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兩個實驗的改進教學_第1頁
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兩個實驗的改進教學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兩個實驗的改進教學 懷寧縣清河初級中學 摘 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的教學應體現(xiàn)出自主性,要打破傳統(tǒng)嚴格依據(jù)教材為范本的思想,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可以自由選擇教材內(nèi)容并有發(fā)散性的去使用教材,吸收亮點,融入更適合當前學生的方式進行教學。本文基于以上原則,對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碳還原氧化銅與酸堿中和反應判定兩個實驗提出了一些改進教學措施,以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改進 實驗 素養(yǎng) 挖掘教材 銜接 引 言 實驗是化學學科發(fā)展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化學實驗素養(yǎng)和良好的實驗思維品質(zhì)顯得尤為重要。2022版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已使用8年整,結(jié)合我日常教學的一些經(jīng)驗,本文將對本教材兩個

2、化學實驗提出一些改進教學措施,并將本人在實際教學中運用的有關實驗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總結(jié)。 教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使用著,更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大膽的處理教材、重構(gòu)教材,下面我將對教材中的兩個實驗做如下分析和改進。 一、2022年人教版化學教材上冊第六單元課題1【實驗6-2】木炭還原氧化銅 教材實驗內(nèi)容:把剛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銅粉末混合均勻,小心地鋪放進試管,并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試管口裝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導管(如下圖1)。用酒精燈(可加網(wǎng)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最好使用酒精噴燈)加熱混合物幾分鐘。然后先撤出導氣管,待試管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1。 課

3、本實驗簡要分析 木炭還原氧化銅既是初中學習的重難點,也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例子之一,該實驗有效銜接初高中內(nèi)容。在此實驗中,要引導學生著重觀察兩個問題:(1)澄清石灰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2試管里的粉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由學生自己分析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zhì),教師加以引導,寫出化學方程式。然后分析這個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關系,引出還原反應?;谏鲜鲆?,如果不能很好的觀察到黑色粉末逐漸變?yōu)榧t色的現(xiàn)象,根據(jù)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就很難分析出生成物是銅,因此能觀察到準確的實驗現(xiàn)象是此實驗教學成敗的關鍵。 2、實驗建議 在開展本節(jié)實驗教學前,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并結(jié)合化學知識

4、對此實驗做了簡要分析:首先,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反應,必須要將干燥的木炭粉和氧化銅粉末混合均勻(固體之間的反應,使用粉末狀物質(zhì)有利于增加接觸面積,利于反應);其次,在加熱的過程中木炭粉末會被裝置內(nèi)的空氣中的氧氣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氧化一部分,如果取化學計量系數(shù)比的量,木炭被氧化一部分后,就使氧化銅過量了,因此需要加入稍過量的木炭。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一般情況下,氧化銅與木炭的質(zhì)量比在9:1到13:1都可以做出很好的實驗效果,生成的銅珠也很明顯。實驗室做這個實驗時,一般用的是10:1到12:1這個比例區(qū)間。為了得到更好的實驗效果,我在實驗室對質(zhì)量比為10:1和11:1以及12:1這三個比例進行了一一驗證,實驗

5、證明他們所取得的效果都較好,僅比較而言,前兩種的現(xiàn)象會更好一些,我建議在進行此實驗教學時可以選擇以上比例試驗。 3、改進裝置 課本實驗裝置存在明顯的缺點,按圖中裝置,在停止加熱后如果立即從石灰水中取出導管,空氣就會進入與灼熱的銅接觸而被氧化,生成物冷卻后就難以看到紅色的銅珠,給學生思維上造成障礙,也不能達到該實驗的教學目的。 在進行此實驗教學時,我通常會先讓學生思考:灼熱的銅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那么此實驗的操作是否有不足之處,請同學分析。知道灼熱的銅易被氧化,學生很容易分析出此實驗的不足。此時學生思維會發(fā)生碰撞,很自然會想到如何克服實驗的不足之處?利用此時機,可以讓學生思考改進實驗的方法。學

6、生初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思考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提示大家結(jié)合第二單元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止水夾的作用,讓大家分析思考改進措施,則大部分同學都能可以想到在導管中間連接橡皮管然后利用止水夾來防止停止加熱后空氣進入使灼熱的銅被氧化的情況。除了上面的方法,我通常會還補充以下幾種防倒吸的方法:倒立漏斗式、肚容式、安全瓶式(如下圖2),供學生選擇思考。 展示幾種防倒吸方法后,讓學生分析它們可以防倒吸的原因,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改進評價 (1)可以避免實驗中的不足; (2)可以幫助學生打開分析問題的思路,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新設計實驗,這也是我們化學教育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

7、 (3)緊密聯(lián)系中考,為中考化學實驗探究題提供解題思路; (4)能與高中課程進行有效銜接,為高中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2022年人教版化學教材下冊第十單元課題2【實驗10-8】酸堿中和反應的判定 課本實驗展示:如下圖3所示,在燒杯中加入約5mL稀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溶液,至溶液顏色恰好變成無色為止2。 圖3 1、課本實驗簡要分析 氫氧化鈉溶液使酚酞變紅,加入稀鹽酸后紅色慢慢消失,說明氫氧化鈉與鹽酸發(fā)生了反應。這里就存在一些疑問:一定氫氧化鈉溶是鹽酸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而使得溶液顏色退去了嗎?答案是否定的!紅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溶液被稀釋了而導致紅

8、色褪去。如果是鹽酸和氫氧化鈉之間能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那么二者之間到底是如何反應的,也很難從這個實驗中推導得出結(jié)論。學習酸和堿之間的中和反應目的有兩點:一方面是舉一反三的作用,即讓大家理解以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總結(jié)出酸和堿反應的本質(zhì);另一方面是讓學生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上述實驗既然不能讓大家輕松的了解到中和反應的本質(zhì),這就說明此實驗不能達到教學要求。 2、實驗建議 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我對此實驗進行了重新設計。把5ml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分別與5ml鹽酸(足量)、水、NaCl溶液混合(見表1),通過實驗現(xiàn)象運用已學的知識判斷NaOH和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并從微觀上分析三組實驗,解釋酸堿反應

9、的本質(zhì)。這樣的改進還可以有效避免教材實驗10-8的不嚴謹性,即實驗中向5ml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加入稀鹽酸,若不反應,相當于稀釋NaOH溶液,也可能使酚酞變色。接著通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稀鹽酸和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即教材實驗10-8。 實驗方案 表1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一步 取5mlNaOH溶液 取5mlNaOH溶液 取5mlNaOH溶液 第二步 滴入幾滴酚酞溶液 滴入幾滴酚酞溶液 滴入幾滴酚酞溶液 第三步 加入5ml稀鹽酸(足量),震蕩 加入5ml水,震蕩 加入5mlNaCl溶液,震蕩 觀察現(xiàn)象 變紅后又褪色 變紅后不褪色 變紅后不褪色 根據(jù)現(xiàn)象分析得出結(jié)論:第一組NaOH與

10、鹽酸反應了,第二、三組未反應。 設計的目:第二組實驗與第一組實驗形成對比,說明紅色褪去的原因不是溶液被稀釋濃度降低導致的;從微觀上結(jié)合圖4比較分析第三組與第一組實驗,可以消除學生認為鹽酸和氫氧化鈉之間的反應與Na+和Cl-有關聯(lián)的疑慮,實際上他們之間的反應與Na+和Cl-無關,反應本質(zhì)是H+和OH-之間的作用。酸在水溶液中解離出H+,堿解離出OH-,因此酸和堿反應是H+ OH-=H2O。我相信知道了這個本質(zhì),書寫酸堿之間反應化學方程式就很不會困難。這樣的設計可以降低學生思考的難度使其更容易接受新知識。 3、改進評價 (1)通過圖示形象、直觀地感受中和反應中的微觀變化。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把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學習交流的能力; (4)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愉悅感和自信心。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善于利用和挖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