lorenz Curve)基尼系數(shù)(Gini Coefficient)17教育與收入分配的實證研究人口的累計比例(%)收入的累計比例(%)18教育與收入分配的實證研究一些國家的收入分配狀況國家年份吉尼系數(shù)收入

8、的百分比份額最低20%第2個20%第3個20%第4個20%最高20%美國20190.4085.210.515.622.446.4日本19930.24910.614.217.622.035.7印度20190.3788.111.615.019.346.1巴西20190.6002.55.510.018.363.8韓國19930.3167.512.917.422.939.3突尼斯19900.4025.910.415.322.146.3中國19920.3166.210.515.823.643.920190.4155.59.814.922.347.520190.4035.910.215.122.246.6

9、19教育與收入分配的實證研究一些國家的教育吉尼系數(shù)1990年時,美國和波蘭的教育吉尼系數(shù)最低,均在0.2以下;馬里和阿富汗最高,達到了0.9國家1970年1980年1990年韓國0.51400.33830.2175巴西0.50910.44630.3929中國0.59850.50940.4226突尼斯0.81780.69350.6188印度0.76410.75170.686120教育與收入分配的實證研究機會均等還是結果均等?教育機會分配與收入分配關系的初步驗證教育機會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小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美國、韓國、巴西教育機會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大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印度、突尼斯、中國21教育與收

10、入分配的實證研究3. 教育擴展與收入分配(1) 教育擴展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Winegarden(1979):32個國家Ram(1990):94個國家于陸(2000):2019年,中國29個省市(2) 教育擴展加大收入不平等程度Murphy等(1991)22教育與收入分配的實證研究(3) 教育擴展與收入不平等的倒U型假說庫茲涅茨倒U型假說: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收入不平等程度首先會加大,爾后逐漸減?。↘uznets, 1955)教育與收入分配的倒U型假說(賴德勝,2019)49個國家的橫截面數(shù)據(jù)英國19世紀的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解釋:結構效應和抑制效應23教育與收入分配的實證研究4. 教育機會的分配與收入

11、分配a. 教育分配的均等化降低了收入不平等Chiswick & Mincer (1972):美國各州數(shù)據(jù)Winegarden(1979):32個國家Ram(1990):94個國家b. 教育分配與收入分配的關系不明確Bluestone(1990):隨著美國教育不平等程度的降低,1963-1978年工資不平等程度下降,但1978-1987年工資不平等程度卻上升了24結語投資于教育直接增進了個人和全社會的福利,也有可能改善收入分配狀況。相對于物質資本和自然資源而言,通過改變人力資本(包括教育)以減少收入不平等是更為可行的途徑。教育的分配是機會的分配,而收入分配是結果的分配。機會分配的公平與否比結果分配的公平與否更為重要。25結語但是,教育與收入分配的關系可能遠比人力資本理論所設想的要復雜。在改變收入不平等的過程中,勞動力市場需求方(如宏觀經(jīng)濟變化、國家政策變更、產業(yè)結構調整、技術變遷、工資歧視等)的變化也許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相較而言,工人個體特征(能力、受教育程度等)的作用可能微弱得多。為了使教育更有效地改善收入分配狀況,必須使人力資本與其他生產性資本(自然資產和物質資本)結合,在政策上應更平等地分配土地、分配股本和鼓勵競爭以及提供開放性的競爭市場 26參考文獻卡諾依主編(2019)教育經(jīng)濟學國際百科全書,第五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