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短索錨固體系_第1頁
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短索錨固體系_第2頁
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短索錨固體系_第3頁
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短索錨固體系_第4頁
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短索錨固體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跨徑混凝土梁橋箱梁腹板裂縫防治技術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錨固系統(tǒng)簡 要 介 紹湘潭歐之姆預應力錨具有限公司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錨固系統(tǒng)簡介一、大跨徑混凝土梁橋現(xiàn)狀及典型病害概述預應力混凝土梁橋(包括連續(xù)梁橋、連續(xù)剛構和剛構連續(xù)組合體系)以其結構剛度好; 行車平順;造價相對較低;養(yǎng)護簡單等一系列優(yōu)點,備受工程界歡迎?!澳壳拔覈呀ê驮诮?的跨徑超過200m的連續(xù)剛構橋已達20多座,跨徑在100200m之間的預應力混凝土梁橋已 有100多座,世界范圍內共有跨徑超過240m的特大跨徑連續(xù)剛構橋共18座,其中13座在中 國,占世界總量的72%。然而近年來,大跨徑預應力混凝土梁橋在施

2、工過程或使用階段,普 遍出現(xiàn)各種不同性質的混凝土開裂,長期下?lián)系炔『?,這些病害對橋梁的耐久性和營運的安 全性構成了威脅”1。文獻2作者調查了國內180多座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總結了裂縫 的類型及分布規(guī)律,其中腹板鈄裂縫的出現(xiàn)比例高達86%,由于腹板裂縫的存在,引起結構 剛度降低,導致變形增大。文獻3根據(jù)Kishwaukee.River橋荷載試驗發(fā)現(xiàn),由于箱梁腹 板裂縫的存在,導致裂縫區(qū)結構剪切剛度降低5055%。根據(jù)大量的調研和分析認為,豎向預應力是減少主拉應力、克服腹板斜裂縫的最有效技 術手段,目前我國大量現(xiàn)役大跨徑箱梁橋腹板斜裂縫主要是由于豎向預應力在設計過程中空 間效應考慮不足,加之豎向

3、預應力采用的精軋螺紋鋼筋YGM錨固體系本身存在結構缺陷和預 應力施工無法有效監(jiān)控施加預應力的質量,并且導至“由于豎向直線束太短,幾乎建立不起 有效預應力”1。進一步對豎向預應力用“精軋螺紋鋼筋YGM錨固體系”分析研究后得知,該結構存在以 下致命缺陷:1、精軋螺紋鋼筋強度較低,預應力張拉延伸絕對值很?。ㄌ貏e是短束僅幾毫米),在同 樣放張回縮值情況下,預應力損失的比例就很大,短束預應力損失很可怕(一些橋梁的豎向 有效預應力與豎向預應力張拉控制力相比損失甚至達60% 6)。2、雖然橋規(guī)規(guī)定帶螺母的YGM精軋螺紋鋼錨具回縮值為1mm,但實際檢測表明:“放張 時,鋼筋回縮損失:鋼筋上的螺紋與螺母間隙及變

4、形2mm左右,另外螺母與墊板的接觸面與 鋼筋軸線成45夾角造成實際損失4mm左右”5。實際回縮損失大大超出規(guī)范。3、在實際工程中,精軋螺紋鋼筋被拉斷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甚至有發(fā)生極端的張拉施工 完至大橋通車前有30多根精軋螺紋鋼筋斷裂沖破橋面輔裝層致使精軋錨具突出橋面(也有橋 梁通車后發(fā)生極個別力筋斷裂事故)?!柏Q向精軋螺紋鋼筋一旦斷裂,無法補救,危害很大” 5。4、精軋螺紋鋼筋YGM錨固體系由于力筋是剛性索,施工時對錨固螺母、預應力粗鋼筋、 墊板三者安裝精度要求相當高,否則造成放張時錨固螺母擰不到位,是該結構永存應力極難 保證穩(wěn)定易發(fā)生隨機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5、精軋螺紋鋼筋YGM錨固體系,雖

5、然應用已有二十多年,但缺少完整的施工驗收規(guī)程, 加之結構本身的原因,張拉施工后技術管理和監(jiān)理人員無法監(jiān)測判斷施工是否符合(或達到) 設計要求。設計、施工、監(jiān)理各環(huán)節(jié)管理人員對向預應力施工質量心中無底,十分不放心。6、“目前,豎向預應力普遍存在壓漿質量不好問題,主要有a、壓漿不通;b、壓漿很難 起到粘結握裹作用,國內外對預應力混凝土橋的調查表明,管道壓漿不密實幾乎成了通病, 而且后患無窮”5。二、箱梁橋腹板裂縫病害根除對策箱梁橋腹板裂縫病害主要是因豎向預應力不足以克服主拉應力而導致腹板混凝土開裂。 通過大量的實橋調研發(fā)現(xiàn):豎向預應力施工未達到設計要求而致使豎向永存應力通常小于主 拉應力,更重要的

6、是:施工的不規(guī)范或出現(xiàn)的偏差無論是施工方、監(jiān)理方、設計方以及業(yè)主 都無法監(jiān)測到豎向預應力施工質量,最后產生可預見的風險一一腹板開裂。鑒于前述精軋螺紋鋼YGM錨固體系的不足,廣大橋梁研究、設計、施工工作者,針對精 軋螺紋筋進行了大量的改進,如:采用二次張拉,建立較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強化現(xiàn)場管 理,改進設計計算,在新橋規(guī)JTGD62-2004中將計算con應力的公式乘以0.6的折減系 數(shù),用以克服豎向預應力損失大,永存壓應力極不穩(wěn)定的問題,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還是沒 有從根本上解決箱梁橋腹板開裂的問題。湖南大學博士生導師邵旭東教授應用全新的思維,主持研發(fā)了“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 豎向預應力錨固系統(tǒng)

7、”,徹底創(chuàng)新豎向預應力錨固結構,充分發(fā)揮高強度低松馳鋼絞線力筋的 優(yōu)勢,利用其柔性索、高延伸量,張拉控制應力低(不易產生塑性變形)的優(yōu)點,創(chuàng)新錨具 結構,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鋼絞線力筋二次張拉(傳統(tǒng)鋼絞線夾片錨是不允許二次張拉的)克服夾 片錨回縮損失大的問題,同時,還成功實現(xiàn)了豎向預應力張拉施工后方便量化監(jiān)測張拉施工 質量,根除了豎向預應力孔道壓漿質量不好的通病。通過腹板應力場試驗、腹板抗剪極限荷載試驗和實橋測試表明:“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 豎向預應力錨固系統(tǒng)”能大幅度減小中短束預應力筋的放張損失,大幅提高豎向預應力效率 和結構的抗剪安全度,且豎向實際永存應力能穩(wěn)定達到設計要求,避免腹板開裂。二次張拉

8、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錨固系統(tǒng)替代精軋螺紋鋼筋錨固體系(以15-3G替代 “32精軋鋼筋為例)能大幅提高實際豎向預應力水平(單束實際永存預應力由300多千牛提 高到520千牛以上),預應力鋼材用量減少50%,可十分方便監(jiān)測到已施工預應力束的施工質 量,確保豎向永存應力不會發(fā)生隨機變化而非常穩(wěn)定、可靠。徹底解決了孔道壓漿不通(孔 道無漿)、壓漿不密實、壓漿很難起來粘結握裹作用的問題,實現(xiàn)了孔道壓漿密實、飽滿。三、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錨固系統(tǒng)簡介(一I “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錨固系統(tǒng)”工作原理。“低回縮豎向錨固系統(tǒng)”構造如圖1所示,它由固定端墊板P錨、約束圈、進漿鋼管、壓板、壓

9、板螺桿組件固定端螺旋筋、鋼絞線波紋管、張拉端墊板、張拉端螺旋筋、張拉端低回縮 二次張拉錨具等組成?!暗突乜s豎向錨固系統(tǒng)”的工作原P錨與鋼絞線擠壓固定連接后由壓板壓 緊固定在固定端墊板上鋼絞線穿過固定端墊 板、固定端螺旋筋、約束圈、波紋管、張拉端 墊板、張拉端螺旋筋后連同固定端進漿鋼管 (進漿鋼管一端伸進波紋管內一端與進漿塑 料管連接,塑料管引出混凝土外一起預埋在 梁體的混凝土內澆注混凝土后固定端墊板、 張拉端墊板與混凝土一起構成承力架安裝 張拉端低回縮錨具第一次張鋼絞線至設計控 制張拉力,持荷2分鐘后,放張錨固;第二次 再將張拉端低回縮錨具的錨杯連同力筋整體 張拉至設計張拉力錨杯下端面離開墊板

10、 13mm,持荷2分鐘,向墊板側擰扭支承螺母, 直到消除錨杯與墊板之間間燃到克服第一 次張拉產生的錨具放張回縮,低豎向預應力 損失,提高預應力筋效率的目的。(二)“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 力錨固系統(tǒng)”設計原則。 H I圖3 H I圖3 1低回縮豎向錨固系統(tǒng)構造示意圖酸府*/con 0-75 fpK式中:fPK 一預應力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當對預應力筋進行超張拉時? c0n不應超過0.8%。按持久狀況計算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時,預應力鋼筋的拉應力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受壓區(qū)預應力鋼筋的最大拉應力1)對鋼絞線、鋼絲按未開裂構件7 +。 0 65fpk式中:pe 受拉區(qū)預應力鋼筋在扣除全部預應力損失后的

11、有效預應力;。一預應力鋼筋的應力或應力增量。預應力筋預應力損失計算鋼筋預應力損失計算按公路鋼筋混凝土 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2-2004)第6.2條規(guī)定執(zhí)行?!暗突乜s豎向錨固系統(tǒng)”的構造型 式,孔道壓漿進漿口和排氣口的布置型式,張 拉端錨具槽口布置型式及尺寸等要求應在設 計圖中明確規(guī)定。“低回縮豎向錨固系統(tǒng)”的張拉端 “低回縮錨具”和固定端“P型錨具系統(tǒng)”應 在設計圖中給出大樣圖及尺寸等要求。豎向預應力計算豎向預應力應進行“豎向壓應力0計 算”、“計算豎向預應力筋縱向間距”、“驗算豎 向壓應力值0 ”、“豎向預應力筋(束)的 截面面積計算”、“豎向預應力筋(束)鋼絞線 的規(guī)格

12、、數(shù)量選用”等設計計算,具體計算方 法可參閱相關的設計、施工、驗收技術規(guī)范。(三)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 錨固系統(tǒng)構造nn錨固系統(tǒng)構造見(圖3-1),構造如3.1.1所述。nn低回縮豎向錨固系統(tǒng)中孔道壓漿進漿口和排氣口的布置:孔道壓漿進漿口、排氣口宜按圖3-2布置。孔道進漿連接管宜用內徑中1620mm的聚 乙烯塑管,其一端與進漿鋼管連接,(固定端波紋管口應封堵、不允許在澆注混凝土時進漿), 其另一端引出混凝土外??椎琅艢饪谝瞬贾迷趶埨隋^墊板的平面上,孔口宜設計成螺紋連接。排氣孔與孔道波 紋管內孔相通。進漿管與壓漿機壓漿管之間宜設置帶閥門,且在0.21.0Mpa壓力穩(wěn)壓時能 可靠連接的

13、裝置。豎向預應力筋張拉端錨具槽口應采用圖3-3a所示的結構,其槽口的參考尺寸見 附錄B。豎向預應力筋張拉端的穴模結構宜采用圖3-3b所示的結構型式,以保證張拉千 斤頂?shù)睦χ行木€與錨墊板平面垂直。張拉端槽口穴模的參考尺寸見附錄B。圖 3 3 圖 3 3 a張拉端錨具槽口構造示意圖圖 3 3 b張拉端錨具槽口穴模構造示意圖3.3.4錨具系統(tǒng)4.1 低回縮豎向錨固系統(tǒng)”的張拉端錨具應采用“低回縮二次張拉錨具”,固定 端錨具應采用“P型錨具系統(tǒng)”。錨具性能應符合如下要求:1、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筋一低回縮錨具和P型錨具組裝件的錨固性能,應符合下列要求:低回縮錨具和P型錨具的靜載性能,應同時符合下列要求:

14、na0.95(3.2.1-1)apuN2.0%(3.2.1-2)式中na預應力筋一錨具組裝件靜載試驗測得的錨具效率系數(shù)。apu預應力筋一錨具組裝件達到實測極限拉力時的總應變。2、低回縮錨具除應符合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GB/T143702007)中的通 用要求外,還應符合下列要求:令錨杯螺紋與支承螺母螺紋處在5牙扣咬合的狀態(tài),加載額定工作荷載的1.5倍,并 持荷5分鐘,然后卸載,此時螺紋應能旋合自如,不能出現(xiàn)需用外力敲擊后才能旋出的現(xiàn)象。生產廠家型式試驗時,錨杯螺紋與支承螺母在5牙扣咬合長度狀態(tài)下,螺紋破壞荷載 應三1.7倍額定工作荷載。第二次張拉錨固后,錨杯螺紋與支承螺母螺紋咬合長度

15、應三5牙扣。放張回縮值W1mm。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筋一低回縮錨具和P型錨具組裝件的疲勞荷載性能、周期荷載性能 和其他基本性能均應滿足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GB/T143702007)的要求。低回縮豎向錨固系統(tǒng)”張拉端“低回縮錨具”宜采用下列構造型式:1、張拉端“低回縮錨具”,由錨杯、夾片、支承螺母、墊板、螺旋筋等部分組成,其結構如(圖3.2.4a),。2、低回縮錨具的錨杯圓柱(或圓臺)內設置有夾片座套, 外周應為螺紋,螺紋牙距宜為24mm,支承螺母螺紋應與錨 杯螺紋一致,且為間隙配合。同時還應滿足錨杯高度 h1Nh2+28(mm)。3、低回縮錨具的墊板材料宜為HT200鑄鐵,鑄件不允許

16、有砂、氣孔等缺陷。支承錨杯的墊板平面應采用機械加工,墊板平面應設置排氣(或壓漿)孔,并與壓漿孔道相通,孔道應有足夠的截面積,以保證漿液的暢通,孔口應設置螺圖3.2.4 a圖中:1圖中:1、墊板;2、支承螺母;3、錨 杯;4、夾片;5、鋼絞線;6、波紋管; 7、螺旋筋低回縮豎向錨固系統(tǒng)”固定端“P型錨具 系統(tǒng)”應采用如下構造型式:1、固定端“P型錨具系統(tǒng)”,由擠壓套、彈簧、墊板、螺旋筋、壓板、壓板連接螺桿、進漿鋼管、約束圈等部件組成,其結構如(圖3-5)。2、固定端P錨“彈簧”宜采用三角彈簧,其熱處理硬度 宜三63HRC?!皵D壓套”宜采用優(yōu)質合金結構鋼,其熱處理硬 度宜為620HRC。3、固定端

17、P錨墊板宜采用Q235鋼板,厚度宜三18mm。 穿鋼絞線孔的直徑宜取(1.051.15)”(“為鋼絞線公稱 直徑)。4、壓板及壓板連接桿組件應將P錨壓緊在固定端墊板上 時無明顯變形。四、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錨固系統(tǒng)施工一般規(guī)定圖3-5圖中:1圖3-5圖中:1、擠壓套;2、彈簧;3、墊板;4、螺旋筋;5、波紋管;6、壓板連接桿組件;7、壓板;8、進漿鋼管;9、約束圈;10、鋼絞豎向預應力工程施工時,應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防止發(fā)生事故。低回縮豎向錨固系統(tǒng)”的施工應滿足本規(guī)范4.1.6、4.1.7、4.1.10、4.1.11、4.1.12、4.1.13、4.1.14、4.1.15等條文的基本規(guī)定

18、、本章明示的條文和設計圖紙中的要求。 凡本規(guī)范中未明示要求的則按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 041 2000)(以下簡稱:2000 施工規(guī)范)執(zhí)行。4.1.4 “低回縮豎向錨固系統(tǒng)”所選用的預應力鋼筋、錨具系統(tǒng)和管道系統(tǒng)均應滿足本 規(guī)范3.1, 3.2, 3.3各條文相關規(guī)定的要求。預應力鋼筋材料,錨具、管道進場驗收。預應力鋼筋(鋼絞線)的進場驗收應按2000施工規(guī)范中第12.2.4條規(guī)定執(zhí) 行。錨具進場驗收除遵照2000施工規(guī)范中第12.3.5條執(zhí)行外,還要求生產廠家 提供按本規(guī)范3.2.2條規(guī)定條件的型式試驗報告。當質量證明文件不齊全、不正確或質量有 疑點時,經外觀檢查、硬度試驗合格后,

19、應從同批中抽取6套錨具、并將其組成3個預應力 筋錨具組裝件進行錨固靜載性能試驗和按本規(guī)范3.2.2條要求的型式試驗。如有一個試件不 符合要求,則另取雙倍數(shù)量的錨具重做試驗,如仍有一個試件不符合要求,則該批錨具為不 合格產品。管道進場驗收應按2000施工規(guī)范中第12.4條執(zhí)行。預應力筋的制作、安裝預應力筋下料1、預應力筋的下料長度應通過計算確定,計算時應考慮結構的孔道長度、固定端長度、 錨具厚度、一次張拉千斤頂長度和外露長度等因素。2、預應力鋼筋的切斷宜采用砂輪鋸,不得采用電弧切割。預應力鋼絞線與固定錨P錨的連接安裝。正確地將P錨擠壓套和彈簧安裝在鋼絞線上的適宜位置,保證擠壓安裝成功后,彈簧總

20、長度的90%以上應被固定在擠壓套內。1、P錨與鋼絞線的連接宜用專用擠壓機進行安裝。采用YJ40擠壓機擠壓P錨時,油壓 表一般控制在3045Mpa之間;采用YJ50擠壓機擠壓P錨時,油壓表一般控制在2545Mpa 之間。2、應從每500套的一批次中隨機抽取不少于3套P錨,使之與鋼絞線按實際施工工藝安 裝連接后,再在現(xiàn)場用標定合格的千斤頂做拉斷破壞試驗,組裝件破斷后,P錨與鋼絞線連 接處應無滑動和滑脫現(xiàn)象,只允許鋼絞線拉斷破壞。預應力筋及管道安裝1、按圖紙要求的預應力筋束的鋼絞線根數(shù),將鋼絞線、P錨組裝件穿入固定端墊板,用 壓板和螺桿將P錨固定在固定端墊板上,同時,按圖將“P錨系統(tǒng)”的“進漿鋼管”

21、固定在 鋼絞線上。2、將鋼絞線力筋編束和捆扎成束。3、將預應力筋束穿入波紋管,按設計圖提供的坐標,每間隔0.81.5m設置一個固定支 撐點將波紋管固定在非預應力筋上,確保澆搗混凝土時波紋管不產生錯位或移位。4、用鋼筋搭橋,將固定端的墊板按設計坐標進行支承并固定定位,安裝固定端螺旋筋。 將進漿連接塑料管的一端與固定端“P錨系統(tǒng)”的“進漿鋼管”連接,并扎緊接口,另一端 則引出混凝土外,并用膠帶紙封住管口,將塑料進漿連接管固定在非預應力筋上,塑料進漿 連接管不允許有壓扁、急轉彎折堵內孔的現(xiàn)象。5、封堵固定端波紋管口(宜用水泥砂漿或環(huán)氧砂漿)。_L_6、安裝張拉端墊板,安裝張拉端槽口穴模,并應保 證墊

22、板中心線與橋梁平面基本垂直。7、用膠帶紙封包張拉端墊板與波紋管連接處,防止 水泥砂漿從此接口處滲入管道內?;炷恋臐仓炷翝仓皯獧z查預應力筋、錨具和管道 的安裝是否符合要求。澆筑混凝土應按2000施工規(guī)范中第12.7 條規(guī)定執(zhí)行。澆筑混凝土施工時,應特別注意不能讓振動 棒振打波紋管及固定端墊板、錨具,確保不漏漿、不錯 位。圖 4.4.5 1槽口護罩和固定塞安裝示意圖澆筑混凝土后,混凝土終凝25小時內,應及時拆出張拉端槽口穴模。圖 4.4.5 1槽口護罩和固定塞安裝示意圖拆出張拉端槽口的穴模后,應及時在原穴模位置按圖4.4.5-1所示安裝槽口護罩 和固定塞,防止雜物進(掉)入穴孔內影響錨具安

23、裝、張拉、壓漿工序質量。槽口護罩和固定塞按附錄C的型式和尺寸加工、安裝,也可根據(jù)施工實際選用其 他構造型式的護罩。施加預應力“低回縮豎向錨固系統(tǒng)”的力筋施加預應力的工藝方法:第一次施加預應力的機 具、設備準備工作均按2000施工規(guī)范中第12.8.1,12.8.2兩條執(zhí)行。第二次張拉應在 第一次張拉放張后216小時內進行,張拉時應采用專用千斤頂和張拉連接裝置(見附錄D) 和按本規(guī)范第4.5.4.4條規(guī)定的施工方法進行張拉作業(yè)。張拉應力控制1、預應力筋的第二次張拉控制應力應符合設計要求。若設計無規(guī)定時,則按1.03???控制(考慮力筋松弛、混凝土徐變損失超張拉3%)。第一次張拉控制應力宜按設計的張

24、拉控 制應力超張3%,無論任何情況,張拉控制應力值不應大于0.8fpk。2、預應力筋采用應力控制方法張拉,以伸長值進行校核,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的差 值應符合設計要求。若設計無規(guī)定時,則第一次張拉的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之差應控制 在6%以內,第二次張拉實際伸長與理論計算伸長值之差應控制在10%內;否則,應暫停張 拉,待查明原因和采取措施以后,方可繼續(xù)張拉。為確保永存預應力的穩(wěn)定性,第二次張拉 放張后實測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之間誤差應控制在+10%15%內,否則應重新張拉,使之達 到要求。3、豎向預應力筋的理論伸長值4L可分別按下列公式計算。a、第一次張拉理論伸長值叮(00)按下式計算L =

25、PL (4.5.2-1)1APVEP式中:P1P第一次張拉預應力筋的平均張拉力(N); L預應力筋的長度(mm);A 預應力筋的截面面積(mm2); pvEp預應力鋼筋的彈性模量(Mpa);b、第一次張拉實際伸長值,1總1(!)按下式計算1總1=411 + 412 (4.5.2-2)式中:%第一次張拉初應力至最大張拉應力間的實測伸長值(mm);L2初應力以下的推算伸長值(mm)。、第二次張拉理論伸長值ALII(!)按下式計算Ltt = (4.5.2-3)其中:(PL, R Ptps = Ptp(1-x%- AL1)(4.5.2-4)np Ips tps tp以上各式中:Pttp第二次張拉預應力

26、筋的平均張拉力(N);PTPS第一次張拉放張后,扣除預應力損失部份(含錨口摩阻損失和夾片回縮損失)TPS后的剩余張拉力(N);x% 錨口部位的摩阻損失系數(shù),一般通過試驗確定,簡化時可取x = 3;PTP 第一次張拉預應力筋的平均張拉力(N);L 第一次張拉理論伸張值(mm);1十 一一夾片回縮損失系數(shù),若要求精確時則應通過試驗方法確定,一般簡化時AL1可按此式計算。僅第二次張拉實際伸長值%、TT = *PS(4.5.2-5)式中:L邙TT第二次張拉實際伸長值(mm);總、IILtps 第二次張拉初應力(PIPS)至最大張拉力間的實測伸長值(mm)。IPS第二次張拉初應力宜采用現(xiàn)場試驗測試平均值

27、的方法確定,即:第一次張拉放張后,按 第二次張拉工藝,將力筋張拉至力筋錨杯下端面離開墊板平面之時的張拉應力值為初應力值; 但也可按式(4.5.2 4)估算。預應力筋的錨固,應在張拉控制應力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下進行,錨固階段張拉端的內 縮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第一次張拉錨固回縮量W6 mm。區(qū)第二次張拉錨固回縮量W1 mm。豎向預應力張拉施工:對力筋施加預應力之前,應檢驗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若 設計未規(guī)定時,亦不應低于設計強度等級值的90%。預應力筋的張拉順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規(guī)定時,可按本規(guī)范4.1.6條 規(guī)定分批和分階段地進行對稱張拉。第一次張拉可用260KN前卡千斤頂單根

28、張拉,但當單束鋼絞線多于4根(含4 根)或鋼束長度大于10m時,則應對每一鋼束中的全部力筋同時施加預應力。第二次張拉應對每一鋼束的全部力筋同時施加預應力,施工方法為:采用連接 桿連接錨杯,將力筋以整體拉起的方式進行張拉作業(yè)。張拉程序1、力筋的第一次張拉及伸長值的測量:a、第一次張拉時的千斤頂、限位板和錨具安裝如圖4.5.4a所示。安裝錨具時錨杯應與 墊板接觸,支承螺母與墊板應有間隙,第一次張拉時支承螺母不受力。b、第一次張拉程序:0一初應力一1.03 c0n (持荷2min) 一錨固c、第一次張拉實際伸長值的測量 在張拉至0.1 c0n時測量千斤頂活塞桿外伸值La和工具夾片外露高度;在張拉至1

29、.03 00n時測量千斤頂活塞桿外伸值Lb和工具夾片外露高度;按下式計算實測的第一次張拉伸長值:L 的=4Lb 4La+4L2 4Le (4.5.4 1) 式中:1總第一次張拉實測伸長值(mm);La 第一次張拉初應力時千斤頂活塞桿外伸值(mm);Lb 第一次張拉終應力時千斤頂活塞桿外伸值(mm);Le 工具夾片在張拉初應力與終應力之間的外露差值(初應力時外露高度減去 終應力時外露高度)(mm);L2 初應力以下的推算伸長值(mm)。圖 4.5.4 a第一次張拉安裝示意圖圖 4.5.4 a第一次張拉安裝示意圖2、第二次張拉及伸長值的測量:a、第二次張拉的時間應符合設計的規(guī)定要求,當設 計無規(guī)定

30、時,宜在第一次張拉完成后216小時內進行 第二次張拉。區(qū)第二次張拉前準備。按圖4.5.4b所示安裝連接套、支架、拉桿、千 斤頂;張拉支座宜支承在與墊板平行的平面上,以保證 符合張拉軸線與墊板面垂直的要求。、第二次張拉程序0一 0 1Ps-1.03 c0n (持荷2min)一旋緊支承螺母 一錨固;或 00.5 c0n-1.03 c0n (持荷 2min)一旋緊支承 螺母一錨固;圖4.5.4 b第二次張拉安裝示意圖圖4.5.4 b第二次張拉安裝示意圖01Ps第一次張拉放張后,扣除放張回縮等預應力損失部分(含錨口摩阻損失和夾 片回縮損失)后預應力鋼筋的應力值。仁第二次張拉實際伸長值測量:在張拉至01

31、Ps (或0.5 c/時測量千斤頂活塞桿的外伸值Lc;在張拉至1.03 00n時測量千斤頂活塞桿的外伸值Ld;按下式計算實測的第二次張拉伸長值;L總 = Ld Lc (4.5.42) 式中:二總一一第二次張拉時的實測伸長值(mm);Lc 第二次張拉初應力時千斤頂活塞桿的外伸值(mm);Ld 第二次張拉終應力時千斤頂活塞桿的外伸值(mm);將實測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進行比較,其誤差應在10%之內,否則,應暫停張拉,待 查明原因后方可繼續(xù)張拉施工。 拆移張拉千斤頂及張拉連接系統(tǒng)后,測量錨杯與支承螺母相對位置差值:(參見圖 4.5.4c)。校驗第二次張拉放張后伸長值:a)測量錨杯高度斗;b)測量支承螺

32、母高度h2;c)按下式計算二次張拉放張后實際伸長值:1放11 = 4%514)+1(4.5.4 3)式中:1放11第二次張拉放張后實際伸長值(mm);lh 第二次張拉放張后錨杯與支承螺母 相對位置差值(mm);耳錨杯高度(mm);H2支承螺母高度(mm)。圖 4.5.4 c錨杯與支承螺母相對位置示意圖放n原因和采取糾正措施后,方可繼續(xù)第二次張拉施工。4.6孔道壓漿孔道壓漿應滿足本規(guī)范的第4.1.12、 4.1.13條要求,還應按2000施工規(guī)范中第 12.11.2; 12.11.3; 12.11.4; 12.11.5; 12.11.7; 12.11.8; 11.11.9; 12.11.10;

33、12.11.11 條的要 求執(zhí)行??椎缐簼{宜按圖4.6.21所示連接 方式和壓漿方向進行壓漿。進漿管道與壓漿機管 道的連接應牢靠,能確保在0.2圖 4.5.4 c錨杯與支承螺母相對位置示意圖放n原因和采取糾正措施后,方可繼續(xù)第二次張拉施工。4.6孔道壓漿孔道壓漿應滿足本規(guī)范的第4.1.12、 4.1.13條要求,還應按2000施工規(guī)范中第 12.11.2; 12.11.3; 12.11.4; 12.11.5; 12.11.7; 12.11.8; 11.11.9; 12.11.10; 12.11.11 條的要 求執(zhí)行。孔道壓漿宜按圖4.6.21所示連接 方式和壓漿方向進行壓漿。進漿管道與壓漿機管

34、 道的連接應牢靠,能確保在0.21.5 Mpa之間壓 漿工作時連接件不滑脫、破壞。進漿管道應設置 止回閥門或開關。排氣口應設置具有首先能排氣、排水后封堵股通,壓漿前應將張拉端的錨具用水泥砂漿或環(huán)氧砂漿封堵,不允許水泥漿從張拉端的 錨具夾片、支承螺母與螺紋之間的間隙處泄漏。壓漿壓力為0.31.2 Mpa,穩(wěn)壓時間不得少于2min。穩(wěn)壓后應先關閉進漿管道止 回閥門,才能允許拆卸壓漿機管道??椎纼人酀{初凝30分鐘后方可拆卸進漿管道的止回閥門和附件??椎缐簼{后,切除錨具外露多余的鋼絞線,切割工具應使用砂輪鋸;當使用砂輪 鋸有困難時也可使用氧乙炔焰(嚴禁使用電圖4.6.2 1孔道壓漿連接示意圖?。┣懈?/p>

35、,切割時火焰不得接觸錨具,切割過程中還應先用水冷卻錨具。切割后預應力鋼絞線外露長度不應小于30mm。(見圖4.6.2 1)4.7封錨孔道壓漿后,應及時按2000施工規(guī)范中第12.11.12條對張拉端錨具進行封錨。五、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錨固系統(tǒng)驗收一般規(guī)定“低回縮豎向錨固系統(tǒng)”的施工驗收應在橋梁工程驗收前適當?shù)臅r期進行?!暗突乜s豎向錨固系統(tǒng)”的施工驗收應由監(jiān)理主持,施工單位相關人員參與,并填 寫編制相關的驗收文件?!暗突乜s豎向錨固系統(tǒng)”的施工驗收分為工序施工驗收和分項工程施工驗收。工序施工驗收“低回縮豎向錨固系統(tǒng)”的工序施工驗收應對每個施工節(jié)段按如下項目和時間進 行驗收,并按規(guī)定填寫驗收記錄。1、P錨、鋼絞線連接安裝施工驗收,應在力筋安裝之前進行。2、鋼絞線力筋、錨具、管道和進漿管道安裝施工驗收,應在澆注混凝土之前進行。3、力筋張拉施工驗收,應在第二次張拉后壓漿之前進行。4、孔道壓漿施工驗收,應在壓漿初凝后進行。P錨、鋼絞線連接安裝施工驗收1、查驗P錨、鋼絞線進場復驗報告。2、查驗P錨是否符合本規(guī)范第3.2.3條之要求。3、按本規(guī)范4.3.2條之規(guī)定查驗現(xiàn)場工藝安裝力筋拉斷試驗記錄和擠壓壓力參數(shù)記錄, 并核實其記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