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際關系理論比較研究國際關系理論比較研究第一章 緒論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建設國際關系學的重大意義和有利條件。第二節(jié) 國際關系與國際關系學。 一、國際關系 是人們超越國家界限建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國際關系理論比較研究課件特點:1、行為體主要地不是個人、家庭以及各國內部的階級、政黨和集團,而是國家、國際組織和爭取民族獨立的民族解放運動組織,其中主權國家是基本行為體。2、國際關系不等于階級關系。實質是各種國際行為體(主要是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外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關系。狀態(tài):運動中。層次:微觀和宏觀。特點:1、行為體主要地不是個人、家庭以及各國內部的階級、二、什么是國際關
2、系學 研究整個國際關系體系運行和演變的規(guī)律。1、研究國際關系體系中各成員(行為體)、各個部分之間的各種關系。2、研究該體系中各個成員、各個部分同整個體系的相互關系。3、研究推動和制約國際關系體系演變的各種因素,包括各個國際行為體的內部有關情況和國際關系的外部環(huán)境。4、揭示國際關系體系運行和演變的規(guī)律。二、什么是國際關系學 研究整個國際關系體系運行和演變第三節(jié) 國際關系理論的產生和發(fā)展 一、國際關系理論的淵源1、政治學領域: 馬基雅弗里:君主論、對話和霍布斯:利維坦提出國家間的關系處于“自然狀態(tài)”,成為現實主義的理論基礎。2、哲學領域 黑格爾的唯物史觀成為現實主義的理論基礎。第三節(jié) 國際關系理論
3、的產生和發(fā)展 一、國際關系理3、地理學領域 A、德國學者拉策爾1897年發(fā)表的政治地理學(理論:有機國家論;生存空間論;邊界可變論。),被視為近代政治地理學的奠基之作?;鶄悾捍箨懙蹏?;豪斯霍夫。B、美國海軍戰(zhàn)略家馬漢:海軍戰(zhàn)略論和英國海軍將領拉爾遜提出 “海權論”。3、地理學領域 A、德國學者拉策爾1897年發(fā)表的政治C、陸權論: 英國學者麥金德:地緣政治論(“誰統(tǒng)治東歐,誰就控制了心臟地區(qū);誰統(tǒng)治了心臟地區(qū),誰就控制了世界島;誰統(tǒng)治了世界島,誰就統(tǒng)治了世界?!保?;美國學者斯派克曼提出“邊緣地帶論”:”誰控制了邊緣地帶,誰就統(tǒng)治了歐亞大陸;誰統(tǒng)治了歐亞大陸,誰就掌握了世界命運。“C、陸權論:4
4、、世界史領域“均勢理論”:魯塞萊第一次系統(tǒng)地提出“均勢原理”。馬基雅弗里:王子。佛羅倫薩、米蘭、威尼斯。英國:“沒有永久的敵人,沒有永久的朋友”。18、19世紀英、法、俄、普、奧將均勢作為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4、世界史領域“均勢理論”:5、國際法領域 1626年“國際法之父”、荷蘭國際法學家格老秀斯:論戰(zhàn)爭與和平的法律,提出主權平等、領土完整、國家獨立的重要原則。 1789年,伯塞姻:立法原理和道義概念,第一次使用“國際關系”詞匯。5、國際法領域 1626年“國際法之父”、荷蘭國際法學二、馬列主義關于國際關系的理論1、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提出了宇宙體系和“國家體系”的理論。2、列寧創(chuàng)立了關于時
5、代和帝國主義的理論。(資本主義上升、絕對統(tǒng)治和衰落、帝國主義時代)3、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先后提出了世界上存在著兩種民族、兩個營壘和三類國家的理論。二、馬列主義關于國際關系的理論1、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提出兩種民族: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兩個營壘: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營壘。三類國家:1、受壓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戰(zhàn)敗國和蘇維埃俄國,約有12.5億人。2、保持原來地位的國家,約有2.5億人。3、享有瓜分世界利益的國家,不到2.5億人。兩種民族: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4、列寧提出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的理論。5、馬克思、列寧提出了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存在著兩種趨勢和戰(zhàn)爭不可避免的
6、理論。(結盟;對立)6、列寧提出了不同制度的國家和平共處、資本主義國家對待社會主義國家的兩種傾向的理論。(武裝干涉;維持和平)7、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了關于戰(zhàn)爭根源和性質的理論。4、列寧提出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的理論。5、馬克思、8、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了對外政策與對內政策密切聯系的理論。9、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了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向結合)8、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了對外政策與對內政策密切聯系的理論三、國際關系理論的產生及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主要流派和基本觀點產生:1919年5月30日。 西方國家國際理論的四個流派:1、理想主義: 美
7、國總統(tǒng)威爾遜的“十四點計劃”:公開外交;集體安全;國際法律;國際邦聯;“民族自決”;“公理正義”;裁軍非戰(zhàn);航海自由;貿易平等。 實踐表現:建立國聯;簽訂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制定和平處理國際爭端的日內瓦公約等。三、國際關系理論的產生及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主要流派和基本觀點2、現實主義(1)、形成的標志:1939年7月英國威爾士大學教授愛德華卡爾:20年危機國際關系研究導論。成熟:1948年漢斯摩根索:國家間的政治。(2)、內容:A、人的自私本性和生存意識在政治上表現為“權力意志”。國家權力在國際關系中也表現出這樣的權力意志。2、現實主義(1)、形成的標志:1939年7月英國威爾士大學B、國際社會處
8、于無政府狀態(tài),各主權國家的國家利益和權力不可調和。C、國際關系學應著重研究現狀,以尋找國際間權力斗爭和利益分配的規(guī)律。實踐:“遏制理論和“冷戰(zhàn)政策”,50年代的“大規(guī)模報復戰(zhàn)略”和“戰(zhàn)爭邊緣政策”,60年代的“靈活反應戰(zhàn)略”和“核威懾”理論,70年代“尼克松主義”,“均勢戰(zhàn)略”和“緩和戰(zhàn)略”。B、國際社會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各主權國家的國家利益和權力不可調3、科學行為主義與傳統(tǒng)現實主義(60年代至70年代)60年代出現,主張將自然科學的方法用于研究國際關系。觀察假設收集資料統(tǒng)計分析證明或發(fā)現。3、科學行為主義與傳統(tǒng)現實主義(60年代至70年代)60年科學行為主義對現實主義的“修正”1、將自然科學的
9、三論(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論)原理引入國際關系分析,打破現實主義“利益”和“權力”論在國際關系理論領域的一統(tǒng)天下。2、認為國家不再是國際關系的唯一參與者,國家集團、跨國公司、國際組織也應視為重要的國際關系的行為者。3、逐漸改變把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和對外政策混為一談的情況,對國際關系開展綜合研究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茖W行為主義對現實主義的“修正”1、將自然科學的三論(系統(tǒng)論傳統(tǒng)現實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區(qū)別:現實主義:重視權力、利益;傳統(tǒng)現實主義:重視大國均勢、國際組織傳統(tǒng)現實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區(qū)別:現實主義:重視權力、利益;傳統(tǒng)現實主義的觀點:1、多邊作用和經濟合作日益擴大,調節(jié)控制合作和沖突的關系是建
10、立世界秩序的關鍵;2、世界相互依賴程度加強,各國事務趨于全球化;3、徹底制止戰(zhàn)爭、維持和平的途徑是建立世界政府,在這一目標實現前,應盡力維持核時代下的“多中心均勢”。傳統(tǒng)現實主義的觀點:1、多邊作用和經濟合作日益擴大,調節(jié)控制4、新現實主義(70年代末以來)新現實主義:為權力和世界秩序而斗爭;現實主義:為權力而斗爭新現實主義出現的標志:1977年肯尼思華爾茲:國際政治理論4、新現實主義(70年代末以來)新現實主義:為權力和世界秩新現實主義的理論:1、國際政治經濟學。2、國際合作論(霸權穩(wěn)定理論;霸權后合作理論;無政府狀態(tài)下合作理論)。3、國際機制論。新現實主義的理論:1、國際政治經濟學。新現實
11、主義對現實主義的修正:1、新現實主義在承認國際體系的同時,承認民族國家仍是世界政治的基本組織單位;2、新現實主義認為,各國政府對私人企業(yè),特別是跨國公司和銀行的控制越發(fā)困難;3、新現實主義比現實主義更注重國際經濟關系因素;4、現實主義更多地注重歐洲事務,新現實主義注重第三世界問題;5、新現實主義反對現實主義用全球遏制戰(zhàn)略追求美國利益的主張,強調美國利益應通過加強合作和結盟的途徑來實現。新現實主義對現實主義的修正:1、新現實主義在承認國際體系的同四、美國國際關系理論的沿革和流派1、門羅主義。 1823年12月美國總統(tǒng)門羅提出。2、門戶開放政策。 1899年美國國務卿約翰海提出。3、威爾遜主義。4
12、、現實主義。5、科學行為主義和傳統(tǒng)現實主義。6、新現實主義。四、美國國際關系理論的沿革和流派1、門羅主義。五、國際關系理論在法國的發(fā)展阿隆制度決定論:政治制度的相同能夠戰(zhàn)勝經濟模式的不同所引起的矛盾。五、國際關系理論在法國的發(fā)展阿隆六、國際關系理論在聯邦德國的發(fā)展施密特:均勢戰(zhàn)略德國的和平政策和超級大國1、將均勢作為戰(zhàn)略來考慮;2、依托于既定的結盟關系;3、漸進主義。六、國際關系理論在聯邦德國的發(fā)展施密特:均勢戰(zhàn)略德國的勃蘭特:全球主義研究1980年,研究報告:北方與南方:爭取生存的綱領,承認發(fā)展中國家要求建立經濟新秩序的合理性。1983年,勃蘭特委員會:共同的危機南北合作爭取世界經濟回升,呼
13、吁南北對話。勃蘭特:全球主義研究1980年,研究報告:北方與南方:爭取七、第三世界國際關系理論研究中的思潮1、尼赫魯的中立主義。(動態(tài)概念) 瑞士等國的“中立”,意味著戰(zhàn)爭時期的不結盟(靜態(tài)概念);中立主義,意味著冷戰(zhàn)時期的不結盟。第一階段(19471949),初步設想。第二階段(19501955),建立“亞洲和平區(qū)”。第三階段(19561962),推動了不結盟運動,朝著間接結盟并向實用主義方向發(fā)展,最終自我毀滅。七、第三世界國際關系理論研究中的思潮1、尼赫魯的中立主義。(2、普雷維什的“中心外圍”理論。 A、世界經濟體系是一種“中心外圍”結構; B、“中心外圍”結構的本質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
14、; C、打破不合理的“中心外圍”結構,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2、普雷維什的“中心外圍”理論。 A、世界經濟阿明的世界規(guī)模理論: 當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平均利潤出現下降趨勢時,迫使資本流向外圍國家以尋求高額利潤。這是導致資本積累趨向世界規(guī)模的原動力。帝國主義的對外擴張和掠奪是世界規(guī)模積累的同義語。1、隨著中心資本主義的傳入,外圍“社會構成”的特點是經濟結構非同質化;階級結構復雜化。2、世界規(guī)模的積累導致外圍資本主義的不發(fā)達。3、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構想:經濟上相互援助;集體行動,調整國際分工。包含南南合作的思想。阿明的世界規(guī)模理論: 當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平均利潤八、社會主義國家關于國際關系的理論1
15、、蘇聯勃列日涅夫(1)、社會主義大家庭論。(2)、有限主權論。(3)、國際專政論。(4)、國際分工論。八、社會主義國家關于國際關系的理論1、蘇聯戈爾巴喬夫:(1)關于時代?!皣H社會各國相互之間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的時代。(2)關于戰(zhàn)爭與和平。在核時代條件下,戰(zhàn)爭是政治的繼續(xù)已經過時了。新的世界大戰(zhàn),交戰(zhàn)雙方將同歸于盡。應將社會的道德倫理標準作為國際政治的基礎。(3)關于全人類利益和階級利益。需要將全人類利益置于時代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戈爾巴喬夫:(4)關于兩大社會體系之間的關系。競賽;合作。(5)關于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獨立自主;互利、互助。(6)關于世界政治格局。兩極;多極化的發(fā)展趨勢。(
16、4)關于兩大社會體系之間的關系。競賽;合作。2、中國毛澤東的外交理論:(1)堅持獨立自主。(2)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3)劃分“三個世界”。(4)反對霸權主義。2、中國毛澤東的外交理論:周恩來的外交理論:(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求同存異原則。(3)外交策略:分析客觀形勢,估量主觀條件;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周恩來的外交理論:(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四、 鄧小平的國際戰(zhàn)略思想 1、時代觀:和平與發(fā)展。2、外交定位: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既是大國,又是小國;中國是多極世界中的一級。3、外交目標:爭取世界和平和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4、外交政策和策略:不與大
17、國結盟和建立戰(zhàn)略關系;探索新時期解決國內外爭端的新途徑;以國家利益而不是以意識形態(tài)來決定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建立國際新秩序;冷靜觀察,穩(wěn)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yǎng)晦,善于受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四、 鄧小平的國際戰(zhàn)略思想 1、時代觀:和平與發(fā)展。第二章 國際關系行為體第二章 國際關系行為體 第一節(jié) 國際關系行為體一、國際關系行為體的特征與類型概念:是指能夠獨立地參與國際事務并在其中發(fā)揮影響的政治實體。特征:1具有獨立自主的行為能力2具有特殊的利益3具有對外施加壓力的手段4具有穩(wěn)定的組織形式 第一節(jié) 國際關系行為體一、國際關系行為體的特征與類型類型:1基本行為體主權國家原因:(1)主權國家是現代國
18、際關系得以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起點。 (2)主權國家在國際關系中始終居于最主要的地位并起著最重要的作用。 (3)主權國家對非主權國家行為體起著重大的制約作用。2非主權國家行為體 政府間的國際組織;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國際政黨組織;國際宗教組織;國際政治運動);爭取獲得獨立的民族;跨國公司類型:1基本行為體主權國家 非國家行為體的特點:(1)種類日益增多;(2)數量急劇增長;(3)活動范圍涉及到國際社會的各個領域;(4)發(fā)揮重大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非國家行為體的特點:(1)種類日益增多;非國家行為體的地位和局限性:地位:(1)在國際關系中起到單一國家難以起到的作用。 (2)發(fā)揮不同于主權國家的獨特作
19、用。局限性: (1)對政府間的國際組織而言,行動難以協調一致。 (2)對非政府間國際組織而言,未有推行其政策主張的直接物質手段。非國家行為體的地位和局限性:地位:第二節(jié) 國家利益第二節(jié) 國家利益一、國家利益的基本內容 凡是滿足國家生存和發(fā)展需要的就是國家利益。 1安全利益 2經濟利益 3政治利益 一、國家利益的基本內容 凡是滿足國家生存和發(fā)展需要的就1、安全利益 集中表現在保護國家有形本體的存在上。包括維護本國主權的獨立、領土的完整、人民的生存、不受外來勢力的控制侵略等方面。 國家安全是一個國家首要的、根本的利益。1、安全利益 集中表現在保護國家有形本體的存在上2、經濟利益 國家的經濟利益表現
20、為一個國家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繁榮等方面。 它要求一個國家對內擁有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獨立自主權,對外與其他國家能夠進行平等互利的經濟交往。2、經濟利益 國家的經濟利益表現為一個國家經濟的發(fā)3、政治利益 在國家種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從維護自身地位的角度出發(fā),總是要把本階級的利益作為國家利益來維護。這集中表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謀求鞏固、完善和發(fā)展有利于本階級統(tǒng)治的社會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并力求在世界范圍擴大自己社會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3、政治利益 在國家種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從維護自二、國家利益的兩重性 1階級性 2民族性或全民性二、國家利益的兩重性 1階級性1、階
21、級性 表現在: (1)在國家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總是要把維護自身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作為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制定的對外政策總是要從有利于本階級的統(tǒng)治這一角度出發(fā)。 (2)任何一個國家對于其國外經濟利益的追求,都首先表現在對于統(tǒng)治階級經濟利益的追求。1、階級性 表現在:2、民族性或全民性 表現在反對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和爭取本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條件,維護本民族的語言、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方面。 任何一個階級的統(tǒng)治,都是在民族和國家的范圍內得以實現的,離開了民族和國家的生存和發(fā)展,統(tǒng)治階級也就無法生存和發(fā)展。2、民族性或全民性 表現在反對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三、不同的國
22、家利益觀 1在處理本國利益與別國利益上 2在處理階級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關系上 3在處理本國利益和全人類利益的關系上 三、不同的國家利益觀 1在處理本國利益與別國利益上1、在處理本國利益與別國利益上 資產階級學者和政治家主張本國利益高于一切。(“權力論”) 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主張在維護本國利益的同時,不損害其他國家應有的正當利益。1、在處理本國利益與別國利益上 資產階級學者和政2在處理階級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關系上 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把階級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上,總是試圖使民族利益服從于本階級的利益。 社會主義國家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的統(tǒng)一。2在處理階級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關系上 資產階級3
23、在處理本國利益和全人類利益的關系上 在當今社會,全球利益不可能取代國家利益,超級大國爭奪霸權的斗爭還威脅著世界各國的安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在政治經濟上還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對于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來說,還不能不為捍衛(wèi)本國利益進行長期不懈的斗爭。3在處理本國利益和全人類利益的關系上 在第三節(jié) 國家力量第三節(jié) 國家力量一、國家力量的構成概念: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實力以及影響其他國際關系行為體采取符合自己愿望的行為的能力。 1物質的、可見的力量(1)人口和地理因素:人口只有在與國家力量的其他因素(如土地面積、資源狀況、經濟承受力)成合理比例時,才能成為國家力量中的積極因素。(2)軍事力量:居于
24、核心地位。是國家力量的主要象征。包括常軍事力量、核力量、核防御能力、戰(zhàn)爭動員能力。一、國家力量的構成概念: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實力以及影響其他(3)經濟力量:包括一個國家的工農業(yè)生產能力、資源的擁有狀況和生產能力、國際經濟的參與能力。 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一般采用國民生產總值、工農業(yè)總產值、國民收入、經濟發(fā)展速度、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數額等數量指標。(4)科學技術水平:科研經費、科技人員的數量和質量、科研成果、科研體制。(3)經濟力量:包括一個國家的工農業(yè)生產能力、資源的擁有狀況2非物質的精神的因素 國家、民族的內聚力; 政策目標的合理性; 政府素質和政治組織力; 社會制度。2非物質的精神的
25、因素 國家、民族的內聚力;二、國家力量對主權國家的制約作用 1國家力量是國家實現對外戰(zhàn)略目標的手段。 2國家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不同國家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國家力量是一個國家制定對外戰(zhàn)略的基本依據之一。 4不能無限夸大國家力量對主權國家的影響。二、國家力量對主權國家的制約作用 1國家力量是國家實第三章 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 第三章 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 第一節(jié) 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基本依據,是國際政治生活和國際關系的基本內容。一、兩種國際戰(zhàn)略概念1、從國際戰(zhàn)略和我國的外交實踐看,國際戰(zhàn)略是指一國對較長一個時期整個國際格局、本國
26、國際地位、國家利益和目標,以及相應的外交和軍事政策等的總的認識和謀劃。2、研究世界戰(zhàn)略全局、戰(zhàn)略規(guī)律。第一節(jié) 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二 外交、外交政策和外交政策理論1、外交:是國家為實行其對外政策,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外交部、外交代表機關等進行的諸如訪問、談判、交涉、發(fā)出外交文件、締結條約、參加國際會議和國際組織等對外活動。外交是國家實現其對外政策的重要手段。2、外交政策:是一國處理國際問題和對外關系問題,進行外交活動所遵守的基本原則和行動方針。3、外交政策理論:國家對外政策目標;外交政策基本原則;外交政策的制定過程;各國外交政策的比較研究。二 外交、外交政策和外交政策理
27、論1、外交:是國家為實行其對三 國際戰(zhàn)略與外交政策的聯系和區(qū)別 聯系:二者都是以國家內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為其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礎,都以對國內國際環(huán)境的認識為其依據,以實現國家利益為其目的,以國際社會為對象,以同國內政治的密切聯系為特征。區(qū)別:1、內容不同;2、層次不同(國際戰(zhàn)略決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國際戰(zhàn)略的組成部分)。三 國際戰(zhàn)略與外交政策的聯系和區(qū)別 聯系:二者都是以國家內占第二節(jié) 國際戰(zhàn)略與外交政策的結構一、國際戰(zhàn)略的結構國際格局;國家利益;國家目標;外交政策。二、外交政策的結構目標;基本原則;國別和地區(qū)政策。第二節(jié) 國際戰(zhàn)略與外交政策的結構一、國際戰(zhàn)略的結構第三節(jié) 國際
28、戰(zhàn)略與外交政策的制定 一、決策的內部環(huán)境1、國內政治和對外決策。2、政府機構與對外決策。3、黨派、利益集團與對外決策。4、公眾輿論與對外決策。5、決策者個人因素與對外決策。第三節(jié) 國際戰(zhàn)略與外交政策的制定 一、決策的內部環(huán)境二 決策的外部環(huán)境1、國際格局與對外決策。2、國際形勢與對外決策。3、他國情況與對外決策。4、國際組織、國際法與對外決策。二 決策的外部環(huán)境1、國際格局與對外決策。三、決策的基本方式和程序1、信息情報收集。2、分析咨詢。3、方案制定與選擇。三、決策的基本方式和程序1、信息情報收集。第四節(jié) 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的實施手段1、政治外交手段:信息傳遞;國際談判和協商;簽訂條約協定;
29、參加國際組織;遵守和運用國際法和其他國家的國內法。2、軍事手段:使用和威脅使用軍事力量;同有關國家簽訂軍事協定;建立軍事集團;在國外設立軍事設施;向有關國家提供軍事援助。第四節(jié) 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的實施手段1、政治外交手段:信息3、經濟手段:經濟技術援助;經濟合作;經濟封鎖;貿易禁運;限制技術出口;金融戰(zhàn);貿易戰(zhàn);技術戰(zhàn)。4、宣傳、新聞媒介手段。5、文化手段:包括教育、體育、藝術等國際文化交流活動。3、經濟手段:經濟技術援助;經濟合作;經濟封鎖;貿易禁運;限6、民間交流活動:各國間友好協會等組織的文藝、體育等文化交流活動;各國和平組織之間的聯系;環(huán)境保護組織的跨國宣傳、組織活動;友好城市的活動
30、;各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界之間的學術交流。7、非法手段:派遣特務間諜,謀殺、顛覆、破壞。6、民間交流活動:各國間友好協會等組織的文藝、體育等文化交流第四章 國際關系中的競爭、合作與沖突 第四章 國際關系中的競爭、合作與沖突 第一節(jié) 國際競爭一、國際競爭是國際關系的最基本狀態(tài) 國際競爭是指各個國際關系行為體為了現實利益和目標,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領域相互攀比、你追我趕的狀態(tài)。 二戰(zhàn)后國際競爭的特點:1、參加競爭的行為體增加。2、國際競爭日益激烈。3、國際競爭的內容豐富。4、國際競爭的作用增大。第一節(jié) 國際競爭一、國際競爭是國際關系的最基本狀態(tài)二 國際競爭與國際沖突是既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又各
31、自獨立、自成一體的兩種狀態(tài)。1、國際競爭有時是沖突各方之間的競爭。2、大量的國際競爭都帶有不同程度的沖突性質。3、國際競爭與沖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相互轉化的。4、國際競爭與沖突是國際關系中不同的兩種具體狀態(tài)。二 國際競爭與國際沖突是既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又各自獨立、第二節(jié) 國際合作一、國際合作的含義和類型 含義:是指在一定領域內利益和目標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的各國際關系行為體所進行的不同程度的協調和聯合。 類型:1、根據合作的方式分為:通過默契進行的合作;通過簽訂條約、協議進行的合作;通過建立國際組織進行的合作;通過跨國公司建立的合作。第二節(jié) 國際合作一、國際合作的含義和類型 2、根據合作的
32、規(guī)模分為:全球性合作;區(qū)域性合作;雙邊性合作。3、根據合作的程度分為:帶有結盟或戰(zhàn)略協調性質的合作;具有一定程度協調的合作;一般性的合作。4、根據合作的領域分為: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合作。 2、根據合作的規(guī)模分為:全球性合作;區(qū)域性合作;雙邊性合二、戰(zhàn)后國際合作的基本特點1、國際合作的全球性。2、國際合作內容的廣泛性。3、國際合作的穩(wěn)定性。4、國際合作的超意識形態(tài)性。5、國際合作的主動性。二、戰(zhàn)后國際合作的基本特點1、國際合作的全球性。第三節(jié) 國際合作的深化一體化與多樣化一、國際合作的基本條件相互依存1、從密切程度看。以相互需求量的大小為標準;以相互需求物高低為標準。2、從對稱性看。對稱的相互
33、依存不一定是密切的;密切的相互依存是對稱的。3、從平等性看。相同發(fā)展層次國家間的相互關系是平等的;不同發(fā)展層次國家間的相互依存是不平等的。4、從敏感性和脆弱性看。敏感性強的國家不一定十分脆弱;脆弱性強的國家不一定敏感。第三節(jié) 國際合作的深化一體化與多樣化一、國際合作的基本5、從一國對外依賴程度和獨立自主程度看。6、從積極性和消極性看。積極的相互依存,密切了國際聯系,協調和緩和了多種國際矛盾,有助于國際合作與一體化進程的發(fā)展;消極的相互依存指聯系密切增加了觸發(fā)國際沖突的因素,導致國際社會的不穩(wěn)定。5、從一國對外依賴程度和獨立自主程度看。6、從積極性和消極性二、國際合作的深化國際社會一體化1、一體
34、化展開的前提:利益的基本一致;利益的總體保障。2、一體化完成的條件:利益的高度一致;一體化利益劇增,并強有力地制約著個體行動;一體化成員之間保持通暢、持久、多渠道的溝通;系統(tǒng)內部矛盾協調機制的健全和完善;一體化成員之間的高度融合。二、國際合作的深化國際社會一體化1、一體化展開的前提:3、全球一體化進展比較有限;區(qū)域性一體化頗有建樹。4、國際經濟、軍事、文化、政治一體化。5、當前國際合作和一體化面臨的難題: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影響著國際合作的深度和規(guī)模;社會制度的差異;各國處境、地位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同;4、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3、全球一體化進展比較有限;區(qū)域性一體化頗有建樹。4、國際經三、國際社會
35、多樣化1、基本前提:追求國家利益、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是一國制定對外關系的出發(fā)點。2、多樣化在國際關系領域的表現:國際行為體的多樣化;民族國家行為的相對自主化和多樣化;國際社會思想意識形態(tài)和相應發(fā)展模式的多樣化;國際體系力量中心的多元化。3、一體化與多樣化之間的關系:合理的一體化進程為多樣化提供充分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一體化不等于單一化。三、國際社會多樣化1、基本前提:追求國家利益、走符合本國國情第四節(jié) 國際沖突 一、國際沖突的含義和層次1、含義:國際社會各行為體出于對一定領域的利益和目標的追求和維護而產生的對抗和摩擦。2、層次:語言象征性沖突;各行為體非對抗性矛盾引發(fā)的沖突;對抗性或日趨對抗性矛
36、盾所導致的沖突;國際危機;國際戰(zhàn)爭。第四節(jié) 國際沖突 一、國際沖突的含義和層次二、國際沖突的基本特點一、國際軍事沖突的規(guī)模下降,非軍事沖突擴大,直接介入沖突的國家增多。二、沖突的內容豐富。三、沖突的烈度下降。四、沖突的聯動性增強。五、沖突的頻率提高。六、沖突的延續(xù)性縮短。七、沖突的危險性和可控性增強。八、沖突的形式。經濟、文化沖突的地位提高,結構性暴力沖突在更大程度上取代軍事沖突。二、國際沖突的基本特點一、國際軍事沖突的規(guī)模下降,非軍事沖突第五節(jié) 國際沖突的最高形式戰(zhàn)爭 一 國際戰(zhàn)爭的形式和特點1、形式: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局部戰(zhàn)爭;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大規(guī)模使用暴力;二戰(zhàn)后局部戰(zhàn)爭。第五節(jié) 國際沖突
37、的最高形式戰(zhàn)爭 一 國際戰(zhàn)2、二戰(zhàn)后局部戰(zhàn)爭頻繁發(fā)生的原因: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和作用;戰(zhàn)后的全球和地區(qū)霸權主義;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必然性;眾多的歷史懸案;當代武器技術發(fā)展產生的影響。2、二戰(zhàn)后局部戰(zhàn)爭頻繁發(fā)生的原因: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和作用;3、二戰(zhàn)后局部戰(zhàn)爭的特點:間接參戰(zhàn)者增多;戰(zhàn)爭目的的復雜化;戰(zhàn)爭決策的政治化;戰(zhàn)爭的突發(fā)性和臨時性;戰(zhàn)爭持續(xù)時間大大縮短;戰(zhàn)場空間大大擴展;作戰(zhàn)手段的高技術性和靈活性;戰(zhàn)爭結束意義增大和戰(zhàn)爭勝負的相對性。3、二戰(zhàn)后局部戰(zhàn)爭的特點:間接參戰(zhàn)者增多;二、國際戰(zhàn)爭的政治性質不僅要看進行戰(zhàn)爭的主觀目的,而且要看戰(zhàn)爭的客觀效果。1、是否威脅人類的生存;2、是否威脅交戰(zhàn)國
38、的生存;3、是否有利于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否順應交戰(zhàn)國社會發(fā)展的潮流。二、國際戰(zhàn)爭的政治性質不僅要看進行戰(zhàn)爭的主觀目的,而且要看戰(zhàn)三、兩種國際戰(zhàn)爭與和平的概念1、國際戰(zhàn)爭是指國家之間、國家集團之間在一定時期內矛盾沖突的最高形式;和平是指除戰(zhàn)爭以外的一切沖突、競爭、合作狀態(tài)。2、廣義的戰(zhàn)爭概念:直接暴力;間接暴力。 狹義的和平概念:積極、完全的和平。三、兩種國際戰(zhàn)爭與和平的概念1、國際戰(zhàn)爭是指國家之間、國家集四、國際沖突與國際戰(zhàn)爭的根源追求國家不合理的利益;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四、國際沖突與國際戰(zhàn)爭的根源追求國家不合理的利益;第五章 國際關系的體系與結構 第五章 國際關系的體系與結構 第一節(jié) 國際
39、關系體系及其內部結構一、研究國際關系體系的意義國際關系的體系,是指國際行為體之間各種形式的關系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的統(tǒng)一體。意義:對全面關系和多邊關系有全面的深刻的了解,把握國際關系全局發(fā)展變化的基本脈絡。第一節(jié) 國際關系體系及其內部結構一、研究國際關系體系的意二、國際關系體系內部結構1、體系內的力量(主要是國家)。2、國家之間的關系。3、體系中各種力量的實際組合情況。二、國際關系體系內部結構1、體系內的力量(主要是國家)。第二節(jié) 國際關系體系的組合法則與穩(wěn)定性問題 一、國際關系體系組合的基本法則 體系中各成員的力量的利益、地位與國際力量對比必須相適應。第二節(jié) 國際關系體系的組合法則與穩(wěn)定性
40、問題 一、國際關二、體系的不穩(wěn)定因素1、國際關系體系中各成員利益的不同、與體系本身的不公正性。2、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引起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3、各國內部的劇烈變動。二、體系的不穩(wěn)定因素1、國際關系體系中各成員利益的不同、與體三、體系相對穩(wěn)定的原因1、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是一個較為緩慢的漸進過程。2、國際關系體系的保持或改組,并不完全取決于這個體系中個別成員的力量和愿望。三、體系相對穩(wěn)定的原因1、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是一個較為緩慢的第六章 國際關系的動力和環(huán)境 第六章 國際關系的動力和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國際關系發(fā)展的動力一、根本動力生產力的發(fā)展。1、科技革命引起的工業(yè)化和現代化浪潮,不斷沖破國家
41、的領土界限,推動經濟生活日益國際化,有力地促進了國際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2、各國科技革命和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不平衡,引起國際力量對比和國際格局的變化。3、科技革命和生產力的發(fā)展,還加劇了國際關系各行為體的競爭,推動了國際關系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 國際關系發(fā)展的動力一、根本動力二、直接動力 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1、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資本主義國家與封建主義國家和宗主國及殖民地的矛盾。2、帝國主義時代: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矛盾;帝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3、二戰(zhàn)后:東西方矛盾;南北矛盾;西西矛盾;東東矛盾;南南矛盾。二、直接動力 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三、間接動力一國內
42、部各階級、政黨、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四、領袖人物的巨大作用三、間接動力一國內部各階級、政黨、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第二節(jié) 國際關系的外部環(huán)境一、國際關系的政治環(huán)境時代的影響1、資產階級上升時代。2、資產階級絕對統(tǒng)治時代。3、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4、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第二節(jié) 國際關系的外部環(huán)境一、國際關系的政治環(huán)境時代的鄧小平對當代世界主題的概括及其客觀依據和意義 和平與發(fā)展 客觀依據: 1它反映了列寧分析過的世界基本矛盾的發(fā)展變化。 2它建立在對二戰(zhàn)后世界主要力量矛盾關系的分析與認識上。 3它反映了戰(zhàn)后世界形勢發(fā)展的新特點和趨勢。 4它反映了我國國內進行經濟建設的需要。鄧小平對當代世界主題的概括及其客觀依據和意義 和平與發(fā)展 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必考點12 共筑生命家園-(解析版)
- 8.1公平正義的價值(解析版 )
- 期中測試卷(提升版)(解析版)
- 《免抵退政策解讀與應用培訓課件》
- 2025年四川南充市營山縣拓廣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浙江麗水蓮都區(qū)土地和房屋經營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吉林延吉市水務集團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國十七冶集團西北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國郵政湖北仙桃分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建筑工地節(jié)前停工安全檢查表
- 液相色譜質譜質譜儀LCMSMSSYSTEM
- 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章程核準表-空白表格
- 派克與永華互換表
- 宣傳廣告彩頁制作合同
- 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情景互動教學策略探究教研課題論文開題中期結題報告教學反思經驗交流
- 【語法】小學英語語法大全
- 除濕機說明書
- 春節(jié)新年紅燈籠中國風信紙
- 優(yōu)雅清新浪漫簡潔的PPT模板背景(免費)
- 現代電路技術——故障檢測D算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