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過年文化習(xí)俗有哪些-中國人過年的習(xí)俗_第1頁
中國人的過年文化習(xí)俗有哪些-中國人過年的習(xí)俗_第2頁
中國人的過年文化習(xí)俗有哪些-中國人過年的習(xí)俗_第3頁
中國人的過年文化習(xí)俗有哪些-中國人過年的習(xí)俗_第4頁
中國人的過年文化習(xí)俗有哪些-中國人過年的習(xí)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國人的過年文化習(xí)俗有哪些_中國人過年的習(xí)俗 春節(jié)作為中國傳統(tǒng)四大節(jié)日之首,其對中華民族的意義遠大于其他所有節(jié)日。那么中國人過年的習(xí)俗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大年初六到大年初十的習(xí)俗文化,一起來了解吧。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1、送窮的日期:關(guān)于送窮的日期,有幾種說法:以正月晦日為送窮日。唐韓愈送窮文李翹注:予嘗見文宗備問云:顓頊高辛?xí)r,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為窮子。其后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卻窮子。自爾相承送之。唐姚合晦日送窮詩之一: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以正月二十九日為送窮日。歲時廣記月晦引圖經(jīng):“池陽風(fēng)俗

2、,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窮九日,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耙哉鲁趿鶠樗透F日。歲時廣記人日引宋呂原明歲時雜記: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今天北京仍保留有正月初六送窮鬼的風(fēng)俗。以正月初三為送窮日。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遠平志:正月三日,人多掃積塵于箕,并加敝帚,委諸歧路以送窮。送窮的日子雖各有異,各地送窮的日子也各不同,但有一點還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進行。2、窮鬼的傳說:唐代文學(xué)家李邕金谷園記說:“高陽氏子瘦約,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著之,宮中號曰窮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棄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窮鬼?!?據(jù)宋陳元靚歲時

3、廣記引文宗備問記載:顓頊高辛?xí)r,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其后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窮子。民間相傳窮鬼是上古帝王顓頊之子。他身材贏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大家都叫他“窮子“。正月的晦日,窮子死了,宮人把他理葬,并說:“今天送窮子?!皬哪侵?,窮子就成了人人害怕的窮鬼了。據(jù)錢鐘書先生管錐編考證,我國唐代民間便開始盛行送“窮鬼“,然而只稱“鬼“而不稱“神“。明清之后,“窮鬼“才被尊為“窮神“。到底是神是鬼,也沒人說得清。送窮之俗在唐代相當盛行,大文學(xué)家韓愈曾寫過一篇送窮文,其中說:(主人)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

4、矣,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唐詩人姚合還寫有詩晦日送窮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從最后兩句可以窺見送窮風(fēng)俗在當時已相當普遍。宋朝以后,送窮風(fēng)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園茶香室三鈔送窮鬼錄前朝人的詞有:奉勸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窮鬼。具體的儀式,據(jù)歲時雜記記載: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韓愈送窮文中,提到要為窮鬼結(jié)柳作車,引帆上墻。這就是說,送窮時既要為窮鬼準備下象征性的車船,還要給窮鬼帶上干糧。有的地方還有以芭蕉船送窮的做法。各地送窮,各有各的的辦法。民俗:作糜、棄破衣、祀于巷。就是把污穢雜物、破衣爛衫均打掃出門外

5、火燒祭祀;供煎餅,芭蕉船,點明燭,送窮鬼上路;廁神要來檢查衛(wèi)生,所以要清理廁所;三六九,朝外走。3、馬日大開始:農(nóng)歷正月初六,又稱為“馬日“。自秦漢以來,傳統(tǒng)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chuàng)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馬日古稱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故曰初六大開始。自進入正月以來,初一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這一天開始做一此大掃除,并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污穢的廁所清掃干凈。所以稱為“挹肥“(但現(xiàn)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衛(wèi)浴設(shè)備,故已無

6、此俗)。這一天也表示舊時農(nóng)民于此日開始下田,準備春耕。廣州民間流傳的農(nóng)歷新年習(xí)俗歌當中提到“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窮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尋春去,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火明,十五祈完燈,采青走百病?!罢^大年初六求順扔窮鬼。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fēng)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又稱窮子。4、上街搶福神:老北京民俗中的這一天,家中的婦女偶爾要把節(jié)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謂之送窮鬼,門上的掛箋也可摘下來同時扔出去,叫做送窮神。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稱六六順。又傳說福

7、神劉海是北京人,是個穿紅披綠的胖小子,民間流傳著“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的俗語,其形象很受市民歡迎。正值本命年的男孩,以劉海打扮,背著5個用白紙或彩紙剪成的小人上街,誰搶到就算誰搶到了財神,被搶者叫扔掉窮鬼。如果兩位都是本命年者相遇,誰先搶到對方背后的小人誰吉利。也有用布制小包當窮鬼向外扔的,雙方背后均要背個小筐,先把小包投入對方背后筐中者為先扔窮鬼,吉利。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狩獵“即從“扔窮鬼,搶財神“游戲發(fā)展而來,惜此活動在遼寧尚有,北京卻很少見到了。該日小販上街,因該日是馬日,家中應(yīng)給“扔窮“的男孩買“驢打滾“吃。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yǎng)生息。正月初七為人日,亦

8、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chuàng)世,造世上生靈萬物,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jié)俗,魏晉后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xí)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fēng),也戴在頭發(fā)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xí)俗。唐代之后,更重視這個節(jié)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俗稱“人日子“。人勝節(jié)的習(xí)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攤煎餅: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攤煎餅,“熏天“。吃七寶羹: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

9、,以此來取吉兆,并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yī)治百病。各地物產(chǎn)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于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汕頭市區(qū)的菜攤,在這一天將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農(nóng)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湊成七件,沒人說他是賊。戴人勝:人日節(jié)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狀,戴于頭上。也貼于屏風(fēng)等處。是日,人們也制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

10、朵)相互饋贈出游登高:人日節(jié)也是仕女出游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fù)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也有認為,初七為七煞日,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撈魚生:南方一些地區(qū),人們有在人日節(jié)“撈魚生“的習(xí)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里,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fā)啊!發(fā)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吃餃子: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餃子的習(xí)俗,寓意著用餃子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

11、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餃子。送火神:在山東部分地區(qū),有送火把的習(xí)俗,用作物秸稈綁扎的火把,在自家門前點燃,一直送到村外,意為驅(qū)除火災(zāi),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無事,不著火災(zāi)。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谷日“的習(xí)俗是對寫有谷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這種習(xí)俗蘊涵著重視農(nóng)業(yè)、珍惜糧食的思想。正月初八也被稱為“順星節(jié)“,是一個可以預(yù)知一年運氣的節(jié)日。1、祭八仙:民間取八字的讀音,將正月初八日演變成

12、了敬八仙節(jié)。八仙即民間傳說中的李鐵拐、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強權(quán),藐視富貴,經(jīng)常深入民間,解危濟困,深受勞動人民喜歡。這一天,民間習(xí)慣備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2、放生日:正月初八也是民俗春節(jié)“放生“之日,這天把家里養(yǎng)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shù)千相向,縱羽空飛,孽著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wǎng)罟筍餌所希至?!?初八放生,不僅體現(xiàn)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fā)達的美好愿望。3、祭星日:依照道教

13、和星象家的說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羅候、計都九星輪流值年照命)。人的一年命運如何,完全操在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日為諸星君聚會之期,又傳為“諸星下界“之日,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們有的到廟里去燒香順星。但不論是否去廟里進香,是日晚間,天上星斗出齊后,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燕京歲時記:“初八日,黃昏之后,以紙蘸油,燃燈一百零八盞,焚香而祀之,謂之順星“。在家里散燈花順星之同時,很多人到白云觀元辰殿去參加順星祭典。元辰殿俗稱“星宿殿“或“順星殿“。殿在白云觀西路。殿中塑有六十年花甲子

14、的六十位星宿神像。凡到元辰殿順星的人,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宿,如果是甲子年生人,就到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的塑像前,燒香、磕頭、布施之后,再到今年當值的星宿。如今年是壬辰年,就再到壬辰太歲彭泰大將軍塑像前燒香、磕頭、布施,即可保佑你一年順遂。順星用的星神碼一共兩張。頭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名目,并分別列出其所屬的星宿名。中間為“八卦“,里圈印著天干、地支字樣,外圍繞圈印著十二屬相的圖案。后一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放在星神碼的后邊,只露上端名號。兩張同時夾在一個神紙夾子上,放于正廳天地桌后邊正中。星神碼前邊擺上用黃、白兩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謂之“金銀燈兒“(用香油浸捻),共一百零

15、八盞,有用四十九盞的。也有按所謂玉匣記“本命星燈“之數(shù)者。通常都放在一個大型金屬盤子里,用小銅錢壓好,祭祀時全部燃點。以三至五碗熟元宵(每碗五個),清茶一杯為供品。前設(shè)香爐、蠟扦等供器,蠟扦下分別壓著黃錢、千張、元寶等敬神“錢糧“。祭祀時,由長輩主持,燃燭上香,全宅按尊卑長幼次序行三叩首禮,肅立十分鐘左有。待香燭欲盡,再依次三叩首后,即請香根,將星神碼及錢糧一并置于庭院事先準備好的錢糧盆中與松木枝、芝麻秸一起焚化。同時燃放鞭炮。祭星時,還要在案頭、灶臺、門坎、鍋臺等處各放一盞“金燈“(黃燈花)予以點燃,謂之“散燈花兒“。有辟除不祥之意。祭星儀式結(jié)束后,全家即聚在一起吃一頓元宵。大年初九,玉皇天

16、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玉皇大帝是主宰天。地、人三界萬事萬物的最高權(quán)威,天地三界里,佛、道、神仙,風(fēng)雨雷電,富貴榮辱等等都在他的調(diào)控之下。正月九玉皇圣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nèi)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科儀。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自午夜零時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都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祭拜天公的儀式,相當隆重,在正廳天公爐下擺設(shè)祭壇,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迭高八仙桌為頂桌,桌前并系上吉祥圖案的桌圍,后面另設(shè)“下桌“?!绊斪馈肮?/p>

17、奉用彩色紙制成的神座(象征天公的寶座),前面中央為香爐,爐前有扎紅紙面線三束及清茶三杯,爐旁為燭臺;其后排列五果六齋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甜料(生仁、米棗、糕仔等)、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征人之長壽)等祭玉皇大帝的從神。一般家庭,是簡單的供上玉皇大帝的牌位,然后是香爐,清茶三杯,爐旁為燭臺;其后排列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綠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蓄(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齋戒沐浴,需要注意,初九當天,更禁止家人曬衣服,尤其是女褲、內(nèi)衣

18、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雞、不能用母雞。若是要還愿時,必須用全豬或全羊。天公生當日也是“安太歲“日,當年犯太歲的人便可以到廟中,寫上自己的姓名、年歲,再添一點香油錢,委由廟方負責(zé)供奉即可。還有就是到六十甲子星君殿里,找到當年的當令星君,比如,今年的太歲星君是(壬辰、范寧)當令,給他敬香,以求的太歲星君的特別護佑,常言道,太歲可敬不可沖。敬他一下,他會幫你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年。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谷都生地。古代民俗云:“年初十,地生日。有天還有地。比是爺娘不多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麥百谷都生地。菜蔬風(fēng)味拿來祭,祭地生日地歡喜。人生

19、忠孝與節(jié)義,地維賴以立;做事須求腳踏實地?!罢鲁跏盏厝眨质鞘^節(jié),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地日之所以被稱為石頭的生日,很有可能是從初十的“十“音化來,因為十與石同音。石頭的生日,又被稱為石頭節(jié)。人們祭石頭,旨在祈求日子十全十美。傳說中的石神叫石敢當,也就是在胡同大宅門的墻角下鑲進墻內(nèi)刻有“泰山石敢當“的長石頭。祭石頭時,是在“石敢當“前扔些豆子,感謝它保佑大家一年平安,然后用清水把門墩、上下馬石、門前石獅子和石敢當均用干凈抹布蘸清水擦一擦,期盼在新的一年中再顯神威。北京胡同中的石敢當大多立在四合院或大宅第的四角,一般是三四尺高,以青石為多。它不單是保護四合院

20、的拐角不被碰壞,還能夠保護街巷的平安。此外,石頭節(jié)這一天,民間忌動石器,不搬石頭。此日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我們河南有的地方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nèi)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俗。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jié)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日早晨,以繩系罐鼻,由十個小伙子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yù)示當年豐收。也有習(xí)慣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等。舊俗在除夕于這些石器上貼春聯(lián)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日,則可以開封使用,無所講究了。石頭節(jié),與原始人類的大山及石頭崇拜有著源流關(guān)系。因為墻基用石頭壘砌,老鼠又多生活在墻角窟窿里的緣故,正月初十日,民間傳說也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老鼠嫁女亦稱鼠娶親、鼠納婦、老鼠娶親等,俗稱十指。是傳統(tǒng)民俗文化中影響較大的題目之一。具體日期因地而異,前面正月初三我們已經(jīng)講過,有的地方則在正月初七,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qū)是正月初十。而且,其傳說情節(jié)“版本“及習(xí)俗也多有不同。十二生肖的來歷稱,玉皇派貓通知?;⒌惹莴F上天排行次第。老鼠偷聽到貓的傳話后,捷足先登,糊涂的玉皇封之為十二生肖之首。貓反被擠出生肖之列,從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