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原理題目參考_第1頁
馬克思原理題目參考_第2頁
馬克思原理題目參考_第3頁
馬克思原理題目參考_第4頁
馬克思原理題目參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4、6考題3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外貿組織進出口經營,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參與到國際商品交換和國際競爭中來。國人很想讓“中國制造”響遍全球,但據商務部的統(tǒng)計,我國企業(yè)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其中假冒偽劣造成的損失就達2000億元。有一位政府官員指出,“中國信用”勝過“中國制造”。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和對待我國經濟發(fā)展中出現的“中國制造”與“中國信用”問題呢? 考題3參考答案: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2、中國制造和中國信用的關系,對應于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中國制造”是一種社會存在形態(tài),“中國信用”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二者

2、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信是國際貿易中的“通行證”“生死牌”,沒有這個證、這張牌就難以和人長期交往。中國企業(yè)誠信缺失與國內市場的監(jiān)督和運營機制不健全有關,一些企業(yè)制造假冒偽劣產品而僥幸逃脫了懲罰。這樣的社會存在催生了某些畸形的社會意識誠信機制并不重要,生產假冒偽劣的收益更高。這些在國際貿易中卻遭受嚴重打擊。因此,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不僅提高社會精神文化水平,也是謀取萬年福利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經濟建設的順利、快速和健康發(fā)展。2014、1試題(四)材料1“處于流動狀態(tài)的人類勞動力或人類勞動形成價值,但本身不是價值。他在凝固的狀態(tài)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為價值。”材料2“勞動并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

3、為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說,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辈牧?“鐵會生銹,木會腐朽。紗不用來織或者編,會成為廢棉?;騽趧颖仨氉プ∵@些東西,使他們由死復生,使他們從僅僅是可能的使用價值變?yōu)楝F實的和起作用的使用價值。它們被勞動的火焰籠罩著,被當作勞動自己的軀體,被賦予活力以在勞動過程中執(zhí)行與它們的概念和職務相適合的職能?!苯Y合材料回答:(1)生產要素在商品生產中的作用是什么?(2)生產要素與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關系是什么?(3)馬克思勞動二重性理論說明了什么? 2014、1試題(四)參考答案:(1)土地、原材料等生產要素是商品生產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商品價值的源泉。以生產資料存在的資本,

4、通過工人具體勞動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不發(fā)生增殖。(2)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但不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馬克思認為生產要素是商品生產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只有與人類勞動結合才能生產出物質財富,即勞動產品的使用價值。(3)馬克思勞動二重性理論揭示了價值創(chuàng)造與物質財富生產的區(qū)別:價值創(chuàng)造與抽象勞動相關聯,物質財富生產與具體勞動相關聯。價值創(chuàng)造反映經濟活動中的社會關系,后者反映經濟活動中人與自然的關系。 該理論揭示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為剩余價值理論奠定基礎,是理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典型問題:機械照抄答案,缺少自己理解分析) 2013、06試題(一) 物理學家派斯曾與愛因斯坦散步,“想必那

5、是1950年前后,我們走到一個地方,愛因斯坦突然站住了,他轉向我并問我是不是果真相信月亮只有當我們注視它時才存在”試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分析上述問題。 2013、06試題(一)參考答案: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存在不依賴于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能夠反作用于物質。 在本體論意義上,月亮作為一個獨立于人意識的客觀存在,是不容質疑的。作為客觀存在的月亮,不論人們是否看到它,總是存在。 然而,由于“意識能夠反作用于物質”,所以月亮的存在,在認識論意義上,又依賴于人們的意識。假使所有的人,視力都不足,也沒有好的觀測儀器,從來都沒有觀測到月的存在。那么,即使本體論意義上的月亮始終存在,但認識論意義

6、上的月亮,并不存在。(典型問題:抄書太多,就事論事結合原理分析少) 2013、06試題(四) 英國有個叫皮爾的人,打算到澳大利亞的斯旺河一帶去創(chuàng)辦工廠。這位皮爾先生從英國購置了5萬英磅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到澳大利亞去,并且還非常有遠見地帶去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墒?,英國工人一到地廣人稀、物產豐富極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無影無蹤,結果連一個替他鋪床或到河邊打水的仆人都沒有了。馬克思因此有趣地寫道:“不幸的皮爾先生,他什么都預見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國的生產關系輸出到斯旺河去”。 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5頁。 2013、06試題(四)參考答案: 在資本主義現實中,資本總是表現為一定數量

7、的貨幣和物品,如機器、設備、廠房、原材料、制成品等,但這些物品本身并不就是資本,它們作為物,其自然屬性并不能使它們成為資本,只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它們擔負著特殊的社會經濟職能時,才成為資本。資本家的生產資料或貨幣之所以是資本,是因為它被用于榨取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生產資料成為資本,勞動力成為商品,不能脫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一條件。因此,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體現在物上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即被物的外殼掩蓋的資本和雇傭勞動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生產關系。(或:闡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的條件,結合當時當地情況分析) 2012、01考題(信工,四) 齊白石:“塘里無魚蝦自奇,也從荷葉戲東西。寫生我懶求形

8、似,不厭名聲到老低?!濒斞福骸疤觳艂儫o論怎樣說大話,歸根結底,還是不能憑空創(chuàng)造。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苛松袼?,所謂天馬行空似的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也不過是三只眼,長頸子,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 這兩段話包含什么哲學道理,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有關原理分析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是什么。 2012、01考題(信工,四)參考答案(1-4):.這一題目包含原理: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本質是反映,客觀存在是人類意識的唯一來源,離開了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就沒有人類意識可言。.馬克思主義哲學又認為,人類意識對客觀存在的

9、反映不是直觀的,機械的,而是能動的,這種能動性表現在:第一,人類意識賦予人的活動以目的性和計劃性。第二,意識活動具有主動性、選擇性、創(chuàng)造性。第三,意識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第四,意識能反映自我,調節(jié)并控制自身的行為。 2012、01考題(信工,四)參考答案:.意識能動性的發(fā)揮需要一定條件:第一,意識能動作用的發(fā)揮必須認識和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為前提。第二,意識能動作用的實現必須通過實踐,必須借助于一定的物質手段、物質條件。4.齊白石畫蝦逼真生動,栩栩如生正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建立在充分的實踐的基礎之上的。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正在于此。 2011、06考題選二、論述題: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革命戰(zhàn)爭

10、年代應當提倡“斗爭哲學”,在和平建設時期則應提倡“和平哲學”。請分析這種觀點。參考答案: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相輔相成的。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相結合,推動事物的發(fā)展。 二、論述題:2.將矛盾的斗爭性等同于“斗爭哲學”是根本錯誤的,在任何時候強調“斗爭哲學”都是不科學的,第一,它片面地強調矛盾斗爭性而否定矛盾同一性;第二,它混淆了政治概念同哲學概念的界限。3.“和諧”作為哲學概念,它與矛盾同一性的含義是一致的,它包

11、含著矛盾雙方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強調平和、協(xié)調、合作的博大精神。但和諧并不否認矛盾,也不意味著矛盾雙方的絕對統(tǒng)一?!昂椭C”也是在不斷解決矛盾中實現的。和諧的本質就在于協(xié)調多種因素的差異,化解矛盾,為事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至于“和諧哲學”的提法,也要正確理解,如果把和諧作為一種文化理念和行為準則,是符合當今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的。如果把和諧哲學同斗爭哲學相對應,強調矛盾雙方的和諧而否定矛盾斗爭,也是不正確的。 三、材料題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

12、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 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相關原理,說明非理性因素在認識和實踐中的作用。參考答案:1.在人的認識和實踐過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還有非理性因素

13、的參與。 狹義的非理性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動機、欲望、信念、習慣、本能等,具有自發(fā)性、非邏輯性。它對認識與實踐活動的發(fā)動與停止、能力的發(fā)揮與抑制起精神動力的作用。 廣義的非理性還包括人的靈感、頓悟、直覺和幻想等,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心理品質,其作用是借助少量事實,通過創(chuàng)造性聯想而快速完成對問題的解答,使認識實踐活動發(fā)生非邏輯的跳躍式上升。它對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具有直接的推動促進作用。 2.司馬遷的論述,指明了某些人可能在困難的條件和逆境中,激發(fā)出積極的非理性因素。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強烈的使命感、直面困難的勇氣,并通過勤奮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認識和實踐活動成果。這就啟示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

14、,既要充分發(fā)揮理性因素的作用,又要發(fā)揮非理性因素的積極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來促進人類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發(fā)展。3.司馬遷的這種做法也樸素地體現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的實踐是“成一家之言”認識成果的基礎,而認識的結果和理論也指導著實踐過程。實踐和認識是辯證統(tǒng)一關系。 (典型錯誤:理性因素理性認識) 2011、01考題選 1、春秋末,晉國的知伯要去攻打仇由國,可是道路十分艱險,使軍隊沒法行軍。于是,知伯便生一計,他鑄造了一口貴重的大鐘,贈送給仇由國君。仇由國君非常歡喜,準備開辟道路,迎取這口大鐘。仇由國大臣赤章曼覺得贈鐘背后必藏有禍心,便向國君諫議說:”不能這樣做,要知道,贈

15、送這樣貴重的禮物,是小國服侍大國的做法?,F在大國反過來給小國送重禮,這是不懷好意的,大鐘的后邊,一定跟隨著侵略的軍隊。這口大鐘是萬萬接受不得的?!笨墒?,仇由國君不肯聽取這個意見,最后還是接受了知伯送來的大鐘;赤章曼看到事情不妙,就駕著馬車飛快地跑到齊國去了。過了幾個月,知伯的軍隊沿著新開辟的道路,一舉滅掉了仇由國。為了一鐘而亡國家,確實是因小失大。 請問:在上述故事中,仇由國國君與大臣赤章曼的思維方法有什么不同?試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關原理分析說明? 1、參考答案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事物內部以及一個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等作用。 聯系是多

16、種多樣的,有本質聯系與非本質聯系,內部聯系與外部聯系等等,對于事物中存在的普遍聯系,我們要進行認真的分析。聯系的觀點體現在思維領域就要求我們用聯系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抓住事物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并且要防止用簡單化的,孤立的觀點看待世界的做法。1、參考答案(續(xù)) 從題意看,仇由國大臣赤章曼與國君的思維方式的區(qū)別正在于用聯系的觀點還是用孤立的觀點來看待晉國這一大國向仇由國這一小國贈送貴重禮物這一事件上。赤章曼用聯系的觀點看待這件事情,認為這件事極不正常,大國反過來給小國送重禮,這是不懷好意的,大鐘的后邊,一定跟隨著侵略的軍隊。這口大鐘是萬萬接受不得的。而國君只是孤立的來理解這件事物。所以認為應該接受這

17、件禮物。所以對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與思考,就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2、有人認為,如果說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曾經是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的思想武器的話,那么愛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必將是21世紀世界最強大國家的思想武器。 愛因斯坦被評為影響新中國的60個外國人之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愛因斯坦本人就是實踐這句話的典范。他的廣義相對論就是在頭腦中做思想實驗發(fā)現的。而后才被科學實驗證實的。 他還說過:“我相信直覺和靈感,真正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是直覺和靈感?!?請結合學習和生活

18、實際,談談如何理解認識過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之間關系。 2、參考答案: 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是人類認識活動結構中不可分離的兩個部分。理性則是指作為認識過程高級階段的理性認識,僅包括概念、判斷、推理等抽象的邏輯思維形式。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主體的情感、意志、欲望、動機、信念、信仰、習慣、本能等意識形式。非理性因素,本身并不屬于人的認識能力,但對人的認識活動的發(fā)動和停止、對主體認識能力的發(fā)揮與抑制起著重要的控制和調節(jié)作用。這些非理性因素給人的認識活動、認識過程提供了動力、動因和調節(jié)控制的機制。2、參考答案: 在認識過程的辯證內容的理解上,曾經出現過忽視或者否認非理性因素作用,過分強調理性認識和理

19、性因素作用的傾向。但是近年來隨著哲學認識論研究中的非理性主義思潮的傳播和影響,又出現了過分地強調非理性因素作用,從而淡化理性因素地位的傾向。這兩種傾向都是片面的,其特點是割裂了理性認識因素與非理性認識因素之間辯證關系。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不但承認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否認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時,在對待非理性因素問題上,既看到了非理性因素的積極作用,也看到它可能產生的消極作用。理解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之間的關系必須以辯證法的理論為指導才不會誤入歧途。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082009學年度 第一學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試卷 任選5題,如多做,按答題順序前五題給分,每題

20、20分。1、試論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答案要點: 1)就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認識和批判而言,科學社會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既有相似處,又有不同點。 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從政治、經濟、思想和道德諸方面,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銳的批判。這些同科學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認識與批判,確有相似之處。 但是,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思想還存在嚴重缺陷:(1)他們不了解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因而也不了解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guī)律;(2)他們不了解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資本主義的正確途徑;(3)他們不了解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使命,

21、因而找不到無產階級這支能夠埋葬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社會力量。2)在如何對待未來社會,即在社會主義社會的構想方面,科學社會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有許多一致的觀點??茖W社會主義淵源于空想社會主義。3)當代社會生產力的飛速提高,當代社會的發(fā)展狀況,需要我們與時俱進進一步完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并努力實現之?!榜R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2、材料題:材料1:繼“兩房”被美國政府接管后,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百年老店 美國次貸危機進入了全面深層次的大爆發(fā)階段。材料2:美國經濟最大的特點是虛擬經濟,即高度依賴虛擬

22、資本的循環(huán)來創(chuàng)造利潤。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最早對虛擬資本(Fictitious Capital)作出系統(tǒng)論述。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tǒng)為主要依托 馬克思指出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人類無差別的勞動,因此虛擬經濟本身并不創(chuàng)造價值,其存在必須依附于實體生產性經濟。脫離了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就會變成無根之草,最終催生泡沫經濟。材料3:由于金融管制的放松與房地產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也開始不斷泛濫 金融衍生產品的極度膨脹導致美國金融服務業(yè)產值占到其GDP的近40%,以致面對次級貸引發(fā)的金融危機,連小布什總統(tǒng)都自嘲華爾街喝醉了,老是推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金融投資工具。材料4:當前我國沿海地區(qū)和其它一些重

23、點城市正在全力以赴進行產業(yè)結構升級 大力發(fā)展生產性服務業(yè),既可實現產業(yè)升級,又可有效防止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變?yōu)榕菽洕?。問題:(1)究竟應如何認識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2)美國金融危機給我們那些啟示?答案要點: 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再一次印證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的論斷。 1)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有多方面原因,但根本原因仍然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生產社會化之間基本矛盾。 2)資本主義的逐利性誘使人們去追求無盡的物質利益。人們想盡一切辦法,去追求金錢,而不管方式是否可取。 3)資本主義不是如資本主義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是人類社會中最好的制度。它只是人類歷史發(fā)展長河中的一頁,由于其局限性,終將為更

24、好的社會制度所取代。它進行的一系列改良,也不能使它避免被淘汰。 4)只有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條件下,人類社會才能真正從循環(huán)性的、反復發(fā)生的經濟危機的陰影中擺脫出來。 (原則性而非技術性論述)3、諾貝爾將獲得者、華裔科學家丁肇中在談到他的科學體會時說:“20世紀70年代,人們已經知道所有的粒子是由3種夸克組成的。我的問題是,為什么只有3種有夸克?為了尋找新夸克,我決定建造一個高靈敏度的探測器。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只有3種夸克,因為3種夸克可以解釋所有的現象,所以這個實驗被費米國家實驗室和西歐核子中心拒絕了,認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間,我們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用一個比較低能的加速器來

25、做這個實驗,終于發(fā)現了一種新的夸克。這就表示,以前說只有3種夸克的觀念是錯的,有第四種夸克。有了第四種,就有可能有第五種、第六種。把以往的觀念改變了?!倍≌刂械目茖W發(fā)現說明了什么道理?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加以分析說明。參考答案:(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檢驗真理的標準。人們對物質結構的認識來源于實踐,關于物質結構模型的理論是否正確只能通過實踐來檢驗。實踐標準既有絕對性,又有相對性。“3夸克模型”是當時條件下人們實踐所形成的真理性認識,然而實踐標準本身又是不斷發(fā)展的,丁肇中博士進行的新的實驗,提出了由4種夸克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論,取代了舊理論。(2)在發(fā)展著的實踐中,人們對真理的認識是無止境的,永

26、遠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4夸克理論的發(fā)現,也沒有結束真理,還會有5夸克、6夸克等等新理論。(3)人們要發(fā)現和發(fā)展真理,必須充分發(fā)揮主體能動性,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論和實踐所束縛,敢于對現有理論提出質疑,善于思考,敢于實踐,創(chuàng)造出新的理論與新的事物。4、從真理和價值關系的角度談談你對當代科學技術社會作用的理解和認識。答案要點: )馬克思主義認為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有三:第一,科學技術是推動生產力生產力發(fā)展的強大動力,第二,科學技術促進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和生活方式的轉變,第三,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制度變革的積極力量。 )我國正處在社會加速發(fā)展的關鍵時刻,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我國的生產力發(fā)展是

27、我國當前的主要任務,通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加快自主創(chuàng)新,掌握核心技術,從而實現我國從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的轉變,是我國現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科學技術對社會的發(fā)展又有負面作用,會給人類帶來全球性問題,因此,我們在重視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的同時,必須用價值原則來規(guī)范、約束科學技術的負面作用,價值原則是人的內在原則。5、多種經濟成分并存是當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共有的經濟現象。當代資本主義經濟中不僅有私有制成分,也有國有制經濟成分以及其它經濟成分;在社會主義經濟中不僅有公有制經濟成分,也有私有制經濟成分以及其它經濟成分。但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性質是根本不同的。(1)判斷一個社會的基本經

28、濟制度性質的根本標準是什么?(2)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經濟和其它經濟成分之間的關系是什么?(3)“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經濟制度,為什么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答案要點: 1)生產資料所有制是一個社會基本經濟制度形成的基礎。在一個社會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中,占主體地位的所有制成分決定這個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性質。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性質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它們占主體地位的所有制成分根本不同。 2)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其他經濟成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公有制經濟得到

29、鞏固和發(fā)展,并取得了多種實現形式。非公有制經濟也因此得到改變和發(fā)展。因此,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 3)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它的優(yōu)越性主要表現為:第一,生產資料公有制在本質上符合生產社會化發(fā)展的要求,為生產力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第二,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提供了前提,它否定了剝削,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勞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第三,它既有利于發(fā)展公有制經濟,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又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各種經濟成分的積極作用,實現優(yōu)勢互補

30、,共同發(fā)展。第四,它既克服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對生產力發(fā)展的阻礙,又克服了改革開放前經濟體制脫離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弊端,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6、有人說“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億萬人民群眾參加的人民戰(zhàn)爭打出來的。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意志和愿望的共同選擇。這說明人類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完全是由人們主觀意志與愿望決定的?!边@種說法正確嗎?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相關原理分析說明。答案要點:這種說法不正確。 1)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具有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性。同時又認為,在歷史面前,人不是無能為力的。作為歷史主體的人,根據自身的內在尺度,在一定的可能性空間內,具有確

31、定自己行為方式和方向的能動選擇性。 2)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對社會歷史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正是為探尋歷史主體人的選擇性活動開辟廣闊的天地,使人的主體能力得以更自由、更充分的發(fā)揮,從而以日益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活動,更加自覺地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 3)中國人民選擇社會主義而跨越了資本主義典型發(fā)展階段既是歷史規(guī)律決定論的體現,也是主體歷史選擇性的結果。這說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既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律可遵循,同時,也是歷史主體充分主觀能動性、自覺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的過程。7、用哲學觀點分析說明和諧在事物存在和發(fā)展中的作用,并說明這一原理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何指導意義。答案要點: 和諧是矛盾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32、體現著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 和諧并不是矛盾雙方的絕對同一,而是矛盾雙方處于平衡、協(xié)調、合作的情況下的狀態(tài)。 和諧是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實現的。和諧的本質就在于協(xié)調事物內部各種因素的相互關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的發(fā)展狀態(tài)。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不能抹殺矛盾的存在,也不能讓矛盾無限擴大,而必須把矛盾雙方的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讓社會矛盾處于一種平衡、協(xié)調、合作的狀態(tài)。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072008學年度 第一學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試卷(任選5題,多做不給分)3、白居易有一首詩放言:“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后,王

33、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身真?zhèn)螐驼l知?”白居易的這首詩揭示了一個什么哲學道理?你認為應怎樣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哲學觀點?3、答案要點: 白居易這首詩說明檢驗事物和人需要長期性、反復性,甚至經過重大事變才能認識其本質,對應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道理。 實踐能夠作為真理的檢驗標準,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 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觀與客觀是否相符及符合的程度。主觀認識無權稱自己正確 ,客觀事物本身無所謂對錯,只有把主觀與客觀結合起來的橋梁社會實踐才能成為檢驗標準。 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而理論具有間接性,理論認識只有經受實踐的檢

34、驗才會被接受和運用。因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終標準。4、自古以來,人類活動的歷史舞臺就離不開一定的地理環(huán)境。因此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也有作用。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自然環(huán)境是物質世界發(fā)展的第一動力。16世紀,法國著名政治家和歷史學家博丹,也提出地理環(huán)境對歷史發(fā)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的看法。后來,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接受并發(fā)展了這一觀點,他認為人類社會發(fā)展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而自然地理條件對于一個民族的道德、風尚、法律性質和政體的建立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說,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人們的性格、生理狀態(tài)和心理特征,然后由不同性格、不同生理狀態(tài)和不同心理特征的人來決定國家的體制和社會發(fā)展的速度。這

35、種觀點我們稱之為“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 請用馬克思主義有關原理對“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加以分析說明。4、答案要點: 馬克思主義認為,“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不是從社會內部而是從社會外部的自然條件去說明國家的體制和社會發(fā)展的速度的,是非科學的。 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構成人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地理環(huán)境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前提,對社會發(fā)展起重要作用,人們應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地理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可以加速或延緩社會的發(fā)展,但它不能決定社會的性質,也不能說明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 生產方式是勞動者與勞動資料結合的方式,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構成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它決定著社會的結構、性質和面貌,決定社

36、會形態(tài)的更替。5、有人認為,在信息社會里,價值的增長不是通過勞動,而是通過知識實現的,應當用知識價值論取代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試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評判。答案要點: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必須深化:(1)社會生產中的勞動,不僅包括直接生產者的勞動,還包括科技勞動、管理勞動。(2)價值不僅展示在物質財富層面,還展示在非物質財富知識、信息等層面。 知識創(chuàng)造價值,實際是腦力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還是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知識價值論仍然是勞動價值論的一部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062007學年度第二學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卷(任選5題,多做不給分。每題20分) 2、中國有句古話“學習如春起之苗

37、,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似磨刀之石,不見其損,年有所虧。”這句古話包含什么哲學思想?結合實際說明。2、答案要點: 這句話包含的哲學道理:質量互變規(guī)律。 事物發(fā)展有量變和質變兩種形式,量變是事物在度范圍內的延續(xù)和漸進,質變是這種延續(xù)和漸進的中斷。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鞏固量變的成果,并且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 這一原理告訴我們,干任何事情,要想獲得成功,都必須從量變的積累開始,踏踏實實的量的積累。反之,好高騖遠的空中樓閣是建立不起來的。 (自己結合實際舉例) 3、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恩格斯說:“兩極的分離和對立,只存在于它們的

38、相互依存和聯系之中,反過來說,它們的聯接,只存在于它們的相互分離之中。它們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們的對立之中?!焙\濤說:“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請分析孔子的話和恩格斯的話所包含的哲學思想,并說明這一思想對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的指導意義? 3、參考答案: 孔子的“和”,指觀點不同卻能和睦相處,“同”指觀點茍同??鬃又鲝垼藗儜3知毺貍€性,但又能善待對方,尊重不同見解。 恩格斯認為事物既是相互對立,又是相互統(tǒng)一的,事物既相互對立、斗爭,又相互同一,由此推動事物不斷向前發(fā)展。 上述思想對于我們今天建設和

39、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和諧社會并不是不要差別和對立,和諧社會也不是要取消差別和對立的存在。建設和諧社會首先要承認,事物都是有差別和對立,人和人也一樣,但是,和諧社會要求,這些具有差別和對立的人和事,不能相互妨礙,而要和諧相處。 4、扣盤捫燭:有位盲人,從未見過太陽,他很想知道太陽的模樣,便去問 別人。別人拿來一只銅盤,告訴他:“太陽的樣子像銅盤,是圓的。”盲人接過銅盤,摸了摸銅盤的形狀,又用手輕輕的敲了敲,聽到當當的聲音,他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過幾天,盲人走在街上聽見當當的鐘聲,就高興的說:“是太陽!”旁邊人對他說:“不對,太陽不會發(fā)聲,太陽像點燃的蠟燭一樣,會發(fā)光?!泵と司桶阉卫?/p>

40、記在心里。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竹蕭,對人說:“這肯定就是太陽!” 試問:這位盲人為什么理解不了太陽?試用認識論有關原理分析說明。 4、參考答案: 這位盲人不能認識太陽,由于他的生理缺陷,使他不能建立起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正確關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認識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中接受實踐的檢驗的過程。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的現象,局部、外部聯系的認識,它是個別的、片面的、表面的。理性認識是對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的認識,它是深刻的、全面的,是對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這位盲人由于生理的缺陷,不能對太陽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只好借助于其它的形象

41、,而感性認識是片面的,所以通過其它形象認識太陽,就往往會造成這樣的錯誤。 5、我國相對主義哲學家莊子認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绷袑幷f:“對于客觀的辯證法來說,相對之中有著絕對。對于主觀主義和詭辯來說,相對只是相對的,是排斥絕對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事物是相對的又是絕對的觀點與莊子相對主義有什么區(qū)別?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原理分析。 5、參考答案: 這里包含著相對與絕對辯證關系的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事物既具有相對性,又具有絕對性,事物是相對性與絕對性的統(tǒng)一。離開了相對的絕對和離開了絕對的相對都是錯誤的,必然導致相對主義或絕對主義。 相對主義看到了事物具

42、有相對性的一面,這對于防止把事物絕對化的錯誤具有一定的合理意義。但是相對主義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否認一切標準,否認事物之間的差異。莊子的觀點正是一種相對主義的觀點。 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都是錯誤的,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既要防止把事物絕對化的絕對主義的觀點,同時也要防止取消任何差別的相對主義觀點。要辯證地理解相對與絕對的相互關系。 7、馬克思曾說,在異化勞動條件下,“勞動始終是令人厭惡的事情,始終是外在的強制勞動,而與此相反,不勞動卻是自由和幸?!薄6谙水惢臈l件下實現的“真正自由的勞動”既是一種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活動,又是一種自主性、社會性的活動。人在其中不再是艱辛乏味,而是創(chuàng)造的樂趣和精神的愉

43、悅;人不再把勞動當作外在生存的實用性需要,而是作為主體的內在價值和自我目的的積極實現。 請問:勞動對于人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真正自由的勞動”這一提法對于大學生選擇專業(yè)與選擇職業(yè)有什么啟發(fā)意義? 7、參考答案: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勞動的產物,勞動也構成了人的本質,勞動形成了人的社會關系、勞動產生了人類意識、勞動也促進了人自身產生和發(fā)展。人區(qū)別與動物的本質特征正是勞動。 但是,在異化勞動的條件下,勞動不是對人自身本質的一種確證,而是一種外在的強制,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因此,在勞動過程中,人往往感到不自由,希望擺脫這種外在的強制。 而在消除了異化的條件下實現的“真正自由的勞動” 是創(chuàng)造的樂趣和精神

44、的愉悅;人不再把勞動當作外在生存的實用性需要,而是作為主體的內在價值和自我目的的積極實現。 今天,雖然還無法實現“真正自由的勞動”,勞動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但是,作為青年學生,我們應該把擇業(yè)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勞動作為主體的內在價值和自我目的的積極實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062007學年度第二學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卷(補考)(任選5題,多做不給分。每題20分) 3、朱泙漫是個好學的人,整天夢想學會一項特殊的、驚世駭俗的本領。聽說支離益會一項“殺龍絕技”,于是他變賣家產,帶上一千兩黃金去找支離益學“殺龍絕技”。 三年后,他學成回鄉(xiāng),鄉(xiāng)人很羨慕,也很想知道他的曠世絕技究竟是什么。

45、朱泙漫神氣的說:“殺龍!”并滔滔不絕的向大家解釋殺龍的要訣,同時還向大家演示怎樣按住龍的頭,踩住龍的尾巴,怎樣從龍頸上開刀 看到這里,鄉(xiāng)人都笑了,問他:“什么地方有龍可殺呢?”朱泙漫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世界上根本沒有龍這種東西,他的殺龍絕技根本沒有施展的地方。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與實踐相互關系原理分析說明故事中朱泙漫可笑之處。3、參考答案: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認識世界是人的一個重要目標之一,人類要發(fā)展,必須不斷認識世界,認識自身。所以,作為人,必須不斷學習,不斷認識世界,認識自身。 認識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所以認識又必須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只有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使實踐達到人們的預期目的,

46、認識才最終完成了自己的目的,才體現了認識的價值性。 朱泙漫好學,就是希望能更好地認識世界,這是非常好的。但是,朱泙漫不了解認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改造世界,所以導致為了學本領而學本領,而不知道為什么要學本領。結果學會了空對空的殺龍技術而沾沾自喜,結果就只有被人們所取笑。 4、我國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梁啟超提出過這樣一個命題:“世界何者?豪杰而已矣,舍豪杰則無世界”。也有人認為,群眾只是0,人數再多也還是0,只有在群眾的前面加上一個實數1,才有意義,這個1就是英雄。所以歷史是英雄創(chuàng)造的。 試問:這種觀點屬于什么性質的觀點?試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原理進行評析? 4、 參考答案: 梁啟超的觀點是典型的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他認為,歷史是由歷史人物創(chuàng)造的,人民群眾只不過是歷史人物的附庸。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是社會物質財富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個人不是社會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