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外傷CT檢查規(guī)范_第1頁
頭部外傷CT檢查規(guī)范_第2頁
頭部外傷CT檢查規(guī)范_第3頁
頭部外傷CT檢查規(guī)范_第4頁
頭部外傷CT檢查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頭部外傷CT檢查規(guī)范科內(nèi)培訓系列第1頁,共26頁。顱骨相關解剖第2頁,共26頁。基線是頭部掃描的重要概念顱腦、五官掃描的三條基線是:聽眶線(RBL),聽眥線(OML)和聽眉線(EML)。⑴聽眶線聽眶線是外耳孔上緣與眶下緣的連線。斷面通過眼窩、中顱凹和后顱凹的上部,前顱凹未掃到,而后顱凹已超過大半,第四腦室及枕大孔附近均未顯示出來。又稱大腦基底線,即Reid’s基線(Reid’sbaseline)。RBL線與臺面垂直時掃描,病人位置較舒服。⑵聽眥線

聽眥線是外耳孔與外眼眥的連線。對幕下部位掃描可采用RBL或OML向足側再傾斜10度(在國人與RBL相近)為基線。聽眉線

聽眉線是眉上緣的中點與外耳孔的連線。EML有以下的優(yōu)點:標志醒目,定位準確;EML通過三個顱凹的最低處,掃描范圍較理想;采用EML掃描,顯示組織結構較清楚,幕下顯示第四腦室好,幕上顯示基底節(jié)好。第3頁,共26頁。第4頁,共26頁。第5頁,共26頁。為什么要按基線掃描?顱面骨CT掃描基線設計原則上是避免通過鼻竇時的容積效應影像,避免直接照射晶狀體;盡量直接顯示所需主要結構如眼眶掃描的視神經(jīng),內(nèi)耳掃描時的面神經(jīng)鼓室段及膝部。第6頁,共26頁。后處理方法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曲面重建(curvedreformation)最大強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表面遮蓋(surfacereconstruction)容積再現(xiàn)(volumerendering)仿真內(nèi)窺鏡(vertualendoscopy)第7頁,共26頁。MPR是通過計算機后處理面圖像中某一指定行或列的平面圖像。SSD法是通過設定某一CT的三維表面結構,受所選值及部分容積效應影響。MIP是射線所通過的容積組織或物體中每個像素的最大強度值進行投影,最大強度代表最大CT值。VR是利用采集的全部容積數(shù)據(jù),重建出類似立體的圖像,可用透明技術、彩色標識在立體圖像上觀察和顯示器官內(nèi)及其病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第8頁,共26頁。重建間隔是每兩層重建圖像之間的間隔。重建間隔縮小并不能提高圖像質量,它不能影響空間和密度分辨力,但可減少部分容積效應。重建間隔增加既不能改變掃描時間,也無法改變掃描范圍。螺距是通過影響軸位圖像的質量間接影響后處理圖像,重建間隔則由于直接影響Z軸空間分辨力影響后處理圖像的質量。第9頁,共26頁。5mm1.25mm第10頁,共26頁。5mm1.25mm第11頁,共26頁。重建函數(shù)的選擇重建函數(shù)針對不同的組織和器官有柔和算法、標準算法、軟組織算法、骨算法等,重建算法影響圖像的空間分辨率,為了重建優(yōu)質的圖像,必須要對重建函數(shù)做出正確性地選擇。第12頁,共26頁。標準算法骨算法第13頁,共26頁。眼眶骨折掃描第14頁,共26頁。眼眶骨折掃描第15頁,共26頁。鼻骨骨折掃描方法第16頁,共26頁。第17頁,共26頁。顳骨骨折掃描方法

第18頁,共26頁。顳骨骨折掃描方法第19頁,共26頁。鼻竇、咽部、頜面及顱底掃描方法第20頁,共26頁。鼻竇、咽部、頜面及顱底掃描方法第21頁,共26頁。第22頁,共26頁。顴骨CT掃描方法

體位:仰臥位掃描基線:聽眶線(RBL)掃描條件:120KV,200~300mA,骨算法重建層厚1mm,層間距0.6mm,螺距0.938-1:1,上界為眼眶上緣,下界至硬腭。圖像處理:軟組織窗窗寬400~500HU,窗位40~50HU;骨窗采用窗寬1500~2000HU,窗位400~500HU。第23頁,共26頁。第24頁,共26頁。

謝謝!第25頁,共26頁。內(nèi)容梗概頭部外傷CT檢查規(guī)范。顱腦、五官掃描的三條基線是:聽眶線(RBL),聽眥線(OML)和聽眉線(EML)。斷面通過眼窩、中顱凹和后顱凹的上部,前顱凹未掃到,而后顱凹已超過大半,第四腦室及枕大孔附近均未顯示出來。對幕下部位掃描可采用RBL或OML向足側再傾斜10度(在國人與RBL相近)為基線。聽眉線是眉上緣的中點與外耳孔的連線。采用EML掃描,顯示組織結構較清楚,幕下顯示第四腦室好,幕上顯示基底節(jié)好。盡量直接顯示所需主要結構如眼眶掃描的視神經(jīng),內(nèi)耳掃描時的面神經(jīng)鼓室段及膝部。MPR是通過計算機后處理面圖像中某一指定行或列的平面圖像。MIP是射線所通過的容積組織或物體中每個像素的最大強度值進行投影,最大強度代表最大CT值。VR是利用采集的全部容積數(shù)據(jù),重建出類似立體的圖像,可用透明技術、彩色標識在立體圖像上觀察和顯示器官內(nèi)及其病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重建間隔是每兩層重建圖像之間的間隔。重建間隔縮小并不能提高圖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