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二期末考試試題_第1頁
高中歷史必修二期末考試試題_第2頁
高中歷史必修二期末考試試題_第3頁
高中歷史必修二期末考試試題_第4頁
高中歷史必修二期末考試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歷史必修二期末考試試題高中歷史必修二期末考試試題高中歷史必修二期末考試試題xxx公司高中歷史必修二期末考試試題文件編號:文件日期:修訂次數(shù):第1.0次更改批準審核制定方案設計,管理制度高中歷史必修二期末考試試題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 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 4分,共計48分)1、20世紀70年代末,實現(xiàn)進行農村改革試點的是A.安徽江蘇 B .安徽四川C.四川江西 D .安徽浙江2、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會議是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 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3、我國人民的服裝由單調走向時尚,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國際形勢的影響 B 、服裝產業(yè)的發(fā)展C、經濟發(fā)展促進思想解放 D 、紡織業(yè)的發(fā)展4、“女工的工作時間如此之長,而且還要站立操作機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時候,許多工廠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紗廠就有一次,因為那女孩是小腳,而把她辭退?!睂Σ牧辖庾x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后纏足陋習被徹底廢除B.工廠招工歧視女工C.機器生產有助于改變纏足陋習D.當時女工工作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5、(20世紀30年代)武漢西菜業(yè)已形成很大規(guī)模,且生意興隆,而中菜卻不是很景氣。當時武漢有大中型西菜館 26家,小型西菜館更多,,形成了吃西餐的風氣。不能解釋這種現(xiàn)象的是1A.當時的中國政府鼓勵西餐業(yè)發(fā)展B.對外開放較早C.當時的中國人具有“崇洋與嘗鮮”心理D.資本主義的發(fā)展6、上海外灘被稱為“萬國建筑博物館”, 至今仍保存有大量的西洋式建筑。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A.中西文化交流頻繁 B .上海是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C.洋務運動全面開展 D .西方文明對中國的影響7、下列禮儀體現(xiàn)民主共和精神的是①三跪九叩 ②長拜作揖 ③鞠躬 ④握手A.①②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③④8、1876年,《申報》報道:“火車為華人素未經見,不知其危險安妥,而(乘客中)婦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車者面帶喜色,旁觀者亦皆喝彩?!边@反映出A.火車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方式B.中國社會具備接納新事物的能力C.人們對火車持敵視態(tài)度D.全體中國人已普遍接受了工業(yè)文明9、“具大神通,經緯縱橫。匪夷所思,慣傳消遞息,捷于影響。穿河貫漢,事更離奇,欲報平安,暗牽線索 ,,縱萬里關山信不遲,笑魚箋雁帛,無斯火速,,”這段材料說明通訊工具具有什么特點A.電訊業(yè)發(fā)展迅速 B.信息傳播的準確C.信息傳播的內容豐富 D.傳達信息快10、中文月刊《遐邇貫珍》在 1654年第12號的開篇說:“西方之國,狃賣招貼,商客及貨絲等皆借此而白其貨物于眾,是以盡沾其利,茍中華能2效此法,其獲益必矣?!逼湟庠谡f明報紙具有A.商業(yè)廣告價值 B.娛樂教化價值C.政府喉舌功能 D.信息速遞功能11、辛亥革命時期,我國不可能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是A.到郵電局發(fā)送電報 B .在家里看電視節(jié)目C.在家撥打有線電話 D .到影院里觀看電影12、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總裁助理陳梁認為“ ,,文字不再依附于報紙,聲音不再依附于電臺,而電視對聲音和畫面擁有的獨占權,也已經被網(wǎng)站、手機和其他數(shù)字媒介打破 ,,”這段話說明通訊手段發(fā)展的趨勢是A.多元化 B .數(shù)字化 C .網(wǎng)絡化 D .日常化第Ⅱ卷(非選擇題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3題16分,14題18分,15題18分,共52分)13、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報》標題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谷子躍過萬斤》;《壽張北臺社畝產 10546斤》;1958年813日《人民日報》有如下標題:《麻城建國一社出現(xiàn)天下第一田,早稻畝產三萬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創(chuàng)花生畝產一萬零五百多斤紀錄》。材料二 全國糧食產量由 1978年的3.04億噸增加到1984年的億噸,鳳陽縣糧食產量三年三大步: 1980年產量5.02億公斤,1981年產量6.70億公斤,1982年產量7.15億公斤。材料三 1973年,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產 20%,畝產可達3650公斤,被稱為“東方魔稻”。到 2000年底,已占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累計增產稻谷 3500億公斤。材料四 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加快制定具體辦法,確保農村現(xiàn)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wěn)定并長久不變。繼續(xù)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實承包地塊、面積、合同、證書”,,,在依法自愿有償流轉的基礎上發(fā)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guī)模經營。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請分別指出與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現(xiàn)象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

(4分)并分別指出上述歷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歷史根源。(4分)2)材料三中的“他”是誰(

2分)這則材料充分說明了什么道理(

2分)(3)通過閱讀以上四則材料,你覺得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出路是什么? (4分)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52~1957年我國工業(yè)比重圖材料二 下表反映的是 1953~1965年我國資金流動情況:41953~ 1958~1963~19651957 1962流入重工業(yè) 48的資金(%)流入農業(yè)的 資金(%)流入其他部門的資金(%)——《陳云與中國經濟建設》根據(jù)材料一說明1952~1957年我國工業(yè)結構的變化,分析變化的原因及其對中國經濟的重大影響。(6分)根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與前一個階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國資金在重工業(yè)和農業(yè)領域流動的變化及其原因。 (8)根據(jù)以上材料,說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前十年(1956——1966)探索留下了哪些寶貴的經驗教訓?(4分)15、(18分)服裝是一種記憶,也是一種“語言”,它的變化記錄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變遷。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5材料一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四品深緋,五品淺緋,并金帶;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并銀帶;八品深青,九品淺青,石帶;庶人服黃,銅鐵帶”?!缎绿茣?·車服志》材料二在各個通商口岸城市,衣著華麗、不循規(guī)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學堂里生動活潑的學生裝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新式軍隊也一改過去兵勇時代邋遢的形象,呢制軍裝映襯出軍人威武的英姿;民國以后,,,衣飾上的平等觀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確認?!K文生、趙爽《西風東漸——衣食住行的近代變遷》依據(jù)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服飾的主要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8分)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飾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依據(jù)材料二分析形成這種變化的原因。(10分)6高一下學期歷史段考答案1——6BDCCAD7 ——12CBDABA13、(16分)(1)材料一反映的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4分)前者主要是由于左傾錯誤挫傷農民積極性,后者由于農村改革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4分)2)袁隆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4分)3)農業(yè)要發(fā)展,一靠國家政策的正確引導,調動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二靠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科技。(4分)14、(18分)(1)變化:輕工業(yè)比重下降,重工業(yè)比重上升。 (2分)原因: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2分)影響:開始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奠定初步的基礎。(2分)(2)①1958~1962變化:流入重工業(yè)和農業(yè)的資金都增加了。 (2分)原因:“大躍進”集中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人民公社化運動加大了對農業(yè)的投入。(2分)1963~1965變化:流入重工業(yè)的資金減少,流入農業(yè)的資金增加。 (2分)原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經濟困難,黨和政府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投入比例進行調整,適當減少對重工業(yè)的投資,加強發(fā)展農業(yè)。(2分)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國情出發(fā);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答出兩點即可4分))15、(18分)(1)特點:具有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