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課外古詩詞誦讀竹里館等四首優(yōu)秀課件_第1頁
七下課外古詩詞誦讀竹里館等四首優(yōu)秀課件_第2頁
七下課外古詩詞誦讀竹里館等四首優(yōu)秀課件_第3頁
七下課外古詩詞誦讀竹里館等四首優(yōu)秀課件_第4頁
七下課外古詩詞誦讀竹里館等四首優(yōu)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課外古詩詞誦讀課外古詩詞誦讀1

竹里館王維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應(yīng)當(dāng)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竹里館王維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應(yīng)當(dāng)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2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開元(唐玄宗年號)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yōu)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王維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弊髡吆喗橥蹙S,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開元(唐玄宗年3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幽深竹林指“幽篁”照射我,意思是明月來陪伴我。獨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來陪伴我。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寫人寫景獨坐彈琴長嘯幽篁深林明月竹里館幽深竹林指“幽篁”照射我,意思是明月來41.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能體現(xiàn)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哪些?獨坐、彈琴、長嘯。全詩描繪出一幅清幽的月夜竹林彈琴吟詠圖,表達了詩人寧靜淡泊、悠然閑適的心態(tài)和自得其樂的情趣。2.“幽”“深”渲染了怎樣的意境?幽靜雅致1.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能體現(xiàn)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5(2)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反襯,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以“彈琴復(fù)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清幽寧靜。全詩用字造語、寫景寫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來,寫出了清幽的氛圍與淡泊的心態(tài),達到了“詩中有畫”的高超境界。擬人,賦予月亮以人的情感,把天上的明月當(dāng)做心心相印的知己,表達了詩人……(1)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3.詩人運用了哪些手法做到了景與情合,意與境合的呢?(2)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反襯,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以“63.蘇東坡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所展現(xiàn)的畫面。

月夜,詩人獨自坐在幽深靜謐的竹林里,又是彈琴,又是高聲長嘯。竹林深深,沒有人知道詩人在這里,只有皎潔的明月透過茂密的竹子照射過來,灑在詩人的身上,也灑在詩人的琴上。3.蘇東坡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所7小結(jié)

《竹里館》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絕。此詩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全詩雖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但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實有虛,對立統(tǒng)一,相映成趣,是詩人生活態(tài)度以及作品特點的絕佳表述。小結(jié)《竹里館》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8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9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fēng)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其詩想象豐富,構(gòu)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fēng)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10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笛子的美稱燈火漸熄的夜晚,誰家傳出悠揚的玉笛聲,笛聲隨著春風(fēng)傳遍了洛陽城。指《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nèi)容多敘離別之情。故鄉(xiāng),家鄉(xiāng)這樣的夜晚聽到令人哀傷的《折楊柳》,誰不會萌發(fā)思念故鄉(xiāng)的深情呢?貫穿全文的線索是:聞笛春夜洛城聞笛笛子的美稱燈火漸熄的夜晚,誰家傳出悠揚的玉笛111.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詩賞析詩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

“暗”有斷續(xù)、隱約之意,與“誰”照應(yīng),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喚起人們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滿”字運用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nèi)心聞笛后的客愁思鄉(xiāng)之情。2.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

同意。本詩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罢哿?,一語雙關(guān),既指《折楊柳》曲,又暗指客愁思鄉(xiāng)之情。1.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詩賞析詩中“暗123.“何人不起故園情?!敝小昂稳恕眱H僅是說別人嗎?不,這是反問句,不僅說別人,也說自己,詩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時許多聞笛聲的游子,又有誰不會被喚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情呢。4.這首詩用詞嚴謹,照應(yīng)嚴密.詩中“誰”與“”相照應(yīng),“飛”與“

”呼應(yīng),“

”則與標題中的“春夜”相呼應(yīng),“折柳”意為《折柳曲》,故又與結(jié)句中的

相呼應(yīng)!暗

散春風(fēng)故園情5.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3.“何人不起故園情。”中“何人”僅僅是說別人嗎?不,這是反13小結(jié)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fēng)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shù)的夸張。第三句說明春風(fēng)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xiàn)離情別緒的《折楊柳》,于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fā)思念故鄉(xiāng)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韻裊裊,久久縈繞于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小結(jié)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14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

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逢入京使15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現(xiàn)湖北江陵),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xiàn)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fēng)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風(fēng)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fēng)格與高適相近,后人多并稱“高岑”。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16逢入京使

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鼐┏情L安的使者路途遙遠的樣子沾濕的樣子回頭向東望自己的故鄉(xiāng),長路漫漫,雙袖都被沾濕了,而淚水依然擦不干。請求,煩勞捎口信途中與返京使者在馬上相逢,沒有筆紙(寫信),煩勞您幫我捎個口信,給家人報個平安。1.賞析“雙袖龍鐘淚不干”夸張,說淚下如雨濕袖難干,強烈地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詩人托入京使捎話時內(nèi)心波瀾起伏,可見一斑逢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路途遙遠的樣子沾濕的樣子回頭向東望17

2.“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詩人并沒有過多沉浸在思鄉(xiāng)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托,不愿讓親人掛念自己的復(fù)雜情感.3.一二句“龍鐘”“淚不干”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不矛盾?!榜R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皞髡Z”,寄托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2.“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詩人并沒有過184.有同學(xué)在賞析這首詩歌時,將第三句理解為“立刻就會相見了,用不著再寫信了”。你覺得這種理解正確嗎?為什么?不正確。這種理解是把“馬上”的本來意思“騎在馬上”錯誤理解為“立刻”,把表示“沒有”的“無”理解為“用不著”的“毋”。這句話的意思是,騎著馬走在路上,突然遇見了入京使者,身邊沒有紙和筆可以寫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帶話給在京城的家人告訴他們自己平安。4.有同學(xué)在賞析這首詩歌時,將第三句理解為“立刻就會相見了,195.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抓住一閃而過的生活片段,以平實的語言,抒寫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fù)雜情感,用語自然又含蓄凝練。5.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人抓住一閃而過20晚春韓愈晚春韓愈21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wù)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dǎo)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22

晚春

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1.全詩抒發(fā)了作者是么樣的情感?對春天的留戀、珍惜花草樹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將歸去,競相爭芳斗艷,盡情展現(xiàn)生命的本色。楊花榆莢不像別的花那樣“百般紅紫”,如同人之“無才思”,只知道紛紛飄落,如雪花般在空中飛舞。晚春1.全詩抒發(fā)了作者是么樣的情感?對春天的留戀232.請說出“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辭手法,并簡析其妙處。(“知”的賞析)

擬人,賦予花木以人的性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jié)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芳斗艷的美麗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對春天的留戀、珍惜。。3.賞析“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擬人,楊花榆莢雖缺“才思”,不像別的花那樣“百般紅紫”,但也盡了自己的力量,能如雪花般盡情飛舞,給晚春增添一景。融理于景:即便是缺乏才能的人,只要盡力追求勇于創(chuàng)造,也能成就輝煌的事業(yè)。從花草樹木的角度寫對春天的留戀與珍惜,寄寓著人們應(yīng)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2.請說出“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辭手法,并簡析其妙244.此詩頗富奇趣,寥寥數(shù)筆,便給人滿目春光的印象。其生動的效果與擬人化的手法大有關(guān)系。請從這一角度作簡要賞析。運用擬人手法有何妙處?詩人將草樹擬人化。草樹竟能“知”能“解”還能“斗”,甚至有“才思”高下之分。春將歸去,似乎所有的草樹都探得了這個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渾身招數(shù),吐艷爭芳,一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連缺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因風(fēng)起舞,化作雪飛。真是滿目春光?!ㄇ楦校┻\用擬人手法,使無情的草樹能知、能解還能斗,且彼此還有高下之分,使描繪的晚春景致生動而有奇趣。4.此詩頗富奇趣,寥寥數(shù)筆,便給人滿目春光的印象。其生動的效25小結(jié)本篇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作品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于是各逞姿色,爭芳斗艷,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fēng)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提示人們應(yīng)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小結(jié)本篇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作品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26再見!再見!27課外古詩詞誦讀課外古詩詞誦讀28

竹里館王維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應(yīng)當(dāng)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竹里館王維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應(yīng)當(dāng)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29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開元(唐玄宗年號)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yōu)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王維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弊髡吆喗橥蹙S,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開元(唐玄宗年30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幽深竹林指“幽篁”照射我,意思是明月來陪伴我。獨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來陪伴我。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寫人寫景獨坐彈琴長嘯幽篁深林明月竹里館幽深竹林指“幽篁”照射我,意思是明月來311.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能體現(xiàn)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哪些?獨坐、彈琴、長嘯。全詩描繪出一幅清幽的月夜竹林彈琴吟詠圖,表達了詩人寧靜淡泊、悠然閑適的心態(tài)和自得其樂的情趣。2.“幽”“深”渲染了怎樣的意境?幽靜雅致1.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能體現(xiàn)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32(2)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反襯,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以“彈琴復(fù)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清幽寧靜。全詩用字造語、寫景寫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來,寫出了清幽的氛圍與淡泊的心態(tài),達到了“詩中有畫”的高超境界。擬人,賦予月亮以人的情感,把天上的明月當(dāng)做心心相印的知己,表達了詩人……(1)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3.詩人運用了哪些手法做到了景與情合,意與境合的呢?(2)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反襯,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以“333.蘇東坡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所展現(xiàn)的畫面。

月夜,詩人獨自坐在幽深靜謐的竹林里,又是彈琴,又是高聲長嘯。竹林深深,沒有人知道詩人在這里,只有皎潔的明月透過茂密的竹子照射過來,灑在詩人的身上,也灑在詩人的琴上。3.蘇東坡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所34小結(jié)

《竹里館》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絕。此詩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全詩雖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但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實有虛,對立統(tǒng)一,相映成趣,是詩人生活態(tài)度以及作品特點的絕佳表述。小結(jié)《竹里館》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35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36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fēng)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其詩想象豐富,構(gòu)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fēng)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37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笛子的美稱燈火漸熄的夜晚,誰家傳出悠揚的玉笛聲,笛聲隨著春風(fēng)傳遍了洛陽城。指《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nèi)容多敘離別之情。故鄉(xiāng),家鄉(xiāng)這樣的夜晚聽到令人哀傷的《折楊柳》,誰不會萌發(fā)思念故鄉(xiāng)的深情呢?貫穿全文的線索是:聞笛春夜洛城聞笛笛子的美稱燈火漸熄的夜晚,誰家傳出悠揚的玉笛381.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詩賞析詩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

“暗”有斷續(xù)、隱約之意,與“誰”照應(yīng),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喚起人們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滿”字運用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nèi)心聞笛后的客愁思鄉(xiāng)之情。2.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

同意。本詩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罢哿?,一語雙關(guān),既指《折楊柳》曲,又暗指客愁思鄉(xiāng)之情。1.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詩賞析詩中“暗393.“何人不起故園情?!敝小昂稳恕眱H僅是說別人嗎?不,這是反問句,不僅說別人,也說自己,詩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時許多聞笛聲的游子,又有誰不會被喚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情呢。4.這首詩用詞嚴謹,照應(yīng)嚴密.詩中“誰”與“”相照應(yīng),“飛”與“

”呼應(yīng),“

”則與標題中的“春夜”相呼應(yīng),“折柳”意為《折柳曲》,故又與結(jié)句中的

相呼應(yīng)!暗

散春風(fēng)故園情5.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3.“何人不起故園情。”中“何人”僅僅是說別人嗎?不,這是反40小結(jié)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fēng)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shù)的夸張。第三句說明春風(fēng)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xiàn)離情別緒的《折楊柳》,于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fā)思念故鄉(xiāng)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韻裊裊,久久縈繞于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小結(jié)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41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

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逢入京使42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現(xiàn)湖北江陵),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xiàn)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fēng)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風(fēng)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fēng)格與高適相近,后人多并稱“高岑”。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度圃姟肪幵娝木怼a瘏ⅲs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43逢入京使

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鼐┏情L安的使者路途遙遠的樣子沾濕的樣子回頭向東望自己的故鄉(xiāng),長路漫漫,雙袖都被沾濕了,而淚水依然擦不干。請求,煩勞捎口信途中與返京使者在馬上相逢,沒有筆紙(寫信),煩勞您幫我捎個口信,給家人報個平安。1.賞析“雙袖龍鐘淚不干”夸張,說淚下如雨濕袖難干,強烈地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詩人托入京使捎話時內(nèi)心波瀾起伏,可見一斑逢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路途遙遠的樣子沾濕的樣子回頭向東望44

2.“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詩人并沒有過多沉浸在思鄉(xiāng)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托,不愿讓親人掛念自己的復(fù)雜情感.3.一二句“龍鐘”“淚不干”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不矛盾?!榜R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皞髡Z”,寄托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2.“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詩人并沒有過454.有同學(xué)在賞析這首詩歌時,將第三句理解為“立刻就會相見了,用不著再寫信了”。你覺得這種理解正確嗎?為什么?不正確。這種理解是把“馬上”的本來意思“騎在馬上”錯誤理解為“立刻”,把表示“沒有”的“無”理解為“用不著”的“毋”。這句話的意思是,騎著馬走在路上,突然遇見了入京使者,身邊沒有紙和筆可以寫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帶話給在京城的家人告訴他們自己平安。4.有同學(xué)在賞析這首詩歌時,將第三句理解為“立刻就會相見了,465.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抓住一閃而過的生活片段,以平實的語言,抒寫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fù)雜情感,用語自然又含蓄凝練。5.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人抓住一閃而過47晚春韓愈晚春韓愈48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