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高中語文古詩鑒賞題及答案共50題_第1頁
經(jīng)典高中語文古詩鑒賞題及答案共50題_第2頁
經(jīng)典高中語文古詩鑒賞題及答案共50題_第3頁
經(jīng)典高中語文古詩鑒賞題及答案共50題_第4頁
經(jīng)典高中語文古詩鑒賞題及答案共50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經(jīng)典高中語文古詩鑒賞題及答案共50題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題西溪無相院張先積水涵虛上下清,幾家門靜岸痕平。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棹聲。入郭僧尋塵里去,過橋人似鑒中行。已憑暫雨添秋色,莫放修蘆礙月生。注西溪;在詩人的家鄉(xiāng)浙江湖州。一名苕水、苕溪。無相院:即無相寺,在湖州城西南,吳越錢氏建。張先:北宋詩人。本詩是作者晚年赴陜?nèi)瓮ㄅ袝r所作。修蘆:修長的蘆葦。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由近及遠,從大處著眼,寫出了湖水與秋空相接融為一體的景色,臨溪人家仿佛平臥水面,呈現(xiàn)了一種安寧悠閑的景象。B頷聯(lián)上句從細處人手,第三句照應第一句,側寫水清,第四句以船漿劃動的聲音

2、襯托出環(huán)境的寧靜,視聽結合,寫景精妙。C頸聯(lián)的“入郭僧”照應題目的“無相院”。僧到城里去,加以“塵里”二字,說城市喧囂,反襯無相寺的靜寂清凈。D尾聯(lián)顯出這首詩的奇巧之處:先突出西溪妙境及其原因,后又以擔心蘆葦長高,影響觀賞溪中之月作結,余味悠然,令人產(chǎn)生美妙的想象。2張先善寫“影”,人稱“張三影”。本詩也多處寫“影”,請找出寫“影”的詩句,并加以賞析?!敬鸢浮?A2“浮萍破處見山影”明寫浮萍散開后,水面上倒映出山的影子,突出水的清澈;“過橋人似鑒中行”,以“鑒中行”暗寫橋下清澈的水中倒映出的人影、橋影。“莫放修蘆礙月生”,寫秋雨之后,蘆葦勃生,使人領略不到想象中的夜晚的深潭月影,暗寫月影、蘆影

3、,余味悠然?!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A“由近及遠”錯。首聯(lián)寫西溪及附近的湖泊,經(jīng)過一場秋雨,水位上漲,遠近一片渾茫澄澈,與秋空相接;水邊的人家,似乎浮在水上??梢姡茁?lián)不是由近及遠,而是由遠及近寫景。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內(nèi)容和表達技巧的能力。答題時,首先應回到詩中找出暗寫“影”的句子,然后需結合詩句的內(nèi)容解析分析。(1)“浮萍破處見山影”,意思是一陣風吹開了水面的浮萍,現(xiàn)出了山的倒影。此句直接點出“影”字,是明寫微風吹來,滿池的浮萍裂開了,露出了一段水面,水面上倒映出青山的影子,突出水的清澈。(2)“過橋人似鑒中行”,意思是回家的農(nóng)夫,經(jīng)過了小橋,

4、好像在明鏡中徐行。此句以“鑒中行”形容中人過橋,橋下清澈的水中倒映著人影、橋影,但并沒有直接點出“影”字,是暗寫。(3)“莫放修蘆礙月生”,意思是秋雨之后,蘆葦勃生,莫讓它態(tài)意長高,使人領略不到深潭月影。此句寫秋雨之后,蘆葦勃生,沒有寫影,卻令讀者能夠感受到蘆影、月影的存在,為全詩增添了生機和情趣,是暗寫。所以,全詩機幾乎全是寫景,即使是尾聯(lián),也把情浸入景中,是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早梅柳宗元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注)此詩寫于他參加王叔文改革失敗后被貶于永州時期。坐:徒然。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

5、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起句一個“發(fā)”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機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B頷聯(lián)刻畫早梅內(nèi)在氣質,一寫“香”,一寫“色”,集中寫了早梅傲視風霜的風格。C頸聯(lián)繼續(xù)詠物,詩人看到早梅綻放,不禁想起遠方的友人,想折梅贈之。D這首詩語言平實質直,不事藻飾,意脈若隱若現(xiàn),藝術美和人格美融和為一。2簡要分析整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答案】1C2借物抒懷(或托物言志)詩人極想攀折一枝寒梅,贈與友人聊以表達慰勉的情意??墒寝D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這是無法如愿的,表現(xiàn)了詩人對親友們的無限思念之情。時日過久,梅花勢將枯萎凋零,借梅花的銷落來抒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

6、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痛苦之情?!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及藝術特色的分析能力。C.“頸聯(lián)繼續(xù)詠物”錯誤,應是由詠物而轉入抒懷。頸聯(lián)“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句,詩人看到早梅綻放,不禁想起遠方的友人,想折梅贈之,可是轉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這是無法如愿的,表現(xiàn)了詩人對親友們的無限思念之情。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及情感的分析能力。本詩為五言律詩,前兩聯(lián)寫景,“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寫出在繁霜朔風摧殘下的早梅的英姿。作者此處以梅花自況,暗示自己在政治上遭到打擊后的堅強不妥協(xié)的精神。后兩聯(lián)“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意思是詩人極想攀

7、折一枝寒梅,贈與友人聊以表達慰勉的情意。可是轉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這是無法如愿的,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還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為一個“羈囚”不能連累了親友。此處作者用梅花托物言志,既表達了自己高潔的風格,又在字里行間表現(xiàn)了詩人對親友們的無限思念之情。同時,“由于關山阻隔,時日過久,梅花勢將枯萎凋零,于是喟嘆我將用什么去慰問遠方的友人呢?”梅花勢將枯萎凋零,此處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很復雜的,既有對親友的思念,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借梅花的銷落來抒發(fā)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痛苦之情。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

8、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注)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歷二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時的作品。當時安史之亂已經(jīng)結束四年,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百年:這里借指晚年。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寫詩人登高的見聞,詩人對風、天、猿嘯、渚、沙、鳥飛等具體的景物,進行了生動具體細致的刻畫。B頷聯(lián)也是寫景,但手法與首聯(lián)不同,如果說首聯(lián)是一幅工筆畫的話,那么頷聯(lián)就是一幅寫意畫。詩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蕭蕭的落木,滾滾的流水,加以誼染,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C頷聯(lián)詩人點明詩旨,詩人登高望遠,由無邊的落木,不盡的江水,聯(lián)想到自己漂泊萬里

9、,暮年多病,抒發(fā)了怨天尤人的牢騷,這是孤獨者的慨嘆。D杜甫是憂國憂民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對人生有大悲憫,“艱難苦恨繁霜鬢”是他對于現(xiàn)實觀照的結果。2有人認為本詩的基調(diào)是“愁”,有人認為本詩的基調(diào)是“恨”,你贊成哪一種觀點?請結合文本說說理由?!敬鸢浮?C2示例一:贊同基調(diào)是“愁”。前兩聯(lián)寫登高見到秋景的悲秋之情,頸聯(lián)抒發(fā)暮年作客、抱病獨登臺的悲愁,尾聯(lián)抒發(fā)借酒澆愁而不得的愁苦。示例二:贊同基調(diào)是“恨”?!氨睘椤昂蕖狈?,表現(xiàn)了作者客居他鄉(xiāng),暮年多病,面對艱難國事,壯志難酬之恨?!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C.“抒發(fā)了怨天尤人的牢騷”錯誤。本詩當中的“艱難苦恨”兼指國運和自身命

10、運,所以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觀點一:贊同基調(diào)是“愁”。前兩聯(lián)詩作者登高所見的秋景:風急天高,猿聲哀婉;水清沙白,飛鳥徘徊萬木蕭疏,江水滾滾。這些是秋天特有的凄涼之景。而頸聯(lián)寫到自己常年作客他鄉(xiāng),一生多災多病,更增添了悲秋之愁。尾聯(lián)寫到時局艱難,兩鬢如霜,想要戒酒消愁但因病卻不得不戒酒的情景。全詩都在圍繞“愁”字來寫。觀點二:贊同基調(diào)是“恨”。猿聲哀婉,飛鳥徘徊;落葉飄零,萬木蕭疏;江水滾滾,韶華易逝;常年作客他鄉(xiāng),一生多災多?。华氉砸蝗说歉?,時局艱難,兩鬢如霜,因病戒酒等,無不體現(xiàn)一個“悲”字,而“悲”為“恨”服務。4閱讀下面這首

11、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關山月陸游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戌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朱門沉沉按歌舞”指朝廷的權臣、重臣已經(jīng)忘懷了國土淪陷的現(xiàn)狀,此處“朱門”代指權臣貴族,寫權臣們好像沉醉得很深,“按”字很好地寫出重臣不以國家為重,唯知作樂的情形。B“戌樓刁斗催落月”,一個“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壯士心”,寫得何等赤誠。在這急促催月的刁斗聲中,隱含了壯士們盼望殺敵立功,盡快結束這種枯燥無味的生活,早日回歸

12、久別的家園的迫切心情。C“中原干戈古亦聞”,詩人展現(xiàn)了一幅遙遠浩瀚的歷史背景圖;中原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古代中華兒女為了抵御外辱,曾經(jīng)在這里浴血奮戰(zhàn)。D這首詩既有生動的描寫,豐滿的形象,也有充沛的感情,深刻的思想。語言精練自然。行文具有浪漫主義風格。2關山月短短的十二句七言詩里面,描繪了許多對比鮮明的情景,請結合詩歌任選兩處進行賞析?!敬鸢浮?D2“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與馬棚里戰(zhàn)馬肥死,武庫中弓弦霉斷形成對比?!皩④姴粦?zhàn)空臨邊”和“沙頭空照征人骨”:生者無聊幽怨,死者暴尸沙場,生與死的對比畫面揭示了戰(zhàn)士的悲劇命運,反映了戰(zhàn)士的滿腔悲憤?!柏M有逆胡

13、傳子孫!”和“遺民忍死望恢復”:占領中原的女真人在這里子孫成群,其樂融融,準備落地生根與中原遺民忍辱含淚,盼望統(tǒng)一形成對比?!爸性筛旯乓嗦劇薄斑z民忍死望恢復”:兩句與開頭的“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的現(xiàn)狀遙相對照,形成古今對比的情景?!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D.“行文具有浪漫主義風格”錯誤。本詩是當時南宋社會的一個縮影,所以行文具有現(xiàn)實主義的風格。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爸扉T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意思是: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馬棚里戰(zhàn)馬肥死,武庫中弓弦霉斷。這里將朝廷的權臣、重臣已經(jīng)忘懷國土淪陷的現(xiàn)狀只指尋歡作樂與抗金的英雄卻無用武之地形

14、成對比,揭示了統(tǒng)治者終日醉生夢死,荒淫腐化,導致邊防武備一片荒廢的現(xiàn)狀。“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寫到將軍們不戰(zhàn)徒然地駐守在邊疆?!吧愁^空照征人骨”寫到落月的余光把戰(zhàn)場上征人的尸骨照映。將生者無聊幽怨與死者暴尸沙場進行對比,生與死的對比畫面揭示了戰(zhàn)士的悲劇命運,反映了戰(zhàn)士的滿腔悲憤?!柏M有逆胡傳子孫!”寫到中原大地而今只能讓金人在此傳子生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寫到遺民忍死偷生盼望著失地收復。這里將占領中原的女真人在這里子孫成群,其樂融融,準備落地生根與中原遺民忍辱含淚,盼望統(tǒng)一形成對比。“中原干戈古亦聞”“遺民忍死望恢復”寫到中原大地古來戰(zhàn)爭不斷地發(fā)生,遺民忍死偷生盼望著失地收復?!昂腿衷t下十五年,將

15、軍不戰(zhàn)空臨邊”寫到與金人議和的詔書已經(jīng)下了十五年,可笑將軍們不戰(zhàn)徒然地駐守在邊疆。這里將中原戰(zhàn)爭不斷,遺民渴望收復失地和朝廷與金人議和的詔書已下達了十五年以及駐守在邊疆的將軍不去作戰(zhàn)的現(xiàn)狀形成對比。5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春殘陸游石鏡山前送落暉,春殘回首倍依依。時平壯士無功老,鄉(xiāng)遠征人有夢歸。苜蓿苗侵官道合,蕪菁花入麥畦稀。倦游自笑摧頹甚,誰記飛鷹醉打圍?注:此詩作于淳熙三年(1176),詩人五十二歲,雖有官職,但實際上是被閑置了。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所寫的是詩人遙送落暉,回首往事,生發(fā)出無限感慨,句法圓融而勁健。B頸聯(lián)寫景,緊扣詩題“春殘”,寫詩人眼

16、中田間景象,恬靜平和,又暗含憤懣之意。C尾聯(lián)收束全詩,詩人感慨昔日“飛鷹醉打圍”的雄豪之氣無人記得,不過更增今日的摧頹意緒罷了。D“春殘”既是自然景象,又有象征意味,詩人通過對春殘景物的描寫,將情、景、事和諧地結合起來。2頷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敬鸢浮?B2報國無門之嘆?!皦咽繜o功老”表明作者年已垂暮,功業(yè)無成。對當權者的不滿。所謂“時平”,其實是指南宋統(tǒng)治者以大量財物向金人乞求茍安,不思恢復中原。思念家鄉(xiāng)之情。既然無功空老,何必遠客萬里,思鄉(xiāng)之情倍加殷切,故說“鄉(xiāng)遠征人有夢歸”?!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B.“又暗含憤懣之意”說法錯誤?!败俎C缜止?/p>

17、道合,蕪菁花入麥畦稀”是說暮春時節(jié)苜蓿盛長,把往日開闊的官道也遮得頗為嚴實;蕪菁花在田隴中開放,顯得麥苗也有點稀稀疏疏。頸聯(lián)所描寫的田間暮春景象,既透露出恬靜平和的意致,又暗含寂寥的意緒,而非“憤懣”。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結合注釋的內(nèi)容和“壯士無功老”中的“老”,說明詩人此時年事已高;“無功”則寫出了詩人雖有官職實則閑置,不能再建功立業(yè)的現(xiàn)狀;“壯士”是詩人自況,自己雖有才干,卻因年老和時勢,再無建功的希望。表達出詩人對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感慨。結合詩人的時代背景,可知當時并非真的“時平”,宋金之間自從公元1164年隆興和議以來,不再有大的戰(zhàn)事,所謂“時平”

18、,正是宋室用大量財物向金人乞求得來的茍安局面。當朝統(tǒng)治者滿足現(xiàn)狀,茍且偷生,不圖恢復,不思進取,詩人說“時平”,正是表達出對當權者的不作為、不振作感到極大的失望與不滿。詩人從軍南鄭,本圖從西北出兵,恢復宋室河山,但不到一年即調(diào)回成都,從躍馬橫戈的壯士變?yōu)轶H背行吟的詩人,此時忽忽又已四年。因此詩人說自己是“征人”。既然無功空老,沒有機會再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理想,則不必再離家萬里,思鄉(xiāng)之情也就倍加殷切,然而“鄉(xiāng)遠”讓詩人歸鄉(xiāng)的心愿難以實現(xiàn),卻只能在夢中回到家鄉(xiāng)了。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6閱讀下面的明詩,完成小題。榆河曉發(fā)謝榛朝暉開眾山,遙見居庸關。云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征塵何日靜,古戍幾人閑。忽

19、憶棄繻者,空慚旅鬢斑。注棄繻者:繻,古時用帛制成的出入關卡的憑證。棄繻者,原指漢終軍,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1頷聯(lián)用_和_的意象,一反早行詩的常態(tài),表現(xiàn)了_的境界。2請簡要分析這首詩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敬鸢浮?云風豪雄、壯闊2“云出”“風生”象征著邊境變幻不定的戰(zhàn)爭風云,暗含了詩人對戰(zhàn)患的隱憂。第五句以“征塵”代戰(zhàn)爭,表達對邊境和平安寧的向往之情。尾聯(lián)想起了西漢的少年志士終軍,深為自己的長年漂泊、年華老去而功業(yè)無成感到慚愧?!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能力。頷聯(lián)“云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屬于景物描寫,大意是云從北方邊境冉冉飄蕩過來,聽到那風兒在千軍萬馬間颯颯吹響。該句選用了

20、“云”和“風”等意象。而這兩個意象分別用“出”和“生”比擬它們的動態(tài)狀貌,其中“出”形象的表達出了云從邊塞飄然而出的動態(tài)美;“生”字可以讓人想象出萬馬奔騰之勢??傊?,頷聯(lián)用詞巧妙,生動傳神,把“風”“云”寫活了。整個頷聯(lián)是對居庸關一帶遼遠空闊的地形的描繪,用“風云”出入三邊外、萬馬間,詩人想象了軍事行動的壯闊、浩大,給人一種氣勢磅礴、奔放雄奇的意境。2本題考查學生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要準確把握詩歌中作者蘊含的情感,需要結合寫作背景、個人經(jīng)歷以及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頷聯(lián)中“云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云出三邊,隱約顯示邊塞多事;風生萬馬,表達對軍事行動的想象,暗示邊境變幻不定的戰(zhàn)

21、爭風云。所以通過此聯(lián)表達了作者對國事的關心,對邊境戰(zhàn)況的擔憂。而頸聯(lián)“征塵何日靜,古戍幾人閑”,直接發(fā)出戰(zhàn)斗時揚起的塵土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古老的戍樓幾人能夠空閑的感嘆,正面寫邊塵不靖,征戍不停的現(xiàn)實,表達了作者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尾聯(lián)中運用典故,詩人寫到昔年的終軍出關時,扔掉繻帛,以表立功成名的決心,后來真也達到了目的,而作者詩名顯著,卻終身布衣;行經(jīng)古成,追慕終軍,慚怍憂思,交織心頭,這尾聯(lián)的感愧,是復雜的,情感是真摯的。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秋浦途中杜牧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一岸蒲。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注)秋浦:唐時為池州州治所在,詩人被貶官外放

22、時途經(jīng)此地。杜陵:在長安西南,詩人家鄉(xiāng)樊川所在地。(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二兩句描寫水陸風光,景中蘊情,再現(xiàn)詩人風塵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態(tài)。B“為問寒沙新到雁”一句與作者赤壁中“東風不與周郎便”一句都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借歸雁來喻思歸之人,表達出有家歸不得的流離之苦。C“來時還下杜陵無”一句,輕聲一問,把作者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懷念,羈旅的愁思,婉轉深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D這首詩透過景物的描寫,蘊藉而含蓄地抒寫懷抱,富有情韻,給人以深致的回味。(2)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前兩句詩中的“蕭蕭”和“淅淅”兩個擬聲詞?!敬鸢浮浚?)B(2)“蕭蕭”描落葉紛飛之狀,暗含秋風無情、

23、寒意蕭疏;“淅淅”狀秋風颯颯之態(tài),泛起波光,掀動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無依之感。表現(xiàn)了詩人旅途的艱辛,襯托了孤寂悲涼之情。【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B.“都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錯誤,應該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首先要結合詩句解釋兩個擬聲詞的含義,然后結合整首詩的思想情感,闡釋其情感內(nèi)涵?!笆捠挕泵杪淙~紛飛之狀,暗含秋風無情、寒意蕭疏,枯黃了行人的口光,遮蔽了蜿蜒的山路?!颁冷馈睜钋镲L颯颯之態(tài),泛起波光,掀動菖蒲,暗含詩人行舟水、漂泊無依之感。山路蜿蜒,落木蕭蕭,秋雨紛紛;溪水伸展,秋風浙浙,波搖草動:山程

24、水驛,風雨凄迷,字里行間流露出人行秋風的寒涼心態(tài)和冷寂情緒。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江樓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頸聯(lián)寫風吹古木樹葉,月照平沙,雖是晴天,但一會兒就下起雨來,讓人感覺到夜晚的清冷。B尾聯(lián)以問答的形式,邀請友人到江樓茅舍消暑,口吻親切、詼諧,人物形象躍然紙上。C詩歌題目中的“江樓”“夕”點明詩人所處地點、時間,“招客”一詞透露出詩人對友人的召喚。D詩歌描繪詩人夏夜登樓遠眺所見景色,畫面清新優(yōu)美?!巴弊纸y(tǒng)領全篇,景

25、致緊扣“夕”字。2前兩聯(lián)寫了怎樣的景色?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敬鸢浮?A2首聯(lián)上句寫仲夏之夜,登上江樓,極目遠眺,海天暮色“茫?!币黄?,寫出了海上夜色。下句推展畫面,山川形勢,氣象壯闊。頷聯(lián)寫江城萬家燈火四面閃爍,天際銀河倒映在江心。同首聯(lián)所寫海天茫茫、山高水闊相互輝映,都是“夕望”之景。詩人把江城夏夜的景色描寫得分外美麗。不僅有海天一色、山川闊大的自然之美,還有萬家燈火、水中漁火的人間安寧、繁華的氣象?!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A.“雖是晴天,但一會兒就下起雨來”理解錯誤,這里是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風吹古木聲比作雨聲,將月照平沙比作白霜,營造了夏夜風光的清涼與寧靜的氛

26、圍。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詩歌的首聯(lián)寫在夕陽西下的時候,詩人登上江樓,向東望去,總覽余杭山川形勢,只見海天一色莽莽蒼蒼,山川分外開闊空曠。頷聯(lián)描寫當夜幕降臨,城四周燃起了萬家燈火,錢塘江中江船密集,待漁火紛紛點燃之時,就仿佛是天上的星河映在了水的中央。頷聯(lián)表現(xiàn)的江城萬家燈火的繁榮景象同首聯(lián)所寫的余杭氣象壯闊的景象相互輝映,都是詩人登上江樓所見的“夕望”之景。本詩的前兩聯(lián)描寫了江城夏夜的美麗景色。首聯(lián)主要展現(xiàn)了江城氣象壯闊的自然之美,頷聯(lián)則突出了江城萬家燈火的繁華氣象,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松聲(節(jié)選)白居易西南微風來,潛入枝葉間。寒山颯

27、颯雨,秋琴泠泠弦。一聞滌炎暑,再聽破昏煩。竟夕遂不寐,心體俱翛然。(注)翛(xio)然:形容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樣子。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二句點明松聲的由來:微風自西南而來,拂動松樹枝葉而形成松聲。B詩歌用詞準確傳神,如“颯颯”“泠泠”兩個疊詞摹寫生動,瑯瑯上口。C由“寒山”“秋琴”“竟夕”可以推知,本詩吟詠的是秋天雨夜的松聲。D詩歌題為“松聲”,但是通篇不見“聲”字,卻又無一處不是寫“聲”。2本詩是如何描寫松聲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答案】1C2一二句寫微風潛入枝葉,為寫松聲蓄勢。三四句運用比喻,將松聲比作寒山颯颯的雨聲、秋琴泠泠的弦聲,以聲寫聲,突出了松聲的悅耳多

28、變。后四句運用襯托,借自己聆聽松聲后洗凈炎暑、消除昏煩以至整夜不眠、心身翛然的感受,從側面襯托松聲的美妙怡人。【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賞析能力。C.“本詩吟詠的是秋天雨夜的松聲”不正確,本詩吟詠的是夏夜的松聲?!昂斤S颯雨”“秋琴泠泠弦”是用來比喻松聲的,并非實景;“炎暑”才是實寫。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詩歌首聯(lián)并沒有直接寫松聲,而是寫到來自西南的微風潛入松樹的枝葉間,正是因為有了風,才有了松聲,所以首聯(lián)是為寫松聲蓄勢。頷聯(lián)所寫之景并非實景,而是將松聲比作寒山颯颯的雨聲、秋琴泠泠的弦聲,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聲寫聲,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松聲的悅耳多變。后四句寫到,聽到松

29、聲后洗凈了夏季的炎暑,然后又消除了昏煩,以至于整夜不眠,身心翛然,這里面通過作者自己聽松聲后的感受來寫松聲,運用了襯托的手法,從側面襯托松聲的美妙怡人。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夜泊水村陸游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注)老子:陸游自稱,猶言老夫。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寫詩人久離疆場,無緣抗敵,箭上的羽毛早已脫落,嘆息自己不能刻石勒功。B頷聯(lián)寫自己想橫穿大漠參加北伐的壯志,及對抗金缺乏斗志的士大夫的批評。C頸聯(lián)寫詩人因為時光無情,霜染雙鬢,青春難再,所以他不畏

30、生死,報國效力。D尾聯(lián)寫夜深人靜之時,詩人在停泊于湖邊的船上,臥聽新雁鳴叫,心情復雜。2這首詩的首聯(lián)、頷聯(lián)分別運用了哪種藝術手法?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敬鸢浮?C2(1)首聯(lián):手法:用典,用竇憲登臨燕然山,刻石記功的典故。作用:詩人用這一典故,表達了未能抗金、壯志難酬的惋惜哀痛之情。(2)頷聯(lián):手法:對比,自己想橫穿大漠參加北伐,與諸君只會相對哭泣形成鮮明的對比。作用:對比手法的運用,表達了詩人抗金的決心不息,以及對抗金情緒低落、缺乏斗志的士大夫的不滿和批評。【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寫詩人因為時光無情,霜染雙鬢,青春難再,所以他不畏生死,報國效力?!卞e誤。強加

31、因果。頸聯(lián)揭示了歲月蹉跎與夙愿難償?shù)拿??!耙簧韴髧腥f死”,“一”與“萬”的強烈的對比,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拳拳愛國心與殷殷報國情,擲地有聲?!半p鬢向人無再青”,這一句是說,歲月不饒人,滿鬢飛霜,無法重獲青黑之色,抒發(fā)了對華年空擲、青春難再的感傷與悲憤。作者抱定了“為國犧牲敢惜身”的志向,卻找不到能了解他的志向的人。這兩句直抒胸臆,是全詩之眼。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這首詩寫了詩人陸游山村閑居時的見聞感受,慷慨蒼涼、飽含愛國熱忱。(1)首聯(lián)寫退居鄉(xiāng)野、久離疆場、無緣抗敵的落寞悵惘。“羽箭久凋零”,足見其閑居、被棄置已久的郁悶?!把嗳晃蠢彰钡涑龊鬂h書竇憲傳:竇憲北伐匈奴,

32、追逐單于,登燕然山(即今蒙古杭愛山),刻石紀功而還。燕然未勒,意謂虜敵未滅,大功未成。屬于用典?!熬玫蛄恪?,乃言被棄置已久,本就失落、抑郁;“未勒名”,是說壯志難酬,則更憤懣不平。奠定了一種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調(diào)。(2)頷聯(lián)抒發(fā)了雄飛奮發(fā)的壯懷,表達了對那些面臨外侮卻不抵抗、無作為的達官貴人的指斥。上句是說大丈夫在神州陸沉之際,應“捐軀赴國難”,不可安然老死。一個“猶”字道出他不甘示弱的心態(tài)。這反照出朝廷中的那些面對強虜只知割地求和而不思奮爭的文官武將的奴相?!爸T君何至泣新亭”,表達了對高居廟堂的權貴在國家山河破碎之際束手垂淚的懦弱昏庸的不滿。屬于是對比的手法。1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33、。杜工部蜀中離席李商隱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干戈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雜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注)杜工部:即杜甫。因杜甫被授有檢校工部員外郎官銜,因此人稱杜工部。這首詩是李商隱離開成都,在餞別宴席上所寫。這首詩是模仿杜詩風格,因而以“杜工部蜀中離席”為題。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先以問句表達無盡的慨嘆,再轉到“世路干戈”的背景上,自然引出下文的傷時感世之情。B詩人描寫了劍拔弩張的戰(zhàn)爭場景,交代西北邊境多年動蕩、戰(zhàn)亂不斷的局勢,飽含作者的深憂。C第三聯(lián)從時事轉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斷地向醒客敬酒:遠處的江面上,

34、晴云夾雜著雨云。D尾聯(lián)緊扣“蜀中離席”的詩題,仍回到餞別,以“美酒”“卓文君”的美好生活襯托憂時情懷。2“沉郁”,指詩歌內(nèi)容深廣,情感深沉;“頓挫”,指表情達意起伏變化。有人評價李商隱此詩模仿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請從“沉郁”“頓挫”兩方面簡要分析。【答案】1B2沉郁:李商隱把時事引入傳統(tǒng)離別詩歌之中,把個人的身世漂泊之感與時局的動蕩不安結合起來,博大而深沉,深得杜詩“沉郁”之精髓。頓挫:詩歌從感慨別離到擔憂時局,從眼前宴席聯(lián)想到當壚的卓文君,跌宕起伏,參差錯落,具有杜詩“頓挫”之美?!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與賞析的能力。B.“描寫了劍拔弩張的戰(zhàn)爭場景”的說法錯誤。細

35、讀頷聯(lián)可知:詩人并未將劍拔弩張的戰(zhàn)爭場景白描出來,而是從側面含蓄地指出時局的紛亂,即使者久久未得回歸,可見矛盾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局勢非常不穩(wěn)定;而邊境處有大軍駐扎,也足以想象局勢的一觸即發(fā)。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把握重要術語,分析詩歌風格及其具體表現(xiàn)的能力。這首詩李商隱仿杜甫的“沉郁頓挫”的風格而寫,首先就要搞懂“沉郁”和“頓挫”的具體含義?!俺劣簟?,指詩歌內(nèi)容深廣,情感深沉;“頓挫”,指表情達意起伏變化。本詩將離別的情景置于宏大的社會背景下,通過寫“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側面表現(xiàn)了時局的動蕩,在這樣的局勢下,個人的離愁別緒進一步得到渲染:時局維艱,個人前途茫然,友人間聚少離多,令

36、人傷感。后面寫到“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這“美酒”“文君”也體現(xiàn)了內(nèi)容的博大和情感的豐富深沉,此所謂“沉郁”。所謂“頓挫”,主要是情感的起落跌宕。詩歌開篇“人生何處不離群?”寫人生的離別是常態(tài),應有一種淡然處之的心態(tài)。話鋒一轉“世路干戈惜暫分”,凸顯離別時的時代背景,增加了離別的厚重感。頷聯(lián)承首聯(lián)寫時局,然而頸聯(lián)又突轉到“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雜雨云”,寫宴席上人們借酒消愁的狀態(tài),與前面動蕩不安的時局形成對比,尾聯(lián)聯(lián)想到“卓文君當壚賣酒”,也屬于表情達意的起伏變化。一邊是離愁別緒,一邊是戰(zhàn)事頻仍,但另一邊是酒客不問世事,醉生夢死,這正表現(xiàn)了作者變化起伏的情感,即“頓挫”是也。12

3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幽州新歲作張說去歲荊南梅似雪,今年薊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華去復來。邊鎮(zhèn)戍歌連夜動,京城燎火徹明開。遙遙西向長安日,愿上南山壽一杯。(注)張說:唐代詩人,此詩創(chuàng)作前一年,作者由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受命為幽州都督等職,在任數(shù)月,政績頗可觀。此詩是作者因歲序之改有感而作。燎火:即庭燎,庭中用以照明的火炬。日:喻指皇帝。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首聯(lián)分別寫兩地的景物和氣候,雪和梅反復互喻,飽含著對仕途遭遇的酸甜苦辣之感。B詩的頷聯(lián)抒發(fā)詩人對人事無常的慨嘆,表現(xiàn)出對世事難料、時光蹉跎而不能自主的復雜心理。C詩的頸聯(lián)通過對邊鎮(zhèn)和京城兩地不同

38、境況的抒寫,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盼望進京做官的心情。D詩的尾聯(lián)寫詩人暗暗地遙遙祝禱,幻想著重返長安的那一天,必將把酒盡歡,為自己祝壽。2請簡要概括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敬鸢浮?D2這首詩通過描寫景物、氣候的變易,抒發(fā)對南北流徙、時光荏苒的感慨,喜中寓悲;詩人身在邊關,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長安。【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賞析詩歌的能力。D.“詩的尾聯(lián)為自己祝壽”錯誤。詩后的注釋已點明“日”字比喻的是皇帝,因而此句祝壽的對象應該是皇帝,而不應該是詩人自己。尾聯(lián)實際上表現(xiàn)了詩人盼望進京在皇帝身邊做官的急切心情,有媚上之嫌。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全詩圍繞“新歲”的景物來寫

39、。首聯(lián)寫詩人去年新年,在荊州看到梅花遍地開放如同漫天飄飛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看到雪花漫天飄飛宛若遍地盛開的梅花,去年今歲,處境不同,暗示了詩人一年來的仕途遭遇。頷聯(lián),詩人感嘆人事無常,變化不定,只有自然的時序,周而復始,不失常度。最后兩聯(lián),寫詩人由邊鎮(zhèn)將士慶賀新年的情景,聯(lián)想到京城燈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回到長安,為皇上敬酒,?;噬蠅郾饶仙?。表達了希望重新得到皇上信任的思想。1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巾發(fā)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

40、江。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從楊柳和春風寫起,寫客思如春風里的柳條之多。B頷聯(lián)以“傾”“漲”夸張地抒發(fā)了詩人的哀痛之情。C尾聯(lián)寫出了詩人因過早衰老,只能辭官歸隱的遺憾D“雪”與“朱”相對,產(chǎn)生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2詩人在抒發(fā)情感的時候,都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請舉例說明?!敬鸢浮?C2運用了比喻修辭。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風”吹動的“千萬條”楊柳枝,從而使抽象的“愁思”具體化,變的可觀可感。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作者在寒食節(jié)想起已故親友,淚水不覺流出,而作者用了一個“傾”字,形容淚流,而流出的淚又能使“冶城潮”漲起,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悲痛之重。運用

41、了對比的手法。“巾發(fā)雪爭出,鏡顏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隱喻白發(fā),與”朱”相對,產(chǎn)生了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喻了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直接抒情:尾聯(lián)“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直接抒發(fā)詩人的無奈愁苦的情感。【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C.“詩人因過早衰老,只能辭官歸隱的遺憾”錯誤,不是因為過早衰老,“只能”辭官歸隱,“只能”太過于絕對,從詩的背景可知此詩是王安石為父親和長兄王安仁掃墓,不覺悲思萬縷,淚若江潮,白發(fā)先出,朱顏早凋,因而發(fā)出了軒冕不足樂、終欲老漁樵的感慨。大概是從父兄雖然學問卓越、志節(jié)高尚,卻窮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慘淡經(jīng)歷受到觸動,引發(fā)了他潛藏于心中的歸老田園、漁樵為

42、生的意愿。而不是只能辭官歸隱。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尋找詩人抒發(fā)情感的時候,都用了哪些方法。可以從抒情方式入手。直接抒情或間接抒情。間接抒情:首聯(lián)“客思似楊柳”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風”吹動的“千萬條”楊柳枝,從而使抽象的“愁思”具體化,變的可觀可感。頷聯(lián)“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作者在寒食節(jié)想起已故親友,淚水不覺流出,而作者用了一個“傾”字,形容淚流,而流出的淚又能使“冶城潮”漲起,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悲痛之重。頸聯(lián)“巾發(fā)雪爭出,鏡顏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隱喻白發(fā),與“朱”相對,產(chǎn)生了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喻了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直接抒情:尾聯(lián)“未知軒

43、冕樂,但欲老漁樵”直抒胸臆,從父兄雖然學問卓越、志節(jié)高尚,卻窮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慘淡經(jīng)歷受到觸動,引發(fā)了他潛藏于心中的歸老田園、漁樵為生的意愿,寫出王安石內(nèi)心的無奈。14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塞上聽吹笛唐高適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注釋:笛曲梅花落屬于漢樂府橫吹曲,善述離情;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diào)名,內(nèi)容多寫離情別緒。1從體裁上看,兩詩屬于_;從題材上看,高詩屬于_。2兩詩皆說風傳笛曲,境界動人,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進行賞析?!敬鸢浮?七言絕句邊塞詩2高詩

44、實寫雪凈月明之夜聽到梅花落的笛音,想象梅花落滿關山的場景,虛實相生,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征人內(nèi)心思念家鄉(xiāng)的強烈感情。李詩實寫春夜洛城聽到折楊柳的笛曲聲,想象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表達了客居在外的游子思念故鄉(xiāng)之心切?!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體裁和題材的能力。兩詩都是四句,每句七言;兩詩押韻“間”“山”“城”“情”,都是平聲韻,所以從體裁上看,兩詩屬于七言絕句。塞上聽吹笛詩歌里面有“胡天”“牧馬”“羌笛”“關山”等意象,都是邊塞特有的景象,題目中還有“塞上”,都表明此詩為邊塞詩。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表現(xiàn)手法和情感的能力。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樓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

45、調(diào)啊?!懊坊ê翁幝洹笔菍ⅰ懊坊洹比植鹩?,嵌入“何處”二字,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為羌笛聲,但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將“梅花落”拆用,又構成梅花開滿關山的虛景,呼應雪凈月明的實景,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內(nèi)心思念家鄉(xiāng)的強烈感情。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這固然是寫聲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設問出之,虛之又虛。而這虛景又恰與雪凈月明的實景配搭和諧,虛實交錯,構成美妙闊遠的意境,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畫手也難以畫出的。同時,它仍包含通感,即由聽曲而“心想形狀”的成分。戰(zhàn)士由聽曲而想到故

46、鄉(xiāng)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鄉(xiāng)的情調(diào)。聽到笛聲以后,詩人觸動了鄉(xiāng)思的情懷,于是第三句點出了折楊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jù)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xiāng)思。一般說,久居他鄉(xiāng)的人,白天還沒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xiāng)。在春秋季節(jié),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春夜洛城聽到折楊

47、柳的笛曲聲,想象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強調(diào)“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思鄉(xiāng)之切。1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送康祭酒赴輪臺曹唐灞水橋邊酒一杯,送君千里赴輪臺。霜粘海眼旗聲凍,風射犀文甲縫開。斷磧簇煙山似米,野營軒地鼓如雷。分明會得將軍意,不斬樓蘭不擬回。注海眼旗:“海眼”是一種雙圓狀的防守型軍陣,而不同的軍陣則是受不同的軍旗指揮,所以指揮“海眼陣”的軍旗被稱為“海眼旗”。山似米:唐代常常以“米”喻雪或霜,故此處“山似米”指遠山如雪。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

48、點題,灞橋點明送別的地點,“千里”寫出輪臺的遙遠,流露出對友人路途安全的憂慮。B頷聯(lián)寫輪臺環(huán)境之惡劣:風吹霜凍的海眼旗的聲音,是聽覺描寫;風透過盔甲縫隙刺入肌骨,是視覺描寫。C頸聯(lián)將視角轉向遠方,遠處的沙漠中燃起簇簇狼煙,山上覆蓋著皚皚白雪,為描寫戰(zhàn)爭提供了背景。D“鼓如雷”,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戰(zhàn)爭的激烈程度,進一步渲染出輪臺的危險環(huán)境。2這首詩尾聯(lián)和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中的三、四句在內(nèi)容上有相似之處。請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B2本詩尾聯(lián)直抒胸臆,清楚地領會了將軍的意思,不消除邊關的戰(zhàn)亂不會返回家鄉(xiāng)。王昌齡詩的后兩

49、句借景抒情,戰(zhàn)斗中,大漠風沙磨穿了身上金屬盔甲,但是不打敗外族侵略是不回家鄉(xiāng)的。兩首詩都寫出了邊關將士們的豪壯的英雄本色,體現(xiàn)出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情懷?!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賞析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B.“風透過盔甲縫隙刺入肌骨,是視覺描寫”說法錯誤?!帮L射”的意思是“風勁吹”,“犀文甲”是指犀牛皮制的鎧甲?!帮L射犀文甲縫開”是指風透過盔甲縫隙刺入肌骨。寒風凜冽,穿透盔甲,直刺肌膚,甚至讓人感覺寒風滲進了骨里,這是觸覺描寫,不是視覺描寫。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詩尾聯(lián)“分明會得將軍意,不斬樓蘭不擬回”中,“樓蘭”是漢時西域國名,此處

50、泛指唐西北地區(qū)常常侵擾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這句詩是寫戰(zhàn)士們清楚地理解了“將軍意”,不消除邊關的戰(zhàn)亂就不會返回家鄉(xiāng)。這是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發(fā)出戰(zhàn)士們對勝利的渴望和必勝的信念,表現(xiàn)出邊關戰(zhàn)士的豪邁英勇和極強烈的愛國熱情。王詩“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指守邊將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xiāng)。這兩句是用了借情抒情的手法,用“黃沙”二字,突出了西北戰(zhàn)場的特征:黃沙彌漫、煙塵四起、邊關荒涼、沙土漫天戰(zhàn)斗中,大漠風沙磨穿了身上金屬盔甲,更可想見戰(zhàn)斗之艱苦激烈;但盡管如此,戰(zhàn)士們依然抱著不打敗外族侵略就不回家鄉(xiāng)的信念,“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士豪壯的

51、誓言。因此,本詩的尾聯(lián)和王詩的三、四句都寫出了邊關將士們不獲取勝利就不返回家鄉(xiāng)的決心,以及他們不懼犧牲、豪邁雄壯的英雄本色,表達出戰(zhàn)爭必勝、保家衛(wèi)國的堅定信念和崇高情懷。1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夏夜宿表兄話舊竇叔向夜合花開香滿庭,夜深微雨醉初醒。遠書珍重何曾達,舊事凄涼不可聽。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別,愁見河橋酒幔青。注夜合花:又稱合歡花,花瓣紅色,葉子夜間成對相合。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從視覺、嗅覺等角度描述了夏夜在庭院中所見到的夜合花開、細雨蒙蒙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B中間二聯(lián)寫二人話舊,但因離別的年頭太多,世事滄桑變遷

52、,相敘的往事太傷感、凄涼而只好中斷聊天。C尾聯(lián)中著一“又”字表達了詩人對動蕩生活的厭倦之情,而“愁見”盡顯詩人難以面對的惜別之情懷。D詩歌從“醉初醒”起到“酒幔青”結,在重逢和再別、歡飲和苦敘之間,蘊含了詩人漂泊坎坷的人生歷程。2近代詩人俞陛云評論中間兩聯(lián)說:“以其一片天真,最易感動。中年以上者,人人意中所有也?!保ㄔ娋硿\說)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這一特點。【答案】1B2俞陛云的評論是有道理的。頷聯(lián)用議論和抒情寫出長久分離又音信斷絕的表兄弟二人今日重逢敘舊,但因其間所發(fā)生的事情太凄涼又不忍心聽下去。頸聯(lián)是用白描的手法寫今昔的變遷。兒女如今都長大成人,可當年的親友有不少已經(jīng)辭世。這四句雖然并沒有直接

53、描述親故重逢的欣喜和人生遭遇的甘苦,但它提到的都是常人熟悉的,它不說的也都是容易使中年以上的人產(chǎn)生共鳴的。(意思對即可。)【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B.“而只好中斷聊天”理解有誤,“不可聽”的意思是“不忍心聽”,并沒有說“而只好中斷聊天”。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疤煺妗奔礊樾牡貑渭?,性情直率;沒有做作和虛偽的含義。因此提干要求“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天真”這一特點,就要賞析本詩表達的讓人產(chǎn)生共鳴的真性情。頷聯(lián):從內(nèi)容和情感角度看,“舊事凄涼”,兩人離別久遠,年頭長,經(jīng)歷多,千頭萬緒。那紛亂的年代,“遠書珍重何曾達”,寫一封告囑親友珍重的書信也往往

54、寄不到,彼此消息不通,該說的事情太多了。但是真要說起來,那一件件一樁樁都夠凄涼的,教人聽不下去。運用議論和抒情手法,表達這種人世凄涼之感,讓人為之傷心。頸聯(lián):“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當年離別時的孩子,如今都已長大成人,聊可欣慰。但是從前的親戚朋友卻大半去世,健在者不多,運用白描的手法寫今昔的變遷,令人情傷。這四句,乍一讀似乎是話舊只開了頭;稍咀嚼,確乎道盡種種往事。親故重逢的欣喜,人生遭遇的甘苦,都在其中,也在不言中。它提到的,都是常人熟悉的;它不說的,也都是容易想到的,容易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因此近代詩人俞陛云評論是有道理的。1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對雪杜甫戰(zhàn)哭多新鬼

55、,愁吟獨老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數(shù)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注)此詩寫于安史之亂期間,長安失陷時,詩人逃到半路被叛軍抓住,解送回長安。晉人殷浩典故,意思是憂愁無聊,用手在空中劃著字。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第一句“多”字,可見心情的沉重。下句一“獨”字,可見環(huán)境的險惡。B“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呼應了題目。其中的“舞”字,形象地刻畫了雪花隨風飛揚的美麗畫面。C第三聯(lián)中無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寫,非常深刻地寫出了詩人此時內(nèi)心世界的隱秘。D第四聯(lián)使用晉人殷浩典故,表現(xiàn)了對國家和親人的命運深切關懷而又無從著力的苦惱心情。2詩中的老翁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56、?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敬鸢浮?B2孤苦伶仃,貧寒交困。戰(zhàn)亂中,老翁孤獨寂寞,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以致于幻想爐火熊熊。牽掛親人,關注國事?!皯?zhàn)哭多新鬼”見出詩人關注國事,最后一聯(lián)寫出了詩人對親人的牽掛。愁苦無奈,百無聊賴。詩人愁苦無奈,只好效仿晉人殷浩用手在空中劃字,可見其愁苦無奈、百無聊賴。【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B.“形象地刻畫了雪花隨風飛揚的美麗畫面”錯誤,第二聯(lián)先寫黃昏時的亂云,次寫旋風中亂轉的急雪,描寫了環(huán)境的悲涼,而不是描繪“美麗畫面”,通過對天氣、景物的描寫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時局的混亂和危機,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前途的憂慮。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

57、的能力。“戰(zhàn)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正暗點了這個使人傷痛的事實。房琯既敗,收復長安暫時沒有希望,不能不給詩人平添一層愁苦,又不能隨便向人傾訴。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見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獨老翁”,就用一“獨”字,以見環(huán)境的險惡。作者想解救澆愁,可“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杯中無酒,只能幻想爐火熊熊,由此可見詩人是一個孤苦伶仃,貧寒交困的人;“戰(zhàn)哭多新鬼”可見作者時刻關注國事,為國家擔憂;“數(shù)州消息斷”,一直沒有家人的信息,也不知家人境遇如何,可見詩人牽掛親人,關注國事;“愁坐正書空”運用晉人殷浩憂愁無聊,用手在空中劃著字的典故,表達自己在國事家事和自己困苦境遇的煎熬下無能為力,愁苦無奈,

58、百無聊賴的心情。1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城上(注)杜甫草滿巴西綠,空城白日長。風吹花片片,春動水茫茫。八駿隨天子,群臣從武皇。遙聞出巡守,早晚遍遐荒。(注)此詩是廣德二年春詩人自梓州往閬州時作。廣德元年,吐蕃入寇,代宗無奈幸陜,十二月還京。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滿”“綠”寫野草的茂盛,襯托城里的荒蕪與衰敗。B詩歌前四句主要寫所望城上之景,景象凄然,意境茫然。C頸聯(lián)實寫武皇狩獵的熱鬧場面,群臣跟隨,浩浩蕩蕩。D詩歌后四句寫城上所感所懷,用了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2這首詩疊詞的運用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答案】1C2內(nèi)容上,“片片”寫出了風吹落花滿天飄飛的情形,“

59、茫?!睂懗隽怂ㄊ幯那樾危@是一派春天的景象,是作者所望的城上之景,卻以樂景寫哀情,襯托了城里的凄然和茫然,生動形象。形式上,增強了語言的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聲音悅耳,富有音樂美?!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的賞析能力。D.“實寫”是錯誤的。詩歌前四句是作者城上所望之景,后四句是作者城上所感之懷。所以頸聯(lián)是作者的一種想象,是虛寫。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語言特點的能力。把握疊詞的作用,要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進行把握。內(nèi)容上,“片片”寫出了落花之多,滿天飄飛?!懊C!?,寫出了水的特點,水之廣,一望無際。“花”和“水”都是作者城上所望到的城里的景象,是一派生機勃勃

60、的春景,但是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這樣富有生機的春景更加襯托出“空城”的荒蕪和凄涼,以樂景襯哀情。從形式上,疊詞具有音樂性和韻律感,所以寫詞的運用使語言富有音樂美,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悅耳動聽。19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平蔡州三首(其二)劉禹錫汝南晨雞喔喔鳴,城頭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淚前致辭:“官軍入城人不知。忽驚元和十二載,重見天寶承平時?!保ㄗⅲ┰褪辏?17),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軍雪夜襲破蔡州,生擒了割據(jù)抗命的淮西藩帥吳元濟,是安史之亂導致的地方割據(jù)情況加劇后的一次重大勝利。1下列對這首詩首聯(lián)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蔡州天寶時為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