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8篇】_第1頁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8篇】_第2頁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8篇】_第3頁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8篇】_第4頁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8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8篇】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一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中國傳統。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我最喜歡川劇中的變臉。變臉藝術以其獨特的、奇幻的魔力,就像地心引力一樣,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20 xx年春節(jié),一吃過晚飯,我就興沖沖的打開電視。我為什么這么激動呢,你們不知道吧。因為爸爸告訴我,今天的電視節(jié)目中有我最喜歡的變臉。表演變臉的人一上臺,臺下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變臉人肩披黑色的斗篷,身穿彩色的衣裳,腳套長靴。一臉的油彩,像面具一樣。變臉開始了。只見變臉人拿黑色的斗篷臉前面迅速一晃,瞬間,他就由藍色的竇爾敦變成了黑色的猛張飛;緊接著,他伸開五指,臉上一摸

2、,這黑張飛又變成了紅臉的關公,威風凜凜。接下來,他一聲大吼,一個鯉魚打挺,又變成了白臉的曹操。然后,變臉人一個猛踢右腳,他的臉又變成了一張五彩的臉,再一猛踢左腳變成了一張沒有油彩的臉,再一猛踢右腳又變回了那張五彩的臉。臺上精彩紛呈,臺下喝彩聲、鼓掌聲經久不息,電視外的我也連連拍手叫好。川劇變臉真是太神奇了。我相信你看了也一定會喜歡的。如果你想看變臉,就一定不要錯過今年的春節(jié)聯歡晚會喲!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二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之針尖上的中國。作為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一員,我們有責任去了解,去宣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當今忙忙碌碌快節(jié)

3、奏的社會上,很難再有人去關注中華的傳統文化。人們也很難再去徜徉在歷史的海洋中淡淡淺品中華文化的醇香。前幾天,我們去了首都博物館,感受到了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隨之也尤為震撼。刺繡,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刺繡起源于黃帝時代。那時,古人為了美麗,是將顏色涂在身上,稱“彰身”;再進一步刺在身上,稱“文身”;后來就畫在衣服上,再發(fā)展成繡在服裝上。刺繡這一藝術文化便由此而來。刺繡因此能得到中華子孫世代的認可,它一定有它的奧妙之處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講講刺繡的益處吧!在人們刺繡的同時,能使人心靜如水,得到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上?,現代社會,

4、每個人都沉浸于忙忙碌碌的上班與學習中,卻忘了刺繡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因此,我們要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因為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中國母親。這些刺繡呢,很早就出現在我國,透繡、紙繡、平金繡等繡的種類更是在明朝就已出現。從這就能簡單地看出中華人民擁有聰慧的頭腦與靈敏的雙手,這些傳統項目更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袄C成安向春園里,引得黃鶯下柳條?!碧拼娙撕钅芫鸵鬟^這樣一首詩。名為詠繡障。此詩描繪出了刺繡的艷麗與逼真,連黃鸝都不由自主被吸引了過來。外國人來到中國,總會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體會異域的風土人情。自然,各種刺繡也被列入到了國家級保護文物。生長在如此一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我

5、們怎能不引以為自豪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靈魂,是我們中國人引以為驕傲的地方。我們要先自身多學習,多了解,并且向外人宣揚我們中國人擁有的傳統文化。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離去世界的舞臺。因為它使我們中國人凝聚,使我們中國人團結!我們要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朋友!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三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綿延五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陶冶了無數代人的人格。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出色文化受到極大沖擊,曾一度被國人忽略和輕視,看著文化靈脈日漸微弱,作為中華兒女,我們難道無動于衷嗎?我想,但凡有文化擔當的人一定會高呼“出色文化靈脈不可斷”!經過長時間的淘漉和歷史積淀的

6、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精彩濃縮,記錄風雨,貯藏豐碑,凝結精魂。中華出色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之果,閃爍聰慧,展示魅力,啟迪子孫;是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陳釀,歷經滄桑,遺存華章,哺育華夏;是中華民族的跟,博大精深,傳承文明,永屹世林。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的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無價瑰寶。漢子就像一本讀不完的書,像一座采不完的寶藏,它是中華兒女血濃于水的精神紐帶,系著十三億的中國心。如此出色的文化靈脈怎可斷?從“蒹葭蒼蒼”的(詩經)到(春秋),從離騷到詩經,從漢賦到唐詩宋詞,從元曲到明清小說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無不在世界文學史上光輝奪目;一個個鮮活的靈魂,無不在世界文學

7、史上留下堅實的腳印。如此燦爛的文化靈脈怎可斷?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在漫長歷史發(fā)展長河中,是源遠流長、歷久彌堅的民族精神,使中華民族飽經滄桑而不倒,歷經磨難而不亡,始終以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支撐我們民族的文化靈脈怎可斷?文化開啟對美的感知,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失去出色文化制成的民族注定是缺乏信仰的族群。毛澤東主席曾說:“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出色的文化遺產”,為了國家的文化復興,我們必須擔當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靈脈的重任,讓我們一同高呼“出色文化靈脈不可斷”,讓我們一同守護出色文化靈脈,讓中華民族的出色文化亙古長青!弘揚傳統出色文化,大力傳承民族精神,塑造真正的

8、國人靈魂,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讓我們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而努力!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四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前不久,有兩件事引起了格外的關注,先是孔子后是老子被穿上了西裝,打上了領帶,作為代言人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另一件事就是一些韓國人說孔子、西施和李時珍是韓國的。這兩件事也許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的笑柄,然而我們自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傳統文化是民族內在的靈魂和血脈;是民族的身份證明;是維系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是中華兒女攜手發(fā)展的共同的精神家園;是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華兒女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然而對于中國的傳統

9、文化我們似乎不太客氣。發(fā)生于上個世紀的“ ”使文化倒退,“破四舊”等等更使中國傳統文化元氣大傷。傳統文化雖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和漏洞但這始終都是中華民族的根,有缺陷我們可以慢慢地彌補而且哪個國家的文化又是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的呢?又有哪個國家對本國的傳統文化鞭撻、摧殘得如此徹底呢?相反每個國家都在保護以前祖先遺留下來的建筑:一道城墻、一間屋舍、一座宮殿。無一不體現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熱愛之情,這些建筑還留給人們一片精神領域,給予人們無盡的提示。我們一貫的主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表明缺點不是不能批評,我們一直強調推陳出新,表明傳統文化不是不能變,只是我們在做這些的時候應當非常謹慎,致力于發(fā)掘其永不磨滅

10、的精神力量,弘揚其高貴的品質。可是就是有那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一味的追求西方文化忘記了傳統,不顧一切地推陳出新,打著“發(fā)展”的旗號去打古建筑的主意。古代建筑凝聚了古代的精神文化,然而現在的我們卻因“發(fā)展”而背棄傳統,這合理嗎?回答當然是不合理,我們可以從古建筑中探究其當時的文化風貌。古建筑也是一種文化遺產!但在這個物競天擇,優(yōu)勝劣汰的時代不發(fā)展必然會導致消亡。因此我們應該將新文化和一些先進的西方文化提煉再注入傳統文化中使其煥發(fā)新生,激發(fā)出傳統文化的活力,我們還可以在傳統文化中提煉一些優(yōu)質文化為現代化建設服務。梁啟超曾經說過:我希望我們可愛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個尊重愛護本國文化的誠意;第二步要

11、用西洋人研究學問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身的文化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新文化系統;第四步把這個系統往外擴充。傳統文化是燦爛的同時也是脆弱的,他必須要我們心懷敬畏。他需要我們精心照顧,傳統文化須敬畏,不要讓傳統文化凐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五尊敬的老師,叔叔阿姨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xx。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精神教育的載體。 “武術可以說是源于流長、窮其內容,是博大精深!它不但是一種健身技藝,而且是一種優(yōu)秀傳統文化?!蔽湫g這項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其運動內容豐富, 武術這項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其運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適應男女老少鍛煉,不

12、受場地、設備、季節(jié)、氣候等限制,是強筋健骨、陶冶情操、自 衛(wèi)防身的不錯手段。廣大人們通過武打小說或電影、電視,對武術十分鐘情,尤其是在家長對幼 影、電視,對武術十分鐘情。近年來武術這項古老的體育運動已經走入了幼兒園。從幼兒發(fā)展武術方面會有利于打下堅實的基 園。從幼兒發(fā)展武術方面會有利于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有利于武術的發(fā)揚。雞獨立,白蛇吐信,這些招式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講究內外兼修,修身養(yǎng)性,非常練習。我們的想法,就是要讓武術走進平常人的生活。而只要學生們從小有了武術的基礎,這對他們的一生受益。武術跟籃球、足球等運動項目相比,學生們從小就學習武術,更容易操作些,也能強身健體,受益一生。也許我們的家

13、長都會擔心小孩會用武術打架,其實,我們學習中華武術,不但是強身健體,而且對進一步傳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一件大好事,“太極八卦連環(huán)掌,中華有神功?!痹谖覀兊闹腥A武術中需要一代代傳承,有助于加強我們的陽剛之氣,這種陽剛之氣是一種底氣,是一種勇氣,是一種民族的力量,凝聚陽剛之氣,是民族的希望力量。因此我們一定要堅持習武,經得住考驗,不怕苦。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武術。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它源于中國,屬于世界,它從一開始,就被中國人賦予靈魂,注定有中國心。中華武術的魂是顯明的,豐潤的,它在和平年代,是養(yǎng)生的,儒雅的,而在風雨年代它又是奮起的,抗爭的,在一次又一次的抗爭中,它保證了中國人一次又一

14、次的啟蒙的進步,它富有救國救民的愛國精神,挽救中國于屈辱中,并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國人民在不斷地勝利,從來就沒有缺少國中華武術的身影。一首中國功夫不但唱出了中華武術最為核心的功夫名,還唱出了中國人心中對中華武術最真切的體會,跟唱出了中華武術最樸質的內涵。臥似一張弓,站似一棵松,不動不搖坐入鐘,走路一陣風,南拳和北腿,少林武當功,太極八卦連環(huán)掌,中華有神功。時間在流逝,歷史在向前,傳承了中華武術魂的中國人,把“中國功夫”這一有豐富精神內涵的載體,帶到國際舞臺上,演繹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彩。中華武術大放異彩。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中華武術會永生固存,也沒有理由不去吶喊,中華民族醬永遠年輕因為:武術魂

15、,中國心,永遠在一起。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六中國傳統節(jié)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的組成部分。傳統節(jié)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累和凝聚的過程。下面列出的這些節(jié)日都是從古代發(fā)展而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jié)日和習俗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人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節(jié)日的起源和發(fā)展是一個逐漸形成、微妙健全和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過程。和社會的發(fā)展一樣,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國古代的這些節(jié)日,與大川的天文、歷法、數學以及后來劃分的節(jié)氣關于,至少可以追溯到文獻中的夏小正和尚書。到了戰(zhàn)國時期,一年劃分的二十四節(jié)氣基本完成,后來的傳統

16、節(jié)日都與這些節(jié)氣密切相關。節(jié)氣為節(jié)日的出現提供了前提條件。大多數節(jié)日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但習俗的豐富和流行仍需要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與原始崇拜和迷信禁忌關于。神話傳說為節(jié)日增添了一點浪漫;還有就是宗教對節(jié)日的影響和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了永恒的紀念,滲透到節(jié)日中,這些都融入到節(jié)日的內容中,賦予了中國節(jié)日深厚的歷史感。到了漢代,中國的主要傳統節(jié)日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jié)日起源于漢代,這是中國統一后的第一個大發(fā)展時期。政治經濟穩(wěn)定,科學文化大發(fā)展,為節(jié)日的最終形成提供了不錯的社會條件。隨著唐代節(jié)日的發(fā)展,它已經從原始崇拜、禁忌和神秘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變成了娛樂禮儀,成為了真正

17、的節(jié)日。此后,節(jié)日變得歡快多彩,出現了很多體育和令人愉快的活動,很快成為一種時尚,這些習俗繼續(xù)發(fā)展和延續(xù)。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中,歷代文人騷客為每個節(jié)日都寫下了很多名篇。這些詩詞膾炙人口,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滲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美妙的浪漫,優(yōu)雅而流行。中國節(jié)日凝聚力強,包容性廣。舉國歡慶節(jié)日,這符合我國悠久的歷史,是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七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因此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

18、xxxx。就中國文化的發(fā)生來說,有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不同的兩源;就學術思想而言,也有多元互補的特點,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動互補是其顯例。傳統中國還有發(fā)達的民間社會,主要以家庭和家族為中心,構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會依托物。現代化的多元模式,主要是文化的民族內涵和現代性之間的張力問題。因此,在一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過程中,中間呈現的諸多問題,常常離不開文化的思考。就是說,從文化的視角解讀現代社會,有可能把很多問題說得更清楚一些,單一的政治解讀、經濟解讀、軍事解讀,都不容易把一個國家和社會研究明白。我的一個看法是:社會的問題在經濟,經濟的問題在文化,文化的問題在教育,教育的問題在文化。這是

19、一個文化與社會與政治與經濟之間的互動循環(huán)圈,這個循環(huán)圈為我們提供了對社會現象作文化解讀的可能。我不是文化決定論者,但我覺得,當代中國文化方面的欠賬太多。因為我們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把文化混同于意識形態(tài),以至文化排斥多于文化建設。殊不知文化建設是需要依賴社會的。經濟的市場化自然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但社會不能市場化,社會的教育與學術尤其不能市場化。人類的道德理性(譬如操守)和美好的情感(譬如愛情),不能市場化??傊?,經濟強國的建立,不能以犧牲文化的基本價值為條件?,F代性語境下的文化問題,有一個自我的文化身份和與他者的關系問題。走向現代,那傳統呢?走向世界、一切方面都試圖與國際接軌,那自身呢?因此,便有

20、了對自身角色作文化辨認的需要,而角色離不開自身的文化傳統。如果說一百年前、三十年前,可能還會有學者認為現代化和民族的文化傳統是不相容的,但今天,已經很少再聽到這種聲音了。我們長期反思的結論是:現代化不能完全丟開自身的文化傳統,不能離開自身的出發(fā)點,不能找不到回家的路。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曾經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與文化。當歐洲還處于中世紀的時候,中國的唐代就已經迎來了自由歌唱的歷史時期,唐代的多元繁榮是中國文化史的最輝煌的記憶。多元共生是中國文化的顯著特點。就中國文化的發(fā)生來說,它是多元的,具體可以說有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不同的兩源。我們過

21、去講中國文化,一般都講黃河文化,以黃河文化為基準,因而黃土地文化、農耕文化、內陸文化、寫實主義文化等等,成為人們概括中國文化的常用語言。但長江文化為我們提供了不同于黃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長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現的文化面貌也是如此的不同。長江上游四川廣漢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的造型和黃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鋸埖那Ю镅酆晚橈L耳,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懷疑這是中國人制作的造型嗎?從這些青銅器的構造上,我們約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帶有青銅器的剛性。而長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有一年我參觀河南的博物館,看到黃河流域出土的大量青銅器,各種鼎器的造型渾厚莊嚴,有力度,

22、感覺很震撼。后來館長帶我去看另一處存放的青銅器,一排的鼎器,但造型輕巧,下座雖大,腰身卻很細,年代也跟黃河流域差不多。館長讓我想想是哪里出土的?我說可能是三楚。他說是啊,“楚王好細腰”嘛。宮廷的審美取向已經影響到了青銅器的造型。由這一點可以看出,楚文化確實有自身的特點。長江下游的浙江則有大規(guī)模的玉器出土,就是有名的良渚玉器,不光有人身上佩戴的飾物,而且有生產工具和軍事器械,例如玉斧、玉刀、玉箭、玉劍等等。因此考古學家懷疑,我國古代是不是可能有一個玉器時期。這些潔白堅硬的玉器,或許也可以讓人聯想到浙江人的一些性格特征。因此,不但長江文化和黃河文化不同,長江上中下游的文化也有很多差異。黃河文化的那

23、些人們了解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適用于長江文化。長江自古以來航運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聯系起來,如果說黃河文化帶有內陸文化的特點,那長江文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帶有了海洋文化的特點。長江流域南面的嶺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就學術思想而言,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多元互補的特點。學術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態(tài)的文化。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動互補是其顯例。佛教是在東漢時期由印度傳到中國的,這么一個外來宗教慢慢變成中國自身的宗教,是由于儒家的思想有極大的包容性。道教的產生也在東漢,當佛教思想剛剛傳進來的時候,起來進行反駁和討論的居然不是儒家而是道教。因為道教是宗教,因此對另一種宗

24、教的理念不能認同。南北朝時期的范縝寫過有名的神滅論,就是批評佛教思想的。他為什么寫這個文章呢?據陳寅恪先生考證,范縝的曾祖父、祖父、父親以及他自身,都信仰天師道,這是道教的一個分支,他反對佛教,是由于他有道教的家傳影響。歷史上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有宗教戰(zhàn)爭,但中國這么長的歷史,很少有宗教戰(zhàn)爭。這是由于中國的文化思想有極大的包容性,特別是儒家思想。因此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陳寅恪先生所說,“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為傳統社會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釋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漢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間。對于一個知識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補使得精神空間有較大的回旋

25、余地,進退、順逆、浮沉,均有現成的學說依據,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家思想給人以上進的力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傳統士人的共同理想。但,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職、斥退、罷官的時候,道家無為的思想便可以給他很好的支撐。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讓他暢游于山水之間。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傊鼈€體不會陷入完全的絕境。因此,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理性的基本特征。傳統中國還有發(fā)達的民間社會,主要以家庭和家族為中心,構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會依托物。依據文化人類學的法則,文化傳統可以區(qū)分為大傳統和小傳統。一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

26、,例如中國傳統社會的儒家思想,就是大傳統;而民間文化和民間信仰則是小傳統。大小傳統是互動和互相依賴的,當大傳統遭遇危機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在民間文化中搜尋到它的碎片。所謂“禮失,求諸野”,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今天到東南亞一帶,看到那里的華族社會,其中國文化傳統的根性仍然相當牢固,甚至比我們國內看得更重。中國文化自有令人自豪的不間斷的傳統,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和漢字關于系。漢字我們使用了兩三千年,從秦朝的統一文字到現在,一直是中華文化的載體,電腦盛行原以為會使我們的漢字遇到危機困難,實際結果卻并非如此,現在漢字進入電腦極為方便,說明我們的漢字在現代背景下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我們文明不間斷的有功之臣。相反,20世紀初前半期,很多志士仁人以為漢字將成為現代化的“累贅”的想法,未免是杞人憂天。不過從清朝中葉以后,中國的發(fā)展落在了世界文明的后面。不少史學家喜歡講清朝如何不可一世,喜歡講“康乾盛世”,但我個人的看法,中國落后的直接觸點其實還是發(fā)生在清朝。由于康熙晚年到后來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不與外人建立正常的交流關系,使中國處于與世界隔絕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