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息居飲食譜》_第1頁
《隨息居飲食譜》_第2頁
《隨息居飲食譜》_第3頁
《隨息居飲食譜》_第4頁
《隨息居飲食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內(nèi)容提要 隨息居飲食譜為清 王士雄撰, 成書于清 咸豐十一年( 1861 ) , 是一部著名的營養(yǎng)學(xué)專著。全書共一卷, 列食物331 種, 分水飲、谷食、調(diào)和、蔬食、果食、毛羽、鱗介等七類, 每類食物多先釋名, 后闡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單方效方甚或詳列制法, 比較產(chǎn)地優(yōu)劣等。論述清晰, 重點突出,語言通俗易懂, 是研究中醫(yī)食療學(xué)、養(yǎng)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一本必備參考書。 點校說明 隨息居飲食譜為清王士雄著。士雄, 字孟英, 自號半癡山人、隨息子等, 晚號夢隱, 又號潛齋。浙江海寧人, 約生于清嘉慶十三年(1808 ) , 卒于光緒十六年(1890 )。其曾祖父王學(xué)權(quán)、祖父王國祥、父王升, 三世

2、皆為良醫(yī), 母俞氏亦深諳醫(yī)理藥性, 故家學(xué)淵源。奈何“ 年十四失怙”迫于生計, 曾充鹽行會計, 幸得舅氏俞公“ 力肩家事”得以潛心學(xué)問。尤致力于溫?zé)帷⒒魜y諸病之研究, 著述頗豐, 主要有溫?zé)峤?jīng)緯、霍亂論、王氏醫(yī)案、歸硯錄等, 為清后期著名的溫病學(xué)家。王氏自述作飲食譜乃為“世味深嘗, 不禁有飲水思源之感”, 其友董氏亦稱其為“立身、養(yǎng)生之有素者, 慨然欲與世共,而譜是書”。故于清咸豐十一年寫成并刊刻。該書共一卷, 列食物331 種, 分水飲、谷食、調(diào)和、蔬食、果食、毛羽、鱗介七類,每類食物多先釋名, 后闡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單方效方甚或詳列制法, 比較產(chǎn)地優(yōu)劣等。論述清晰, 重點突出, 語言通

3、俗易懂, 可為臨床借鑒亦可家居收藏。 王氏在編寫過程中突出了“重水, 倡素食”思想, 并多次提到某些救荒食品, 如玉蜀黍、青大豆等宜廣為種植, 表明著者不僅飲食知味且重儲備、善教民, 另外著者博覽群書, 征引信手拈來, 見于書中的書目有:內(nèi)經(jīng)、醫(yī)碥、本草綱目、戰(zhàn)國策、三岡識略、禮記、正字通等。王氏在梳理前人所說之際, 并“每物求其實驗, 不為前人臆說所惑”, 故論述嚴謹。 值得注意的是書中肉食類涉及多種珍稀保護動物, 現(xiàn)列性味, 僅供了解, 不可用作飲食, 另有一些看法亦待考證, 為保持該書原貌, 本次整理未作處理。本書初刊于清咸豐十一年(1861) 。現(xiàn)存版本為同治元年刻本、同治二年刻本、光

4、緒壬辰本、光緒甲辰本以及民國初年的多種石印本、叢書本。本次點校以光緒壬辰本為底本, 以廣益書局石印潛齋醫(yī)書五種本為主校本, 以人衛(wèi)聶伯純本為旁校本,內(nèi)經(jīng)、本草綱目等為他校本。本次點校主要按下列方法處理:一、本書采用簡體橫排, 采用現(xiàn)代標點方法, 對原書進行重新句讀。二、凡原書中的繁體字, 均改為規(guī)范簡化字。三、凡底本中因?qū)懣讨抡`的明顯錯別字、部分異體字、古今字, 均以簡化字律齊, 不出校。四、凡底本與校本互異, 若顯系底本脫誤衍倒者, 予以勘正, 并出校注明據(jù)補、據(jù)改、據(jù)刪之版本、書名或理由; 若難以判定是非或兩義均通者, 則出校并存, 或酌情表示傾向性意見; 若屬一般性虛詞, 或義引、節(jié)引他

5、書而無損文義者, 或底本不誤而顯系校本訛誤者, 一般不予處理; 凡底本與校本雖同,但對原書文字仍有疑問者, 不妄改, 只出校注明疑誤、疑衍、疑脫之處, 或結(jié)合理校判定是非。五、對個別冷僻字詞加以注釋, 注音采用拼音法。由于水平有限, 疏漏之處在所難免, 祈望專家學(xué)者示教。 點校者2001 年12 月于濟南 前序 嗚呼! 國以民為本, 而民失其教, 或以亂天下。人以食為養(yǎng), 而飲食失宜, 或以害身命。衛(wèi)國、衛(wèi)生, 理無二致, 故圣人疾與戰(zhàn)并慎, 而養(yǎng)與教并重也。中庸曰: 人莫不飲食也, 鮮能知味也。夫飲食為日用之常, 味即日用之理??边M一層, 善頤生者, 必能善教民也, 教民極平易, 修其孝、悌

6、、忠、信而已。頤生無元妙, 節(jié)其飲食而已。食而不知其味, 已為素餐; 若飽食無教, 則近于禽獸。余嘗曰: 子、臣、悌、友, 圣人之道學(xué)也;孝、悌、忠、信, 王者之干城也。圣賢書具在, 小子何敢贅焉!惟飲食乃人之大欲所存, 易為腹負, 故大禹菲飲食, 而武侯甘澹泊也。今夏, 石米八千, 斤硃四十。茫茫浩劫, 呼吁無門。呂君慎 , 知我將為餓殍也。招游梅涇, 寓廣川之不窺園。無事可為, 無路可走, 悠悠長夜, 枵腹無聊。丐得枯道人禿筆一枝, 畫餅思梅, 纂成此稿, 題曰飲食譜。質(zhì)諸知味者, 或不賤其養(yǎng)小失大, 而有以教我也。 咸豐十一年辛酉秋七月睡鄉(xiāng)散人書于隨息居 后序 嗚呼!飲食譜何為而作耶?

7、蓋世味深嘗, 不禁有飲水思源之感也。竊謂食毛踐土, 二百余年, 歲無奇荒, 國無苛政,竟至禽獸食人食, 而涂有餓殍, 豈非亙古未聞之奇事哉! 士雄年十四失怙, 賴先慈祒拄門戶, 而家有七口, 廚無宿舂。蒙父執(zhí)金履思丈念舊憐孤, 字余曰孟英, 命往金華鹺業(yè), 佐司會計。舅氏俞公桂庭, 誼篤親親, 力肩家事, 贈余齋名曰“ 潛”, 囑潛心學(xué)問, 勿以內(nèi)顧為憂。乃未十載, 金丈、舅氏, 相繼謝世。余愧無以仰付二公盛意, 而潛修英發(fā)也。徒以性情疏邁, 遇合多奇, 同郡周君光遠, 知我最深。挈舍弟季杰另辟一業(yè), 俾資事蓄。而余律身極儉, 不善居積, 或以癡目之, 遂自號半癡。迨周君作古, 母逝子殤, 世

8、景日非, 蓋無意人間事矣。乙卯冬,攜眷回籍, 息影窮鄉(xiāng), 賃屋而居, 堂名歸硯, 欲遂首丘之志而終老焉。詎上年春, 省垣失事, 季杰幸縋城歸, 秋仲溪遭難,雖不傷人, 而坐食無山, 癡將安用。今旅濮院, 麩核充饑。我生不辰, 兔爰興嘆, 華胥學(xué)步, 神契希夷, 因易字曰夢隱, 并粗述四十年孤露衷情。以志前路悠悠, 皆先人所留之余地; 而后路茫茫, 惟有不忘溝壑耳! 知味者鮮, 且藏稿以俟之。 辛酉八月中旬隨息子又題 ( tng 停) : 一指積聚而不流動, 一指水深。 水飲類 天雨水 戰(zhàn)國策名上池水, 陶隱居名半天河,俗名天泉水。甘涼。養(yǎng)陽分之陰, 瀹茗清上焦之熱。體輕味淡, 煮粥不稠。宿久澄

9、澈者良。 露水 立秋后五日白露降, 夜來不可露身出戶, 故曰: 白露身不露。甘涼。潤燥, 滌暑, 除煩。若秋前之露, 皆自地升。蘇詩:露珠夜上秋禾根是已。云秋禾者, 以禾成于秋也。稻頭上露, 養(yǎng)胃, 生津; 菖蒲上露, 清心, 明目; 韭葉上露, 涼血、止噎。荷花上露, 清暑, 怡神。菊花上露, 養(yǎng)血, 息風(fēng), 余可類推。 冬雪水 甘寒。清熱, 解毒, 殺蟲。溫疫、熱狂、暑、霍亂, 徐徐頻灌, 勿藥可瘳。淹浸食物, 久藏不壞。 溪河湖池水 海水 各處清濁不同, 非清而色白味淡者不可飲。凡近地?zé)o好水, 宜飲天泉。或以其水澄清, 煮熱而藏之, 即為好水。海水 咸濁, 蒸取其露, 即清淡可飲。 井泉

10、水 甘寒。清下焦之熱, 煮飯補陰中之陽。新汲者良, 咸濁勿用。中煤炭毒, 灌之即蘇。食井中每年五月五日午時, 入整塊雄黃、整塊明礬各斤許, 以辟蛇蟲陰濕之毒?;蚣诱麎K朱砂數(shù)兩, 尤妙。食水缸中, 宜浸降香一二段, 菖蒲根養(yǎng)于水面亦良。水不甚清者, 稍以礬澄之, 并解水毒。 瀹( yu岳) : 煮, 浸。 雨雪之水, 皆名天泉。其質(zhì)最清, 其味最淡。杭人呼曰淡水, 瀹茗最良, 宜煎清肅滌熱諸藥。惟杭人飲之, 故人文秀美,佳于天下。杭人皆瓦屋, 以竹木或磚, 或銅錫為承溜, 周曰承溜,漢曰銅池, 宋曰承落, 皆檐溝水莧之稱也。杭人呼為閣漏。引其水而注諸缸。然必日使人梯而上視, 如有鳥惡貓穢之瓦,

11、即以潔瓦易之。再以凈帚頻為掃除, 毋使木葉塵沙之積, 則水始潔。若近廚灶之屋, 必有煤炱之污, 勿取其水也。狂風(fēng)暴雨, 必夾塵砂, 亦勿取之。久晴乍雨, 亦勿遽取, 恐瓦有積垢, 濯之未凈也。既注之缸, 必待其澄, 而后挹 其清者, 藏諸別缸, 藏久彌良。凡藏水之缸, 宜身長而口小者, 上以缶 盆罩之, 而置于有風(fēng)無日之所, 日曬久則水易耗, 而色不白也。置缸之地 以磚石, 或埋入土中一二尺亦可。先慈嗜茗而取水甚嚴, 蓄水甚精。謹詳識之, 雖他處亦可仿行, 以免水土惡劣之病, 不但備烹茶煮藥之用已。 溪澗之水, 發(fā)源于山, 清甘者良。水如惡劣, 其山必耡鞻或為砒礬毒藥之所產(chǎn), 或為蟲蛇猛獸之所

12、居。而人之飲食, 首重惟水, 乍入其鄉(xiāng)者飲之, 疾病生焉。生于其地者習(xí)之, 很戾鐘焉。欲籌斡旋補救之策, 以期革獷悍之俗, 而康濟期民者, 惟有廣鑿井泉, 是為亟務(wù)。爰采泰西掘井法于下, 庶無井之地, 悉可仿行焉。 【廚灶: 原作“廚突”, 據(jù)廣益書局本改。挹( y義) : 舀。缶( fu 否) : 一種大肚小口的瓦器。 ( zhu 晝) : 磚砌的井壁。耡鞻: 艱險難行?!?高地作井, 未審泉源所在, 其求之法有四: 第一氣試:當(dāng)夜水氣恒上騰,日出即止。今欲知此地水脈安在, 宜掘一地窖, 于天明辨色時, 人入窖以目切地, 望地面有氣如煙, 騰騰上出者, 水氣也,氣所出處, 水脈在其中。 第二

13、盤試:望氣之法,曠野則可。城邑之中,室居之側(cè),氣不可見。宜掘地深三尺,廣長任意。用銅錫盤一具, 清油微微遍擦之。窖底用木高一二寸以蝭,盤偃置之。盤上干草蓋之,草上土蓋之。越一日開視,盤底有水欲滴者,其下則泉也。 第三缶試: 近陶家之處, 取瓶缶坯子一具, 如前銅盤法用之。水氣沁入瓶缶者, 其下泉也。無陶之處, 以土甓代之, 或用羊絨代之。羊絨者, 不受濕, 得水氣必足見也。 第四火試: 掘地如前, 篝火其底, 煙氣上升, 蜿蜒曲折者,是水氣所滯, 其下則泉也。煙氣直上者否。 鑿井之法有五: 第一擇地: 山麓為上, 蒙泉所出, 陰陽適宜。園林室屋所在, 向陽之地次之, 曠野又次之。山腰者居陽則太

14、熱, 居陰則太寒為下。此論泉水之高下等第耳, 然山腰山頂, 亦有甘泉, 不可泥也。鑿井者, 察泉水之有無, 斟酌避就之。 第二量淺深: 井與江湖地脈貫通, 其水淺深, 尺度不等。今問鑿井應(yīng)深幾何? 宜度天時旱潦河水所至, 酌量加深幾何而為之度, 去江湖遠者不論。不論者, 不論淺深, 而以及泉為度也。泉愈深則水愈美, 雖水土惡劣之鄉(xiāng), 深泉必清冽無毒也。 第三避震氣:地中之脈, 條理相通,有氣伏行焉。強而密理,中人者九竅俱塞,迷悶而死。俗謂之犯土者是。凡山鄉(xiāng)高亢之地多有之,澤國鮮焉。此地震之所由也,故曰震氣。凡鑿井遇此,覺有氣颯颯侵人,急起避之,俟泄盡, 更下鑿之。欲候知氣盡者,縋燈火下視之,火

15、不滅,是氣盡也。 第四察泉脈:凡掘井及泉,視水所從來, 而辨其土色。若赤埴土, 其水味惡。赤埴, 黏土也。中為甓, 為瓦者是。若散沙土,水味稍淡。若黑墳土,其水良。黑墳者,其土色黑稍黏也。若沙中帶細石子者,雖赤土、黃土皆佳。其水最良。 第五澄水:凡作井底,用木為下,磚次之,石次之,鉛為上。既作底,更加細石子厚一二尺,能令水清而味美。 試水美惡, 辨水高下, 其法有五。凡江河井泉雨雪之水,試法皆同。 第一煮試:取清水置凈器煮熟,傾入白瓷器中,候澄清,下有沙土者, 此水質(zhì)濁也。水之良者無滓,又水之良者, 以煮物則易熟。 第二日試:清水置白瓷器中,向日下,令日光正射水,視日光中,若有塵埃氤氳如游氣者

16、,此水質(zhì)不凈也。水之良者,其澄澈底。 第三味試:水,元氣也。元氣無味,無味者真水,凡味皆從外合之。故試水以淡為主,味佳者次之,味惡為下。天泉最淡,故烹茶獨勝,而煮粥不稠。 第四稱試: 有各種水, 欲辨優(yōu)劣, 以一器更酌而衡之, 輕者為上。 第五紙帛試: 用紙或絹帛之類, 色瑩白者, 以水蘸而干之,無痕跡者為上。于文, 白水為泉, 故水以色白為上。 人可以一日無谷, 不可以一日無水, 水之于人, 顧不重歟!茍知掘井試水之法, 則在可飲甘泉, 而免疾病。且藉以備旱災(zāi), 御兵火, 一舉而數(shù)善存焉。余性喜鑿井, 而力有未逮, 惟冀同志者勉為之。但井欄之口, 宜小而多, 既免墜溺, 仍便引汲也。設(shè)無水之

17、地, 而萬難鑿井者, 更列水庫法于后: 水庫法 泰西書云: 若天府金城, 居高乘險, 江湖溪澗,境絕路殊。鑿井百尋, 盈車戴綆。時逢亢旱, 涓滴如珠, 或絕徼孤懸, 恒須遠汲, 長圍久困, 人馬乏竭, 如此之類, 世多有之。臨渴為謀, 豈可及哉? 計惟恒儲雨雪之水, 可以御窮。而人情狃近, 未或先慮, 及其已至, 坐槁而已。亦有依山掘地, 造作池塘, 以為旱備。而彌月不雨, 已成龜坼, 徒傷挹注之易窮, 不悟滲漏之實多也。西方諸國, 因山為城者, 其人積水如積谷。谷 防紅腐, 水防漏渫 其為計慮, 亦略同之。以故作為水庫, 率令家有三年之蓄, 雖遭大旱, 遇強敵, 莫我難焉! 且土方之水比于地

18、中, 陳久之水方于新汲, 其蠲煩去疾, 益人利物, 往往勝之。彼山城之人, 遇江河井泉之水, 猶鄙不屑嘗矣。天泉宿水,遠勝山泉, 此惟杭人知之。名曰水庫者, 固之其下, 使無受渫也; 冪之其上, 使無受損也。原注, 冪防耗損, 亦防不潔, 故古人井亦有冪也。四行之性, 土為至干, 土性干, 故勝濕, 受水太過, 則卑濫而為濕土。甚于火矣。水居地中, 風(fēng)過損焉, 日過損焉。夏之日大旱, 金石流,土山焦, 而水獨存乎? 妄人謂濕熱相合為暑, 真是夢囈。故固之, 故冪之。水庫之事有九: 一曰具, 具者所以庇其物也。細砂、石灰、烏樟、桐油等物。二曰劑, 劑所以為之和也。三曰鑿, 鑿所以為之容也。在家、

19、在野, 皆可擇地而為之, 不論方圓, 宜下侈 上 為妙。中底以三分之一為坎, 其垢時, 以吸筒吸去之, 則年久彌清也。四曰筑, 筑所以為之地也。底墻皆須筑實, 毋使?jié)B漏。五曰涂, 涂所以為之固也。筑堅候至八分干, 再以烏樟或細灰涂之。 【渫: 污濁。侈: 指鐘口大, 中央小。: 指下大上小?!?六曰蓋, 蓋所以為之冪也。七曰注, 注所以為之積也。以承溜引注也。八曰挹, 挹所以為受其用也。九曰修, 修所以彌縫其闕也。凡造壙、造窖、造鹽地, 皆須筑實,毋使?jié)B漏, 其事同也。而各處造法, 微有不同。若造水庫之法, 亦可各隨其便者。故附載其略于此。智者自能因地制宜。 水倉法 水庫或卒難集辦, 更有水倉

20、一法, 較易從事。其法創(chuàng)自乾隆間, 楊州余君觀德。凡水土惡劣之鄉(xiāng), 人煙稠密之地, 距河稍遠之處, 皆可仿行, 以備兵火、旱災(zāi)、疾病諸患。但置曠地一區(qū), 繚以土垣, 前設(shè)門楹, 傍曰水倉, 中為大院, 置大缸數(shù)百, 或百十只, 腳埋入土尺許, 滿儲以水, 復(fù)置水桶百十只, 水龍數(shù)具, 外謔以鎖。設(shè)有災(zāi)患, 開取甚易。若大家、巨剎, 凡有空院者, 尤易仿行。為己為人, 公私兩益, 故附載之。 煎藥用水歌 何西池醫(yī)碥云: 急流迅速堪通便, 宣吐回瀾水即逆流水最宜。百沸氣騰能取汗, 甘瀾勞水流水杓楊萬遍, 名甘瀾水, 亦名勞水。意同之。黃縫水吐痰和食, 霍亂陰陽水百沸天泉與新汲井水各半也??舍t(yī)。治瘧

21、亦妙。新汲無根皆取井, 除煩去熱補陰施。地漿解毒兼清暑, 亦和中補土。臘雪寒冰療疫奇。更有輕靈氣化水, 如蒸露法蒸水, 以管接取用之, 一名氣汗水, 亦名水露。雖海水, 但蒸取其露, 即清淡可飲, 以咸濁不能上升也。奇功千古少人知。善調(diào)升降充津液, 滋水清金更益脾。肺熱而腎涸, 清金則津液下澤, 此氣化為水, 天氣下為雨也。腎涸而肺熱, 滋陰則津液上騰, 此水化為氣, 地氣上升為云也。蒸水使水化為氣, 氣復(fù)化水, 有循環(huán)相生之妙。而升降之機, 脾為之主, 故兼主中樞不運也。 【 謔( ju決) : 安鎖的環(huán)狀物?!?乳汁 甘平。補血, 充液, 填精, 化氣生肌, 安神益智, 長筋骨, 利機關(guān),

22、 壯胃養(yǎng)脾, 聰耳明目。本身氣血所化, 初生借以長成。強壯小兒, 周歲即宜斷乳, 必以谷食, 始可培植后天。造物之功, 不容穿鑿。故大人飲乳, 僅能得其滋陰養(yǎng)血, 助液濡枯, 補胃充肌而已。設(shè)脾弱氣虛, 膏粱濕盛者飲之, 反有滑瀉釀痰,減餐痞悶之虞。且乳無定性, 乳母須擇肌膚豐白, 情性柔和,別無暗疾, 不食葷濁厚味者, 其乳汁必釀白甘香。否則清稀腥濁, 徒增兒病也。牛、馬、蛇毒飲人乳解之。 牛乳 甘平。功同人乳, 而無飲食之毒、七情之火。善治血枯便燥, 反胃噎膈, 老年火盛者宜之。水牛乳良。小兒失乳者, 牛、羊乳皆可代也。 馬乳 甘涼。功同牛乳, 而性涼不膩, 故補血潤燥之外, 善清膽胃之熱

23、, 療咽喉口齒諸病, 利頭目, 止消渴, 專治青腿牙疳。白馬者尤勝。 羊乳 甘平。功同牛乳, 專治蜘蛛咬毒。白羚羊者勝。 酪酥醍醐 牛、馬、羊乳所造。酪上一層凝者為酥; 酥上如油者為醍醐。并甘涼潤燥, 充液滋陰, 止渴耐饑, 養(yǎng)營清熱。中虛濕盛者均忌之。 茶 微苦微甘而涼。清心神, 醒睡除煩; 涼肝膽, 滌熱消痰; 肅肺胃, 明目解渴, 不渴者勿飲。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氣者良。色紅者已經(jīng)蒸 , 失其清滌之性, 不能解渴, 易成停飲也。普洱產(chǎn)者, 味重力峻, 善吐風(fēng)痰, 消肉食。凡暑穢痧氣、腹痛、干霍亂、痢疾等證初起, 飲之轍愈。 諸露 凡谷、菜、果、 、草、木、花、葉諸品, 具有水性

24、之物, 皆取其新鮮及時者, 依法入甑, 蒸餾得水, 名之為露。用得其宜,遠勝諸藥, 何者? 諸藥既干且久, 或失本性, 譬用陳米作酒, 酒力無多。若不堪久藏之物, 尤宜蒸露密儲。如以諸藥煎作湯飲, 味固不全, 間有因煎失其本性者。惟質(zhì)重味厚, 滋補下焦,如地黃、枸杞之類, 必須煎汁也。若作丸、散, 并其渣滓啖之,殊勞脾運。惟峻厲猛烈之藥, 宜丸以緩之; 冰、麝忌火諸香必丸而進之; 五苓、六一等劑, 須散以行之。凡人飲食, 蓋有三化: 一曰火化, 烹煮熟爛; 二曰口化, 細嚼緩咽; 三曰胃化, 蒸變傳運。二化得力, 不勞于胃。故食生冷, 大嚼急咽, 則胃受傷也。胃化既畢, 乃傳于脾, 傳脾之物,

25、 悉成乳糜次乃分散, 達于周身。其上妙者, 化氣歸筋; 其次妙者, 化血歸脈, 用能滋益精髓, 長養(yǎng)肌體, 調(diào)和營衛(wèi)。所云妙者, 飲食之精華也, 故能宣越流通, 無處不到。所存糟粕, 乃下于大腸。今世滋補丸劑, 皆干藥合成, 精華已耗, 又須受變于胃, 傳送于脾, 所沁入宣布,能有幾何? 不過徒勞脾胃, 悉成糟粕, 下墜而已。朝吞暮餌, 抑何愚耶! 汪謝城曰: 諸露生津解熱, 誠為妙品。但肆中貪多, 而蒸之過久, 以致味薄, 或羼他物以取香, 如枇杷葉露, 亦羼香物,正與嗽證相反, 故必以自蒸為佳。又中有飲濕者, 諸露非所宜。 【 ( lu) : 草本植物的果。】 酒 大寒凝海而不冰, 其性熱

26、也。甘苦辛酸, 皆不是, 其味異也。合歡成禮, 祭祀宴賓, 皆所必需。壯膽辟寒, 和血養(yǎng)氣, 老人所宜。行藥勢, 劑諸肴, 殺鳥獸, 鱗介諸腥。陳久者良。 多飲必病, 故子弟幼時, 總不令飲酒, 到大來不戒而自不飲矣。凡民日食不過一升, 而尋常之量, 輒飲斗酒, 是一人之飲, 足供數(shù)人之食。至于盛肴饌, 多朋從, 其費又不可勝計也。酒之為物, 勤儉多妨, 故禁酒可以使民富。貞潔之人, 以酒亂性; 力學(xué)之人, 以酒廢業(yè); 盜賊之徒, 以酒結(jié)伙; 剛暴之徒, 以酒行兇。凡世間敗德?lián)p行之事, 無不由于酒者。此書之所以作酒誥, 漢時所以三人群飲, 罰金四兩也。酒之為物, 志氣兩昏,故禁酒可以興民教。富

27、之、教之、誠富民、防民之善術(shù)。今蕞爾小邑, 歲費造酒之米, 必以萬石計, 不但米價日昂, 徑至釀成大禍, 此其一端也, 可不鑒哉! 解酒毒, 大醉不醒。枳蓂子煎濃汁灌; 人乳和熱黃酒服。外以生熟湯浸其身, 則湯化為酒, 而人醒矣。 酒釀 甘溫。補氣, 養(yǎng)血, 助運化, 充痘漿, 多飲亦助濕熱, 冬制者耐久藏。 燒酒 一名汗酒 性烈火熱, 遇火即燃。消冷積, 御風(fēng)寒, 辟陰濕之邪, 解魚腥之氣。陰虛火體, 切勿沾唇。孕婦飲之, 能消胎氣。汾州造者最勝。 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濕路,或久浸水中,皆宜飲此,寒濕自解。如陡患泄瀉,而小溲清者,亦寒濕病也,飲之即愈。 風(fēng)寒入腦, 久患頭痛, 及飲停寒積, 脘腹

28、久疼, 或寒濕久痹, 四肢酸痛, 諸藥不效者, 以滴花燒酒, 頻摩患處自愈。若三伏時, 將酒曬熱, 貼患處, 效更捷。素患凍瘡者, 亦于三伏時,曬酒涂患處, 至冬不作矣。 霍亂轉(zhuǎn)筋而肢冷者, 以燒酒摩拓患處效。 解燒酒毒, 蘆菔汁、青蔗漿, 隨灌。綠豆研水灌, 或以枳蓂子煎濃湯灌。大醉不醒, 急以熱豆腐遍體貼之, 冷即易, 以醒為度。外用井水浸其發(fā), 并用故帛浸濕, 貼于胸膈, 仍細細灌之, 至蘇為度。凡燒酒醉后吸煙, 則酒焰內(nèi)燃而死。又有醉后內(nèi)火如焚, 而反惡寒者, 厚覆衣被, 亦能致死。即口渴飲冷, 止宜細細飲之, 以引毒火外達。若連飲過多, 熱毒反為驟冷所遏, 無由外達, 亦多閉伏不救也

29、。 愈風(fēng)酒方: 陳海蛇漂凈拭干, 晾極燥, 十二兩 黑大豆 嫩桑枝 松針杵爛, 各四兩 陳酒七斤, 封浸, 煮三炷香。 喇嘛酒方: 治半身不遂, 風(fēng)痹麻木。 胡桃肉龍 眼肉各四兩,杞子 首烏 熟地各一兩,白術(shù) 當(dāng)歸 川芎 牛膝 杜仲 白芍 議薟草 茯苓 丹皮各五錢,砂仁 烏藥各二錢五分 上十六味, 絹袋盛之, 入瓷瓶內(nèi), 浸醇酒五斤, 隔水煮濃,候冷, 加滴花燒酒十五斤, 密封七日飲。 健步酒方: 生羊腸一具, 洗凈晾燥,龍眼肉 沙苑蒺藜隔紙微焙 生苡仁淘凈曬燥,仙靈脾以銅刀去邊毛,真仙茅各四兩 上六味, 滴花燒酒二十斤, 浸三七日。下部虛寒者宜之,華亭董氏方也, 見三岡識略。 【 隔紙微焙:

30、 原為“隔紙微”, 文理、醫(yī)理不通, 據(jù)沙苑蒺藜的一般炮制方法補“焙”?!?熙春酒方: 生豬板油一斤甘杞子 龍眼肉 女貞子冬至日采, 九蒸九曬,直生地洗凈曬干,仙靈脾去邊毛生綠豆洗凈曬干, 各四兩 上七味, 滴花燒酒二十斤, 封浸一月。茹素者去豬油, 加耿柿餅一斤可也。 此酒健步駐顏, 培養(yǎng)心腎, 衰年飲之甚妙。但以豬脂白蜜浸之, 名玉液酒。溫潤補肺, 澤肌膚, 美毛發(fā), 治老年久嗽極效。隨息自驗。 固春酒方: 治風(fēng)寒濕襲入經(jīng)絡(luò), 四肢痹痛不舒, 俗呼風(fēng)氣病, 不論新火, 歷治輒效。 鮮嫩桑枝 大豆黃卷或用黑大豆亦可 生苡仁 樞木子即十大功勞紅子也, 黑者名極木子, 亦可用。無則用葉, 或用南

31、天竹子亦可。各四兩 金銀花 五加皮 木瓜 蠶沙各二兩 川黃柏 松子仁各一兩 上十味, 絹袋盛而縫之。以好燒酒十斤, 生白蜜四兩, 共裝壇內(nèi), 將口封固扎緊。水鍋內(nèi)蒸三炷香取起, 放泥地上七日, 即可飲矣。每日量飲一二杯。病淺者, 一二斤即愈。 定風(fēng)酒方: 天冬 麥冬 生地 熟地 川芎 五加皮 牛膝 秦艽各五錢 川桂枝三錢 上九味, 絹袋盛之。以滴花燒酒二十斤, 凈白蜜、赤砂糖、陳米醋各一斤, 攪勻, 浸入瓷壇, 豆腐皮封口, 壓以巨磚, 安水鍋內(nèi), 蒸三炷香。壇須寬大, 則蒸時酒弗溢出也。取起埋土中七日,此內(nèi)府方也。 功能補血息風(fēng)而健筋骨, 且制法甚奇, 凡患虛風(fēng)病者, 飲之輒愈。而藥味平和,

32、 衰年頻服, 極有裨益, 并無流弊。 按酒性皆熱, 而燒酒更烈, 韌如羊腸, 潤如豬脂, 并能消化, 故不但耗谷麥, 亦最損人, 尤宜禁之。然治病養(yǎng)老之功, 亦不可沒。 世傳藥酒, 率以剛燥之品, 助其猛烈, 方名雖美, 而遺患莫知。惟此七方, 用藥深有精義, 洵屬可傳。但飲貴微醺, 不可過恣, 始為合法。虛寒衰老之人, 寒宵長夜, 苦難酣眠達曉, 宜制小銀瓶, 略如鼻煙壺式, 口用旋蓋, 以暖酒灌入, 佩于衷衣兜肚之間, 酒可徹夜不涼。丁夜 醒時, 飲而再睡, 不煩人力, 恬適自如, 補益之功甚大。若能此外勿飲, 更可引年。凡飲酒, 并宜隔湯燉溫也。 淡巴菰 辛溫。辟霧露穢瘴之氣, 舒憂思郁

33、憤之懷, 殺諸蟲, 御寒濕。前明軍營中始吸食之, 漸至遍行天下, 不料其為鴉片煙之先兆也, 然圣祖最惡之, 而昧者猶以熙朝瑞草譽之, 謬矣。 臥房卑濕, 以乾煙葉厚鋪席下良, 并可以辟臭蟲、蜈蚣、蛇、蝎諸蟲也。絞腸痧, 煙筒中垢, 如豆大一丸, 放病人舌下,掬水灌之, 垂死可活。蛇咬及諸蟲毒螫, 以煙筒中垢涂之。 鴉片 鴉片入藥, 亦始前明, 李瀕湖本草綱目收之。國朝乾隆間, 始有吸其煙者。初則富貴人吸之, 不過自速其敗亡; 繼則貧賤皆吸之, 因而失業(yè)破家者眾, 而盜賊滿天下。以口腹之欲, 致毒流宇內(nèi), 涂炭生民, 洵妖物也, 智者遠之。亦有因衰病而誤墜其中者。以吸之入口, 直行清道, 頃刻而

34、遍一身, 壅者 【衷衣: 貼身之內(nèi)衣。丁夜: 丁為天干第四位, 丁夜即四更, 約為夜里兩點】 能宣, 郁者能舒, 陷者能舉, 脫者能收, 凡他藥不能治之病, 間有一吸而暫效者。人不知其為劫劑, 遂詫以為神丹, 而因病吸此, 尤易成癮; 迨癮既成, 臟氣已與相習(xí), 嗣后舊疾復(fù)作, 必較前更劇, 而煙亦不能奏效矣。欲罷不能, 噬臍莫及, 乃致速死。余見實多, 敢告世人, 毋蹈覆轍。徐松龕曰: 天竺自六朝后, 皆稱印度。今五印度為英吉利所轄, 進出貨物, 近以鴉片為主。宇宙浮孽之氣, 乃獨鐘于佛國, 何其怪也! 戒法: 斷癮之方, 驗者其少, 且用煙或煙灰者居多, 似乎煙可少吸, 一不服藥, 癮即如

35、故。惟此方日服, 仍可吸煙, 旬余,癮自漸減, 又不傷身。蓋物性相制, 此藥專制鴉片之毒, 故能斷癮, 絕無他患也。 方用鮮松毛數(shù)斤, 略杵, 井水熬稀膏, 每晨開水化服一二錢; 或每土一斤, 用松樹皮半斤, 煎湯熬煙, 如常吸食, 癮亦漸斷; 或以一味甘草熬為膏, 調(diào)入煙內(nèi), 初且少入, 漸以加多, 如常吸之, 斷癮極效。 解毒: 肥皂或金魚杵爛, 或豬屎水和, 絞汁灌之, 吐出即愈; 甘草煎濃汁, 俟涼, 頻灌; 生南瓜搗絞汁頻灌; 青蔗漿恣飲。 凡吸煙而死, 雖身冷氣絕, 若體未僵硬, 宜安放陰處泥地。一經(jīng)日照, 即不可救。撬開牙關(guān), 以竹箸橫其口中, 頻頻灌以金汁、南瓜汁、甘草膏之類,

36、 再以冷水在胸前摩擦, 仍將頭發(fā)解散, 浸 在冷水盆內(nèi), 或可漸活。 【 噬臍: 比喻后悔不及。如左傳 莊公六年:“ 著不早圖, 后君噬臍。”】 谷食類 秈米 甘平。宜煮飯食。補中, 養(yǎng)氣, 益血, 生津, 填髓, 充饑, 生人至寶。量腹節(jié)受, 過飽傷人。凡患病不饑, 婦人初產(chǎn), 感證新愈, 并勿食之。磨粉蒸糕, 松而不韌, 病人弱體, 可作點心。飯露生津, 補虛療膈。 秈種甚多, 有早、中、晚三收, 赤、白二色, 以晚收色白者良。凡不種粳之處, 皆呼秈為粳。湖州蒸谷, 或炒谷而藏之,作飯甚香。早收者性溫, 不耐久藏。汪謝城曰: 凡八谷, 一類之中, 必皆有大小早晚黏不黏各種。如稻為一谷, 其

37、黏者為糯, 不黏者為粳, 而粳又糯之別種。呼秈為粳, 猶呼為大麥,未為大誤。吾鄉(xiāng)蒸谷、炒谷米, 用米少而得飯多, 不但取其香也。鄭元慶湖錄論之甚詳。 米 亦作粳 甘平。宜煮粥食, 功與秈同。秈亦可粥, 而較稠; 粳亦可飯, 而秈耐饑。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 強食亦能致病戕生。易云: 節(jié)飲食。論語云: 食無求飽。尊 生者, 能繹其義, 不必別求他法也。惟患停飲者, 不宜啜粥; 痧脹霍亂, 雖米湯不可入口, 以其性補, 能閉塞絡(luò)隧也。故貧人患虛證, 以濃米飲代參湯, 每收奇績。若人眾之家, 大鍋煮粥時, 俟粥鍋滾起沫團, 糚滑如膏者, 名曰米油, 亦曰粥油, 撇取淡服, 【尊: 廣益書局本作“養(yǎng)

38、”字。飲: 廣益書局本作“湯”字】 或加煉過食鹽少許服亦可, 大能補液填精, 有裨羸老。至病人、產(chǎn)婦, 粥養(yǎng)最宜, 以其較秈為柔, 而較糯不黏也。亦可磨粉作糕。而嘉興人不善藏谷, 收米入囤, 蒸罨變紅, 名曰冬舂米, 精華盡去, 糟粕徒存, 暴殄天物, 莫此為甚。炒米雖香, 性燥助火, 非中寒便瀉者忌之。又有一種香 米, 自然有香, 亦名香珠米。煮粥時, 稍加入之, 香美異常, 尤能醒胃。凡煮粥宜用井泉水, 則味更佳也。 糯米 一名元米, 亦名占米 甘溫。補肺氣, 充胃津, 助痘漿, 暖水臟。釀酒熬餳, 造作餅餌。若煮粥飯, 不可頻餐, 以性太黏滯, 難化也。小兒、病人尤當(dāng)忌之。 凍米冬月所制

39、。性不黏滯, 止瀉補脾。 炒米香燥助火, 多食傷津。脾虛泄瀉, 糯米炒黃磨粉, 加白砂糖調(diào)服。虛寒多溺, 糯米飯杵為輒。臥時煮熟, 細嚼食之。 諸米泔第二次者, 清而可用。清熱止煩渴。諸禾桿, 甘溫。煎汁飲, 治寒濕發(fā)黃, 停食腹脹, 消牛肉積。作薦御寒, 暖于棉絮。按穰籍絝絞 , 暖足去濕。燒灰淋汁, 冷服解砒毒。 飴 稀者為飴, 干者為餳, 諸米皆可熬, 以糯米熬者為勝。 甘溫。補中, 益氣, 養(yǎng)血, 能助濕熱, 動火生痰。凡中滿、吐逆、疸、瘧、膨、便閉、牙痛、水腫、目赤等證, 皆忌之。飴箋, 音移,糖類。 魚臍疔、瘭疽、錿瘡, 并用飴糖涂。稻芒、魚骨鯁喉, 及誤吞竹、木、錢、釵, 中天雄

40、、附子、草烏毒,并宜頻食飴糖。解銀黝毒,日用飴糖四兩,作小丸,不時以麻油吞下,須服過百日外,方無慮。火燒成瘡,餳糖燒灰敷。 【 絝絞: 指靴鞋?!?粟米 色有青黃, 粒有粗細, 種類不同, 亦名粱, 俗呼小米。功用與秈、二米略同, 而性較涼, 病人食之為宜。糯者亦名秫。汪謝城曰: 粱之黏者, 固可稱秫, 而實非治不寐之秫。 黍米 此人呼為黃米, 以其色黃也, 然亦有赤者。 功與秈似, 厥性較溫。南方所無也。 稷米 一名高粱, 俗呼蘆稷。 甘涼。清胃, 補氣, 養(yǎng)脾。糯者名秫, 治陽盛陰虛, 夜不得寐, 及食鵝鴨成癥。凡黍、稷、粟之糯者, 皆可釀酒造餳。而南方稷米, 但有不黏者耳。汪謝城曰: 前

41、人本草, 分別多誤, 惟程 氏九谷考所辯為是。本草綱目以黏不黏分黍稷, 是分一谷為二谷也。 小麥面 甘溫。補虛乏, 實皮膚, 厚腸胃, 強筋力。北產(chǎn)重羅者良。造為掛面, 可以致遠, 病人食之甚宜。南方地卑, 麥性黏滯, 能助濕熱。時感及瘧、痢、疳、疸、腫脹、腳氣、痞滿、痧脹、肝胃痛諸病, 并忌之。新麥尤甚。惟單酵水造為蒸餅, 較不助病, 且可化藥。 跌打挫緾 , 白面同梔子搗勻, 水調(diào)涂。遠行腳研成皰,白面水調(diào)涂。大衄血出, 飛羅面入鹽少許, 冷水調(diào)服三錢。大便久瀉, 飛羅面炒熟, 每晨加白砂糖, 或炒鹽調(diào)服。 【 緾: 虧缺、不足。】 麩 麥皮也 凡患身體疼痛及瘡瘍潰爛沾漬, 或小兒暑月出痘

42、, 潰爛不能著席者, 并用夾褥裝麩藉臥, 性涼而軟, 洵妙法也。 面筋麩入水中, 洗揉而成。性涼解熱, 止渴消煩, 勞熱人宜煮食之。但不易化, 須細嚼之。誤吞錢者, 以面筋放瓦上炙存性, 研末, 開水調(diào)服。在喉者, 即吐出; 入腹者, 從大便下。 麥粉麩洗面筋, 澄出之漿, 濾干成粉, 俗呼小粉。 甘涼??蔀轸?餌、素食、漿衣之用。陳久者炒焦, 以醋熬成膏, 治一切癰瘍湯火傷。 大麥 一名麥籥, 一名麥 種類不一, 方土不同, 今人罕食。藥肆以造麥芽, 金華人以之飼豬, 故其肉最佳, 而造為蘭薰, 甲于天下也。汪謝城曰:麥為小麥, 牟為大麥, 麥一名稷麥, 則大麥之別種。南方無牟, 即呼為大麥

43、, 實則同類而異種也。大麥須有消腫脹之功。麥須亦可用。 砇麥 即蕎麥, 俗名為烏麥。 甘溫。羅面煮食, 開胃寬腸, 益氣力, 御風(fēng)寒, 煉滓穢, 磨積滯。與蘆菔同食良, 以性有微毒, 而發(fā)痼疾, 蘆菔能制之也。而易長易收, 尤為救荒極品, 各處皆宜廣種為是。另一種味苦者, 雖不堪食, 亦可濟荒。 小兒丹毒、熱瘡, 罺麥面醋調(diào)涂。白濁, 白帶, 脾積久瀉,休息痢, 并宜食此面。痢疾, 炒熟罺麥二錢, 砂糖湯調(diào)下。絞腸痧痛, 蕎麥炒焦, 開水調(diào)服。湯火傷, 罺麥炒黃, 水和敷。 【 : 廣益書局本作“舀”。粢: 糍飯團?!?玉蜀黍 一名玉高粱, 俗名苞蘆, 又名紆粟, 又名六谷。 嫩時采得, 去苞

44、須煮食, 味甚甜美。老則粒堅如石, 舂磨為糧, 亦為救荒要物。但粗糲性燥, 食宜半飽, 庶易消化。至東 , 子, 各種雜糧, 及黃精、玉竹之類, 并可充饑作食, 造酒濟荒, 茲不備載。 苡米 甘平。健脾, 益胃, 補肺, 緩肝, 清熱, 息風(fēng), 殺蟲, 勝濕。故治筋急拘攣, 風(fēng)濕痿痹, 水腫, 消渴, 肺痿吐膿, 咳嗽血溢,肺、胃、腸癰, 疝氣, 五淋, 干濕腳氣, 便瀉, 霍亂, 黃疸, 蛔蟲諸病。并煮湯飲, 亦可蒸食, 煮粥煮飯, 無不宜之。脾約便堅, 不宜多食。性專達下, 孕婦忌之。 黑大豆 甘平。補脾胃, 行水, 調(diào)營, 祛風(fēng)邪, 善解諸毒。性滯壅氣, 小兒不宜多食。服厚樸者忌之, 服

45、蓖麻子者, 犯之必死。小者名豆, 品較下, 僅堪喂馬, 故名馬料豆。俗謂功勝黑大豆, 殊失考也。 辟谷救荒, 黑豆淘凈, 蒸極透, 曬干, 如是三次、九次更妙。磨細末,柿餅煮爛去蒂、核。與豆末等分, 搗丸, 雞子大, 每細嚼一丸, 津液咽下, 勿用湯水, 可終日不饑。遠行攜帶甚便, 且可任吃諸物, 略無所忌。又能滋補脾腎, 而治噎食、便瀉等病。辟疫稀痘, 解諸藥毒, 黑大豆二合, 甘草一錢煎汁頻飲。黑大豆皮,入藥止盜汗。大豆黃卷即黑大豆為 也。治濕痹筋攣膝痛, 消水病脹滿, 非表散藥也。 黃大豆 甘平。補中解毒, 宜煮食, 炒食則壅氣。浸罨發(fā)芽, 摘根為蔬, 味最鮮美。肺癰痧氣, 生嚼不腥,

46、疑似之間, 試之甚驗。痘后癰毒, 嚼生黃豆涂之, 即潰。浸胖, 搗涂諸癰瘡亦妙。 青大豆 甘平。補肝養(yǎng)胃。嫩時剝而為肴, 味極鮮美。鹽水煮而烘之, 可以久藏致遠。諸豆有早、中、晚三收, 以晚收粒大者良。并可作腐、造醬、榨油。惟青豆性較軟, 更為食品所宜, 莢闊粒扁者尤佳。 兵荒救饑, 豆青黃隨用, 七斗 芝麻黑白不拘, 三斗 并淘凈即蒸, 蒸過即曬, 曬干去殼, 再蒸再曬, 凡三次, 搗極爛 , 丸胡桃大, 每細嚼一丸, 津液咽下, 可三日不饑。諸無所忌。所費不多, 一料可濟萬人。 白豆 豆具五色, 功用略同。惟白者夏熟早收, 故粒小而性溫,能發(fā)病也。 赤豆 甘平。補心脾, 行水消腫, 化毒排

47、膿。多食耗液, 蛇咬者百日內(nèi)忌之。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 其稍大而鮮紅淡紅色者, 止為食用, 故本草以赤小豆名之。后人以廣產(chǎn)木本, 半紅半黑之相思子, 亦有紅豆之名, 遂致誤用。亦猶黑大豆, 有緊小為雄一言, 而昧者訛為馬粒豆也。 水腫腳氣, 赤小豆一斗, 煮極爛, 取汁五升, 溫漬足膝。兼食小豆, 勿雜食。水鼓腹大, 動搖有聲, 皮膚黑者, 赤小豆三升, 白茅根一握, 水煮食豆, 以消為度。乳汁不通, 赤小豆煮汁飲, 或煮粥食。諸般癰毒, 赤小豆生研, 入苧麻根杵勻, 雞子清調(diào)敷。丹毒如火, 赤小豆末, 雞子清稀調(diào)涂之。 【 爛: 原作“熟”, 據(jù)上下文改?!?綠豆 甘涼。煮食清膽?zhàn)B胃, 解

48、暑止渴, 潤皮膚, 消浮腫, 利小便, 已瀉痢, 析酲弭疫。浸罨發(fā)芽, 摘根為蔬, 味極清美。生研絞汁服, 解一切草木金石諸藥、牛馬肉毒。或急火煎清湯, 冷飲即可。 綠豆皮入藥, 清風(fēng)熱, 去目翳, 化斑疹, 消腫脹。 綠豆粉, 宜作糕餌素饌, 食之清積熱, 解酒食諸毒。新汲水調(diào)服, 治霍亂轉(zhuǎn)筋, 解砒石、野菌、燒酒及諸藥毒。暑月痱瘡, 綠豆粉、滑石和勻撲。打撲損傷, 綠豆粉炒紫色, 新汲水調(diào)敷, 以杉木皮縛定。杖瘡疼痛, 綠豆粉炒研, 雞子清和涂。一切癰腫初起, 綠豆粉炒黃黑色, 牙皂一兩同研, 米醋調(diào)敷, 皮破者油調(diào)之。外腎生瘡, 綠豆粉、蚓糞等分研涂之。 蠶豆 以其熟于蠶時, 故名蠶豆,

49、 一名佛豆 甘平。嫩時剝?yōu)槭唣偅稑O鮮美。老則煮食,可以代糧,炒食可以為肴。性主健脾快胃。浸以發(fā)芽,更不壅滯,亦可煮仁作糕餌。肆中磨細,攙入小粉,亦可燙皮搓索,以混綠豆粉。 豌豆 粒圓如珠,爾雅名戎菽, 管子作荏菽,本草名胡豆,唐史作畢豆,遼志作回回豆, 俗呼淮豆, 亦曰寒豆。 甘平。煮食和中, 生津止渴, 下氣, 通乳消脹。研末涂癰腫, 擦面去莗莙。亦可作醬用。 【 莗莙: 即黃褐斑, 或稱黧黑斑?!?豇豆 甘平。嫩時采莢為蔬, 可葷可素。老則收子充食, 宜餡宜糕。頗似腎形, 或有微補。 扁豆 甘平。嫩莢亦可為蔬, 子以白者為勝。去皮煮食, 補肺開胃, 下氣止嘔, 清暑生津, 安胎去濕。治帶

50、濁時痢, 解魚酒藥毒。炒熟則溫, 健脾止瀉?;集懻呒芍?赤白帶下, 白扁豆為末, 米飲下, 每服二錢。毒藥傷胎, 腹痛, 口噤, 手強 , 頭低, 自汗, 似乎中風(fēng), 九死一生, 人多不識,若作風(fēng)治, 必死無疑。生白扁豆末, 米飲服方寸匕, 或濃煎汁亦可。亦解輕粉毒, 宜冷飲。霍亂轉(zhuǎn)筋, 生白扁豆末, 冷水和少入醋服, 或以藤葉搗汁服。砒石、諸鳥獸肉毒, 生白扁豆末,冷水和服。扁豆花, 治痢疾、崩帶, 解諸藥毒。 刀豆 嫩莢可醬以為蔬, 蜜以為果。子老入藥, 甘平下氣, 溫中止噦。 薯蕷 一名山藥 甘平。煎食補脾腎, 調(diào)二便, 強筋骨, 豐肌體, 辟霧露, 清虛熱。既可充糧, 亦堪入饌。不勞

51、灌溉, 廣種為宜。子名零馀子, 功用相同。腫脹、氣滯諸病均忌。噤口痢, 山藥半生半炒,研末, 米飲下二錢。諸腫毒, 山藥搗爛涂, 即散。 【 : 原作“肖”。據(jù)文義及校本改。強: 廣益書局本作“僵”?!?甘薯 一名番薯, 一名地瓜, 亦名山薯 甘溫。煎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fēng)寒,益顏色。種類不一,以皮赤、無筋、味純甘者良。亦可生啖。凡渡海注船者,不論生熟,食少許即安。磽瘠之地,種亦蕃滋,不勞培埴 ,大可救饑。切而蒸曬,久藏不壞。切碎同米煮粥食,味美益人。惟性大補,凡時疫、瘧、痢、腫脹、便秘等證,皆忌之。 【 : 指土地堅硬而瘠薄。埴: 甲辰本作“壅”?!?調(diào)和類 胡麻 一名脂麻, 俗名油麻 甘平

52、。補五內(nèi), 填髓腦, 長肌肉, 充胃津, 明目, 息風(fēng), 催生, 化毒。大便滑瀉者勿食。有黑、白二種, 白者多脂。相傳謂漢時自大宛來, 故名胡麻。生熟皆可食, 為肴為餌, 榨油并良, 而不堪作飯。本草列為八谷之麻, 誤矣。古人救饑用火麻, 即本經(jīng)之大麻, 殆即八谷之麻也。 小兒初生, 嚼生脂麻, 綿包與咂, 最下胎毒, 頻咂可稀痘。婦人乳少, 脂麻炒研, 入鹽少許食之。此方可作小菜, 杭人呼為脂麻鹽, 余最喜之。且可治口臭, 孕婦乳母, 尤宜常食, 甚益小兒也。腰腳疼痛,新脂麻炒香杵末, 日服合許, 溫酒蜜湯任下, 以愈為度。溺血,脂麻杵末, 東流水浸一宿, 平旦絞汁, 煎沸服。頭面諸瘡, 婦

53、人乳瘡、陰瘡, 生脂麻嚼爛敷。谷賊, 稻芒阻喉也。脂麻炒研, 白湯下。湯火傷, 諸蟲咬傷, 脂麻生研涂。 麻醬 脂麻炒如法, 磨為稀糊, 入鹽少許, 以冷清茶攪之, 則漸稠, 名對茶麻醬。香能醒胃, 潤可澤枯。羸老、孕婦、乳媼、嬰兒、臟燥、瘡家及茹素者, 藉以滋濡化毒, 不僅為肴中美味也。 【 媼: 對老年婦女的尊稱或婦女的通稱。文中指乳母。】 脂麻油 甘涼。潤燥, 補液, 息風(fēng), 解毒殺蟲, 消諸瘡腫。烹調(diào)肴饌, 葷素咸宜。諸油惟此可以生食, 故為日用所珍, 且與諸病無忌, 惟大便滑瀉者禁之。凡方書所載香油, 即麻油也。久藏泄氣, 則香味全失, 故須隨制隨用。渣亦香甘, 可為食料。筍得之,

54、則味美質(zhì)軟, 故麻渣不可以壅竹。 漏胎、難產(chǎn), 因血液干澀也。麻油、白蜜各一兩, 同煎數(shù)十沸溫服。小兒丹毒、湯火灼傷, 生麻油涂浸, 并飲之。小兒發(fā)熱,不拘風(fēng)寒、飲食, 時行痘疹, 并宜用之。以蔥涎入麻油內(nèi), 手指蘸油, 摩擦小兒五心、頭面、項背諸處, 輒愈。蠱毒及砒石、河豚毒, 多飲生麻油即吐出。腫毒初起, 麻油煎蔥黑色, 趁熱通手旋涂, 自消。雖大毒初起, 若內(nèi)服一二斤, 毒氣自不內(nèi)攻也。犬、毒蛇咬者, 亦宜先飲生麻油一二盞良。打撲傷腫, 麻油 熬熟, 和醇酒服。以火燒地令熱。俾臥之, 立愈無痕。 茶油 甘涼。潤燥, 清熱, 息風(fēng), 解毒殺蟲, 上利頭目。烹調(diào)肴饌, 日用所宜。蒸熟用之,

55、澤發(fā)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 故諸病不忌。燃燈最亮, 而不損目。澤發(fā)不誯, 其渣浣衣去垢,豈他油之濁膩可匹哉! 豆油 甘辛溫。潤燥, 解毒, 殺蟲。熬熟可入烹炮, 雖谷食之精華, 而肥膩已甚。盛京來者, 清徹獨優(yōu)。燃燈甚亮。 菜油 甘辛溫。潤燥, 殺蟲, 散火丹, 消腫毒。熬熟可入烹炮。凡時感、痧脹、目疾、喉證、咳血、瘡瘍、痧痘、瘧疾、產(chǎn)后, 并忌之, 以有微毒, 而能發(fā)風(fēng)動疾也。世俗以其氣香而尚之, 罔知其弊, 以致疾病纏綿而不察。惟外用涂湯火傷, 刮痧, 調(diào)瘡藥, 皆妙。肆中或以花生、蘇子等油羼之。 【 竹: 廣益書局本作“罨”。意為不可當(dāng)頭摻下?!?鹽 咸涼。補腎, 引火下行, 潤燥祛風(fēng)

56、, 清熱滲濕, 明目, 殺蟲,專治腳氣。和羹腌物, 民食所需。宿久鹵盡色白, 而味帶甘者良。 擦牙固齒, 洗目去翳, 點蒂鐘 墜, 敷蛇蟲螫, 吐干霍亂,熨諸脹痛。 霍亂轉(zhuǎn)筋, 鹽鹵摩拓患處, 或以裹足布浸鹵束之。并治諸般腳氣。無鹵用極咸鹽湯亦可。凡無病人濯足湯中常加鹽鹵, 永無腳疾。 豉 俗呼豆豉 咸平。和胃, 解魚腥毒。不僅為素肴佳味也, 金華造者勝。淡豉入藥, 和中, 治濕熱諸病。 醬 純以白面造者, 咸甘而平, 調(diào)饌最勝。豆醬以金華蘭溪造者佳, 咸平。油則豆醬為宜, 日曬三伏, 晴則夜露。深秋第一者勝, 名秋油, 即母油。調(diào)和食味, 葷素皆宜。痘痂新脫時食之, 則瘢黑。嘉興造者咸寒,

57、以少日曬之功也, 油亦質(zhì)薄味淡, 不耐久藏。 犬咬及湯火傷, 未成瘡者, 以醬涂之。中砒毒, 豆醬調(diào)水服。胎氣上沖, 及虛逆嘔吐, 好醬開水調(diào)服, 亦解鴉片毒。 【 蒂鐘: 指腭垂?!?醋 酸溫。開胃, 養(yǎng)肝, 強筋, 暖骨, 醒酒, 消食, 下氣, 辟邪, 解魚蟹鱗介諸毒。陳久而味厚氣香者良。性主收斂, 風(fēng)寒咳嗽,外感瘧、痢, 初病皆忌。續(xù)文獻曰: 獅子日食醋、酪各一瓶,故俗謂獅吼為“吃醋”云。產(chǎn)后血運, 熱病神昏, 驚恐魂飛,客忤中惡, 并用鐵器燒紅, 更迭淬醋中, 就病人之鼻以熏之。湯火傷, 醋淋洗。諸腫毒, 醋調(diào)大黃末涂。 糟 甘辛溫。醒脾消食, 調(diào)臟腑, 除冷氣, 殺魚腥毒。以杭紹白

58、糯米所造, 不榨酒而極香者勝。拌鹽糟藏諸食物, 味皆美嫩。惟發(fā)風(fēng)動疾、痧痘、產(chǎn)后、咽喉、目疾、血證、瘡、瘧, 均忌之。以糟入油料, 制為糟油, 調(diào)饌香美, 然, 亦發(fā)疾, 非病人所宜。撲損打傷及蛇蟲蜂螯, 酒糟罨。 蜜 蜜者, 密也。味甘質(zhì)潤, 而性主固密, 護內(nèi), 故能補中益氣, 養(yǎng)液, 安神, 潤肺, 和營, 殺蟲解毒。生者涼, 熟者平。以色白起沙, 而作梨花香者為勝。煉法以器盛置重湯中煮一日, 候滴水不散為熟蜜。或以蜜一斤, 入水四兩, 放沙石器內(nèi), 桑柴火慢熬, 掠去浮沫, 至滴水成珠亦可。但經(jīng)火煉, 其性溫也。若果餌肴饌, 漬制得宜, 味皆甘美, 洵神品哉! 忌同蔥食; 痰濕內(nèi)盛、脹

59、滿嘔吐者亦忌。以之丸藥, 須察其宜, 顢頇 濫用,焉能濟事哉? 湯火、熱油傷, 蜜涂。產(chǎn)后口渴, 煉蜜調(diào)白湯服。 【獅吼: 悍妻怒罵之聲。咽喉: 諸本同, 疑誤, 當(dāng)為“喉疾”或“喉痹”。顢( mn )頇( hn ) : 糊涂, 不明事理?!?川椒 一名蜀椒, 一名巴椒, 一名漢椒 辛熱。溫中下氣, 暖腎祛寒, 開胃, 殺蟲, 除濕止瀉, 滌穢舒郁, 消食, 辟邪。制魚腥、陰冷諸物毒, 辟蠅、蚋、蜈蚣、蚊、蟻等蟲。多食動火墮胎, 陰虛內(nèi)熱者忌之。閉口者殺人, 中其毒者, 冷水解之。漆瘡作癢, 川椒煎湯洗。凡入漆所, 嚼川椒涂鼻中, 不患漆瘡, 并辟疫穢邪氣。婦人禿鬢, 川椒四兩酒浸,密室內(nèi)日日

60、涂之。 花椒 本名秦椒, 一名穃 辛溫。調(diào)中下氣, 除濕殺蟲, 止痛行瘀, 解魚腥毒。 胡椒 辛溫。溫中除濕, 化冷積, 止冷痛, 祛寒痰, 已寒瀉, 殺一切魚肉、鱉、蕈、陰冷食毒。色白者勝。多食動火爍液, 耗氣傷陰, 破血墮胎, 發(fā)瘡損目, 故孕婦及陰虛內(nèi)熱、血證、痔患, 或有咽喉、口齒、目疾者, 皆忌之。綠豆能制其毒。 發(fā)散寒邪, 胡椒、丁香各七粒, 碾碎, 以蔥白杵膏, 和涂兩手心, 合掌握定, 夾于大腿內(nèi)側(cè), 溫被取汗。蜈蚣咬, 嚼胡椒封。 辣茄 一名穄, 亦名越椒, 俗名辣子, 亦曰辣椒、辣虎、辣枚子。各處土名不一, 其實即古人重九所佩之食茱萸也。 辛苦熱。溫中燥濕, 御風(fēng)寒, 殺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