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專題:地球的圈層結構(解析版)_第1頁
高考地理專題:地球的圈層結構(解析版)_第2頁
高考地理專題:地球的圈層結構(解析版)_第3頁
高考地理專題:地球的圈層結構(解析版)_第4頁
高考地理專題:地球的圈層結構(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10 - / NUMPAGES10PAGE- 10 - / NUMPAGES10PAGE- 10 - / NUMPAGES10地球的圈層結構一、單項選擇題1.軟流層位于 A.莫霍界面以上B.上地幔上部C.下地幔上部D.古登堡界面以下2.讀“地球圈層示意圖 ,完成下面小題。1以下關于圖中地球各圈層的表達 ,正確的選項是 A.A圈層是地球外部圈層中厚度最小的B.B圈層對地球外表形態(tài)的形成沒有影響C.C圈層是由巖石構成的巖石圈的一局部D.D圈層厚度均勻 ,是巖漿的發(fā)源地2在地震波傳至處時 ,最有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是 A.縱波消失 ,橫波變慢B.縱波和橫波的速度都變慢C.橫波消失 ,縱波變慢D

2、.縱波和橫波的速度都加快3.巖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層巖石外殼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巖石組成的固體外殼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勻的一層巖石D.地殼和上地慢頂部 ,由巖石組成的圈層4.如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右圖完成下題1關于圖中各圈層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A.地球外部圈層由A ,B ,C三局部組成 ,其中C為生物圈B.地球內部圈層由E ,F ,G三局部組成 ,其中G為地核C.E、F合為巖石圈D.各圈層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 ,形成自然環(huán)境2一般認為 ,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是 A.軟流層B.下地幔C.圖中D層D.圖中G層3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的正確表達是

3、A.沉積巖重熔再生形成變質巖B.變質巖經過外力作用形成沉積巖C.巖漿巖冷卻凝固形成變質巖D.巖漿巖經過變質作用形成巖漿5.讀“地球的圈層結構示意圖可知 A.是地殼 ,是地幔 ,是巖石圈B.是被陸地分割成的不連續(xù)的圈層C.自然地理環(huán)境即組成地球的各圏層D.外部圈層與內部圈層之間沒有聯(lián)系6.讀“我國大陸局部地殼等厚度線圖 ,完成下題1圖示地區(qū)的地殼厚度 A.由西向東逐漸增厚B.由北向南逐漸增厚C.由東向西逐漸增厚D.由南向北逐漸增厚2圖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區(qū)分別是 A.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黃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別山區(qū)7.讀火山景觀圖和地球的內部圏層結構圖圖

4、,答復下題1從火山口噴發(fā)出的熾熱巖漿一般來源于 A.圈層B.圈層C.圈層D.圈層2以下關于地球圈層特點的表達 ,正確的選項是 A.圈層的厚度海洋較陸地大B.圈層橫波不能通過C.圈層最可能為液態(tài)D.圈層的溫度、壓力和密度都較小3以下各地 ,地殼最厚處在 A.華北平原B.云貴高原C.青藏高原D.塔里木盆地4具有層理構造的巖石是 A.侵入巖B.噴出巖C.變質巖D.沉積巖5由于火山噴發(fā)而形成于地表的巖石有 A.玄武巖B.石灰?guī)rC.花崗巖D.大理巖8.左圖表示大氣圈、生物圈和巖石圈的某種關系。a為甲、乙間相互作用 ,b為甲、丙間相互作用。右圖為我國內陸某地自然景觀。讀圖 ,完成以下各題。1假設a形成化石

5、 ,b形成右圖中的景觀 ,那么以下判斷正確的選項是 A.甲表示大氣圈B.乙表示巖石圈C.丙表示生物圈D.乙影響丙的演化2右圖所示的區(qū)域 A.氣候濕潤、降水多B.流水作用強烈 ,物理風化微弱C.風力和流水侵蝕顯著D.植被稀少 ,土壤有機質含量少9.讀圖 ,完成下題1圖中表示 A.地幔B.地殼C.地核D.軟流層2巖石圈位于 A.頂部B.的全部C.的全部和的頂部D.的全部和的頂部10.讀“我國大陸局部地殼等厚度線圖 ,完成下題1圖示地區(qū)的地殼厚度 A.由西向東逐漸增厚B.由北向南逐漸增厚C.由東向西逐漸增厚D.由南向北逐漸增厚2假設繪制地殼厚度剖面圖 ,其0千米為 A.海平面B.巖石圈底部C.莫霍面

6、D.軟流層中部二、綜合題11.以下圖是某區(qū)域地殼厚度等值線圖 ,讀圖答復以下各題。1圖示區(qū)域地殼的厚度分布特點是 A.北部低 ,南部高B.中間高 ,四周低C.中部地區(qū)變化大D.東部地區(qū)最薄2假設繪制地殼厚度剖面圖 ,其0千米為 A.海平面B.巖石圈底部C.莫霍面D.軟流層中部12.讀圖 ,答復以下問題1寫出圖中地理事物的名稱:A_;B_;_;_;_ 2C表層以外劃分為三個圈層:分別為_圈、_圈、_圈 3試描述界面上、波速變化情況:_ 13.以下圖是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構造圖 ,讀圖答復以下問題。1圖中A、B表示地震波 ,其中A表示_波 ,B表示_波。 2圖中F處 ,地震波A完全_ ,地震波B速

7、度_并繼續(xù)往深處傳播。 3這說明F面以上的E物質狀態(tài)為_態(tài) ,以下的G物質狀態(tài)為_態(tài)。 4C層主要由_組成。G層叫_ ,H層叫_。 5D叫_界面。 14.讀地球內部結構簡圖 ,答復以下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地球內部圈層的名稱:A_ ,B1_ ,D_ ,F_。 2C是_層 ,這里可能是_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 3巖石圈的范圍是指_。(用字母表示) 15.讀圖答復以下問題。1圖中實線與虛線都代表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的情況 ,其中虛線代表_波 ,實線代表_波。 2無論縱波還是橫波在經過a界面時 ,速度都明顯加快 ,a為_界面 ,其以上局部A為_;橫波經過 b界面時消失 ,縱波速度突然減緩 ,b為_界

8、面 ,其以下局部C為_ ,其以上局部B為_。 3地球內部圈層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 ,其劃分依據是 A.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突然變化B.各層組成物質的不同C.各層比重的不同D.各層的厚度不同答案解析局部一、單項選擇題1.【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的圈層結構比擬表地球的圈層結構重要特點外部圈層大氣圈大氣圈是包裹地球的氣體層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生命生存的根底條件之一。從地面開始 ,隨著高度的增加 ,大氣的密度迅速下降。水圈水圈由液態(tài)水、固態(tài)水和氣態(tài)水組成 ,還可分為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和生物水 ,其中陸地水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廣泛分布于地殼、水圈和大氣圈中 ,是地

9、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活潑的因素。內部圈層地殼地殼可分為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 ,其中大洋地殼遠比大陸地殼薄。地幔地幔中有一軟流層 ,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軟流層以上的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被稱為巖石圈。地核地核厚度約3400Km,溫度很高 ,壓力和密度很大所以此題選擇B選項。2.【答案】1C2C 【解析】【分析】1據圖可知 ,A圈層為大氣圈 ,是地球外部圈層中厚度最大的 ,A錯誤;B圈層水圈 ,對地球外表形態(tài)的形成有影響 ,B錯誤;C圈層為地殼 ,是由巖石構成的巖石圈的一局部 ,C正確;D圈層為上地幔頂部 ,軟流層是巖漿的發(fā)源地 ,D錯誤。應選C。2據圖可知 ,深度在2900千米處 ,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 ,

10、即古登堡界面的位置 ,地震波經過時 ,橫波消失 ,縱波變慢。應選C。故答案為:1C;2C【點評】考查學生的圖與知識點相結合的能力。1地球的圈層結構分為內三圈和外三圈 ,了解和熟記它們的組成 ,特點 ,分層。巖石圈是有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組成。2熟記地震波的特點 ,橫波傳播速度慢 ,縱波傳播速度快;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縱波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在古登堡界面的位置 ,地震波經過時 ,橫波消失 ,縱波變慢。3.【答案】D 【解析】【分析】巖石圈是指地殼和上地慢頂部 ,由巖石組成的圈層應選:D【點評】軟流層以上的上地幔局部與地殼主要由巖石組成 ,構成了巖石圈4.【答案】1D2A3B 【解析】【分析】

11、1A、外部圈層為生物圈、水圈與大氣圈組成 ,A為大氣圈 ,B為生物圈 ,C為水圈 ,生物圈存在于大氣圈底部 ,故不符合題意;B、內部圈層由地核、地幔、地殼組成 ,圖中可知D為地殼 ,EF為地幔 ,G為地核 ,故不符合題意;C、上地幔存在一軟流層 ,軟流層以上的地幔加上地殼組成了巖石圈 ,故DE為巖石圈 ,故不符合題意;D、巖石圈、生物圈、水圈與大氣圈相互作用、相互聯(lián)系組成了人類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 ,故正確2A、上地幔存在一軟流層 ,軟流層以上的地幔加上地殼組成了巖石圈 ,軟流層是有塑性物質組成 ,是巖漿的發(fā)源地 ,故正確;B、軟流層是有塑性物質組成 ,是巖漿的發(fā)源地 ,而上地幔存在一軟流層 ,軟流

12、層以上的地幔加上地殼組成了巖石圈 ,故不是下地幔是上地幔 ,故不符合題意;C、D為地殼 ,故不符合題意;D、G為地核 ,故不符合題意3A、沉積巖重融再生形成巖漿 ,故錯誤;B、變質巖經過外力作用形成沉積巖 ,故正確;C、巖漿巖經過變質作用轉化為變質巖 ,故錯誤;D、巖漿巖經過重融再生作用轉化為巖漿 ,故錯誤故答案為:1D2A3B【點評】1地球圈層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外部圈層為生物圈、水圈與大氣圈組成內部圈層由地核、地幔、地殼組成上地幔存在一軟流層 ,軟流層以上的地幔加上地殼組成了巖石圈;巖石圈、生物圈、水圈與大氣圈組成了人類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故ABC為地球外部圈層D為地殼 ,EF為地幔 ,G為地

13、核2軟流層是有塑性物質組成 ,是巖漿的發(fā)源地地球圈層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內部圈層由內向外由地核、地幔、地殼組成上地幔存在一軟流層 ,軟流層以上的地幔加上地殼組成了巖石圈3巖漿經過冷卻凝固作用轉化為巖漿巖;各類巖石可以經過變質作用到變質巖;各類巖石可以經過外力作用到達沉積巖;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經過重融再生作用到巖漿5.【答案】A 【解析】【分析】讀圖 ,和的頂部組成 ,而是除地核以外的兩個地球內部圈層 ,且與三個地球外部圈層共同組成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故為巖石圈 ,為地殼 ,為地幔 ,A對;為水圈 ,水圈是連續(xù)但不規(guī)那么的圈層 ,B錯;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聯(lián)系 ,相互作用 ,共同組

14、成自然地理環(huán)境 ,而不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就是組成地球的歌圈層 ,C錯;外部圈層與內部圈層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性 ,D錯。故答案為:A?!军c評】此題考查地球的圈層結構。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 ,地球內部從外到內依次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6.【答案】1C2D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地殼等厚度線可直接看出 ,圖示地區(qū)的地殼厚度由東向西逐漸增厚2閱讀圖示分析數值特點可知 ,圖中M和N分別為低值區(qū)、高值區(qū);M的厚度范圍為40 ,42 ,地勢低于周圍地區(qū) ,結合經緯線110E以西 ,30N穿過和所學地理知識可知M為我國的四川盆地N地區(qū)厚度范圍為38 ,40 ,地勢高于周圍地區(qū) ,結合經緯線和所學地理知

15、識可知 ,N為我國大別山區(qū)應選:1C2D【點評】1主要考查了地殼的厚度 ,根據圖中地殼等厚度線的分布特征不難判斷出答案2該題主要考查了我國地形區(qū)的分布和等值線圖的判讀7.【答案】1B2C3C4D5A 【解析】【分析】1讀圖 ,為地殼、為地幔、為外核、為內核從火山口噴發(fā)出的熾熱巖漿一般來源于上地幔 ,對應的是圈層2A、圈層為地殼 ,厚度大陸地殼厚度一般為3545千米 ,大洋地殼一般厚度只有幾千米海洋較陸地小 ,故不符合題意;B、圈層為地幔 ,橫波和縱波都可以通過 ,故不符合題意C、圈層為外核 ,橫波不可以通過 ,最可能為液態(tài) ,故正確;D、圈層為內核 ,溫度、壓力和密度都較大 ,故不符合題意3地

16、殼的厚度與露出地表的局部的高度成正比 ,宛如植物一樣 ,上面局部越高 ,其根扎得越深所以海拔越高地殼越厚大陸厚 ,海洋薄 ,高山高原處更厚地殼最厚處在青藏高原4具有層理構造的巖石是沉積巖5由于火山噴發(fā)而形成于地表的巖石有玄武巖應選:1B2C3C4D5A【點評】1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個由塑性物質組成的軟流層 ,是巖漿的重要發(fā)源地2橫波速度慢 ,只經過固體物質;縱波速度快 ,能經過固態(tài) ,液態(tài) ,氣態(tài)物質3地殼是巖石圈的重要組成局部 ,大陸地殼厚度一般為3545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區(qū)地殼較厚 ,平原、盆地地區(qū)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那么遠比大陸地殼薄 ,厚度只有幾千米4沉積巖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 ,常含有

17、化石;侵入巖結晶度好 ,晶體顆類較大;噴出巖具有氣孔構造;變質巖具有片理構造 ,重結晶作用明顯5玄武巖、花崗巖是巖漿活動的產物;地殼中原有的巖石 ,在高溫、高壓作用下 ,礦物成分和結構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改變而形成變質巖;裸露在地表的巖石 ,在風吹、雨打、日曬以及生物作用下 ,逐漸成為礫石、沙子和泥土 ,這些碎屑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后沉積下來 ,經過固積沉巖作用形成沉積巖8.【答案】1D2D 【解析】【分析】根據化石形成條件 ,a應是生物圈和巖石圈交匯處。b景觀是風蝕地貌 ,位于巖石圈和大氣圈交匯處。生物存在改變了大氣的成分。干旱區(qū)植被稀少 ,土壤有機質含量少。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 ,流水侵蝕作用

18、微弱。物理風化強烈。1假設a形成化石 ,那么甲乙是巖石圈和生物圈 ,b形成右圖中的景觀 ,那么甲丙是巖石圈和大氣圈。所以甲是巖石圈 ,乙是生物圈 ,丙是大氣圈 ,A、B、C錯。生物圈影響大氣成分 ,乙影響丙的演化 ,D對。2右圖所示的是風力侵蝕地貌 ,區(qū)域內氣候干旱 ,A錯。植被稀少 ,土壤有機質含量少 ,D對。流水作用微弱 ,物理風化強烈 ,B錯。風力侵蝕顯著 ,流水侵蝕弱 ,C錯?!军c評】化石是生物遺體或遺跡形成的 ,a應是生物圈和巖石圈交匯處。b景觀是風蝕地貌 ,位于巖石圈和大氣圈交匯處。生物存在改變了大氣的成分。干旱區(qū)植被稀少 ,土壤有機質含量少。9.【答案】1B2C 【解析】【分析】

19、1A、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可判斷出為地殼 ,表示地幔的是 ,故不符合題意;B、據圖分析可知 ,圖中圈層表示的地殼 ,故正確;C、圖中表示地核的是 ,故不符合題意;D、在地幔上部存在一個由塑性物質組成的軟流層 ,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 ,故不符合題意2讀圖 ,圖中為地殼、為地幔、為地核巖石圈位于的全部和的頂部應選:1B2C【點評】1地球物理學家通過對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研究 ,將地球內部大致分為三個主要圈層:地殼、地幔、地核它們的分界面分別為:莫霍界面橫波和縱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橫波突然消失 ,縱波速度下降根據這一特點判斷出圖中地殼 ,地幔 ,外核地核又分為內核和外核2地表以下為地球的內部圈層 ,

20、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為地球外部圈層 ,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巖石圈由地殼及上地幔頂部的固體巖石組成10.【答案】1C2C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地殼等厚度線可直接看出 ,圖示地區(qū)的地殼厚度由東向西逐漸增厚2A、海平面以下仍有地殼 ,故不符合題意;B、巖石圈包括整個地殼和軟流層以上的地幔局部 ,如果從巖石圈底部算起就多出了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這局部 ,故不符合題意;C、莫霍面是地幔與地殼的分界面 ,地殼厚度是由莫霍面向地外表方向度量的 ,故正確;D、軟流層位于上地幔 ,軟流層以上仍有一局部地幔 ,故不符合題意應選:1C2C【點評】1主要考查了地殼的厚度 ,根據圖中地殼等厚度線的分布特

21、征不難判斷出答案2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層結構 ,莫霍面是地幔與地殼的分界面 ,地殼厚度是由莫霍面向地外表方向度量的莫霍面是地殼的起始位置 ,由此界面向地表方向分別出現1千米、2千米等二、綜合題11.【答案】1C2C 【解析】【分析】【小題1】讀圖 ,根據圖中等值線數值 ,可以看出 ,地殼厚度北部高 ,南部低。A、B錯。中部地區(qū)等值線最密集 ,說明厚度變化最大 ,C對。根據圖中數值 ,可以看到 ,南部的地殼厚度最薄 ,D錯?!拘☆}2】地殼是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最外面一層 ,和地幔之間有一個莫霍面 ,換句話說就是莫霍面以上是地殼。所以繪制的地殼厚度剖面圖中 ,0千米為莫霍面 ,C對。地殼可以分為大陸地

22、殼和大洋地殼 ,大洋地殼在海平面以下的洋底到莫霍面之間 ,A錯。巖石圈包括莫霍面下面的上地幔頂部 ,軟流層以上的局部 ,不屬于地殼 ,B錯。軟流層位于上地幔局部 ,D錯。12.【答案】1外核;地幔;莫霍界面;縱波;橫波2大氣;水;生物3橫波完全消失 ,縱波波速突然下降 【解析】【分析】1內部圈層由地核、地幔、地殼組成地核分為內核和外核故A為外核地幔與地殼的界限為莫霍界面 ,地幔與地核的界限為古登寶界面故B為地幔 ,為莫霍界面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 ,橫波速度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縱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氣體中傳播故為縱波為橫波2地球圈層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外部圈層為生物圈、水圈與大氣圈組成3該圖縱坐標為深度 ,橫坐標為速度 ,越往右速度越大故橫波突然消失 ,縱波傳播速度下降故答案為:1外核;地幔;莫霍界面;縱波;橫波2大氣;水;生物3橫波完全消失 ,縱波波速突然下降【點評】1內部圈層由地核、地幔、地殼組成地核分為內核和外核地幔與地殼的界限為莫霍界面 ,地幔與地核的界限為古登寶界面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 ,橫波速度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縱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氣體中傳播2地球圈層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外部圈層為生物圈、水圈與大氣圈組成3該圖縱坐標為深度 ,橫坐標為速度 ,越往右速度越大13.【答案】1橫;縱2消失;突然下降3固;液4各類巖石;外核;內核5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