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初三上冊化學 5.1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 重點習題練習復習課件_第1頁
魯教版初三上冊化學 5.1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 重點習題練習復習課件_第2頁
魯教版初三上冊化學 5.1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 重點習題練習復習課件_第3頁
魯教版初三上冊化學 5.1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 重點習題練習復習課件_第4頁
魯教版初三上冊化學 5.1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 重點習題練習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單元 定量研究化學反應第一節(jié)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1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現(xiàn)象是()A銅絲加熱后質量增加B鐵絲燃燒,其固體質量增加C水受熱蒸發(fā)D長時間放置的過氧化氫溶液,質量會減少C2【中考宜昌】如圖是通過白磷燃燒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前錐形瓶內白磷和氧氣的總質量一定等于反應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質量B白磷燃燒結束,錐形瓶應冷卻后再放到天平上稱量C實驗過程中氣球先變大后變癟D瓶底的細沙起隔熱作用A【解析】錐形瓶內白磷與氧氣不一定恰好完全反應,應該是參加反應的白磷與氧氣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質量。3下列有關質量守恒定律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質量守

2、恒定律揭示了化學變化中宏觀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與微觀過程無關B通過化學變化,只能改變世界上物質的種類,不能改變物質的總質量C質量守恒定律為定量揭示化學變化的規(guī)律,提供了理論依據(jù)D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精密儀器為我們定量研究化學變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A4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質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是()A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B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不變C分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不變D原子的種類、個數(shù)和質量不變D5【中考恩施】現(xiàn)將10 g A和足量的B混合加熱,A和B發(fā)生化學反應,10 g A完全反應后生成8 g C和4 g D,則參加反應的A與B的質量比是()A1:1 B2:1 C5:1 D4:1【方法規(guī)律】本題用數(shù)據(jù)分析法

3、解答。10 g A完全反應后生成8 g C和4 g D,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B的質量為2 g,故參加反應的A和B的質量比是10 g:2 g5:1。故選C。C6a g過氧化氫溶液和b g二氧化錳混合,待完全反應后得c g殘余物,則生成氧氣的質量為()A(ac)g B(abc)gC(abc)g D(abc)gB7【中考邵陽】某化學反應可表示為:二氧化碳水M氧氣,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關于M組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B只含有C、H元素C含有C、H、O三種元素D無法確定A【解析】反應物水由H、O元素組成,二氧化碳由C、O元素組成,反應前有C、H、O三種元素;生成

4、物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jù)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推斷M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8【中考衡陽】如圖是某化學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B生成的甲、乙分子個數(shù)比是1:4C該反應前后原子個數(shù)不變D該反應的生成物都是單質B【解析】該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了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故A正確;由圖可知,生成的甲、乙分子個數(shù)比是1:3,故B錯誤;由微粒的變化可知,該反應前后原子個數(shù)不變,故C正確;由微粒的構成可知,該反應的生成物都是單質,故D正確。9下列敘述完全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A水結成冰前后,質量保持不變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

5、mLC在100 g過氧化氫溶液中,含有30 g過氧化氫和70 g水D1.2 g碳與3.2 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D【解析】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變化,物理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如果忽略這一點易導致錯解。10【中考黃岡】一定條件下,甲、乙混合后發(fā)生化學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變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x的值等于0.5 B甲一定是化合物C丙和丁的質量變化比為8:1 D該反應是化合反應D物質甲乙丙丁反應前的質量/g500.500反應后的質量/g23x243【方法規(guī)律】本題用守恒法解答。由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反應后甲的質量減少了50 g23 g27

6、 g,故是反應物,反應的甲的質量為27 g;同理可以確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質量為24 g0 g24 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質量為3 g0 g3 g;由質量守恒定律知,反應前后乙的質量不變,可能為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x的值等于0.5,A正確;該反應的反應物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甲是分解反應的反應物,一定是化合物,B正確;丙和丁的質量變化比為24 g:3 g8:1,C正確;由B選項的分析,該反應是分解反應,D錯誤。11【中考威?!吭诨瘜W變化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原子的種類、元素的種類、分子的種類均不變原子的數(shù)目、分子的數(shù)目均不變原子的質

7、量、元素的質量、物質的總質量均不變原子核的種類、數(shù)量、質量均不變A B C DC【方法規(guī)律】本題用本質分析法解答。在化學變化中,有六個“不變”:從宏觀上看,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元素種類、元素質量不變;從微觀上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原子數(shù)目、原子質量一定不會變化。兩個“一定變”:從宏觀上看,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一定變;從微觀上看,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一定變。一個“可能變”:反應前后分子的數(shù)目可能變;原子核在化學反應前后不變。故選C。12【中考宜昌】在一密閉的容器中,一定質量的炭粉與過量的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充分反應,容器內各相關量與時間(從反應開始計時)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方法規(guī)律】本題用圖像分

8、析法解答。在一密閉的容器中,炭粉在過量的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1個氧分子參加反應生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則氣體的分子數(shù)不變;炭粉在過量的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由質量守恒定律知,氣體的質量增加,至完全反應后不再發(fā)生改變;炭粉在過量的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最終炭粉完全反應,固體的質量逐漸減少,最終減少至0;由質量守恒定律,物質的總質量不變。故選A。13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燃燒的鎂帶和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相等B蠟燭燃燒,固體質量減少,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C分解的水的質量等于生成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之和Da g木炭在b g氧氣中充分燃燒,一定能生成(ab)g二氧化碳C【方

9、法規(guī)律】鎂帶燃燒實質上是鎂與氧氣反應,故參加反應的鎂帶與氧氣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故A錯誤;蠟燭燃燒,實質上是蠟燭與氧氣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雖然蠟燭固體不斷減少,但燃燒掉的蠟燭與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質量之和,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故B錯誤;水在通電時能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分解的水的質量等于生成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之和,故C正確;a g碳在b g氧氣中充分燃燒,如果恰好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ab)g,如果有一種物質過量則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小于(ab)g。此類題均可運用守恒法解答。14【中考婁底】某化合物在9.6 g氧氣中恰好完全燃燒,生成8.8

10、 g CO2和5.4 g 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化合物只含有碳、氫兩種元素B該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該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D無法確定C【解析】該化合物燃燒生成CO2和H2O,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8.8 g CO2中所含氧元素的質量為8.8 g32/44100%6.4 g;5.4 g H2O中所含氧元素的質量為5.4 g16/18100%4.8 g,6.4 g4.8 g11.2 g9.6 g,由此可知該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即該化合物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15【中考深圳】最近,我國科學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劑

11、,將CO2高效轉化為甲醇(CH3OH)。這不僅可以緩解碳排放引起的溫室效應,還將成為理想的能源補充形式。該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中四種物質均為化合物B反應前后H元素的化合價不變C參加反應的甲、乙分子個數(shù)比為1:3D反應前后原子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C【解析】該反應中氫氣是單質,其余三種是化合物,A錯誤;反應前氫氣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0,反應后H元素的化合價為1,反應前后H元素的化合價改變,B錯誤;由圖示可知,參加反應的甲、乙分子個數(shù)比為1:3,C正確;根據(jù)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數(shù)目沒有改變,D錯誤。16【中考衡陽】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2、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為2:7B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A【方法規(guī)律】本題用圖表分析法解答。由圖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反應后甲的質量減少了14 g2 g12 g,故甲是反應物;同理可以確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質量為36 g5 g31 g;反應前后丙的質量不變;故參加反應的乙的質量為31 g12 g19 g。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為12 g:19 g12:19,A錯誤;反應前后丙的質量不變,丙可能為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B正確;該反應的反應物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丁是化合反應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

13、物,C正確;由質量守恒定律,乙應是反應物,且參加反應的乙的質量為31 g12 g19 g,故x的數(shù)值為26197,D正確。17【中考昭通】(1)在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活動中,某小組同學將一根用砂紙打磨干凈的長鎂條和一個石棉網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為m1。在石棉網上方將鎂條點燃,觀察反應現(xiàn)象,將鎂條燃燒后的產物與石棉網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為m2,發(fā)現(xiàn)m1m2,該反應_ (填“遵守”或“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遵守如果在燃著的鎂條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與石棉網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為m3,則m1 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m

14、3,原因是_。小于鎂條燃燒時有氧氣參加反應,生成物的質量包含了參加反應的氧氣中的氧元素的質量(合理即可)(2)氧氣面具中常用過氧化鈉(Na2O2)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氣和另一種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 =2XO2,則X的化學式為_。(3)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_ (填序號)。原子種類 原子數(shù)目 分子種類分子數(shù)目 元素種類 物質總質量Na2CO3【方法規(guī)律】本題運用本質分析法、守恒法解答。(1)任何化學變化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鎂帶燃燒產生的白煙散失到空氣中,使燃燒后剩余固體的質量比反應前固體質量小,如果把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依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

15、的鎂與氧氣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故m1m3。(2)根據(jù)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都不變,可確定X的化學式為Na2CO3。(3)依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的宏觀和微觀意義可知,在化學變化前后一定不變的有原子的種類、原子的個數(shù)、原子的質量、元素的種類、物質的總質量;一定改變的是物質的種類、分子的種類;可能改變的是分子的個數(shù)、元素的化合價。18【改編福州】質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xiàn)對化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通過稱量下列各組試劑在密閉容器內混合前后的總質量,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_ (填字母)。A蔗糖和水B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C碳酸鈣和稀鹽酸B、C(2)在氧氣中點燃紅磷的實驗過程中,固體質量變

16、化如圖1所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為 _ g。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點燃8(3)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2所示,圖中“”表示硫原子,“ ”表示氧原子。該反應所屬的基本類型為_;反應中,甲、乙、丙三種物質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 _?;戏磻?12【解析】(1)A項,蔗糖和水混合是溶解過程,是物理變化,不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B、C項都發(fā)生了化學變化,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2)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從圖示看出,6.2 g表示反應前固體的質量,也就是紅磷的質量,14.2 g表示反應后固體的質量,也就是五氧化二磷的質量,則14.2 g6.2 g8 g表示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

17、3)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判斷反應類型。根據(jù)微觀示意圖,反應物為SO2與O2 ,生成物為SO3,屬于化合反應;判斷參加反應的物質的分子個數(shù)比時,應排除未參加反應的分子,如圖中一個氧分子未參加反應,故反應中甲、乙、丙三種物質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12。19某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三個實驗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實驗一:稱量鎂條,在空氣中點燃,并在燃著的鎂條上方罩上罩,待反應結束后,將生成物全部回收再稱量;實驗二:將裝有稀鹽酸的小試管放入裝有鋅粒的燒杯中,稱量,然后將鹽酸與鋅粒接觸,過一會兒再稱量(鋅粒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實驗三:將裝有氫氧化鈉溶液(NaOH)的試管放入盛有硫酸銅溶液(C

18、uSO4)的錐形瓶中,并在錐形瓶口塞上橡皮塞,稱量,然后設法將兩種溶液接觸有藍色氫氧化銅Cu(OH)2沉淀和硫酸鈉(Na2SO4)生成,過一會兒再稱量。數(shù)據(jù)見表:(1)在實驗一中,反應后的質量比反應前明顯增加,請用質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釋_。生成物的質量包含了參加反應的氧氣中氧元素的質量(2)實驗二中除了觀察到有氣泡產生外,還觀察到托盤天平的指針指向 _ (填“左邊”“中間”或“右邊”)。右邊(3)這三個實驗中,實驗 _正確反映了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關系;其他兩個實驗不能正確反映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質量關系,選一例提出改進思路_。三實驗一將鎂條放在密閉的容器中引燃,再稱量(或實驗二在密閉的容器內進行,使產生的氣體不能逸出,再進行稱量)(4)因此有_ 參加或生成的反應,必須在_ 裝置內進行,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氣體密閉【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