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內(nèi)文言文字詞句及譯文九年級_第1頁
初中課內(nèi)文言文字詞句及譯文九年級_第2頁
初中課內(nèi)文言文字詞句及譯文九年級_第3頁
初中課內(nèi)文言文字詞句及譯文九年級_第4頁
初中課內(nèi)文言文字詞句及譯文九年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初中課內(nèi)文言文字詞句及譯文(\t"/content/12/0914/07/_blank"九年級)

級29、陳涉世家

\t"/content/12/0914/07/_blank"司馬遷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yīng)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蹦说唬骸瓣悇偻酢保萌怂吏~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dāng)斬。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蹦嗽p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fù)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标悇倌肆橥?,號為張楚。當(dāng)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yīng)陳涉。

一、詞語解釋1、少時

年輕的時候

2、嘗與人傭耕

曾經(jīng)3、輟耕之壟上

停止;去、往

4、悵恨

失望5、茍富貴

如果

6、若為傭耕

你7、太息

長嘆

8、安知

怎么9、適戍

強迫去守邊。“適”通“謫”

10、屯大澤鄉(xiāng)

停駐11、皆次當(dāng)行

編次;當(dāng)在征發(fā)之列

12、會天大雨

適逢13、度已失期

估計;誤期

14、乃謀曰

于是、就15、亡亦死

逃走

16、等死

同樣17、吾聞二世少子也

聽說

18、數(shù)諫故

屢次;緣故19上使外將兵

皇上;帶領(lǐng)

20、今或聞無罪

有人21、楚人憐之

愛戴

22、今誠以吾眾

如果23、為天下唱

通“倡”,首發(fā)

24、以為然

對的25、乃行卜

去、往

26、卜者知其指意

意圖27、足下事皆成

指對方,古人對別人的敬稱

28、念鬼

考慮卜鬼的事29、威眾

威服眾人

30、丹書帛曰

用朱砂;寫31、陳勝王

稱王

32、所罾魚腹

用網(wǎng)捕33、得魚腹中書

字條

34、固以怪之矣

本來;“以”通“已”,認為奇怪;35、間令

暗使。間,私自,偷著

36、之次所旁叢祠中

往,到37、旦日

第二天

38、指目

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39、素愛人

向來

40、廣故數(shù)言欲亡

故意;屢次41、令辱之

使

笞廣

用鞭、杖或竹板打42、陳勝佐之

幫助

43、并殺

一齊44、召令徒屬

號令;所屬的人

45、公等

你們諸位46、藉第令毋斬

即使、假若

47、寧有種乎

難道48、詐稱

假裝

49、袒右

露出右臂50、為壇而盟

筑;盟誓

51、蘄下

攻克52、徇蘄以東

攻占

53、比至陳

等到54、數(shù)萬人

55、弗勝

不56、豪杰

指當(dāng)?shù)赜新曂娜?/p>

57、會計

集會商議58、身被堅執(zhí)銳

親自;“被”通“披”;緊握著;鐵甲;武器59、伐無道

攻打

60、誅暴秦

消滅

61、社稷

國家

62、刑其長吏

懲罰

二、句子翻譯1、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陳涉年輕年輕時,曾經(jīng)同別人一道被雇傭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好久。2、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3、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適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jīng)誤了時期。誤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殺頭。4、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現(xiàn)在逃走也是死,發(fā)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5、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統(tǒng)治)很久了。6、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7、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現(xiàn)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導(dǎo),應(yīng)當(dāng)(有)很多響應(yīng)的人。8、此教我先威眾耳。

這是教我們先威服眾人罷了。9、固以怪之矣。

自然就詫怪這事了。10、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

又暗使派吳廣往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夜間用篝火裝作“鬼火”,又裝狐貍叫,喊道11、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第二天,戍卒中到處談?wù)摚荚谥钢更c點地看著陳勝12、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吳廣故意屢次揚言要逃走,使尉惱怒,讓他責(zé)辱吳廣13、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僅能免于斬刑,可是守衛(wèi)邊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14、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況且大丈夫不死便罷,死就要干出大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15、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用土)筑臺,并(在臺上)宣誓,用(兩)尉的頭祭天16、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幾天后,(陳勝)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來集會商議大事。17、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

將軍親自披著堅固的盔甲,手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的昏君,消滅暴虐的秦王。18、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

各個郡縣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懲罰當(dāng)?shù)乜たh長官。三、關(guān)鍵問題1、本文選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誰?

《\t"/content/12/0914/07/_blank"史記》;司馬遷2、陳涉起義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別是什么?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天下苦秦久矣。3、陳涉為起所作的兩方面輿論閥準(zhǔn)備是什么?

丹書魚腹;篝火狐鳴4、陳涉是怎樣一個人?

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卓越的組織和領(lǐng)導(dǎo)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膽識。5、文中能體現(xiàn)陳涉少時就有遠大志向的一句是什么?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6、既表明陳涉對統(tǒng)治階級無比憤恨又表明其偉大抱負的動員群眾的名言是什么?

王候?qū)⑾鄬幱蟹N乎!四、譯文陳勝是陽城縣人,表字叫涉。吳廣是陽夏縣人,表字叫叔。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跟別人一道被雇傭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邊高地(休息),悵然嘆息了好長時間以后,對同伴們說:“有朝一日有誰富貴了,可別忘記咱窮哥兒們?!蓖閭冃χ卮鹚骸澳憬o人家耕地當(dāng)牛馬,哪里談得上富貴啊!”陳勝長嘆一聲,說:“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凌云壯志啊!”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窮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臨時駐扎在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都被編進這支隊伍,并擔(dān)任小隊長。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jīng)誤了期限。誤了期限,按秦王朝的軍法,就要殺頭。陳勝、吳廣在一起商量,說:“如今逃跑(抓了回來)也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為國家而死,這樣好吧?”陳勝說:“全國人民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該立為國君,該立的是長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諫勸始皇的緣故,始皇派他到邊疆去帶兵。最近傳聞?wù)f,并不為什么罪名,二世就將他殺害。老百姓大多聽說他很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jīng)死了。項燕擔(dān)任楚國將領(lǐng)的時候,(曾)多次立功,又愛護士卒,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戰(zhàn)死了,有人認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們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fā)出號召,應(yīng)當(dāng)有很多人來響應(yīng)的?!眳菑V認為(這個見解)很正確。(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倆的意圖,說:“你們的事都能辦成,能建功立業(yè)。不過你們還是去問問鬼神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捉摸這“問問鬼神”的意思,終于悟出:“這是教我們先在眾人中樹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綢條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再把綢條塞進人家網(wǎng)起來的一條魚肚子里,士兵買魚回來烹食,發(fā)現(xiàn)了魚肚子里的綢條,本來已經(jīng)覺得奇怪了。(陳勝)又暗地里派吳廣潛藏在駐地附近叢林里的神廟當(dāng)中,天黑以后點上燈籠(裝鬼火),裝做狐貍的聲音,向(士兵們)喊道:“大楚復(fù)興,陳勝為王?!笔勘鴤円徽辜润@且怕。第二天,大家到處談?wù)撨@件事,都指指點點的,互相示意地看著陳勝。吳廣平時很關(guān)心周圍的人,士兵們大多愿意為他出力。(那天)(兩個)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們發(fā)火,讓他們責(zé)罰他,借此來激怒士兵。那軍官果然鞭打了吳廣。(眾士兵憤憤不平,)軍官(剛)拔出劍來威嚇(士兵),吳廣一躍而起,奪過劍來殺死了他。陳勝協(xié)助吳廣,一同殺了兩個軍官。陳勝把眾戍卒召集起來,宣布號令,說:“各位(在這里)遇到大雨,都超過了規(guī)定到達漁陽的期限。過期就要殺頭。就算僥幸不殺頭,而戍守邊塞的人十個中也得死去六七個。再說,大丈夫不死則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yè)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齊聲應(yīng)道:“一定聽從您的號令?!庇谑敲俺涫枪臃鎏K和項燕的隊伍,為的是順從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為義軍的標(biāo)志),打出大楚旗號。又筑了一座高臺,舉行誓師儀式,用那兩個軍官的頭祭祀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起義軍(首先)進攻大澤鄉(xiāng),占領(lǐng)該鄉(xiāng)后接著進攻蘄縣。攻克蘄縣后,就派符離人葛嬰帶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陳勝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譙等縣,都拿下來了。一路上收編人馬,等打到陳縣的時候,已有戰(zhàn)車六七百輛,馬一千多匹,士卒幾萬人。進攻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帶兵在譙門中應(yīng)戰(zhàn)。起義軍(一時)不能戰(zhàn)勝,(不久)守丞被人殺死,大軍才進入陳縣。幾天后,陳勝召集當(dāng)?shù)氐泥l(xiāng)官和有聲望的人共同商討大事。這些人異口同聲地說:“將軍您親自披甲上陣,手拿武器,討伐殘暴無道的秦國,恢復(fù)楚國的社稷,論功應(yīng)當(dāng)稱王?!庇谑顷悇俦粨泶鞣Q王,宣稱要重建楚國。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紛紛起事,懲辦當(dāng)?shù)氐拈L官,把他們殺死,來響應(yīng)陳勝的號召。30、唐雎不辱使命

《戰(zhàn)國策》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佛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一、詞語解釋1、不辱使命

辱沒、辜負

2、易安陵

交換3、其許寡人

答應(yīng)

4、大王加惠

給予恩惠5、甚善

6、雖然,受地于先王

雖然這樣7、弗敢易

不;交換

8、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派;出使9、故不錯意也

所以;“錯”通“措”

10、請廣于君

擴充11、逆寡人者

違背

12、輕寡人與

輕視13、非若是也

像;這樣

14、雖千里不敢易

即使15、豈直五百里哉

難道;只,僅僅

16、怫然怒

盛怒的樣子17、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先生;曾經(jīng)聽說

18、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著腳19、以頭搶地耳

撞;罷了20、庸夫之怒

平庸無能的人

21、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膽識的人22、倉鷹

“倉”通“蒼”

23、休祲

吉兇的征兆24、若士必怒

如果

25、縞素

穿喪服26、色撓

變了臉色;撓,屈服

27、謝之

道歉28、寡人諭矣

明白,懂得

29、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二、句子翻譯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生,愿終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給予恩惠,用(貴國的)大面積的土地來換(敝國)小面積的土地,很好;雖然這樣,我從先王那里繼承了這塊土地,(我)愿意意始終守住它,不敢拿它來交換。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國。3、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來交換安陵),擴大他的領(lǐng)土,然而,安陵君違背我的意見,(這)不是小看我嗎?5、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只(換)面積為五百里的(土地)嗎?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老百姓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這三個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膽識的人啊。(他們)心里的憤怒還沒有迸發(fā)出來,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膽識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現(xiàn)在立刻)倒下兩具尸體,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的人將會因此而穿上喪服,今天的情況就是樣。9、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三、關(guān)鍵問題1、本文選自哪部作品?

《戰(zhàn)國策》2、秦王是怎樣一個人?

驕橫狂妄、貪得無厭、奸詐狡猾、外強中干3、唐雎是怎樣一個人?

從容鎮(zhèn)定、不畏強暴、有膽有識、有凜然正氣、熱愛祖國、不怕犧牲。4、唐雎列舉專諸刺王僚等吏實有什么用意?

兩方面:一是對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厲害程度加以渲染說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訓(xùn),不要輕舉妄動,自尋死路。5、本文最后一段描寫秦王的神態(tài)的變化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從側(cè)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6、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并且請?zhí)砌隆白保赝跽娴那藛??為什么?/p>

這是秦王的權(quán)宜之計,表現(xiàn)出他的奸詐狡猾。他請雎“坐”,是坐下來談,不是放棄吞并。文中所說,也只是恭維唐雎的話,從當(dāng)時秦在軍事的占壓倒優(yōu)勢及秦王的性格來看,秦王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四、譯文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yīng)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國。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為什么呢?況且秦國滅亡韓國和魏國,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秦王氣勢洶洶地發(fā)怒了,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死人百萬,血流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赤著腳,用頭撞地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擊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征兆,(現(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連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要發(fā)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全國人民都要穿喪服,今天就是這樣?!保ㄓ谑牵┌纬鰧殑φ酒饋?。秦王變了臉色,長跪著向唐雎道歉:“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31、隆中對

陳壽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姡豢汕乱?。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短淺,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guān)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fù)言?!庇痫w乃止。一、詞語解釋1、亮躬耕于隴畝

親自

2、好為《梁父吟》

喜歡3、身長八尺

身體

4、時人莫之許也

承認、同意5、惟博陵崔州平

只有

6、謂為信然

說;確實這樣7、屯新野

駐扎

8、先主器之

器重9、謂先主曰

對……說,告訴

10、此人可就見

接近、趨向11、不可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門)來。

12、宜枉駕顧之

屈尊;拜訪13、先主遂詣亮

于是;拜訪

14、凡三往

總共15、因屏人曰

于是;命人退避

16、漢室傾頹

崩潰、衰敗17、孤不度德量力

衡量;估計

18、欲信大義

“信”通“伸”,伸張19、遂用猖獗

因此;失敗

20、然志猶未已

仍、還;止21、君謂計將安出

計策;怎樣;產(chǎn)生

22、自董卓已來

“已”通“以”23、非惟天時

只是

24、今操已擁百萬之眾

已經(jīng)25、此誠不可與爭鋒

的確

26、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

可以憑借;謀取27、利盡南海

物資;全部取得

28、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大概;資助、給予29、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興旺

富裕;愛撫、愛惜

30、帝室之胄

后代31、總攬英雄

廣泛地羅致

32、外結(jié)好孫權(quán)

友好33、命一上將將荊州

將領(lǐng);率領(lǐng)

34、將軍身率益州之眾

親自35、百姓孰敢簞食壺漿

誰;用簞盛飯,用壺盛漿

36、以迎將軍

來37、誠如是

果真;這樣

38、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39、豈有意乎

有(這種)打算

40、豈愿見之乎

是否(可)41、每自比于管仲

常常

42、君與俱來

一起43、抑亦人謀

而且

44、挾天子

挾持、控制45、因之以成帝業(yè)

憑借、依靠

46、若跨有荊益

占據(jù)47、愿君勿復(fù)言

希望;再

48、所以資將軍

用來……的

二、句子翻譯1、時人莫之許也。

當(dāng)時的人沒有誰承認他這種比法。2、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你只可以到他那兒見他,不可以委屈(他)來。將軍應(yīng)當(dāng)親自去拜訪他。3、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于是先主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4、孤不度德量力

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人)。5、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然而(我的)志向(到現(xiàn)在)還沒有罷休,先生認為該采取怎樣的辦法?6、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曹操和袁紹相比,就顯得名聲小,兵力弱7、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但是曹操終于能虎勝袁紹,以弱勝強,不只是天時好,而且也是人謀劃得好啊。8、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這大概是上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將軍是否有(奪取它的)打算呢?9、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百姓誰敢不用簞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漿來迎接將軍呢?

三、關(guān)鍵問題1、文中提到的諸葛亮有何特點?

智識卓絕、才華橫溢、抱負非凡,料事如神,關(guān)心國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軍事才能2、文中提到的劉備有何特點?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虛心誠懇四、譯文諸葛亮親自耕種田地,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與管仲、樂毅相比,當(dāng)時的人沒有誰承認這一點。只有博陵崔州平,穎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說是確實這樣。

當(dāng)時劉備駐軍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是臥龍啊,將軍可愿意見他嗎?”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毙焓f:“這個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訪,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門來,您應(yīng)當(dāng)屈身去拜訪他?!?/p>

于是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見到。劉備于是叫旁邊的人避開,說:“漢朝的天下崩潰,奸臣竊取了政權(quán),皇上逃難出奔。我沒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張大義,但是自己的智謀淺短、辦法很少,終于因此失敗,造成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還沒有罷休,您說該采取怎樣的計策呢?”諸葛亮回答說:“自從董卓作亂以來,各地豪杰同時興起,跨州連郡稱霸一方的多得數(shù)不清。曹操同袁紹相比,名位低賤,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終于打敗了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是時機有利,而且更重要的還在于人的謀劃得當(dāng)?,F(xiàn)在曹操已經(jīng)擁有百萬大軍,控制著皇帝向諸侯發(fā)號施令,這實在是不能同他較量的。孫權(quán)占據(jù)江東已經(jīng)三世了,那里地勢險要,百姓歸順,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以它為外援,而不可以謀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南邊可以直達沿海一帶,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個戰(zhàn)略要地,而劉表卻沒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形勢給您提供的機會,難道將軍沒有奪取它的意圖嗎?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是個富饒的地方,高祖憑借著它建立了帝業(yè)。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又在北面威脅著他,那里人口眾多,物產(chǎn)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賢明的君主。將軍既是皇室的后代,又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接納英雄,思慕賢才如饑似渴。如果能占據(jù)荊、益二州,守住險要的地方,與西邊的各少數(shù)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shù)民族,對外聯(lián)合孫權(quán),內(nèi)部革新政治;一旦形勢發(fā)生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lǐng)荊州的軍隊向中原進軍,將軍親自統(tǒng)率益州大軍打出秦川,百姓誰能不拿著飯食水酒來迎接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么稱霸的事業(yè)就可以成功,漢朝的天下就可以復(fù)興了。劉備說:“好!”于是跟諸葛亮的感情越來越親密。關(guān)羽張飛等就不高興了,劉備對他們解釋說:“我有孔明,就好比魚有了水,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了?!标P(guān)羽張飛才不說了。32、出師表

諸葛亮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官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qū)櫍孕惺缇瑫詴耻娛?,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滬,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韋、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zé)攸之、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dāng)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一、詞語解釋1、崩殂

死(皇帝)

2、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實在;時3、蓋追先帝殊遇

原來是;優(yōu)待,厚遇

4、以光先帝遺德

發(fā)揚光大5、恢弘志士之氣

發(fā)揚擴大

6、陟罰臧否

善惡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顯示;治

8、是以先帝簡拔

因此9、以遺陛下

給予

10、悉以咨之

都;詢問11、親賢臣,遠小人

親近;疏遠

12、痛恨于桓靈也

痛心遺憾13、躬耕

親自

14、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15、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16、由是感激

感動,激動17、遂許先帝

于是;答應(yīng)

18、二十有一年

“有”通“又”,表余數(shù)19、夙夜憂嘆

早晚

20、恐托付不效

實現(xiàn)21、深入不毛

不長草(的地方)

22、庶竭駑鈍

比喻才能平庸23、托臣以以討賊興復(fù)之效

重任

24、以彰其咎

表明,顯揚;過失25、咨諏善道

詢問

26、臨表涕零

流下眼淚二、句子翻譯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不應(yīng)當(dāng)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dāng)?shù)脑?,以致堵塞人們向您竭誠進諫的道路。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獎懲功過、好壞,不應(yīng)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3、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家會有司論其刑賞。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應(yīng)該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4、必能使行和睦,優(yōu)劣得所。

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jié)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5、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fā)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傾覆衰敗的原因。6、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應(yīng)先帝愿意為他奔走效勞。7、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陛下也應(yīng)自行謀劃,以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考察,采納正確的意見。三、關(guān)鍵問題1、本文中諸葛亮主要向劉備提出了哪三條建議?

廣開言路;嚴(yán)明賞罰;親賢遠佞。2、本文主要表達了什么情感?

作者對先帝的感恩圖報之情,表達其竭力效忠劉備父子的心愿。四、譯文先帝開創(chuàng)大業(yè)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國,我益州地區(qū)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真是處在萬分危急、存亡難料的時刻。但是,宮廷里侍奉守衛(wèi)的臣子,不敢稍有懈?。唤畧錾现艺\有志的將士,舍身忘死的作戰(zhàn),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報答給陛下的緣故。陛下確實應(yīng)該廣開言路聽取群臣意見,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鼓舞志士們的勇氣,絕不應(yīng)隨便看輕自己,說出無道理的話,從而堵塞了忠誠進諫的道路。宮里身邊的近臣和丞相府統(tǒng)領(lǐng)的官吏,本都是一個整體,升賞懲罰,揚善除惡,不應(yīng)標(biāo)準(zhǔn)不同。如有作壞事違犯法紀(jì)的,或盡忠心做善事的,應(yīng)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加以懲辦或獎賞,以顯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應(yīng)私心偏袒,使宮廷內(nèi)外施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這都是些品德良善誠實、情志意念忠貞純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選留下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內(nèi)的事情,事無論大小,都要征詢他們的意見,然后再去施行。這樣一定能夠補正疏失,增益實效。將軍向?qū)?,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曉軍事,?dāng)年試用,先帝曾加以稱贊,說他能干,因而經(jīng)眾人評議薦舉任命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里的事情,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征詢他的意見,就一定能夠使軍伍團結(jié)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適的安排。親近賢臣,遠避小人,這是漢朝前期所以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后期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評論起這些事,對于桓帝、靈帝時代,沒有不哀嘆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費,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坦直,能以死報國的節(jié)義臣子,誠愿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則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wù)農(nóng)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賤,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我深為感激,從而答應(yīng)為先帝驅(qū)遣效力。后來正遇危亡關(guān)頭,在戰(zhàn)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謹(jǐn)慎,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擔(dān)憂興嘆,只恐怕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完成,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如今南方已經(jīng)平定,武庫兵器充足,應(yīng)當(dāng)鼓勵和統(tǒng)率全軍,北伐平定中原地區(qū),我希望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消滅奸邪勢力,復(fù)興漢朝王室,遷歸舊日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盡忠心于陛下的職責(zé)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董允的責(zé)任了。希望陛下責(zé)成我去討伐奸賊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上告先帝的神靈。如果沒有發(fā)揚圣德的言論,那就責(zé)備郭攸之、費、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們的罪責(zé)。陛下也應(yīng)該自己思慮謀劃,征詢從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進言,遠念先帝遺詔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如今正當(dāng)離朝遠征,流著淚寫了這篇表文,激動得不知該說些什么話。

33、公

《\t"/content/12/0914/07/_blank"墨子》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殺之?!惫敱P不悅。子墨子曰:“請獻十金?!惫敱P曰:“吾義固不殺人?!弊幽悠?,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弊幽釉唬骸昂灰娢矣谕??”公輸盤曰:“諾?!弊幽右娡酰唬骸敖裼腥擞诖?,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弊幽釉唬骸扒G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jié)M之,江漢之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庇谑且姽敱P。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背鯁柶涔?。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背踉唬骸吧圃?。吾請無攻宋矣。”一、解釋重點詞語。1、起于魯

起:出發(fā),動身

2、公輸盤不說

說:通“悅”,高興3、再拜拜了兩次

4、不可謂知類

知類:明白事理5、然胡不已乎

然:但是;胡:為什么;已:停止。6、胡不見我于王見:引見

7、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抗拒。8、子墨子守圉有余通“御”,抵擋。

9、公輸盤詘

通“屈”,理屈。10、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來……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入侵12、吾義固不殺人

善良堅持道義

13、請說之

解說這件事14、不可謂仁

對人親善,友愛。

15、雖然

雖然如此二、翻譯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宋何罪之有?

宋國有什么罪呢?3、知而不爭

知道(這道理)而不勸阻(楚王)。4、此為何若人?

這是什么樣的人呢?5、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zhàn)術(shù)。6、雖殺臣,不能絕也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楚國的抵抗者)。7、胡不已乎?

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8、此為何若人?

這是什么樣的人呢?9、愿借之殺之。

希望借助您去殺了他。10、請獻十金

請允許我奉送(給您)十金。11、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

損失不足的而爭奪有余的。意思是犧牲百姓的生命去爭奪土地。三、回答問題1、墨子聽說“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從而動身去楚國的目的是什么?為了阻止楚國攻打宋國。2、文章的語言特色?(答案見課文分析)

譯文公輸盤給楚國制造云梯這種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這個消息,就從魯國動身,走了十天十夜,到達郢都,去見公輸盤。公輸盤說:“先生有什么指教呢?”墨子說:“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重您的力量殺掉他?!惫敱P不高興了。墨子說:“請讓我奉送給您十金?!惫敱P說:“我是講道義的人,絕不能平白無故殺人?!蹦诱酒饋?,拜了兩拜,說:“請讓我說幾句話。我在北方聽說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眾,如今去殺害自己缺少的民眾而爭奪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說是聰明。宋國并沒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愛。懂得這個道理,卻不據(jù)理力爭,不能說是忠誠。爭論而達不到目的,不能說是堅強。自己說講道義,殺少量人還懂得不合理,卻要去殺眾多的人,不能說是明白事理?!惫敱P被說服了。墨子說:“那么,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公輸盤說:“不能,因為我已經(jīng)對楚王說過了。”墨子說:“(您)為什么不介紹我去見楚王呢?”公輸盤說:“好吧?!蹦右娏顺?,說:“現(xiàn)在這里有個人,拋掉自己華麗的車子,看到鄰人有破車子便想去偷;拋掉自己的錦繡衣裳,看見鄰人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拋掉自己的白米肥肉,看見鄰人有糟糠便想去偷。這是什么樣的人呢?”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患了偷竊病了?!蹦诱f:“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只有五百里。這就好像華麗的車子和破車子相比。楚國有云夢澤,那里滿是犀兕、麋鹿之類,長江、漢水里的魚、鱉、黿、鼉多得天下無比,宋國真像人們說的那樣,是個連野雞、兔子、鯽魚都沒有的地方。這就好像白米肥肉和糟糠相比。楚國有松、梓、楠、樟這些大樹,宋國卻沒有什么大樹。這就好像錦繡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認為大王攻打宋國,正和這個害偷竊病的人一樣?!背跽f:“對呀!雖然是這樣,但是公輸盤給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國?!庇谑牵跽僖姽敱P。墨子解下衣帶當(dāng)作城,用竹片當(dāng)器械。公輸盤一次又一次地設(shè)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擋住了他。公輸盤的攻城器械都用盡了,墨子的守城辦法還綽綽有余。公輸盤技窮了,但他說:“我知道怎么對付你了,可是我不說。”墨子也說:“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對付我,可是我也不說?!背鯁栠@是怎么回事。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只不過是想要殺死我。殺了我,宋國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墒俏业膶W(xué)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jīng)拿著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國城上等待楚國來進攻了。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保衛(wèi)宋國的人。”楚王說:“好啦!我不攻打宋國了?!?4、《\t"/content/12/0914/07/_blank"孟子》兩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一、重點詞語解釋。1、舜發(fā)于

被任用

2、人恒

常;犯過失3、傅說舉于被選拔

4、衡于慮

同“橫”,梗塞,不順5、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責(zé)任,擔(dān)子;這

6、而后作

奮起7、苦其心志使……痛苦

8、征于色

顏色9、勞其筋骨使……勞累

10、發(fā)于聲

吟詠嘆息11、餓其體膚

使……饑餓

12、而后喻

了解13、空乏其身

使……貧困

14、法家拂士同“弼”15、亂其所為

使……錯亂

16、入則

在里面。指國內(nèi)17、所以動心忍性

用來;使……驚動;使……堅韌;

18、出則

在外面。指國外

19、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同“增”

二、句子翻譯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2、必先苦其必志,勞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筋骨勞累3、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使他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4、行拂亂其所為

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5、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干。6、人恒過,然后能改

人常犯過失,然后才能改正7、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內(nèi)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8、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xiàn)出來,然后才能為人們所了解。9、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一個國家)國內(nèi)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dǎo)致滅亡。10、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三、問答題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

答: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本文開頭所列舉的六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答:都是在經(jīng)歷了一番艱難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3、在作者看來,一個人經(jīng)受了艱難困苦的磨練,將會有怎樣的益處?

答: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文中由個人升華到國家,論證“死于安樂”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譯文舜從田野中發(fā)跡,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高升,膠鬲自魚鹽販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里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海邊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之間而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種種行動去阻礙、干擾他的事業(yè),(通過這些)來讓他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干。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nèi)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xiàn)出來,然后才能為人們所了解。而一個國家,內(nèi)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dǎo)致滅亡。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dǎo)致滅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一、重點詞語解釋1、地利

有利

2、委而去之

放棄;離開3、人和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4、故曰

所以5、七里之郭

外城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憑借7、環(huán)而攻之圍

8、固國

鞏固

國防9、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是

10、威天下

震懾11、池非不深

護城河

12、親戚

畔之內(nèi)親外戚;通“叛”13、兵革

泛指武器裝備

14、多助之至

極點15、堅利

銳利

16、天下順之

歸順,服從

二、句子翻譯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2、委而去之。

棄城而逃。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

三、問答題1、本文論述了“人和”在戰(zhàn)爭勝負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的主要觀點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本文運用雙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強語言氣勢的作用。

譯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比如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內(nèi)部團結(jié)啊。所以說,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只靠山川的險阻,征服天下不能只靠武力的強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biāo)?。憑著天下人都歸順?biāo)臈l件,去攻打那連親戚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35、魚我所欲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一、重點詞語含義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時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禍患,災(zāi)難。辟:通“避”,躲避。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4、賢者能勿喪耳不丟掉5、蹴爾而與之

用腳踢6、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通“辨”,辨別。7、萬鐘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處8、妻妾之奉

侍奉9、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感激。與:通“歟”,語氣詞。10、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通“向”,從前。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棄。12、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13、故不為茍得也

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14、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15、乞人不屑也

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二、翻譯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義者也

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3、呼爾而與之

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5、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從前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6、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本性。

三、回答問題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論點?舍生而取義

比喻2、“魚”與“熊掌”分別比喻什么?

“魚”比喻“生”,“熊掌”比喻“義”。3、本文主要贊揚什么?批判什么?

贊揚了“舍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4、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因為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損人格。5、寫出一兩個你所知道的舍生取義的歷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墒禽p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36、《莊子》故事兩則惠子相梁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鵮,子知之乎?夫鹓鵮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鵮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這則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于功名富貴者的嘴臉,表現(xiàn)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態(tài)度。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一、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1、惠子相梁;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相:做宰相;國:國都,京城2、非梧桐不止;安知魚之樂

止:棲息;安:怎么3、于是

鴟得腐鼠

于是:在這時。鴟:貓頭鷹。

二、翻譯下列句子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2、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

三、回答問題1、《惠子相梁》的主題是什么?

諷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貴者的嘴臉,表現(xiàn)了莊子淡薄功名利祿的態(tài)度。2、故事中的、鴟、腐鼠各比喻什么?

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祿。3、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

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譯文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鵮,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F(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7、曹劌論戰(zhàn)《左傳》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币弧⒅赋黾狱c的詞的含義1、十年春,齊師伐我。

伐:攻打2、肉食者鄙

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淺。3、又何間焉?

間:參與4、小惠未徧,民弗從也通“遍”,遍及,普遍。5、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豬、牛、羊等。加:虛報。信:實情。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為人所信服

福,賜福,保佑。7、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獄:案件。雖:即使。8、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可以:可以憑借9、既克,公問其故。克:戰(zhàn)勝10、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再:第二次。1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測:估計。伏:埋伏。12、何以戰(zhàn)

憑借什么作戰(zhàn)。13、望其旗靡

靡:倒下14、故逐之逐:追趕

二、翻譯句子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細察,也一定要依據(jù)實情來處理。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恩小惠,還不能得到神靈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會保佑你的。3、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后,勇氣就沒有了。4、夫戰(zhàn),勇氣也。

作戰(zhàn)是要靠勇氣的。5、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讓我跟隨你去。6、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三、回答下列問題1、“曹劌請見”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2、表現(xiàn)魯莊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3、“忠之屬也”具體指什么?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4、文中的“將鼓”“將弛”表現(xiàn)了魯莊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現(xiàn)了曹劌什么?

“將鼓”“將弛”表現(xiàn)了魯莊公急躁冒進;“未可”“可矣”表現(xiàn)了曹劌胸有成竹,從容不迫。5、曹劌分析取勝的原因有兩條:一條是選擇有利于進攻的時機,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條是把握有利于追擊的時機,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轍亂旗靡。6、本文的成語有什么?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氣。7、如何評價曹劌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論戰(zhàn)表現(xiàn)出他的勇氣,作戰(zhàn)“下視其轍”“登軾而望”,充分體現(xiàn)了他審慎和豐富的軍事經(jīng)驗。8、怎樣評價魯莊公?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但不是一個昏君。他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切求戰(zhàn),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在曹劌的啟發(fā)下終有所悟,在作戰(zhàn)中聽從曹劌正確指揮,說明他跟一般的昏君還是有區(qū)別的。

譯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莊公接見。他的同鄉(xiāng)說:“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沁M宮廷去見莊公。曹劌問莊公:“您憑什么跟齊國打仗?”莊公說:“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占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辈軇フf:“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鼻f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辈軇フf:“這點誠意難以使人信服,神是不會保佑您的?!鼻f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辈軇フf:“這才是盡本職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仗。作戰(zhàn)時請允許我跟您去?!濒斍f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莊公(一上陣)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饼R軍擂過三通戰(zhàn)鼓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啦?!饼R軍大敗。莊公正要下令追擊,曹劌說:“還不行?!保ㄕf完就)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又登上車前橫木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打了勝仗以后,魯莊公詢問取勝的原因。曹劌答道:“打仗,要靠勇氣。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時勇氣減弱,第三次擊鼓時勇氣已經(jīng)枯竭了。敵方的勇氣已經(jīng)枯竭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齊是)大國,難以摸清(它的情況),怕的是有埋伏,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p>

38、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眨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庇谑侨氤娡?,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一、重點詞語解釋1、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諷諫。納:接受。2、鄒忌修八尺有余。修:長,這里指高。有,“又”。3、朝服衣冠,窺鏡。服:穿戴。窺:照。4、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

復(fù):又一次。5、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細。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認為……美。私:偏愛。7、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蔽:愛蒙蔽,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面刺:當(dāng)面指責(zé)。9、能謗譏于市朝。

謗譏:議論。市朝:公眾場合。10、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間進:偶然進諫。

二、翻譯下列句子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個更美麗?2、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3、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4、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第二天,徐公來了,仔細地看徐公,自認為不如徐公美麗。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都認為我比徐公美。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dāng)面指出我的過失的人,授給上等獎賞;7、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能在公共場所指責(zé)我的人,傳到我的耳中來的,授給下等獎賞。8、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旨令剛下達,大臣們都來朝廷進諫,宮門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之后,常常斷續(xù)有人來進言規(guī)勸,滿一年后,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進諫了。

三、回答下列問題。1、鄒忌以什么事聯(lián)想到國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2、鄒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對自己的評價?

他認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梢娝凶灾鳌?、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鄒忌在“諷”齊王時,很講技巧,先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4、諷諫的結(jié)果如何?齊王接受了諫言,并發(fā)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而“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者”,終于“戰(zhàn)勝于朝廷”。5、鄒忌成功地說服齊王,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他的勸說方式,即委婉勸說,它的優(yōu)點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fā)、明白道理,從而樂于接受。今天的人際交往仍值得借鑒這種做法。

譯文:鄒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麗。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哪個更美?”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