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歷史教師要求_第1頁
新課改歷史教師要求_第2頁
新課改歷史教師要求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形勢下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茅正芳最近幾年,隨著易中天的“品三國”等一系列歷史類電視節(jié)目的興起,社會上興起了一股歷史熱。但讓我們感到極為尷尬的一個事實確是:歷史很精彩,但中學的歷史課卻仍是索然寡味。甚至被一些同學譏笑為無聊、無趣、無用的三無產(chǎn)品。歷史課在中學里也是無人問津,不被重視。這里面可能有社會的偏見,時代的局限,但主要還是要歸結于我們自己,我們僵化的歷史課。所幸的是,歷史課程改革仿佛如一股涓涓細水,在飽經(jīng)了歲月的洗禮、在屢歷風霜的侵襲之后,帶著煙塵、含著沉思、懷著憧憬迎面撲來。時代給了我們這個機遇,作為課改的實踐者,我們能否與時俱進,超越自我,領悟改革的真諦;能否在鮮活的課堂上,在淡泊的教學中,滲透出爐火純情的智慧靈光和華彩絢麗的雄辯哲思,這不僅是新課程下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對學生對社會的一種責任。一、先進的教學理念,高尚的道德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要明確作為教師為什么而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我們關注的不應再是我今天教了什么?而是學生學到了什么?歷史教育首先是一種公民教育,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育出合格的公民。具體說來則是培養(yǎng)人格健全、知識豐富、自立精神強烈的未來社會建設者。人格即人性,指一個人的各項重要和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是人的氣質、能力、興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總和。健全的人格是21世紀的“護照”。然而,人格的塑造不是自發(fā)形成的,也不是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簡單形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響到人格的發(fā)展和規(guī)定”。教師,首先應該具備完善的人格,這也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所在。尤其是當今社會,物欲橫流,道德水準下降。自以為是,趨炎附勢,惟利是圖,可謂司空見慣。誠實正直的教書先生有鑄就學生優(yōu)良品格的可能。給學生一個潔身自好、正人君子的學生學習榜樣。心胸寬闊,襟懷坦蕩,這樣的老師能使學生志存高遠,成就事業(yè)。當然,人無完人,每個人的人格都會有缺陷。我們很可能達不到學高德厚的人師標準,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當上下而求索”。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我認為,中學歷史教學專業(yè)知識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歷史專業(yè)知識、一般社會文化知識、教育科學知識。前者是所有歷史教學安身立命的東西,決定你能否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歷史教師,而后者則決定你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意義不言而喻。在我看來,歷史首先是一門包羅萬象、囊括大典的學科,政治、經(jīng)濟、軍事、科學、思想、文化,無一不涵蓋在歷史學科的范疇中。所以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歷史教師,就必須博覽群書。閱讀對歷史教師意義格外重大,在閱讀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令人悠然心會的闡述和命題,從中領悟到一種理智的美、深邃的美。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多些靈氣少些匠氣,多些生動例證,少些空洞說教。但各種史料浩如煙海,史學著作更是多如牛毛。作為中學歷史教師,由于有教學上的壓力,所以只能選擇性閱讀。首先通史類著作是不得不讀的。如中國史方面,范文瀾的《中國通史》、錢穆的《國史大綱》、呂思勉的《呂著中國通史》、《白話本國史》、張蔭麟的《中國史綱》等。盡管每部著作都有他的缺點,如范氏的階級斗爭論、錢氏的文化自戀主義等,但通史著作對中國歷史的整體把握、線索的明晰是大有裨益的。世界史方面,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著的《全球通史》應是必讀之作。該書用全新的史學觀點和方法,將整個世界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統(tǒng)一體,把研究重點放在對人類歷史進程有重大影響的歷史運動、歷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和相互影響上,努力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在中國人寫得歷史著作中是很少能見到的,很符合當前的史觀和歷史新課改理念,當是必讀之作。其次,一些歷史研究、歷史教學研究雜志也應是必讀的。此類雜志刊載的文章,比較集中反映歷史的疑點,歷史教學的難點和時代的熱點。但歷史學科有著他的特殊性,歷史知識是不斷的在變動發(fā)展的。尤其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史學研究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的景象,百家爭鳴,思想活躍,成果豐碩,尤其是外國學術著作的不斷翻譯出版,更是開拓了我們不少的視野。我們?nèi)绻幻芮嘘P注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及時改變自己的史學觀念,是很難把握新課程內(nèi)容變化的根源的。例如,講到中國古代的政治史,新課程強調(diào)的是從文明史的角度宏觀把握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特征,而如果我們?nèi)曰ê艽缶椭鷮W生分析戰(zhàn)國時期中國如何實現(xiàn)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飛躍,還僵化在五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里,那就被同仁們笑話了。再如,如果我們依舊以為只有唯物史觀才是正確的的,把其作為評判一切的標準,甚至作為公式去套——生產(chǎn)力決定生產(chǎn)關系、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之類的話,那未免有點過時了。殊不知唯物史觀確實有它的合理之處,但絕不是唯一的,時下比較熱門的文明史觀和全球史觀也同樣有它的意義之所在。隨著當代全球化的不斷加深,我們需幫助從世界文明走勢這個大視野認識中國的現(xiàn)狀,從而明確個體的價值和責任。不同的史觀,其研究的切入點和方法論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但它們的結果又必然是殊途同歸的,即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幫助我們理解今天人類文明的成果及其下來的走向。一些基本的社會文化知識也是作為一名優(yōu)秀中學歷史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如果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將歷史與文學、哲學、地理、藝術、宗教等學科知識有機的結合,凸顯出歷史學科的人文性、科學性和教育性,不但開拓了同學們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們的發(fā)散思維,而且可以極大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運用文學作品中有關歷史人物的描寫,引導學生辨別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真理與謬誤,從中領悟到真諦、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在講述南朝佛寺的盛行時,引用杜牧的《江南春》等。如在講述歷史上銅為什么早于鐵的出現(xiàn)時候引用的化學成分知識等。作為一名教育者,教育科學知識也是我們所需要的。巧妙靈活的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根據(jù)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在教學中基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分別提出不同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梯度的作業(yè)。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差生也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博覽群書厚積薄發(fā),從而拓展歷史課堂的光度和深度。三、正確處理教學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系教師的舞臺在于課堂,課堂的教學效果決定了這堂課的成敗。如何上好課?正確處理好教學形式與教學內(nèi)容尤為重要。良好的教學形式確實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也能夠極大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好比西藥在外層包裹的一層糖,里面的可能是苦澀的,但經(jīng)過老師的一定包裝,同學也許就能在快樂中學到知識。比如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引導學生以當時人的心態(tài)去理解歷史。廣東省夏輝輝老師設計“雅典公民帕帕迪的政治生活”,以一個雅典公民一天的生活,來講述古希臘民主政治,從而大大了拉近了學生與艱澀生疏的概念的距離,極大了調(diào)動了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另一方面,形式雖然很重要,但內(nèi)容更不容忽視。現(xiàn)在有些教師在教學形式上費盡心機,花樣翻新,而不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教學內(nèi)容上下功夫,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了。即使教師講的天花亂墜,但如果內(nèi)容空洞,沒有養(yǎng)分的話,那恐怕就有誤人子弟之嫌了。所以,如何協(xié)調(diào)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確實是我們要思考的。我們既不能讓自己的課堂枯燥乏味,更不能本末倒置。四、做一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學,課堂有著自己的靈魂聽過一些名師的講座,他們都講究課堂的思想性,課堂要有自己的個性。細細體會,確實,我不可以改變這個社會,我確可以改變這個課堂。歷史知識,就教學而言,可分為史實性知識和智慧性知識。史實性知識陳述一個人物、一個過程、一種現(xiàn)象,是學生學歷史的基本素材。史實性知識通過教師的講述,學生的有效接受,即可掌握。智慧性知識指導學生歷史的方法,啟迪學生獲取歷史智慧的借鑒。但歷史智慧歷史思維如何獲得呢?我比較贊成全仁經(jīng)老師的觀點,來自思辨教學。即通過驚奇、觀察、質疑,針對教材內(nèi)容編織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問題鏈,分析、判斷、解決問題,形成新的認識思想的教學?;痉椒梢詺w納為三句話:講究哲理智慧,突破思維定勢,大膽求異創(chuàng)新。還可以總結為四看:人看此面,我看彼面;人看一面,我看多面;人看表面,我看底面;人看正面,我看反面??偠灾?,反彈琵琶,獨成一家!課堂的真正的生氣和活力,課堂的靈魂與生命,絕不是來自與按部就班的傳授知識,絕不是來自花樣翻新的教學形式,而是來自與教師的思想。一個與時俱進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具有批判性,而不是對教科書的盲從;應該具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性,而不應成為教參或現(xiàn)存教案的搬運工;應該具有深刻性,而不是淺嘗輒止,一知半解;應該具有發(fā)散性,而不應走向思維的死胡同。五、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新課程倡導課程共建,要求教師重新認識自己的角色:教師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zhí)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及家長、社會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構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師不是一種只識“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懂得反思技術,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新課程留給教師創(chuàng)新的空間與余地,促使教師必須加強探索教育教學之路的研究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夠開闊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應變力,也是我們永葆教學青春的秘訣。中學老師教學任務繁重,高考壓力大,不可能像大學老師那樣有比較寬松的時間和相當優(yōu)越的學術研究條件,因此,選擇一些大題做鴻篇巨制是不現(xiàn)實的。但我們也有著自己的優(yōu)勢,比如在教學的第一線,能夠獲得很多第一手的教學資料,對于中學歷史教育有一個直觀的感受等。我們完全可以揚長避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