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隧道工程課后習題和參考答案及解析_第1頁
中南大學隧道工程課后習題和參考答案及解析_第2頁
中南大學隧道工程課后習題和參考答案及解析_第3頁
中南大學隧道工程課后習題和參考答案及解析_第4頁
中南大學隧道工程課后習題和參考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NUMPAGES6第1章隧道工程勘測設計1.隧道選址與線路選線有什么關(guān)系?

2.確定洞口位置的原則是什么?請解釋其工程含義。

3.在按地質(zhì)條件選擇隧道位置時,所需要的地質(zhì)資料有哪些?如何考慮地形條件對隧道位置的影響?第2章隧道主體建筑結(jié)構(gòu)1.某新建鐵路非電化曲線隧道,已知圓曲線半徑R=1200m,緩和曲線長l=50m,遠期行車速度V=160km/h,隧道里程為:進口DK150+310;出口DK150+810;ZH點DK150+320;YH點DK151+000。

試求:各段加寬值與隧道中線偏移值。要求按教材P32圖2-7所示,表示清楚,并注明不同加寬的分段里程。<注:超高值以0.5cm取整,最大采用15cm;加寬值取為10cm的整數(shù)倍;偏移值取至小數(shù)點后2位

2.為什么說臺階式洞門能降低邊仰坡開挖高度?第3章隧道附屬建筑1.什么是避車洞?避車洞的設置間距是多少?在布置避車洞時應該避開哪些地方?

2.營運隧道的通風方式有哪些?什么是風流中性點?它與通風方式的關(guān)系怎樣?

3.為什么公路隧道要設置不同的照明亮度段?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第4章隧道圍巖分類與圍巖壓力1.影響圍巖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圍巖分級主要考慮什么因素?圍巖分級的基本要素是哪幾種?我國鐵路隧道圍巖分級主要考慮哪些因素?已知某隧道所處圍巖節(jié)理發(fā)育,Rb=26MPa,試問這是屬于哪一級圍巖?

2.某隧道內(nèi)空凈寬6.4m,凈高8m,Ⅳ級圍巖。已知:圍巖容重γ=20KN/m3,圍巖似摩擦角φ=530,摩擦角θ=300,試求埋深為3m、7m,15m處的圍巖壓力。第5章隧道襯砌結(jié)構(gòu)計算1.已知作用在襯砌基底面上的軸力N=870KN,彎矩M=43.5KN.m,墻底厚度h=0.6m,圍巖抗力系數(shù)為150MPa/m。試求墻底中心的下沉量及墻底發(fā)生的轉(zhuǎn)角。

2.什么情況下將圍巖抗力彈簧徑向設置?試推導徑向設置的圍巖抗力單元剛度矩陣。<注:抗力方向以擠壓圍巖為正>

3.一對稱等厚平拱,襯砌厚度為50cm,已知內(nèi)力如圖示,墻底抗力系數(shù)Kd=350MPa/m,請求出墻底中心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墻底截面轉(zhuǎn)角<注:圖中1、2、3為截面編號>。第6章隧道施工方法1.采用臺階法施工時,影響臺階長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環(huán)形開挖留核心土法是如何穩(wěn)定開挖工作面的?

2.在隧道分部開挖施工中,這些術(shù)語指的是開挖的哪些部位?落底、拉中槽、導坑、挖馬口。

3.指出錯誤,并改正之:

某隧道位于軟弱破碎地層中,采用長臺階法施工。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洞室周邊位移加速度等于零,因而斷定圍巖變形已經(jīng)穩(wěn)定。

4.指出錯誤,并改正之:

新奧法施工時,隧道開挖后,為了調(diào)動圍巖的承載能力,不宜立即噴射混凝土,而應經(jīng)量測后,再施噴。為了隧道的穩(wěn)定,復合式襯砌應在錨噴支護完畢后立即修筑內(nèi)層模筑混凝土襯砌。第7章隧道鉆爆施工作業(yè)1.請解釋"臨時支護"、"初期支護"與"永久支護"的含義,并各舉一例說明之。

2.某隧道的導坑,尺寸為2.8m×2.8m,Ⅴ級圍巖,巖石等級為堅石f=8,采用斜眼掏槽,2號巖石硝銨炸藥,藥卷直徑32mm,裝藥系數(shù)可取為0.6。試問:

⑴炸藥用量;⑵炮眼深度;⑶炮眼數(shù)量。第8章隧道施工的輔助坑道及輔助作業(yè)1.隧道施工的輔助作業(yè)有哪些?

2.為什么有的隧道必須采用輔助坑道?選擇輔助坑道時必須考慮哪些條件?

3.隧道施工通風有幾種方式?用得最多的是哪一種?它又分為幾種什么樣的方式?

4.一座隧道,Ⅰ級圍巖,斷面積約為75m2,鉆爆法施工,洞內(nèi)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shù)為35人。請按保證洞內(nèi)人員新鮮空氣要求計算通風機應提供的風量。第9章新奧法1.已知一座深埋圓形隧道,開挖直徑10m,,拱頂以上巖層覆蓋厚度495m,圍巖容重γ=20KN/m3,彈性模量E=104MPa,粘結(jié)力C=1.5MPa,圍巖內(nèi)摩擦角φ=300,側(cè)壓力系數(shù)λ=1,泊松比μ=0.2。

試問:

①開挖后不支護狀態(tài)下,圍巖是否出現(xiàn)塑性區(qū)?

②如果出現(xiàn),問塑性區(qū)半徑是多少?

③假定支護阻力Pa=8.5MPa,問洞室周邊位移是多少?

2.某單線鐵路隧道,對量測數(shù)據(jù)進行回歸分析后,知位移時態(tài)曲線方程為。已知隧道極限相對位移值為144mm,開挖6天后洞周實測相對位移值為64mm。試從位移值、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三方面判斷開挖6天后的隧道穩(wěn)定性。

3.某單線鐵路隧道,位移時態(tài)曲線方程為。若以位移速度小于0.2mm/日為隧道穩(wěn)定的判斷準則,試從位移速度和位移加速度這兩方面判斷隧道能否穩(wěn)定?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穩(wěn)定?是否需要采取加強措施?第10章隧道掘進機施工巖石掘進機的適應條件?

巖石掘進機有哪些類型?第11章高速鐵路的隧道施工1.高速鐵路隧道會產(chǎn)生怎樣的空氣動力學效應?

2.如何克服空氣動力學的不良效應影響?第12章隧道施工組織與管理1.隧道現(xiàn)場施工的特點是什么?

2.如何加快施工進度?第13章隧道的營運管理與養(yǎng)護維修1.隧道養(yǎng)護工作的原則是什么?

2.隧道病害治理的主要內(nèi)容有哪些?

3.襯砌裂縫的延展方向與隧道的穩(wěn)定性有何關(guān)系?習題參考答案第1章隧道工程勘測設計1.答:依隧道類型不同而不同:①對于長大隧道,線路選線應服從于隧道選址;②對于中、短隧道,選址應服從于線路。

2.答:早進晚出。保護洞口邊仰坡的穩(wěn)定。

3.答:①地質(zhì)構(gòu)造、巖體強度、水文地質(zhì)條件、不良地質(zhì);②越嶺線隧道的位置應選擇穿越埡口;河谷線隧道應使隧道外側(cè)最小覆蓋厚度滿足工程要求,以避免偏壓。第2章隧道主體建筑結(jié)構(gòu)1.解:超高E=0.76×V2/R=16.21cm>15cm取為15cm

d內(nèi)=4050/1200+2.7E=43.9cm

d外=4400/1200=3.7cm

d總=d內(nèi)+d外=47.6cm<取為50cm>

d偏=<d內(nèi)-d外>/2=<43.9-3.7>/2=20.1cm

分段里程:

d總與d偏斷面:進口DK150+310~+345

d總/2與d偏/2斷面:DK150+345~出口DK150+810

2.答:因臺階的不同高差逐漸改變了起坡點的高度,起坡點越高則刷坡點越低。第3章隧道附屬建筑1.答:①鐵路隧道中供行人躲避列車,或堆放維修器材的洞室;②大避車洞:碎石道床,對側(cè)150m間距;整體道床,對側(cè)210m間距;小避車洞:對側(cè)30m間距;③應避開不同襯砌類型銜接處、變形縫處、不同斷面加寬處、不同圍巖分界處。

2.答:①有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基本方式,而機械通風又有:洞口風道式通風、噴阻式通風、輔助坑道通風以及射流式通風。②風流中性點指風速為零的點,它不會出現(xiàn)在縱向式通風中,而只會出現(xiàn)在半橫向式和全橫向式通風之中。

3.答:①為了讓司機的眼睛逐漸適應洞內(nèi)外的亮度狀況;

②接近段——在洞口前,從注視點到適應點之間的一段道路,不需設照明;

入口段——進入隧道洞口的第一段,使司機的視力開始適應隧道內(nèi)的照明光線;

過渡段——介于入口段和中間段之間的照明區(qū)段,解決從入口段的高亮度到中間段的低亮度之間的的劇烈變化;

中間段——司機已基本適應洞內(nèi)的照明光線,中間段的基本任務就是保證行車照明;

出口段——單向交通隧道中,應設置出口段照明,讓司機逐漸適應由洞內(nèi)到洞外的光線變化。而雙向交通隧道中,無出口段照明。第4章隧道圍巖分類與圍巖壓力1.答:影響圍巖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①地質(zhì)因素;②人為因素

圍巖分級主要考慮:地質(zhì)因素

圍巖分級的基本要素:4種

①巖性要素――強度、變形性質(zhì)等〔力學性質(zhì);

②地質(zhì)構(gòu)造要素―指圍巖的完整性狀態(tài);

③地下水要素――地下水對圍巖的軟化作用;

④地應力要素――初始地應力對圍巖產(chǎn)生巖爆、裂縫、巖體剝離與位移等作用。

我國鐵路隧道圍巖分級主要考慮因素有4種:

①巖體的結(jié)構(gòu)特征與完整性狀態(tài);②巖石強度;③地下水;④初始地應力

這是Ⅳ級圍巖,軟巖。

2.解:①求自然拱高度;②判斷深淺埋分界;③分別按土柱法、一院法、統(tǒng)計法求圍巖壓力。

結(jié)果<小數(shù)點后四舍五入>:

埋深3m時:q=128KPa,e=31KPa;

埋深7m時:q=60KPa,e=16KPa;

埋深15m時:q=84KPa,e=<13~25>KPa;第5章隧道襯砌結(jié)構(gòu)計算1.解:運用溫氏假定解之。

①②

2.什么情況下將圍巖抗力彈簧徑向設置?試推導徑向設置的圍巖抗力單元剛度矩陣。<注:抗力方向以擠壓圍巖為正>

解:①抗力設置方向提問,見教材P108。

②見圖1:抗力Ri′=Ki.Si′.δi′,將其沿x、y方向分解為:

Rix=-Ri′.sinφi①

Riy=Ri′.cosφi②

見圖2,將節(jié)點產(chǎn)生的水平位移與垂直位移合成為徑向位移:

δi′=-uix.sinφi+uiy.cosφi

故有:

Ri′=Ki.Si′.δi′

=Ki.Si′.<-uix.sinφi+uiy.cosφi>

將其代入①②,得:

Rix=Ki.Si′.<sin2φi.uix-sinφi.cosφi.uiy>

Riy=Ki.Si′.<-cosφi.sinφi.uix+cos2φi.uiy>

寫成矩陣形式后得抗力單剛<元素>:

Ki.Si′.sin2φi-Ki.Si′.cosφi.sinφi

-Ki.Si′.cosφi.sinφiKi.Si′.cos2φi

00

00

00

00

3.解:求墻底中心水平位移:

墻底中心應力σ中=287kn.m/0.5m=574KN/m2

由溫氏假定:δ中=σ中/Kd=574KN/m2/350000kn/m3=0.164cm<1Mpa=1000kn/m2>

墻底中心水平位移=0.164×cos600=0.082cm

墻底中心垂直位移=0.164×sin600=0.142cm

在彎矩M作用下,墻底邊緣應力σ邊=M/W=15/<0.52/6>=360kn/m2,由溫氏假定:邊緣垂直于墻底面的位移δ邊=σ邊/Kd=360/350000=0.00103m=0.103cm

墻底截面轉(zhuǎn)角β=0.103/25=0.00412=0.236°第6章隧道施工方法1.答:①地質(zhì)因素,在軟弱圍巖中,為了及時形成封閉支護結(jié)構(gòu),應減小臺階長度;

②進度因素,在較好圍巖中為了加快進度,在機械設備允許的情況下,應適當延長臺階長度。

③"環(huán)"法:利用核心土穩(wěn)定工作面,且能及時施作拱部初期支護。

2.答:落底——開挖隧道底部

中槽——開挖隧道中部

導坑——于隧道斷面中先行開挖的部分均稱為導坑,有上部弧形導坑、側(cè)壁導坑、中導坑等。

挖馬口——先拱后墻法施工中,開挖邊墻。

3.答:錯誤——長臺階法、斷定圍巖變形已經(jīng)穩(wěn)定。

4.答:錯誤——不宜立即噴射混凝土、錨噴支護完畢后立即修筑內(nèi)層模筑混凝土襯砌。第7章隧道鉆爆施工作業(yè)1.答:臨時支護—僅在開挖過程中對圍巖起支承作用,如木支撐;

初期支護—隧道開挖后及時施作,兼有臨時支護與加強圍巖自穩(wěn)能力的作用,如噴錨支護;

永久支護—隧道結(jié)構(gòu)的支承結(jié)構(gòu),如整體式襯砌。

2.解:炮眼深度:p175,<取開挖寬度的0.5~0.7倍,均值為0.6>

炸藥用量:由<7-1>式,炸藥用量

炮眼數(shù)量:由<7-3>式,第8章隧道施工的輔助坑道及輔助作業(yè)1.答:通風、壓縮空氣、供水、供電。

2.答:①工期的要求;②地形條件、地質(zhì)條件、隧道類型<長度>、工程造價。

3.答:①機械通風——風管式、巷道式、風墻式;②風管式;③壓入式、抽出式、混合式。

4.解:由<8-1>式,所需風量

因是Ⅰ級圍巖,故應采用全斷面法,即通風斷面積為75m2,由<8-4>式驗算風量:

不能滿足洞內(nèi)穩(wěn)定風流的風速要求,應加大風量。第9章新奧法1.解:①,計算出;

由9-9式,求得

∵∴/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