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播學概論》一書原名《Media,CommunicationandHuman》,中文直譯為《男人、女人、訊息和媒介一人類傳播概論》,是威爾伯?施拉姆對他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的《人、訊息和媒介一一人類傳播一瞥》一書(同威廉?波特合作)的修訂本,于一九八二年出版。本文是品才網小編精心編輯的傳播學概論個人讀書筆記,希望能幫助到你!傳播學概論讀書筆記學術著作的使命是傳播高深的理論知識,一般是晦澀難懂的。作為傳播學的奠基者,威爾伯?施拉姆在構建傳播學理論時,并沒有故弄玄虛,而是從人們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規(guī)律出發(fā),從人的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寫作傳播“傳播”的真諦,使得這一理論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他認為,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相結合是最好的傳播方式。上世紀八十年代來中國講學時,他就對中國特色的“開會讀報”現象大加贊賞。他認為,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并不是排斥的,二者可以相互結合以實現優(yōu)勢互補:“大眾傳播媒介在迅速而有效地滿足社會的一般需要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力量……另一方面,廣播、電視、電影和報紙在滿足不同的人們在不同時間的需要以及在一定時間僅為少數人感到的需要上則是效率甚低的渠道?!?,我們切不可認為個人之間的交流同通過媒介的傳播是針鋒相對、互相排斥的。事實上,正如我們想力圖指明的那樣,兩者之間的區(qū)別與界限是遠沒有那樣清楚的。大多數以說服、教育為目標的運動都力圖把大眾媒介同個人渠道結合起來,使其互相加強、互為補充?!痹诰唧w的寫作實踐中,也可以將兩種方式結合運用?!秱鞑W概論》一書原名《Media,CommunicationandHuman》,中文直譯為《男人、女人、訊息和媒介一人類傳播概論》,是威爾伯?施拉姆對他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的《人、訊息和媒介一一人類傳播一瞥》一書(同威廉?波特合作)的修訂本,于一九八二年出版。該書對于人際傳播元素的吸納,在學術專著中是獨樹一幟的。該著作使得學術專著一改“嚴肅晦澀”的面孔,以輕松自如的筆調闡述道理,又不失學術著作的深度。整部書一直在與讀者對話,像一位樂于與人交流的健談者在侃侃而談,娓娓道來,不斷有新的問題,時起時落,時深時淺。這種效果主要是吸納人際傳播元素,通過營造“對話感”、“形象感”和采用“故事化”的寫作方式取得的。“對話感”:“以人為本”的學術著作學術著作為了體現客觀性,一般要去掉“人”的語氣(尤其是避諱以作者第一人稱出面敘述,以示價值中立),以“事理”為主進行客觀描述。而施拉姆在這部著作中,以“人”為主語,用自然輕松的方式講清楚“傳播”的大道理??梢哉f,是一本“以人為本”的學術著作。該書開篇突破一般學術著作進行概念陳述的“常規(guī)”,在紙質媒體上,用第一人稱與讀者進行一次了特殊的對話:當我在寫這幾行字的時候,把視線從紙上移開,抬頭就可以看見夏威夷那犬牙交錯郁郁蔥蔥的群山。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線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島民登岸的地方。他們從石器時代走出來,在一千二百年前乘著用最簡陋的工具制作的獨木舟到達這里。他們從東南亞出發(fā),帶著信奉的神、孩子和食物,在浩瀚的大洋上,從一個島嶼飄泊到另一個島嶼,以我們今天無法想象的生存能力與風、水和泥土的自然環(huán)境相適應,似乎經歷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五千年漫長歲月的旅程于一千二百年前來到夏威夷。他們在這個熔巖的島上登陸,撒下他們的種子,播下他們的文化,把這塊土地歸為己有。據說,該著作是施拉姆在夏威夷的沙灘邊寫的,作者將讀者一起“拉”到這個特殊的空間中,使用第一人稱“我”,拉近與讀者的情感距離,便于形成融洽的“談話”氣氛。在這里,你(指讀者),我(指作者),他們(指一千多年前的夏威夷人)在作者的筆端相遇。作者借助傳播的“導向”功能,引導讀者乘著時空的飛船,到達一千多年前的夏威夷人登岸的地方,仿佛已脫離紙墨,進入一個四維空間展開想象。該著作第一章的題目是“傳播是怎樣發(fā)展的”,作者沒有直接陳述,而是引導讀者“把視線從紙上移開”,去想象一個古老的移民故事,這就與讀者的認知期待和常規(guī)的認知結構產生差異,拉開距離,進而產生好奇和懸念,使讀者積極參與到作者構建的傳播氛圍中。該書的第一段,或者說是第一句話,就將讀者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住了。接著,使用第三人稱“他”,“他們”“那些最初的夏威夷人”為行為主體,以“外視角”的敘述方式切入,講述傳播的變遷,顯得信息具體而有血肉,比抽象地敘述“年前,古人使用……傳遞信息”“那些最初的夏威夷人已經是靈巧的傳播者。他們能夠看懂天空中和海浪中的信息,利用這種信息來航海。他們已有發(fā)展得很好的語言,雖然能在圖畫和雕刻中記錄下來某些信息,但實際上還不能把語言寫下來……”這些描述,都給讀者更切實的體驗。使用人際交流常用的特殊句式,尤其是大量使用疑問句不僅產生懸念,而且增強對話感,如,“不妨設想一個沒有傳播的社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國際社會?”一些帶有“我們”的疑問句,在增加懸念,拉開認知距離的同時,又使讀者感到親切,拉近了情感距離,如,“對于這種關系我們該怎么說呢?”不少陳述句中使用“我們……”句式,將傳播關系平等化,不僅拉近了與讀者的情感距離,而且具有“共同探討”的意味,吸引讀者共同思考,如,“讓我們考慮一下一種不同的信息”、“我們現在談的是最能顯示人類特點的技能 ”學術專著在介紹有關學者觀點時,一般學術味道較重,該著作卻使用了“軟化”的方法,將學者觀點“稀釋”為日常話語,便于讀者理解。如在介紹羅伯特默頓的觀點時,沒有直接陳述,而是用日常話語進行解釋:“這是羅伯特默頓說的話,實際上,他的意思是……例如……”談到皮亞杰(該書翻譯為“皮亞熱”)的觀點時,他寫道:“有些非常能干的人已經就傳播的功能寫了文章。瑞士的兒童成長心理學家讓?皮亞熱把兒童的談話分為社交性的和自我中心性的。皮亞熱說……”這種表達方式特別像是在與讀者進行面對面的口語交流,不但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心理距離,也拉近了讀者與其他學者及其觀點之間的距離,便于讀者接受?!靶蜗蟾小保汗适禄膶懽鞣绞綍嫖淖?,尤其是學術專著,學理性強,一般晦澀難懂。如果使用直觀形象的描述,就易于讀者“抽象——具體”的轉換,縮短認知差距,激發(fā)閱讀興趣。講故事是古老的人際傳播形式,“故事化”作為一種寫作方式,施拉姆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八十年代就運用嫻熟。比如在談到印刷體的出現時,就以講故事的形式,使人“聽”來頗有興味:十五世紀中,在德國城市美因茨發(fā)生了一件事,有一個名叫約翰?根斯弗萊施的人,大家都叫他古騰堡,把一些已經相當普通的材料和方法湊到一起,一下子復印出許多份宗教文件。他依靠最先在東亞發(fā)明的技術制造出來了墨和紙并使用它們。他所用的印刷機是拿西歐做酒的壓榨機改裝的、他用手排版的金屬活字實際上也不是新東西因為朝鮮人已經使用了差不多的東西,但是他發(fā)現了效率高的鑄字方法,因為他排印的是音節(jié)文字,不是表意文字。他把所有這些因素湊到一起,創(chuàng)造了一種可行的一次印制多份書面經文的辦法。往往印制得非常精美,成本相對說來比較低。于是,十五世紀四十年代初或約在一四五六年,就成了慶祝大眾傳播開始的日子,前一個日期是慶祝印刷文件,后一個日期是慶祝古騰堡印制的《圣經》。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生活小事寫起,也是該書體現形象感的一個手法。作者引入大量的生活實例,如日常問候語、足球比賽、將軍派士兵打仗等等,從具體的、人們常見的事例入手,闡述抽象的道理。利用了書中闡述的“共同經驗范圍”的原理,拉近與讀者的心理距離。這本書原名可直譯為《男人、女人、訊息和媒介——人類傳播一瞥》,書中并未對“男人”、“女人”的傳播進行分類介紹,旨在從具體的人的角度體會傳播學的內核,就像馬克思寫《資本論》,要從“商品”寫起一樣,與儒家“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有異曲同工之處?!艾F場感”:將讀者“請”到字里行間讀者引入具體情境來理解抽象的傳播道理,營造“現場感”,是該書吸納人際傳播元素的另一方面。我們所看到的大部分著作,無法感受到作者寫作時的具體場景,直接是“精神的對話”,除非作者在前言后記中介紹自己的寫作地點。很特別的是,他在寫某段文字時發(fā)生的事情直接拿來舉例,啟發(fā)人的想象,產生“現場感”。如黑夜發(fā)出喊聲的警衛(wèi)、十幾歲的姑娘和小伙子的對話等,都使讀者想象到當時的具體場景,進而結合他們的傳播行為理解著作表達的傳播原理作者在寫到傳播的“指導”用途時寫到一個場景,將自己正在寫的動作與周圍發(fā)生的事情寫進去了:在我寫這一段時,我就參與了三個指導性傳播的行為:(一)門口出現一個年輕人,他問什么地方借閱關于通訊衛(wèi)星的書。(二)另一個年輕人探頭進來問勒納博士今天來了沒有(三)郵件中有一本介紹夏威夷的所得稅的令人生畏的小冊子。將讀者也“拉”到字里行間,進入作者寫作的場景中,與作者“近距離”地進行“人際交流”。無論哪個年代的人讀到這里,仿佛都能想象到他當時寫到這里時的情境,讀者也進入這一情境中,感到自己與作者近在咫尺。施拉姆的這種“以人為本”的寫作方式,不僅尊重了讀者的認知規(guī)律,使讀者容易領會作者的思想和意圖,還引導傳播研究者對人的傳播行為細微體察,以發(fā)掘真知。傳播學概論讀書筆記一,對傳播學的初步認識和理解作為一門從現象到理論的學科,傳播學代表著的是人類社會信息交流的分析,歸納和總結.因此,無論對于日常生活還是介乎國家大事,傳播都是極為重要的存在,因而傳播學是一門重要的應用知識學科,學習它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當今傳播學的理論體系脫胎于西方其中不免雜含一些錯誤的應用方向,所以,批判的學習和吸收才有助于傳播學的學習研究和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以上便是我對于傳播學的初步認識和理解,其中的不足和錯誤還請老師斧正.二,對于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學習計劃切合于專業(yè)以及傳播學在專業(yè)系統(tǒng)中的基礎指導地位,學習傳播學基于認真務實的態(tài)度,努力把書本知識整理成系統(tǒng),結合今后的專業(yè)學科,對學習進行整體上的布局和全瞻,最后,立足于實踐將學到知識貫穿于運用.對于學科中的難點疑問限于時間關系并不能將書中難點疑問一一列出,謹計劃于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進行認真的學習與研究,通過老師的幫助努力學習,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三,關于一些建議和想法1,希望在傳授過程中多穿插一些傳播學的故事性,以引起興趣2,調動課堂氣氛,老師與學生增加互動3,作業(yè)多樣性,學習也實踐并重傳播學概論讀書筆記《傳播學概論》,原名《mediacommunicationandhuman》中文直譯為《男人、女人、訊息和媒介一人類傳播概論》是威爾伯?施拉姆對他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的《人、訊息和媒介—人類傳播一瞥》一書,同威廉?波特合作的修訂本,于一九八二年出版。本書號稱傳播學開山之作,為傳播學建立了基本框架一一作為一個電視新聞專業(yè)的學生,不可不讀。事實上這本書和我看過的為數不多的新聞傳播類圖書一樣,每個字我都認識,但是連在一起基本就不大明白;偶爾幾句話我覺得有些意味,但鑒于我不良的閱讀習慣一一閱讀時間不定,長短不定,不記筆記,玩味一兩下也不知去向。不過草草翻完該書一遍,雖然云里霧里坐飛機,但總歸有點亂七八糟的小心得一一不過,好像基本和文本無關,大都是關于本書周邊的瞎聯(lián)想。一、為什么這本書是內部發(fā)行?我買到這本書是在學校的舊書攤上,白皮本子,封面沒有任何圖案,出版社是商務印書館,封底印著“內部發(fā)行”一類的字樣。這些特點都讓曾經憤青過的我十分著迷。經過了解,這本書最早由新華出版社在1984年出版,此后也沒有再版,據說是版權出了問題,一直是再印。我這本看著還算新,應該是去年新印的一批一一我沒考證出來到底這本書印過幾次,就查到去年印過,這讓我覺得能買到此書簡直是抄上了。我查了中國新聞傳播史中的一些相關內容,大概總結了一下:傳播學在中國大陸的引入,主要有兩次。一次是50年代的早期,還有一次是在改革開放前后。前一次比較倉促,據說最早是復旦大學新聞系的一個沒有刊號的雜志《世界新聞譯叢》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傳播學;不過鑒于當時的政治背景,傳播學在我國的引進很快就中斷了。經過了一系列政治運動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終于在70年代末,復旦大學新聞系的一本內部刊物《外國新聞事業(yè)資料》上,再次出現了介紹傳播學的一批文章;直到198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寫的《傳播學(簡介)》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傳播學在我國的傳播終于不再遮遮掩掩。以此為開端,一批西方傳播學著作也相繼在大陸出版發(fā)行:眼下這本1984年出版的《傳播學概論》正是借了這股東風。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進步,更是思想的解放,由此可見一斑。關于為什么這樣一本書至今還要標注為“內部發(fā)行”,我惡毒地揣測了一下,如果不算版權問題,恐怕就是這本書里有“解放思想”的可能——至于這本書解放了什么思想,老實說,我不大清楚,反正沒解放到我,我也沒見過身邊有誰的思想被一本《傳播學概論》給解放了。所以說,我黨在思想領域的控制,在一段乃至很長的時間內,恐怕都有些矯枉過正了——雖然現在情況越來越好,但我們依然應該警醒一點。二、關于威爾伯?施拉姆新華網上有一組介紹美國新聞傳播學者的文章,其中威爾伯?施拉姆被放在第一位。他簡介的頭兩段是:“威爾伯?施拉姆(WilburLangSchramm,1907—1987)是傳播學科的集大成者和創(chuàng)始人。人們稱他為“傳播學鼻祖”、“傳播學之父”。他建立了第一個大學的傳播學研究機構,編撰了第一本傳播學教科書,授予了第一個傳播學博士學位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具有傳播學教授頭銜的人。施拉姆對傳播學的巨大貢獻在于他把美國的新聞學與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其他學科綜合起來進行研究,在前人傳播研究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修正并使之系統(tǒng)化、結構化,從而創(chuàng)立了一門新學科——傳播學?!睆倪@個介紹上看,施拉姆對傳播學最大的功績就在于“集大成”——它把許多與傳播學有關的學科和理論進行整合,進而構建起傳播學的骨架,使得傳播學得以登堂入室。社會學科的交叉本來就很多,說穿了都是一大抄,而傳播學作為一門相對較新的社會科學概莫能外??墒聦嵣?施拉姆給我感覺有點像許知遠,其實好多社會學者給我的感覺都像許知遠,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知道主義”者。他的知識基礎不見得牢靠,他只是把一些東西引進來給不知道的人說——他自己專不專業(yè),讀者很難評說。比如本書的一到五章,感覺像社會學家在跟你侃;等到第六章到第十四章,他時不時又冒出些個心理學家的意思;談到最后一章,他又搖身一變成了政治家——這些領域恰好我都不大懂,于是只能偏聽偏信,自然也沒有發(fā)言權。人大有個新聞傳播學的教授叫喻國明,寫了好多新聞傳播方面的書和文章,網上好多人拉他和施拉姆做比,大家可以去搜搜看。關于他們的爭議,已經從對他們自身的批判發(fā)展到對傳播學本身是否存在的懷疑,看得我誠惶誠恐心驚肉又跳——學者這個頭銜,真就那么重要?順帶說一句,我沒查到威廉?波特是個什么來路,希望老師幫助。三、關于傳播學的學習關于這本書我為什么看不懂,我也進行了一些思考。豆瓣上看這本書的人不算太少,不過迄今書評為零,可見大家都覺得看這書很酷,但到頭來卻沒的好說,可見我的問題之普遍。我就這個問題咨詢了幾位我校新聞傳播系傳播學專業(yè)的研究生,他們給我的建議是:讀傳播學的基礎理論書籍,一定從國內的開始看,多看幾個版本也無妨。這些是基礎,不要指望跨過這個直接去看國外的書。而我手上這本《傳播學概論》,正是他們認為理論層次較深的專著之一,比較適合碩士和博士的層次。幾位師哥的說法很能壯我的膽,我才知道我看不大懂也不僅僅是自己修為不夠的原因——也怪自己當年崔林老師的中外新聞傳播史沒好好上,好多該看的書沒好好看。傳播學中的很多內容在生活中隨處處可見,人在世上就是在不停的接受信息,并且發(fā)出信息,這本身就是一個傳播的過程??梢哉f,我們生活是無一能離開傳播的。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我們所關注的傳播學,更多的是方法論層面的東西,比如怎樣和陌生人打交道,怎樣做成一單買賣,怎樣跟孩子打交道等等,而忽視了它們身后的本質規(guī)律——而這正是傳播學企圖向我們揭示的。我們必須承認——在中國,只要以“學”“概論”等字眼結尾的書,就意味著裝逼的可能。中國的學術,多的是爭吵和低水平堆積以及晦澀難懂,少的是個人的獨創(chuàng)和思考尤其是人性化的表達。眼下這本《傳播學概論》,忽略內容不計,文字還是很清新流暢的,舉的例子也還算有趣,也少見各種古怪人名(大概因為它在該領域太過于基礎),大概這就是東西有別。就我個人來說,在沒有人強迫或者必須學習此課程的情況下,我不想在傳播學領域投入更多地時間。我會淺嘗輒止地接觸一下這個學科,并且把它當作培養(yǎng)自己嚴謹治學能力的一個過程,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實踐中去,比如怎樣寫出一篇像樣的新聞,或者怎樣追上一個自己喜歡的女孩。傳播學概論讀書筆記 網上對威爾伯?施拉姆的評價是“傳播學科的集大成者和創(chuàng)始人”。他“對傳播學的巨大貢獻在于他把美國的新聞學與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其他學科綜合起來進行研究,在前人傳播研究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修正并使之系統(tǒng)化、結構化,從而創(chuàng)立了一門新學科——傳播學”。在仔細地閱讀了他的代表作——《傳播學概論》的前三章后,對以上的評價略有體會。在這本著作中,作者總是會搜集整合許多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政治學家等學科的專家在傳播學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介紹傳播學知識,同時適當地補充自己的觀點。第一章傳播是怎樣發(fā)展的作者以對一千二百前在夏威夷登岸的第一批島民的聯(lián)想開篇,進而逐漸地展開。初次看到這樣的開篇,著實令人新奇不已。第一節(jié)從“傳播”的含義講起。作者提出“本書主要是論述人類社交的基本過程”。剛看到時對作者的這一說法有點疑問,隨著閱讀的深入也逐漸地有些明白起來。人類傳播是人做的某種事,它本身是沒有含義的,除非是人使之有含義。因此,在研究傳播時,也需要研究人——研究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與他們所屬的集團、組織和社會的關系。傳播不是全部(甚至大部分不是)通過言詞進行的。作者給了“傳播”一詞以冗長的解釋,到最后也沒給出明確的定義,對于剛剛接觸的本人而言確實產生了一種混亂和迷茫的感覺。第二節(jié)——傳播開端,講到傳播學是從原始單細胞生物開始的,這些生物能處理某種信息,這就是傳播學的實質。第三、四、五節(jié)從語言、文字到大眾傳媒,沿著歷史的軌跡說明傳播的發(fā)展。語言的產生是歷史發(fā)展中的一大步。具有人的屬性的動物把聲音同某些經驗或行為相聯(lián)系,在使用中漸漸地把這些聯(lián)系抽象化,逐步地就產生了語言。作者認為“勢必要朝一種單一的世界語發(fā)展”。對于這一觀點本人不贊同,就當今世界的發(fā)展趨勢而言,多元化是一個必然的發(fā)展趨向。文字的發(fā)明是歷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作者深信文字不是在一個地方形成的,且認為是從較老的畫圖經驗中演變出來的,在人與人之間有了較多的來往和頻繁的接觸之后出現的。另外,文字還反映了各種文化是怎樣產生的。古騰堡所做的以及自從他的時代以后大眾媒介所作的,就是在傳播過程中通過機器復制信息,無限制地擴大一個人分享信息的能力。在今天,廣播、電視,尤其是互聯(lián)網正承擔著主要的職責。大眾媒介還成了信息所走的道路上權力很大的把關人?,F代媒介和現代生活是相互影響、不可分解的。第二章傳播起什么作用這一章的導言部分,首先點出了“傳播起什么作用”難以用言詞說明,原因是:(1)傳播滲透到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中,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必需的、無所不在的活動;(2)利用傳播的各種理由往往是非常復雜而且不一定能從表面看出的;(3)傳播的實際后果并不始終是有意的后果。然后提出了傳播的雷達作用的概念。第一節(jié)中作者引用了三位心理學家的關于傳播的個人功能的看法,總結出傳播行為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為了提供自我滿足和快樂的游戲,另外相當大一部分是工具行為,以及還有一些部分是自我中心的行為。這三種功能是互相交叉的大多數情形下,很可能在一次傳播過程中同時具有上述多種功能。在論述傳播的社會功能中,作者借用的是幾位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的研究成果。傳播的社會功能有:(一)環(huán)境監(jiān)視,(二)使社會各個不同部分相關聯(lián)以適應環(huán)境,(三)使社會遺產代代相傳,(四)娛樂。這些研究者們從各自的角度探討傳播的社會功能,卻出現了相當驚人的一致性。在這一節(jié)中,對于作者從博爾廷的理論中整理出來的傳播的經濟功能,感覺理解起來有些難度。第三節(jié)像是作者自己的觀點,從個人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四種傳播的社會功能:社會雷達,操縱、決定(兩者結合構成傳播管理),指導,娛樂。大眾傳播主要被用于娛樂的占有的百分比大得驚人。我覺得現代的大眾媒體或者說現代人都有著娛樂致死的傾向。第三章傳播過程這一章有明確概念的知識點較多,如平均信息量,如信息——凡是在一種情況下能夠減少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人們所需要的信息是那種將有助于他們構造他們所處環(huán)境的某些方面的內容,而這些方面與某種他們必須采取的行動是有關的。處理信息和與其他人分享信息的能力是最能顯示人類特點的技能。發(fā)生傳播的關系看來是簡單的:兩個人(或兩個以上的人)由于一些他們共同感興趣的信息符號聚集在一起。然而,作者接下來運用了一系列例子論證其中的復雜性。作者認為傳播關系中的任何兩個參與者的經驗與價值觀念都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存在直接接觸的橋梁,但參與者之間仍然可以存在傳播關系,有著重合的傳播環(huán)境。這說明了人類機體對傳播的適應性,傳播對所有參與者都產生了一定的作用。傳播關系是一種擴大了的雙向關系,參加者在這一交流中參加的程度是不同的。傳播共享是一個符號的“會聚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參加傳播的人是由于某種支配他們的表現的契約而進入傳播關系的。而人們進入傳播關系在許多情況下是碰巧,但也是出于需要,是一個人對于進入某種傳播關系所能得到的好處和這樣做所遇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2977-2024載重汽車輪胎規(guī)格、尺寸、氣壓與負荷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師資格證之高等教育法規(guī)考前練習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
- 2024年風力提水機組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贛南師范大學《環(huán)境修復原理與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阜陽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阜陽師范大學《空間解析幾何》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阜陽師范大學《插畫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師范大學協(xié)和學院《物流業(yè)務英語與函電》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師范大學《中國民族民間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稅務考試-稅務稽查員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DB11/1983-2022-建筑類涂料與膠粘劑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標準
- 風電場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及流程
- 2023年注安師考試(化工安全)考前三頁紙
- PA11和PA12市場分析報告
- 《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規(guī)范(修訂)》
- 朗致集團邏輯測評試卷2024
- 醫(yī)院窗口服務培訓課件
- 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成長賽道參賽作品
- 《幼兒教師應用文寫作》課程標準
- 日間照料及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運營實施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